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督师-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情况在当初的时候还是有的,那时候,辽东的汉人认为努尔哈赤不过就是一个反叛的贼头,根本起不了气候,同时努尔哈赤还对汉人采取高压政策,残酷的盘剥杀戮让汉人们心向国朝,期盼这天子王师来解救自己。

  可但是,大明对后金连年用兵连年失败,最后都让人打进了中原,施虐京畿。就这样,每一次失败都让汉人的心凉一分,一直坠入冰窖。

  等皇太极上台之后,它全面吸收了汉人文化,彻底摒弃了老爹的那种残暴的统治方法,对辽东的汉民,开始实行怀柔政策,因此在对故国失望的情况下,也就慢慢的接受了皇太极的统治,承认自己是大金的臣民。

  因此,包括孙承宗在内的文臣集团,也就理想化的想当然了。

  看着沮丧与失望的老人,吕汉强笑着摇摇头道:“老公祖不要动气,两国战争就是讲究的不择手段,这次我执行的******计划,应该很彻底,这都十月了,马上入冬了,再在百年难遇的寒冬里,这样的效果就会显现,到时候焦头烂额的应该是皇太极。”

  孙承宗连连道好:“好好,饿死他们这些数典忘祖的家伙,饿死这个小野猪皮,到时候,即便辽东变成空无一人,那也将是我大明的国土,没人不怕,现在西北大旱,而东北天气却还能过得去,到时候正好将西北的流民大量迁徙到辽东来,既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又解决了国家流寇的问题,这岂不是一举多得?”

  吕汉强就点点头,面色沉重的道:“老公祖此法大善。其实大明之所以出现现在这种状况,也是中国历代王朝所经历的必然。”

  吕汉强也想在这次难得的会面里,和孙承宗这个帝师好好的交流交流,这也等于变相的和崇祯沟通。

  崇祯皇帝对这个半个师傅还是非常倚重的,在登基之后,在勤政的空闲,特意为自己开了经宴,请鸿儒大学为自己恶补当初没学到的,让自己进修,同时,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还不断的写信给孙承宗,向这个老师请教。孙承宗也尽心辅导,勤于教诲,并且时常有直言犯上,崇祯是一个有纳谏胸怀的人,尤其是这个老师,越是这样,师生的感情越是真挚。

  尤其孙承宗不党,这是最让崇祯欣慰的,据王方传来的小道消息,崇祯几次有意将孙承宗调回朝廷,接替已经被百官弹劾的体无完肤的周廷儒内阁首辅的位置,若不是山海关上,吕汉强的后面需要老孙头坐镇,这事情早就成了。

  其实在内心里,吕汉强是愿意这个正直的老人坐在自己身后的,这个老人能公正的评价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样就能在自己与皇帝崇祯之间,化解许多误会,就不如上次自己为了解救陈亮的事情,若不是这个老人主动为自己背书,那后果绝对不是这样轻松的完结。

  还有后来自己用强横的手段剁了那些混蛋伸向自己的手,这样一来,表面上那些官员混蛋销声匿迹了,但自己和他们的仇恨也算是彻底的结下了,早晚会出现一场巨大的爆发,到那时候自己的集团和东林集团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斗。

  而这次未来的决斗里,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崇祯的态度将是左右胜负的关键。

  而在未来的这场决斗里,孙承宗将被自己推动着,扮演一个最重要的角色。

  一本不错的上古历史小说,有看头,有嚼头。

  


第731章 交心之言

 仔细的听吕汉强的分析。WwW.⒉孙承宗对大明现状忧心忡忡,即便是这样,在内心里,他还是在感情上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旁听生无能乱搞的评论。

  老孙头一辈子就一个半学生,一个真的很不靠谱,这半个还算勤勉,但在性格上却又有缺陷,但无论如何,作为老师的,谁愿意听自己学生不好?

  吕汉强给孙承宗倒上一杯茶水,然后慢慢的道:“大明走到今天,百年难遇的天灾是一个方面,国朝成平日久,骄奢成性官吏**是一个方面,其实最根本的却是人口问题。”

  孙承宗和许杰都莫名其妙的看吕汉强,这和人口有什么关系呢?这王朝不是人口越多越好吗?

  “汉民族有一个惰性,几乎不思进取,所谓的不思进取所指的最主要是不愿意开疆拓土,每个开国帝王的潜意识里,都是推翻前代,将故有的疆域拿到手就万事大吉,很少几个能放眼更远。”

  这个倒是实情,两个饱读诗书的人点头同意他的说法。想当初大宋开国皇帝还说出一段经典:“我的疆域到此为止。”人为的为后世子孙划定了局限边界,结果就弄出一个经济是世界第一,军事也是世界第一——倒数的。

  “而后代的帝王也不过是做个守成的君主,你等再往后延续的,一个个不过是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与阴人之手,别说是守成了,就算能保住疆土不失就是不错的了。”在那后世,都出来个宁与友邦,不与家贼的,割地赔款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混账家伙。

  孙承宗就苦笑摇头,是的,远点的不说,就这大明,自开国洪武到靖难登基的朱棣之后,那真的是黄鼠狼下豆鼠子,那是一代不如一代。那这也就算了,而大明朝后期还就爱出怪胎皇帝,装神弄鬼的,最具争议的,最能折腾的,闹义气的,不上朝的,做木匠的,还有这个操切急性子的,于是,现在大明这个样子在所有的人心里,都将这个罪责归咎于皇帝的混蛋,现在吕汉强说了这么一个理由,倒是新鲜。

  “疆域不扩大,而天下太平久了,人口就会突飞猛进的增长,就比如现在的大明,在户籍上的,就有将近一个亿,而这里不包括卖身的,藏匿的,依附的,如果把这些都算上,在下想,现在的大明最少有两个亿。”

  “两个亿?有那么多?”孙承宗不由得被吕汉强说出来的数字弄得直抽冷气。

  许杰出身平民,对这个却是有认识,皱眉思索了一下,也不得不被这个数字震撼。

  “两个亿,这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而不变的疆土,几乎没有进步的农业,生产能力就开始远远追不上人口爆的度。于是吃饭当然成了大问题,再加上几百年的土地兼并,还有不断的赏赐皇亲,如此林林总总,这才造成了现在天下流寇无数,杆子盗匪烽烟四起的局面,而细数历代王朝,那个不是这样的后果?”

  孙承宗和许杰就只能默默无语了。

  “而所谓开国盛世,却那个不是在天下大动乱之后,消灭了无数多余的人口,让幸存的人再次获得充足的土地之后才出现的?我这么说当然残忍,但这的确是是事实。”

  “这的确残忍,但也是——”孙承宗就不忍再说下去了。

  “除了内乱杀戮,人为的消减人口的办法之外,还有一个能根本解决我们汉人生存的办法。”吕汉强坚定的道,然后也不等一老一少问,就自顾自的说道:“那就是,我们坚决摒弃那个圣人的什么妄战必亡的狗屁不通的所谓教诲,用我手中的剑,为我汉家的犁寻找耕作的土地,向外,向外,一直向外,才能解决这个悲剧的怪圈。”

  孙承宗对吕汉强非议圣人之言表示了忽略,认为吕汉强说的对。

  “这样一来,为了不走历史的怪圈,我们先用最快的度夺回辽东,然后迁移中原汉人入东北,为中原缓解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见贤是不是这个意思?”

  吕汉强点点头:“老公祖说的正是,但解决现在大明现状的办法不单单是这一条路,路还有许多,我们都要探讨摸索。”

  其他的路,吕汉强已经探讨并施行了,也看到了效果,但快收复辽东,孙承宗也知道自己不过是一厢情愿,因为他也知道辽东的问题已经是几十年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尤其现在因为这样那样,说的清说不清的原因,大明不能以一国之力对付皇太极,只能将吕汉强孤独的推在了前面,但以现在吕汉强的力量和后金来对比。还不能对后金形成绝对的优势,因为毕竟以一支军队对抗一个国家,那的确是一件很漫长遥远的事情。而站在吕汉强身后的这个老大帝国,别说帮忙,只要不拖后腿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想到整个辽东只有吕汉强一支军队在独立支撑,而其他的军队却做在后方静观,尤其是这支静坐的军队还对吕汉强充满了戒心,孙承宗的心就揪着疼,但没有办法,这个王朝就是这样,东林在朝堂里总是给吕汉强上眼药拖后腿打闷棍,每日在崇祯面前搬弄是非,尤其崇祯的性子还就是个刚愎自用多疑寡恩的人,摊上这样的皇上,说良心话,孙承宗也为吕汉强赶到无奈和悲哀。

  想到这里,不由长叹一声默默无语,一时间书房里的空气就有点沉闷。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孙承宗先挑起了话题,“我理解你现在的状况,但越是这样,见贤老弟越要谨慎,就比如你上次对那些参沙子来的外地军队的做法,手段有些过于粗暴简单,影响也很坏,虽然在你这样强力的打压下,绝了那些贪婪人的念头,但其实你已经再次四面竖敌,以后这样的事情就不要再生了。”

  吕汉强只能耐心的解释:“老公祖说的是,但当时的状况不允许我手软,一旦我为了不得罪朝廷那些混蛋,对这些老爷兵采取宽纵的办法,他们对我复辽军的军心士气的打击,是灾难性的,这样的事情我必须与杜绝,否则我这些年的辛苦就全部付之东流,恢复辽东也就成为一场空谈。”然后将腰身挺拔,双拳紧握,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的盯住孙承宗:“我这是杀一群鸡,来吓唬那些所有上窜下跳的猴子,只有行这霹雳手段,才能杜绝那些人的贪念,让我心无旁鹫的一心恢复辽东,这次我这么做了,如果还有胆敢摸我的胡须的,我还是要这么做。”

  


第732章 正直的老人



  对于吕汉强一向采取的,我懒得和你说咱们动拳头解决问题的办法,满朝文武都对这种方法嗤之以鼻,正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吕汉强多少也是个秀才,怎么老用市井泼皮的办法解决问题呢?因此在背后里,大家都不叫吕汉强为吕老虎,而是叫吕汉强为破落户,也就是市井流氓,和当初吕汉强整死的那个牛二算一个级别,极度轻蔑。

  但吕汉强对自己的这种办事方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到令人发指,而且每每在世人面前炫耀:“说你,你不听,打你是没有办法,因为我没必要听你唧唧歪歪一个时辰,竟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有那闲工夫,我们做点儿正事儿岂不要紧?”然后就习惯性地开始诋毁圣人:“圣人之言,只能作为一种启发,绝对不能作为一种做事的方针,正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一句顶上1万句的真理是不存在滴,就比如当时孔圣所处的历史环境来说,当时周人所处的环境,那是天下分封,那是民智未开,而现在是什么时候?当时孔圣还说过一句话,分封为万世根本,那么你现在和当今万岁说说分封问题,你除了找死,我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出路。”然后总是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和他相谈的人痛心疾首的道:“历史在发展,世界在进步,不能老拿着老套子套新东西,那是要落后滴,那是要埃打滴,那是要被历史淘汰滴。”等等一群滴。

  孙承宗就看着吕汉强的眼睛,很久之后长叹一声:“你当时对付那些,跑来抢军功的家伙的办法,虽然粗暴狠辣,但我也理解你的难处,这件事情也只有这么办才能解决,通过你这样的霹雳手段,我想即便是再愚蠢再贪婪的人,也再也不敢踏出山海关一步了,见贤老弟就可以安安心心的,一致对付辽东。”

  吕汉强就感激的拱拱手,却没有再说什么。

  其实自己这次做的的确是过了,不但杀了十几个官宦子弟,而且还变相的掳掠了近7万青壮,自己已经被那些世家大族恨之入骨了,若不是自己现在手握重兵,若不是崇祯还需要自己恢复辽东,自己早就被一顿铺天盖地的报复,下狱活剐了。

  而这次自己闹的这么过,到现在还能全身坐着这里,其实吕汉强知道,在这身后,面前的这个老人,没少为自己遮风挡雨,没少为自己做善后工作,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他,来向崇祯解释自己的苦衷与目的,让崇祯皇帝虽然不全部理解自己的难处,但最少可以容忍自己这一次的过份。

  对于吕汉强感激的施礼,孙承宗微微一笑坦然受之。

  这时候,老仆人进来轻声禀报道,“启禀老爷,酒菜已经完备,您看是在什么地方摆设?”

  孙承宗站起来对吕汉强道:“书房气闷,花厅宽敞,我们还是在花厅吃吧。”

  吕汉强笑着道,“恭敬不如从命,说句实话,日夜不停的奔跑上千里,小子还真饿了。”

  在这里许杰是没有说话的地位的,因此也只能站起来跟着,三人随着老仆人来到了花厅,这时候花厅里酒宴已经摆上。

  所谓的酒宴,不过就是一个名目,一张方桌,四菜两汤,以素菜为主,两壶好酒,三把凳子,也就是说这一次,没有其他人,就是这一老两小,准备要好好的谈一谈许多事情,因为孙承忠心知肚明,吕汉强绝对有大事要说。

  孙承忠引着吕汉强许杰二人在桌边坐下,然后对老仆人道:“你到花厅门口看着些,没有事情闲杂人等不要让他进来打扰我们,我和吕大人有些要事要谈一谈。”

  老仆人知道自己主人的心思,给每个人倒了一杯酒之后,悄悄的退出去,将花厅的门合上,然后就拢着袖子站在花厅的门口,眯着眼睛是睡非睡,其实耳朵却支楞的多长,随时听着四周是否有闲人走动。

  随着老仆人退出,一时间花厅里变得静悄悄的,透过窗棂深秋的阳光里,有微尘在曼妙的飞舞,让安静的花厅生出一丝恬淡安逸。

  这时候孙承宗作为主人端起了酒杯,对着吕汉强和许杰。“这是先帝爷赏赐给我的御酒,多少年来我也没舍得喝,今天汉强来了,我便打开,也算表示一下老夫对汉强的敬意和期待,来来我们满满的干了这杯。”

  用御酒招待客人,这是难得的对客人的恩遇,因此吕汉强和许杰赶紧站起来,双手举杯,先冲着北京的方向拱一拱,然后再对孙承宗道:“多谢老公祖厚爱,小子等先干为敬。”然后一口喝干。

  扎吧扎吧嘴,吕汉强感觉这御酒的确是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接房上卖的十文钱一斤的高粱烧呢。

  不过只要沾上御酒两个字,他的身价立刻翻了百倍,当然,购买这些欲求的价格也的确是翻了百倍,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糊弄的冤大头,就是那些长在深宫不通事理的皇帝,明天一个鸡蛋都能卖成十两银子,让皇上以为,只有他皇帝才能在逢年过节吃的东西,这不是笑话,这的的确确就发生在光绪皇帝的身上。

  当然了,现在吕汉强绝对不会预存的揭破这层窗户纸,渣渣嘴之后,就非常感慨地叹息一声“喝一次御酒,夫复何求?”然后悄悄的瞪了一眼,低着头偷笑的许杰。

  孙承忠也一口干了,然后点着手叫吕汉强坐下:“来来,还是坐下吃喝,不过今天这顿酒菜,不一定合了见贤老弟和这位许杰先生的口味,人老了,喜欢清淡的,不像年轻人,还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显得豪迈一些,尤其我听说你吕汉强更是愿意这么做,虽然你是文人出身,但现在已经有了大将的风度,这一文一武完全结合,这也是我国朝的幸事。”

  吕汉强欠身道:“老公祖谬赞了,小子才疏学浅,只是敢干想干罢了。”


第734章 开诚布公

  对于吕汉强说的话,孙承宗就赞一声:“敢干想干,说得好,胜不骄败不馁,很好,这很有忠臣良将的风度,这是敢担当,勇于担当的典范,如此下去,在这大明,见贤老弟的前途无可限量,好好的为这国朝做些实在的事情,到时候,当你功成名就的时候,即便老夫是在天上,也会向你祝福的。”说这话就有点另类的意思,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于是都无所谓的哈哈一笑。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三人吃喝一阵之后,孙承宗将筷子放在桌子上,面色变得严肃的问道,“见贤老弟,你这次不远千里风尘仆仆的赶来,一定是有什么大事情发生,如果有什么大事情是你不能解决的,你就直接和我说,我能做的一定帮你。”

  既然孙承宗已经开始将这话引入正题,吕汉强也将筷子放到桌子上,面色严肃起来,习惯性的向四周先瞄了一眼,之后再次拱手,将声音压得更低,谨慎的道:“老公祖,这次我们不惜动用几万大军,互相配合,实行了对后金的******计划,而现在却有人在向后金大肆的走私粮食,这将对我们这个计划的效果产生巨大的破坏,因此,小子不得不千里迢迢跑来请老公主主持大计。”

  闻听有人竟敢在这个时期向后金走私粮食,孙承宗当时大惊,转而大怒:“平时我们就严格打击向后进地区运送粮食。而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竟然还有人丧心病狂的敢于向后金地区大肆走私粮食,这是不要命了吗?不管是谁,你说出来,我一定禀报皇上抄他家灭他族。”

  对于孙承宗的愤怒,吕汉强表示了理解,站起来端起酒杯道:“老公祖,您的愤怒我理解,但是这个人却轻易动不得。”

  孙承忠莫名其妙的看着吕汉强,在这辽东地区,还有谁是自己不能动也动不得的吗?突然孙承忠浑身打了一个冷战,因为在他的感觉里知道了吕汉强说的是谁,是的,这个人的确是轻易动不得的,因为这个人牵扯的东西太多,即便是自己想动,皇帝崇祯也不一定能动,即便是崇祯想动也要考虑一下后果,

  捏着酒杯久久的不语,最后还是艰难的道:“祖大寿?”

  吕汉强轻轻的点点头:“是的,就是这位祖大将军。”

  孙承忠恨恨地将酒杯顿在桌子上,“无耻,败类,卖国贼。”一句话比一句话说得重,但每说一句话,就闪现出一丝无奈,每说一句话,就闪现出一种沮丧。

  事情的确是如此,在整个辽东地区,在明军的控制之下,孙承忠是辽东经略,他有绝对的权力可以生杀予夺,在原先的时候他没有这个能力,他能指挥得动的只有一个老仆人,但是自从吕汉强进入辽西以来,他的腰杆硬了,他的底气足了,因为,有吕汉强给他撑腰,当初吕汉强和自己与祖大寿谈论辽东局势的时候,话里话外都是在给自己撑腰,在当时三人谈话的时候,吕汉强的意思都明显的是只要你祖大寿敢于破坏辽东大计,不惜对你动刀子,但是,最可恨的就是这个但是,局势变了,上面的局势变了。

  因此所谓的腰杆直底气壮,也不过是针对关宁铁骑那些低级的军官,而对于关宁铁骑的真正掌权者祖大寿,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不能动也动不得。

  这就是掣肘的结果,这就是掣肘的代价,能说什么呢?什么也不能说,但对于祖大寿破坏自己恢复辽东的大计,孙承宗依旧是愤恨不平,很久很久之后,毅然的将拳头砸在桌子上,让桌子上的酒杯都跳了跳,最后倾倒在桌上,杯中残留的御酒也淋淋漓漓洒落满桌:“我不管什么后果,我一定要严办祖大寿,恢复辽东,这是三代皇帝的夙愿,我想在我有生之年,无论什么原因,汉强,你一定要帮我达成这个夙愿,以告慰先帝对我的嘱托和期盼。”

  这是孙承宗破釜沉舟的许诺,这是对自己信念执着追求的结果。

  这时候,一直没有话语的许杰站起来,面带轻松的道:“老经略,其实事情并不是咱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和困难,这次事件的确严重,他给咱们整个辽西的官场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但这并不是说不可挽回,祖大寿我们虽然不能动也动不了。但我们可以将这件事情变通一下,让双方都有个台阶好下,然后将这件事情由坏事变好事,不但不能让后金得到好处,反倒会让后金贻害无穷。”

  许杰这个人孙承宗是了解的,因为他知道许杰是吕汉强的智囊,既然许杰能说出这样的话,那证明吕汉强这次来是有备而来。

  说实话,假如说要是能够将祖大寿的事情变害为利,孙承宗还是愿意见到的,毕竟祖大寿的地位在那,虽然孙承宗依旧对此事耿耿于怀。

  扶正了酒杯,给自己满上了一杯,然后一口干掉,这时候才转头问许杰道,“先生有什么策略,让这件事情变的对我们有利?”

  这时候许杰就施施然站起来,哗啦一声打开他那张小扇子,就在这初冬时候轻轻地摇动起来,表现出的是无限潇洒和淡定。

  吕汉强看到许杰这个样子,就无奈的摇头,这个人呐,就是这样,原先老想隐居山林,做一个闲散人,但后来让自己拉上了贼船,最后塞一个军中参军的官职,也算做了一个官儿。结果这臭毛病还没有改过来,也真是没有办法,不过这时候吕汉强却愿意让他去表现,自己落得清闲,于是拿起酒壶给孙承宗满上,又给自己满上,然后慢慢的浅酌淡饮看着许杰表演。

  自己的手下能表现出运筹帷幄,作为上官也是欣喜的。

  许杰很享受这种在大人物面前展现自己智慧的机会,煽动他的小扇子,然后沉声慢语的道:“其实,祖大寿的作用在座的二位大人都知道。”

  很好的一本上古历史小说,很好看,很有嚼头。

  

第735章 因势利导(第一更)

?祖大寿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已经说的累了,想的乏了,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但不能说的事情,被许杰这么点破窗户纸,孙承宗不由老脸一红,但也没有说什么。

  其实在耿直的孙承宗心里,把这层窗户纸穿透,反倒是一种轻松,这样自己也可以坦然,吕汉强也可以有所顾忌与借鉴。

  许杰就再次道:“既然祖大寿的位置是这样,我们不能动也动不了,那么我们就利用,正如我家大人所说,只要能给皇太极添乱的,我们都不惜一切的利用起来,那这次我认为祖大寿大肆走私粮食,不但不是个坏事,只要我们运作得好,反倒是一件好事。”

  孙承宗就不耐烦说话这样绕来绕去,于是皱着眉道:“先生有话只管直言,只要老夫能做的,一定去做。”

  许杰就告吕个罪,笑着道,:“此事还非得老大人出面不可,因为别人做这件事是做不来的。”吕汉强就笑着道:“别绕弯子,和老公祖说话都是自己家人,就直来直去。

  “其实在路上,我和我家大人已经商量好了,既然祖大寿的事情如此错综复杂,那么我们就要好好的利用利用。”然后看看孙承宗和吕汉强,继续说道,“因此我们针对这个情况,制定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请孙大人出面,邀请祖大寿过来议事,干脆以经略的手谕,就给他一个光明正大的任务,让他去勾连后金,作为一个军功,给后金输送粮食,但这些粮食我们要做些手脚,比如说他们需要的稻谷,那我们不妨在里参杂点什么,而他们需要的明年开春的种子,我们干脆将种子蒸熟晒干然后给他们,而一旦皇太极在明春将这些种子撒播到地里,那样的结果是什么?将是颗粒无收,这样等于变相的又执行和扩大了我们的饥荒计划,这岂不是几全其美?”

  这个倒是一个好办法,孙承宗虽然依旧对祖大寿耿耿于怀,但沉思之后还是点点头,“如果通过这个让祖大寿幡然悔悟,也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现在孙承宗也只能是无奈的退而求其次了,不过这个办法倒是可行,即变通了事情的本质,也能保护祖大寿,让各方都能满意,尤其还能让祖大寿获得一点军功,那么,想来祖大寿是能够接受的,毕竟祖大寿在爱银子之外,在几次对后金的战争中,都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这非常难得,这样的将领能不逼迫他造反还是不要逼迫的好。

  许杰的这个建议,就是将祖大寿的走私变成合法化,这样祖大寿既然能在这里赚到银子,同时也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又避免了与祖大寿的冲突矛盾,这的确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

  沉默了好久,不由长叹一声:“国家不幸,忠君爱国的文臣武将全没了。”然后抬起头来,眼里充满希翼的看着吕汉强:“汉强,上天眷顾大明,派来汉强来做这擎天白玉柱,总算是让这大明能够继续苟延残喘,我希望汉强带着你的兄弟加倍努力恢复辽东,还大明一个河晏海清的朗朗乾坤。”

  吕汉强站起来拱手施礼道:“老公祖弹精竭虑为国为民,是小子们的楷模,小子等正是年轻时候,敢不为国为君分忧效力?不过是一死罢了。”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三个人继续喝酒,仔细敲定了会见祖大寿是该说的什么话。然后孙承宗邀请吕汉强留下,和祖大寿说个明白。这时候吕汉强摇摇头道:“老公祖,见祖大寿这个事情我还是不方便,因为毕竟我和祖大寿心存隔膜,我坏了他许多好事,有我在场反倒不美,或者是适得其反。莫不如这件事,就以老公祖辽东经略的身份出现,这样不但名正言顺,而且还能让祖大寿少了许多猜忌。”

  许杰也赞同吕汉强的提议。事情明摆在那儿,现在吕汉强和祖大寿坐在一起,绝对就像仇人一样。

  孙承宗想了想,点头道:“汉强考虑的周到,那这事情就以我辽东经略府出面吧。”

  然后低声道:“祖大寿家族在辽西地区根深蒂固,即便这次我给了他一个名正言顺的名义,但其他事情以后还会有,看来有必要将祖大寿挪一挪,让他到外省去。”然后看了一眼惊讶的吕汉强:“汉强,吴襄这个人还是不错的,尤其他的儿子吴三桂,据说深受你的青睐,而且这次吴三桂,随他父亲带着辽东三万军马去山东平乱孔有德,战功卓著很是骁勇。可谓是这大明之后起之秀,论能力虽不如汉强你,但毕竟也如汉强一样年轻,有热血有干劲儿,因此我想保吴三桂坐镇辽东前制总兵官。”

  吕汉强就彻底的惊呆在那儿了,本想让吴三桂去山东战死沙场,也省得自己千方百计的算计他,这可倒好,事与愿违,不但没害了他,反倒让他升了官儿,变成按照历史规律提前将近七年,便当上了这关宁铁骑的魁首,这真是命运捉弄人。

  既然他当了前制总兵官,在想谋害他那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

  孙承宗没想到吕汉强的心事是这样,他还以为吕汉强惊讶的原因是因为欢喜,毕竟按出身系统来说,吴三桂的出身也算是吕汉强的体系,但好在吴三桂毕竟在吕汉强的军营里呆的短,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