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原始时代-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源城目前设计规模仅仅能够容纳一万左右的人口,平时居住人口在七千左右,而中京城设计规模能够容纳两万人口,平时居住人口要达到一万五千左右,人口既是潜力,再加上中京城是未来国家的中心,各种重要的事物都要放到中京城来。
实际上在设计中京城时,苏焱还考虑到未来中京城扩建的事情,随着龙部落人口不断增多,作为国家的中心,中京城的人口也会不断增多,未来势必中京城会进行扩建,到时候以现在的中京城作为内城,直接在内城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更大规模的外城,使得扩建后的中京城能够容纳五万乃至十万人居住。
三辆马车行驶在用小石子铺垫的平整道路上,很快进入到中京城,马车四周没有多少遮挡,周围的族人能够清楚的看到王坐在马车中,凡是注意见到这一幕的族人纷纷停下脚步,朝着马车方向一边行礼一边狂热的高呼“王”,直到马车远去,族人们才离开这里继续自己的事情。
马车没有直接前往王宫,而是顺着道路在中京城里转悠一圈,不时的,苏焱还会让车夫停车,慰问旁边的族人,特别是到了居民区,苏焱带着众人挨家挨户串门,慰问这些搬进中京城的族人。
王本是高不可攀的,原本王就让族人们敬畏,但是苏焱没有想要自己远离族人,经常的串门看望族人,可以消减族人们对王“高不可攀”的印象。
直到这一趟行程结束,马车驶向王宫,中途苏焱将蛇坚“赶下车”,让他去处理自己的事物。
进入王宫,王宫占地足有九亩,虽然和历史上那些占地几百亩甚至数千亩的王宫、皇宫没得比,但是对于龙部落来说,占地九亩的王宫已经足够大了,房屋数十间,花园、水池、演武场都占据一些地方。
一些数百人的小部落的居住地大概也就王宫这么大小吧。
苏焱一家的物品在众人游逛中京城的时候早已经送进王宫中,王宫中依旧没有仆人,苏焱一家人一起忙碌起来,将各种物品送到各处。
当然,仅仅是搬过来的这些物品无法装置整个王宫,可以说王宫中超过五分之四的东西都是新的,新桌子、新椅子、新柜子、新装饰陶器、新装饰铜器等等,特别是在召开朝会的大殿中,还放置一张大地图,上面详细绘画龙部落所接触到区域。
以龙部落的人口,仆人这种职业短期内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便搬进到王宫中,苏焱一家的大部分事物都要自己来做,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反正众人都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没有仆人无所谓,有仆人反而会感觉到一些别扭。
恐怕众人心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家更大了,来回走路都需要更长的时间,好在整个中京城都没有多大,从南走到北,或者从东走到西也仅仅三百三十三丈的距离。
第459章 夏与蝉2/2
即将成立的国家的国号已经被苏焱定下,夏,即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苏焱为夏王。
“夏”实际上来源于一种昆虫——蝉。
蝉在夏天是最常见一种昆虫,作为夏天的特征之一,确实可以用蝉来表示夏天。
甲骨文的“春”字表示草出生的样子,“秋”是庄家成熟的样子,“冬”是枝果折落的样子,“夏”是蝉的意思。
表示四季的,都是用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表达的,具体到夏,就是在夏天里叫着的知了,这也符合我们所说的蝉鸣夏的意思。
蝉是昆虫,却能蜕变、转生,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神秘现象,无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在早于夏朝的一些考古遗址中就发现了很多玉蝉或蝉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蝉象征着高洁,餐风饮露、居高鸣远,不会被世间的污浊和尔虞我诈所侵染。
古代文人墨客对蝉的评价很高,曹植写《蝉赋》对蝉进行了高度赞扬,唐朝大书法家虞世南,也有首诗《蝉》表现蝉的高风亮节,“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诗别载》“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启以蝉形的夏字作为国号,大概正是看中蝉代表这些神秘而美好的意义,哪个君王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延绵不绝、世代永存、居高鸣远呢?
当然,这些都是推断,反正苏焱是想着自己建立的夏国能够延绵不绝、世代永存、居高鸣远。
距离建国时间还有一个半月,即秋季第一天,整个龙部落都在为此而忙碌,实际上也没有多少需要忙碌的地方,从龙部落转变成夏国,大概只是称呼上的转变,真正需要变化的地方并不多。
龙部落说是部落,其实和其他部落有很大不同之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龙部落是由多个氏族组成的,这些氏族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个小一些的部落,大家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更大的部落,也可以将这个称呼换成联盟或者国家,只不过国家的意义要比部落和联盟更突出一些。
部落实际上就是一个以血脉为纽带的大家庭,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狩猎,大部分事情都放在一起,整个部落施行的是公有制,族人几乎没有什么私人物品,所有收获要归公,然后再按照功劳或者地位发放。
蛇部落时期就属于部落,但是到蛇部落和虎部落联合成立龙部落后,龙部落其实就是国家的雏形,苏焱一点一点将这个国家完善,即使还是龙部落的称呼,实际上已经和最初的国家体制没有什么区别。
“国”本义指疆域,地域,繁体字写作“國”,一个国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拥有固定的领地。
龙部落目前接触到的统治体制只有那么三种,部落,联盟,阵营。
部落,即以血脉为纽带的大家庭;联盟,即多个地位平等的部落的联盟;阵营,即一个宗主部落和多个附属部落组成的统治体制。
部落有小有大,小的部落人口可能不足一百,大的部落人口有数千甚至上万,联盟和阵营的人口都能够达到上万,无论叫法有什么不同,统治体制有什么区别,实际上部落、联盟、阵营三种统治体制最终能够进阶成国家。
拥有一定的人口基础,拥有明确的疆域范围,拥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拥有强力有效的统治机构……综合起来既是国家,龙部落显然是满足了这些条件。
对其他人来说龙部落的名字该不该无所谓,但是在苏焱心中“部落”是落后的,唯有国家才是才能代表一切。
夏国即将成立,龙部落内部没有多少事情需要转变,不过对外还是有一些事情需要进行的。
第一件事就是(第二)熊氏族和(第二)狼氏族的搬家,正好中京城还有足够的空缺,将熊氏族和狼氏族暂时都迁移到中京城来,不到两千人口,即便加上两个氏族的人口,中京城距离原定的一万五千人口还有两千多的差距,在夏国成立前,会将缺口补足。
目前龙部落的船只足够多,三十三艘甲型船,三艘乙型船,实际上这些年来一共建造三十四甲型船,有一艘倾覆了。
在夏国成立前后,龙部落所有的船只都将放弃对外贸易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出两支船队将熊氏族和狼氏族迁移到中京城来,在苏焱一家搬到中京城前一个月,两支船队就已经出发,预计最多二十天时间,两个氏族就会入住中京城。
第二件事情比较简单,但非常重要,就是邀请龙部落与之交易接触过的部落来参加开国大典。
这件事情已经进行中,派出的迁移熊氏族和狼氏族的船队顺便将这个任务执行,不过熊氏族和狼氏族都在中京城东方,龙部落还派出一支船队前往中京城西方接客人。
能够邀请到各个部落的首领最好,即便各个部落的首领不来,也要让部落中地位比较高的人来参加夏国的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是夏国展示自身实力的时刻,规模“宏大”的中京城足以将夏国的强盛表现出来,在开国大典上,苏焱还准备进行一下阅兵。
史书中有关于“阅兵”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涂山会盟了。
《淮南子·原道训》中就说,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其他部落对夏虎视眈眈。
后来禹当了首领,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邀请诸侯会盟。
据说在大会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而前来会盟的氏族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表示对禹的臣服。
涂山会盟中,尽管禹没有发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慑诸侯,从而“化干戈为玉帛”,禹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阅兵”的雏形。
另有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在孟津举行大规模的“观兵”,同时宣称伐纣,要替天行道,此后,武王亲率大军,东渡孟津,与商朝军队决战于牧野,重挫殷纣王主力部队,奠定了周朝立国的基础。
从这可以看出,此时,“观兵”作为一种检阅部队、震慑百姓或敌人的军事手段,已经开始被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使用。
观兵即阅兵,苏焱想要进行一次两千人到三千人规模的大阅兵,参加阅兵的战士皆是成年男性族人,以此来让众部落感受夏国的强大,让更多的部落加入到夏国来。
第460章 龙凤之争1/2
以六万多人为基础建立的国家,放到中国历史上只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国家,当然,也有比即将建立的夏国还要小的国家,比如周代诸侯国中小国,估计有的小国还没有夏国人口多。
苏焱也想让龙部落拥有更多的人口,但是这非常困难,第一个原因是龙部落成立时间比较短,只有二十三年,若是能再给龙部落二十三年时间,到时候龙部落人口最起码也要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两倍。
第二个原因则是时代的局限,这个时代大地上所有部落加在一起才有多少人口,往多的说有五百万,那也是分布在星球上各条“母亲河”四周,放到黄河这边,即使加上龙部落,黄河两岸流域所有部落总人口也很难超过五十万。
第三个原因则是龙部落自身,六万多人口,这对于其他部落来说已经非常多了,相当于四个到五个日部落阵营或者渔部落,龙部落人口越多,管理越麻烦,随着城池的增多,苏焱还要设立二级管理机构,倒不如现在就将龙部落转变成国家,一切再开始进行。
距离建国之日还有一个月时间,苏焱手书一则通告,下发至龙部落各座城池。
对于建国的事情,只有龙部落诸位高层、中层比较了解,普通人仅仅是听到一点消息内容,这一则通告就是向龙部落所有族人告知“龙部落将变成夏国”,同时列出“国家”的意义。
通告中写出由“龙部落”转变成“夏国”时,龙部落内部不会发生多少变动,基本上只是名称的转变。
最后通告中还写出在建国之日将会举行大阅兵,现在开始选拔各座城池中的成年男性族人,平均每座城池要出三百人。
当通告下发到各座城池被所有龙部落族人所知时,大部分族人对“龙部落”转变成“夏国”没有多少感觉,反正内部也没有多少变动,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多少影响,只当是名称的变化。
族人们最最关注的还是通告中最后一条――选拔成年男性族人参加大阅兵。
“我想参加大阅兵!”一个个成年男性族人暗自下定决心,参加大阅兵已经成为一种荣耀,只有实力强大的战士才能参加大阅兵接受王的检阅。
龙部落中成年男性族人有八千二百余人,平均每三个成年男性族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被王检阅的一员,这个比例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野战军、城防军的战士们直接获取资格,其他成年男性族人只能竞争剩下不多的资格。
苏焱将选拔战士的任务交给各座城池的兵部分部去进行,先选拔出来足够的战士,然后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队列训练,到建国最后几天时间里前往中京城,进行最后的训练的排练。
实际上队列训练对于龙部落族人来说并不陌生,野战军、城防军的战士们经常进行队列训练,后备军的族人们在冬季里也经常进行队列训练。
不要求达到现代中国军人的那种水准,只要整齐一些就行。
中京城王宫中,苏焱将梅花、娥月、香香三女还有十位少女召集起来,将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她们。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夏国即将建立,我需要你们给夏国绣一面国旗,就是这个样式,在黑布上用金黄色的线绣出一个大大的‘夏’字,再用金黄色的线绣一条神龙环绕在‘夏’字四周。”一边说,苏焱一边拿出一张国旗的草图。
草图上设定国旗长三尺宽二尺,‘夏’字磅礴大气,围绕‘夏’字的神龙更是活灵活现、威武霸气。
多年下来,苏焱的毛笔字和绘画技巧是龙部落最高超的,放到现代即使不是大师水准也距离大师不远了。
听到自家夫君交代的任务,娥月笑着说道:“夫君,这很简单,不用一天时间我们就能绣出来。”
缝制衣服是龙部落所有女性族人都要掌握的技术,少女们也早早接触相关的知识并亲手缝制出现一些小物件,高级学堂中更有专门的纺织课、刺绣课,每个女学生都要学习。
苏焱想了想后回道:“先绣一面出来我看看,若是合格,就多绣一些出来,到时候龙部落的每座城池都悬挂一面旗帜。”
苏焱将任务交代下来,三女和十位少女也开始忙碌起来,拿来几批黑布,再拿来金黄色的线,众女围坐一圈,先对照好草图,再下针。
另一边苏焱将任务交给众女后,突然又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和国旗有些关联,既然国旗有了,那是不是应该有专门的龙袍、凤袍。
苏焱转身前往书房,先画一个草图,等众女将国旗绣几面出来后,再将这个任务交给她们,反正不需要多么复杂,在建国之日到来前都能够完成。
龙袍,凤袍,龙部落只有龙,可没有凤,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的地位可想而知,不过凤的地位也不低,常常用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龙凤胎即一男一女。
传说中龙图腾就是各个部落的图腾融合而来,凤图腾大概也是这般来的,凤图腾也可以说是鸟图腾。
炎黄部落联盟是龙图腾,九黎部落联盟是鸟图腾,两个部落联盟大战,最终是炎黄部落联盟胜利,九黎部落联盟战败,但没有被覆灭。
一时的胜利,不代表永远的胜利,一时的失败,不代表没有翻盘的机会,龙凤之争一直没有停下。
夏朝时还是以龙为尊,到了商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朝是鸟图腾,所以商朝取代夏朝的真相,其实就是凤图腾对龙图腾的胜利,接着西周的建立,凤鸣歧山,说到底还是鸟图腾内部纷争。
周朝立,分封八百诸侯,其中楚国的图腾是凤鸟,最终崇拜龙的秦人建立大一统的秦朝,却被楚霸王推翻,凤图腾再立。
可惜楚汉之争刘邦笑到最后,刘邦是平民出身,一帮功臣之中,也没有几个贵族,他们是实用主义者,对于龙呀凤呀,只要有利于自己,就全部拿来用。
这种情况下龙图腾和凤图腾开始融合,龙凤呈祥,偏偏古代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当龙代表男凤代表女的情况被定下后,龙凤地位可想而知。
【关于龙凤之争是珩毅看《天下珍藏》这本了解到的,看找灵感,这话没错】
第461章 客人将至2/2
对于龙部落来说,本身信奉龙,再拿出来一个凤也没有多少问题,反正龙是苏焱拿出来了,苏焱自己再编一段话,凤也就出来了。
关键在于龙部落要祭拜神灵,更要祭拜祖先,神灵是虚构的,只有祖先才是真实的,是祖先们在这片大地上挣扎着将血脉传承下去,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但是有一个问题出现:龙部落没有祖先。
是的,仅仅成立二十三年的龙部落是没有祖先的,等到苏焱逝世后,苏焱大概是夏国子民祭拜的第一位祖先。
好在苏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龙部落没有祖先,那加入龙部落的各个氏族都有祖先,不知道祖先姓名,那蛇氏族的祖先就是蛇祖,虎氏族的祖先就是虎祖,每个氏族都出现一个祖先代表这个氏族。
每当夏国要举行祭祀的时候,要祭祀神灵,也要祭祀各个氏族的祖先。
……
回到龙部落三支船队分别起航前往中京城西方和东方执行迎接客人任务和两个氏族搬家任务的时候。
前往中京城东方的第二贸易船队和第三贸易船队先一步出发,前往中京城西方的第一贸易船队晚一步出发。
第二贸易船队和第三贸易船队一路向东航行,第十六天,两支船队来到(第二)熊氏族所对应的河段,第二贸易船队停船,准备将熊氏族所有族人接上船然后返航,第三贸易船队继续向东方航行,驶过(第二)狼氏族所对应的河段,最终抵达渔部落。
前一次航行中,第三贸易船队已经向渔部落发出邀请,想要让渔部落派遣族人参加夏国开国大典。
渔部落首领和其他部落首领一样,不明白国家是什么意思,不知道龙部落为什么要成为夏国,第三贸易船队的人给渔部落首领简单解释一下,大致意思是龙部落的人口太多了,部落制度已经无法满足龙部落,所以龙部落转变成夏国,用更好的制度来管理夏国。
渔首领在听到龙部落族人的解释后,生出亲自前往龙部落参加建国大典的想法。
渔部落是一个人口过万的霸主级部落,综合实力要超过日部落阵营,为了获取到足够的食物,渔部落以一个中央居住地为中心,容纳数千人口,每当部落人口达到一定上限的时候,渔部落就会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远处,建立一个个小居住地。
虽然小居住地距离中央居住地不算远,最近的只有半天路程,但是渔首领对小居住地的没有多少管理权限,这些小居住地实际上相当于半独立状态,若不是中央居住地实力太强大,再加上血缘关系,恐怕这些小居住地都会独立成为单独的部落。
渔首领知道龙部落人口比渔部落更多,那龙部落是如何进行管理的,渔首领很想了解一下,只有亲自前往龙部落,才能详细的了解龙部落的情况,只是渔首领刚提出这个想法时,包括渔部落的巫在内诸位高层都劝阻渔首领,渔首领只能放弃。
不过该派人前往龙部落还得派人过去,这几年来渔部落已经多次派遣族人前往龙部落做客,通过前往龙部落做客的族人的叙说,渔首领对龙部落了解的更多,也算是确定龙部落比渔部落强盛数倍。
渔首领甚至有向龙部落这般,将渔部落的小居住地都放在黄河两岸,依靠船只进行联系,只是渔部落的船只没有龙部落的船大,来往黄河两岸要麻烦一些。
现在龙部落要转变成夏国,不知道这夏国的制度是如何,渔首领又生出前往龙部落做客的想法,最后依然是被其他渔部落高层劝阻,只能派遣一个渔部落的高层再加上两个护卫前往龙部落,等族人回来后,渔首领再通过族人的叙说了解夏国的情况。
渔首领是真的想亲自前往龙部落看看,只有亲身前往龙部落才能了解到更多,同时对渔部落自身进行改变,只是他身为渔部落的首领,几乎不可能远离渔部落。
将渔部落的三位客人接上船后,第三贸易船队返航,前往熊氏族到渔部落之间已经确定派族人前往龙部落做客的部落去接客人,中途在狼氏族停船,将狼氏族所有人和狼狗都“装”上船,船队空闲的大部分位置都留给狼氏族,狼氏族愿意带走的东西都带走,最好是携带粮食。
比较麻烦的是狼氏族驯养的狼狗,见到陌生人后会狂吠不止,只有狼氏族的人才能让这些狼狗安静一些,非狼氏族人也尽量远离这些狼狗,一不小心就会被它们咬到。
另一边,第二贸易船队接上熊氏族的人后转向回航,在路径前往日部落的支流时直接转向前往日部落,日部落这一次也在龙部落的邀请范围内,以往龙部落可没有对日部落发出过邀请。
第一次接到龙部落的邀请,日首领欣然同意,自己不会以身犯险前往龙部落,不过派遣其他族人前往龙部落还是可以的,通过族人的眼睛,让日首领更加清楚了解龙部落的情况,而不是单纯的通过龙部落族人的述说了解龙部落,谁知道那些龙部落族人说的是真是假。
除了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其他与龙部落进行交易的部落都接到到龙部落的邀请,绝大部分部落都接受邀请。
龙部落对外发出邀请,主要是展现出龙部落强大的实力,期望其他部落见到龙部落的实力后会加入到龙部落来。
而游牧部落与龙部落不同,游牧部落以放牧牛马羊为生,而龙部落主要以农耕为生,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
游牧部落转变生活方式加入到龙部落来,这很困难,同时龙部落也不想过于暴露自身实力给游牧部落看,游牧部落可是随时都能更换居住地的。
反正龙部落最需要的是游牧部落的牛马,而不是游牧部落的人,人口由其他农耕部落提供就好,等哪一天龙部落涉足草原,建立大型牧场,到时候再考虑收纳游牧部落人口。
第462章 建国前夕1/2
“这里就是龙部落?神啊!那是什么?!”站在甲板上的三个日部落族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远处的中京城,这太不可思议了,他们不敢相信这是人力所能形成的。
和第一次来到龙部落的日部落三位族人一样,第二贸易船队中还有一小部分人也是第一次来到龙部落做客,即便从到过龙部落的族人口中了解到一些龙部落的情况,但是真的看到龙部落的情况后,他们止不住的惊叹。
第二贸易船队上那些曾经岛国龙部落做客的人对中京城也是有些惊讶,毕竟中京城和龙部落的其他城池不同,占地面积增大一倍,城墙高一倍宽数倍。
站在远处就能感觉到中京城的鱼其他城池的不同,但是在他们心中,其他城池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一般的存在,现在龙部落又建造出更大的城池,龙部落的强盛在他们心中有提升一大截。
“要是我们部落能够像那些部落一样加入到龙部落就好了。”这般想法在好几个人脑海中闪过。
然而这种想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他们的脑海中出现,甚至他们的部落中也有许多族人在知道龙部落的强盛以及其他部落加入到龙部落后过上幸福生活的事情后,一个个都想要让部落加入到龙部落去。
但是首领和巫等部落高层不同意,族人们的想法直接被压下去,他们被选中作为代表前往龙部落做客前,首领更是对他们严加叮嘱,回到部落后只有在首领的允许下才能将龙部落的事情告诉其他族人。
船停了,在龙部落族人引导一下,来自各个部落的客人下船来到码头上,礼部的官员早早在这里等待着,准备接引这些来自各个部落的客人。
几年的时间过去,礼部已经一分为三,教部和医部从礼部独立出来,鹿巫担任礼部部长,虎巫担任教部部长,蛇巫担任医部部长。
接待各个部落客人的事情由礼部负责,商部辅助,在两个部门官吏的配合下,各个部落的客人被坐到已经安排好的马车上。
第一次见到马车这种新奇玩意,不少人又是惊讶又是感叹。
“龙部落真是强大,居然能够驾驭野兽。”
这只是一个开始,等到他们进入到中京城后,一个新奇的世界将展现在他们面前。
第二贸易船队上可不止有来自各个部落的客人,还有加入到龙部落的熊氏族近千族人,户部派出大部分人手,还从其他部门借调一些人来一起安置熊氏族人。
第二贸易船队最先归来,紧随其后的是第一贸易船队,第三贸易船队的路程最远,最后归来。
随着熊氏族人和狼氏族人入住中京城,目前中京城总人口已经接近一万五千人,这个数字算是中京城正常情况下所容纳的人口。
不过接下来的时间里因为建国大典即将到来,其他八座城池的一些族人都会聚集到中京城来,到时候中京城总人口将会突破两万。
中京城规划居住人口是两万,但那也要一步一步来,先容纳个一万五千人没有问题,现在两万人口聚集在一座城池来,而且后面的五千人主要都是成年族人,即便只有几天时间,对中京城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食物问题,住所问题,治安问题,各种问题需要城主和各个部门严加配合。
待熊氏族人和狼氏族人都在中京城安定下来,苏焱抽出一天时间,将所有熊氏族人和狼氏族人都聚集中中京城中心广场上,在熊族长和狼族长的带领下,熊氏族人和狼氏族人一起宣誓向王效忠。
效忠仪式非常有必要,龙部落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苏焱没有办法认识所有的族人,但是却需要让所有的族人都知道自己,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向王效忠。
还有半个月就要举行开国大典,一切都在有序进行中。
王宫中,三女和十位少女不但将绣出来二十几面国旗,还将一件龙袍和三件凤袍绣出来。
龙袍和凤袍皆是以黑为主,镶金边,龙袍绣有神龙图案,凤袍绣有凤凰图案。(凤凰雄雌问题略过)。
苏焱、梅花、娥月、香香四人换上龙袍凤袍,头戴龙冕凤冠,身为王和王后的气质更加凸显。
国旗、龙袍、凤袍都绣出来了,三女和十位少女的任务还没有结束,接下来她们还要带领其她一些刺绣制衣技术高超的女性族人缝制更多的衣服,平和安的蛟龙袍,十位少女的孔雀袍或者玄鸟袍,众位族长和巫也要身穿绣有各个部落图腾图案的衣服。
龙部落尚黑,所有衣服都是以黑色为主,然后用其他颜色来绣制图案,主要还是龙部落诸位高层的衣服需要更换,普通族人没有那个必要,制作这样的衣服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仅仅是制作几十套衣服没有多少问题,若是制作几百套上千套那就消耗大量人力,一身纯黑的衣服足以。
随着建国日临近,各座城池选拔出来准备参加大阅兵的族人已经来到中京城,他们每天都会聚集在中京城中央广场进行最后的训练。
来龙部落做客的各个部落族人偶尔见到中央广场上的情况,虽然中央广场上的情况比较混乱,但是看到那些训练的龙部落战士,他们的面容都发生改变,或惊奇,或严肃,战士的数量只是一个问题,他们能够感觉到面前是一群精锐的战士。
若是将这么一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