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臣(府天)-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守仁?王守仁是谁?
只看弘治皇帝微微皱眉的茫然眼色,萧敬就知道天子并不记得这么一个人,便轻声说道:“回禀皇上,王守仁是礼部右侍郎王华之子,弘治十二年进士,上书言过九边之事,对兵事颇为热衷……”
“就算热衷,此事他也未免越权了”弘治皇帝不悦地打断了萧敬的话,继而更是不耐地说道,“从御史到兵部主事,一个个都是正儿八经的进士,不盯着那些国计民生的大事,只盯着一个年纪轻轻的徐勋干什么?”
尽管皇帝未曾明说马文升,但素来和马文升有龃龉芥蒂的李荣仍不免心中一喜,旋即笑道:“万岁爷还不知道这些御史的性子么,无缝的鸡蛋还要盯两下,更何况徐勋年轻,未免做事莽撞留下破绽,被他们盯上了也不奇怪。这王守仁料想也是如此……”
这一次却换成萧敬轻咳一声,打断了李荣的话,旋即就笑容可掬地说:“李公公这一回未免猜错了。皇上,这事儿奴婢让王岳派人去打听过,徐勋那一日去兵部武选司上任,结果被几个心有不满的属官挤兑了一番,后来恰逢定国公殁了,兵部尚书刘大人应了礼部之请,把王守仁借了去定国公府治丧……”
萧敬井井有条把前因后果解释了一番,又说到徐勋曾经在王守仁逗留定国公府期间去请教过兵法云云,见弘治皇帝那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了开来,他这才笑道:“所以,这王守仁应该未必是恶意,先是向刘尚书上书给驳了,不想如此大胆,竟是直接给皇上上了书。要说徐勋年纪轻轻,虽说只是给他五百人,就算瞎折腾也不要紧,但他如今成了众矢之的,若有个正经进士出身的文官过去看着,想来也能平息物议。”
上一次拒绝了李荣要瑞生来乾清宫执役,又派了瑞生去给徐勋贺喜,萧敬现如今就索性派了这从前服侍过徐勋的小家伙行走两边捎话带信。前时瑞生回来一说王守仁的事,他就立时心动了,此时说将出来,见皇帝正在踌躇,他寻思片刻,也就没有继续添油加醋。及至他和其他三人一起退出了大殿,李荣就笑吟吟地快走两步追上了他。
“萧公公,你对兴安伯世子,还真是回护的很哪”
“哎,哪里说得上回护,东宫一日一个太监过来在咱家耳边聒噪,这事情要是再没个结局,只怕太子殿下就要亲自召见咱家这把老骨头了。”萧敬笑眯眯地斜睨了李荣一眼,继而便意味深长地说道,“说起来,咱家起头似乎还看到有两份弹劾马文升和戴珊的折子,也不知道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
李荣不想自己这般眼疾手快,可还是被萧敬看在了眼里,干笑两声便打哈哈岔了过去。而这两人彼此心照不宣,后头的王岳也忍不住问陈宽先头为何非得拉住自己,陈宽少不得冲着他摇了摇头。
“老王,你也别一天到晚就知道回护那些文官,圣意已经那么清楚了,该查就查。有你这么个做事讲分寸的去查,总比皇上恼将上来让别人出马的好至于李公公和马尚书的那点过节,咱们管不着,也犯不上去管”
心中有事,司礼监诸大珰退去之后,弘治皇帝不免打了一回坐,可终究是心浮气躁不能入定,险些又打算唤人进丹。思来想去,记起张皇后昨天又嫌药苦,不肯服药,他就索性站起身来,道了一声去坤宁宫。待到几个答应上来服侍换了衣裳披了厚厚的狐裘,他信步走出大殿一看,却发现是下雪了,顿时又惊又喜,立即摆手示意不用肩舆,竟就这么走了过去。
虽则是兴致盎然,但这一路走来,哪怕着了鹿皮靴子,到了坤宁宫,他仍不免通身冰冷。进了大殿脱了皮裘手套暖额暖耳,他就搓着手问一个迎出来的女官张皇后的病情,得知并无大碍,他就点点头,却吩咐不许惊动,自己一个人悄悄走了进去。屏退了东暖阁外的几个宫女,他正要进去,却听到里头传来了朱厚照和张皇后的声音。
此时已近傍晚,他不想朱厚照竟会在这时候来探看母后,一时又是欣慰又是喜欢,竟就在门外站住了。里头的声音隐隐约约从帘子缝隙透了过来,堂堂天子竟是就这么听起了壁角。
“母后,你对父皇说过没有啊”
“这是国家大事,你什么时候看母后插手过你父皇决断人事?你别急,要按照我的意思,自然是把那些御史统统拖出去廷杖,可你父皇是不会答应的不过,你要相信你父皇,那些御史就喜欢胡说八道乱污蔑人,你父皇最是明察秋毫,不会冤枉人的……怎么,难道你人在宫里,那徐勋还会想方设法送信进来和你诉苦?”
“哪能,他要是这么没出息,我才懒得搭理他”内中朱厚照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想当初兴安伯欺负他,他都不让我对父皇告状,更何况现在要我说,那些就会背后告别人刁状的御史最可恶了,有本事大伙亮亮真本事比一场我只是觉得冤枉,李先生上次都对我说,只要我把该背的书背出来了,该学的东西学好了,时间长短不要紧,只在于是否上心,凭什么他们啰啰嗦嗦的一个劲说人挑唆我逃学,莫非在他们眼里我这个太子就这般没用,别人说什么就听什么?”
听着母子俩的这一番对话,接下来弘治皇帝又站了片刻,心中一时满意十分。妻子能够不到面前吹枕头风,儿子能够看出御史那些弹劾当中的关键,这实在是比什么都令他高兴。妻贤子孝在百姓之家已经足够了,而在皇家,只有妻明子慧,他才能够真正放下心
既如此,如今这风头该调和一二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舌战文华殿(上)
文渊阁首辅直房并不算大,满打满算,连带后头那一张床铺一块算上,也不过是七八步见方的一小间屋子,但这会儿不但刘健在此,李东阳和谢迁也全都挤在这儿。三人素日里也不是没有纷争龃龉,可在真正的大事上头还能够戮力同心,因而早有人将他们这三人组和宣德正统年间赫赫有名的三杨相提并论。这会儿三人都不吭声,脑子里都在回想着适才那个司礼监文书官捎来的话。
“三位先生,皇上说,明日早朝之后,召三位阁老文华殿议事。”
激动?那是自然的,要知道,他们三位号称入值枢机的阁老,但已经整整好几个月没有在朝会之外见过天颜了。然而,身在他们这等位置,当然不会把这召见议事仅仅当成激动人心的事来考量,少不得有其他顾虑。尤其是李东阳在照例送了人小两步的时候,还多问了一句是只我等三人,还是另有别人,那文书官却含笑不答的情况下。
“罢了,皇上素来虚怀若谷,就是有决断,我等三人也大可劝谏,不用过于担心了。”
同样的情形也同样发生在吏部,发生在兵部,发生在都察院。无论是马文升刘大夏还是戴珊,三人不在内阁,却都是备受信赖的大臣,平素也不是没有在朝会之外受召见,可依旧是罕见得很,除却激动之外,哪怕是清正如他们,也都无一例外百般打听可还有别人受召,在从那传旨的司礼监文书官口中探不出根底之后,三人又都派了皂隶去别的衙门打听。
于是,到了傍晚时分,六位内阁和部院大佬就已经全都心里了然了。刘健李东阳谢迁外加马文升刘大夏戴珊,这几乎是如今弘治朝臣当中顶级豪华的阵容。且不说这其中自有微妙的好恶关系在,六个人无不连夜打点平时积攒在心里只能宣泄在奏疏上而没法当面说的话。
然而,到兴安伯府传口谕的司礼监写字孙彬就不会卖关子了。和徐勋打老了交道的他只面北朝南而立,轻咳一声照着弘治皇帝之前的原话说道:“传朕的话,且对徐勋去说,明日早朝后文华殿外候着。”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之后,他便搀扶起了徐勋来,又郑重其事地说:“徐世子,你可切记好好准备准备,明日可不同于上次皇上召见,那可是还有许多别人在。刘阁老李阁老谢阁老,马尚书刘尚书戴都宪,这六位没有一位是好对付的,据说太子殿下是去向皇后娘娘诉过苦,皇后娘娘有没有对皇上说就不知道了,但这种时候,就是太子殿下也不好太向着你,萧公公就更不用说了,那场合轮不到司礼监开口帮你说话,只能靠你自己。”
“萧公公能够事先提点,我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见徐勋语意诚恳地拱了拱手,孙彬笑吟吟地道了句好说好说,旋即也不好多留,当即举手告辞,可等到徐勋送出门之际,他突然停下脚步来,看着徐勋低声说道:“好教徐世子得知,前些日子李公公对萧公公提过,道是瑞生机灵,不妨到乾清宫先当一个答应,之后便是擢升的本钱,可被公公给婉拒了。公公鲜有这般照应一个小字辈的,他可是福气不浅”
“还请孙公公回复萧公公,承蒙照拂,徐勋实在不胜感激”
直到眼见着孙彬翻身上了马,带着跟来的那个小太监打马飞奔离去,徐勋方才转身往回走,心底踌躇着明日该是怎样的大场面。他前辈子的经历已经够跌宕起伏了,也自信经历的世情很不少,然而和今生今世的层面比起来,仍然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哪怕他多出了数百年的经验总结,也不能妄想轻轻巧巧斗过那些个积年的老狐狸。
更何况,这次极有可能是六对一,要不是皇帝有不小的可能性偏向他,太子朱厚照也兴许会过去,他也不用去丢人现眼了
次日的早朝古井无波。早朝上所奏的五件事都是前一天早就圈定好了,向来冠冕堂皇四平八稳,或是赈灾,或是抚民,或是奏官职升降任免,或是蠲免赋税显示天恩……总而言之,这时节就算是再铁骨铮铮的御史,也断然不会在早朝上违反规矩弹劾什么人。因而,在冗长的礼仪过后,朝官们顶着尚未过去的瞌睡劲退朝,皇帝看不出喜怒地前往谨身殿更衣,而一众被召见的阁臣,则是自有人领他们前往文华殿。这一幕并不是私底下的暗箱操作,自然有无数人看在眼里,比如焦芳,比如一众科道言官,比如王守仁。
直到百官退得干干净净,大臣们都已经进了文华殿,徐勋方才被人领着进了左顺门。其实他一早就来了,仍然是和上一次天还没亮就起,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左掖门的直房内烤着火等候,而不是和上回一样在券洞里吹西北风。只暖烘烘的身子不消几十步就被那呼啸的寒风给吹得干干净净,再加上天空又不应景地飘起了雪花,他忍不住拢了拢毛领子,又轻轻搓了搓手。
领路的不是别人,正是瑞生。这些天他随侍萧敬,宫中能去的地方已经记得精熟,人头脸孔也都熟了多半,这会儿路上但凡看见他笑着打招呼的,他都轻轻颔首以对,隐约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几分派头。可是,当听到徐勋打了个喷嚏的时候,他仍是忍不住往后头瞅了一眼。
“天这么冷,世子爷就该在身上多穿一些,至少该带双手套。”瑞生的声音比蚊子还轻,可里头的关切和埋怨之意却根本掩藏不住,“到时候脱下来我帮你好好收着,总好过现在受冻,这大冷天万一寒气入体病了怎么办”
“我哪有这么娇贵”
徐勋无可奈何地苦笑一声,虽没有再和瑞生多说话,心底却是不无欣慰。然而,瑞生却并没有带他径直进文华殿,而是绕到了后头的御药房。看着四周围那些个自顾自忙碌对自己视若不见的太监,徐勋只觉得异常狐疑,直到跟着瑞生走进一间没人的小屋子,他才忍不住问道:“这里是……”
“萧公公说,皇上要先召见那六位大人。”瑞生仔细回忆着萧敬之前的吩咐,力求一个字都不错,“皇上平日就算在文华殿召见,也多半只及阁臣,很少有阁臣和部院大臣一体召见的。三位阁老已经大半年没见到皇上了,马尚书和戴都宪倒是因为明年考察,之前召见了一次,但今年仅此一次,刘尚书也是就年初一回。所以他们必然有大事要奏,不少皇上都要亲赐裁决,所以不会立刻就召见世子爷,多半要等到最后。外头太冷,而且被人看见了不好,这御药房是萧公公手下妥当儿孙管着的,世子爷在这里等正便宜,还可以好好思量思量。”
就算已经从孙彬的话语中体会到弘治皇帝并不是经常召见大臣,徐勋也没想到这样的召见会珍稀到如此地步,咂舌之余方才体会到,自己初入京城就因为巧合和设计搭上了太子朱厚照,于是得蒙召见是多么幸运——也难怪外人都要给他扣上一个倖进奸佞的帽子。
从前虽是主仆,但瑞生很知道避嫌,等徐勋坐下他就悄悄退了出去。而徐勋坐在这温暖的室内,少不得把昨晚上考虑的打算继续拿出来仔仔细细地分析,如是枯坐的时分过去得虽慢,可也并不难熬。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门帘才被人轻轻挑了起来。
“世子爷,该去文华殿了”
三堂会审的架势,从前徐勋在应天府衙门前曾经见识过一次。那一次他是用尽手段终占得上风的原告,然而这一次站在文华殿里,行过礼后的他却是孤立无援——如果不算皇帝身边那个使劲朝自己眨眼睛的太子朱厚照,以及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老僧入定一般面无表情的萧敬,乃至于满脸严正公事公办表情的皇帝的话。
至于文官那边,他只认识一个马文升,但也勉强能够按照座次认出每一个人。最上首的内阁首辅刘健是个七十开外却精神矍铄的老头,须发白了大半,这会儿几乎没怎么正眼瞧他;再下一位的老者稍显清瘦,表情却相对温和,此时正饶有兴致地审视着他,应该是次辅李东阳;第三位的谢迁皱着眉头,仿佛他徐勋欠了他多少债似的;马文升一如既往老态龙钟,可他知道那不过是表象;后世一直说是烧了郑和海图的刘大夏板着脸,一再用挑剔和不悦的眼神往他身上扫视;戴珊则是愁眉苦脸状,仿佛刚刚受过训诫,压根没空理会他这个后来者。
“徐勋,今次召你来,是因为西苑练兵的事。吏部马尚书说,西苑和宫城相隔太近,练刀兵不祥。而兵部刘尚书说,府军前卫军士久乏训练,贸贸然拉进皇城,只怕会徒生惊扰,你如今既是府军前卫指挥使,你怎么看?”
居然是马文升和刘大夏联手发难?
徐勋心中一紧,下一刻却发现刘大夏瞄了一眼马文升,随即仿佛有些别扭地别过头去,他踌躇片刻,立时抬起头来,仿佛没看见朱厚照正在大为急切地对他打眼色做手势,一字一句朗声说道:“回禀皇上,臣认为,两位尚书所言有理。”
第一百八十六章 舌战文华殿(下)
所言有理
面对这么一句话,众人全都愣住了。朱厚照险些没把眼珠子瞪出来,差点张口就要嚷嚷,结果还是一旁的刘瑾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他的袖子,这才让素来冲动的小太子硬生生忍住了。而那边厢的六位大佬也是始料未及,然而他们终究城府深沉,趁此机会,作为兵部尚书的刘大夏索性出列一步向上拱了拱手道:“皇上,既如此,还请收回成命”
宝座上的弘治皇帝没理会刘大夏的陈词,而是盯着徐勋看了好一会儿。见直起腰的徐勋赫然满脸镇静,他刚刚生出的那一丝愠怒顿时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好奇。当下他就摆了摆手,随即温言问道:“徐勋,接下去说。”
“是。”见弘治皇帝并未因此大怒,徐勋顿时心下笃定了些,也不去看满脸焦躁的朱厚照,不慌不忙地说,“京卫之中,上直卫二十有六,轮番上直宿卫皇城,各有钱粮,各有主官,府军前卫就在其中。微臣年轻资浅,若是从府军前卫年少正军中遴选人,他们哪怕年轻,可其中不少都是自小就袭了正军名分在军中的,难免弹压不住。而且,他们平日都有自己的操练之法,万一觉得微臣的法子不合法度,说不定要生事。哪怕是区区五百人进驻西苑,也易惹麻烦。所以,臣请皇上许臣挑选年少军余五百,支以三个月钱粮,三个月之后若不成军,则将他们遣散回家,仍是军余。若是三月之后能够成军,则以他们为太子扈从”
这前头那些理由众人听过就算了,可听到后头,不禁六位大臣悚然动容,就是皇帝也是满脸意外。至于刚刚心情跌落谷底的朱厚照则是立时眉飞色舞,攥紧了拳头兴奋得挥了两下的同时,嘴里也是脱口迸出了一个字。
“好”
“厚照”
弘治皇帝不悦地看了儿子一眼,见朱厚照赶紧恢复了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他不禁莞尔,但须臾就恢复了正襟危坐的帝王威严:“徐勋,你可知道你自己在说些什么?”
“臣知道。”徐勋深深躬身,继而头也不抬地说,“臣蒙皇上信赖擢升指挥使,深知臣的年纪和资历不足以统领一卫,所以不敢要五百正军。所以,臣请试练五百军余,若是成了,则是太子之幸;若是不成,请皇上责臣无能之罪。”
“皇上,万万不可”
刘大夏已经完全忘记自己对李东阳说过,既然马文升上书理论过徐勋的事,他就只当没这一回事了。这会儿他仍是比谁都嘴快,脱口而出一句反对,继而就斩钉截铁地说:“御苑重地,从来就没有练兵其中的道理”
“刘尚书何出此言?先头皇上任我府军前卫指挥使,练兵五百的时候,亦是早就说了练兵西苑内校场,那时候刘尚书似乎并没有反对吧?”
那是因为老夫没看破你这小子的奸猾之心,否则旨意一到兵部,老夫早就驳回了
刘大夏心中腹谤连连,但嘴上却不能这么说,当下就冷哼一声道:“老夫先前只是考虑不周况且兵乃凶器,在御苑之中折腾这些成何体统,就是番邦外国,也要嘲笑了我大明没有规矩太子乃国之储贰,若是沉迷于这些军伍小道,不免重蹈……”
徐勋很明白,自己要真的和这些积年人精似的大佬辩论,那只是自讨苦吃,因而就等着刘大夏把话题拐到朱厚照头上。此时逮着刘大夏说到此处突然一迟疑的当口,他知道刘大夏万万不可能说出重蹈英宗覆辙诸如此类的话,便突然接口道:“刘尚书所言不差,比起圣人儒学,军伍确实只是小道。但练兵的是我,不是太子殿下。就算太子殿下偶有前来观摩,须知太子乃是国之储君,不止是读书人的储君,也是军户的储君,天下万民的储君。只有知道兵事的凶险,将来才能知道用兵须当审慎,如此方才是天下万民之福”
几十年的官当下来,刘大夏什么样的人都见过,那些年少激昂侃侃而谈的所谓天才神童,更是没少见。可他却是真没想到,早听说兴安伯世子并没有读过多少书,可论起理来却是一丁点都不输人。而且对方死抠着这些道理,他又不好举例太过,当下只能沉下脸说:“哪怕是五百军余,三个月粮饷开销仍不是一个小数目。不但兴师动众,一分一毫皆是民脂民膏,到时候你若是不成,不过折损颜面,而户部国库的银子岂不是白拨了?”
“有什么兴师动众的”朱厚照一直在那忍忍忍,这会儿终于忍不住了,一下子从弘治皇帝身边窜了出来,索性就屈膝在父皇脚边跪了下来,“父皇,不就是三个月粮饷么反正这些人将来是要扈从儿臣的,什么粮饷开销,索性儿臣拿出来”
刘大夏险些被朱厚照这两句话气得背过气去,立时恶狠狠地瞪了马文升一眼。见马文升丝毫没反应,他这才想起人背对着他,背后也没长眼睛,一时只能提高了声音说道:“而且,皇上明鉴,现如今诸科道言官正在弹劾徐勋挑唆太子,就是大臣遭弹劾也自当求去,更何况他一个微末小臣……”
还不等弘治皇帝出言,朱厚照突然又挺起胸膛大声说道:“父皇,儿臣知道,您就是因为这些天有人上书,说什么徐勋挑唆儿臣逃课,这才犹豫不决他们知道什么,儿臣是太子,是未来的天子,做事都有自个的主张,要真是别人挑唆什么就听什么,儿臣成什么了他们要是还这么说,让他们来见儿臣,让他们也来挑唆试一试再说,儿臣那天分明是病了,这才从文华殿早早回来,父皇你说是不是?”
这简直就是耍赖了
一时间,那边厢的六位大佬没一个脸色好看的,尤其是同时上书建言过徐勋之事的马文升戴珊为最。而这时候,一直在悄悄打量的李东阳知道,自己不能再这么沉默下去了,当即开口说道:“外头以讹传讹,难免有些不实的传闻。太子殿下那一日是病了,也不知道怎么就有御史说是太子逃了文华殿讲学,于是便激起了轩然大波。”
轻轻巧巧为朱厚照开脱了一句,见这位小太子立时高兴了起来,李东阳又词锋一转道:“只朝中臣子的担忧亦不是毫无道理,毕竟东宫诸讲官每日都是翘首盼望太子临文渊阁,若有不至则多有臆测,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依臣之见,皇上既然进了徐勋府军前卫指挥使,又着他练兵五百,如今他既然愿出此军令状,实年少有担待,不妨让他试一试。”
刘健原本已经在心里把出来和稀泥的李东阳埋怨了个半死,可待到最后一句,他顿时眼睛一亮,立时就捋着胡须似笑非笑地说道:“皇上,李阁老说的是,若是徐勋愿意立下军令状,此事倒是可以做得。有赏有罚,如此朝堂上的言官也就无话可说了。”
马文升年纪大了不免耳背,因而刚刚这一番唇枪舌剑,他听到的不足五成,原该是他这个曾经上书掺和了一脚的作为主力军,却不想被刘大夏抢在了前头。只这一次刘健有意提高声音,他方才听清楚了,沉静地思量片刻就开腔说道:“臣附议。”
“臣也附议。”谢迁见刘健都这么说,再想想刚刚太子连耍赖都来了,于是也加入其中。
戴珊见只剩下了自己和刘大夏,略一思忖就爽快地说道:“臣也附议。”
眼见得就撂下了自己一个光杆司令,刘大夏一时更是气结。老半晌,他才气咻咻地说:“若是徐勋敢立下军令状,臣也就由得他去折腾三个月之后要是不能成军,那时候谁要是敢包庇他,老夫也绝不会退让半步”
自从朱厚照突然加入了进来,徐勋就很知情识趣地闭上了嘴,眼见李东阳轻轻巧巧一句话,原本针锋相对的情形虽大为缓和,可却来了一桩军令状,他不禁微微一笑,镇定自若地上前躬身说道:“皇上,承蒙李阁老赞臣年少有担待,臣愿立下军令状,勉力一试”
李东阳何尝见过这等打蛇随棍上的人,明知道自己那年少有担待是用来应景糊弄人的,闻言也只能笑着认了。这时候,弘治皇帝终于长长吁了一口气,当即颔首笑道:“既如此,那此事便依徐勋所言,李先生提议的照准。来人,伺候纸笔”
已经爬起身来的朱厚照对于军令状是个什么意思仍有些懵懂,只知道这些人既然逼着徐勋写这玩意,必然总是不怀好意,小小的眉头自然完全拧在一起。及至看着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下去,指导着徐勋在纸上奋笔疾书写了好些字,他终于忍不住了,退后一步就拽着刘瑾恶狠狠地问道:“你说,他们为什么要让徐勋写什么军令状?”
“殿下放心,没事,徐世子自个不都答应了?”话虽如此说,可想想刚刚刘大夏那咄咄逼人的模样,刘瑾心里却有些发怵。这些朝堂官儿,以后还是少当面打交道得好
此时此刻,萧敬已经拿着一张墨迹淋漓的纸上前呈递到皇帝面前。弘治皇帝接来一看,又示意萧敬拿去给六位大臣,最后便是刘大夏把东西郑而重之地卷起收好。这时候,弘治皇帝方才开口说道:“文渊阁政务繁忙,吏部都察院亦是要准备明年的考察,兵部也还要处置鞑虏犯边之事,各位卿家便先退吧。”
皇帝既然这么说了,六位大佬再次行礼后便告退了出去,只人人临走时都少不得往徐勋的脸上多瞟了一眼,如刘大夏这般便几乎是用瞪的。等他们全都出了大殿,弘治皇帝方才正色说道:“徐勋,君前无戏言。无论是东西也好人也好,任你挑选,那兵部武选司主事王守仁,朕也可做主调了过来。接下来这三个月,你好好干,事成之后,朕不会吝惜恩赏”
第一百八十七章 立威
西苑太液池的西北隅,有一座内校场。原本是轮番上直宿卫宫城的四卫营和勇士营,也就是俗称的御马监亲军用来操练的地方。从宣德年间正式立四卫营开始,这五营时而抽出人马壮大京营,时而又自己挑选锐健补入其中,几十年间已经从区区数千人补到了如今的两万余。当然,这样数目庞大的人员不可能全都在宫城左近驻扎,除了宫城内外的红铺守军之外,就是大约数百人驻扎西苑,平日不操练的时候也司职养马和喂狮虎等等珍稀动物。
因而,如今陡然之间五百府军前卫幼军涌入西苑,顿时显得有些地方不足。尽管司礼监几个大佬已经吩咐过腾房子和新造营舍,外加吩咐户部赶制袢袄军袍,但衣裳御马监还有剩余的,而房子却哪里一时半会能完全妥当,鸡飞狗跳了许久才终于安排下了。这会儿一应少年往宽阔的内校场上这么一站,稀稀拉拉歪歪扭扭,别说气势,只一看就能让人心头火起。
而徐勋这会儿肚子里确实正憋着一团火。
自打那天见过他之后,慧通就真正打足了精神上心,几日里一直有源源不断的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除了起头那几个御史以及马文升戴珊之外,还有谁跟风弹劾,他自然都心中有数。只已经在文华殿中立下了军令状,他自然不像之前那样患得患失。于是在瑞生前次送他处文华殿时,尽管小家伙有些忧心忡忡地说要帮忙打听情形,但他仍是二话不说劝止了。
结果就在今儿个上午,他在西安门前等待入宫时,前来迎候的又是瑞生,而且又捎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吏科给事中吴蕣以少子受贿弹劾吏部尚书马文升,以妻妾关说人情弹劾左都御史戴珊,而同时上书弹劾这两人的还有户科给事中王盖,马文升戴珊都已自劾乞休
对自己莫名其妙就被人打成了奸佞小人,徐勋自然无论如何也不会感到愉快,尤其还有两个顶尖的大佬在里头掺和。然而,如今这场风波突然之间风向逆转,他这个当事者却也同样高兴不起来。隐约之间,他甚至有一种难言的直觉。
他也许被人当枪使了弘治皇帝对这些用了多年的老臣有多信赖倚重,上次文华殿召见,隐约有和稀泥的意思,皇帝要压下这种事有的是法子,只要像先前御史弹劾张家人那样把奏折留中不发就行了,怎么也不至于有人会错了意去攻击大臣,这简直是把小事变成大事况且,他这种被人当做暴发户似的新贵,远远不足以吸引人巴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