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城管大队-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十章高炉炼铁

长孙家负责炼铁的工匠头目是个清瘦的老者,姓曾,人称曾铁师,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段炼出了两把神兵,两柄吹毛可断的宝剑,一柄名曰‘佩渊’,现在存放在陛下的武器库中,一柄名曰‘战潇’现在是尉迟将军钦佩宝剑。

一位铸铁师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铸造出流传于世的绝世神兵,这是徐阳在问韩彦轩佩剑的时候,韩彦轩告诉徐阳的,他的佩剑的来历很是传奇,似乎是欧冶子的传人所铸,名曰‘御龙’。徐阳看他总是擦剑,于是想摸摸看究竟是什么神兵利刃,可是韩彦轩似乎把他的剑当媳妇一般,碰都不准碰,没事就拿随身的深蓝细绢擦拭,也让徐阳腹议不已。

长孙无忌把曾铁师叫了过来,让他和徐阳共同探讨探讨炼铁一事。

“见过侯爵。”老者行了一礼,炼铁房很多工人也都是躬身行礼。

“先生,诸位,不用多礼。”徐阳也很礼貌回礼道。“不知曾先生这里炼铁遇到了哪些问题?”徐阳指着那些烧制铁浆的器具,打算先问清这炼铁有哪些问题,然后再对症下药。

“老夫炼铁多年,总感觉锻铁之法过于冗杂,炼铁时杂质太多,苦思多年不得,如今炼造的铁器多性软,不知侯爷可有方法?”老头子很是谦虚的问道。

鼓风机鼓凉风,烧火用木柴,铁碳比例一窍不通,这要能烧出好铁才怪。

“曾先生,小子这里有一张图纸,您来看看”。徐阳觉得唐朝的炼铁很多方面都很落后,于是就拿出了打印好的高炉炼铁的图纸。

曾铁师接过图纸,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他跟打铁打交道了一辈子,这图纸一眼就能看出是炼铁用的,不过很多的地方都跟大唐的不一样,而且这下面写的铁碳比例是什么意思?

“不知侯爷此图纸所言高炉炼铁究竟怎样,老夫观此图纸,虽炼铁三十年,但从未有所耳闻。”

“这图纸上画的是一座炉子,您看,这图纸上标明了炉子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五部分。生产钢铁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硫、磷,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徐阳一口气照着图纸上说了一大堆。

曾铁师已经被震惊的无以复加,哆哆嗦嗦的问道:“老夫本觉得炼铁多年,已经达到铁器天下第一的地步,没想到今日与侯爷讨论炼铁,居然有一堆听不真切,何谓一氧化碳?氧、硫、磷又是何物?老夫只觉自己苦活一辈子,如今发现才是坐井观天贻笑大方。”说罢,眼角竟然闪烁出泪光。

“先生不必妄自菲薄!”徐阳一看一个老头子要哭,立马安慰道:“这些都是我鬼谷铸剑师所修的不传秘术,这天下除了鬼谷传人,您是第一位知道的,这些一氧化碳、氧、硫、磷都是我鬼谷的专业术语,听不懂很正常。”

老头子一听此话立马从一副悲伤模样变的神采奕奕,“侯爷难道就是长安盛传的鬼谷传人!?”

“正是在下。”

“啊!”老者似乎忍不住自己的情感,不管长孙无忌站在旁边,倒头便拜,扶着徐阳的裤摆哭道:“谢鬼谷大恩!老夫活有五十一年,自觉炼铁一途再无突破,没想到今日居然能够遇到鬼谷炼铁秘法,再生之恩老夫无以为报,只望侯爷日后有何事情,小老儿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倒头便拜这原本应该是勇武大汉该做的事,现在换成一个老头子,徐阳觉得自己的王霸之气是不是出了什么错误,还是一个拉住自己裤摆不放不停擦鼻涕的老头子,这就不美了。

急忙拉着老者想让他起来,结果长孙无忌咳嗽了一声,果然家主的王霸之气才是正确的,原本跪在地上的老者立马站了起来,眼角还残有眼泪,躬身对长孙无忌行礼道:“家主,小老儿唐突了,求家主责罚。”

徐阳在一旁看的有点傻眼。

“无妨,先把鬼谷的炼铁法学会了再来认罪。”长孙无忌风轻云淡的说了句。

“诺。”老头儿听到此话便高兴起来。

要说执行力,官府机构果然要比民间机构运作的有效率的多,仅仅一个下午,一个小型的高炉便被制作出来了,虽然是小型的,也有两人来高,长孙一大家子还有徐阳和工匠们都站在这一座竖在院子的高炉前面。

长孙无忌是在想试试究竟能不能炼出好铁,徐阳是在想这铁器大规模制作之后的分成问题。

高炉炼铁,虽然方法很简单,但是绝对属于划时代的发明,是农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在古代,国家的综合国力主要就体现在铁的产量上,吐蕃,突厥,他们都是没有掌握制铁的民族,所以注定了他们需要掠夺,而农耕文明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就要制作出更为优良的铁器,更为锋利的宝剑。

高炉炼铁的前身便是中国宋代的竖炉炼铁,自此法产生以后,虽然在后世不断的改进,但是主要方法仍没有改变,其法铁产量占全世界铁产量的90%,足以看出到底有多么强大了。

唐朝的炼铁很落后,不过还是能制造出三万玄甲军的民光宝铠,徐阳不敢想象,要是铁制品泛滥之后,唐朝的军队究竟能强大到什么地步。

“徐公,这便是按照你的图纸所造的高炉了,下面该如何做?”长孙无忌站在高炉前面问道,长孙家的两名晚辈也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徐阳,像等他施法一般。

“就按照我图纸上写的步骤便可。”

“好,曾铁师,开始吧。”长孙无忌下令道。

“诺。”曾铁师按照徐阳图纸上所写开始发号施令起来,“第一步,烧柴。”曾铁师刚刚喊了一句,就被徐阳给拦下来了。

“徐公所谓何事?”曾铁师疑惑道。

“这个不能再烧木头了,要烧石炭才行。”徐阳差点忘了燃料问题了。

“这石炭价格不菲,用来炼铁有些浪费了。”曾铁师惋惜道。

倒是长孙无忌财大气粗不在乎,命人取来数十斤石炭,打算烧制时,徐阳才狡黠一笑道:“不用惋惜,以后这石炭可就不值钱了。”

(感谢天啊45的打赏,拜谢!)

第五十一章制剑与婚约

似熔浆一般的铁水从高炉中流出的时候,一众人都露出了憧憬的目光。

还是曾铁师最先反应过来“快将铁匠灌入模具!”。

一众人七手八脚的将熔铸的铁水灌入事先准备好的铸剑模具,“加入锰粉。”然后一个小厮将一小撮称量好的锰粉倒入模具,转眼就与铁水融为一体。

“锻铁!”两名大汉就将模具打开,将稍微冷却的炙红的铁剑放在打造台上,挥舞着重锤,一下一下的敲打起来。

曾铁师满脸期待的死死盯着那一把正在遭受千锤百炼的胚剑,他还是第一次这样铸剑,期待甚至超过了当年娶亲是掀妻子的盖头。

徐阳没有多少什么,铁碳比例全是按照自己交代的,现在的锻造就是为了把生铁多余的碳给剔除,生铁的碳含量是2%-4。3%,而钢的碳含量一般都未1。7%左右,仅仅是那百分之几的碳含量就决定了是柔软的生铁,还是坚硬的钢铁。

何况加了少量的锰粉,弄成了合金,硬度一定要大的多的多。

整整敲了有一个多时辰,打铁的大汉换了三波,连徐阳都亲自上去过了把瘾,锻造,冷却,再锻造,千锤百炼正是如此,古人确实做的正确,但是他们炼铁的方法太落后,原铁中的碳含量已经超标太多,后来再多的锻炼与打造也是亡羊补牢,绝世神兵只是炼铁中运气掺杂了更少量的碳而制成的。

唐人制剑,一般都需要数日,可是像徐阳这种办法,短短数个时辰就制造好的,还真是少见。

将铁剑最后一次放入水缸,消去了最后的一丝热量,第一把大唐的合金宝剑就铸成了。

用金刚石将最后的边角打磨好,宝剑开锋,一声清鸣就从剑身传出。

“剑成龙吟,果真是好剑,好剑啊!”曾铁师目光炯炯的盯着宝剑看。

“来人,试剑!”长孙无忌也是跃跃欲试。

“舅舅,小侄想先试试这宝剑可有我的青鱼剑锋利,求舅舅应允!”身穿青袍的长孙仰上前道。

“准了。”长孙无忌大手一挥。

“诺!”只见长孙仰三步走到铸铁台,从腰间的剑匣中抽出一柄尖细的铁剑,命人手持新铸的宝剑站好,长孙仰大声道:“在下的佩剑乃宗圣宫李淳风道长所赠,削铁如泥,破除邪魔,剑长三尺三,重两斤半,名曰‘青鱼’,今日前来试剑!”

说罢,挥着手中的宝剑就劈了下去。

“铛!!”一声兵刃刺耳的碰撞声想起。

两剑相交的地方,隐约有雷电火光出现。

当一击下去,众人都是朝刚铸的剑看去,结果那把剑依旧光洁如新,丝毫看不出有碰撞的痕迹。

“啊!”结果反而是长孙仰大叫一声,只见他那把李淳风赠送的青鱼宝剑上赫然有一个小缺口。

长孙仰心疼的不行,原本无坚不摧的宝剑上竟然会反而被劈出伤口。

“再来一次,此次换用铸剑劈青鱼剑。”长孙无忌一眼看到出现缺口的青鱼剑就知道那把剑没有丝毫价值了,它最后的价值就是再做一次实验,看看是不是巧合。

长孙仰也是心智坚定的人,一把佩剑而已,命工匠拿好,自己拿起新铸剑,站好位置,再一次尽全力劈了下去,这一次或许是心中苦恼,他真是尽了全力,长剑劈下的时候隐约都有破空之声。

“铛!!!”这一次的声音一下子戛然而止,原来是青鱼剑被硬生生的斩为两段!

看着那把仅仅有些白色印子的新铸宝剑,场面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长安城最近频频发生怪事,仿佛那鬼谷弟子来到长安之后,仿佛整座城都隐约陷入沸腾,西市街头的商务会所日日爆满,整天楼前的停车场停满了皇宫贵族的马车,百姓对这座改造好的酒楼好奇的紧,可是没有资格能轻易进入,涨到五百贯的会员卡不是一般人家能买的起的。

麻将这玩意已经流传开来,现在不仅是勋贵在玩,连一些小康人家都开始接触,而且乐此不疲。

现在,朱雀街上一辆冒着黑烟突突的怪兽突然出现,更是搅动着这一座原始的长安城。

徐阳此时很高兴,坐在蒸汽车上虽然颠簸,却很是拉风,一路上所有的唐朝人都会对着自己开的小车驻足而望,少数胆小的还会被吓的瑟瑟发抖,原本在长安街上看到自行车都十分吸引人,现在来了个能吐黑烟的大家伙,这拉风程度,不亚于欧洲的马拉铜球的大气压实验吸引整个城邦的人。

高炉炼铁的图纸已经交给了长孙无忌,彻底解决了长孙长久以来的一块心病,长孙大悦之下,和徐阳签署了以后制铁的分成,徐阳什么都不用做,长孙家所有的铁器得利分其一成,这一点就让徐阳很满意了,合约为十年,前提是徐阳以后有什么铁器发明还要继续提供给长孙家,长孙无忌给了徐阳一个虚职,名誉铁师。

长孙家的两个后生已经对徐阳的鬼谷神术崇拜的不行,硬是要跟着徐阳学习,徐阳也不拒绝,长孙家这颗大树不攀白不攀,于是长孙冲和长孙仰就名正言顺的进了徐阳的终南山封地,参与徐阳封地的建设。

封地现在地基基本上全都挖好了,建楼的图纸徐阳也都给了那些工匠,那些工匠有不少是在幽州建过体育场的,对这种小楼房还不是手到擒来,听说已经有两栋新婚小楼建造好了。

说到新婚就不得不提徐阳的婚事了,刘栋良和刘老爷子讨论了十几天,最终定在十一月甘七,据说还是袁天罡建议的日子,宜嫁娶、宜出行。

徐阳把自己要结婚的消息告诉自己在唐朝认识的那些勋贵们之后,大家都是很惊奇,尉迟,处默他们几个都以为鬼谷不结婚呢,毕竟徐阳都二十一岁了还没有娶妻,这在唐人的印象中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最后知道鬼谷子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之后才能结婚,大家这才明白,纷纷露出坏笑,毕竟一个二十一岁的处男,这确实值得嘲笑一番了。

众人纷纷送上贺礼,处默家老爷子程知节见过徐阳,也知道老牛现在在读徐阳写的《航海纪要》,所以程家送了整整五箱礼物,乐的刘管家嘴巴咧到耳朵根。

尉迟家也是,毕竟和老牛交好,老牛的朋友就是他们共同的朋友,也是整整五箱金银礼物。

李靖,李孝恭家就有些客气了,一箱子贺礼就打发了。倒是魏征家也送来了两箱贺礼,让徐阳对老魏这个人的人品赞了一个。

房玄龄也是差人送来了五箱贺礼,朝堂之上徐阳认识的好友基本就是这几个了,至于其他勋贵,根本就没有来凑热闹的意思,一个小小的县侯没必要去巴结。

徐阳也是乐得清闲,好友不用多,七八个足矣,自己又不是打算位极人臣,重活一世,活的舒心才是最重要的。

驾驶着蒸汽车,徐阳这是打算开到西市的商务会所去,这年头,在停车场停蒸汽车才够有派头,顺便和在那里做保健的李二陛下商量商量煤炭开采的事宜。

(感谢氵回嗳的打赏与支持,明日爆发!)

第五十二章《大唐新闻报》的创办

如今的商务会所已是长安的必游景点,有些身份的人家宴请远方来的好友都会去西市的商务会所。

李二自从上次享受了一次会所三楼的足疗,更是没事便往这边跑,以至于程处默和宝林他们几个单独给李二留了一个足疗包间。

此时的李二,身穿一身白龙鱼服,裤袍被撩的老高,小腿以下都被泡在一个橙黄的大木桶中,一名长相甜美的女子正在很认真的给他捏脚。

旁边站着的是一位玄袍太监,不是白眉白发,而是一名鹰眼太监。

“陛下,长安县侯徐阳求见。”鹰眼听了进了屋子的一个小太监的密语之后对躺在床上的李二道。

“哦,让他进来。”李二躺在不宽不窄的养生床上慵懒的说道。

没有通报,鹰眼亲自出去把徐阳接进了屋子。

要说这包间的奢华程度,绝对是数一数二,处默宝林他们对于拍陛下马屁这一行也很是得心应手,金丝楠木制作的养生床,上面铺上柔软的羊绒棉,虽然屋子不大,但是精致程度绝对没得挑。

看到李二慵懒的躺在床上接受足疗保健,徐阳急忙叩首道“微臣参加陛下。”虽然李二穿的是白龙鱼服,不过这种私人场合还是要礼貌一些。

“免礼。”李二满脸享受,看样子这个捏脚的奴婢很是合他的心意,“徐爱卿为何而来啊。”李二很少有这么慵懒的时候,整日处理政事,只有每天来会所享受一下泡脚的舒爽,这日子才过的舒坦,要是不泡脚就觉得一天不得劲。

“回陛下,小子这次来是想说两件事。”

“说。”

“嘿嘿,一件就是这采煤队招人的事情,现在基本人数都已经招满,长安县,蓝田县,无为县,三县一共招了三千四百余人,还有后勤两千余人,如今煤炭产地臣也已经找到,不知何时可以开工。”徐阳期待的问道。

“既然天时地利与人和都齐了,还不快些开工,朕也是很期待你口中所说的工业生产啊,就像你乘坐的那辆蒸汽车,现在青雀高明每天都问朕何时能出宫跟你学习,朕知道他们俩找你肯定不是为了读书,就是为了看那些稀奇古怪的发明。”李二躺在床上,双眼盯着天花板说道。

“朕现在越发的相信你是鬼谷来的了,影卫在你走后足足又在幽州搜寻了几个月,打听你的消息,可是你仿佛如凭空出现在大唐一般,你知不知道,唯一能调查道最早的关于你的消息就是在山东蔡家庄县道上你第一次身穿海外衣服在县道上拦住刘家的马车。”李二仿佛在质问什么,有仿佛在自言自语。

这话说的徐阳有些汗流浃背,以前自己的事情当然查不到,自己就是从那里穿越过来的。

李二似乎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仍是自言自语道:“你的发明总是如此惊天动地,虽然世人看不清,可是朕看的一清二楚,玻璃,茶叶,酒楼,麻将,自行车,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唐,可是朕居然丝毫找不到这些东西有害的一面。如今三十六坊有十二家坊市开始换玻璃窗户,茶叶卖的满大唐都是,自行车已经慢慢开始普及,甚至连吞吐着黑烟的蒸汽车都已经出现,最可怕的是前两日我听闻长孙无忌采用了你的炼钢之法,如今炼铁部居然能日产三百斤纯铁,而且可速成钢铁武器,听说如果长孙要在长安城外建造几个大型高炉,一旦建成日产千斤纯铁不是夸大,这些在古时可都是闻所未闻的大事,不过在你的手下就轻易实现了,上次我面见道家袁守城,道长告诉我你是流落鬼谷的钦定传人,连一个身怀盖世武功的弟子都叫来给你当做保镖,你说说,你们鬼谷究竟还有什么神奇的东西。”

李二的一番话可谓是坦诚相待,连派人调查徐阳这话都说了,这也意味着这次对话以后,徐阳的身份会被帝王彻底的承认。

“回禀陛下,臣师从鬼谷,所学东西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上下千年之学,可以说都是精通,这些东西对我大唐有着无穷妙处,别说炼铁日产千斤就觉得挺多,日后的铁产的需求量会远超陛下的想象,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大唐正在高速的发展,面对虎视眈眈的外敌,我大唐急需迅速的强大自己,现在臣就想提出新建一个研究院,供来发明臣下提供给陛下的各种新奇物件。”徐阳也是勤勤恳恳的说道。

“嗯。”李二轻轻点头,目光炯炯道:“这确实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朕的统领下,朕要让天下百姓都过的富足,让朕的兵骑踏遍整个世界,你的研究院朕准了,不过朕需要派些五蠡司马监督,至于地点你随意选取,只要在长安附近,朕大可为你大开方便之门。”

一番对话下来,主宾二人都是十分满意,李二吩咐鹰眼端上两倍好酒,商务会所的酒都是良酿,喝起来口感很是香醇,主宾二人对饮甚欢,李二不是说几句‘饮胜’之类的酒话。

酒过三盏,两人都微微有些醉意,要说大唐敢跟李世民这么喝酒的,除了程咬金,尉池恭那些老部下,也就徐阳敢跟他这么喝了,毕竟身为现代人,对皇权的认识很透彻和,不是十分畏惧李二帝王光环。

“小子,你刚刚跟说要跟朕说两件事,一件是开采煤矿,另一件是什么事?”李二醉醺醺的问道。

“哦,另外一件是微臣想请奏办报纸一事。”徐阳揉了揉眼睛道。

“办什么?”

“报纸,就是一张纸,上面写着当今政令,大唐法律,风土人情,热点时事,每日卖与民间,让民间百姓知道朝堂上的对话,和您的指挥与言论。”

徐阳这么一说,让李二眼前一亮,他是个好大喜功的帝王,历史上一直对泰山封禅念念不忘,足以可见李世民多么想让后人记住自己,这一个报纸听起来很有意思的样子。

“朝堂之上所言,百姓如果听到,这是不是有些不妥?”李二斟酌了一下问道。

“陛下,这丝毫不用担心,您的政令最后的接受者都是百姓,您让他们知道朝堂政策的动态,是好事情,比如这一次微臣大朝会上所言,关中哪家养有二十只以上的鸡鸭,长安县侯徐阳就分发一贯钱,如果张贴皇榜,百姓知道这个消息会很少,也很慢,但报纸就不一样了,这东西可以大量印刷,几乎可以人手一份,让百姓都知道您的政令,这样就能更好的实施。”

李二听完,一副醍醐灌顶的模样,点了点头道:“就一你小子所言,先刊印第一册报纸看看情况,如果效果好的话,朕会考虑采用。”

“是是是。”徐阳很没出息的使劲点着头,李二不知道这东西有多厉害,徐阳能不知道吗,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现代人,掌握了媒体宣传就是掌握了舆论喉舌,这简直比洪水猛兽还要厉害。

“不知陛下可有什么好名字给这报纸赐名?”

“朕也不甚了解,你说该起什么名字较好?”

“《帝国日报》怎么样?”

(感谢璀璨''星空的打赏,拜谢!)

第五十三章徐家庄收租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萧瑟的秋风带走了长安最后一丝暑意,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天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徐家庄子开始了第一次收租。

长安县县令今天第一次亲自来,毕竟终南山庄子也是有三千多口的大庄,如今是陛下眼前红人徐阳徐鬼谷的封地,一年一度的收租更是重中之重,虽然说徐阳对庄户们交的那些租子根本看不上眼,不过这也毕竟是国税不是。

长安县的主薄们,早早就到了徐家庄子,徐家庄子现在是热火朝天,北面的山坡已经被炸药改造的面目全非,两层小楼拔地而起,此山一通,原本需要绕一圈再能抵达的宗圣宫现在只要翻过这座山走上几百米便能直达。

庄户里的人也已经早早的在等候了,一个个扛着装粮食的袋子,只等主薄一声令下便开始交租,今年是个丰收年,更何况现在随着将向阳山坡开垦成梯田,再用曲辕犁犁上几遍,种上的小米居然也有了收成,这让众人的眉宇间都是带着三分喜色。

今天收租,家主却是不在,徐阳现在没事就朝矿场跑,听说长安西北的黑石山已经变成了人的海洋,到处都是采煤的人,原本觉得没用的黑石山现在到处是宝,李二已经命令五百玄甲军将黑石山围了起来,日夜执勤。

以前的时候,这黑石山上的黑石拿回家烧炭,久久不能点燃,而且还有炭毒,连最穷苦的百姓都只有大雪天才烧这玩意,没想到现在这黑石摇身一变,变成了大唐最主要的焚烧材料,特别是做成蜂窝煤以后,更是广受欢迎,只要家里有一个小烟囱,炭毒就再也不会出现。

如今长安已有凉意,如今徐阳正在工部命令抓紧时间赶造炉子,趁着今年冬天,将整个长安的取暖设施建设完毕,当然,最早建好的一批少蜂窝煤的小炉子都进了徐家庄子。

徐家庄子的管事,账房都站好了,一个小胡子就开始喊人,喊道名字的就上来交租。

喊到谁,谁就上来,把米袋子倒入账房先抖好的称上,看看重量对不对,然后就直接将粮食倒入徐家的米库中。

“王二狗。”账房先生念了一声,就有一人急急忙忙的从人群中钻了出来,站好位置,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这王二狗才扭捏道:“俺家租田三十亩,每亩两成的收成归主家,今年雨水好,收成不错,三十亩地俺家收了九十三担又三斗麦子,加上家主给咱划的北面山坡的梯田,一共是一百一十七担麦子和小米,长安市价一斗四文三,一担四十一文,俺家共要交二十三担又四斗,都在这呢,请老爷们看看。”

账房先生命人将粮食倒到称上,仔细看了看,二十四担,多出来六斗,也不多说话,直接到:“好了,去后面领月礼吧。”

这王二狗似乎是听到什么喜事一般,扔下米袋,直接就朝后院走去。

长安县令看的惊奇,急忙上来问道:“我说刘公,这农夫看起来也是个酸涩抠心之辈,为何能多交六斗租子?老夫身为县令,也是从未见过这般奇景啊。”

账房先生就是刘管家,只见他面无表情的道:“这月礼是按照家主的要求发放的,每月赐予封地的封户们一贯钱,一贯钱能买多少斗米,我想就不要在下多赘述了吧。”

长安县令长大了嘴巴,他是真的不能理解徐阳的这种散财行为,封地一共千户,每户一贯钱,那每月便是一千贯,将一千贯钱随意散出去,长安县令都不敢想象这是怎样的败家行为。

“那侯爷这么干就不怕把家底败光?”长安县令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家底败光?”刘管家的眼睛里似乎有精光闪烁,悄悄靠近长安县令耳边道:“您可要知道,我们家老爷可是鬼谷传人,在幽州,您知道别人都称呼他什么吗?”

“称呼什么?”

“徐财神!魏县令,看在你我交好的,我就告诉你一件事,你知道长安西市那栋商务会所是谁人开的吗?”

“难道就是长安县侯?”

“正是我家老爷啊,光是那一项所挣的钱财对于咱们这些小虾米就算是天文之数了,更何况还有炒茶,玻璃,酒业,所以以后不要嚼侯爷的舌根,侯爷的钱多的你都想象不到!”刘管家很满意自己话的震慑效果,至少此时的长安县令就已经被惊的目瞪口呆,嘴巴似乎都能吞下一个鸡蛋。

徐家庄子的收租很顺利,一丁点波折都没有,别的庄子庄主和农夫还在为一斗米斤斤计较的时候,徐家庄子的收租已经完成了,现在农夫们全都领了月礼回了家,不少都是从家主家买了很多只鸡回去,他们是第一批知道养够二十只鸡便能领一贯赏钱的农民。

徐阳从黑石山回来了,拉来了一车煤炭,说是给那些化学研究所的先生们研究用的,到了封地先是遇到了坐在房梁上仍在擦剑的韩彦轩,徐阳大吹特吹自己打造出了一把绝世神兵,引得韩彦轩一阵好奇,徐阳跟他打赌,自己打造的宝剑绝对能斩断他的‘御龙’,这让韩彦轩第一次有了愤怒的表情,于是两人就相约明日比试。

然后就去了刘家家主的阁楼,刘栋良在长安不认识什么勋贵,自己家一个正四品的刺史老太爷在长安也只是个不大的官职,所以现在足不出户,整日在阁楼里陪女儿读徐阳打印的那本名著《三国演义》。

这三国演义在此时还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神书,能把三国志写的如此栩栩如生,其精彩程度不用过多怀疑,刘栋良和刘梦璃都是被书中的故事吸引,有时连午饭都会忘记吃。

拜见完刘栋良徐阳就打算好好歇歇了,结果就听到下人来报,袁天罡道长求见。

(感谢书友141009231631647的打赏,拜谢!)

第五十四章空气的组成

这世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分,有的善于经商,有的善于发明,有的从小便博闻强识,考取功名不在话下,有的自幼便善于偷盗,占山为王行恶一方,不论是好的天分还是坏的天分,徐阳觉得是人都有天分,正应了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论是好用还是坏用,总之人活着就有自己所擅长的地方。

而现在,徐阳觉得袁天罡擅长天分就是学化学,这家伙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化学家,《小学化学》的课本给他的时间还不到几日,这家伙就已经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给区分出来了,当老袁同志兴冲冲地的端着玻璃瓶子冲进徐阳封地里屋的时候,徐阳差点就认不出来他了。

脏兮兮的道袍,上面还擦着不少的炭灰,脸上没有了一副道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