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城管大队-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果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牛进达爽朗的摸了摸脑袋,”其实这运送巨鲸的命令,还是陛下的旨意。”

“陛下?”徐阳也是有些糊涂了。

“嗯,陛下在翻阅《道德经》时,偶然发现了古书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便对这鲲有了很大的兴趣,给老夫修书一封,点名要在这海外找一找鲲,老夫和幕府的人讨论了半日,最终才觉得。这鲸鱼便和鲲长得极为相像,遂回禀陛下。鲸鱼便是古书中的鲲。”

徐阳有些发傻,呆呆的说道:”所以陛下就让你把这鲲捉回来了?!”

牛进达又是大笑一声道:”正是如此,老夫奉旨捉鲲,在泉州,琉球各个海岸捕捉这鲸鱼,一共捕杀了数十条,其中有一条最大的,重达万斤,乃是用”远征号”主舰运回来的,现在正停在太仓码头,准备明日运往长安,还是十几条鲸鱼,体型都比较小,这才过来送给几个长安的好友。”

徐阳还有些迷迷糊糊,李二的一个好奇,可怜的鲸鱼就被冠上了鲲的名号,硬生生的被捉住送往长安,要是在后世,李二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黑名单里那是没跑了。

李二可不知道徐阳仔腹诽他,他最近很忙,他在忙着太庙的祭祀,带着文武百官在长安的东郊行耕田礼,新一季土豆就要下地了,不仅是他激动,整个长安周边四县的百姓都是欢呼雀跃,因为经过了两季的收获,土豆的产量已经足够长安各县全面种植了。

朝中最近倒没什么大事,李靖、李绩、程咬金、尉迟恭等几位远征土谷浑的大将大胜归来,连续举办了几天的庆祝后,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

唯一算的上波澜的就是老臣裴寂了,裴寂,原出身河东裴氏西眷,隋末曾任晋阳宫副监,是李渊当初的拜把子兄弟,后参与策划太原起兵,将晋阳宫物资充作军用。唐朝建立后,裴寂担任尚书仆射,封魏国公,曾征讨宋金刚,虽大败而回,但仍深受宠信。

原本他是朝中一等一的重臣,位列宰相,徐阳当初也是跟他一起吃过几顿饭,对这个有些喜欢夸夸其谈的老头子映像也是特别深刻。

不过历史的惯性依旧强大无比,裴寂这一次不是因为听信妖人言论,而只是上书劝谏李二不应对商贾那么鼓励,在大唐形成了一股子重商轻农的风气,语气极为严厉,颇有种倚老卖老的模样,李二大怒之下,贬谪他到太湖任职,这样一个在朝中原本位高权重,没人敢逾越他的大佬,在失去了李二的宠幸与权力之后,才感受到了什么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凄凉。

携带着一家老小,就去太湖任职了,上路之前,听说他特地去了一次大兴宫,和同样幽闭在孤独大殿的李渊聊了一整晚,据听说大殿里的哭声整整哭了一夜,可是这世上本来就有人欢喜有人愁,没有人在乎这样一个失去权力的老人的感受,对于他的悲惨遭遇,也是没有流露出太多的同情,毕竟裴寂当初因为资历老,功劳大,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现在落魄了,自然也没有人会同情他。

人走茶凉,在中国,这个词可谓自古就有了,司空裴寂的事例就典型的说明了这个词,不过,朝中还有一个人,虽然他也走了,可是丝毫没有茶凉的意思,他就是杜如晦。

杜如晦,历史上的今年,他就患了一场大病,在唐朝医疗水平如此低下的时代,果然没有抢救过来,一命呜呼,他病逝之后,李二哭的不能自己,宣布废朝三天,追封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

可是徐阳这个穿越着凌空插了一脚,用后世的青霉素救了他一命,也是彻底的打乱了历史的进程。

现如今的杜如晦已经不再上朝,他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了高负荷的处理朝政,在向李二请辞之后,被特封为尚书左太尉史,可以不用参朝,不用启奏,只需要在帝国面对重大事务时出来讨论便可。

这也是羡煞了杜如晦的老友房玄龄,他们两个可以说是李二的左肩右膀,从年轻时一同入亲王府追随开始,两人就一直为李二出谋划策,最终奠定了他的皇图霸业,所以李二对于这两位的依赖与友情也是要高过很多武将,最后也是说出了”朕天下,房谋杜断所占一半。”这种话。

杜如晦不干了,去书院当了一名教书法的先生,小日子过的轻松至极,可是朝政依旧需要有人来处理,老杜史部尚书的位子还需要有人顶替,这个时候一直在李二身边的魏征就冒了出来。

不得不说,徐阳的出现,对整个大唐的朝政还是有着极大的影响,历史上的魏征,是个劝谏狂人,每日一条,天天劝谏,可是在和徐阳交谈过一次之后,这家伙居然改了性子,不劝谏了,改出书了,一本又一本的《谏书》呈到了李二的案头,不少针砭时弊的建议也是被李二一一采纳,以至于后世讲煌煌一百余万字的《魏徽谏书》收录起来,作为传世之作流传。

庙堂上的事情也就这么多,可是在民间和江湖上,大唐却在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就比如说,最近流传甚广的,海中的鲲鹏明日要被运送入长安城这件事

第二章鲸鱼入城

今年的大年三十长安格外的热闹,纵横交错的大街上人来人往,不时有小孩朝火堆中仍着炮竹,发出一阵爆响,朝中已经放假,官员也都休沐回家,今年是大唐充满了机遇的一年,临近年关,李二也是大手一挥,宣布放个长假,假期史无前例的一直持续到上元节的花灯会结束,也让文武百官是心花怒放,浑身轻松。

今天一大早,长安的各个坊间的百姓都纷纷走出来开始拜年,不时还商量着,中午一起去朱雀大街上看鲸鱼入城,说到这鲸鱼入城,还要说一说李二这个捉鲲的计划。

李二在得知牛进达捉住的鲲鹏已经运到了太仓,顿时喜不自胜,本来想下令直接送往皇宫,但是白眉的一个建议就改变了他的想法。

原来是因为这个鲲鹏太大了,在牛进达的书信中,明明白白写着有十四丈长,高约两丈,宽三丈八尺,这种庞然大物,想要悄无声息的运送到皇宫里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百姓会看到,那还不如让长安的百姓都长长见识,看一看这鲲鹏究竟是长得什么样子,所以李二下旨,在大年三十这一天,正午,由马车将这一条巨大的鲸鱼由明德门进入朱雀大街,让整座长安的百姓都看一看这样一只祥瑞,再送入宫中。

不得不说这计划还是很完美的,长安的百姓大多都从小身在内陆,一辈子都不会走出家门五十里远,除了那些走南闯北的商人有些见识外,大多还是见识匮乏。在消息闭塞的唐朝。很难理解海洋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而李二如果能让这只鲸鱼在长安的主街道上巡视一圈,那么一定会让长安城的百姓感慨天下之大。

于是,鲸鱼入城的计划就这么被制定了下来。

还不到午时,长安的朱雀大街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戒严了,一队队的金吾和城管,昂首挺胸的开始肃清街道上游走的行人,然后背着火枪,站在街道旁。静待鲸鱼的入城。

冬日的阳光向来带着一股子暖意,太阳缓缓走到了东天之上,可是从城门朝远处望去,鲸鱼的影子还都见不着。

不少在长安城楼附近等待的百姓都开始引论纷纷起来。

“哎,我说,这鲸鱼不会不来了吧?”

“怎么可能,这可是陛下钦点的,哪里能不来。”

“不过你看,这都到午时了,鲸鱼还没来呢”

正当众人还在议论的时候。人群中突然爆发了一个声音,”快看!来了!来了!”

众人届时聚精会神的朝黄土路看去。真的看到地平线的远方,一个巨大的黑影正在慢慢接近,在那个黑影旁边,还有不少人影,有骑马的,有拿幡的,可是那些人影在那个黑影旁边,都显得无比渺小。

人群中发出一阵阵的惊叹,仅仅离着数千米远就能看出这究竟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家伙。

运输鲸鱼的队伍似乎走的很慢,不过依旧能看出他们离长安城越来越近了。

牛进达今天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明光铠,这还是徐阳给他提的意见,好不容易在长安百姓面前表现一次,怎么还能穿海外的那套破旧的装备,说罢就送给了牛进达一身徐家庄铁匠部打造的混合精钢明光铠,不但重量轻了不少,防御能力更是激增数倍。

明光铠不愧是大唐最为先进的盔甲,穿上之后,加上背后披着的红色披风,牛进达简直英武的如同天兵下凡,骑在高头大马上,更像是一位得胜归来的将军。

看着长安城楼附近挤满了一片黑压压的人头,牛进达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和煦的微笑,这些就是自己要保卫的子民,这些就是大唐的子民。

此时的李二,站在朱雀城楼上,望着朱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眉头微皱,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又看了看旁边的日晷,对一旁的白眉问道:”已是午时,牛将军为何还没有到?”

白眉急忙谄媚的走上来,低头道:”回禀陛下,根据下人来报,鲸鱼太过庞大,路上有两架牛车被压坏了,所以这才耽误了些时辰,估计很快就能到。”

“嗯。”李二听到这,眉头这才舒缓了过来。

“陛下,莫要着急,您看,高明和青雀他们两个很久没有这么期待的表情了。”长孙皇后怀中抱着李治,看着不远处正讨论着的两个儿子,露出幸福的笑容。

“徐师说鲸鱼不是鲲,大哥你说是不是?”李泰的身体长的越来越胖,现在的身材都快胖成一个球了。

李承乾摇了摇头,出神地望着城楼下黑压压的百姓。”我也不知道,不过父皇说是就是吧。”

李泰似乎对李承乾的这个回答有些不满意,鼓起腮帮说道:”大哥,徐师说过,不能人云亦云,你不能因为父皇说它是鲲,就同意他是鲲。”

李承乾不可置否的耸了耸肩,学着徐阳的标志性动作道:”那你也不能因为徐师说他不是鲲,就同意它不是鲲啊!”

这一番话,竟然把李泰说的无言以对。”哎呀,不跟你说了,我亲自去问徐师去。”李泰赌气的撂下一句话,就朝城楼后面官员的位置走去。

徐阳此时正在城楼后面,带着抱着孩子的刘梦璃和房玄龄和杜如晦亲切的交谈着。

“多亏了有徐公相救,杜某才能寻得于世,救命之恩,杜某人无以为报,徐公日后要有什么杜某需要做的,尽管相告,只要是杜某人能做到的,必会全力相帮。”杜如晦对于徐阳救他一命的事情一直谨记在心。

“哎呀,杜公别这么见外啊。”徐阳急忙扶起腰行大礼的杜如晦说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杜公能够挺过病情,也是杜公吉人自有天相,是我大唐福分,说什么报答的话也太过生分了。”

一旁的房玄龄也是接话道:”杜兄的心意,房某也是极为了解,这样吧,今夜一起去长安的酒楼喝上一杯,也好熟识熟识,日后多加往来。”

“如此甚好。”杜如晦也是高兴的点着头。

还没等徐阳同意,旁边就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徐师,徐师。”徐阳转头一看,李泰这个小胖子就站在人堆里朝自己打着招呼。

房玄龄也是看到了他,面露温和的笑容地询问道:”魏王是出了什么急事,怎如此不顾礼仪。”

李泰看到房玄龄也在,顿时有些害怕,不过还是焦急的询问说:”我和大哥起了争执,关于那鲸鱼究竟是不是鲲,我大哥说是,我说不是,徐师,那鲸鱼究竟是不是鲲啊?!”

朱雀大街上已经被一片惊叹声淹没,众人议论着、赞美着,只是为了眼前的这一只奇迹之物。

牛进达知道鲸鱼要被当作祥瑞在朱雀大街上转上一圈,所以事先就对这支鲸鱼进行了一番打扮,原本被香料和盐泡的有些灰白的皮肤上面抹了一层油,皮肤看起来又像是活的一般。

鲸鱼的肚子早已经被打开,内脏器官之类的都被扔掉,在里面填充了横竖十八根巨木,使它能像生前一样,像一只活物。

两根木架再支起鲸鱼的两片巨大的鳍,看起来就像是在水中畅游一般,如此神奇的景观也是给长安的百姓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震撼。

“陛下,鲸鱼来了。”白眉公公望着远处的一片黑影,还有越发嘈杂的朱雀大街,抬起头,对李二恭敬的说道。

李二的双眼微眯,也是直勾勾的盯着城楼下远处的那一只庞然大物,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ps:马上就要放春晚了~希望各位书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念在这给您拜年了!

第三章国库司监

朱雀大街围满了人,望着那条被十八驾牛车拉着的巨大鲸鱼,发出阵阵啧啧的惊叹声。

也难怪,”门前三十里,生死只做栖”在古代的中国,那些头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一辈子都生活在那一个小圈子里,除非饥荒逃难,或者游侠经商,要不然,自家三十里地是他们去过的最远的地方。

《大唐新闻报》给他们呈现了一个宏大的大唐画卷,可是用他们狭窄的眼光,依旧不能理解;巨如楼船的海鱼是什么样、广阔无垠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而这一次的鲸鱼入城,总算是给了他们一个直观的感受,让他们理解了着天下究竟有多大;原来巨大的如同楼船一般的海鱼是这个样子的,原来能够哺育这么大个庞然大物的大海是如此广阔的。

李二高高的站在朱雀城楼上,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他看着从远处缓缓拉过来的鲸鱼,最终叹道:”庄子有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条幼鲲,已让朕对那海外神往不已,日后若有机会,朕也要乘船渡海,看看那海上风景!”

鲸鱼入朝结束了,巨大的鲸鱼被从朱雀门拉进了皇宫,李二特批,在太极宫前面的广场上修建一座鲲鹏殿,把这只巨大的鲸鱼放在其中供奉起来,保佑大唐风调雨顺。

徐阳很担心,这玩意放到夏天会不会臭了,不过很显然。徐阳对唐朝的防腐技术还是太没信心。直到三百多年后。这座鲲鹏殿自然垮塌,里面的这只鲸鱼都没有丝毫腐臭,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新年之际,虽然朝中的大臣已无需上朝,不过李二还需要处理一件政事,那就是纸质钞票的发布。

唐初。已经有了飞钱一说,也就是变相的一种汇票,可是使用的人数较少,一般也都是大家族进行大宗货物交易时才使用,而且也都是小圈子内的人承认这种汇票,民间百姓是没有人愿意用这东西。

不过自从徐阳仔徐家庄推出了一种纸质凭据也就是后来简称为庄票的纸钱后,一帮子商人倒是收集了不少这种纸钱,便于携带和交易。

这让李二有种错觉,那就是国有纸钞发售之后,也会顺利的流入市场。成为市场中流通广泛的货币,可是李二毕竟是个古人。对于金融还是有着极大的历史局限性,所以不能正确的应对纸票发售这件事情。

眼下,他就遇到了这个尴尬的问题,那时就是户部在发布纸钞之后,没有人愿意兑换这种东西,长安城中只有寥寥几家大商在交易时用这种纸钞,而在普通老百姓之间,根本不用纸钞。

所以李二紧急召开了一次殿会,和朝中的几位宰相前前后后的商量了一通,最后还是找不到解决方法,只得把在徐家庄过年的徐阳召入朝中一同讨论。

在询问了一圈之后,徐阳真心给这几个古代人给跪了,什么金融知识都不懂,就学人家印纸钞,还好没惹出什么乱子来,要不然又是一场大麻烦。

“陛下,对于金融这一块,臣以为不应该交给户部来管理,户部主谋朝中事宜,像这种外放的财经交易,臣以为,还是特设一机构进行处理,方才不会出什么乱子。”徐阳边说边蛋疼,当初自己想插手纸钞的发售,可是李二居于私心,没让自己掺乎,而是把发售纸钞的权利全全交给了户部,现在好了,户部弄的一团糟,长安的百姓没一个愿意去换的。

李二当然也有些不好意思,当初他是不想让徐阳接手大唐纸钞这件事,毕竟对于这种国之命脉,他还是想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过眼下看来,不但是自己对于这种新事物一窍不通,手下也大多都是些酒囊饭袋之徒,最后还是要请徐阳来处理,真是有些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无奈感。

“徐爱卿畅所欲言,只要是对我大唐子民有利的,朕定会细加考虑斟酌。”李二虽然没有把话说死,不过也表现出了相当大的诚意。

“嗯。”徐阳点头说道,”先不说部门处理的方式了,就说这户部发售纸钞就不可能得到长安百姓的赞同。”

“哦?徐爱卿请详说。”李二好奇道。

“嗯,首先,纸钞发售的面额就有问题,居然只有一百两银子的纸钞面额,这就如同买椟还珠一般,采用了纸钞作为钞票,但是却只有一个面额,百姓买东西还必须继续使用金银进行找零,不仅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也不可能让纸钞真正的普及。”徐阳努努嘴说道,他是真不明白,是那个傻叉同意的只发售一百两银子面额的钞票。

李二听闻,露出了略有些明白的神色道:”那依爱卿所言,这纸钞还需要发售其他面额?”

徐阳一拍大腿,”那是肯定的啊!”随即才想起来,眼前的人是皇上,急忙行礼道:”陛下圣明,我大唐发售纸钞,不仅需要有一百两面额的,更需要有五十两,十两,五两,一两的纸钞,只有这样,纸钞才能真正代替金银和铜钱,成为市场上的主流货币,陛下也能将帝国的财政牢牢掌握在手心之中。”

李二如同恍然大悟,兴奋的说道:”原来如此,房爱卿。”

“臣在。”房玄龄端这个勿板急忙上前道。

“即刻吩咐下去,立即命户部抓紧时间印制各种面额的纸钞,朕要在上元节之前,看到这纸钞在民间流传。”

“诺!”房玄龄的两鬓微微有汗珠渗出,可是却丝毫不能反驳什么。

“朕这一次还真是长了见识,第一次听说这钱还要分什么面额。”李二似乎已经没了心结,对几位宰相笑着说道。

一旁的封德彝一向以溜须拍马见长,急忙上前道:”现如今已有解决之法,依照鬼谷所言,这纸钞发布也是不成问题了。”

徐阳愣了一下,急忙道:”且慢!”

封德彝也是愣住了,转头看了看徐阳,问道:”徐鬼谷有何要言?”

徐阳讪讪道:”臣的意见还未说完呢。”

李二听闻,哈哈一笑,”原来是朕太心急了,徐爱卿还又何建议,尽管说来。”

“陛下,据臣所知,如今的大唐百姓,除非商人,一般都对这纸钞没有什么了解,如果想让这百姓使用纸钞,还需要一个办法。”

“哦?是何办法?”李二也是有些好奇。

徐阳此时倒是不着急解释,反而是侃侃而谈道:”我鬼谷师尊曾经提出过一个被列为训诫的话,那就是”纸币的发行总量应必须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我大唐国库中有多少银两,纸钞就最多能发售多少,一旦超过,就会引发财政赤字,造成极大的社会问题。”

看着有些发呆的李二和各位宰相,徐阳这一刻起,才知道一千多年的差距不是几句话能解释的清楚的,就不说发行总量了,一个财政赤字这些古代人都听不懂。

“总之,臣请求陛下特设一个机构,用来专属管理大唐纸钞的金融事务。”

李二露出一丝忧虑的神色,最后才缓缓道:”可是,现如今朕身边倒是无人可用,没办法设立一个单独的机构用于纸钞发布。”

徐阳这时候缺不慌不忙的说道:”臣以为,陛下身边就有一个最好的机构,既能让陛下放心,又能处理好这纸钞发布之事。”

“哦?”李二露出好奇的目光,”徐爱卿所言是何机构?”

“乃是陛下的国库司监。”

第四章大唐国家钱庄

国库司监,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李二的私人银行,全银行全都是他一人的钱,虽然其中有很多他都不能动,比如说修路铺桥、军备物资这一类的钱,但是从名义上来说,这里的钱还都是李二一人的。

徐阳要把国库司监设立为国家钱庄的这个构想有些超前,不过李二仔细回味了一番,发现如果让一个机构去发行天下的货币,也只有国库司监能让自己放下心了。

毕竟国库司监中的人全都是自己的亲信,从秦王府中一路跟过来的老人,也正是因为是亲信,李二才会把它们安排到国库司监这种私人性极高、地位极重的职位上去。

“徐爱卿的建议倒是颇合朕意,几位爱卿怎么看?”李二想了想还是向周围的几位宰相询问了一圈。

“臣以为鬼谷所言极是,可以让这国库司监掌管天下货币,这样陛下也方便管理。”房玄龄不用说,现在和徐阳的关系特别好,再加上杜如晦也在其中,三人颇有忘年交之意,所以对于徐阳的建议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臣以为,国玺不容错换,若是让这国库司监管理天下钱财,一旦出了岔子,那可是动摇国之根本的大事啊。”封德彝这个时候道显得谨慎万分了。

李二听闻,眉头有些微皱,又是思量一番,这才缓缓对徐阳说道:”徐爱卿,如若朕将国库司监设为国有钱庄,会导致如何后果?”

“后果谈不上。”徐阳耸了耸肩道:”不过陛下一旦这么做,您就会发现。您会有数不完的钱可以动用”

“哦?为何?”李二的丹凤眼中尽是谨慎。

“因为天下百姓的钱。都会存到您的钱庄当中”

其实后世的金融说白了很简单。就是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等资本竞争相处。

银行盈利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利息差,当然,也有数不尽的业务费、周转费、劳务费,使银行变成一只吸金巨兽,快速的将一点一滴的钱汇聚成江流大海。

徐阳在后世没有在银行工作过,不过倒是跟银行打了一辈子交道。不仅房子要贷款,车子也要贷款,不仅基金要存钱,每月工资也要存。

银行那个时候就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中,没有人能离得开它,它就算大把大把的收着你的钱,你都不能有任何怨言,因为你离不开它。

为了防止银行一家垄断,国家也是会颁布法令支持新兴银行的创办。

不过在这一千三百多年前,根本不用担心垄断的问题。因为天下都是李二他一家垄断的区区一个银行,更是不足挂齿。

最终。李二在经过了半日的思量之后,最终同意,宣布让国库司监分出人手,创办了大唐第一个国有银行:大唐国有钱庄。

根据徐阳的建议,大唐钱庄第一批将会在现如今的长安和洛阳两地开办银行业务,发售纸钞,同时允许百姓存取钱财。

而第一批流入民间的纸币数额,李二最终定在了三十万贯,同时从国库中取出三十万两银子,作为抵资。

如今的长安和洛阳都热闹极了,民间百姓疯传,大唐要换货币了。

本来换货币也不是个什么大事,历代改朝换代都是要换货币的,就像李渊干掉隋炀帝之后也是很快就废除了五铢钱旧制,回收熔炉,最终过开始发售开元通宝,到李二在位时期,基本上全国都已经普及开元通宝的使用,而五铢钱已经很少能够看到。

但是这一次换货币可是个大新闻,原因是这一次新铸的钱不再是铜钱,而是纸钱。

对于纸钱,民间的反响是相当的抵制,前些阵子李二在户部宣布发售的纸币就没多少人兑换,原因很简单,实实在在的铜钱,要比那一张纸摸起来省心的多。

可是很多原本对发售纸币不感兴趣的商人,再一次对新一轮的货币发售起了兴趣,原因就是,有消息传出,这一次发售的纸币,有五种面额,一百两、五十两、十两、五两和一两,比以前多了很多种,再加上,李二贴出的皇榜上明明白白的写了几个大字,”大唐国有钱庄票据,全国有效。”也就是说,拿着大唐国有钱庄的票据,只要在大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把钱取出来,这个消息对于商人是有着极为强大的诱惑。

新年刚过,长安城朱雀街旁的一间崭新的阁楼前就熙熙攘攘的围了一大群人,看他们的服饰穿着,虽然锦衣华服,但装饰略显粗糙,他们竟然都是些商人。

“哎呀呀,这不是刘掌柜嘛~许久不见,失礼失礼了啊~”

“哎呀,小弟眼拙,没看出来是蔡掌柜,半年不见,蔡掌柜威风不减当年,身子骨还是一样硬朗啊~”

“不行不行咯,老咯,现在连西域都跑不了咯,刘掌柜今天也是来这大唐钱庄观摩的?”

“是呀,现在每趟跑幽州,带的铜钱太过不便,以前用徐家庄发行的庄票很是方便,现在没了,可忍不了拉着一车铜钱出门的累了,听说陛下要发售纸币,所以来看看,蔡掌柜今日来也是看这纸币?”

“真是瞒不过您的法眼,小弟最近在跑岭南道,一车一车的铜钱根本没法走,现在也是继续更方便的纸币,这才来看看。”

“皇榜你也都看了吧。”

“看了看了,当今陛下对咱们这些商人真是仁至义尽,处处着想。”

正当两个商人热闹的聊天时,眼前那座崭新阁楼的大门突然打开,几名身穿金吾和城管制服的大汉走了出来。

“都肃静!”大汉一声如同炸雷,原本叽叽喳喳的场面立马安静了下来。”陛下有旨,凡进入大唐钱庄者,皆不得喧哗,按先来后到之顺序排队,有闹事和插队者,终身不许进大唐钱庄,可都听明白了!”

不得不说,这兵汉的声音不但气势如虹,而且带着一股杀气,显然像是一位从战场上下来的军人,不过正是他这份气势,也是压住了众多商人,一大群人,连个大声喘气的都没有,只是老老实实的点头。

“好,那么现在按照先后次序排好进入!”兵汉说完,就手持一根铁棍站在了钱庄门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势头。

刘掌柜和蔡掌柜都是跟着队伍老老实实的走了进去,刚一进门,就发现这阁楼内部还别有洞天,十分宽敞的大屋子,里面有数十把椅子,上面写着序号,对面则是一个高台,跟当铺倒是差不多。

“一号。”从高台那边,能看到一个留着小胡子的中年人叫道。等了一下,看没人回答,小胡子又是叫了一声:”一号!”

刘掌柜这时候才反应过来,急忙跑过去,趴在高台旁,朝坐在高处的小胡子有些谄媚的说道:”大人,您是在叫我?~”

“你刚刚是不是第一个进门坐在一号位的?”小胡子没好气的问道。

“是是是,是小人第一个进来的。”说罢,刘掌柜还兴奋的搓了搓手。

“说吧,你想要干什么。”

“这”那刘掌柜愣了一下,随即才小心翼翼的询问道:”小的,想拿银钱换些便于携带的纸票。”

“嗯”,小胡子头也不抬,”换多少?”

刘掌柜这时面露难色,不过还是鼓足了勇气,对小胡子说:”大人,小人想问问,这纸票真的能一直流通吗?小人做的事小本买买,要是没有保证,小人还是宁愿押送钱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