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督师-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不管怎么样,毕竟是自己嫡系子孙,能救一命绝不在话下,更何况在他们看来,大清要价并不高,两千石粮食一个人,在葫芦岛港购买,也不过就是区区1600两银子罢了,2千两银子对这些国公勋贵家来说,也不过就是九牛一毛,给了他们也就是了。
结果孙承忠坚决不放这个口子,卢象升也坚决不同意,于是这些国公大佬们,就进宫求见老太妃,太妃们,最后这件事情还是放到了崇祯的桌子上,按照往常的习惯脾气,崇祯是绝对不会放这些混蛋回来的,既便是将它们弄回来,也会立刻开刀问斩,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因为现在崇祯还在懊恼与羞愧交加中呢。
史可法壮烈殉国了,不但没给崇祯背成黑锅,反倒成为这大明的英雄,东林大佬是被自己处置了一批,但这次这个锅太大太黑,虽然处置了他们,但也没被他们全部背成,不但大明新闻连篇累牍的报道,要求继续追究这次巨大战败的责任,就连东林学报也含沙射影的不但指出,这场大败和东林是没有什么关系滴,东林是一心为国被冤枉滴,也就是说,这口大黑锅是需要更高级别的人来背滴。
可是现在他却有了异样的想法,既然自己在这次彻底,输给了吕汉强,也等于彻底输给了内阁和军机处,这时候,崇祯冷静下来,仔细的盘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力量,却发现她实在无力量可用,于是这是熟人计划却给了他一个提示,那就是这些大明朝的公卿勋贵,一旦自己答应了他们,将他们的子侄赎买回来,这些人就坚持自己,绝对的班底实力,等时机成熟,自己再一举翻身,彻底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于是,崇祯再次在朝堂上,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允诺下了这个交换条件,在当时内阁的首辅孙承忠,计算了一下,五百人,有公卿勋贵十个,其他都是各地官员的孩子,那些人,皇太极开出的价码并不高,也就是每人三百或者五百担粮食罢了,自己也没必要,得罪皇帝,同时也没必要得罪五百满朝文武,于是也就默认了这个决定,首肯了这次交换。
于是这次被赎买的各家纷纷掏钱在葫芦岛港购买粮食,在两国交界的地方互相交换,大明国朝赎回了五百废物,却交出了10万石大清紧急需要的粮食。
第一次交易结束,孙承宗和卢象升认为这事情就算过去了,结果麻烦来了,大清的使臣紧接着又送来了1000名,需要赎买人的名单,这次依旧是有勋贵家的子弟,也有平常,小官小吏的儿孙,这次到底是交换还是不交换?
答案是交换,原因就是以前的五百子弟,你已经交换了,如果这1000人你不交换的话,那就是厚此薄彼,天下将再次汹汹。
结果这1000元交换完了,又出来1000,好吧!那大家还捏着鼻子认吧!但这时候朝廷已经发现这种事情是不对的,这哪里是交换?这是名正言顺的资助敌人,这是在给自己挖坑。
结果张大晴在是拿出2500个交换名单的时候,朝廷大哗,别说孙孙承宗卢象升,就连崇祯皇帝都不干了,崇祯可以为培养自己的班底,而不惜出卖国家的利益,但那是有个限度的,崇祯也绝对不是傻子,在国家利益和自己的班底之间选择,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国家利益,但这事后,什么事情都已经晚了,这2500俘虏的家属,能上书的上书,能挨告的哀悼,并且振振有词,占住了大义人伦,最终崇祯和孙承宗和卢象升不得不再次,忍痛赎买了这些混蛋,结果就这前前后后,大明朝再次为大清皇太极输送了300万袋以上的粮食,彻底的解决了,大清的,饥荒问题。
捏着这个数据,重振汉的皇太极牙痒痒,但已经无可奈何,于是这时候他就,痛心疾首的道,你等着,你等着吕汉强回来,看他用什么办法来收拾你。
这是由皇帝和东林发起来的,对辽东的战争,整个说来真是打落门牙和血吞,赔了夫人又折兵。东林被人人喊打,皇帝威信扫地,吕汉强,原先所有被诟病的,再次被百姓们所忽略忘记,人们只记得他,是他将满清打的满地找牙,是他让大明走向中兴,是它能让大明朝海晏河清开疆拓土,于是天下都在呼唤,吕汉强,回来吧!
第896章 吕汉强复出
不用发飞鸽传书给日本,辽中史可法战败的第二天,吕汉强就活蹦乱跳的出现在了北镇,他压根也没去日本,也根本没心思去找什么***谈心,而就一直坐在自己刚刚修建完成的北镇双堡里,看着日出日落,看着一群人上蹿下跳,等待自己的强力复出。
当听到史可法战败失踪的消息的时候,不用崇祯下旨,吕汉强第一个跳出来上蹿下跳的比谁都欢实。,
这到不是吕汉强幸灾乐祸,心理阴暗,而是情况非常严峻,必须要他出来解决问题。
这次战争被皇太极派人偷袭了辛辛苦苦得来的台安,就等于将整个刚刚到手的盘锦平原,暴露在满清八旗的铁蹄之下,那十万百姓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稻田,就要被战争所践踏,自己将盘锦建设成北方粮仓的计划就要泡汤,而最有可能的是,最终成了皇太极的囊中之物,这是吕汉强绝对不能允许的。
吕汉强的哲学就是,我可以抢你的,但你绝对不可以抢我的,有实力就这么任性。
于是他在双堡里跳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命令被史可法丢弃在后方的王大壮第一纵队,立刻前出,不惜一切代价再次夺回台安,扎紧盘锦平原前面的篱笆。把已经落在自己口袋里的东西坚决地保护住。
王大壮接到命令之后,养精蓄锐以久的复辽军,第一时间整顿队伍,杀气腾腾地扑向了台安,这时候,全军上下斗志昂扬,一个个都将嘴撇到了脑后,在他们骄傲的想法是,看看,什么好事交到你们这些烂货手里,都会办得一塌糊涂,而所有的事情还要依靠我复辽军,我们才是这大明第一强军。
士气,这个东西的确是说不准摸不着的,但它又的的确确存在着的,有时候,最破烂的刀枪武器,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和高昂的士气,就可以行走天下,二万五算什么?再来个两万五千里也不在话下,而没有士气的军队,你便去将世界上最好的装备给他,也不过就是一触即溃,给人家当运输队。
这时候,当皇太极发现吕汉强的复辽军,气势汹汹的杀奔刚刚到手的台安时候,也做出了最英明的选择,立刻命令汉八旗的正白旗石廷柱,全军撤过辽河,以辽河天堑做依托,守住辽中平原,为整个满清帝国的喘息争取时间,将一座搬空的空城丢给吕汉强,于是王大壮的复辽军就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台安,但这时候的台安已经被洗劫的水洗过一样,就连木头上的一根钉子都被小心的拔走了,一个八十的老人都被裹挟走了。
至于城墙,更是被扒的东倒西歪,已经没有任何防护的作用,没办法,王大壮只能请求吕汉强,要求紧急调来打残的五千工程兵,日夜修复坍塌的城墙。
吕汉强接到这个报告之后,干脆命令王大壮直接放弃台安,将新的台安直接突进到辽河边上。
这次的台安,按照吕汉强的思想,直接建成一个巨大的双堡军营,这样,不但省工省力还省时间,不但随时能凭借双堡和辽河抵御满清的西犯,更能随时跨过辽河出击辽阳。
既然满清通过这次战役,弥补破解了自己******的计划,那战争在自己没恢复元气之前就不能再打了,现在的目的,就是全面抓紧经济壮大自己的实力,现在就是比谁更能最快壮大起来,然后就是在明年开春咱们再打过。
第二件当务之急就是补充金恒光被彻底打残的第二纵队,这些士兵还需要从北方诸省招募,尽量不动用辽西的丁壮。现在吕汉强吸引来辽西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运用到建设里去,就这样还远远不够呢,哪能在抽丁当兵?而每在西北抽调一个轻壮,随军而来的还有他的一家子,抽调两万,那就是接近十万的人口道来,虽然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安置费用,但也拉动了辽西的经济,所得大于所失,这所一个很划算的买卖。
第三件,兵部按照实际情况,同意了给吕汉强增兵,不过这次不需要吕汉强亲自招募,而是直接从洪承畴的十万大军里调,因为现在山陕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几个流寇头目虽然没有到案落网,但他们不过剩下区区或三五百,或几十人,再也难以翻身,也没有了他们翻身的民意基础和社会环境了,再用十万大军对付他们,简直就是一种无用功。
对于大哥调二哥手中的兵给三弟,当二哥的就只能忍着,不但忍着,还要做好,同时通过上次倒吕风潮,崇祯突然不再要山西给自己供应转而由内帑拨付,洪承畴当时就明白一个事情,那就是兵权过大遭忌讳,现在山陕河南战事其实已经结束了,自己若是再捏着这些兵马不放,到时候就是一个祸事了,自己可没有三弟吕汉强的那两下子,真要突然来个倒洪风潮,那自己绝对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撇清事实,表明心迹才是根本,于是,洪承畴大度的留下所有骑兵,整顿成足额两万之后,将多余的八万步兵淘汰老弱放回家乡,精练五万足额将士直接开赴辽西,加入复辽军序列。
得到这五万老兵,吕汉强立刻对他们进行整编,从原先的部队里抽调杰出的有战功的士兵和副队长们,充任新军的各级队头,原先队伍里的将官重新到华树亮的教导队去回炉,然后作为副手留用,整编之后立刻给他们换装,成立全火器的火枪兵,进行严格训练,准备在明年春天的时候,对满清皇太极发动决死一战。
吕汉强准备将这支强悍的军队摆在新民,然后攻破新民直捣黄龙,结束这该死的战争。
再一个就是开始缩减对林丹汗的贸易,现在皇太极没了朝鲜,地域又被自己挤压,虽然得到了这次战役巨大的缴获,让他得到大大的喘息,但其实这不过是回光返照,这样下来,林丹汗的作用也就不大了,等彻底解决了皇太极之后,就要解决林丹汗的问题,因此就不能再给他输血,那就是养虎为患了,什么事情都要未雨绸缪,把事情想在前面。
第897章 赖账
随着局势再次变化,这个时候,南方的世家大族们开始向辽东巡抚,和辽东督师要账了。于是,气不过的吕汉强决定当把老赖,坚决不还他们。
大家可能莫名其妙了,为什么南方世家大族要向辽东巡抚要账呢!这很简单,当初冒襄为解决辽东军各种军费,打着辽东督师和巡抚的旗号,继续发行辽西大借款,结果呢,这件事情办砸了。
办砸了的原因第一个是,他们东林学报突然爆出吕汉强是这大明最大的军阀,但这件事情不是根本,不但不是根本,反倒让所有持有辽西借款债券的人看到欣慰与托底,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百姓可不管你是什么藩镇和忠臣,在百姓的眼里,忠臣反倒不如藩镇可靠,忠臣那叫两袖清风,都两袖清风了,还拿什么还大家的银子?这不是让大家一起跟着饿死吗,还不如藩镇来的实惠,因为藩镇了就有地盘了,有地盘就能还账了,这就是百姓最朴实的见解。
于是大家就乐意购买债券,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汉奸不一定都是坏的,但百姓也不一定都是爱国的。大家还不是都为了活下去,活的更好一点?
结果,你东林将大家的招财猫未来的藩镇给弄死了,那大家就认为原先的债券就没有被还上的希望了,对了,东林信誓旦旦的说你们全面接手了辽东实力,谁信啊,东林的清名也就在上层里自诩,对于百姓来说,你简直就臭大街了,这样的名声让我们怎么信任你?
对了,你也说要用辽东的缴获来归还债务,拉倒吧,这话要是吕汉强说,大家百分百相信,那是百战百胜的战神,尤其他最厚脸皮,眼睛就认钱,而你们呢?你们贪得无厌又自诩清高,对国内百姓敲骨吸髓,对敌国却百般仁厚,这就要了命了,你一对敌国仁厚了,那我们的利益在哪里?
还有一点也非常关键,那就是,你东林这帮书呆子,真的能大胜吗?当时在民间开的赌當盘口,简直就是一边倒,让那些赌當盘口的庄家直接跑路,都这样了,还指望着你还本付息吗?
笑话。
于是,以冒襄为首发行辽西大借款第三期,简直就是惨不忍睹,百姓当然不买账,就连东林的党员,竟然也没了共赴国难的觉悟,也没有人买账,那样的后果是,原先估计着三个月能卖光的辽西大借款四百万的债券,结果连一两都没卖出去,包括冒襄都没买。
这样一来,冒襄答应南方那些资助借款的豪门大族这下可不干了,纷纷追着冒襄要钱,当时冒襄还有借口,等攻占辽中,连本带利的全部归还,可是,最终的结局是辽中没拿下,反倒让国朝全军覆没。
不过冒襄得救了,得救的原因是,他被崇祯叛了个随着钱谦益去海南岛钓鱼,没人上那去追债了,这下子也算是患得患失吧。
结果这四百万的饥荒,还有当初许诺的巨额利息,却要找谁去呢?
这时候,朝堂发下任命,吕汉强起复,从新做辽东巡抚,辽东督师,于是大家总算是找到了债主,纷纷派出代表寻吕汉强上门。
就比如现在,坐在吕汉强对面的,就有南方十五个债主代表,理直气壮的和吕汉强打擂台要账。
吕汉强就施施然将整个身子靠在了椅子背上,将双脚架在了桌子上,还摇啊摇的,很没品位的问道:“诸位,当初向你借款的是谁啊?”
众人一口应承:“冒襄冒辟疆,那上面都写着呢。”
听到这个名字,吕汉强就很纳闷很迷茫的问身边的人:“冒襄是谁?我们辽东巡抚,辽东督师行辕有这个人吗?”
于是,吕汉强属下立刻当着大家的面,翻看历年来辽东巡抚和这两年辽东督师行辕的官员花名册,都翻到了万历天启年以前,李成栋的花名册上去了,结果吕汉强的文书摇头:“启禀大人,我们两府没有冒襄的名字。”
然后吕汉强就很仔细很严肃的告诉手下:“找仔细了,看仔细了,绝对不能落下,一旦是我们的人,我们就要负责,给各位商贾大家一个交代。”
结果手下官员肯定的道:“绝对没有,不但没有,而且我们的花名册上连姓冒的都没有。”
于是吕汉强就哈了一声,对着那十五个代表歉意的道:“我们没有这个人,那就说明,你们找错了地方,要不你去户部问问,毕竟四百万,不是小数目啊,我真的替你们担心啊。”然后很严肃的道:“可能你们被骗了,这个世界上,骗子太多,我只能为你们悲哀了。”
什么?被骗子骗啦这件事就这么完啦?你这个结论也太扯了吧,大家立刻群雄激愤,吵吵嚷嚷,这怎么能行,这样的话大家都白白损失了吗?
这时候,吕汉强就一摆头:“你们签署的字据上可是说,冒襄借的,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这时候大家傻眼了,感情这家伙在这等着呢。
正在大家大眼瞪小眼的时候,一个代表笑嘻嘻的在怀里拿出一份盖着大红辽东巡抚官印的借据:“嘻嘻,巡抚大人,这可是辽东巡抚的官印,这可不假吧。”然后马上就揣在了怀里,生怕吕汉强抢了去。
结果吕汉强连看都没看,直接道:“辽东巡抚的官印不假,但是,那是什么时间呢?噢,是上个月吧,那时候是史可法当巡抚,和我何干?上任的账目我不知道。”
这话就是无赖了,大家当时再次炸锅,纷纷指责大明的不信誉。
吕汉强就笑笑:‘辽东巡抚府是讲信誉的,但我的确不知道这个欠条是怎么出来的,还有一个冒襄是什么狗东西,要不这样吧,我调查一下,寻找到史可法先巡抚,问清原由,然后给大家一个交代如何?’
这种后世的套路,吕汉强玩的可是比古人溜多了,吕汉强就心中笑道:“我玩不死你。”
第898章 老赖的正当借口
? 之所以吕汉强要当老赖,还是心中充满怨毒的作用,就是吗,你们拿钱支持东林整我,结果这时候却又找我要账,那合着我向你借钱整我自己呗,天下哪有借钱给敌人然后整自己的道理?那我不是傻的不能再傻了吗?
要说资敌我还就想起来了,要不是你们没原则的借给冒辟疆四百万白银,那这一场大战皇太极也就不能缴获如此之多,也就不能让自己的******计划彻底破产,也就不能让皇太极又有了无数军资缴获刀枪盔甲,还有我自己的火药恢复元气,就不会有了双方实力此长彼消,让我好好的复辽大业再起波折,让我再付出无数兄弟们的性命再来一回,要说这个,那你就是资敌。
想到这里,越想越气,吕汉强就要爆发。
这时候,一个代表的话彻底的气乐了吕汉强。
“巡抚大人,您让我找史可法那混账讨要凭证,可您是知道的,史可法也已经人头进京,我们叫死无对证,但好在,我还有证据。”说着就再次在怀里拿出了一叠文凭,然后得意的对吕汉强道:“这上面盖着辽东巡抚的官印,辽东督师的官印,还有南京户部的官印,这总能证明了吧。”
吕汉强就无奈点点头,辽东巡抚和辽东督师的承诺自己可以抵赖,但这南都户部的官印却是无法抵赖的,这大明还就这样,北都是都,南都也是都,原则上,南都就是影子,根本就不作数,但真要是较起真来,南都的官印文书也作数,这冒襄当初为了加大信誉度,还就说动了南都户部附属了这个文书,这时候,吕汉强还就的捏着鼻子认,要不你就是一个对抗中央,在这个时候出现这样的状况,对吕汉强绝对不利。
“那上面又说什么?”吕汉强就懒懒的问道。
这个人看到吕汉强不再嚣张,立刻得意的道:“本次借款,你巡抚行辕以下次的辽西大借款偿还,这总没错吧。”
白纸黑字,大红三枚官印,这的确不能抵赖,于是,辽东官员全部担心的看着吕汉强。
吕汉强恨南京的那帮家伙牙根痒痒,当初他个南京兵部就给自己来个掺沙子,自己还没找他算账呢,这下又给自己来了这一下,真是叔想忍,但自己绝对不能忍,于是吕汉强就将牙咬的咯吱咯吱的响:“南京二朝廷,等我有空,我一定撤了你,我让你们这群没事吃饱撑的的家伙都下岗。”
但这时候还不是说这话的时候,于是吕汉强就郑重的将双脚拿下桌子,然后郑重的道:“既然已经注明了用辽西大借款还债我也无话可说,我毕竟是个厚道人,毕竟是个讲信誉的人,不但是为我自己讲信誉,还要这个大明讲信誉,好吧,既然朝廷背书了,那我就执行,谁让我是这大明的官呢,大家放心,我一定会用发行辽西大借款来还这笔债务的。”
然后就不再理会众人,开始埋头案牍。
这时候那个总是有证据的家伙就再次上前一步:“督师大人,这什么时候还款还请大人明示一下。”
吕汉强就不耐烦的道:那上面不是说的非常明白吗,等我发行辽西大借款的时候就还你们吗,还墨迹什么啊。
“可是,大人您总得给我们一个日期吧。”
吕汉强就放下笔,然后很淡然的道“没有日期,因为我不会再发行辽西大借款了,我只还原先的辽西大借款。”
什么?你不发行啦?所有的人都蒙圈了,这是怎么状况?就连吕汉强的手下都蒙了,这时候一个耿直的书办小声担心的问道:“若是不发行辽西大借款,那么我们没有朝廷的拨款,我们辽西是养活不了我们的大军的。”
那十五个人就又开始幸灾乐祸了,对,你复辽军没有朝廷一分银子拨给,你不发行辽西大借款,我看你怎么活。
结果吕汉强就对自己的心腹很是认真的道:‘从明天起,我们准备发行辽东大借款,发行五百万,十年还一千五百万。’然后挑衅的看着那些已经彻底石化了的十五个债主:“我就不发行辽西大借款了,这辈子都不发行了,你拿我怎么滴吧,要想要这辽西大借款的,就找南京户部要去。
“吕汉强你这是无赖,你这是贪占,我告你去。”这下,所有的人都一下炸锅了,看到无赖的,但没看到过这么无赖的,这无赖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吕汉强就放下笔,眯着眼睛看着底下的这群债主,应该是冒襄的债主,这不好好的处理,这整日的烦人,还让不让人做工啊,然后问身旁的书办,:“现在冒襄是个什么罪过?”
这个书办张嘴就来:“皇上钦点,与钱谦益师徒勾结构陷大臣,糜烂国事,放逐海南永不许回中原。”
吕汉强就眯着眼睛捏着下巴,然后慢慢的道:“构陷大臣,那就是在说我,这是给我平反,这个倒是无所谓,我这个人很大度,也不为己甚,这一片恩怨就算了。”然后看着自己的一群手下,慢声细气的道:“糜烂国事这事情可就有的说了,为什么他冒襄闲的没事糜烂国事?国事是指的什么?”
“当然是复辽大业。”
“那他冒辟疆突然要坏国朝复辽大业做什么?什么目的?”
是啊,是怎么目的呢?这个需要好好的思索一下。
那十五个债主也有点跟着吕汉强的思路走了,这的确有意思,值得思索。
“许杰,这事情你怎么看?”
“这里一定有蹊跷。”许杰就贼笑贼笑的。
“当然有蹊跷啦,我看,冒襄如此不遗余力的破坏复辽大业,在他处心积虑的运作下,明明知道这次大战必败,他还给辽西运来四百万的钱粮,最主要的还堆在了战场的最前沿,这是什么行为,这就是明目张胆的资敌行为。”
“对,是个人都知道,将物资放在后方才是合情合理的,结果他不但不这样做,反倒将物资放在前方,还怂恿史可法大人冒进,这绝对是资敌的具体表现。”许杰就恍然大悟了。
于是就按照吕汉强的逻辑开始分析:“既然冒襄资敌已经昭然若揭,那么他的资敌本钱哪里来的呢?当然是他募集来的,既然他一个小小的童生没有任何资历能力,就拿着一个还没发行的债券就能借款四百万,那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些人早就有资敌之心,冒襄不过是居中联络——”
“大人,这笔银子我们不要了。”这时候一个债主突然明白过来,立刻打断了许杰的推理过程,大声的吼道。
这时候其他人才算明白过来,再这样下去,自己的银子就成了资敌的罪状了,那银子肯定是没了,还可能,不是可能,而是绝对会被扣上资敌的大帽子全家法办啊,这可绝对不行啊。
明白了这个道理,另一个立刻直接表白:“我们家族就不认识冒襄的人,我们就没有来往,我们就没借过他什么银子,督师大人,对不起,我走错地方了,我们告辞。”
众人也连连告罪往外就跑,当跑出大门的时候还听到吕汉强大声的咆哮:“穷究,一定请朝廷穷究冒襄集团卖国行径——”于是这些债主跑的比兔子都快。
第899章 军备竞赛
辽东大借款暂时是不用发行的,因为现在吕汉强手中不缺钱。上次讹诈了史可法一笔一百五十万两,然后这次崇祯感觉内疚,也是为了再让复辽军征战,在内帑里拨付了二百万两,还有就是周楚钧在日本又给弄回来三百五十万两的分赃款,不算日本皇室分十年还清的五千万两的战争赔款,这样加起来,其实已经有七百万两了,两年的经费都已经绰绰有余。至于钢铁厂军工厂那巨大的利润,那是吕汉强自己的,和别人无关。
还有一笔钱,那就是原先定的,上缴给崇祯的那批朝鲜王宫里搜刮出来的那十船文物珠宝,这时候吕汉强也不想给了,不但这个,就连周楚钧从日本皇宫划拉来的,包括日本天皇的那张兜裆布,也不给了,因为吕汉强发现,崇祯手中有钱了,他就爱想事,爱得瑟,这人啊,就是这么个德行,穷时候兢兢业业的干好事,一旦有钱暴发户了,就开始胡搞事情,这很不好,崇祯,你还是穷起来比较靠谱一些。
最终决定,挑拣那些好看不实用的,只具有象征性的,弄一船,不,一车,不,一担,回去应付一下,然后将剩下的,直接让坐镇江南的李全友,全部拍卖以筹集军费。
结果这笔钱被源源不断的汇往督师行辕之后,吕汉强对这笔钱分作三份,一份交给越来地盘越大的辽西府施行基础建设,一份预留军费,以免措手不及,还有一份就是开始提前清偿复辽大借款,这样不但能让债券持有人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增加大家对辽西的好感,同时也为下一步可能发行债券做个信誉铺垫,
吕汉强在这里按部就班的施行他的整编整顿,准备再次发动复辽战争的时候,皇太极也知道时间对于自己已经不多,所以也在全力整顿,趁着这难得的机会,扩充实力。
春耕受干扰,秋收被打断,满清的大地已经没有粮食可收了,不过现在得到大明几百万石的粮食,最少在今年和以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再为粮食发愁,那就利用这个机会和海量的物资扩充实力,准备和吕汉强在明年开春展开决战吧。
于是双方就这样默契的在这个冬天里休战整顿。
吕汉强全力装备他新得到的五万大军,进行火枪训练,而皇太极也在全力恢复被歼灭的正兰镶蓝两旗。
正兰旗旗主,由济尔哈朗长子镇国公富尔敦继任,镶蓝旗旗主由阿敏二子固尔玛浑充任。拨给钱粮,命令他们在自己所领旗民之中快速整顿成军。
命令全部汉军旗,抽丁整训,然后将汉八旗调动守城,沿着新民,辽中,辽阳,牛庄,组成一道完整的防线,汉八旗正兰镶蓝旗驻防新民,正红镶红驻防辽中,正白镶白驻防辽阳,刘之源正黄镶黄驻防牛庄。
抽调满八旗全部作为机动,正所谓正和相济。因才使用才是王道吗。
命令重新建设牛庄,不惜人命也要尽快出盐,以补足大清财政。
整顿完毕后,皇太极为了能够全力对抗吕汉强即将发起的战争,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留正黄旗坐镇盛京,以皇长子豪格监国,自己亲带镶黄旗,正蓝旗镶蓝旗出兵蒙古,攻打林丹汗。
林丹汗一直是皇太极父子的死对头,虽然林丹汗很烂,但他却将烂这个字发挥的是淋漓尽致,那就是屡败屡战,死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