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善属文,著有《桓玄集》二十卷。
  (本章完)


第198章 不用订阅
  第7人,北宋末年梁山好汉霹雳火秦明,武力95,统帅86,智力74,政治68;
  因其性如烈火,故而人称“霹雳火”。祖籍山后开州。善使一条狼牙棒。本是青州指挥司统制,攻打清风山时,因中宋江的计策,被俘后无家可归,只得归顺。
  自上梁山后,秦明凭手中狼牙棒,在一系列战斗中屡立战功。大聚义排座次时,在梁山排行第7位,上应“天猛星”。又被封为“马军五虎将”第3位。梁山受招安后,随宋江征讨辽国、王庆、田虎、方腊,多建功勋。在征讨方腊时,与方腊之侄方杰大战,后因急躲暗器,被方杰一戟耸于马下,死于非命。
  第8人,隋唐猛将新文礼,武力98,统帅90,智力84,政治80。
  为天下第十一条好汉,虹霓关总兵。武功高强,因有横推八匹马之力,故人称八马将。使一条铁方槊,重二百斤。坐下一匹金睛骆驼。
  瓦岗造反时攻打隋朝关卡,新文礼与瓦岗军交战而亡。《说唐》里因为用计杀死裴元庆,被瓦岗将领围攻致死,《兴唐传》里被裴元庆打伤,被其妹新月娥治残,最后自杀而亡。
  第9人,隋唐猛将尚师徒,武力99,统帅92,智力79,政治78,天下第十条好汉,他武艺高强,是临潼关总兵,人称“四宝大将“。尚师徒为虎牢关总兵,出场时为伍云召因父亲伍建章被杀而据南阳关造反,韩擒虎挂帅攻打南阳关不利,调尚师徒和新文礼前来助战。
  新文礼与尚师徒到后,与韩擒虎、宇文成都合围南阳关。伍云召败逃后,尚师徒就回虎牢关镇守。
  靠山王杨林攻打瓦岗时,调尚师徒等前来助战,与新文礼、唐壁、杨林合围瓦岗。徐茂公放出流言攻打虎牢关,尚师徒担心虎牢关有失,率军回关。
  瓦岗军攻打虎牢关,尚师徒将程咬金击败,后秦琼出战,用计骗盗了尚师徒的战马呼雷豹。尚师徒修给虹霓关总兵新文礼前来助战。新文礼来后被裴元庆打败。
  邱瑞得知尚师徒的来历后前来劝降尚师徒,尚师徒不愿归降,邱瑞却因年老气死在两军阵前。秦琼见劝降不成,再次诱骗尚师徒,将尚师徒从虎牢关引开,盗走呼雷豹,诈取虎牢关,尚师徒回来后,得知母亲自尽,骂死妻子,将儿子托给秦琼,然后自尽而亡。武器铠甲归秦琼所有。
  第十人,隋唐猛将魏文通,武力97,统帅96,智力84,政治80;隋朝潼关守将,排第九条好汉,因为长得好像关羽,绰号赛关爷。秦琼等人反出山东时要经过潼关,魏文通只知道秦琼是靠山王杨林的十三太保,不知道他正被杨林追捕,不但放走了秦琼,还给秦琼准备干粮马草。
  杨林到潼关得知此情后,就派魏文通前去捉拿秦琼戴罪立功。魏文通追上秦琼后将其打败,但却拿不住秦琼,秦琼且战且退,魏文通紧打不放,一直追到黄河边。徐茂公与单雄信前来救援秦琼,魏文通将单雄信打败,继续追捕秦琼,却被王伯当连射两箭,魏文通只好作罢,返回潼关。
  杨林攻打瓦岗时,摆下一字长蛇阵,魏文通也参与其中。魏文通出战时再次将秦琼、单雄信等打败,与王君可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而后战死。
  第11人,隋唐猛将王君可,武力94,统帅88,智力77,政治70;五虎上将中功劳最高的一位:英雄会大劫牢,反出山东,救下秦琼,攻打金堤关。
  守关副将华公义被程咬金斩杀,主将华公吉要为兄弟报仇,挑战英雄会,王君可迎战,两人杀得不分胜负,最后华公吉被秦琼挑杀。靠山王杨林兵发金堤关,王君可和众兄弟一起车轮大战靠山王,老杨林险些丧命。程咬金立大魔国,封王君可为五虎上将的第二名,仅次于单雄信。王君可在大魔国和西魏阵前效命,多立战功:用“钓鱼刀”杀死了四猛之一的铁枪将来护儿,和曾经打败秦琼的花刀将魏文通两次交锋不分上下,杀死上马关副总兵大刀张义,和金刀将左天成大战二十回合略处下风,秦琼恐其有失,忙将王君可唤回。可以称得上是五虎上将中功劳最高的一位。
  李密玉玺换萧妃,失去人心,王君可心灰意冷,回到五柳庄做自己的员外爷,从此丧失志气,只想着置办产业,教育儿子继承家当,无心建功立业。后来结识了老英雄双枪将薛英,让他传授给儿子王永安武艺。罗通扫北受困在青石山,程咬金单骑跑出,偶遇王君可和薛英。程咬金在薛英面前羞臊了王君可一顿,并且将王永安带走投奔唐营。王永安力劈八猛将,解了青石山之围,投在军中。王君可前去找儿子,被程咬金和罗通设计,留在了军中,后被封为大唐掌国公。唐太宗东征辽东,王君可随军出征,留在狮子口看守战船,不幸受了风寒,病逝于军中。
  第12人,明朝猛将李如松,武力96,统帅96,智力90,政治89,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明朝名将。
  李如松骁勇善战,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出任辽东总兵。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年五十。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赐谥“忠烈”,并为其立祠。
  第13人,梁山好汉扑天雕李应,武力80,统帅74,智力80,政治79;郓州人氏,原为李家庄庄主。他曾修书给祝家庄,索要时迁,却被祝家庄拒绝,与祝彪交战时又被暗箭所伤,因而与祝家庄交恶。梁山攻灭祝家庄后,将他全家骗上梁山。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十一位,上应天富星,掌管钱粮。征方腊后授中山府郓州都统制,后辞官回乡,重做富豪。
  (本章完)


第199章 真的,这几章大家不要浪费钱订阅
  第十四人,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代杨文广,其四维分别为武力97,统帅96,智力81,政治80。
  很多演绎当中描述杨文广为杨家第四代,为杨延昭之孙,杨宗保之子,其实不然,明代熊大木所著作《杨家将演义》中的杨宗保和穆桂英二人都为虚构,真实历史并无此人,杨六郎杨延昭的儿子其实就是杨文广。
  三毛自己是货真价实的杨家后人,有《杨氏族谱》为证,三毛曾经去家族宗祠找负责看护的老族爷爷翻阅过族谱,也并无杨宗保穆桂英二人。
  杨文广生于咸平二年(999)卒于熙宁七年(1074),宋初抗辽将领杨业孙,白寿彝认为他是杨延昭的第三子(曾巩《隆平集》云:“诏录其子传永、德征、文广有差。”),杨文广以父荫为官。
  宋仁宗赵祯庆历三年(1043年),陕西南部张海率饥民起义,转战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和湖北西北部等地,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即按照为官的次序随军出征,故此杨文广当时的官位可能是禁军一类的小官职。这次出征回来后,杨文广以军功升任殿直——比供奉官更低官阶的武官官阶。四年(1044年),推行“新政”的参知政事(宰相)范仲淹任陕西、河东路宣抚使。次年正月,范仲淹罢相,出任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在此期间,范仲淹和杨文广有过交谈,对他的军事才能感到惊奇,将他置于麾下。
  然而,在这年之前一年(1044年),宋朝和西夏已经议和成功,宋再缴纳“岁币”银、茶、绢二十余万求“和平”。杨文广也就失去了杀敌报国的机会。
  宋仁宗赵祯皇祐四年(1052年),行伍出身的枢密副使狄青以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贼盗事的身份征讨盘据邕州(今广西南宁市)的蛮族首领侬智高的叛乱。狄青挑选陕西兵马赶赴广南两路助战,当时的德顺军(今宁夏隆德县)的知军(州官为知州,府官为知府,军官为知军)杨文广被调任广西钤辖(即广西临时战区的统兵官)。
  其后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这也是武官荣誉性的官阶,并无实际职掌,但“左藏库使”比之他的父亲先前曾任的“崇仪使”、“如京使”稍高。
  宋英宗赵曙继位后的治平年间(1064-1067),朝廷评议各地将领,赵曙说:“文广,名将后,且有功。”将其擢升为成州(今甘肃成县)团练使,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这是京师禁军侍卫司步骑兵的指挥官,曾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武官职位,领兵超过一万人,然而英宗时,它已经是个武将虚衔。
  后来,杨文广升任兴州(今陕西略阳)防御使、秦凤路(辖区相当于今陕西西部、宁夏南部和甘肃中部及南部)副都总管。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1068年)陕西经略使韩琦奏请修建城堡,保护秦州西北边境的居民,防范西夏党项人的入侵,朝廷准奏。
  七月,韩琦派秦凤路副都总管杨文广前往离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大约一百八十五里的地方修筑筚篥城。由于先前宋军修建城堡,西夏党项人都会出兵破毁工程。于是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策略,扬言要到某地修建喷珠城,西夏军队前去破坏,杨文广即率部急奔筚篥,全面部署防务,次日清晨,上当扑了个空的西夏军终于赶到筚篥。
  然而见到宋军防守严密,无法推进,只好退兵,却又留书声称回去奏请以数万骑兵来驱逐宋筑城部队——这就是无赖的威胁行径,杨文广立即派兵遣将出击追杀西夏党项军,西夏兵大败,宋军杀获甚众。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追击敌人,杨文广说:“先人有夺人之气。此必争之地,彼若知而据之,则未可图也。”
  经此一击,党项人后来果然不敢再来捣乱。当年九月,甘谷、筚篥等三个城堡修成,受到宋神宗赵顼诏书褒谕,并将筚篥城赐名通渭堡(今甘肃陇西东北五十里)。此后,杨文广历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七里)知州、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县)知军。
  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杨文广改任鄜州(今陕西富县)权知州——代理知州。以后又自西北边防移向河北边防,任定州路(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副都总管,升侍卫步军都虞候——又回到了当年他的祖父和父亲效命的地方。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沉寂了大约三十年辽宋边境又其争端——早在宋仁宗赵祯庆历二年(1042年),辽兴宗耶律宗真见宋朝屡为西夏所败,乘机要挟,要求宋朝割让晋阳及瓦桥关以南十县之地——这个晋阳并不是今山西太原市所在地,因为假设的确是该地,则瓦桥关在今河北雄县,两者相距何止千里,又怎止十县?
  然而《宋史》及《续资治通鉴》都如此说:“晋阳及瓦桥以南十县”,今疑“晋阳”应为“高阳”,高阳在今河北雄县南五六十里,正是河北边关所在地,附近有雄州、高阳、莫州、博野、保州、容城、保定军、安肃、望都、遂城、霸州,方圆约一万平方公里,估计辽朝所索之地应该为该地。
  仁宗赵祯急命大臣富弼前往交涉,又增加“岁币”二十万(银十万,绢十万),终于再得到三十年的“和平”岁月。如今,辽朝遣使到宋朝,争河东地界。定州路副都总管杨文广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朝廷还没有来得及审批和回复,当年的十一月,杨文广病逝。享年75岁。他死后,朝廷追赠为同州观察使。
  第十五人,北宋杨家将第二代杨延昭麾下部将孟良,其四维分别为武力85,统帅71,智力72,政治69;孟良本来是芭蕉山的山大王,不过,山上大王并不仅仅他们两个,而是四个,大大王花刀岳胜,武艺高强而且有带兵之才,孟良是老二,出身富豪,因为喜欢结交朋友败尽家业,后来当了独行大盗,焦赞是老三,也是该山最早的山大王,下山剪径遇到孟良,敬佩他的武艺,便请他上山作大寨主,二人不久又想劫岳胜杨星,动起手来不是对手,于是岳胜作了大王。
  (本章完)


第200章 不用订阅
  而杨星人称“打虎太保”,是一个侠客,武艺很高可是不通兵法,所以坐了第四把交椅。此四人都被杨六郎打败归顺,此后岳胜成为杨六郎的副手,往往在杨六郎不在时代理守卫边关,不过他运气不好,常常和辽军交战就负伤,而后边关被破,而后皇上只好求救于杨家将。
  孟良,焦赞没有帅才,但作大将都很勇猛,区别在于二人性格不同,焦赞善用铁枪,性格直爽,好开玩笑,在绿林中颇有声望,所以他的京剧脸谱仔细看来是一张芭蕉叶,还有几道笑纹,那芭蕉叶就代表他作过芭蕉山的大王,他的地位大体是杨延昭的警卫团长;孟良善用大斧,但粗中有细,善于深入敌后和各种人打交道并完成任务,但是孟良有一样古怪的武器,那就是装满了硫磺球的“火葫芦”,这个古代的火焰喷射器或者燃烧瓶太合特种部队的胃口了。经常是打不过了孟良就会开葫芦放出几个硫磺球来烧人家,好像玩的最大的一次把辽国大帅韩昌的胡子也给烧了。孟良虽然有些象说唐中的程咬金,可是从装备的现代化角度,老程就没法比了。因此,孟良的脸谱上有一个倒置的红色葫芦。
  第16人,北宋杨家将二代杨六郎麾下部将焦赞,其四维分别是武力86,统帅70,智力74,政治70;,坚州砂河(今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人。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在杨家将演义中,焦赞是追随杨延昭的猛将,同孟良并称,抗辽有战功,久镇瓦桥关(河北雄县一带),也就是镇雄州(雄县),名望颇高。他和孟良等是杨家将的左右臂,是一位名闻河北的抗辽勇将。
  第17人,南宋中兴名将岳飞部下头号战将高宠,武力100,统帅70,智力71,政治70;高宠,《说岳全传》中的人物,使一杆碗口粗的“錾金虎头枪”。
  因知宋高宗牛头山被困,特奉母亲之命,前去保驾。路上遇上正押运粮草的牛皋、郑怀、张奎,高宠假装要抢他们粮草,轻松大战三人联手,戏耍三人。后向他们道出自己目的,受三人的邀请,结拜为异姓兄弟。
  六七十万金军,将牛头山围的水泄不通。被高宠翻江搅海一般,杀得尸如山积,血流成河,冲开十几座营盘。
  后一枪击败金兀术,单枪匹马冲进金人阵营,杀的番兵番将,人亡马倒,死者不计其数。高宠进东营,出西营,如无人之境,杀得金兵叫苦连天,悲声震地。
  后遇金军粮库,想上山前往放火之时,哈铁龙叫人把铁滑车推下山,高宠轻松将其挑飞,连挑十一辆。在挑第十二辆时,战马疲惫倒下,掀他于马下,被铁滑车压死。
  有诗曰: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华车末破身先丧,可惜将军马不良。
  第18人,南宋中兴名将岳飞部下傅庆,武力78,统帅82,智力80,政治79;傅庆,卫州(今卫辉)窑户,原为杜充建康留守司统制戚方部属,建炎三年(1129)戚方叛逃,岳飞招抚其部众,傅庆率军归降岳飞,授岳家军前军统制。
  建炎四年(1130)与王贵战宜兴,大败郭吉;又随岳飞大败叛将戚方。傅庆勇敢善战,屡立功勋,但生性居功自傲,屡次向岳飞勒索财物,不喜岳飞治军严格,在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时曾谋投刘光世军,建炎四年(1130)十一月在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清水亭为岳飞所杀。
  第19人,北宋末年梁山好汉菜园子张青,武力76,统帅69,智力78,政治65;张青在水浒传中的首次被提及是由鲁智深向杨志自我介绍时。当时鲁智深简述自己经历,说自己在十字坡张青店中被孙二娘以蒙汗药迷倒,幸好张青看到鲁智深的禅像后知道是江湖人物,便救醒了鲁智深。谈到鲁智深无处安身时,张青推荐鲁智深到二龙山投靠邓龙,之后张青的事便告一段落。尽管张青于此时(第十七回 )便被提及,他却一直到第二十七回才真正现身。
  后来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由两名差仆押往孟州,路过张青的店。武松察觉出孙二娘不怀好意,便佯装醉倒,设法捉了孙二娘。幸好此时张青回店,及时调解。二人互通姓名后均敬重对方,便结拜为兄弟。张青想乘机杀了两名差仆,为武松换得自由,但武松却以两名差仆待他不错而不肯,二人便于三天后分别。
  武松在鸳鸯楼报仇杀了人后,在孟州城外林中一间寺庙中休息,却被张青店里的人捉去,幸好张青认得武松,及时救了他,不致酿成悲剧。数天后,武松被通缉得很紧,张青和孙二娘便把他伪装成云游头陀的模样,并推荐他上了二龙山投靠鲁智深和杨志。武松便拿了推荐信离开。后来张青也和孙二娘上了二龙山。
  后来呼延灼带兵攻打桃花山,山主李忠接仗失利后便写信向二龙山求助。于是,张青、鲁智深、杨志和武松等人带同人马到达支援,一时双方也占不到优势。呼延灼于是回青州,把正在攻打青州的白虎山头领孔明活捉,山中另一头领孔亮却逃出至桃花山向张青等人求助,众人认为合三山之力仍不足以攻下青州城救人,于是便派孔亮联合梁山泊兵马攻打青州。青州城破后,张青便跟着二龙山、白虎山、和桃花山三山共十一名头领加入梁山泊。上梁山后张青参与多场战役,立功不少。
  张青在与梁山泊余下一百零八人受招安后,便参与征讨方腊,其中却于攻歙州欧鹏战死,在军心大乱之际死于乱军之中,结束了在水浒传的故事。
  第十九人,北宋末年梁山好汉病尉孙立,武力85,统帅86,智力78,政治74;原是登州兵马提辖,绰号“病尉迟”。后在在弟弟孙新、弟妇顾大嫂的劝告下,为救解珍、解宝兄弟,众人联手劫了牢狱,救出了解家兄弟。又与梁山里应外合,打破祝家庄。梁山大聚义后,孙立排梁山第三十九位。
  后跟随梁山南征北战。征方腊后,孙立与孙新、顾大嫂皆幸存,仍归登州,是水浒英雄当中少数得以善终的好汉。
  (本章完)


第201章 不用订阅
  最后一名猛将,大唐箭神薛仁贵,武力102,统帅101,智力90,政治80;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于世。他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4年),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他准备迁葬先辈的坟墓,其妻柳氏说:“有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您何不争取立功扬名?富贵之后回家,再迁葬也不算迟。”薛仁贵应允,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自此步入军旅。
  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分别率领水、陆两军,进攻高句丽。次年二月,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三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高句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刘君邛也获救。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
  同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句丽,不断击败高句丽守军,六月,唐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句丽莫离支渊盖苏文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大军二十五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李世民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
  此战薛仁贵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大呼冲阵,所向无敌,高句丽军望之披靡。唐军大举跟进,高句丽军大败,被斩首两万余级。安市城之战后,高句丽举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数百里内断绝人烟。战后,李世民特意召见当时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贵。李世民赐他马二匹、绢四十匹及俘虏十人为奴,并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唐军回师继续猛攻安市城,守军凭坚城固守。加之李勣大放厥词,破城之日,屠杀城内军民百姓,以至于守城将士更加齐心合力。唐军久攻不克,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只得撤退。
  回师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旧的将领都老了,不能承受战地指挥的繁重工作。朕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没有比得上你的。朕不高兴于得到辽东,高兴得到你啊。”并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永徽五年(654年)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至玄武门,守卫将士尽皆逃散。薛仁贵愤怒道:“哪里有天子情况紧急,宿卫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然后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警示内宫,唐高宗李治因此得以避过灾难。不久,大水淹没李治的寝宫,李治感恩道:“幸亏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没,我才知道有忠臣啊。”于是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
  显庆二年(657年)闰月,右屯卫将军苏定方进军西突厥,征讨反叛的阿史那贺鲁。薛仁贵上疏说:“臣听说师出无名,所以战事不会成功。明示天下敌人是贼寇,那么才有降伏敌人的可能。现在泥熟依仗一向拥有的才干,不愿屈居贺鲁之下,结果被贼寇击破,妻儿子女都被俘虏。汉兵之中有在贺鲁诸部落得到被击破的泥熟等人的家眷人口,将要把他们充入贱籍,处置方式是妥当的取回并且送还给泥熟等人,仍然一样赏赐。那么即同情怜悯了泥熟等人无枉被攻打的事件,又让百姓明白清楚贺鲁等部性如贼寇,知道陛下恩泽广布。”李治听取了他的意见,派遣人搜索贺鲁部的人送了回去,于是泥熟部的人请求跟随唐军效命。
  显庆三年( 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讨高句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薛仁贵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千余级。
  显庆四年(659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接着,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唐军十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将其生擒。十二月,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龙朔元年( 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李治诏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临行,李治特在内殿赐宴,在席间对薛仁贵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看看。”
  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李治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
  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九个部族,原先据守天山,等郑仁泰率领部队来后,他们恐惧投降,郑仁泰不接纳,俘虏他们的家室来赏给将士,敌人陆续逃走。有个候骑报告:“敌人的军需物资牛羊马匹遍布原野,可以去夺回来。”郑仁泰挑选了一万四千名骑兵,脱掉铠甲轻装奔驰,穿过大沙漠,到了仙萼河,没有看到敌人,粮食吃光才往回撤。
  人们饿得相互厮杀吞食,等回到军营时,剩下的骑兵只有二十分之一。薛仁贵也把他部下抓来的铁勒族女人当作妾,接受了很多贿赂赠送的财物,被有关官员向李治检举弹劾,李治因薛仁贵立下大功而宽恕了他。
  (本章完)


第202章 最后一个不用订阅的章节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继掌国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趁机发难,驱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恳求唐朝发兵相助。
  六月,李治先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献诚为乡导,一同进讨高句丽。同年十二月,李治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出任辽东前线最高指挥官。薛仁贵也参与了此次征高句丽之役。
  乾封二年(667年)九月,李勣首先攻拔为“高丽西边要害”的新城,并趁势挥军进击,连陷十六座城。泉男建派兵袭击尚在新城的庞同善、高侃,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及时救援,击败高句丽军,斩首数百级。高侃进军至金山,交战不利,高句丽趁胜进攻,薛仁贵引兵迎击,将高句丽军截为两段,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余级,并乘胜攻陷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会师。
  对此,李治亲自给薛仁贵写信说:“金山的战事,贼兵非常多,你冲在士兵前面,奋力杀敌,不顾自己的性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各部军队非常的有勇气,才使得这次战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应该好好地建功立业,成全这美名啊!”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携胜率三千人(《旧唐书·薛仁贵传》作两千人)进攻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薛仁贵说:“兵员在于会用,不在人多。”于是率军出征。
  这次战役,他身先士卒,共杀死、俘虏高句丽军一万余人,攻拔扶余城。唐军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四十余城,纷纷望风降服。
  之后薛仁贵一路凯歌,与李勣大军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外,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九月,僧人信诚开门接纳唐军,李勣趁势进攻,一举攻陷平壤,擒获泉男建。至此,高句丽灭亡。
  此战,唐朝共获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口,将其划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句丽旧地。
  薛仁贵以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旧唐书·薛仁贵传》作与刘仁轨共同留守。但按《旧唐书·刘仁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