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开封一秀才-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骆养性见他毫不在意,也懒得再劝。
两人又闲谈了一会,李修文才告辞离开,回家准备去了。
第173章 衣锦还乡
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最新最快更新
今日,是李修文准备衣锦还乡的日子。一大早,他就先行出了家门,调动人马去了。
京师三大营,分别驻扎于北京四城。神机营的营地驻扎在南苑,下设营官一人,副将两人。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全营官兵6627人。
神机营的营官只是个虚职,无权参与军务,一般由京中的王公担任。军中一切事务,全由两位副将打理。
京营兵马,历来设有提督内臣,也就是太监掌兵权。
朱由检即位后,曾打压过宦官的势力,如今的神机营,还没有任用内臣掌权。
李修文身着蟒袍玉带,端坐在马背上,看上去威武不凡。
身侧是同样端坐马上,缓缓前行的王承恩,他此次担任监军一职。在他们的身后,则是持着王命旗牌和天子剑的棋牌官,以及许江等一众的亲兵随从。
为官之人,最渴望的便是能够衣锦还乡。朱由检考虑到了这一点,特赐他穿蟒袍玉带,好让他能够衣锦还乡,风光一回。
蟒袍,类似于龙袍。龙有五趾,四爪为蟒。蟒袍与坐蟒袍又有些区别,纵观整个大明朝,能得赐坐蟒袍的只有寥寥几人。
蟒袍则不同,除了皇室中人外,许多有功文武大臣,或是受宠的太监,也都有得赐蟒袍的先例。
几十骑缓缓入了辕门,校场上数千人马肃立,正是神机营全营的官兵,正在等着钦差大人的检阅。
李修文抬眼望去,只见校场上旗幡招展,全军将士衣甲鲜明,肃立待命。神机营副将彭海和秦木云,领着五位都司早就候在了辕门处。
见钦差大人到来,一众将领翻身下马,上前抱拳行礼道:“神机营副将彭海、秦木云率部下参见钦差大人!”
“唔,两位将军治军有方,这神机营一看就是精锐之师呀!”
李修文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却是有些疑惑。眼前的这些神机营官兵们,看上去颇有气势,这还真是大明朝的精锐之师不成?
目光缓缓扫了一圈,心中默数着五个方阵的前排人数。随后,李修文驱马前行,从最前排走到了队伍的最后排,心中大概估计着总人数。
两位副将带着几位都司打马跟上,彭海低声对身侧马背上的秦木云说道:“你发现没有?这位钦差大人好生奇怪。”
秦木云闻言,微不可察地点头道:“确实如此!不知他在算计着甚么?”
两人的对话,自然落在了李修文的耳中,他只当做自己没有听到。
一直走到了阵后,李修文的眉头轻微蹙起,心中暗自想道:“将近有六千人,奇怪!”
记忆中,明朝的屯兵制度到了后期,由于将官**,侵占士兵田地,各地卫所逃兵几乎过半。然后又瞒报士兵人数,冒领空饷。
这神机营,居然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
本来他都打定了主意,若发现士兵数量严重缺失,就将此情况告知朱由检,好趁此机会插手神机营的军务整顿。
可如今人数相差无几,只有少量的缺员,朝廷是不会下定决心整顿的。军队出现逃兵本就是常事,料想朱由检也是有所了解的。
李修文扫了一眼那两名副将,便拨马回转,径直走到自己的亲兵队伍前,才下达了命令——全军开拔。
李修文的家眷,早早就来到了城外等候。
王冰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对杨雨璇抱怨道:“姐姐,这都快一个时辰了,那个书呆子怎么还不来?”
杨雨璇笑道:“你呀,那么多人看着呢,怎么这么称呼?”
王冰撇了撇嘴,说道:“他现在不就是当了大官了么,有甚么了不起的?”
杨雨璇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别急,相公应该快到了。”
不多时,众人便看到远处出现长长的队列。再靠近些后,她们便看到了端坐在马上,气势威严的李修文。
这身蟒袍,李修文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众人在家里时虽然已经见过,此时依然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李修文坐在高头大马上,视线自然看得更远,早便发现了她们。
来到众人身前,李修文便命令亲兵队伍让开空间,将自家的几辆车子安插在其中,这才继续前行。
由于随行士兵中有许多步兵,李修文的行程不快,平时从京城到开封不过才几天的路程,这回硬是走了将近十天。
南阳比开封还要远些,李修文便打算先回到开封,歇息一日再赶往南阳。
开封城外,十里长亭。
如今的河南左布政司马明达,以及开封知府赵雄,领着各自衙门的官员,早早地就等候在了这里。
李修文回来的消息,朱绍烨自然是知道的。不过他如今身为藩王世子,身份太过敏感,实在是不宜在这样的场合,公开地对李修文表现出亲近。
李修文打算给父亲和妹妹一个惊喜,并没有写信告知他们,自己回来的消息。只是开封城里的这些官员们,今日闹出这么大的阵仗,又真能瞒得住李家人吗?
君子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的“御”一指驾驭车马的能力,另外还隐含了驭人之术。
可这年代的读书人,骑射能力大都被忽略了。
李修文便是如此,马术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平日里坐惯了马车,这一回骑马赶路,真把他给折腾得够呛。
随行这么多人,碍于面子之下,他又不好意思换乘马车,此时屁股上早已磨破了皮。在这大冬天里,却感觉屁股底下像是火烧般难受。
远远地便看到前方迎候的队伍,李修文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
当初自己只是个小小的百户,在江南时都能受到地方官员热情的接待。可见这“钦差大人”的名头,确实是非同一般的。
说白了,如今开封的这些官员们,大部分都是“自己人”。
李修文也没和他们太过客气,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便继续前行。
开封城门口处,围着很多闻讯赶来看热闹的百姓。
这也难怪,自己的家乡里出了位大官儿,他们都觉得与有荣焉,自然是要赶来看看,这位李家的大老爷的。
朱绍烨和朱怀玉一身便服,混在了人群当中。
朱怀玉说道:“大哥,这秀才可了不得嘛,这么多人都是赶来看他的。”
朱绍烨闻言笑道:“那可不是?衡之如今是衣锦还乡,荣耀乡里呢!”
朱怀玉撇了撇嘴,有些不以为然。突然又雀跃地指着城门外喊道:“我看到他了!”
朱绍烨闻言,抬眼望去,只见一面玄黄天子龙旗随风飘扬,下方便是钦差仪仗队伍。在众多侍卫的护卫中,身穿蟒袍的李修文驱马缓缓行来。
蟒袍玉带!
见到这身衣服,朱绍烨惊讶不已。
早先便听闻李修文颇得圣宠,如今看来果然不假。他心里其实很是疑惑,对方已经如此受宠,为何偏要鼓动自己,谋划那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见到这么多百姓都来围观,李修文心里也很激动。脸上却表现得很是从容,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哼,这么多人迎接他,心里肯定已经乐坏了!”
朱怀玉见他这般装模作样,心里便觉得有些不忿。她小手藏于身下,突然屈指一弹,一粒石子透过人群的缝隙,飞向了李修文的马腹。
——————————
ps:感谢“冬夜飘雪已零落”的再次打赏!(。)
第174章 马术堪忧
“啪——”
石子打到了李修文的马腹上,马儿顿时受到惊吓,高高扬起双蹄,嘶鸣了起来:“唏律律——”
下一刻,李修文刚刚反应过来时,骏马已经向前飞奔了起来。
好在前方的道路上没有行人,百姓们早已经让官兵给分到了两侧。
“大人——”
许江率先反应过来,连忙打马向前追去。
朱怀玉见一击得手,看着李修文在马上慌乱的样子,忍不住捂着小嘴,低低地笑出声来。
朱绍烨就站在她的身旁,哪里会察觉不到她刚才的小动作?
他低声训斥道:“怀玉,你又在胡闹!”
朱怀玉俏皮地吐了吐舌头,嘴硬道:“人家没胡闹呀。”
这妹妹让父亲和自己,以及家里的几位弟弟给宠惯了,向来有些顽皮。
朱绍烨心里有些无奈,自己又不能真去打她或者骂她。他索性不再多说,只是将目光投向了前方:“可别真把衡之给摔着了才是。”
马儿还在向前狂奔,此刻的李修文显得有些慌乱,他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只能是下意识地夹紧了马腹,避免被甩下马来。
身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李修文回首望去,却见是许江追了上来。只听许江说道:“大人莫慌,只需轻抚马颈处的马髻,让它放松下来便可。”
按着许江说的方法,李修文尝试着去安抚马儿。果然,身下的马很快便被他安抚了下来,在又狂奔了一阵后,终于缓缓停了下来,不停地打着响鼻:“咴咴——”
李修文这才松了口气,心里却在想着:方才是谁在捉弄自己?
对方如果是敌人,要对自己不利的话,必然不会这般打草惊蛇地暴露出来。那么这人便是自己的熟人了,熟人能做得出这种事的,除了那位刁蛮的小郡主外,还能有谁?
此时,钦差的仪仗队伍已经跟了上来。
让钦差大人受到了惊吓,这可是严重的失职。那些侍卫们都是一脸的惊慌,见到李修文后立马跪下请罪。
中间经过了这么个小插曲,李修文才带着人回到了李家。
马明达倒是没有给他安排钦差行辕。李修文是开封人士,家里的院子本身就是个大庄园,足以容纳随行的人员了。
李修文回到家里时,只有父亲在家,妹妹还在外边。
李鸿深带着下人们,早已经迎候在了门口。李修文见到他后,忙走上前去扶着他,说道:“爹,您怎么出来了?”
李鸿深只是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我儿出息了!”
不知怎的,李修文听到这简单的一句话,鼻子有些酸酸的。
吩咐钱管事带着人去安置后,李鸿深拉着他的手,父子俩进了堂屋。
李鸿深是个很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今儿子的成就已经超过了自己,没必要对其进行说教。俩人只是闲聊了一阵,他便让李修文好生歇息,自己则起身离开了。
李修文确实需要歇息会,在马上颠了这么一大段路程,骨头都像是快要散架了一样。
“大哥——”
李修文刚刚起身,便听门外传来了李明珊的声音。随后,李明珊的身影便出现在了门口,怔怔地站在那儿望着他。
有些日子没见,小丫头似乎又长高了些,骨架也长开了。她亭亭玉立地站着,身外罩着自己送她的那件火红色的狐裘,整个人都显得十分耀眼。
李修文温和地笑了笑,刚准备开口说话,李明珊却突然扑了上来,钻到了他的怀里。
她这突然的动作,弄得李修文有些反应不过来。片刻后,才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笑道:“你都多大的人了,还像个小丫头似的。”
李修文从小就没出过远门,兄妹俩从小到大,几乎是天天都见面的,感情也很好。他离开家这一段日子,李明珊总觉得像是少了些什么似的。这会再次相见,一时便有些激动,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来。
李明珊听了这话,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从他怀里爬起来,眼眶红红地埋怨道:“你这位官老爷,也知道回家了?”
李修文见她嘟着小嘴,伸出双手掐着她的脸颊道:“你把大哥我看成什么人了?”
“哼,哪知道你会不会当了大官,就把我和爹爹都忘了!”
“原来你这小丫头都是这么看大哥的,看我不教训教训你!”
俩人打打闹闹地,便来到了李修文的院子里。
在院子里便看到了董小宛几人,李修文便带着李明珊,上前向她们介绍着自己的妹妹。
几人自然知道,李修文十分宠爱他的妹妹。如今见到了李明珊,心里都怀着些讨好的心思。在京城时,她们都各自买好了些小礼物,这会拉着李明珊就去看礼物去了。
这几位李明珊都没见过,看她们一个个模样姣好,身段妖娆,不由得回头狠狠瞪了李修文一眼,心道:“又多了这么多位嫂子?”
李修文乐得清静,赶紧向自己房间里走去。这屁股都开花了,可还没来得及上药呢。一会儿还得去赴宴,要赶快上些药才行了。
李明珊毕竟是个小姑娘,见到众人送的一堆小礼物,似乎很快便被收买了,小脸儿乐呵呵的。她心里却暗自想道:“礼物本小姐就收下了,不过这就想抢走我大哥,没门儿!”
此时,李修文正光着腚,安静地趴在床上,让杨雨璇给他上药。
“相公方才在城门口,可吓死我了。”杨雨璇边敷着药,边出声说道。
“没什么事儿,就是马儿受了惊吓。”李修文闭着眼睛,懒洋洋地说道。
杨雨璇觉得有些奇怪,问道:“骑马还能磨破屁股不成?”
“嘿嘿——”
李修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一时骑不太习惯。”
杨雨璇疑惑道:“那你怎么不到车子里来?”
李修文睁开了眼睛,说道:“骑马才威风啊!要是让士兵们看到,我这钦差大人连马都骑不好,不是惹人笑话么?”
“扑哧——”
杨雨璇听他说得有趣,忍不住笑出声来。
李修文一脸的郁闷,翻过了身子,一把将她按倒在了自己的胸口上。一巴掌就拍在她挺翘的臀儿上,佯怒道:“敢笑话你相公我!”
第175章 南阳唐王
李修文回开封时,地方官员迎出了十里。到南阳时,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钦差的仪仗来到了南阳城,南阳知府陈振豪,率府衙一众官员在城门口迎候,并为李修文安排好了钦差行辕。
李修文持圣旨而来,此次的差事没有刻意保密,也没必要去保密。想必此刻,唐王朱聿键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来意。
只是,他会如何应对呢?
唐王抗旨的可能性太低,以南阳的兵力来对抗整个大明朝廷,简直是个笑话。
不过,凡事总有意外。
兵贵神速!
以最快的速度,缴了朱聿键的兵权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李修文一刻不停,进了南阳便直奔唐王府。南阳府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随行在了李修文的身后。
南阳唐王府,虽说比不上开封周王府的规模,却也是藩王府邸,还是十分有气派的。
李修文赶到王府时,却见朱聿键一身藩王蟒袍,带着王府属官迎候在了门口。
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来者不善?
带着些许疑惑,待到两方靠近之后,李修文便发现,朱聿键脸上带着笑容。只是那笑容之中,很明显地带着一丝苦涩的味道。
李修文是钦差大臣,奉皇命而来,有如天子亲临。朱聿键要先行过君臣之礼,才轮到李修文向他行礼。
这位历史上的南明第二位君主,虽说如今即将废为庶人,李修文也不想太过无礼。
朱聿键应该猜到了自己的命运如何,完全可以不用如此礼待自己的,但是他做了。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李修文就是这样的性子,恭敬地回礼之后,便随同朱聿键步入了王府。
入了正殿之后,李修文径直走到了上首的位置,回首说道:“本官奉圣命而来,王爷接旨吧。”
朱聿键心中了然,恭敬地下跪道:“臣朱聿键接旨!”
此次的正使是李修文,宣读圣旨的活儿还得他来做,王承恩只是在一旁看着。
接过了侍卫递过来的圣旨,李修文在手上打开,朗声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唐王朱聿键私募兵士,以勤王之名,欲行不轨之举。为社稷安宁计,着去其封国,废其封号,贬为庶人,即日迁往凤阳高墙。私募之兵士,偕同王府兵士编入河南都司。。。。。。”
尽管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此时亲耳听到圣旨上的内容,朱聿键还是有些难以接受,心下不免有些黯然。
直到宣读完了圣旨,他还在愣神。
从藩王变为庶人,这样的落差放在谁身上,都不免有些难以接受。
李修文还是能够理解他的,心中也觉有些不忍,出声提醒道:“王爷。。。。。。”
朱聿键这才回过神来,语带梗咽道:“臣。。。。。。庶人朱聿键遵旨!”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之声,紧接着一名锦衣卫出现在了门口,禀报道:“大人,王府的侍卫想闯进来!”
大殿外有朝廷的士兵把守着,单凭王府的这点侍卫,是难以翻起甚么风浪的。
李修文闻言也不急于表态,目光看向了朱聿键。
朱聿键看向了边上的侍卫长,吩咐道:“让他们退下。”
那侍卫长迟疑道:“王爷。。。。。。”
“怎么?如今我的命令也不管用了?”
朱聿键目光注视着他,直到他低下头之后,才沉声命令道:“让他们退下!”
“是!”
侍卫长眼眶通红,双拳紧握,最终还是抱拳领命。他转过头来瞪了李修文一眼,才出去约束自己的部下。
李修文看的暗暗点头,这朱聿键还是识时务的。
凤阳高墙,便是明朝皇室的监狱。
这是历史上最特殊的监狱,因为它是专门用来囚禁皇室成员的。
在场的官员们,都能猜到迎接朱聿键的,会是囚禁终身的命运。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李修文。
李修文清楚的知道,历史上的明朝,将于崇祯十七年亡国。就算因为他的介入,历史会发生些改变,朱聿键也不至于会被囚禁终身。
事情办妥了,李修文便也不急于一时。在南阳官员们的招待下,吃过了饭后,才押着朱聿键和他的王妃曾氏,向凤阳赶去。
朱聿键三十出头的年纪,不知怎的竟没有子女。曾氏还很年轻,二十来岁,模样姣好。
不顾王承恩的劝阻,李修文只是准备了一辆马车护送俩人,没有上拷。有这么多侍卫随行护送,朱聿键根本就没有逃逸的机会。
再者说,他真逃了,又能逃到哪儿去?
如今还能保住一条性命,逃了就真活不成了。
南阳到凤阳的路程不远,行了三天的路程,李修文便到达了目的地。
凤阳高墙的守陵太监,见到李修文对朱聿键十分礼遇,心中不免提起了几分小心。
朱聿键如今一介庶民,到了这里自然是任由他折磨的。可李修文不同,如今的他身份尊贵,还真不好轻易得罪。
李修文如此对待朱聿键,自然是刻意做给这些人看的。他和朱聿键并无交情,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之下,能让对方少受些折磨也好。
他没想过要当什么救世主,能做的也仅止于此了。
头上三尺有神明,怀一分敬畏之心,总不是坏事。
在凤阳稍作休息,李修文便准备回家了。
凤阳城外,王承恩笑着向李修文告辞。
王承恩将会把神机营带回京师,至于许江等人,李修文本是让他们也回京的。他倒是没想到,许江等人会自愿留下来,而不回京城过年。
无论是当初那个小小的百户,还是如今地位崇高,深受圣宠的南镇抚使。李修文对王承恩的态度,始终都没变过,一直以来都表现得十分尊重。
这一点,王承恩是有所察觉的。也因此,他对李修文很有好感。
太监做不成男人,心里一直都是十分自卑的。朝廷的许多官员,对太监都是十分嫌弃的。
李修文目送着他远去,嘴角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笑意。
神机营里的那些猫腻,早就让他给查清楚了。只待自己来年回到京城,就可以实施计划了。
神机营,早晚是我的!
第176章 推广粗粮
李修文回到开封时,天空突然飘下了雪花。
听家里的下人说,他去凤阳的当天,有许多官吏曾上门拜访,都是前一天没有资格迎接他的,一些品阶比较小的官员。
还有一件事让李修文很是意外,那便是朱怀玉也来过两回,这会正在和李明珊一起,在他的院子里呢。
这两个丫头,怎么走到一起去了?
李修文听了这事,顿觉疑惑不已,举步便朝后院走去。
廊檐下,杨雨璇正带着两个丫头,和王冰打叶子牌呢。另一边,则是董小宛几女围到了一起,凑成一局。
李修文见到此情此景,心中暗自想道:“这家里边,似乎也分成了两个小山头?”
李明珊眼尖,率先发现了李修文,脸色一喜道:“大哥回来了?”
众人这才抬头望去,见李修文回来,正准备起身,李修文阻止道:“你们玩你们的,不用管我。”
荷儿拿来了一张椅子,让李修文在一旁坐下,很快便沏了杯茶送上。
李修文不懂叶子牌,便只是坐在一旁品着香茗。
很快,一局结束,杨雨璇这边率先散了局。便听朱怀玉哼哼道:“你个秀才,如今倒挺忙呀?”
李明珊也在一边帮腔道:“他可是个大忙人!”
李修文扫了她们一眼,看向朱怀玉,似笑非笑地说道:“当日我的马儿受了惊吓,差点儿把我给摔死,小郡主应该知道,是何人在背后使坏吧?”
朱怀玉听了这话,心虚地避开他的目光,故作惊讶道:“竟有这事儿么?我当时又不在,我哪儿知道?”
看到她的反应,李修文便已经确定了心中的猜测。却听她继续道:“我看呀,不是有人使坏,肯定是你骑术不精。唔,一定是这样!”
李修文心中一阵郁闷,让她捉弄了也就罢了,反倒还赖上自己的马术了。
见他不说话,朱怀玉心里一阵得意,笑道:“我说秀才,用不用本郡主教你骑马呀?我二哥的骑术都没我厉害呢!”
李修文也笑道:“好啊,郡主骑术无双,等哪天有机会,还要劳你指点一二!”
朱怀玉对他奉承的话很是受用,小尾巴翘得更高了:“放心吧,有本郡主的调教,你也差不到哪儿去的。”
李修文突然问道:“世子怎么让你一个人出来了?”
朱怀玉撇了撇嘴道:“他才不放心我一个人出来呢,是杨振送我过来的。那个闷葫芦,我又给他打发回去了。”
李修文这才了然,敢情她不喜欢让侍卫跟着。刚好他也要去趟王府,便说道:“我送你回去吧。”
周王朱恭枵曾经救过李修文一命,他又和朱绍烨交情深厚。此次从京城回来,理应先去拜谒周王。
这次再看到朱恭枵,李修文明显能察觉到,他又苍老了许多。
本来年纪就大了,又经历了世子朱绍烱的事情,想必他内心是十分不好受的吧。
李修文登门拜访,朱恭枵倒是表现得十分热情,坐在上首的位置上,和李修文闲聊着。朱绍烨和朱怀玉兄妹俩,反倒成了陪衬,安静地陪坐在一旁,偶尔搭上两句话。
闲谈了约莫半个时辰,朱恭枵便有些疲惫了,在几人的相劝下,让朱怀玉扶着回去休息了。
朱绍烨和李修文俩人,则趁机去了书房。
朱聿键的事情,朱绍烨已经得到了消息,不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你说,我会不会也和他一样,落得个终身囚禁凤阳高墙的下场?”
李修文能理解他,此时却不能出言宽慰。他沉声道:“不会!若事情败露,咱们都是诛灭九族的命运!”
朱绍烨闻言一愣,目光凝视着他半晌,才笑道:“我明白了。”
事情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俩人都能抽身而退,但他们都一致地,选择了一条道走到黑。
李修文坚持的理由,是因为他知晓历史的发展。
在这个制度森严的时代,要想活得更好,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地位。自己如今的官身,是朱由检这个朝廷给予的,一旦大明亡国,一切终将成空。不成为一方势力,在亡国之时如何保全自己和家人?
朱绍烨也有他坚持的理由,他有野心,有抱负,区区一个开封,又如何承载得起?
李修文在京城的一些事情,他都有所了解。有这样的一个人在朝廷,又愿意辅佐自己,何愁大事不成?
争天下,驱外敌,需要兵马。
更重要的,要有钱有粮。
地瓜和红薯已经种出来了,收成还不错。玉米和土豆,则尚在进行试种中。
作为一方藩王,自有其生财的门路。周王府的名下,也有许多的土地。
李修文要做的,便是把开封府变成一个大粮仓,在灾年时,这些可是能救命的。除了能高价卖出之外,还能在缺少粮食时,作充饥之用。
当然,不可能全吃粗粮。良田用来种平常的粮食,收成不太好的地,则用来种植粗粮。
周王朱恭枵年纪大了,平时很少管事,很多事务都是交给朱绍烨去打理的。李修文将粗粮的好处,都详细告诉了朱绍烨。
而后,李修文才说道:“前些日子我已经试着种了些,如今三个月便已有了收成,待明日我让人给世子送些过来。”
朱绍烨听完后,认真思索了一番,才点头道:“也好,若真如你所说,我王府会大力推行的。”
“对了,世子如今该多存些粮食了。”
李修文提醒道。这时的大户人家,多半会在家里有存粮,他特意提醒一句,显然是觉得这还不够。
朱绍烨疑惑道:“这却是为何?”
在李修文的记忆中,明朝亡国那几年会有场大蝗灾,多存些粮食,绝对没错。
具体是哪一年,他并不清楚,只好说道:“几年后或许会有场大灾,多些粮食,总会有用的。”
朱绍烨知道,他有位道人师傅,只道是他用师门秘法算出来的。他将信将疑地点头道:“我知道了。”
忽而,他又问道:“此事之后,我王府还要做些甚么?”
李修文意味深长地笑道:“贿赂天子!”
第177章 谋个差事
翌日一早,荷儿就过来禀报,赵推官求见。
李修文感到有些头疼,他清楚赵雄想要入京当官,但自己又不打算让赵雄入京。
两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