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城管大队-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间的门旁侧耳听去。
“贡布,他是个异教徒,不能让他在我们这里,现在全城都在搜捕他,若是被抓住,或者被邻居发现,我们一家全部都要和他一起陪葬,你忘了咱们儿子现在就在拉萨城的汉人小学上学吗?你难道想让咱们的儿子因为一个外人就被处死吗?!”
声音的另一边的那个人似乎十分纠结,可是到了最后,那声音还是像下定了决心一般,低沉道:“好吧我明天就将他送到吴王那里听候吴王处置。”
这个声音,赫然就是老贡布的声音
第三十章拭目以待
早上徐家庄的空气十分的清新怡人,自从两个月前,庄主上书之后,陛下采纳了鬼谷的建议,将那些在长安郊区开办的炼铁厂、烧砖厂等等工厂,全部搬到太仓的郊区之后,长安的空气顿时好了许多,现在经过两个月绿化的吸收,长安的市郊又回到了当初带着青草清香的味道,而不是每一次闻都带着一丝烟味。
大清早,一家人按照惯例在家中吃早点,今天是周末,所以也把家中的长辈都请来一起共进早膳,刘老太爷现在年纪太大,已经根本走不了路,徐阳给他做了个轮椅倒是十分方便,每天由仆役服侍着推出去走走,日子过的也是美哉。
刘栋良现在也是长安贵族圈中的大佬人物,毕竟有个鬼谷女婿,只要是长安的勋贵,都会给他三分薄面,这也让他在长安如鱼得水。
“我说贤婿啊,上次让那些工厂搬走真是太好了,现在咱们在徐家庄总算是闻不到那股子烟味了。”早膳用完,刘栋良一边喝着早茶,一边咂嘴道。
“岳父大人过赞,我也不想让咱家的孩儿整日闻这烟味,毕竟那些燃烧产物对身体都不好。”徐阳边说还边看了看身边抱着孩子的刘梦璃和金胜曼,惹的这两位妻妾也都是微微一笑。
“对了贤婿,咱家的那些海外产业都置办的如何了?老夫最近可没怎么管理,可别出什么差池。”刘栋良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问道。
徐阳擦了擦嘴,微笑着说:“这点还请岳父大人放心。现在澳洲那边是刘管家在负责管理。每月都会派船回来。南美洲那边则是周段负责,他们两个办事您就放心好了。”
这么一说,刘栋良这才抚了抚胸膛,宽慰道:“这人呐,年纪大了,就总是想的多,咱家还好有你在,各种产业何时握在手里。何时该放出去,看的都是透彻,老夫也不多说什么,这诺达一个家业,都让你一个人打理,能者多劳,你的辛苦,咱家人可都看的清楚,老夫百年之后,即便在九泉之下。也心满意足了。”
徐阳急忙摆手道:“岳父大人这叫什么话,您老能活上百岁呢。可别再说什么九泉之下这样不吉利的话了。”
刘梦璃也急忙搭腔说:“是啊,爹,夫君是鬼谷子,他说你和太爷爷能长命百岁,就一定能长命百岁。”
刘栋良微微一笑,转过头,对着坐在轮椅上喝着粥的刘老太爷道:“爹,您听见你孙女怎么说嘛,您还能再活十个年头呢!”
刘老太爷这两年越发的苍老,前年的时候,他将官职辞了,朝廷特批他仍任原职,不过无需再处理事务,俸禄照常发放,这两年,他的白发都日渐稀少,耳朵也有些背了,双眼更是变得十分浑浊,不过好在精气神还好,让他看上去还有几分老者的睿智。
“嗨。”听到刘栋良的话,刘老太爷哆嗦着嘴道:“自己能活几年,老夫心里跟明镜似的,老夫活了九十岁,也是老天开恩了,今年冬天,老夫可能就要走了,老夫走的时候,要办成喜丧,当初跟老夫一起任职的同僚,细细数来,已经没几个还在世,如果老夫入土以后,有人来拜访,一律将白布换红布,老夫就喜欢看见喜庆。”
没想到早膳吃完,家中的气氛变得都有些低沉,刘梦璃眼眶红红的说是要去陪爷爷,连孩子也不喂了,刘梦璃是一家独女,从小就跟爷爷亲,所有当听到刘老太爷说出这么伤感的话之后,也是忍不住想多在最后的时光陪一陪亲人。
相比来说,徐阳对刘家的感情还不像刘梦璃那般深厚,自己所关心的,更多的还是历史的走向。
摊开最新一期的报纸,这是每天早膳过后的必修课,徐阳想要了解大唐在自己手下产生了多大的改变,报纸就是一种最直观的观察方式。
刚一打开,报纸的中央用楷书印刷的几个大型铅字就映入眼帘,‘城管戍队夜袭大食偷袭军,唐军大获全胜。’
彪大广带领的城管戍队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当初远征吐蕃时,在报纸上就看到他带着张二仅仅凭借七千兵马就深入敌后,将吐蕃的军队搅得天翻地覆,最终让后续的唐军轻松赢下了战争;这一次,面对强大的大食帝国,城管戍队依旧展现出了超时代的强大作战能力,再一次拿下了首胜。
从报纸的字里行间,徐阳看的出,这只大食人仅仅是想要进行偷袭,可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成了反被偷袭的一方,最终还是大败而走。
这让徐阳觉得暗爽,历史上的大食国对于大唐也发动了几次偷袭,那个时代偷袭的军队乃是高仙芝所率领的部队,不过那个时候的唐人毕竟还不够强大,史书上记载是‘遇夜遭袭,略失兵马’,徐阳知道史书中向来都会对唐人负面的东西进行美化和粉饰,史书中的‘略失兵马’很有可能就是遇到了比较严重的偷袭,损失的兵马人数甚至会超过千余人。
而现在,报纸上不会骗人,这个时代的记者们的职业操守高的令人汗颜,李二也经常看报,所以南山书院报社编辑部的那些士子接到的资料都是从军方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报纸上说是大获全胜,那就一定不是一场小胜,徐阳觉得,至少得折损对方四五千人的兵马,报纸上才敢这么写。
既然这盘棋的第一步唐人下赢了,那么后面大食帝国该会做何应对,徐阳很好奇,也很期待。历史上的中国最终在恒罗斯折戟沉沙,而现如今的大唐已经将兵线挺入了拉萨城,并且军力投入远超历史。
两个强大帝国之间的碰撞,看起来已经不可避免,战争的号角已经完全吹响,作为狂妄自大并有着狂热宗教信仰的大食已经先输一成,他们究竟会作何应对,徐阳在拭目以待。
ps:今天没时间了,所以只能两更,万分抱歉。
第三十一章吐蕃根据地
从陇右河西,到安西四镇,李绩率领的中亚远征军万里奔袭,一路上所经之地,是无边的荒漠、星星点点分布的绿洲,进入帕米尔高原之后,高耸入云的山脉中,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很多地段的行军相当艰难,四处杳无人烟。这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敌人的战场,跟变化多端的恶劣天气战斗,与崎岖难行的山地战斗,有时还要与饥渴战斗。
在这种令人疲劳不堪的行军途中,对于士兵们的士气、素质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高原强大的大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的意志很容易被击垮。数百里的荒凉场景,会使人发现生命的渺小与脆弱,这种情况下,对主将的意志也是一大考验。
但是大唐的将领,特别是在初唐时期,有着无数充满征服激情的天才人物,他们坚信人的意志可以跨越自然的重重阻碍,从而战胜自然,其中薛仁贵、裴行俭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
经历了荒原的历练,这些年轻的将领变的比历史上要成熟的快的多,也让大唐的军队逐渐适应了恶劣的作战环境,为接下来的交战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相比大唐的人才辈出,正处在四大哈里发征服时期的黑衣大食们也拥有许多杰出的军事人才,比如说,乞力德、凯尔等将领,作为从阿拉伯打到西亚,再打到欧洲,这些一直领兵的将领也算是身经百战,面对大唐的军队,他们也没有丝毫的畏惧。相反。对于能和中亚的对手交手。他们也抱着强大的自信
黑衣大食人的偷袭计划失败了,为首的希维尔被俘,副将阿拉萨重伤,这样的战绩让一直在西亚横行无忌的阿拉伯感到极大的恼怒。
可是唐帝国远在中亚,他们的军队还有一部分被牵制在波斯,虽然阿姆河流域大部分已经被大食人占领,可是波斯的小股顽抗部队仍需要派遣军力去镇压,这导致大食一直不能放开双手与大唐全力一搏。他们只能不断地朝中亚云集兵力,将作战中心转移到中亚附近。
相比于阿拉伯人的纠结,唐人的部队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拉萨城为根据地,开始大肆练兵,同时大力发展宗教计划,收归藏民信徒,同化吐蕃百姓,让原来的吐蕃成为大唐真正的根据地。这样,他们才能摩拳擦掌的准备接下来的战役
巨大的布达拉宫下面有一处开阔的广场。不时有身穿铠甲的唐人士兵在来回的巡逻,还有不少士兵站在广场的两侧维持秩序,场面看上去极为庄严。
在广场的正中间,耸立着一块巨大的佛像,高约数丈,身披袈裟,慈眉善目。可是,仔细看去这块佛脸上的五官竟与李二有着几分相似。
在那座佛像之下,已经匍匐着数百名身穿藏袍的百姓,从他们虔诚的表情来看,似乎他们对眼前的佛像有着极为崇高的敬意。
“好了,诸位**教徒,今天的参拜就到此为止了,诸位施主请进偏殿吧,偏殿中会有转世灵童大人救赎你们。”等到在佛像前跪伏的人祭拜完毕,旁边走过来一名身披红色袈裟,头戴万佛冠,慈眉善目的老者用藏语对着众人说道。
原本跪在那里的人,顿时十分激动,跟在那名老者身后,排着队,缓缓的朝布达拉宫旁边的一处偏殿走去。
几名守门的士兵将偏殿的大门缓缓打开,从外面朝里面看去,只能看到一片昏暗,因为所有窗户都被蒙上了,所以整个大殿中都显得有些灵异。
在大殿的高台上,却迥然不同的亮起数盏明灯,就仿佛是那黑夜中的烛火一样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带路的老者转过头,朝身后长长的队伍道:“转世灵童大人每一次只能帮助一位,有人进入后,不可再进,否则,转世灵童大人将降神火将其焚灭,你们可明白?!”
老者身后的队伍的众人皆是齐齐点头,看样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老者这样说话了。
“好了,第一位使徒,看样子你还带来了你的孩子,很好,现在你可以随我一同去见转世灵童大人了。”那名老者交代完之后,便朝着队伍最前面的那个看上去有五十来岁,带着一名孩子的藏民说道。
那位老藏民看上去有些激动,只见他紧紧握住旁边一名男童的手,用藏语不停地道谢。
老者似乎也习惯了,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步一步的将那位老藏民带进了偏殿,等到老藏民和他的儿子走到大殿正中央的时候,带路老者这才缓缓的将大门关上。
“来者何人?有何请求?”从大殿那散发着光芒的高台上传来一阵空灵的声音,这声音在大殿中不停的回荡,显得十分虚无缥缈。
老藏民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因为激动,浑身都有些颤抖,只听他用并不熟练的汉语颤颤巍巍的回答道:“参参见转世灵童吴王殿下,我是多多峰山下的牧民贡布桑卓,今天来参见灵童殿下是为了来感谢的,感谢殿下救了我的孩子,您救了我全家的希望。”
在大殿的机关下方,李恪愣了一下,随即摆了摆手,在灯光的照射下,他双手的影子遮住了偏殿的半个墙布,看上去有一种诡异的神秘。
“你是我的信徒,所以我就会救赎你,只要你的儿子不受到魔鬼的诅咒,什么疾病我们神教都可以将他治好。”李恪自信满满的说道,随着时间的增加,现在自己处理这些问题越来越熟练。
“谢谢灵童大人,我贡布桑卓一生都不会忘记大人的恩德。”
“嗯。”李恪朝躺椅后面仰了仰,“今日你只是来感谢的吗?你没有别的什么请求了吗?”
“还有。。”跪伏在大殿中间的老贡布有些纠结的抬起头,讪讪说道:“就在昨天,被神教通缉的异教徒禄东赞来到了我家居住,现在他已经逃走了,还请灵童大人指示”
三十二章武曌有孕
中亚的战局随着大唐和阿拉伯帝国双方不断加大投入的兵力,而使得整片中亚区域的气氛变的越来越紧张,双方在阿姆河流域发生了几次探子之间的交手,也各有损伤,不过这些小战役也是不断摩擦出的火星,一个不小心就会引发一场巨大的世纪爆炸。
和剑拔弩张的前线相比,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却没有丝毫国家动员战争的样子,百姓安居乐业,各个工厂蓬勃发展,海外运输而来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进入城市。
长安依旧繁华,似乎没有丝毫被战争牵涉的样子,在大唐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洛阳、泉州、福州这些占据地理位置优势的城市现在的人口数量成几何数目爆炸增长,这些城市的地方官已经多次上书中央,随着管辖人口的增多和事物的繁杂,国家机关单位的官员每天处理这些事务都会焦头烂额,希望皇帝陛下能够多派遣一些官员参加管理地方建设。
李二在参考了各个地方的奏折之后下达政令,南山书院毕业生和国子监毕业生,毕业后的三年,可以选择被分配到各地去协助地方官员管理,也是让南山书院和国子监再一次成为全天下士子们挤破脑袋都想进入的目标。
前线紧张、长安繁华、不过徐家庄还是那副老样子,一切似乎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不过庄上最近又有一个让众人觉的喜庆的消息,那就是小武有喜了。
狄仁杰这家伙果然不负众望。才十七岁就当爸爸了。让狄父狄母兴奋的百里之外坐马车赶到庄上慰问儿媳。不过徐阳倒是一脸黑线,这古代的育子年纪真不是自己能够理解的。
不过也难怪,这个时代,哪有什么避孕措施,一切全靠命数,看样子小狄的命中率还是有点高,新婚半年多就成功的怀上了孩子。
武照现在是全庄上下最幸福的人,庄主一直把她当女儿待。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因为庄主喜欢,所以刘梦璃、金胜曼几位少奶奶也是爱屋及乌,对年轻的武则天照顾有加。
武则天的生命轨迹已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历史上的她现在已经被召进了后宫,被好色的李二封为了才人,成为了一名还算受宠的嫔妃,不过现在,她却是狄仁杰的妻子,还怀上了身孕。
不过尽管生命轨迹发生了变化。小武在事业上依旧超越了大多数男人,就像后世的一句箴语‘是金子总会发光。’。武照不论智商还是情商都超乎常人,所以,不论她从事什么行业,都会在其中做出引人注目的业绩。
事实也确是如此,武照作为南山书院新闻部的新人,短短半年时间,就深得陆德明老先生和主编马周的赏识,她也是坐上了报社副总编,这在歧视女性的时代,已经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可是,武照的光辉可不仅仅止步于此,能当上一代女皇的女人,手段怎么可能会只有那么一点,在报社中,武照每一次发表的文章都鞭辟入里,带着女性特有的眼光去解读大唐所面对的种种新闻,新奇中不失机敏、练达中不缺淘气,这样风格的文章一经推出就使得《大唐新闻报》的销量翻了两番,连李二都在朝堂上称赞过,本以为鬼谷收女徒是荒唐,没曾想到看过武曌的名字才知道,鬼谷中果然不缺天才。
没错,同样的时空节点,武则天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那个字正如她在年老时期创造的字一样,上面一个明,下面一个空,名为武曌,寓意日月当空照之意,当初李二在报纸上看到这个名字因为不认识而询问了许久,到了最后才知道是一个女娃子自己创造的字才哭笑不得,对这个鬼谷弟子也是记忆犹新。
武则天对日月十分崇尚,这一点在历史上更为明显,她和唐高宗生下的子女中,大儿子叫李弘;弘是太上老君下凡人间时所用时所用之名,二儿子李显则与佛光王玄奘法师有很大大的关系,旦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而据传太平公主的本名为李令月,也有日月光华之意,有此可见武则天对于日月的崇尚与喜爱。
历史虽然会改变,但它所携带的强大惯性是不会因为人为的破坏而改变,就像现在的武照,虽然她的生命历程已经变化的天翻地覆,可是她依旧会做出许多与历史上近似的事情
“师傅,您说咱们大唐打赢了这大食国,下一步要征服哪里呢?”
徐家庄的庄主府,武照因为待孕,所以报社的编辑部特放她一个孕假,何时生完孩子修养好身体,觉得想去报社了,才用得着去,所以武照也是乐得清闲,整天挺着微微隆起的小肚子来找徐阳聊天下大事。
“嗯,这个嘛,那就是欧洲吧。”徐阳一边阅览着刘管家从海外送来的账簿,一边漫不经心的回答道。
“那师傅,如果我们大唐打赢了大食,又占领了欧洲,下一步要去哪呢?”武照坐在徐阳旁边,更加好奇的问道。
“占领了欧洲?”徐阳抬起头,又低了下去,喏喏道:“欧洲很大,至少比大唐的国土面积还要大,如果想要将那里的土地占领,就要将当地的那些本土居民全部同化,这个过程,没有二十年的时间,想都不用想。”
听闻徐阳这样说,武则天的眼睛眨的更大了,兴奋的说道:“那师傅,同化欧洲人,就如同咱们现在同化东突厥人那样吗?”
听到武照的这个问题,徐阳也是有些愣住了,抬起头说:“你怎么知道师傅在同化他们?”
武照像是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兴奋的吐了吐舌头道:“前段时间妾身和夫君一起去采访一支从东突厥进入长安贩卖羊毛的突厥商人,那些商人人人都能说的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穿汉服,吃汉食,如果不是他们的长相,简直同汉人无异,当时妾身与夫君很是好奇,采访了他们许多问题,依照妾身来看,他们就是师傅同化后的结果吧?!”
徐阳笑了笑,打了个响指道:“聪明,不过有一点你还不知道,为师不仅要同化东突厥人,更要同化吐蕃人、印度人、大食人等等等等,让着天下所有的民族都崇拜向往我中华民族!”
ps:感谢书友+6+632的一张月票,拜谢!
第三十三章大国气度
“自人类起源以来,战争就一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及至本朝,中原许多学者都对唐朝之前的战争史有着很深刻的了解,鬼谷子所创‘兵家’以及‘纵横之术’亦有对战争的观点与看法,现在将数千年鬼谷对前人战争之得失加以总结,编纂成册,供后人探究,以造福后世子孙。
本册中就对战争之起源、发展历史与演变规律,战争的类型、本质、特征、方式、地位、作用及其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社会及自然环境等诸因素的关系,以及战争的动员、组织实施、评价等,同时还会提及战争动员学、战争历史学、战争经济学、战争社会学、战争心理学、战争法规学、战争博弈论和和平学等做以评论,同时大胆猜测,我大唐最终能够占领的领土究竟有多么广袤。”—————摘自鬼谷《大唐战争学》
“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的本质是一种政治行为。”
李二坐在御书房的仰倚上摇头晃脑的自言自语道,像是在理解又像是不明白一般,看上去倒是让这位一向严肃的帝王有几分滑稽。
他的旁边,一名美貌妇人动作优雅的用手抚了抚茶盏,朝着李二微微一笑道:“陛下今天怎么有雅兴在臣妾这里读书了?而且尽是说些奇怪的话。”
李二抬起头,晃了晃手中的书本,只见古朴的深蓝色书皮的白色书框中写着‘大唐战争学’五个楷书大字。
“喏。南山书院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听说这个科目书本乃是鬼谷子所编纂。朕觉得好奇,就借来瞧一瞧。”
长孙皇后也是微微一笑,从李二手中接过那本书,细细端琢了一番之后,才笑着问道“大唐战争学,这书名起的倒是有趣,很像鬼谷一贯的风格。”
“嗯。”李二也是点点头,将手一挥。随意道:“观音婢也可翻阅翻阅,看看这鬼谷奇书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臣妾就不必了吧。”长孙皇后虽然嘴上说着不要,可是手上已经把书卷翻开了,映入眼帘的就是几个飞白大字,‘止戈为武,大国气度。’
看到这八个字,长孙皇后也是楞了一下,随即会心一笑,没有继续朝后面翻页就将书卷合上了。
李二此刻倒是有些好奇的朝着长孙问道:“观音婢为何突然发笑,而且这书也不看了?”
长孙皇后则是轻笑道:“臣妾乃是妇道人家。你们男人家这些打打杀杀的书籍妾身就不用细看了,况且妾身看那八个大字。就已经明白鬼谷想要在那书中表达些什么了。”
听了长孙这样说,李二更是好奇了,只见他做起了身子,盯着长孙道:“观音婢明白什么了,朕也想知道。”
长孙皇后也不吊李二胃口,翻开书,指着封面上的那八个大字道:“不知陛下有没有发现,从南山书院毕业的学子都有一个共同点?”
“哦?什么共同点?”
长孙皇后明亮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就是对大唐整个国家的自信。”
“对我大唐的自信?”李二的眉头皱了起来,他还不太能理解长孙皇后为什么这样说。
“陛下您细细想一想,您经常去南山书院同那些士子们踢球,那些士子们谈及我大唐时大多都会怎么说?”长孙皇后循序善诱的说道。
“谈及我大唐”李二微微有些沉默,半响他才缓缓道:“那些士子们大多都会说些建功立业的向往之话,还有些指点江山的天真豪情。”
长孙皇后像是听到了什么极为满意的回答,满脸笑意的对着李二道:“正是如此,臣妾敢为陛下,如果没有大国气度的子民,会有建功立业的理想吗?没有大国气度的子民,会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吗?所以,臣妾知道,鬼谷的这本书中字里行间都会向学子们灌输一个思想,那就是这八个大字,止戈为武,大国气度。让所有学子们对大唐都有一种强大的自信,这种自信臣妾说不上来有什么影响,但是凭借着妾身的直觉,臣妾知道,等我们千秋之后,鬼谷的这种大国精神会一直流传下去,我们中原子民都会有这种大国精神,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力量。”
听完长孙皇后说完这一大堆,李二的双眼也是变的异常敏锐,没想自己还在纠结于怎样征服欧洲和西亚之时,鬼谷就已经开始了千年之后的布局,这真是一种智多近乎妖的门派。
大国气度,强大自信,这几点已经不用千年之后才能体现它们的力量了,李二现在就能感受到这些精神究竟有着怎样强大的影响力。
徐阳曾经告诉过自己,在这个时代,低级文明是没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的,所以低级文明向往、崇拜、模仿高级文明是必然趋势,游牧民族虽然强大,可他们毕竟没有璀璨的文化底蕴,大唐的文明要比他们高级的多的多,所以大唐的子民一定要有一种天朝上国、包容四海的心态,接纳那些游牧民族,先用武力征服,再用文明同化,用鬼谷的俗语来说就是给个大棒再给个甜枣,以文明同化,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的最高境界。
事实上,凭借着这一点,大唐已经获得了众多的成功,西突厥的覆灭,然后东突厥被同化,东方岛上四国先是逐一被灭,然后子民被同化,西边的吐蕃更是如此,宗教同化的速度更加让人吃惊,用鬼谷的理论,这个世界正在一点一点被大唐占领,大唐离成为日不落帝国仅仅一步之遥。
想到这,李二又望向了仰倚前方的那面印着世界地图的屏风,在广阔的中亚土地,那里有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徐阳说过,现在这个世上,也只有他们的军队能与大唐正面打上一仗,但也仅仅是有资格打而已,大唐很快会覆灭他们,但是,这一次面对这些大食人,没有再同化的必要,因为他们都是些狂热的宗教教徒,在最后一战之后,所有被俘虏的阿拉伯人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第三十四章帝国的士兵
月色凄凉,在一片万籁俱静中,拉萨城外围的一处城墙上,还有一队唐人士兵睁着明亮的双眼,在漆黑的夜里巡视着,而那些士兵中,有一个身穿独特的铠甲的士兵倒是有些引人注意。
楚云是薛仁贵部下左卫军的一名骁骑卫,今夜该他当值,所以他便带着自己的百名部下在拉萨城城北的城楼上守夜。
抬起头,楚云微微叹了一口气,只有在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才会感到一股深深的孤寂,天上的明月很大,可是在楚云眼中,他总是觉得这里的月光没有家乡的那般明亮。
离乡万里的高原之上,这里的一切都充斥着荒凉,和繁荣的大唐相比,这里就如同一处洪荒,没有繁荣的商业街、没有来来往往的行人、更没有家乡热闹的气氛,这里有的只是无尽的高山还有荒无人烟的凄凉。
月光依旧洒在身上,清冷的光折射出弩箭上的寒芒,铠甲传来冰冷的寒意,可是在这长夜中却让他感受到一股安全感,这是徐家庄生产的精钢甲,号称刀枪不入,这还是在南山书院上学的哥哥托人给自己弄来的一套,一般的士兵只能穿着长孙钢铁厂生产的盔甲,这使得他在军中感觉特别有面子。
楚云家是银州的一处三流家族,楚云的父亲是家族中的长老人物,这使得楚云从小的生活十分殷实,虽然不能锦衣豪奢,但至少也是吃穿不愁。楚云上面还有两个哥哥,这两个哥哥都十分有出息。大哥年纪轻轻就接手父亲创下的诸多产业。特别是采矿开煤。在银州商贾中得心应手,赚钱赚的更是风生水起。
二哥相比大哥更有出息,他是楚家唯一一个考入南山书院的子弟,在现在的大唐,对于南山书院的学子,都会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因为在其中经过四年熏陶出来的学生,日后无不会成为国之大才。更有不少是科举状元,在世人眼中,是要进了南山书院,那就是走上了一条人上人的道路。
楚云和二哥的关系非常好,他们也有过多次的书信往来,楚云其实非常羡慕二哥,从二哥的书信中,楚云知道二哥在南山书院的食堂做兼职、在宽广的足球场上踢球、在曲江池和女子学院的姑娘们花前月下,这些曾让楚云羡慕的发狂,他也立志要考上南山书院。
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楚云经过两年的发奋,最终连乡试都没有考过。更别提考入书院的事了,所以他便放弃了习文这条道路,改去习武。
还好楚云的体格不错,习武也是有些天分,他很快在家族的照顾下被选拔进了军队,成为陇右左卫军中的一名军人。
军队是一个严酷的地方,楚云十几年大少爷的性格在这里只用了短短五个月就被磨平,在这里,没有什么锦衣玉食,有的只是粗茶淡饭,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那残酷的训练方法,在泥里打滚,在雨中奔行这些都是最近本的训练。
鬼谷子徐阳曾经说过一句话,“平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