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督师-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可能去对他们进行急风暴雨式的剥夺,那将对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毕竟在这个时代,世族其实占据着这个世界,绝对的话语权,小民百姓不过是蝼蚁而已,因此上,想稳固这个社会结构,得罪世族和士绅阶层,这绝对是不可取的,但在这新收复的土地上,不让土地再次被士绅豪强兼并,吕汉强的办法是最恰当。

  看着陷入沉思的这个知府,脸上那一阵欢喜一阵忧愁,一阵沉思一阵痛苦的表情,吕汉强只是端着酒杯静静的看,等待他的理解。

  新的知府上任必须要让这个知府知道自己的治国理念,否则以后的事情就不好办了,习惯这东西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好的习惯形成是好事,坏的习惯形成就要了命,因此吕汉强现在不断的给这个赵启良,自己未来的知府洗脑,让他必须按照自己的思维思路来走,只要这个好习惯形成,那么一个全新的,大明内的特区就将形成。

  现在的平6,按照自己的改革方式有点点不伦不类,现在辽西正好是一块白纸,满清的势力褪去了,大明的势力却暂时不能插手,实际现在的辽西地区,等于是一块飞地,在上面涂抹什么都方便的很,就好比现在烧成一片白地的黑山县城一样,没有一座房子,虽然自己现在困难一些,但却可以让自己不费任何力气的重新规划,比如现在吕汉强就想将黑山县,彻底建成一个兵营,成为直接面对后金的前哨阵地,没有了民居,没有了宅院,百姓只能按照自己的意思,离开城市走向乡村,不但能给自己耕作土地,最主要也能让老百姓有一个生存的机会,这样算下来是一举两得,毕竟这是自己出击辽东,崇祯的那个同学可是一文钱也不想给自己,也就是说,自己必须用自己的力量,来面对整个满清政权,而非常沮丧的是,自己面对的皇太极,绝对不是一个融融碌碌的人,而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雄主,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自己面对的压力将有多大。

  这时候,赵启良又不无担心的问道:“督师大人将城外那些土地分给百姓,那么城外那些大地主和士绅怎么办?为了还清我们那2ooo万的债务,如果各地士绅地主拿出现金来购买我们已经占领的广阔的土地,我们卖还是不卖?”

  吕汉强就歪着脑袋问:“城外还有地主豪绅吗?”

  赵启良说有。

  吕汉强就无所谓得道:“好吧,好吧,就算城外还有士绅豪强和地主吧,但是一定要记住,这个辽西是我用血汗拿下来的,我的地盘我做主,士绅豪强和地主,我容忍他继续存在,但是不得他购买土地,我们2ooo万的饥荒,绝对不会用卖这里的土地来还债,这是雷打不动的原则,因为对我来说那2ooo万的饥荒,根本就不算个事情,同时,我要派出强悍的士兵严格的丈量土地,不得在这次满清败退之后趁势抢了无主的土地,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那么我就用刀子和他说。”说到这里的时候,吕汉强的脸上,是带着和煦平淡微笑的,但吕汉强的眼睛里却布满了杀气。

  这样的决定让赵启良感到毛骨悚然,忙谏言道:“大人,这样不好吧?如果一旦这样,得罪了所有的士绅地主,那么您的名声就坏了,同时也会失去士绅地主的支持,而是作为一个想要展的官员,名声是绝对重要的。”赵启良说这话绝对是出于对吕汉强的维护,绝对出一个正直的官员,对一个即将和自己同舟共济人的忠言劝告。


第619章 燃烧城市前的探讨

 赵启良的担心不无道理,其实他已经开始在为吕汉强这个顶头上司思考名声问题。世人重名声,即便是历朝历代大奸大恶,他们都会努力的去让自己的名声变得好一些,绝没有一个想让自己的名声变坏,同时作为一个儒家教育出来的正统的官员,他们一直认为,维护士大夫之间的名声,才是为官之道。

  而一说名声,小胖子就指着吕汉强笑的嘎嘎的:“他的名声?我的老哥哥,你原先没有在咱大明朝堂上看到他的表现,不瞒你说,他的名声已经烂大街了。在咱们大明朝官场有句谚语,防火防盗防小报,躲狗躲狼躲汉强,尤其我这个姐夫,整天袖子里揣着一个叫****的小册子,那上面记录着几乎所有官员的黑暗一面,一言不合,随时拿出来给你翻看小报告,还有这位老哥哥你不知道,我这个姐夫上朝时候抱着的牙笏,都是加长加大的,这家伙历来讲究的是,说你,你不听,骂你没素质,打你是因为没办法,上至信王下至我这个国公,他都用这个理由打过我们,因此上,他的牙笏已经打烂了七八条了,你指望这个在朝堂上老是动手动脚的家伙有什么好名声?那你简直就是太高看他了。”说这话时,笑得一抽一抽的。

  于是赵启良就非常惊讶地看着这个小胖子,于是小胖子就一边看着刚刚烤完的一只烧鸡,一边侃侃而谈吕汉强在朝堂上的飞扬跋扈,和他的胡搅蛮缠,每每说到让人忍俊不住处,小胖子和许杰以及那几个狗腿们就抚掌大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到肆无忌惮。

  最后小胖子还说道:“我的老哥哥你不知道,对于我这个姐夫在朝堂上的名声已经烂的如此,而在全国士绅里的名声,那更是烂了大街,不但夺了那些出海贸易氏族的饭碗,逼迫东林废除了他们精心策划出来的禁海令,还因为我这个姐夫搞了一个没收贪官土地,承包出去的办法,结果现在皇庄总管曹化淳那个家伙,已经对这件事情上了瘾,每天就盯着朝廷里的上下官员,做的的那是个轰轰烈烈,恨不得抓到他们的小辫子就直接打倒,没收他们的土地,然后将它们包给无地的百姓,给百姓休养生息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他给咱们家的皇帝的内帑,现在一年聚敛的钱财不下两百万两,那个死太监,头阶段都开始打着我爹给我留下的那点土地的主意,若不是我和他瞪眼睛,说不定他都开始拿我开刀,对没收土地,那家伙现在都疯了。”

  赵启良就有一些痛苦,他在满清做官很长时间了,对大明朝堂上的种种变故,已经很陌生了,在他的潜意识里,一个王朝的存续,一个人能否在官场成为常青树,依靠的依旧是那巨大的氏族集团在台前幕后的支持,百姓需要可怜,但和氏族集团相比,应该是无足轻重,结果看这个意思,眼前的这个顶头上司,根本就蔑视了全国的士绅贵族,这不好,这很危险,这非常让人无法接受。

  吕汉强似乎看明白了他的心事,啃着鸡腿喝着小酒,似乎是漫不经心的道:“无论是什么政府,真正能存在的,其实不是士绅地主,而应该是百姓支持,只要我拥有了百姓,那么我就可以动百姓,掀翻一切反对我的人,记住,百姓的能量是巨大的,我记得中国有个朝代出了一个伟人,他对整个世界的改变办法是什么?就好像那熊熊燃烧的黑山城,一把大火将城里所有好的坏的,一把烧光一样,那就是动起来所有贫苦的百姓,打倒一切士绅贵族,将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彻底改变,让中国整个变成了一片白纸,然后在这张白纸上,重新挥毫泼墨,指点方遒,至于名声问题,也好办,我这人最擅长的就是找借口,好吧,比如现在哪个地主敢趁机兼并土地,那么我就给他扣上一个汉奸的帽子,这总行了吧。”

  肆无忌惮的捏人罪名,这个**佞有什么区别?已经没有了。

  然后看着脸色越来越白的赵启良,吕汉强不得不安抚一下他已经被惊吓的心灵,因为吕汉强都认为和一个历史上的古人去谈后世的革命,简直会要了他的命的,“其实我不管怎么做,只要我将土地承包给百姓,收取百姓1/1o的产出,那么我就获得了最广大的人脉基础,同时我收取廉价的承包费,也就是每亩三十斤粮食,我就已经得罪了全部的地主,他们会恨得牙痒痒,因为现在,我们手中有广袤的土地,待开的地方太多了,原先依附在地主身上的那些佃户们,不可能看着一亩地只交三十斤的粮食,而继续耕作地主让他交出耕作七成以上的出产而不动心。

  这样,佃户们会从地主家里大量流失出来,而我决定,无论是从哪家跑出来的佃户奴仆,我都立刻给他们放合法的大明户籍,受到我的保护,这样,就会造成地主家的土地大量抛荒,他不抛荒也可以,只能捏着鼻子继续跟着我的办法,也就是一亩地三十斤粮食收租,这样一来,地主怎么着都要恨我。反正我这个人,对别人恨我已经无所谓了,只要能让百姓休养生息,只要能让百姓富足安康,真正做到民富而国强,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也就不枉来这世上一次,我的要求不大,住,不过是一间,穿,不过是,几件衣裳,吃不过是,能够温饱,那么我还求什么?只求让这大汉天下,不被腥膻骚扰,让汉家文明传承千年,成为这煌煌世界里一直延续的辉煌血脉香火,完成太祖确立这大明的宏图伟业,那就是,凡有日月照耀的地方,便是我汉家天下,凡有日月存在的地方,便是我大汉的疆土,仅此而已。”说这话的时候,早已经没有了那种慵懒疲惫的神色,有的却是无限圣洁,让围在吕汉强身边的所有人,不得不高山仰止。


第620章 接收黑山城

  听着吕汉强这样的分析,赵启良感觉到他说的对,因为无论如何,要想让百姓得到实惠,那就会让地主们得到损失,这是一个不可调和的东西,皱着眉想了一下道:“如果这样,我们治所内的地主豪绅就要造反啦。”

  吕汉强哈哈一笑:“造反?造反是要有资本的,不是你有钱就成的,造反最大的资本是什么?就是人,而现在,我的政策让百姓安心,谁吃饱了没事跟着他造反?再说了,造反也成,我求之不得,这会儿我拿刀子都砍了他,然后将他们积累几百上千年的财产充公,将他们的土地分给百姓,如此一来,我既得到了人心,说不准,咱们老哥俩两千万两银子的债务,用上一两年就还清了。”

  小胖子一听说有人要造反了,立刻兴奋的问道:“谁要造反?谁要造反?”

  吕汉强就推了他一把:“你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你好歹是个国公,怎么能整天的喊打喊杀?要斯文,斯文懂吗?”

  结果这时候赵启良才明白,敢情坐在自己面前这个没有一点形象的胖子,竟然是这大明第一国公,当时就惊呆在了当场,国公啊,我的天老爷,这这里怎么能出了个国公?于是按照官场规矩就要下跪,结果小胖直接跑了。

  吕汉强拉着尴尬的赵启良道:“国公怎么了?国公还不是我的小舅子,还不是归我管,再说了,你看看我身边这些人,都是四品五品的小官儿,他们哪个将国公当回事儿了?你不要理他,他就是这么一个四海的人,这小子就是没有一个国公的样子,你没必要跟他过意不去。”

  看着惊呆的赵启良,吕汉强不得不跟他解释:“你不用惊讶,因为在我的手下,国公是一个,还有总兵有三个,守备有两个,这么算起来,我手下的三品大员就有五个,而本官。”然后吕汉强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督师这个职衔是没有品级的,本官的职衔是工部职方司的侍郎,四品的官儿,而未来你,作为一个上府,也是三品的大员,看看,咱这官儿当的,以小管大,因此,在我的集团里,不论品级,只看能力,只看你现在当的什么职衔,你能做出什么成绩,不看其他。”

  放下了尴尬,赵启良还是忧心忡忡,对吕汉强道:“大人,按你的办法,我们将得罪所有辽西的地主豪强,这样一来,我们对农村的管控就将薄弱无比,这不是好办法。”

  吕汉强就再次歪着脑袋看了一眼这个士大夫出身的知府大人,然后笑着道:“是啊,从古至今,无论哪朝哪代,管理地方的办法都是用宗族的族长和当地的地主豪强作为代言人,其实这种办法,几乎就是将广大的农村地区放任自流,这样,也造成了一个县令政令不出城门,国朝的法律几乎在农村就没有效力,而在农村,宗族的家法远远大过国家的国法,一个族长可以用任何一个家法的理由就可以杀人,这个现象,从今后在我这里将不再出现,因为,我对农村的统治将不再利用地主豪强,现在我准备在我的地区推广新的里正制度,里正将由村民推举的办法产生,如果村民推举的依旧是各个家族的族长什么的,那就直接作废。而我的那些伤兵兄弟们我将派他们下去,做一村的村长,然后这些里正村长将直接由县里来管辖,这样就可以做到县令的命令走出城门,走到千家万户,大明的法律就这样彻底成为实实在在,直接管辖百姓的法律,让他来取代宗族的法律。”

  赵亮想了想,还是转不过这个弯子,但是吕汉强也不去管他了,自己毕竟是后来的,思想比他们要先进几百年,有些东西只能是慢慢推行,过于激进,反倒是适得其反。不过有些事情,有些地区特殊的状况不允许大家按部就班慢慢的来,吕汉强就认为现在自己站着的辽西就需要一场疾风暴雨的变革,因为这里是战争前沿,这里不管是满清还是自己,都在刻意的制造白地,就需要自己在这块白地上给大明其他地方树立一个榜样,如果什么都要慢慢的来,不前进,便是死亡,这是吕汉强一直坚定的信念。

  黑山县城里的大火已经熄灭,只剩下袅袅升腾的黑烟有气无力的升腾,李汉强也认为自己再给这个赵启良灌输太多先进的东西,他的大脑瞬间爆炸,让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瞬间崩塌,别的都可以进,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却急不来,于是站起来,拍拍赵启良的肩膀:“黑山的大火已经熄灭,那里已经成为白地,我们就进去,重新规划这未来的城市吧,我想,一座崭新的,世人所没有见过的城市,会在我们的手里拔地而起,成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标杆。”

  大军进城,吕汉强有些后悔自己做的太绝了,满清抢掠烧吕一把,自己又让小胖子烧吕一把,结果走进城门放眼望去,这真的成为了一片黑地了,竟然真的连一栋完整的房屋都没有了,不要说自己的督师行辕,即便这个已经说辽西巡抚的赵启良都没有衙门办公了。

  于是吕汉强立刻动士兵当起了清洁工,推倒一切还站着的残垣断壁,将所有的垃圾全部运送到城外,清空一片片广场搭建军营帐篷。

  黑山城,在现在的东北算是一个大城,等哥在国内比,不过就是一个堡寨的级别,塞进了这接近三万大军之后,就再也难以容纳百姓,这样一来,百姓被自然的排除在了城市之外,好在在满清撤退的时候,几乎将黑山城内的百姓裹挟一空,也没剩下多少幸存者,于是在吕汉强派出两千兄弟帮助他们在黑山城后面很远的地方修建了一个临时村镇,倒也没费什么事情。

  不过大军驻扎没了问题,一个让吕汉强头疼的问题却出现了。  

第621章 黑山白纸

 黑山城在这个时候的东北算是大城,但放在关内却不过就是一个堡寨的级别,虽然由于满清叫做纳兰的哪个将领裹挟的人口,烧毁了城市抢掠了财富,让现在吕汉强最担心的就是强拆造成自己名誉损失的问题,成为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没了百姓人口,但接近三万人马入住,扣除预留出来的校场,却依旧显得有些拥挤。网 于是,那些跟过来的商贾,就找到吕汉强,坚决地要求他们在城内给画出一片商业区。

  大名的商贾追随吕汉强的军队南征北战已经成为习惯,不但可以收购吕汉强军队抢掠来的物资财富,在期间获得巨大的利润差价,还有就是能够及时供应吕汉强的后勤补给,在这里又会狠狠的赚上一笔。

  现在吕汉强,对后勤补给这一块,采取的是不用自己去操心,依旧将他们交给身后那些商人,用高出市场价格两成的价格,随时收购自己需要的物资,至于军械器具当然还是由自己的士兵携带,这个可不敢真的放手他人,因此上,吕汉强每次行军,在大军的屁股后面都会跟着,浩浩荡荡的商人队伍。

  向商人购买粮草,包括一些蔬菜副食品,简直比自己运输粮草和采买方便得多得多,在这个时代,吕汉强彻底的感受到了商人无比巨大的潜力,只要你给他一定的利润,那么他就会为你做成你想象不到的事情,就比如说这后勤供应,如果按照大明朝廷惯例来说,共赢45ooo大军的粮草,说需要征民夫,至少在9万近十万人马,而征召这些民夫,按照大明朝的惯例,不给一文钱的工夫钱的,他们都要白尽义务,在这期间,还要他们自己带着自己的口粮,征战连年,结果就是让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尤其各地的贪官污吏,和那些胥吏小人,更是通过这个招募补给的办法,从中鱼肉百姓,在历史上就有过一种记载,山东将押运给张家口的粮草不过区区两千石,征百姓竟然有1o万之众,这现实吗?根本不现实,其实不过有两三千人也就够了,但是这里有巨大的可操作空间,那就是,当地的官绅胥吏竟然无限制地向百姓摊派,好了,你可以不去,那么你就要先缴纳二两银子作为代替劳役钱,因此上,就那一次少少的不过两千担粮食的运输,却激起了山东百姓的暴乱,而这次为平息暴乱,大明朝廷,却花费了将近一百万两白银。

  而这沿途运输所需要的费用呢?按照大明朝的规矩,这沿途所需要的费用都由百姓自己负担,那么也就是说,从山东向张家口运送的两千担的粮食,运到张家口就应该是两千石,结果非常搞笑,百姓附带了沿途的吃喝,运到张家口的粮食,却仅仅有一百石而已,因此上,边军依然饥寒交迫,百姓却饿毙沿途。

  现在吕汉强的方法却和原先不同,那就是一切都向商人采购,我给你指定一个地点,然后你运送粮食来,我给你一个,过市场价格的优惠政策,好了,中间所有的费用都是你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结果事情就这么怪,同样是一石粮食,用官府运输,运到军营里不过剩十斤二十斤,但通过商人运输,竟然绝对不会缺斤短两,而且商人们还会对吕汉强,感恩戴德,因为是吕汉强让他们赚了足够的利润。

  粮食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吕汉强更给商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比如说简单的针头线脑,军人们衣服很定要磨损的快,而吕汉强严格要求军容整齐,那么,就让这些汉子们不得不学会缝补自己的衣裳,结果商人们带来的针头线脑竟然有了三倍到四倍的利润,你不要看,这个东西,很少,一根针一团线,不过五到七文钱,但你知道这个东西在平时百姓里,价格是多少吗?不过是1到2文钱而已,而你一定要知道45ooo大军,他一日是我消耗的将是多少?

  随着商贾大军到来的,还有嗅觉灵敏的皇家驿递商行,第一是吕汉强要求他们去做,最主要的是商行嗅觉的商业灵敏度,商行做的是什么生意?邮政。

  几万士兵每日里有海量的书信,要向家里报平安,每日里有海量的书信邮递给军营里的将士,告诉他家里的状况,如此一来,小小的邮票,不但联系了前方与后方的感情,稳定了军心民心,通报了节节胜利的复辽军战况,最主要的就是,让商行简化了太多的人脉。

  还有一个商行在追随着大军,那就是银行。

  吕汉强本身就是银行最大的股东,同时女汉强知道后是银行的操作规范和经验,让银行追随自己的,军队前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吸储成绩。

  吕汉强的军队和其他明朝军队不同,吕汉强的军队是足额每月必须放士兵的军饷,而这些士兵都是从山西招募的流民组成的,在山西,他们有家有口,中国的汉子都是有担当的,孝道和责任是中国汉子们肩上最大的担子,中国的男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在外,无论如何多么吃苦受累,但必须将自己赚到的钱,邮寄回家里去,孝敬父母,养活妻儿老小,结果吕汉强每月一个士兵五两银子的军饷,这些士兵汉子们都会一文不花的邮寄回自己的老家,这简直就是一笔巨大的储蓄和汇兑的业务,同时吕汉强还搞军中训练奖励政策,虽然他给的东西不是银钱只是肉食,不过只要训练刻苦,每天得到的肉食都不能自己吃完,这些士兵都会卖给,等在军营外的那些,商贾饭店,再次换来银钱,因此上,他们还会将这些攒下的金银,邮寄给自己的父母妻子,这就是中国人最朴实的一种观念,家的观念。

  而银行的业务却恰恰抓住了这种观念,因此上,在吕汉强的大军身后,就有了形形色色的商人银行商行,跟着大家财。


第622章 商人的作用

 黑山城在这个时候的东北算是大城,但放在关内却不过就是一个堡寨的级别,虽然由于满清叫做纳兰的那个将领裹挟的人口,烧毁了城市抢掠了财富,让现在吕汉强最担心的就是强拆造成自己名誉损失的问题,成为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虽然没了百姓人口,但接近三万人马入住,扣除预留出来的校场,却依旧显得有些拥挤。网 于是,那些跟过来的商贾,就找到吕汉强,坚决地要求他们在城内给画出一片商业区。

  大明的商贾追随吕汉强的军队南征北战已经成为习惯,不但可以收购吕汉强军队抢掠来的物资财富,在期间获得巨大的利润差价,还有就是能够及时供应吕汉强的后勤补给,在这里又会狠狠的赚上一笔。

  现在吕汉强,对后勤补给这一块,采取的是不用自己去操心,依旧将他们交给身后那些商人,用高出市场价格两成的价格,随时收购自己需要的物资,至于军械器具当然还是由自己的士兵携带,这个可不敢真的放手他人,因此上,吕汉强每次行军,在大军的屁股后面都会跟着,浩浩荡荡的商人队伍。

  向商人购买粮草,包括一些蔬菜副食品,简直比自己运输粮草和采买方便得多得多,在这个时代,吕汉强彻底的感受到了商人无比巨大的潜力,只要你给他一定的利润,那么他就会为你做成你想象不到的事情,就比如说这后勤供应,如果按照大明朝廷惯例来说,共赢45ooo大军的粮草,说需要征民夫,至少在9万近十万人马,而征召这些民夫,按照大明朝的惯例,不给一文钱的工夫钱的,他们都要白尽义务,在这期间,还要他们自己带着自己的口粮,征战连年,结果就是让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尤其各地的贪官污吏,和那些胥吏小人,更是通过这个招募补给的办法,从中鱼肉百姓,在历史上就有过一种记载,山东将押运给张家口的粮草不过区区两千石,征百姓竟然有1o万之众,这现实吗?根本不现实,其实不过有两三千人也就够了,但是这里有巨大的可操作空间,那就是,当地的官绅胥吏竟然无限制地向百姓摊派,好了,你可以不去,那么你就要先缴纳二两银子作为代替劳役钱,因此上,就那一次少少的不过两千担粮食的运输,却激起了山东百姓的暴乱,而这次为平息暴乱,大明朝廷,却花费了将近一百万两白银。

  而这沿途运输所需要的费用呢?按照大明朝的规矩,这沿途所需要的费用都由百姓自己负担,那么也就是说,从山东向张家口运送的两千担的粮食,运到张家口就应该是两千石,结果非常搞笑,百姓附带了沿途的吃喝,运到张家口的粮食,却仅仅有一百石而已,因此上,边军依然饥寒交迫,百姓却饿毙沿途。

  现在吕汉强的方法却和原先不同,那就是一切都向商人采购,我给你指定一个地点,然后你运送粮食来,我给你一个,过市场价格的优惠政策,好了,中间所有的费用都是你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结果事情就这么怪,同样是一石粮食,用官府运输,运到军营里不过剩十斤二十斤,但通过商人运输,竟然绝对不会缺斤短两,而且商人们还会对吕汉强,感恩戴德,因为是吕汉强让他们赚了足够的利润。

  粮食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吕汉强更给商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比如说简单的针头线脑,军人们衣服很定要磨损的快,而吕汉强严格要求军容整齐,那么,就让这些汉子们不得不学会缝补自己的衣裳,结果商人们带来的针头线脑竟然有了三倍到四倍的利润,你不要看,这个东西,很少,一根针一团线,不过五到七文钱,但你知道这个东西在平时百姓里,价格是多少吗?不过是1到2文钱而已,而你一定要知道45ooo大军,他一日是我消耗的将是多少?那是一个海量的收入。

  商人的一切可以获得利润的东西,都是非常敏感,包括这种针头线脑。

  而商人他们将它们所带来的商品,给吕汉强的军队,赚取了额外2o%的利润,对商人来说,这简直是巨大的利润空间,这其中所消耗的,自然按照商人的想法和做法,简直就是微乎其微。

  记住,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不要低估了商人的那种无边无际的潜力,而吕汉强出生后世,他对商人的这些潜在能力,简直暑期的再也不能熟悉,这也就是每次吕汉强出征的时候,别人用1oo万才能打的一场仗,而吕汉强不扩容,区区1o万就将这场仗打得完胜的根本原因。

  因此上,按照吕汉强的想法,繁荣商业能解决的,办法,就没有必要用勤政手段来去做,按照后世的解释是去行政化。

  实际上无论是东西方都有一个最要命的误区,那就是所有人都想当了这个官,都想把权力抓在自己的手上,管的人越多,似乎就越有成就感,实际是这样吗?错了,真正想管理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应该是这样的,你们这些官老爷,可以成为高高在上,但千万不要触碰老百姓的利益,你在那里高谈阔论政治,与老百姓无关,作为政府的官员,就应该只能掌控大方向,剩下的就应该放权给百姓,让他们自己在前进里,在家致富里摸索自己的经验,还有吗?没了。

  这就是吕汉强想在辽西施行的施政方针——官府只负责大政方针,其他的都让百姓自己去做,至于做到什么程度,官府只负责扶持和支持,其他的,都按百姓的想法做。

  比如说,面对眼前这个银行的总办,他的想法是,你吕汉强既然是银行的最大股东,那么银行的收益就和你有直接的关系,既然银行的收入和你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你就应该为银行的未来收益作出贡献,于是这个人,就在吕汉强面前侃侃而谈,并且大言不惭。


第623章 跺脚

 这时候,这个嚣张的家伙他所说的中心意识就是,你是银行股东,你就应该行使你手中的权力,在这刚刚夺取的辽西地区,成为未来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