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督师-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现在身边还带着一个许杰,这个小扇子,不但不能给自己保护,反倒还得自己保护他,就自己和许杰这两把刷子,在这乱世乱跑,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再一个就是很长时间没到葫芦岛港,自己的经济特区视察了,吕汉强对胡卢岛的建设非常担心,老怕胡卢岛的建设走偏了,因为以后自己的后勤补给和钱粮来源,全靠着胡卢岛这块儿,这里不能有任何闪失。于是吕汉强决定带着许杰赶奔胡卢岛,然后在视察葫芦岛的状况之后,搭上一个南下的海船直接渡海去山东的登州,在登州上岸,当时登莱巡抚的驻跸衙门就在登州,这样减免了许多沿途奔波,也安全得多。

  当吕汉强带着许杰赶到胡卢岛的时候,负责葫芦岛港管理的那个官员,急冲冲第一时间跑到港口前,来迎接自己的顶头上司吕汉强。

  吕汉强看着这个在寒风里依旧是满头大汗的港务总监,笑着道“什么事让你忙得如此紧张?难道说葫芦岛港失火了吗?”

  

  :。:


第740章 视察葫芦岛

  葫芦岛港里根本就没有失火,之所以这么说,不过就是吕汉强打了个哈哈,让这个见到自己很是紧张的家伙放松一下。

  港务总监这个词儿是吕汉强从后世搬过来的,这倒不是恶搞,而是因为胡卢岛现在处在祖大寿的管辖范围之内,自己若委派一个正式官衔儿,那么就与祖大寿产生冲突,在当时,吕汉强是想尽一切办法与祖大寿避免冲突的。

  当时这个港务总监被吕汉强申请了辽西府同知报备的,也就是说,这位挂名港务总监的人,是国朝正五品的官员,反正一个府的同知是没有定员的,随着自己安排而已,那这样,这位文士跟了自己,等于就是一步登天,因此对于吕汉强绝对是出自内心的感恩戴德,做事情也非常上心。

  被吕汉强这么调侃,这个港务总监就擦着额头上的汗道:“我的老大人啊,港口里没失火,但天天等于是失火,我就是救火队,整天扑灭了这面着了那边,真的是焦头烂额。”

  看着吕汉强笑眯眯的样子,不由得继续抱怨:“现在的港口规模要比当初设计的超出了三倍不止,即便是这样,也不能满足船舶停靠的需求,尤其现在,每日在码头上停靠的船舶,真是如过江之鲤,您看看,现在您往海上看去,樯帆遮天蔽日,有许多船只都在海上等了几天也没有泊位,而我们码头里的货物,更是堆积如山,需要运转,现在急需的就是继续扩建码头增加泊位,来加快海上船舶的装卸。而这些,这些都需要人手,可是我的老大人啊,您看看您给我的,当初就这几个人手,又是港务,又是开发,又是道路,又是新区规划,等等等等,实在是忙不过来,因此,下官听说您来了,我真是欣喜若狂,这回你无论如何也要给我再安排几百个人手,否则我实在是真的火上房了。”

  这个港务总监一边点头哈腰的在前面给吕汉强引路,一面不断的抱怨,一口一个老大人,这时候女汉强不过区区25岁,由于没有留胡须的习惯,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一些,这样一来,这个官员一口一个老大,简直就是滑稽透顶。不过人家这是按照官场规矩来的,没给吕汉强来个老公祖就不错了。

  不过这样的汇报却让吕汉强感觉到欣慰,因为这证明整个葫芦岛港已经彻底的被开发起来,其实也是,整个辽西,从山海关到大凌河沿途上千里,唯一对外能够开放的物资周转和集散的地方只有这一个,小小的胡卢岛港,虽然规模按照原先扩大了三倍,面对这井喷式的商业机会,还远远不够现在这么广大地区的物资转运所需求。

  吕汉强欣慰的点点头,一边沿路观察,一边郑重的回答这个官员:“你这个要求我应该答应你,不过辽西地区文风本就赢弱,每年科考上去的秀才进士更是凤毛麟角,在这片有待开发的土地上,你就算是随便找个童生都非常困难,因此这人手问题暂时还不行,你等我以后有机会到中原去给你拐骗些来。”

  结果这个总监同知却双手一拍道:“我的老大人,您只盯着辽西地区,却忘记了您上次在第二次辽西大借款的时候,带动的闯关东热潮,当时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无地的百姓蜂拥而至,在这期间就有无数识文断字的士子,别说一些童生,就是秀才也不在少数,因此还恳请大人发发慈悲,给下官拨一些人手吧。”

  这时候许杰也道:“大人,这位同知大人说的对,现在在中原各地,闯关东的人车载抖量,其中不乏文人秀才,识文断字儿的也是大有人在,大人大可以广开大门招募他们应聘。”

  “对呀。”吕汉强说道:“既然是这样,那你这位总监大人为什么不开门招募呢,这个权利当初我可是给你了的。”

  结果这个总监哭丧着脸道:“大人啊,下官不是没有招募,但是这些人都是文人士子,在他们的眼里,我们葫芦岛港招募的人员,那是经商,是伙计,而在这些文人士子们的眼里,商人是贱业,伙计更是掉了身份,因此,那些迂腐的腐儒根本就是宁可饿死也不愿意应募。”

  吕汉强就无可奈何了,这就是几千年形成的习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已经成为固有的观念,尤其宋朝的赵恒,更是做了一首不合辙押韵的歪诗,说什么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子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就这歪理邪说,更加毒害了无数读书的人,所有的人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当官,改变身份,结果就这样了,现在大明三百年养士,真正做到了贡生满地走,秀才多如狗,结果,官的名额就那么多,怎么能都当官?

  不过这下倒是提醒了吕汉强,他眼珠一转,立刻来了主意,然后吩咐许杰:“你马上命人行文给辽西府的赵知府,你告诉他,按照府的人员编制,同知无定员的。通判也是没有定远的,尤其是吏目书办更是没有定员,既然这样,这些没有定员的除了同志和通判以外,其他的都不需要向朝廷申请,那么就这样,我们就公开招募辽西府吏目书办,并且承诺他们,只要工作由成绩,我就可以上报他们成为正经的有品级的官员,这不就一切都解决了吗?”

  此办法一出,许杰和这个总监立刻拍手叫好,这就叫钻空子,而且还钻的是名正言顺,这样一来,那些读书人就不再认为这个港务员工是商贾是伙计,而是堂堂正正辽西府的正经官员吏目书办,那身份就不同了,至于实质问题吗,那不过是掩耳盗铃,大家正经糊弄正经的面皮罢了。

  这时候许杰小声问道:“真的要是有杰出的人才,您真的要提拔吗?提拔了,您往哪里安排?”

  

第741章 扬帆出海

  对于许杰和这位港务总监的提议,吕汉强就笑了,意味深长的道:“发现人才,我求之不得,因为我手下就是缺少人才,至于你说的怎么安排,那岂不好办的很?只要我们多多抢夺辽东底盘,抢一个我就成立一个县,抢三个,我就成立一个州,而这些人才正好都有功名在身,再在这葫芦岛锻炼过,岂不正好为我们所用?从今以后,非万不得已,我就不打算再向朝廷申请官员了,也省的他们给咱们掺沙子拖后腿。”看着变得激动起来的许杰和这个港务总监,吕汉强突然想起:“对了,赶紧给平陆的赵梓写信,把我在平陆的学生们赶紧调过来,直接安C到各县各地。”然后感叹道:“还是自己的人用着安心啊。”

  许杰也知道吕汉强在平陆有个书院,培养了一批孤儿弟子,而第一批弟子已经调派到蒙古叫商都的地方,参与了当地建设,成绩非常好。“不过大人培养他们还是时间太短,是不是有些拔苗助长的嫌疑?”

  吕汉强双手一摊:“这不是没有办法吗,没有大牛使牛犊,就这么办吧。”

  许杰和这位同知总监当时哀叹:“这是什么比喻啊,这还是大明第一诗人吗?”

  获得了吕汉强的行动意图,这个海贸总监立刻联系了一个南方的客商。这艘船刚刚卸完从南方运过来的茶叶布匹和粮食,已经装完了他们所急需的大木头,以及各种东北出产,正准备启航回家,当听说这个港口的真正主人吕汉强要坐这艘船的时候,这个胖胖的商人立刻十分谦卑的跑过来,盛情邀请吕汉强坐他的船。虽然在话里话外,他说他的船并不到登州港停靠,但是这无所谓,只要吕汉强能坐他的船,他将荣幸之至。

  对于这种变相的表白和巴结,吕汉强就欣然同意了这个商贾的邀请,登上了这艘新近建造的巨大的海船,扬帆出海。

  10月份的大海,是平静的,温顺的,而从极北之地吹过来的微微北风,鼓荡起那曲白的风范,让这条巨大的海豚在海面上,轻快地飞驰,离出一道深深的海浪印记,和他周围一起的同伴,似乎在攀比着看谁,速度更快更轻盈,而这时候整个渤海,蔚蓝的便如一颗纯洁无暇的宝石,蔚蓝的简直让所有的人醉倒,站在干净还散发着新鲜木头芳香的甲板上,看着越来越远的大陆海岸,面对的是辽阔无边的一片汪洋,吕汉强的心情是——呕吐,继续呕吐,而站在身边的那个胖胖的商人,亲自端着温热的茶水,不断地请求吕汉强漱口,再漱口。

  吕汉强的表现整个还算是好的,而跟着自己的许杰,简直吐的都已经快不省人事了,几个手脚麻利的小厮在那团团转的服侍这呢。

  将这个胖商人手中的温热茶水,在漱口后吐向大海的时候,竟然有几条在后世难得一见的海豚,跃出海面,偶尔轻轻叫着,似乎是在向吕汉强表示敬意。而每每这些海上的精灵出现的时候,就立刻有几个水手,走到船舷边,将手中的食物丢进到大海里去,嘴里还喃喃地祷告着什么。

  已经骨软筋酥的吕汉强紧紧的抓着船栏杆嘀咕,“看来我当初的想法绝对绝对是一厢情愿,我这个身强力壮的家伙,在这个无波无浪的大海上,在这么大的航船上竟然吐得如此一塌糊涂,那么我的老娘,我的小妹,还有我那一堆小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真是啊,人不留客,天留客,看来我当初带着一家老小躲到海外的那个计划不能实施了,还是老实的在这陆地上呆着吧。”

  这个胖商人听着吕汉强的喃喃,就连连点头。“对对,对对,大人的决断全是对的。”究竟他听没听懂吕汉强说的话,鬼才知道。

  不过按照一般商人的殷勤奉承,他已经做得非常够了,同时他现在要做的和巴结的,是真正的南北商人的衣食父母,因此,即便是拐个大弯儿耽搁几天行程,也一定要好好的侍奉好吕汉强,因为,只要是好好伺候好吕汉强,将来从南方的各个港口到葫芦岛港,将会一路畅通无阻,这才是投资,惠而不费。

  经过一天的航行,吕汉强总算逐步适应了航船的颠簸摇晃,停止了呕吐,胃也不再是翻江倒海,也是因为它的威力实在是胃里没有什么东西可吐,于是晕头转向的吕汉强,很不好意思的向这位胖胖的老板请求,“能不能给我再弄一口清淡的吃喝。”

  结果这个胖老板连连点头:“大人,酒菜在我的客仓里摆下了,就等着大人适应了之后开始用餐。”然后命几个小厮架起已经吐得跟个面条一样的许杰,一起进入他的船舱。

  当吕汉强进入这个商人的私人船舱的时候,简直被这船舱的奢华震惊住了,新鲜的楠木雕花窗棂门户,尽显江南的细致,船舱内全是古典红木家具,更是昂贵无比,放在家具上的各种瓷器,也都是真正的官窑出品,看着好像还都是古董,用古董作寻常的家具,这简直就是一种奢侈,从这一点上看,海贸还真的是让人大赚特赚,怪不得郑芝龙在南海横行的时候,仍然有无数的海船甘心情愿地交纳昂贵的保护费,乘风下海远走南洋,远征欧洲。

  即便这样奢华的摆设,结果这个胖胖的商人依旧在戳着手,很是惭愧的样子,对吕汉强解释道:“抱歉的很,抱歉的很,我这里太过简陋,假如大人若是有意,到了江南鄙人的寒舍潘恒一番,小人一定会尽心的招待。”

  这样的奢华都已经是抱歉,吕汉强实在不知道他的所谓寒舍,将是一个怎样的奢华。

  在吕汉强的意识里,历来南方的商人在外赚了钱,都会不遗余力的修缮自己的家乡住宅房屋,庄园,置办海量的田产,这正所谓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理念,落叶归根,衣锦还乡,有句话正道出了这种心态的极致。

  很好看的上古文,很有嚼头。

  

第742章 海商的力量

  “富贵不归乡,便如锦衣夜行”这一个深深刻在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信条,可见中国人这种炫富的心态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当然,吕汉强愿意看到海商们富可敌国,因为只有他们富裕了发达了,才能更好的置办船舶设备,才能将中国生产的,丝绸茶叶,笔墨纸张,等等过剩出来的产品,寻求到世界各地,在他们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才能走得更远。

  商人的力量,不可以用正常的思维来衡量的,往往是一个国家不能达到的目的和做到的事情,往往商人却可以做到,这就是这个世界上的规矩。想一想后世里,那一个偏远岛国,就是通过合法与不合法的商人,最终成就了一个日不落的帝国,在世界上当老大二百年,可见商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中国在航海之上,原本是遥遥领先世界的,遥想当年三宝太监,带着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铺天盖地的覆盖整个海面,几下西洋,传达大明对世界的和平意愿盛况时候,就不由得让人热血沸腾,当然,将几个不愿向大明王朝进献臣服的国王绑回请罪,这算是宣扬和平的话,当几个不愿意接纳大明王朝和平善意,干脆灭国,这算是宣扬和平的话,将大明的海图画到别人家后院,这算是宣扬和平的话,这种小小的瑕疵忽略的话,那其实就更加完美了,不过那其实更让人扬眉吐气,热血沸腾。

  后世复兴起来的这个国家,其实还在承受着三宝太监的业绩,正因为有了三宝太监急下西洋的海图,和历史佐证,才有了后世中国那九段线,才有了后世中国那辽阔的碧蓝海疆。

  可惜,后来一群把持朝政的利益集团,为了自己那自私自利的家族利益,自废整个国家的武功,关闭了自己面向星辰大海的大门,才走到了今天的地步,乃至以后的发展,那么吕汉强现在做的就是,利用朝廷财政崩溃的良好契机,利用自己掌控的银行,用海权抵押的办法,不声不响的,再次将这个老大帝国的海疆打开,让这大明国朝的雪白风帆,随着地球上南来北往的季风,再次飘扬在世界各地,让中国商人的力量,再次代表国家征服世界。

  吐得精疲力尽的吕汉强刚刚还没坐下,就在这巨大的商船里,竟然有了几个美婢鱼贯进来,在那精细的让人称为艺术的饭桌上,摆下了晶莹剔透的瓷器瓷碟,然后,一道道小菜流水般上来,这就是这个胖商人说的粗陋简单的酒席,这简直让吕汉强惊讶的快掉了下巴,这哪里是出海经商?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这个胖商人请吕汉强和许杰坐下,然后就恭恭敬敬的站在那里亲自把盏,给二人倒了一杯酒。

  说实话,按照当时的社会等级,这个胖商人能站在吕汉强的身边,给吕汉强倒酒,那绝对是高看了他,让他三生有幸了。

  吕汉强喜欢喝酒,但酒量不大也不多喝,这时候吐的昏天黑地,怎么还有心情喝?连忙谦让道:“谢谢这位先生,本官实在不能饮酒。”

  结果一句先生竟然让这位胖商人简直激动的热泪盈眶,哆嗦着嘴唇半天,才解释道,“大人,草民给您倒的不是酒,哦,不是,是酒,哦不是,是——。”这时候,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好了。

  刚刚恢复过来一点精神的许杰哈哈大笑:“算了算了,这位兄台,在我家大人面前你不要如此拘谨,我家大人是个随和的人。”

  吕汉强也笑道:“是的,现在上了你的船,你是东家,我是客人,你看看我也没穿官服,不戴官帽,因此你兄弟相称就好。”然后请这个受宠若惊的商人坐下,转变一个轻松的话题:“我知道南方文风鼎盛,而我怎么着也顶着一个国朝第一诗人的名头,我看这位仁兄举止文雅,谈吐有序,也应该是诗书人家出身,那我们就叙一叙文人的情怀吧。”

  被这么一说,这个胖商人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先给吕汉强躬身施礼,然后依旧给吕汉强和许杰满上酒。

  倒出来的酒,竟然是殷红色的葡萄酒,在晶莹剔透的瓷杯里,红白相映煞是可爱。

  吕汉强不由道,“这是开胃的葡萄酒啊,难得难得。”

  结果这个胖商人立刻伸出大拇哥,“还是大人有见识,这的确是葡萄佳酿。”

  吕汉强道,“在这大明葡萄酒虽然不稀罕,但在大明是不出产的,都是西域贩运过来的,尤其看这颜色在闻着清香,这绝对是上上的佳品,储存至少十年以上,看样这位兄台,您真是一个很讲究,很有品位的人。”

  结果被吕汉强这么一夸,这个胖胖的商人在欠身欣喜道:“大人真是博学广闻,就连这小小的酒,都判断的如此准确,这的确是西域最有名的宝石红,这也的确是在西域用橡木桶存储了十年的窖藏珍品,只这一壶,便值十两银子。”

  吕汉强就笑着举起杯:“倒是承您的情,尝到这珍馐美味,西域风情,这位兄台请。”

  其实吕汉强也知道,按照这个颜色和这个芬芳度,十年不止,自己随口说了十年,这个商贾就说正是十年,这个小小的马屁拍的不露一点痕迹,却让人舒服无比,这才是真正的精明人,拍马屁的高手,端起酒杯的时候,竟然不由得看向了许杰,许杰也一脸了然的样子,与吕汉强对了一下,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

  酒过三巡,大家开始闲聊,这时候这个商贾才自报家门:“大人,小的郑宏达,是南方泉州郑家的子弟。在我们家族里,就有自己的学堂书院,因此上,小的多少认识几个字。”

  吕汉强就饶有兴趣的道:“既然读书,就应该参加科举,然后考取功名,混个一官半职才是正路,却不知郑兄弟这怎么做起了经商买卖?”

  郑宏达苦笑了一下道:“好叫大人知道,我们郑家家族几百年,家大业大,人口众多,能够生存到如今不倒,便是有一个家规在的。”

  

第743章 巨大的利润

?对于南方家族教育子弟的方法,吕汉强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立刻饶有兴趣的听郑宏达这位胖子如数家珍的说道说道,然后自己准备好好的借鉴一下,为自己将来所用。

  在家庭教育上,吕汉强认为自己很失败,一个二弟本来想培养成一个纨绔,结果弄成了一个书呆子,本来想将自己的小妹,培养成一个淑女,结果被自己弄成了一个小胖子,现在的确应该借鉴别人家培养人才的办法,好好的吸取一下教训,既然这一代用不上,那就用在下一代吧。

  郑宏达一见堂堂的督师大人有兴趣,然后捏着指头向吕汉强介绍道:“我们郑家是按照是农工商的等级,来安排家族子弟的前途的,郑家的上三房出生的子弟,五岁开蒙,七岁入私塾,十岁入书院,他们才是走科举的路子,这是维系家族长盛不衰的根本。

  而中三房,他们的子弟一出生,也是五岁启蒙,七岁就熟,但不进入书院,到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纷纷出去打理经营家族里的田地产业,这是让我们家族丰衣足食的基础,而我们下三房,也是五岁启蒙,但八岁之后却只能入书馆,直接学习经营算数。在十五岁的时候,就要进入家族的各个商行里做伙计学徒,开始学习商业买卖,而像我这样年纪不过三十,便被派出管理一艘船只,出海直接贸易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要在四五十岁的时候,才出来为家族独当一面,这是让我们家族随时有活水流动的根基。”说着话的时候,脸上充满了骄傲。

  吕汉强听到一个大家族如此安排,不由得击节叫好,感慨道:“这真是百年家族生存之道,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就规避了家族没落的风险,看来想当初,您的这位开族家主的确是有大智慧。”

  郑宏达谦虚的道:“大人谬赞了,其实像这样的规矩,在南方的家族里几乎都是这样实行的,也不算什么稀奇,而各大家族里有自己的书院,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江南之所以人文荟萃的原因。”

  “民富则文化兴,只有百姓富足了,才能兴盛文化,这正如圣人说的,衣食足而知礼仪,这泱泱大国的丰富内涵文化,便是由这无数家族所承担传叙的,现在世人一直在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其实却不然,崖山虽然断绝了汉人的正统统治,但汉人的衣冠文化,却依旧在这绵绵不断的家族里延续传承下去,这就是中国历代家族,为这个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做出的贡献,郑兄弟,为您这样的家族为这大汉民族所做的文化传叙贡献,兄弟我敬你一杯。”吕汉强真心真意的敬了郑宏达一杯酒。

  郑宏达就激动的双眼含泪,毫不客气地将手中的酒一口干掉。

  谈论文化不过是一个由头,而真正吕汉强想的是利用这个机会,来摸摸现在商业的底细走势,这才是当务之急。于是吕汉强放下酒杯,四处打量了一下这艘豪华的船舱,笑着道:“我看,宏达老哥哥,您的这艘船是新打造的吧?所费一定不少。”

  郑宏达就笑着道:“其实这艘船的确花费了我不少的银子和功夫,不过这艘船所用的木料全是新鲜的,因此只能跑上几趟内海便报废了。”

  许杰不由大吃一惊:“什么?这么大的船,花费银钱功夫无数,跑几趟就报废了?那你郑老哥哥岂不赔钱。”

  结果郑宏达轻松的一笑:“许先生您不知道,这艘船我的确花费了许多银钱,别说我去南洋或者是西洋,就是我在这大明南北跑上三到四次也就回本了,而这艘船,最多能跑上十次,那么其他六次算是白捡的,许先生您认为这样的买卖我是赔呀还是赚了?”

  这般话一出,当时许杰惊讶的问道:“海贸竟然有如此的利润?”

  郑宏达再次看了一眼吕汉强,然后道:“自古以来海贸利润巨大,绝对是黄金行当,这还真的托了吕大人的鸿福,前几年国朝禁海让我们几乎没有生意,不得不铤而走险,每次出海既要躲避海盗,更要躲避官军,其实海盗很容易就解决,海盗不过就是收些过路费,然后就放了我们,而官军则不然,不但要我们的钱货,还要没收我们的船,抓捕我们的人,向我们的家族进行无休无止的敲诈勒索,就在前几年禁海的时候,就因为这个,无数家族在商业上便一败涂地,而大人开办了银行。用海贸自由权向朝廷作了抵押放了贷款,这变相的就开了海禁,而当吕大人的银行将海贸自由权开始卖的时候,像我的家族就买了一万股。”

  当郑宏达说出他的家族买了一万股的时候,吕汉强都不由得惊讶了。当初用海贸自由权抵押给崇祯五百万银子,吕汉强却将海贸自由权直接卖了六百万两,按照当初卖的规矩是每股五十两银子,而每股对应的是十石的运量,也就是说,他一个郑家就拿出五十万白银,获得了十万石船只的运输量,而且还要打造海船,招募人手,真可谓大手笔。

  郑宏达波澜不惊的继续道:“在得到了海贸自由权可以自由通行沿海港口之后,就比如我的家族,就在这次向大人的葫芦岛港运送粮食,布帛茶叶,瓷器等过来,这样的利润,就将是一倍,而从这里,我再装上皮毛,东珠,人参,鹿茸,还有这巨大的木头运回南方,又将是接近一倍的利润,两位大人算算,我的利润会是多少?”

  不用算,这绝对是非常可观。

  “而我家族的那些老船,却扬帆出海,直奔南洋诸国,还有两艘船和其他几大家族合起来,组成巨大的船队,直接开向西洋,那样的利润将更加可观”

  吕汉强就问道:“如此大规模的下海出洋,难道郑芝龙这个强盗头子就不管吗?难道西洋红毛,就不对你们执行抢掠吗。”

  

  :。:


第744章 商人的野望

  对于吕汉强担心郑芝龙和红毛抢掠的问题,这一点郑宏达倒是显得无所谓:“好叫大人知道,由于您开了海禁,各大家族买了股权,纷纷大量建造海船,并且越建越大越建越多,都准备好好的趁着这个机会大干一场。

  现在南方各大造船厂都起死回生,招募无数工匠日夜赶工交付订单,这时候就需要无数巨大的木头,而这些巨大的造船木头,原先南方就出产,但随着上千年大航海的兴旺,现在南方可以制造大船的巨木已经被砍伐殆尽,现在只有越南和吕宋或者是咱们现在的辽西有,所以现在贩卖巨木最是赚钱。

  现在,郑芝龙对我们收的这些保护费已经没了兴趣,他现在都将他的战船改成了商船,上朝鲜,上辽西到吕宋到越南去拉木头去了,您要知道,一船木头回去卖给船厂,也是翻倍的利润,哪里还有时间找我们这些商贾们索要保护费,至于您说的西洋红毛对我们商船劫掠的问题,其实大人大可放心,您还不知道吧,我们这次下西洋去的几大家族的联合商船,足足有150艘之多,而这些商船绝不是待宰的羔羊,在这150艘商船里,就有武装商船五十艘,现在,小队的红毛们看到我们这样浩大的船队,他应该担心我们去抢掠他,而不是我们担心他抢掠我。”说着不由得意地哈哈大笑,竟然很没礼貌的直接自己干了一杯,然后充满自豪的道:“大人还不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大明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时候,立下的赫赫威名依旧在,整个西洋南洋地区余威犹存,我们的大明在整个世界上,还是有着赫赫威名的,几乎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对我们进行抢掠,而对于一些毛贼蠢寇,在我们这庞大的船队面前,只能是远远地逃跑。”

  郑和七下西洋,带着巨大的船队,对外宣传是宣扬大明向世界传播和平,不过带着2万军队,这难道就是为了和平吗?反正是见仁见智吧,好吧,好吧,就算是宣扬和平吧,正所谓真理只存在拳头之下。

  听到郑和的威名依旧,吕汉强听到这里不由得热血沸腾,霍然起身“来,为我大明赫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