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啸大明(木林)-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经过了两次打败清军的战斗,别的武器到是都不差,其中刀枪盔甲还有了大幅増加,箭枝射出去了也还可以回收再用,只有火药的消耗量极大,穆陵关里储备的各种火药以经用去了大半。其实火器的最大缺点,到不是什么填装速度的问题,而是对后勤供应依赖相当大,一但没有了炮弹子弹,火炮火铳也就成了一堆废铁,而炮弹子弹都要靠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
现在穆陵关里的炮弹还十分充足,纸売子弹还剩两万多发,以现在的火铳数量,到还够打几仗,但火炮手、火枪兵平时训练对炮弹子弹的消耗量也不小,因此必须要定期定量生产。另外手榴弹只剩下不到七百颗,事实证明,手榴弹在守城和近战中还相当有用,只是需要集中使用,但手榴弹对火药的消耗量也十分巨大。
趁着现在清军退兵了,穆陵关里也在加紧抢工,制造各种弹药武器,以备下一次战斗使用。在各个工匠作坊里,火药坊占用的地方最大,将军营都占用了一半,而且还招募了三百多名妇女,进行生产制作。因为火药是不能见明火,在晚上妇女们只制做纸弹壳,等到白天再填装火药。如此日夜不停的赶制。
好在几天过去,清军到是还没有再来进攻穆陵关的迹像,但在这一天,却传来了另一个消息,临朐县被清军攻占了。
商毅得知以后,也不禁大吃一惊,穆陵关是位于沂水县和临胊县交界的地方,临朐县在穆陵关以北不到五十里,是穆陵关北面的出口,同时也是穆陵关通向青州府的必经之路。因为现在清军的主力人马都山东南部以及江淮北部一带活动,主将阿巴泰也坐镇兖州,而且在此之前,穆陵关的危胁也一直来自南方,因此商毅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南方,对北方基本忽视,没想到这次清军从北方打过来了。
现在穆陵关南边的沂水县以经被清军攻占,而临朐县再一失,就意味着穆陵关的南北出口都被清军堵住了,如果清军同时从南北夹击过来,别的不说,就是北城外的七千多难民恐怕就难以保全了。商毅也暗暗责怪自己太大意了,忽视了北方的情况。
不过商毅转念一想,就算自己知道了又能怎么样,现在自己只能守住穆陵关,无论是南边的沂水县,还是北边的临朐县,都顾不上。现在还是先弄清楚北边的俱体情况在说,因此立刻命令侦察队出动,前往临朐县一带打探清军的情况。同时又加强了穆陵关北边一带的巡逻和戒备。
三天之后,侦察队回到穆陵关,向商毅报告,攻占临朐县的清兵并不是兖州的人马,而是济南府的守军。原来在清军入关之后,在山西、河北一带掠夺了大量的钱财、粮草、物资、人口、牲畜。在南下进入山东、江淮之前,将从河北、山西劫掠到的物资都屯放在济南府。使大军能够轻装南下。
而济南府的守军在守住州城的同时,也派兵在附近四处劫掠。其实清军留守济南的人马并不多,出城劫掠的,多是小股人马,但明军惧清如虎,根本不敢与清军接战,清军占领临清时,明军却远远移师到威县,清军攻河间,明军却远走山西,清军驻军济南,身为蓟辽总督的赵光卞却驻军千里之外的良乡,按兵不动。
而清军也是看透了明军怯弱惧战的本质,因此也在大明境内放心大胆的随心所欲的行动,如入无人之境。在济南府境内劫掠一空之后,又有一支清军过境来到青州府劫掠,并且攻占了临朐县。而且侦察队以经打探清楚,这支清军只有三千兵力,包一个满正白旗甲喇,一个蒙古甲喇,和二个汉军甲喇。
听了侦察队的汇报之后,商毅这才算松了一口气,看来临胊县的失守,只是一个巧合,清军并没有夹击穆陵关的打算。
但商毅马上想到,虽然清军还没有夹击穆陵关的意图,但自己现在决不能还一味困守在穆陵关里,因为从形势上来看,清军对穆陵关的夹击之势以经形成了,只是可能因为消息不通,而没有意识到。因此自己可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夺回临朐县。
同时现在的难民以经越聚越多,穆陵关早就以经容纳不下,今后的难民只能居住在关城外,夺回了临胊县之后,一方面可以为穆陵关分担安置一些难民,另一方面也可以守住穆陵关的北方入口,保证居住在关城外难民的安全。
另外从大局上来说,夺回临胊县,不仅可以解除穆陵关北方的危胁,打破两面受敌的危险局面,而且可重轻打通和青州府的通道,不仅可以获得青州府的支持,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逃到青州府去。因此夺取临胊县,是十分必然的选择。
而从战术层面上看,攻取临胊县的清军人数并不多,只有三千多人马,其中的主力其实只有一个满八旗甲喇,而穆陵军经过了两次穆陵关保卫战之后,由其是在取得了第二次穆陵关保卫战的胜利之后,不仅彻底消除了对清军的恐惧情绪,提升了自己的信心,而且完全有把握在野战中击败这一次清军。
现在唯一但心的是清军会在临胊县驻守不战,现在穆陵军的攻城经验还等于是零,而且攻城战的损失太大,穆陵军也承受不了这个损失。不过商毅到并不担心这一点,因为现在守卫济南府的清军,一定还不知道自己的主力人马两次进攻穆陵军失利的消息,因此对明军仍然还抱以轻视态度,决不会居关守城,不敢应战的。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夺回临朐县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有相当的把握。
商毅在军事会议上将夺回临朐县的打算向众将提出来之后,立刻得到了众将的一致通过。这到并不是说众将都能够理解商毅所说的夺回临朐县的战略意义和可行性分析。而是在两次打败了清军的进攻之后,众将对商毅的信赖以经达到了顶峰,下一步做什么无关紧耍,只要是商毅说了就行,大家就跟着去做就行了。反正只要是听商毅的,就一定不会错。
不过众将的这种态度当然并不是商毅所希望看到的,只是要陪养众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够不盲目听从于自己,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就能够改变的。
第一卷 野望篇 第一四零章 锦衣卫(上)
为了夺回临朐县,商毅出动了三千五百人马,包括四百名火枪手,三百骑兵,三百人的少年队,六十名侦察队,另外怕万一要真的攻城,因此还带了六门火炮,同时还带了六百颗手榴弹。
周少桓等年轻一辈的将领都随商毅出战,而唐镇这一辈的年长将领则都留守在穆陵关里。其中穆陵军的老兵有二千五百人,而刚刚接受训练不足十天的新兵也有一千人,现在以经没有时间让他们按步就班的成长,只能以战代练,这样的做法伤亡数量或许会大了不少,但却是绝对能使新兵快速成长,当然前提是在这一战中,他们能够活下来。
不过虽然是第一次参战,但新兵的心气都很高,因为他们几乎人人都和清军有血海深仇,因此也都攒足了一口气,要杀几个清兵,为自己的乡亲们报仇。王虎作一名新兵,也参加了这一次出战。
临朐县离穆陵关并不远,因此也算不上是一次远征,早上发兵,到了下午二点多钟时,离临朐县己不足二十里的路程。
就在这时,侦察队的士兵来报信说在前方发现了清军的人马,似乎是在追赶着什么人,正朝着穆陵军的方向过来。
商毅抬头看去,果然见前方扬起了大片尘土,隐隐可以看见有人影闪动。商毅一面下令穆陵军列阵准备战斗,一面拿出望远镜,调好焦距观察。
果然看见有两队人马在一前一后的追逐奔驰,在前面逃跑的约有二三十余人,全是一色的黑衣斗笠,打着裹腿,穿着麻鞋,而且人人都带着佩刀,正在打马飞奔逃跑,不时还有人被射落下马去。不过他们的这身装束,既不像行商,也不像保镖,到是看不出是什么身份。
而后面追赶他们的是一队清军,为首一人身着明盔明甲,盔头上插有两支飞翎,背上有达背旗两杆。左右各有一各士兵,各打一面飞虎镶白边大旗,看来是一个牛录额真的样子。在他的身边,有七八个士兵,都是暗盔明甲,前后胸口一个巨大的护心铜镜,铁盔上缀看一团红缨,护耳、护颈也都一应俱全,毎人背后都有一杆火炎边的旗帜,都是白甲兵的装束,有人挥动着武器,也有人在马背上弯弓搭箭,射向前方逃走的人马。
在他们身后,是十几名身穿钉着粗大铜钉的棉甲,带着皮盔,插着高高顶起的盔针,这些都是清军的马兵。在他们后面还跟着几十个铁甲辅兵。看起来追赶的清兵是一个牛录的人马,而且连跟役包衣都没有带。
等商毅放下望远镜的时候,两队人马都以经跑近了不少,差不多以经能够看清他们的身影,而在穆陵军阵口,以有一百八十名火枪兵支好盾牌,架起了火铳,因为可以看清,来的清军并不多,因此穆陵军也只出动了一半的火枪兵,六十支黑洞的枪口,一致对准了两队人马赶来的方向,严阵以待。
这时两队人马越跑越近,差不多快要进入射程。商毅示意一名火枪兵朝天鸣枪警示,提醒逃跑的人马注意。
其实也不用他们提醒,逃跑的这队人马早就看到了他们,同时也看清了是明军的旗号,因此马上分成两批,从穆陵军的左右绕开。
商毅也点了点头,看来这伙人到是很聪明,就是这一手,一般的军队都做不到。然后向罗远斌点头示意,可以开始射击了。
这时追击的清军也看见了有明军接应,虽然明军人数众多,而且还是使用火铳。但清军素来骄横惯了,根本就没有把明军看在眼里,因此也浑然不惧,依就催马向穆陵军的阵地冲来。而有不少人都擎弓在手,搭上箭技,准备在进入射程之后,就像明军发动进攻。也有人拿出了飞斧、标枪等投掷武器。这些飞斧、标枪的后端都绕有一根绳索,有的标枪上还带着倒钩,一但嵌入或勾住对方的盾牌,只要往回一拉,可以刺破或毁坏盾牌。
罗远斌立刻大喝一声:“开火!”
六十支火铳同时发出巨大的轰鸣,震得大地都有些发颤,并且迅速产生了大量的浓烟。
那些分从两边逃跑的骑士,差不多都跑到穆陵军的阵前,猛然听见了巨响,有十余匹战马都被惊得发出一连串马嘶,还有几匹高高举起前蹄,人立而起。但这伙骑士的马术都不错,速度控制住了战马,竟没有一个人从马背上摔下去。
但几乎就是在同时,清军的部队人响起了一声人喊马嘶的惨叫声,前排的十几骑中,有人被打得一个倒栽,从马股后跌倒下去,也有的被打得从马背倒飞了出去,还有七八匹战马也都仆倒在地,一时还并未断气,在地上痛苦的翻滚着。
后排的清军见了,也都大吃了一惊,因为跑在前排的,有本牛录的牛录额真,两名掌旗的咯把什兵,八名白甲兵,人人都是内穿锁子甲、外穿铁叶甲的两重铁甲,少数人还在铁甲上加了一层棉甲。还有几个马兵,也都是一层棉甲一层铁甲,就是战马也都披上了一层棉甲。防护力不可谓是不强了。
而且现在双方相距少说也有五六十步,在这么远的距离里,竟然可以将清军的两重甲甚至是三重甲打穿,这是使用的什么火铳?能够有这样大的威力?
这些念头也就是在后排清兵的脑袋里一闪而过,只是谁也没有停下来,因为前排的同伴虽然全都倒地,但这时清军都处在高速的奔驰中,因此后排的骑兵跟本就停不下来,只能依然一头向穆陵军冲上来。立刻就有三匹马被倒地的人马绊倒,在地上摔滑出四五步远去。
但马上被绊摔倒的士兵就发现,自己其实算是十分幸运了,因为枪声又响了起来,后排的马兵、战兵、辅兵后衣甲更为单薄,那里防得火铳的猛烈射击,被打得一个个人仰马翻,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
穆陵军的火枪兵按三段连发的方式,连续进行了五六轮射击,这一个牛录的清军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五六个人,他们那里还敢冲锋,立刻拔转马头,就想耍逃离战场。
只是现在为时以晚,穆陵军的火枪手仍然按着自己的节奏射击,他们逃了没有几步,都一一被击落下马来。整个牛录的清军,没有跑掉一个。
整个战斗其实只进行了还不到两分钟,清军就全都被击倒了。那些刚刚加入穆陵军的新兵都看得目瞪口呆,没想到在印像中穷凶极恶的鞑子,居然这么容易就被全部结果了,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不过火枪兵们纷纷收拾起火铳,抬起盾牌,然后列队站好。神色表情都一片自然的样子,就像是做完了一件小事。而其他的老兵也都向没事人一样,脸上都带着理所当然的表情。他们都参加过二次穆陵关保卫战的士兵,见过大场面,这场战斗根本就是牛刀杀鸡,火枪手出动了还不到一半,战斗就结束了。
看着士兵们截然不同的两种表情,商毅当然知道,这是老兵和新兵的正常反应,虽然穆陵军的老兵其实都不算老,也就从军了六七个月而己。不过商毅马上下令,让老兵带着新兵去收拾战场,清缴战利品。这主要是让新兵去见见血,看看死人,也适应一下战场的气氛,因为下一次上阵的,可能就是他们了。
收拾战场,其实就是捡东西,不仅是刀枪旗帜,就是打死的清兵身上衣甲,腰带、皮靴、私藏的银钱等等,总之是能扒的东西全都扒光,连人头都不放过,最后只剩一具无头的死尸,再挖个大坑,集体掩埋就完了。至于战马就更惨,连死马都不放过,拿来改善生活。
当然也有一些还没有断气的人和马,躺在地上哼哼,这时就是新兵们练手的机会了,上去补上一刀一枪,虽然打的都是落水狗,但也算是开了张。不过新兵们大都和清军有深仇大恨,因此虽然是第一次动手杀人,但也没有人手软,因此一但发现还活着的清兵,往往会有十几个人上来下手,毎人都要连捅几刀才算泄了恨,有不少人一边捅还一边念叨,大慨是说为自己的某某亲人报仇了。
但气得老兵直骂:“都是没出息的货,捅躺下的鞑子算什么本事,要捅就捅还能打的鞑子啊!多好的盔甲又叫你们捅了几个缺口,就算是要捅也先把甲扒下来再捅啊!”
商毅到没有管这些事情,他的注意力放在刚才逃命的那伙缕锸可砩稀P睦锘乖诓拢堑降资鞘裁慈耍
这时这伙黑衣骑士也都聚集在一起,离穆陵军二三十步,有几个人围聚在一起,不知是说些什么?还不时像商毅这边张望。大慨是被穆陵军刚才的战斗力吓住了。
过了一会儿,只见有一个黑衣人向穆陵军这边走了过来,道:“你们是那里的军队?主将是谁?我们大人请他过去说话。”
商毅微微一怔,这家伙的口气到是不小,心中一动,忽然猜到了几分,立刻迎了上去,道:“我是穆陵关千总司的千总商毅,也是这支军队的主将,请问你们是什么人?”
那人眼里露出了一丝诧异的神情,大慨是觉得商毅的官职太小了,但听商毅问他们的身份,立刻一撩长袍,露出了腰间的一面金漆腰牌,只见上面刻着“北镇抚司”四个隶书字。
商毅心里一震,自己猜得果然没有错,这伙人就是锦衣卫。
第一卷 野望篇 第一四一章 锦衣卫(下)
锦衣卫的名字即使是在三百多年以后,也是大大有名的,更是武侠小说和古装影视剧中的常客。
既然穿越到这个时代,商毅自然也对锦衣卫做了一番全面详细的研究:锦衣卫的全名为“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和后来的东厂、西厂一样,都是明朝的特务机构,合称为“厂卫”。
锦衣卫分有南北两个镇抚司:南镇抚司主管一般卫、所部队人员的犯罪侦查、审讯、判决、情报以及军事武器之研发事项,等同后世之宪兵队、军事法院、军事检查署以及军备局的结合体。而北镇抚司主管各地藩王及官员秘密监视、肃反肃贪,独立侦讯、逮捕、判决、关押拘禁(诏狱)以及反间谍事项。类似于后世美国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香港廉政公署的综合体。
一般来说,北镇抚司的权力要大于南镇抚司,因为北镇抚司有专理诏狱的权力,可以不经三法司授权,直接听命于皇帝取旨行事,并在狱成之后,甚致可以不通过锦衣卫指挥使,直接专达皇帝。而且就是在锦衣卫中,官不掌诏狱者,亦不得干预其事。同时北镇抚司也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朝鲜万历之战中,就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保证了明军的胜利。
后世对锦衣卫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因为锦衣卫拥有相当的特权,无形中也令他们有资本可以胡作非为、而又得到了皇权的庇护,不会被追究责任,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和朝廷的混乱,以及当时人们对锦衣卫的恐惧。在后世甚致有人说明朝不是亡于流寇,而实是亡于厂卫。因此总体来说,锦衣卫还是毁多于誉,由其是在魏忠贤独掌大权的时代,流传着许多关于锦衣卫的恐怖传说,虽然其中有相当一部份是东厂、西厂做的,但在一般人看来,厂卫实际是一体的。
而正因为如此,到了崇祯时期,魏忠贤倒台之后,在朝廷中要求取消锦衣卫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崇桢虽然并没有取消锦衣卫,但也戒于魏忠贤的教训,还是极大限制了锦衣卫的行为权力,所以终崇桢一朝,锦衣卫也没有闹出什么事来。不过因此也有人认为,正因为崇祯时期,锦衣卫权限大为削弱,才使官员缺少了监督,导致官场腐败变本加厉,也间接引起大明朝的灭亡。在后世,关于锦衣卫的功过得失,也引发过不少口水大战。
商毅不想对锦衣卫进行多评价,但对他们还是敬而远之为好,由其是在自己还没有成势之前,更不想和锦衣卫扯上什么关系,只是事情并不按他的想法发展,倒底还是遇上了锦衣卫。
不过抱着即来之则安之的心里,商毅跟着来人,来到了这群锦衣卫中间。
大概是因为被穆陵军所救的原因,这群锦衣卫对商毅还比较客气,没有拿腔作势,不过这也许和锦衣卫在崇祯时代并不得志有关。通报了各自的姓名和身份之后,商毅才发现,这批锦衣卫的来头到不小。
带头的是同知沈扬,佥事刘知用、镇抚赵从夫、周威,其余还有千户四人、百户四人、总旗、小旗、力士、校尉等等。
商毅听完他们的身份后,也吓了一跳,他知道,锦衣卫官员设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正四品,镇抚二人,从四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此其下管理职尚有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等。下属还有将军、力士、校尉等职位。那么这一次锦衣卫出动了一个二把手,一个三把手、两个四把手,这个阵容可不算小了。
原来清军破关南下以有五个多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大明朝廷调集大量兵马,设了昌平、保定二总督,宁远、永平、顺天、保定、密云、天津六巡抚,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总兵,号称兵力三十九万五千余人,然而还是挡不清军的铁骑,任其如入无之境一般。
各路的明军不但不敢与清军交战,在谎报战功上,却是人人都有一手,今天你报获胜,明天我就报大捷,你说斩首三百,我就说杀敌一千。只是一开始还能报胜利,但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既然明军老打胜仗,那为啥清军还不撤走,反而是继续南下呢?
于是众将的口锋也就慢慢转变了过来,虽然也报了一些败绩,但也要强调是因为自己孤军无援,寡不敌众,仍然浴血奋战,杀死多少多少敌军,因见敌势众大,放才暂时避开一时。还有的人更绝,说什么与敌奋战十数仗,我亦未胜、敌亦未败等等。
崇祯也做了十几年的皇帝,那还不明白众将的这些套路,心里自然是又气又急,差一点就要杀几个立威,但就在这时,曾化龙将商毅第一次穆陵关胜利的大捷报到了北京。看到了这份久违的捷报,崇祯也不禁是又惊又喜,和过去那些冒功的捷报有所不同,这份捷报十分详细,不仅把战斗过程描写的十分清楚,连所杀的那些身份清兵,都写得十分清楚,到不像是假冒战功。
但取得胜利的这个商毅是何许人也,崇祯可是一点印像也没有,于是去问文武百官,虽然捷报说商毅是穆陵关千总,但也没有一个官员说得出这个人的来历,又去查档案,还是一无所获,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这个人是刚刚被提拔起来的,人事档案还没有送到北京来。
因此崇祯不禁又犯了嘀咕,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千总,能够有这么大的本事,一战就斩首九百余名清兵,而且还详细说明了所杀的清兵身份,这可能吗?会不会是曾化龙为了请功邀赏,而假报胜绩呢?这个商毅会不会是曾化龙布下的一个托,朝廷信了自然好,曾化龙有领导指挥之功,而朝廷不信,可以把假冒战功之名推到商毅头上,曾化龙最多也只有一个失察之罪。
崇祯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多疑的人,因此越想也越觉得有可能,但从内心深外来说,祟祯又希望这份捷报是真的,朝廷可以经许久没有取得这样的大胜了,也太需要一场大胜乁,如果这份捷报是真的,可以大大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啊。
因此崇祯就在这样纠缠矛盾的心情中想了一夜,终于决定,派出得力人手,到山东去一趟,看一看这个商毅是何许人也,这次大捷是真是假,同时还打探一下,目前的战况怎么样了。虽然崇祯不想重用锦衣卫,但这件事情还只有锦衣卫才能办好,也只好出动锦衣卫。
而现任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接到这个任务之后,也不禁大喜过望,因为崇祯继位之后,戒于先朝的教训,而且在大臣们的压力下,对锦衣卫的行为权力一直加以限制,锦衣卫的风光也大大不如以前,现在好不容易接到了一个重要的差事,自然要卖力表现一番,说不定做得皇上高了兴,又重新信任使用锦衣卫起来,那么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又来了。
因此骆养性也派出了精兵强将,几乎把整个北镇抚司都搬空了,把得力的人手全都派了出来,共计出动了五十三人。
众人分作几批,从北京出发赶往山东,沿路上到也打听到了不少情况,但或许是久疏战阵的缘故,进入山东济南府境内,在打探清军的虚实时候,被清军发现,结果一路追击,从济南一直逃到了青州府,也一直没有甩开清军的追击。人数也损失了大半,走到临朐县附近的时候,又被清军咬住了,这一下再也摆晚不掉,如果不是遇到了穆陵军,只怕就全军覆没了,尽管如此,现在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
不过能在这种时刻见到商毅,沈扬等人还是十分高兴的,而且见刚才商毅领军毫不费力就消灭了追击自己的清兵,这份战斗力放眼整个大明,也不多见,因此看来他的那份报捷到是真有可能是真的了。
不过打了一仗,也耽误了不少时间,商毅估计就是赶到临朐关前,只怕也天黑了,因此也就下令,就地扎营,休息一夜之后再出发。
就在当天晚上,商毅在军营里设宴招待沈扬一行人。虽说商毅对锦衣卫并没有多少好感,但即然遇上了,还是要尽量和他们搞好关系,每人送份礼自然也是免不了的,只是不要太过分,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商毅还是明白的,不过要是这群人蹬鼻子上脸,狮子大开口,拿自己当摇钱树,那可就对不起,反正就是二十七个人,全给干掉算了,正好现在清军都在,全完可以推到清军身上去,谁也没法对质。
不过沈扬等一行人对商毅和穆陵军众将的态度十分客气,虽然论官职,锦衣卫同知是从三品,而千总还没有固定品级,沈扬可比商毅大得多,但他却丝毫没有摆出什么官架子来。这让商毅也不禁怀疑,这帮家伙真的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吗?
第一卷 野望篇 第一四二章 收复临朐县(一)
有到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即然锦衣卫表现出了真诚亲切的态度,商毅自然也回报以热情友好态度,因此整个宴会在亲善和谐的气份下进行。
借着向众人敬酒的时候,商毅才一一仔细观察几个锦衣卫的首领人物。沈扬和刘知用都是四十左右岁年纪,一个削瘦,一个微胖,虽然都是满脸亲切的笑容,看起来十分普通,但偶尔目光中闪出一点寒茫,才露出他们的真实一面。
赵从夫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年青人,身材修长大约有一米七以上,虽然比商毅还略矮一点,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大个子了,不过是一付精明强干的样子、但锋芒颇有些毕露,并不是做这种暗中做事的人该有的样子,和沈扬、刘知用相比,还欠缺一点历练。
而剩下的另一名佥事周威,到是十分年轻,看起来最多十六七岁,而且长得一点也不如其名,没有一点威猛的样子,相反眉清目秀,皮肤白嫩,语言轻柔尖细。如果初看起来,不知情的人也许会把他当成一个太监。在锦衣卫里跟着一个太监,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但商毅向他敬酒,也只浅浅的眠了一口,行为举止也十分娇柔。商毅的年纪虽然也不大,但阅历丰富远超过这个时代的人,也可以断定,这个人并不是太监,如果是在后世,或许还会把他当成伪娘,不过在这个时代,虽然男风也很盛行,但都不能拿到正式场合来,因此她十有八九是女子装扮的。
锦衣卫里居然还带着一个女子,而且还冒着一个佥事的头衔,当然很不正常。不过商毅也不说破,就当没这么回事一样,推怀换盏,劝酒布莱,周威喝得少,他也不一味紧逼。
中国的酒宴,例来都是谈公事的地方,因此酒过三巡之后,众人也就渐渐的把话题扯到当前的形式上来,沈扬当然不会直接告诉商毅,自己是来查看他的报捷是真是假,只说自己是奉皇帝的命令,来山东打探军情,并且协助各地官员作战。
对这一点,商毅倒没有怀疑,因为锦衣卫的职责中,本来就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因此在清军犯境,崇祯派出锦衣卫来山东地区刺探军机,这也在正常不过,当然商毅也知道,这里面恐怕还有监督各地官员的意思吧。
不过商毅当然不会说出来,但也直截了当,告诉沈扬等人,自己这次出兵,就是打算收复临朐县。
沈扬等人一路打探,得到的都是各路明军畏战惧敌,不敢迎战清军的情况,而没想到自已重点考查的商毅居然敢逆势而上,主动出击去收复失地,虽然只是一座小小的县城,但也是极为不易了。
而沈扬等人也想亲眼看一看,穆陵军到底有多少战斗力,虽然在白天打败了一支清军,但那毕竟只是一支小股人马。同时沈扬也表示,只要穆陵军需要,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