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开封一秀才-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后,三路大军开拔。孙传庭领一路人马走山西,洪承畴则领一路人马进军大名府,李修文自领中军,总共出兵十五万,北伐京师。

    消息一经传出,张献忠等各路起义军首领纷纷响应,无他,李修文的大梁国给了他们名分,只要有些实力的首领,又和自己达成了协议的,皆封王爵。

    李修文才不在意这个,不过就是给了这些人一个名分罢了,实际的好处是一点儿都没有。只是这已经足够了,人家扯旗造反玩了那么多年,不就是想成为一方王侯吗?

    大明朝廷没有给你,我给!

    李修文如今兵强马壮,这么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要知道,如今的各方造反势力,由于长期流动作战,连个根据地都没有,总共加起来的人数都未必有他的兵力多。

    大军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所到之处个府州县皆闻讯来降。

    待到三路大军会师涿郡之时,人数已经接近三十万,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李修文

    三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地进逼京师,将北1京城围成了一座孤城,至于勤王的军队,虽然并不多,但还是有的。只是李修文进军的速度太快,一路上进军一路招降,根本就没能打上几场硬仗,勤王的军队此刻都在路上呢。

    李修文此举令天下震动,各路造反的乱军折腾了那么多年,也不过是在地方上小打小闹而已,根本就没人进犯过京师。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慌了,三十万大军围城,这京城还能坚守多久?

    不少人心里已经在琢磨着,一旦城破之时,是不是要第一个站出来投降,拥立新的君主。

    朱由检曾想过要调山海关的军队回援,可这事一提出来,立马就招到了满朝大臣的反对。

    为何?

    祖宗之地,不可弃也!

    一旦边军回援,那边关的防线怎么办?就这么拱手送给建虏了?这可是卖国的大罪,祖宗打下来的疆土岂能拱手送人?

    谁敢出声支持,做一个遗臭万年的卖国贼?

    李修文北伐京师,最高兴的应该是张献忠了。杨嗣昌得知了消息后立即撤兵,回援京城去了,他的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气焰较之以往更加嚣张了。

    少了杨嗣昌的牵制,张献忠和罗汝才等几路人马在蜀中大肆劫掠,攻占各府州县,很快便攻占了成都,学着李修文的样子封赏下属。

    其实,在进入巴蜀之后不久,杨嗣昌就病倒了。

    毕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加上长期行军,水土不服之下,自然是撑不住的。不过他仍然拖着病体,回援京城了。

    此次他回师走的是河1南,在他看来,李修文调走了这么多的兵力,后方肯定是异常空虚,无力守城的。

    只要捉了李修文的家小,还怕不能解京城之围么?

    遗憾的是,他想错了。

    李修文的后方空虚是不假,可要坚守城池,还是不成问题的。就杨嗣昌手上的那点儿人还想攻城?

    杨嗣昌试着进攻了几个城池都没能得逞,只得灰溜溜地绕道北上,进京勤王去了。

    ————

    ————

    “轰——”

    伴随着一声炮响,李修文的第三次攻城战役打响了。

    李修文没想到的是,京城的城墙还挺坚固的,京师三大营也并不完全都是废物。不过他也并不着急,毕竟这是京城,大明朝的中枢所在,哪有那么容易就能打下来的?

    三十万大军可不是个小数目,也没办法安排同时进行攻城,而是轮流朝着京师九门发动进攻,全面攻城。

    这一回,有孙传庭和洪承畴这样的将领,根本就轮不到李修文去操心前方的战役。他基本上都是坐守后方观战,以及留意着各方赶来的勤王军队罢了。

    事实上,如今的大明朝已经没有多少军队了,就算有援军,也绝对凑不到五万之数,战力是肯定没有的,能打的军队已经败的败、降的降,大多数都让李修文给收编了。

    如今的京城,有点儿战力的也就那三万守城的京营兵马了。

    李修文除了武力攻城以外,还动了从内部瓦解的手段。

    此前安民厂爆炸,抚恤的钱大部分都是由他来出的,这事情可没有多少知道。

    于是,在他的吩咐下,鹰眼留在京城的探子们出动了。

    这些人四处散布消息,把这事情给捅了出去,京城里的百姓们这才知道,原来当今圣上根本就不太关心他们的死活,就连抚恤的银两都不舍得多出。

    消息一经传开,朱由检也慌了。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李修文这一手确实玩得可以,居然乱我臣民之心!

    一时间,厂卫人马四出,到处抓捕造谣之人,更是闹得满京城都人心惶惶。

    鹰眼的探子们可不傻,哪能那么容易就让你抓住的?

    鹰眼的人没抓到几个,反倒是抓了不少老百姓。

    如此一来,就更不得人心了。越来越多的人倒向了李修文那一边,只不过如今还不到时候,还没人敢公然站出来反叛朝廷罢了。

    一天的大战停歇,李修文还是没能攻破京城。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两位客人找过来了。

    这两位客人,是从京城里偷跑出来的。

 第326章 广渠门

    这两位客人,正是方宁和许江。

    上一回,方宁办事不力,让人“劫走”了孙传庭,朱由检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直接将他贬到了南镇抚司,当千户去了。

    方宁却没有后悔自己的行为,这次一听说李修文打到了京城,他立即就和许久商量着,想办法溜出城来和这位老上司见上一面。

    李修文见了这俩人,自然是十分高兴的,当即将他们请入了中军大帐。

    一番寒暄客套过后,李修文问道:“你们怎么出城来了,还跑到了我的大营来见我,就不怕让人瞧见,往你们头上安个投敌的罪名?”

    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方宁便答道:“大人,我们就是这么想的!”

    虽说李修文已经称帝了,但方宁还是习惯沿用原来的称呼,他知道,李修文现在也不会在意这些。要改变称呼,也得等入主京城以后。

    李修文傻眼了,自己最近是不是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呀?怎么甚么好事儿都赶着来了呢?这要是有人在城内接应,打开城门的话,京城片刻即破!

    沉默了片刻,李修文才问道:“你们……没开玩笑?”

    许久立即答道:“大人,我们来都来了,难不成就是专程来骗你的不成?”

    有这等好事送上门来,李修文自然是不会拒绝的。不过事关重大,他忙挥手屏退了左右,之后才问道:“你们有何打算,且说来听听。”

    方宁眼中精芒一闪,说道:“大人,这京师九门,内城防守森严,各门皆有重兵把守,不过这外城的防守就要松懈许多了。到时,我们俩人带着南镇的弟兄,杀了守城的官兵后,立即打开城门,迎大人进城!”

    几人又是商量了一会,敲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后,方宁和许江俩人便离开了。

    送走了他们后,李修文立即让人传令,找来了所有的将领,部署明日的攻城方案。

    方宁和许江到时会打开广宁门接应,这是属于孙传庭的进攻方位,明日进攻时,这边自然是要换成佯攻的。

    而其他方位的人马,就要发动猛烈的攻击,最好是能让大量的明军赶去支援,进而使得西城兵力空虚,能让自己的人马顺利占据广宁门。

    李修文将李东调到了西城外待命,一旦广宁门打开,便以最快的速度冲进去,夺下城门。

    此前,方宁和许江是以奉命出城打探消息为由,才混出城去的。不成想,俩人回来时,竟是迎面碰上了萧云。

    萧云见到他们从城外回来,怎么可能不心生怀疑?

    “你们俩人出城干嘛去了?”萧云问道。

    “我们是去见李修文了。”方宁如实答道。

    萧云的目光冷冷地注视着他,半晌后,才问道:“你是要告诉我,你们是去劝降的?”

    方宁面色平静地说道:“正是。”

    “结果如何?”

    “无功而返。”

    萧云沉默了一会,才挥挥手放俩人离开。待到他们走远后,唤来一名亲信吩咐道:“让人暗中盯着他们。”

    翌日,城外的敌军依然在继续攻城。新任的兵部尚书傅宗龙受命督军守城,正在四处巡视城防,指挥作战。

    这时,一名亲兵过来禀报道:“大人,南城告急,孙将军请求调兵增援。”

    傅宗龙还没来得及说话,远处又跑来了一名士兵,禀报道:“大人,广渠门的瓮城已经被敌军攻破了,黄将军请求增援。”

    傅宗龙轻轻颌首,下令道:“传我命令,调西城六千人过去增援。”

    广渠门的人马刚刚调离不久,方宁和许江就带着南镇抚司的人出现了。

    守城的官兵自然不敢得罪这些锦衣卫的人,一名小将上前行礼道:“末将参见镇抚大人。”

    “唰——”

    许江突然拔刀,迅速朝着这名小将劈了下去,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人居然提前躲开了。

    “南镇抚司投敌了,给我拿下!”

    守城的小将一声令下,士兵们立即冲了上来,和南镇抚司的人展开了混战。

    此时,方宁和许江惊讶地发现,不远处竟然出现了数千人马,正是方才被调走的那六千人。

    ————

    ————

    广渠门外,李东领着三千名骑兵在后方待命,他的目光一直都在注视着前方的城门。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估摸着时辰应该差不多了,便翻身上了身后的战马,准备冲锋。

    突然,前方的瓮城城门大开,李东抬头看去,只见城墙上的士兵也突然全部倒下,当下不再迟疑,下令道:“儿郎们,建功立业就在此时,随我杀进城去!”

    “杀——”

    三千骑兵策马狂奔,前方的步兵纷纷给他们让开了道路,他们瞬间就从后方冲到了前方,冲入了瓮城。

    在他们的身后,是密密麻麻的步兵。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前方的瓮城城门,居然在开了没多久后,又重新关上了,将无数的人马阻隔在了城外。

    紧接着,城墙上突然射下了无数的箭雨,城下的士兵猝不及防下,死伤无数。

    李东领兵冲进了广渠门,才发现自己中计了。

    后方的援兵被阻断,他再也没有退路,只能领着本部的三千人不断地向前冲锋。

    三千骑兵在街道上狂奔了一段距离后,前方突然出现了一排障碍物,木制的栅栏,长枪斜斜地向前挺立着,正是拒马。

    在拒马的后方,是密密麻麻,结成了防御阵营的明军。

    “唏律律——”

    李东勒紧缰绳,胯下的战马缓缓地停了下来。身后的骑兵皆是同样的动作,三千骑就那么静静地立着,死亡的气息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众人心里何尝不明白,他们已经中了敌军的埋伏?人家早就张开了大网,就等着自己等人自投罗网呢。

    “尔等已经再无退路,还不快快下马投降?!!”

    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大喝,兵部尚书傅宗龙此刻已经领人追上来了。

    李东拨转马头,身后的骑兵立即向两边散开,让出了中间的一条道路。他面无表情地端坐在马背上,静静地望着远处的傅宗龙。

    片刻后,他突然举起了手中的鸟铳,对着傅宗龙就是一铳打了出去。

    “砰——”

    很遗憾,傅宗龙没被他一铳打中,被身边的亲兵牢牢地护卫了起来。

    紧接着,密密麻麻的铳声响起,射下了明军的士兵。与此同时,数千骑兵同时发动了冲锋,朝着明军结下的阵营冲了过去。

    密密麻麻的箭雨从四面八方倾射了过来,骑兵们纷纷倒下。

    安阳侯李东,战死!

    骑兵营,全军覆没!

 第327章 天子守国门

    李修文已经意识到,自己中计了。

    至于中间究竟出了甚么变故,现在还不得而知。

    他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攻城,势要破城而入,营救李东。他当然知道,李东还能活下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可尽管如此,也不能放弃营救。

    “报——”

    一名亲兵匆匆赶来,禀报道:“陛下,广渠门的城墙上,挂出了三颗头颅,其中的一人是……是……”

    李修文“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急声喝问道:“是谁?!!”

    “是安阳候!”士兵如实答道。

    李修文霎那间脸色苍白如纸,低头缓缓坐了下去。

    半晌后,他抬起头来,双目通红地下令道:“传令全军,连夜攻城,就是用尸体来堆,也得给我堆上去!”

    “啪——”

    待到那名士兵下去后,李修文一拍书案,自语道:“朱由检,你又欠下了三条性命!”

    他就一直那么静静地坐着,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名亲兵进来禀报道:“启禀陛下,汝阳侯和洪大人求见。”

    “就说朕身体抱恙,让他们回去吧。”李修文说道。

    “侯爷,你们不能进去!“

    李修文听到门外士兵的声音,抬头就见孙传庭和洪承畴俩人已经闯了进来。他挥挥手让士兵们下去,问道:“两位大人不在前方指挥战事,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俩人行过了礼,孙传庭才劝道:“陛下,安阳候战死,臣能理解您的心情,可如此作战,就算攻下了京城,咱们也会伤亡惨重,得不偿失啊!”

    “是啊,还望陛下收回成命才是。”洪承畴也跟着劝道。

    “朕意已决,你们回去吧。”李修文挥手道。

    “陛下……”

    “血债需要血偿!”

    李修文突然站了起来,冷笑道:“咱们的攻势越是凌厉,就越会有人开城投降,瞧着吧,要不了几天,京城必破!”

    ————

    ————

    乾清宫,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之心禀报道:“陛下,敌军连夜攻城,咱们恐怕守不住了,还望陛下早做决断!”

    “决断?”

    朱由检苦笑道:“事到如今,朕还能做甚么决断?”

    王之心答道:“李大人今日不是上了疏,请陛下迁都金陵,再作打算吗?陛下何不早做决定……”

    “荒唐之言!”

    朱由检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朕既为天子,岂可丢下满京城的百姓,独自逃离?我大明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岂是那贪生怕死之人?”

    王之心听了这话,便不敢再劝了。

    朱由检其实也想过要离开京城,可有了“天子守国门”的祖训,他如何能拉下脸来,说出自己要迁都的话?

    事实上,就连周皇后都劝过他迁都,只是他放不下颜面罢了。

    他独自坐在那儿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廷议迁都之事。当然,他是不会说迁都金陵是自己的意思的。

    翌日,朝堂上。

    朱由检对一帮文武大臣说道:“李明睿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于社稷,联将何往?又劝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李明睿胡言乱语,乱我军心民心,实在该杀!”

    “是啊陛下,不杀此人如何安定民心,何以治天下?”

    “正是,微臣恳请陛下将此人枭首示众!”

    “……”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纷纷出言谴责李明睿,说甚么话的都有,但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反对迁都,并请求诛杀胡言乱语的李明睿。

    迁都?

    自打土木堡之变以后,谁再敢提议迁都,便与奸臣无疑,将要受尽所有人的指责。众人心中可都十分明白,当年赞成南迁的,后来都被打上了奸臣的印章,他们可不想步那些人的后尘。

    眼看着京城马上就要被攻破了,却没人敢出来赞成南迁一事,朱由检如何能厚颜提出自己想要南迁?

    不过,大多数大臣反对南迁,却有少数人是赞成太子南迁的。

    朱由检如何不明白这些人的心思?

    我在京城守着,你们把太子带去了金陵,就算京城破了,我让乱军给杀了,都不会有碍于你们的荣华富贵,仕途之路,这算盘倒是打得不错,可你们这是把我当傻子了吗?

    最终,朱由检没能南迁,也没肯让太子南迁,继续死守着京城。

    三天后,李修文凭借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以伤亡十万的代价,一举攻破了北1京城。

    各路大军从九门而入,整个京城乱成了一团,无数的百姓纷纷跑到了街上,挤向了各个城门,希望能逃出城去。

    城破的消息传来后,朱由检写下了一道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辅助太子朱慈烺。

    之后,他命人带着朱慈烺逃出宫去,送到国丈爷周奎家去。其余诸子,也同样遣人送出去避难。

    朱由检忙完了这些后,抬头看着自己的皇后和两位爱妃,眼泪忍不住就流了出来。他对周皇后说道:“你是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伸手拂去了脸上的泪水,说道:“臣妾跟了陛下一十三年,陛下未曾听过臣妾一句劝,以致有今日。如今陛下命臣妾殉国,臣妾岂敢不从?”

    周皇后默默地接下衣带,自缢而死。

    朱由检没有去组织她,转身对另外两位爱妃叹道:“你们也随皇后去吧!”

    乾清宫里,瞬间多出了三具悬挂的女尸。就在这时,王承恩手里抱着一个小公主,领着朱媺娖过来了。

    “父皇……”

    “媺娖,你不该生在帝王家!”

    朱由检话落,转身拔出佩剑,左袖遮脸,右手挥刀向朱媺娖的肩膀上劈去。

    “陛下不可!”

    王承恩突然跪倒在地,出声阻止道:“陛下,公主于李修文有恩,承恩觉得,他是不会伤害公主的。”

    此刻,朱由检手中的长剑离朱媺娖只有一指的距离。

    看着自己的女儿闭着眼睛的样子,他又如何还能再狠得下心?只是,若是不如此的话,乱军能放过自己的女儿吗?李修文当真会善待她?

    他沉默片刻,丢掉了手中的长剑,手把着朱媺娖的小肩膀,蹲下身子说道:“媺娖,你随王承恩出宫去,向李修文投降。今后,不可想着报仇之事,好好地保护你妹妹,明白吗?”

    “父皇……”朱媺娖哭了起来。

    朱由检不再耽搁,起身吩咐王承恩道:“你立即带着两位公主,出宫投降,朕就将她们托付于你了!”

    “陛下……”

    “快去!”

 第328章 君王死社稷

    目送着自己的女儿被王承恩带走后,朱由检突然像是疯了一样,解下自己的皇冠,披头散发,持剑冲入了后宫,砍死妃嫔数人,并遣人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

    朱由检突然返回寝宫,取出了一柄三眼铳,对外头唤道:“王之心!”

    “陛下!”

    应声而入之人,却不是王之心,而是去而复返的王承恩。

    朱由检见了他后,怒斥道:“王承恩,朕交代了你差事,为何回来?两位公主如今身在何处?”

    “陛下……”

    王承恩眼泪流了出来,说道:“陛下交代的事情,承恩哪敢怠慢?只是承恩不忍抛下陛下离去,才将公主转交给了王公公,让他带着公主出宫投降去了。奴婢……奴婢愿陪陛下殉国。”

    “哈哈哈……”

    朱由检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状若癫狂,笑罢后,又自言自语道:“诸臣皆仇视你们宦官,视你们为乱政的阉人,一直提防着朕重用你们。直到今天,哈哈哈……直到今天朕才知道,他们的忠心远不如你们,何其可笑?”

    “陛下……”

    “王承恩,速速召集众人,随朕突围出去!”

    朱由检突然下了命令,随即手持三眼铳率先一步冲出了门口。王承恩不敢怠慢,立即召集起来数十名太监,还牵出来几十匹马。

    朱由检翻身上马,领着一帮忠心的太监冲出了东华门。

    此刻,敌军已经彻底攻陷了外城,只剩下内城各个城门的明军还在顽强抵抗。

    朱由检策马冲出了东华门后,奔向了朝阳门,成国公朱纯成闭门不纳。之后,朱由检拨转马头向北去了安定门。

    安定门连守军都没了,只剩下一座坚固的城门紧紧锁着,太监们上前用利斧劈了半天,都没能劈开。

    朱由检跑了好几处城门,都面临着同样的情况。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先祖修筑起来,用以阻挡外敌入侵的坚固城门,竟在如今断绝了自己的后路。

    绝望之下,他重返禁宫,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

    半个时辰过去后,无一人前来。

    “哈哈哈……”

    朱由检狂笑道:“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二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陛下……”众太监尽皆跪倒在地。

    朱由检默然褪下了自己身上的龙袍,咬破手指在上边写下了一道血书:“朕自登基一十二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

    ————

    大军占据了外城后,孙传庭才遣人回去请李修文入城。

    李修文一袭龙袍端坐在马背上,额头上绑着一条白巾,在亲兵们的护卫下,缓缓从广宁门入了京城。

    广宁门,正是李东当日遇伏的城门!

    在街道上前行不久,便见一名将领押着一些投降的战俘过来,禀报道:“启禀陛下,这些都是投降之人,请陛下定夺!”

    李修文目光扫了一眼,一看全是些生面孔,便挥了挥手道:“先扣着吧。”

    “陛下!”

    人群中突然窜出一人,远远地就朝着李修文跪倒道:“陛下可还认得老奴?”

    李修文定睛一看,原来是乔装打扮过的王之心,便对左右命令道:“让他上前来说话。”

    挡在王之心面前的亲兵们立即让开了一条道路,两位士兵上前,拖着他来到李修文的面前。

    “陛下,老奴是带着两位公主出来投降的。”王之心说道。

    李修文这次知道,对方为何要便装打扮了。如果在他人面前泄漏公主的身份的话,很可能见不到自己,就已经让别的将士们给祸害了。

    “既如此,就让她们出来吧。”

    “陛下……”

    王之心刚想再说些甚么,却让李修文冷冷地打断了:“朕若要杀了她们,你觉得她们现在还逃得掉么?”

    王之心返身回去,很快便把朱媺娖领到了李修文的面前,在她的手上,还抱着一个小公主,才几个月大的模样。

    李修文愣住了,朱由检呀朱由检,你也太高看我了吧?一个大的饶了也就算了,还希望我给你养小的?

    朱媺娖怔怔地望着李修文,心情复杂无比。

    该恨他吗?

    或许是吧,是他带兵攻破了京城,一手毁掉了自己父皇的江山。可一想到先前他给自己讲故事时的一幕幕,朱媺娖悲哀地发现,自己似乎对他恨不起来。

    可她心中又很明白,这是自己的仇人,国仇家恨,岂能轻易忘掉?

    不仅如此,她还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出心中的恨意,否则很可能连命都保不住,谈何仇恨?

    李修文怎么会猜不出眼前这个小姑娘的心思?可这位小公主曾经救过自己呀,自己如何能做到一刀砍了,永绝后患?

    沉默片刻,李修文才对身后的亲兵统领吩咐道:“带两位公主和王公公下去,好生照顾着,再给小公主找个乳娘。”

    ————

    ————

    大军很快便攻入了内城,不久后禁宫也告破,投降的大臣数不胜数。而就在李修文进入禁宫时,前方传来消息:大明皇帝朱由检,已经吊死在了煤山。

    李修文得知此事后,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外。就算自己提前攻破了京城,大明朝还是大明朝,朱由检也还是朱由检,大臣也基本上都是那一帮大臣,结局又能有多大的变化呢?

    其实他猜都能猜得出来,朱由检其实是想要南迁的,只是放不下面子罢了。

    这位帝王太过爱惜自己的脸面,正如当初与满清议和时,他心里赞成此事,却要让人偷偷摸摸地进行一般。

    说句不好听的,朱由检是个喜欢推卸责任的人。他赞成的事情,一旦让人知道,便会把支持自己,为自己办事的大臣拎出来背锅。

    莫说李修文了解他,满朝的大臣里,又有几个是不了解这位君主的性格的?

    这些个士大夫们虽然只会空谈,却也不是书呆子,能当官的就没几个是真正的书呆子。

 第329章 传檄而定

    李修文先前的登基仪式太过简单,此次正式入主京城后,又在一帮明朝降臣的劝进下,是需要再次举行一次隆重的登基仪式的。

    说是隆重,却也没有耽搁太多的时间,李修文是个务实的人,不会听那些大臣们瞎扯皮,为点儿礼仪上的事情吵来吵去。若不是目前还需要稳定的局面,他很想一个个拎出来彻查一番,罪行严重的全都砍了完事儿。

    大明之亡,实亡于文臣!

    八月初一,李修文正式在北1京登基,大明朝的基本制度暂时不做变动,降臣也基本留用原职,不做太大的变动。

    左、右丞相,以及国师的职务,都是原先匆忙时定下的,李修文便将这些官职都撤销了。李岩等人也不会有甚么意见,毕竟他们都会受封爵位,官职方面做些调整是没有问题的。

    李修文沿用旧制,让李岩入阁做了首辅,牛金星为次辅,宋献策则当了钦天监监正。三人皆封世袭伯爵,食禄七百石。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李修文决定,追封李东为郑王,谥号忠。

    要知道,一字王爵可是最为尊贵的了,通常只有直系皇族,才能被封一字王,比如大明朝的藩王,周王、福王、鲁王等等。

    所谓的“一字并肩王”,其实都是小说里编造出来的,但这说法无疑是最为贴近一字王爵的。

    许多的大臣心中羡慕无比,这可是殊荣啊,有李东这个前例在,将来他们若是有人建功立业,还是能有机会封王的。

    当然了,或许会是死后的追封,可也同样荣耀无比了。

    之后,便是此番北伐功臣们的封赏了。

    孙传庭、杨振进封国公,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食俸二千五百石,此外,追赠张云英的父亲张世恒为国公;洪承畴、贺人龙进封侯爵,食俸一千石,孙名文、韩林、陈义、曹变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