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吏-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将已将秦人驱逐出境,立即掉头,回师上蔡!向项将军报功!”
  ……
  与此同时,灈水北岸,已经让全军隐蔽在灌木丛里,随时准备打一场半渡而击的黑夫,看着对面楚军放弃渡河追击,整齐地撤退,只能挠了挠脸,有些悻悻然。
  “这楚将是怕死还是聪明?”
  而后他又对绑在车舆里,和他们昨天抢来的几袋粮食睡在一起的斗然笑道:“斗公,看来并不是所有帝高阳苗裔,都如你一般高贵轻死啊。”
  斗然冷哼一声,别过头去,一路来,他都对黑夫的询问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所以,黑夫什么都没问出来,自然也无法知道,到底是谁将安陆县发生的事写信告诉斗然的。
  “我不信到了秦国,你还能三缄其口。”
  黑夫没时间对斗然用刑,立刻招呼他安排在灈水边,挑衅对岸楚人的东门豹等人撤回来。
  “加快速度向西进发,吾等争取去吴房过夜!”
  七八天时间,走了三百多里路,大家的体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好在,距离终点已经不远了。
  ……
  黑夫他们渡河地点以西二十里的吴房城(今驻马店遂平县),此刻已全城动员,如临大敌。
  这几日,秦楚的战争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曾经在楚国消失的李信,带着他仅剩的两万兵卒,绕了个大圈,绕回了阳城一带,而后便配合蒙恬,在阳城、上蔡布下防线,挫败了楚军几次进攻。
  楚人这时候也不敢分兵了,项燕一声令下,十万大军也集中在这一线上,双方以相同的兵力对峙,自项城以来秦国节节败退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缓解,随着天气一日冷过一日,战争又进入了微妙的平衡……
  这种对峙是打不长的,不论秦人楚人,在寒风中哆嗦发抖的同时也在想:“等到初雪降下,大概便是两国罢兵的时候吧。”
  到那时双方就会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冬天。若还无所顾忌地顿兵于外,被寒冬冷死冻伤的人,也许比被兵戈杀掉的还多。
  岂料,就在这时刻,斥候却来报,说有一支数量不多的“楚军”渡灈水北上,直趋吴房城而来!
  听闻此讯,吴房县尉顿时大惊!
  “难道楚军真正的计划,是兵走偏锋,先破吴房,再北上颍川,或者西击南阳?”
  但又不像,因为这支楚军人数太少。在斥候反复确认说,这支楚军只有七八百人,后方也并无援兵后,一向胆大的吴房县尉,决定带着从南阳郡调来的一千兵卒,出城击敌!
  半个时辰后,远远望见这支“楚军”的时候,他们正沿着灈水行进,阵列松散,看上去疲倦不堪。发现前方井然有序的秦军阵列后,竟不赶紧停下列队,反而面露喜色,加快了脚步。
  而且,对面还派了几个骑手过来,他们高举着秦国的黑色旗帜,奔到箭矢射程以外,大声呼喊道:“别射箭,吾等是秦军,秦人!”
  “秦人?”县尉大惊,接着看到了让他毕生难忘的一幕。
  似乎是在与之呼应,那走在灈水边的七八百人,也不约而同地开始卸甲。
  他们卸下了满是箭矢刀剑孔洞的赤色楚甲,统统扔到潺潺流淌的灈水中,让这些沉重的皮甲沉到冰冷的水底……
  他们脱下了穿了七八天后,肮脏不堪的褚色楚裳,也扔到灈水中,任它们随着水流往下流漂去……
  瑟瑟寒风中,卸甲脱衣后,只穿着单薄夏裳的众人,又将手里所持的楚军赤旗统统放到,换上了掩藏多日,却洗得崭新的秦国玄色旗……
  手在哆嗦,旗在飘扬。
  放目望去,有一面五百主的旗帜,数面百人的小旗,都神采奕奕,这和脱了外裳后,冻得牙齿打颤的众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一面都尉的虎熊牙旗在最前方,安放在一辆戎车上,车内躺着一位满脸欣慰的虚弱都尉,他让车夫驾车近前,向县尉展示了他的都尉虎符。
  “你是李由都尉!”
  这县尉瞪大了眼睛,前线消息传回来不少,这次伐楚的大败,秦军损兵折将,前后共有八位都尉战死或失踪,其中一个就是眼前这位李由,他可是秦王之婿,廷尉之子……
  如今,在消失了十天后,李由终于活着出现了!这可是能让全军震惊的大消息啊。
  而看着这些兵卒抛弃的楚甲楚衣,以及他们缴获的楚国军旗,吴房县尉也差不多能将他们经历的事情,猜出个大概来。
  “我能活着回来,皆是黑夫之功,以及众兵士之功也!”李由无力地笑了笑,朝吴房县尉拱了拱手,请他带众人入城。
  吴房县尉这才如梦初醒,叫道:“快,快安排都尉和众将士入城,再去让城内准备衣衫被褥,烧热灶火,让这些袍泽暖和身子!”
  一千南阳郡兵卒从中间散开,让出了一条路,他们目送李由的马车驶过,又侧目看着一个个只着单衣,甚至赤裸着上身的同袍经过。
  这些人虽被寒冷的风吹得直哆嗦,但精神却很不错,一个个高昂着头,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是残兵败卒,他们是反败为胜后,又在敌后转战三百里,最终得胜归来的英雄、勇士!
  不过,走在黑夫前面的东门豹已没了放在水边迎风撒尿嘲讽楚人时的嚣张,他鼻涕拉得老长,打了个喷嚏后嘟囔道:“终于把那破甲卸了,这场仗,也总算结束了……”
  黑夫倒是没有那么狼狈,他让所有人都往前走后,才站在队伍的末尾,看向身后,看向对岸辽阔的楚地。
  那里有他许下的承诺,有不少魂魄听令,等着他去将他们接回家……
  “不对。”
  他轻声道:“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第0197章 弟子
  秦王政二十三年冬,十二月下旬。
  安陆县才刚刚下过一场雪,天气十分寒冷,但安陆县学室内,三个新来的弟子依然挤在火塘边上,带着期盼的眼神,开始自己的第一堂课。
  而他们的夫子“敢”,则让一旁帮忙的惊,将砚台里冻住的墨慢慢用热水化开,再将毫笔润湿,在粗糙的木板上写了一个很大的篆字。
  “灋!”(fǎ)
  惊帮忙把墨化开后,也坐到了火塘边上烘烤着手,作为去年就入学的老弟子,夫子接下来要教导众人的内容,他几乎闭上眼都能背出来。因为每逢有新弟子入学,夫子都要专门给他们上一堂课,学室弟子的学习生涯,便从了解这个字开始……
  让众人将这个字在木牍上照着写了一遍后,夫子继续道:
  “灋者,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ì)乃上古之兽獬豸(xièzhì),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便以角触之,故以此为法兽,狱掾审案,便戴獬豸冠,县狱大堂外,亦有石雕獬豸。”
  “来,再写三遍,好好感受此字。”
  惊看着三个新弟子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抄写此字,不由好笑,未来一年里,他们还要抄上百遍呢……
  学室,是培养能胜任各种基层工作的秦国公务员——法吏的干部培训学校,所以第一堂课,必须让众人明白,何谓法,何谓吏。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夫子又激动了,他敲着案几道:“我秦国与他国不同,依法治罪,民受死也无所抱怨;依法量功,民受赏也不必感恩。这些都是按照法度处理事情的功效。故,《明法》篇言:以法治国,则举错而已!”
  那么,法来自何方呢?来自昊天神明么?来自人民意志么?
  不,都不是。
  “夫生法者,君也!”
  “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立法是君主的专有权,臣是法的维护者,民必须服从于法,以法为生活的章程。
  学室夫子要将这个理念,深深灌输进所有弟子脑子里,让他们在今后的仕途中严格奉行这个原则。不管是作为基层佐吏,还是飞黄腾达做了郡县大官,都要忠于大王,忠于法度。
  新弟子们频频颔首,惊却在一旁烤着火,神游天外,一年多前刚入学时,他也像这样,对周遭一切充满好奇,充满饥渴地追求一切不知道的知识。可现如今,他早已适应了学室弟子的生活,新奇消失后,剩下的更多是枯燥和疲惫。
  还记得去年秋天,兄长刚送他入学,上完第一堂法制课后,弟子们被要求进行了一场“摸底考试”,用小篆写一篇三百字的司法公文。
  那些世代做吏的吏子从小就跟这些东西打交道,下笔如飞,很快就完成了,像惊这样基础较差的乡下少年,就要咬着笔想半天,才憋出了百余字……
  根据弟子们基础不同,学室夫子将他们分为不同级别,表现优异者可以直接去熟悉法律条文了,基础较差的,还得认识至少五千个篆字……
  别吃惊,这是只是做法吏,最基本的基本功。
  惊就这样重学了半年,他的识字才算过关,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们都在与枯燥的律令条文打交道,像什么《盗律》《贼律》《军爵律》《效律》等,基本一个月一篇地学着来,不仅要理解每条法律的判罚原则,还要将其熟读背诵。
  因为夫子说了,以后他们要是做了法吏,事到临头却记错了律令条文,那么,就用你记错的律令来处置你,以此作为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罚……
  “若是记错了死刑的判罚,那不就惨了。”当时惊吐了吐舌头。
  除了法律课,他们还要学会驾驭马车,因为待弟子们从学室毕业后,就没有免除服役的优待了,众人可能会被征召到战场上充当御手。此外,还得练习剑术、弓术,强身健体,不要求你多厉害,但至少要能提得起剑,射得中靶。
  秦吏并非单纯的文官,他们必须提剑可上阵杀敌,拿笔能书写公文,个个都是多面手,如此才能适应秦国的需要。
  要学习如此多的东西,一旦学的不好还会受到夫子无情鞭笞,所以学室弟子的生活,可比后世的大学生辛苦多了。惊每十天才有一天休息的日子,每逢这时候,他都会去官寺寻找仲兄昔日的同僚,尉史安圃,打听一下关于战争的新闻……
  打听一下关于他仲兄黑夫的生死!
  ……
  最初时,传回来的是关于伐魏之战的零星消息,消息大多是乐观的,秦军势如破竹,最终还攻破了大梁,灭亡魏国。官府派人将此事在各郡县大肆宣扬,让所有人都知道秦军和大王的辉煌胜利。
  与此同时,黑夫的爵位,也在不断被咸阳落实到安陆县。
  先是从簪袅到不更,再从不更到大夫,仲兄的爵位,像是飞似的飙升,令人又惊又喜。
  尉史安圃则悄悄告诉他:“你都不知,黑夫的爵位每升一级,左尉的脸色啊,就要难看上一分!”
  自家仲兄与左尉一家有旧怨,惊是知道的,这也是他在学室里屡遭排挤的原因之一。黑夫刚被打发北上服役的几个月,众人都离惊远远的,那些吏子更不喜欢跟他玩耍,那可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但随着黑夫爵位升了两级,便有人开始对惊露出笑脸了,安陆小县城里,大夫爵的人也不算很多,可以做各县曹秩三百石的主吏,或者当乡啬夫了。眼看他们家籍此发达,岂能不赶紧讨好?
  可惊已见识过人情冷暖,心性成熟了不少,对那些拱手讨好的同学,只是维系淡淡的交情,他只盼望战争结束后,仲兄能早日归来。
  可先来的却不是回乡的士卒,而是秦国与楚国开战的消息!
  事情是从南郡一起小冲突开始的,那段日子,安陆全员备警,连出城回乡都变得很困难,南郡似乎随时会变成战场。好在,秦楚两国将博弈的地点选在淮北,安陆得以幸免于难。
  眼看时间已到十月,黑夫离开了整整一年,按理说他役期已过,是时候回来了,却左右不见人影。在云梦乡老家里的衷托人来催促惊,说母亲已经急得生病了,让他快想办法打听打听。
  “兴许是十月份期满了才放归……”尉史安圃如此安慰惊,心里却知道,黑夫他们多半是又被卷入伐楚之战了。
  终于,到了十一月初,惊收到了黑夫从阳城写来的那封家书……
  “九月丁巳,黑夫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衷、惊毋恙也?黑夫亦毋恙也,今在阳城,为都尉短兵百长,都尉待我甚厚……”
  “是仲兄的信,仲兄安然无事!”
  惊匆匆扫完书牍,喜出望外,对安圃道谢后,他立刻告了三天假,搭了一辆牛车回到云梦乡的家里,飞奔回家,将信给衷过目,亲自读给他们的母亲听,还指着上面的字,一个个教给侄儿侄女……
  “仲叔会回来么?”阳和月仰着头问道。
  “会,一定会!”
  惊喜悦地对家里人道:“母亲、伯兄,仲兄说他做了都尉的短兵,还很得都尉器重,想必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冲锋陷阵,等仗打完了,一定可以安全回家!也许就在冬至,也许就在腊祭,等仲兄回来了,吾等一家人团聚,再继续舂年糕吃!”
  如此安慰完母亲后,惊又得匆匆背着行囊,回到学室,心里充满了期盼。
  可当时间步入十二月后,透过那些零星传来的消息,他却再也乐观不起来了。
  最初,市井里有人说,秦军在淮北前线败了,然后就被市吏拿下,送去官寺,以流言罪剃了头发。
  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流言蜚语依然在安陆四处乱飞,惊最初还对此嗤之以鼻,但越说越像真的,越说越危言耸听。
  有说秦军全军覆没,死了十多个都尉的。
  有说秦军大败,陈蔡都已经被楚人夺回了的。
  而官府也没有出面辟谣,告知众人真相,只是加强了言论的管制。
  因为秦国在战争方面,和史书记载一样,一贯报喜不报忧,胜仗,欢欢喜喜地记录在书简上,斩首多少多少,某某破某城,再向民众卖命宣扬。
  可若是败仗,史官就当没这回事,既不见于《秦记》,也不会让百姓知晓。
  这就是李信伐楚之败,从《秦始皇本纪》上凭空消失的原因,因为秦国自己的史书《秦记》也直接跳过了此事。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南郡距离淮北不远,随着那些不知真假的消息不断传回,众人皆人心惶惶,而惊在学室中时,亦有不少弟子朝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大家都知道,他的仲兄就在前线,如今前方很可能是场大败,恐怕黑夫凶多吉少了……
  那些同情的目光和话语,却让惊出奇地愤怒了起来。
  “我仲兄定会无事!”
  他嘴上如此笃信,心里却惴惴不安,这些事,他甚至不敢告诉家里,让母亲知晓……
  就在这时,却有人匆匆入内,打扰了夫子给新弟子们上的课,也将神游天外满心担忧的惊拉回了现实。
  外面进来的弟子朝学室夫子行礼,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后,夫子看向了惊。
  “惊。”
  “弟子在!”
  夫子道:“出去罢,门外有人找你。”
  惊应诺之后,有些迷茫地朝外走去,但随即想到了一个可能,不由睁大眼睛,也不顾体面,捋起下裳,就在雪地里飞奔起来!
  学室门口,在一年零三个月前,仲兄让他呆在原地,捧着一堆柑橘塞给他位置,站着三个身穿保暖皮毛的男子。
  两个面朝里,一个面朝外,正热络地交谈着,一边说还一边哈哈大笑。
  那个穿着黑色山羊皮裘的青年,不就是仲兄曾带回家做客的亭卒小陶么?他记得当时小陶就是个普通的里闾少年,比自己大不了几岁,极为木讷,穿着短衣短褐,透露着穷困,如今怎么穿着一身好衣裳,都披上皮毛了?
  而另一个男子,不是惊曾见过的季婴还有谁?从前季婴瘦巴巴的尖嘴猴腮,现如今却红光满面,也穿着白色羔裘,内里衣衫鲜化丽,眼睛里带着自信,颇有锦衣归乡的架势。
  惊揉了揉眼睛,不可思议地看向背对他的那个高大男子,这个人的衣着就更了不得了,披着厚实的熊皮大衣,这种皮裘至少都值两万钱,甚至四五万钱才能买到。整个安陆县,也就县令、县丞和富庶的左尉有,再瞧他头顶的双板长冠,可见此人爵位不低,真是又富又贵……
  但是,此人的身形,为何那么熟悉?
  “仲兄?”
  惊迟疑地喊道。
  男子转过身来,也看到了惊,立刻咧开了嘴,露出了白色的牙齿,衬着他依旧黝黑的面孔。
  “吾弟。”
  黑夫大步走过来,双手重重拍到了惊瘦弱的肩膀上,哈哈大笑起来:“一年未见,你都快有我高了!”


第0198章 官大夫
  寒冬腊月,安陆县的食肆生意惨淡,店家坐在温暖的灶边打着瞌睡,却不防一个人走过来,将一袋子钱重重扔在了案几上,吓了店家一大跳。
  “店家,吾等在此歇息用饭,还请煮条狗腿,做几样好点的饭食。”
  店家好梦被搅,睁开眼刚要呵斥,却发现眼前的是熟人,可不就是两年前在他这里吃过一顿黍臛的季婴么?
  季婴在湖阳亭做了邮人后,来回县城的机会很多,是这家食肆的常客,不过他自从一年前跟着湖阳亭长黑夫押送刑徒北上服役,便杳无音讯,什么时候回来的?
  店主露出笑脸,和季婴寒暄了几句,外面也陆续有几人走进食肆,都是随黑夫北上服役的安陆戍卒,除了东门豹外,还活着的九个人都在这里,皆风尘仆仆,脸上却满是喜气。
  黑夫和他的弟弟惊一边攀谈一边走在最后面,入内后,朝店家拱手道:
  “店家,吾等刚刚服役归来,本要去官寺报到,递交各自的验传,结束服役,可官寺已休沐,恐要在这食肆传舍住一晚,劳烦店家为吾等准备屋舍和热水。”
  店家唯唯应诺,因为他发现,黑夫已经不是去服役时那个小小亭长了,他如今穿着威风凛凛的熊皮大衣,头顶双板长冠,这是官大夫的标志吧?
  试问安陆县有几个官大夫?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再仔细一瞧,除了黑夫外,其余几人都锦衣羊裘,看来他们这次服役,真是满载而归啊,不知是遇上什么富贵了。
  店家不敢怠慢,连忙招待众人就坐,又呼喊妻、子以及帮忙的隶臣妾速速准备热汤,杀鸡屠狗,淘米煮饭……
  众人将几个案几拼了下,摆成一个长案,相对而坐,黑夫理所当然地坐到了最尊贵的主位上,惊虽然年纪最小,但也被众人按到了旁边。
  “五百主之弟,便是吾等之弟。”
  惊闻言却是大惊,兄长得到官大夫爵位他已经不敢置信了,便欢喜地说道:“仲兄,你在军中都已做到五百主了?”
  他这么一喊,一旁倒水的店主也不由竖起了耳朵,五百主啊,本县的县左尉若是进入军队里,也只是这个级别吧?
  “假的。”
  黑夫笑呵呵地说道:“我只做过很短时间的假五百主,如今战事已毕,众人的军职也解除了,以名或者爵位相称即可。”
  “唯。”众人朝黑夫拱手:“官大夫!”
  虽说战争已经结束,众人顺利归乡,可对黑夫的话,依然奉之如军令。像之前季婴、东门豹等亲近的伙伴直呼“黑夫”,却是不再有了。
  惊在县城呆了一年后,变得细心不少,察觉了这微妙的变化,心里就更痒了,这里面肯定有故事啊!
  但不管他怎么追问仲兄,仲兄都以“一言难尽”为由避之不谈。他只能另辟蹊径,知道季婴话多,在热汤端上来后,便以水代酒,跟坐在一旁的季婴套起了近乎,请他说说过去一年里都发生了什么?
  “这一年,真是一言难尽啊!”
  季婴一口热汤下肚暖和了身子,便开始了他最擅长的事,吹牛。
  从去年十月份,众人护送刑徒北上,有刑徒逃遁,导致黑夫让卜商使出“鱼腹语书”之计,让众刑徒安心开始说起。讲到外黄之战,众人英勇登城,黑夫亲自为大家裹伤止血。又说到他们治理户牖乡,故意以粮食诱敌,击杀魏国老武卒。随后众人见证了大梁城崩,万乘魏国旦夕之间覆灭,百年雄城化为废墟……
  一口气说到这,惊已听得长大了嘴巴,这是他在枯燥的小县城日常里,难以想象的奇景。
  而季婴喝了口水,又道:“这还不算什么,最精彩的,还是在伐楚之战里发生的事!”
  他从黑夫带着众人训练,靠叠被衾严肃纪律,写家书鼓舞士气说起,中间一笔带过了李信、蒙恬的败仗,只把鲖阳之战拎出来大谈特谈!
  听到这里,惊已经攒紧了拳头,为自家仲兄捏了把汗。
  被困孤城,主将受伤,竟然敢亲自进入敌营诈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而共敖、利咸等人果断平定徐扬的叛乱,也是惊险万分。至于众人出城鏖战,槐木等陷阵之士英勇战死,又让惊怒发冲冠,感觉那些素未谋面的将士真是可歌可颂。
  当季婴说到小陶一箭飞去,阻止敌将自杀,众人假冒楚军,在楚国境内转战三百里终于回到秦国时,惊不由长舒了一口气。
  “嗟乎。”
  却不料身后亦有人长叹。
  回过头一看,才发现店主人端着一盘狗肉,也在一旁听得发呆,两个走进店内也打算吃饭的商贾、帮忙打下手的隶臣妾,个个都听得入神,等季婴终于说完后,才纷纷拊掌而赞。
  “诸君皆是壮士,才能做下如此壮举!”
  不过他们也没有感到太奇怪,因为黑夫在离开安陆时,便是个名人,什么一人擒三盗、雪夜捉盗墓贼、赠金毁契,还有盲山里一案,拒收他人赠马,颇有仁义之名。
  可这一次,他的事迹,却可以被冠上“英雄”二字了!
  季婴这下更得意了,大声道:“本月初大军解散,吾等在南阳停驻时,便得到了来自咸阳的表彰。还活着的七八百人,人人得升一级,战死者人二级。大王还赏赐了众人三百万钱!想来不久以后,官府对吾等的表彰,亦将传到安陆县来!”
  “这一切,都是黑夫……是官大夫的功劳!”
  众人又是一阵叫好,惊也得意洋洋,感觉与有荣焉,偏过头看着兄长,崇拜地说道:“仲兄,不曾想你如此厉害!”
  “这哪是我的功劳。”
  黑夫连忙让季婴坐下,嘱咐众人道:“那些诈降、列阵、击敌的计谋,包括撤退的路线,都是李由都尉定策,我只是奉命行事而已。黑夫岂敢贪大功为己有,自吹自擂?这些吹嘘的话,二三子切勿再说……”
  旁边的众人这才散去,但他们把黑夫这番话当做谦逊之词了,那两个离开食肆的商贾,恐怕会成为最好的媒介,将今日听到的事当成谈资,告诉每个认识的人。过不了几天,黑夫怕是要在安陆县,甚至在南郡出名了。
  季婴这时又对惊吹嘘起另一件事,那就是黑夫和李由的关系。
  “惊。”季婴笑道:“你见过最大的官吏是谁?”
  “应是县令,他到学室视察时,我远远见过一眼。”
  “县令算什么?”
  季婴嫌弃地摆了摆手:“不过是六百石的吏,你可知道县令再往上是什么?”
  惊道:“是郡吏吧,郡守、郡丞、郡尉……”
  “再往上呢?”
  “那就得是咸阳的高官了,御史大夫之类的……”惊喃喃道,那是他此生根本无法想象的高度。
  “不错,咸阳的官才是最大的,你在学室做弟子,学律令,可知道这秦国的刑狱,都归谁管?”
  “由廷尉管。”惊挠挠头,他记得夫子在课堂上讲到过,县廷无法抉择的疑难案子可交到郡廷,郡廷也无法处理的案子,则提交到朝廷,由廷尉审理。
  廷尉的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郡县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还有制定律令,也是廷尉与御史大夫奉王命,合作修订的。
  “没错,统领吾等的李由都尉,便是廷尉之子,而官大夫又是李都尉亲信中的亲信。”
  季婴掰着手指历数道:“李都尉的伤是汝仲兄包扎的,李都尉的命也是汝仲兄救回来的。此战李信将军、蒙恬将军皆受重罚,被削去爵位,放逐至边郡为将,其余将吏也罚的罚贬的贬,还有七个都尉更惨,直接战死了!”
  “唯独这李都尉,靠了鲖阳的战功,最后竟不降反升,如今已是左庶长,回咸阳受赏去了。大王的诏书里还说,秦穆公尚且有崤山之难,败绩不算什么,但若是人人皆有……”
  说到这季婴一顿,对利咸笑道:“利簪袅,后面是怎么说的来着?”
  利咸哭笑不得,代他道:“大王在诏书里说,若人人皆有孟、西、白三将之志,人人皆能效仿李都尉虽败尤斗之勇,转战敌后三百里不顿舍之事,则此战也不至如此……”
  和黑夫预料的一样,秦王的确需要一块遮羞布,来遮盖这次秦军罕见的大败,因为李由的身份,他们这支部队果然被当成典型,得到了额外褒奖。
  “没错。”
  季婴一拊掌:“汝仲兄说他只是为李都尉代劳,但换了其他人,哪有这胆识与能耐?故李都尉极其器重他,看到这熊皮裘没?价值三四万钱的东西,李都尉大手一挥,说送就送!还说是此物当赠材士御寒!”
  惊听得张大了嘴,他回家抱怨在学室受到孤立时,衷曾嘱咐他说,左尉郧氏势力强大,与黑夫有仇,让惊在县城低调行事。为此,惊一直闷闷不乐,因为他在学室被孤立,就是有个左尉家的子弟从中使坏。
  可如今,仲兄却成了廷尉之子的亲信,县左尉和廷尉?这一对比,他们家还有必要怕郧氏么!
  “行了,别吹嘘了。”
  黑夫打断了季婴,骂道:“这么多吃食也堵不上你的嘴,你如今也是簪袅了,若想保住爵位,继续往上升,那就要学会谨言慎行。”
  “反正县人迟早都会知道的……”
  季婴嘟囔道,随即又故意大声道:“早点传出去,也让某些卑劣小人掂量着些!”
  黑夫无奈地摇了摇头,而众人也顺着话题,聊起了各自所得的赏赐和爵位。
  秦国官府在钱财上很大方,一口气赏给李由麾下三百万钱的巨款!战死的人分的多一点,人手五千钱,活着的普通兵卒稍少些,但也有两三千。军吏则可以拿的更多,最多的如黑夫,单独他一人,便分到七万钱!
  为了方便携带,黑夫将这些钱全部换成黄金,加上先前伐魏之战里攒下来的各类赏钱,黑夫褡裢里已经藏了一百四十两黄金,八九万钱的巨款……
  所以众人才买得起过去嫌贵的皮裘,这还是季婴鼓噪着大家一起在宛城挑的,众人觉得,九死一生活下来,还得了那么多赏钱,若不穿好点回家炫耀炫耀,简直是对不起自己啊!
  黑夫倒是想把钱攒着,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所以除了身上的熊皮裘是李由所赠,实在推脱不了外,他没买太多炫富之物。
  爵位方面,秦国官府就没那么大方了,基本上,战死的人可升两级,活着的人根据功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