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城管大队-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足球场上已经占满了各国的选手,其中唐人选手更是显眼,他们几乎每个人脖子上都挂着一块奖牌。
整个体育馆的长安百姓欢呼雷动,持续了四天的万邦运动会即将结束,这一段美妙的记忆和活动,让长安城的百姓和勋贵都十分恋恋不舍。
“尊敬而又伟大的大唐皇帝陛下,我仅代表高山族吐蕃国送上我吐蕃最美好的哈达。”松赞干布手中捧着一条白色的丝巾,走到李二面前的台阶下,单膝跪地,双手捧起哈达道。
“嗯。”李二面露笑容,“不错,松赞爱卿你的心意,朕知晓了。”
白眉迈着小碎步将松赞干布手中的哈达呈递给李二,李二看到没看,就放到了椅子边上,看的松赞干布眼角直跳,这种行为在吐蕃人看来简直就是对自己极大的不敬,可是他现在也不好发作,抬起头,仍是装出一副顺从的笑容道:“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们吐蕃人一直十分向往大唐的繁荣与富强,大唐的科技文化是这世上最伟大的,所以我恳请能够迎娶大唐的一位公主,作为我吐蕃和大唐万事休好的桥梁。”
不得不说松赞干布这一番话说的有礼有节,十分得体,要是历史上的那个李二,指不定就会答应了,可是现在的李二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李二,徐阳的横插一脚,让所有的历史人物都对某些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李承乾对突厥如此,李泰对皇位如此,李二对于吐蕃也是如此。
“呵呵,吐蕃地远,穷困落后,朕可不想让女儿去那种苦寒之地受苦,松赞爱卿还是莫要再提了。”李二的笑容不变,可是在松赞干布看来,这笑容仿佛就是像是一张无情的嘲讽的笑容,让他遍体生寒。
“吐蕃地远。”“穷困落后”“苦寒之地”这就是大唐皇帝评价自己的帝国,这一刻,松赞干布的心中突然燃起了熊熊的怒火,他的双目充血,享受着自己的跪拜,享受着自己的哈达,台上的那个男人却目空一切的对自己的帝国指指点点,自己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得到的居然是这种带有侮辱的嘲讽?!
“皇帝陛下,这一次我吐蕃帅众三千余人,可以说是极有诚意,您怎么能这样出言侮辱我吐蕃?!”松赞干布年青气盛,此时的他,语气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
李二则是好奇的看着眼前的这个青年,透过他的双眼,李二看到的是愤怒的火焰,这一刻,他不再隐藏,一切都暴露无遗,果然正如徐阳所说,日后的吐蕃在学习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后回来入侵中原,仅从他们领导者的双眼中,李二就看到了深深的嫉妒与恨意。
“宣朕旨意,吐蕃王对朕不敬,列为三等国,即刻将所有在唐吐蕃人遣送回国!”李二声音一冷,下了逐客令
第二十六章目标吐蕃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城管大队》更多支持!
吐蕃人走了,带着深深的怨念离开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向对他们客气有加的李二会转变态度,前两年禄东赞来访问的时候,李二还说过会考虑将一名公主嫁给吐蕃,让两邦万世交好,所以李二这一次召集万邦朝贺时,松赞干布就亲自前来,就是想能够直接迎娶大唐公主,而如今,李二的话像是一张手掌狠狠的甩在松赞干布脸上,让他这个年轻气盛的吐蕃王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屈辱。
长安城那高大的城墙巍峨雄伟,就算走了一炷香,仍然够看到这座俯卧在关陇平原上的这一座人间的奇迹之城,新建造的巨大的水泥城墙,就像是一只匍匐的巨兽,远远的隐没在广阔的大地上。
松赞干布面色复杂的回头望着那座高城,此时已是夕阳西下,西边的红日如血般殷红洒满大地,让万物都披上了一层红妆,他身后跟着的三千名吐蕃勇士看起来都有些低落。
“为什么会这样?”松赞干布轻声的自言自语道,他仍是不明白,为何李二会在运动会结束之时对自己突然发难。
“大相,难道是我们这一次做了什么失礼的事吗?为什么大唐的皇帝对我吐蕃的态度仿佛突然像是换了一个人一般?”松赞干布语气疑惑的朝禄东赞问道。
凝望长安的禄东赞,此时缓缓的转过头,语气有些悲凉的对松赞干布道:”大王恐怕这一次。我们吐蕃。有麻烦了”
“朕打算下一步就发兵吐蕃!”宽广的两仪殿下挤满了朝廷重臣。李二高高在上的坐在那个镶满宝石的皇位上,夕阳从大殿开凿的玻璃窗户照射了进来,洒在了他脚下镶金的本初子午线上,让他如同神灵降世。
“陛下为何突然想到了发兵吐蕃?”房玄龄抱着玉板上来询问道。
李二的眼睛里透出一股子精芒,”本次万邦运动会,吐蕃带来了三千余众,经过朕的观察皆是晓勇善战之士,甚至在不少项目中。能够力压我大唐健儿,朕以前就曾听闻鬼谷徐阳告诫过朕的话,鬼谷手机镜中可知,如若朕答应他们的结亲,让他们学习我大唐的科技文化,不出五年,吐蕃羽翼丰满之时,必来犯我边境,而那个时候,吐蕃人凭借着天时地利。再加上晓勇的兵士,必将成为我大唐束手无策的难题!”
李二这番话一说出口。整个大殿上顿时议论纷纷,但竟没有一个人出言反驳,鬼谷子的信誉在大唐现在可以说是一个传奇,预测蝗灾、预测大雪、甚至预测日食,没有人敢出言怀疑这样一个同神仙一般的人物。
“陛下,臣以为发兵吐蕃似乎有些不妥。”一个铮铮的声音响起,魏征一身绯袍地就站了出来。
“哦?原来是魏卿,爱卿以为如何不妥?”李二没有表现出任何表情,只是淡淡的询问道。
“其一,吐蕃之国,远在高山之巅,道路难行,人烟稀少,贸然兴兵,后勤补给一旦稍有差池,在前线就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其二,中原人进入高山会变的体力虚弱,这已经是共识,而那些常年在高山居住的吐蕃人却没有这一弱点,臣担心陛下派遣大军出征,会在那吐蕃境内遭遇强烈的反抗,折损我大唐的士兵。”
魏征的话说的有理有节,让人听之竟觉得也十分有道理。
回味着魏征的建议,李二也是思索了一下,缓缓道:”魏爱卿所言有理,朕也不知该如何决断,那么,就让鬼谷子与你一辩吧。”说罢,伸着脖子朝大殿下的众人张望,边看还边喊道:”徐鬼谷,徐鬼谷。”
原本站在后排的徐阳急急忙忙的跑出来,脸上笑靥如花的对李二道:”陛下找臣有何吩咐?”
李二有些不满地望着徐阳,这鬼谷弟子,每一次朝会都偷偷跑到哪个犄角旮旯里去,若是自己不点他的名字,几乎见不到他出来说话。
“徐爱卿,刚刚魏卿所言你可都听到了?”
“额额,差不多吧”徐阳挠了挠头,刚刚在下面玩手机呢,李二说的话倒是一句都没听到,冷不丁的被点名了,让他有种回到大学的即视感。
“对于魏卿反对发兵吐蕃,你是如何看法?”
“发兵吐蕃?”徐阳也是愣住了,历史上在贞观早年的时候李二也派兵征讨过吐蕃,领军大将正是大唐猛将程知节程咬金,当是那场战役惨不忍睹,唐军损失惨重,号称无敌将军的程咬金也是第一次折戟沉沙,一万大军,最后回来的只有三千余人,其中还包括伤病,可以说是大唐开国史上极为惨烈的一场失利,从此对于吐蕃这个高山之上的国家,李二也丧失了攻打它的兴趣,只好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用联姻来保持两国之间的关系。
“陛下臣斗胆问一句,为何要发兵吐蕃?生活在平原的人一旦登入高海拔,很有可能出现高原反应,不但体力不支,而且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危及生命,这种去他人主场作战的选择,实为不智啊!”
李二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原本以为的主战派,居然成了反战派,这让李二有种原来是自己自作多情的感觉。
“可是徐爱卿曾经多次向朕说过,这吐蕃崛起之后,对我大唐威胁极大,若不极早铲除,日后必为大患,可你现在为何又反对朕出兵了?”李二哭笑不得的问道。
“额,臣却是说过要铲除它,可绝不是用武力征服。”徐阳这时才进入了角色,侃侃而谈道:”对于这个高山一族的吐蕃,臣有一个无敌的武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击败它。”
“哦?”李二目光炯炯的盯着徐阳,他太了解徐阳了,每一次看到徐阳这种充满自信的神情,他就知道这小子一定又有什么奇思妙想将要现世了。
“是何武器如此神奇?”
“宗教!”
在地广人稀,百姓愚昧的地方,往往就是宗教的乐土,西藏正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在后世,**的名号几乎无人不识无人不晓,这个从明代蒙古开始的教派,一直流传到了广阔的西藏地区,在百姓纯洁、知识分子稀缺的地方,迷信的宗教将所有人都同化成了狂热的宗教分子。
这股力量很可怕,后世的徐阳从那些频繁的宗教恐怖活动报道中就明白,原来宗教这种东西竟然能够迷失人们的双眼,让他们忽视死亡的恐惧,心甘情愿的为宗教付出一切。
这个时代,不要想着会有什么天才人物能看穿宗教的迷信活动,袁天罡凭借着磷火自然就能混的风生水起,这种后世初中生都知道的基本知识,就算在大唐,也跟神迹一般被人顶礼膜拜,更别说放到那些蛮夷那里表演了,恐怕会被尊为神仙吧。
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否定迷信的过程,因为不了解,所以产生了恐惧,因为恐惧,所以产生了臆想出来的敬畏,这种敬畏,不是源自崇尚科学,而是源自内心无知,所以注定是错误的敬畏。
但是这种错误的敬畏,却是一种很好的忽悠百姓的手段,可以安抚百姓,可以净化社会,历朝历代的领导人推崇佛家道家儒家,都是为了更好的统治百姓,而这种统治的工具,名字就叫做:宗教
第二十七章宗教侵略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城管大队》更多支持!
回到吐蕃已经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松赞干布做了许多大事,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军队建设,从大唐归来之后,他亲眼见识到了那些唐人军队的纪律严明,所以对强大的军队非常渴望,回到吐蕃的第一件事就是宣称吐蕃军招人,他的目标是把吐蕃军队建设成能和大唐军队能有一战之力的虎贲之师。
第二件事,那就是开始建造布达拉宫,对于唐人宏伟的长安城,松赞干布眼红不已,显然吐蕃的国力不足以建造一座这样宏伟的城池,那么松赞干布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建造一个举世宏伟的超大建筑物,占地数百顷的布达拉宫计划就提上日程,无数的石料、木材开始运往拉萨,同时还有数万名吐蕃的民夫也是在布达拉宫下日夜赶工。
禄东赞说过,唐人似乎开始对吐蕃充满敌意,让自己小心一些,松赞干布自己也敏锐的察觉到了大唐和吐蕃的外交关系开始渐渐的进入了冰河期。
这些不正常的表现,让松赞干布很是恐惧,他将数个吐蕃军团调往吐蕃与大唐的边界,又开始秘密的派遣探子前往大唐边境,仔细的盯着唐人边境的动向,一旦唐人有出兵的迹象,自己则会命大军前去拦截。
可是盯梢了两个多月,唐人边境一片繁荣,没有丝毫出兵的动向。这让松赞干布百思不得其解。禄东赞等人也不知道大唐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可就在他们惶惶不知所措之时。一个很不起眼的宗教悄然在吐蕃的数个部族中出现,这个宗教名字叫”**佛教”,**佛教教派信仰的是东天佛祖,和天主的是迦摩尼小乘佛法,天地佛祖的大乘佛法不同的是,东天佛祖所信奉的是来自东方的佛祖,号称玉帝佛。
根据《**佛法》中的记载,玉帝佛曾于天地佛祖于宇宙开天辟地之初。讨论了大乘佛法和东天佛法,论道长达九九八十一个甲子,最终由鸿钧裁定判决,还是东天佛法更胜一筹。
**佛法的教义中明确表示:信**东天佛法的教徒,可以免受疾病之苦,信仰的越强,所得到的疾病就越少,同时,东天佛法还会给教徒下辈子带来转世运气,上辈子对教法做出的贡献越多。下辈子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一开始,在吐蕃之地只有很少的人相信这个教派。可是当有三个**教徒由于祈祷玉帝佛然后做生意赚了一大笔钱之后,**佛教就在整个吐蕃的冬面开始蔓延,当有几名患有疾病的吐蕃人到了**东天佛堂祈祷之后,身上多年的顽疾在沐浴之后,奇迹般的好了,此时的东天佛教才开始达到顶峰,无数的人想要加入其中寻求玉帝佛的庇佑
“大相,本王听说东面最近有一个叫做**佛教的教派十分兴盛,你可有所耳闻?”一栋小型的石质宫殿中,松赞干布坐在皇位上对下面的禄东赞慵懒的问道。
“大王,这种小教毋须陛下担心,都是些无知的百姓自发组织的,都是些祈求无病无灾而已。”禄东赞语气一转,”大王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这布达拉宫过的建造,现在国库空虚,布达拉宫的建造有许多地方都不能按照原来的计划再进行了,想必木料和石材都需要节省使用,而且建造高度也不能和预期一般了。”
听到这,松赞干布眉头一皱,可以说布达拉宫现在是他唯一期待的东西,如果说要把它随随便便的糊弄过去,这对于见识过大唐精致体育场的松赞干布来说,简直比割肉还难受。
“本王明明记得国库中储藏的财物足够预期,大相为何现在还说什么国库空虚?”松赞干布不满的问道:”难道是有人中饱私囊?”
禄东赞听了,急忙抱拳道:”大王有所不知,您说过要大批招收青壮年加入我吐蕃军队,现在这批新招的军人,不再从事农业和畜牧生产,税收就减少了,而且他们既然成了军人,我们就要花钱养他们,一来二去,国库的财政就有些拙计见肘了。”
“什么?”松赞干布没想到,国库空虚的罪魁祸首最后居然是因为自己加大军队建设,导致兵不为农,税收减少,不禁额头渗出冷汗,一个政权没有钱,可是说是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
“宣本王的旨意,那些新招收的军士全都遣散回家继续务农畜牧,做好本职,贡献税收,等过两年国库充足,再招收他们回来。”
没想到松赞干布宁愿遣散士兵,都不愿意停下布达拉宫的建造,禄东赞轻轻叹了一口气,他虽然贵为大相,可是依旧不能改变帝王的决定,眼下吐蕃与大唐关系交恶,正是急需兵力的时期,可是见识过大唐宏伟建筑的松赞干布,却把建设一座更加美轮美奂的建筑作为主要任务,还是太过少年心性,不过,自己又能说什么呢?当初在他要提出建造布达拉宫之时,自己就已经尽全力的劝谏了,可是帝王不听从,为人臣子的也没有什么办法
吐蕃东面的一座高山之上,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亭台庙院,青烟缭绕,不时有古钟敲击之声。据吐蕃本地人宣称,这座山头前一天还是一座普普通通的高山,可是似乎是一夜之间,山头上就出现了一座寺庙,有好奇的牧民进到其中观察,发现里面居然有人,都是些老和尚,那些老和尚都宣称自己还是少年人,仅仅是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两百岁的老人,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拜入了**佛教。
自此,**佛教开始在牧民中广为流传,一开始来参拜看热闹的只有区区数人,可是来看的人越来越多,山上突然出现寺庙的奇事也传播的越来越广泛,整个东吐蕃的百姓都跑来这寺庙看热闹,看着看着,就被寺庙中那些老和尚宣扬的神奇理论所震惊。
更神奇的事情,在**佛堂上,有许许多多的奇妙事情,只要心里信服,普通的一张黄纸可以被佛祖用信念点燃,只要心里信服,石头能在水中消失,总之,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
最主要的是,那些信仰佛祖的,回到家里,很快就会发财,要么就是在家中的地窖中捡到金子,要么就是经商异常顺利,赚了一大笔钱,神迹还不仅如此,在**佛堂,还有白发飘飘的老和尚给一些同样年纪大的人进行摸骨,并且赐予他们佛祖的药材,他们身上一些多年的顽疾,很快就会被治好,这也让那些病痛被治好的人死心塌地的追随**佛教。
宗教的信仰之力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朝拜人数越来越多,仅仅两个月,信徒就发展到了四万之多,而且每日还在不断的滚雪球,现在几乎整个东吐蕃人人都信仰着这个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教派,而吐蕃的高层,对此却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公子,明日就是您第一次转世灵童的路面了,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这一次要把公子您彻底的推到台面上,成为那些吐蕃人的信仰,南山鬼谷子也发来书信说,公子远在吐蕃,保住性命最为重要,其他一切见机行事。”
“嗯。”一名青年点了点头,仔细望去,发现这个人居然和李二长的有几分相似,竟是杨妃之子,李恪,”本王这一次来,就是要让这些吐蕃人,全部投入我大唐的怀抱!”。
第二十八章尼玛穷达的信仰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城管大队》更多支持!
沿着日新月异的中原一路向西,平原渐渐消失,山峦越发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山越来越多,在雪山密布的一处山中平原,那里坐落着西藏高原上最大的一座城邦:拉萨城。
尼玛穷达就是拉萨城的一名年轻的吐蕃百姓,在吐蕃语中,”尼玛”代表着”太阳。””穷达”则是代表着”最小”的意思,一般在吐蕃的普通人家,如果给孩子起名叫穷达的话,就是说明,这个家庭的孩子已经够多了,这个最小的孩子出生之后,就不在生孩子了。
尼玛穷达的家中的孩子确实很多,他的家里一共有七口人,一般来说在吐蕃普通人家里,如果家里有五口人就算比较多了,可是尼玛家里一共有七口人,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众多的孩子让尼玛的家庭负担更重,所以和一些住的较近的邻居相比。尼玛家过的更为拮据和辛苦。
可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原本过的就清贫的尼玛家又迎来了一场灾祸。
在一个风雪夜里,尼玛穷达的父亲出去放牧,可是一夜都未回来,第二天,众人找到被卡在石头缝隙中的尼玛父亲,他已经奄奄一息了,还好众人发现的及时,要不然尼玛的父亲很有可能个就死在了那里。
本以为父亲修养一段时间便可以恢复,可是父亲却一病不起。整日咳嗽。捂着胸口露出痛苦的表情。一开始一家人还不在意,可是很快,原本还能下地的父亲就久卧病床,不再能爬起来了。
这让尼玛的家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好不容易从拉萨城中请来了拉萨的老医师,不过当老医师看过尼玛父亲的病之后,连连摇头,离开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这病治不好,准备准备,让他去长生天吧。”
从那个时候,尼玛穷达才知道,父亲患上的是中原人称作”肺痨”的疾病,这种病没有办法治疗,只能凭借身体去战胜疾病,但最后能活下来的人十不存一。
老医师离开后,一家人都面若死灰,尼玛的母亲更是哭的昏天黑地。大家看着病床上痛苦的父亲,都感觉到巨大的悲痛。
尼玛穷达向长生天祈祷。希望上天能够保佑父亲能够战胜病魔,可是长生天似乎没有听到她的祈祷,父亲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一开始还仅仅是不能下地,到后来,卧在病床上一直咳嗽,咳出来的痰中还带有血丝,不时的还浑身上下忽冷忽热,家中丧失了唯一的一个劳力,尼玛母亲只能出去放牧,赚取一点微薄的钱财补贴家用。
这一切都好像是上天给尼玛一家人开的一个玩笑,有一次夜里,尼玛穷达悄悄的跑出牛毛毡帐,跪在晴朗的星空下,向长生天,向诸天的神灵祈祷,希望他们能够救一救自己的父亲,他许下誓言,只要哪一位天神可以救救他的父亲,他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他,包括自己的生命。
可是这一切都没有用,上苍似乎是嫌弃尼玛穷达卑微的身份,或许是根本就听不到尼玛穷达的祈祷,父亲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现在躺在床上很多时候都会陷入昏迷,每一次父亲昏迷的时候,尼玛穷达就会陷入巨大的惊慌之中,他很惧怕,父亲在某一次昏迷之后就永远的离开自己。
时间就这么一点一点的熬下去,尼玛穷达感觉整个天都像是塌了一样,前途一片黑暗,看不到丝毫的光明。
直到尼玛穷达偶然间听到邻居谈起,最近有一个号称**佛教的教会,开始大肆招人,听说一旦入教的人,就可以福运在身,可以驱逐疾病、保佑家人平安,同时信教这下辈子一定能过上更加享福的日子。当听到可以保佑家人平安的时候,尼玛穷达就已经兴奋的不能自已,连话都没怎么说,几乎就是一路跑着到了离家三十余里的**佛寺。
这个佛寺似乎是新建起来的,从外面看,和吐蕃本土的佛教寺庙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更为大气,尼玛穷达没有时间管这么多,冲进了寺庙,他就看到了许多年迈的老和尚,非常虔诚的跪拜,尼玛穷达泪声聚下的向那些老和尚诉说着自己的悲惨遭遇,听说**佛教的佛可以帮助驱逐病魔,这才翻山越岭的赶来,希望寺庙中的佛可以救救自己的父亲。
老和尚似乎波澜不惊,他告诉尼玛穷达,若是想要佛祖显灵,心灵一定诚,不能因为一时需要相信佛祖,等到灾病过去之后又把佛祖抛之脑后,”
尼玛穷达频频点头,他表示只要佛祖能够救他的父亲,他愿意将一切都奉献出来,老和尚的嘴角翘起了笑意,执着大厅中的佛像,他告诉尼玛穷达,只要跪在大雄宝殿,朝着玉帝佛诚心地磕一夜的头,便可以让佛祖来救赎自己的父亲。
这让年轻的尼玛穷达热泪盈眶,非常虔诚地在大雄宝殿跪了下来,整整一夜都在朝宝殿上的佛像磕头跪拜,他没有发现的是,在佛像的后面,有一间暗室,有一个人一直注视着他
“这个年轻人有些意思,是什么来路。”暗室的机关发动,一个人从暗室的门中走出来,正是李恪皇子。
“回禀王爷,这年轻人叫做尼玛穷达,是拉萨城旁边山头上的一小户人家的孩子,他此次来是为乐帮助他父亲祈求福运,免除灾祸的。”一名老和尚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回答道。
“哦?他父亲患上了什么灾祸?”李恪淡淡问道。
“听他的形容,恐怕他父亲患上的是肺痨。”老和尚恭敬道。
“肺痨?”李恪露出好奇的神色,”本王不是记得,治疗肺痨的药物,前两年不已经被南山医学院的孙思邈道长发明出来了吗?本王这两年已经几乎听不到还有谁患有肺痨这种疾病之事了。”
李恪说完,旁边就有名管家模样的老者回答道:”回禀殿下,确实如此,我大唐已将肺痨病解决,而且现在还在开发给孩子所用的疫苗,不过像吐蕃这种偏远小国,还是没有解决方法的。”
李恪听闻点了点头,寓意深长道:”咱们这一次来吐蕃,就是要发展足够多的青少年相信**佛教,为此我们可以动用一切手段,明日,就派个人去那少年家里,给他父亲注射一支抗生素,连续五天,想必一旦他父亲的疾病被治好之后,我们又能发展一个忠实的教徒了”
尼玛穷达觉得**佛教真是天神一般的教派,在自己虔诚的祈祷了一夜之后,**佛排遣了一位使徒到了自己的家中,再给自己的父亲做了一些祈祷之后,佛祖真的显灵了,父亲的神色一日比一日好,短短五天,父亲已经不再咳嗽,虽然身子还是有些虚弱,可是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个老医师宣布死刑的人。
尼玛穷达在父亲病好之后,一个人对着苍天默默发誓,这一辈子只信仰**佛教
不仅是尼玛穷达一个人,整个尼玛家,包括他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全都成了**佛教的忠实教徒,他们的家庭是**佛教救下来的,所以他们都愿意为**佛教奉献自己的一切。
今日就是父亲的病彻底好了第十个日子,他们举家去**佛堂朝拜第一个**转世降临人世的盛会,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宣传,整个**佛教的信徒一下子增加到了一万多人,一时间,前往**佛堂的道路上,全都是虔诚的朝圣人群
第二十九章封禅的危机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城管大队》更多支持!
“夫君,最近朝中许多百骑司的官员怎么总是朝家里跑,妾身看着都害怕,他们调查什么呢。”刘梦璃趴在徐阳胸膛上娇柔的问道。
“你不用瞎想,陛下执行了一项计划,恰好你夫君正是这个计划的主谋,所以为了防止走漏消息,陛下把参与这个计划的所有人都监视了起来,为的就是确保这个消息万无一失。”
刘梦璃张着小嘴,露出惊讶的神色,有些惶恐的说道:”究竟是什么计划啊,如此吓人。”
徐阳把嘴巴悄悄凑到刘梦璃的耳畔,”夫君对你说,你可不能告诉任何人,要是说出去了,可是全家杀头的大罪。”
刘梦璃吓的整个人都炸毛了,如同一只受惊的小猫一般跳了起来,哆嗦道:”妾身不听,妾身不听。”
“哈哈。”徐阳笑了一声,淘气道:”夫君逗你呢,没那么严重。”
这一句倒是又惹的刘梦璃抛过来一个白眼,有些愤怒又有些娇嗔道:”夫君就知道欺负妾身。”
“嘿嘿。”徐阳又重新把刘梦璃抱回怀里,耳鬓厮磨道:”陛下已经把四皇子李恪派去了吐蕃,并且为他准备了一个庞大的后备队,为的就是实验本鬼谷所说的宗教的威力。”
“宗教的威力?那是何物?”刘梦璃不太明白的说道。
“嘿嘿。”徐阳的嘴角翘起一丝残酷的笑容,”那是一种十分强大的信仰力量,在隐忍的时候别人会毫无防备。等到它侵占全民头脑之后。是一股十分可怕的力量。而且这股力量,可以随着掌权者的需要而任意变化,统治者如果需要恐怖,那么所有的教徒都会变成恐怖分子,掌权者如果需要暴乱,那么所有的教徒都会化作反叛者,在一瞬间就可以将一个政权掀翻!”
听了徐阳的话,刘梦璃吓的直往徐阳怀里钻。边钻还边道:”夫君说的好吓人,妾身还是少听为妙。”
徐阳淡淡的笑了笑,也不说话,只是看了看窗外漆黑的夜空,吐蕃,这个政权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中了,有着后世数百年的**政权的历史,自己完全可以拷贝一个这个现在还未出现的教派,让它为自己所用,从而控制整个西藏地区。如果成功了,那么如何控制遥远的少数民族的这个历史难题将会有最直接的解决途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