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啸大明(木林)-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谋θ渴馨⒓酶竦闹富樱虼税⒓酶袷导士梢灾富拥谋σ丫耸逋颉
另外在阿济格出兵之后,多尔衮又命尼堪和韩岱部人马进驻许州、襄城一线,不仅是保护阿济格的侧后方,同时一但中华军投入兵力,尼堪、韩岱也将立刻率军南进参战,増援阿济格,与中华军在汝宁府地区进行决战。而这样的布置,也可见多尔衮对这一次反击的重视程度。
就在九月三日,阿济格在开封和多尔衮告别,率军南进,但他的第一个目标却不是中华军,而是驻守在许州的耿仲明部。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八十一章 布置(二)
清军的这样布置,其实也是帮商毅作出了决定。因为根据目前出现的新情况,商毅已经决定,釆用第二个方案,在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是以夺取河南南部为主要目地。
但这一次作战,准备消灭那一部清军,确实让商毅有些为难,因为在阿济格出兵之前,清军的兵力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北部、黄河以南的归徳、开封、洛阳这一线,在这一千多里的地区内,集中三十五万左右的军队,也可见清军的兵力布置是何等的密集。
而在这样密集的兵力布置下,中华军也无法施展自己擅长的分割包围,形成局部优势,或进行围而歼之,或是围点打援,在运动中消灭清军的有生力量。因此当然也让商毅觉得有一点无处下手的感觉。
如果在这一战中,不能歼灭清军的有生力量,仅仅只是夺取了河南南部的地区,对于整个战局来说,作用并不太大,最终的结果将成为双方都将在河南省中间一带排出一字上蛇阵,互相对持,变成互相攻守的阵地战。这样的局面,由其是现在清军也学会了使用火器的防御战之后,就算中华军能够最终取胜,但自身的兵力消耗也会非常大。
不过在阿济格率军南进之后,顿时从整个战场上突兀了出来,而且清军进军的目的地,也正好是中华军的目标,因此这也为商毅解了一个大难题。如果能够歼灭阿济格部,那么中华军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并达到最后的战略目地,将在八成以上。
而成进更是兴奋不己,正愁没有地方下手的时候,清军居然主动送上一道大餐,如果不好好的大吃一顿,那可就真对不起多尓衮的这份好意。
因此商毅也立刻下令,招集淮南军区司令部的成员,马上开军事会议,研究这一战该怎么大。当然商毅也知道,这一道大餐也并不是那么好吃的,说不定在阿济格眼里,自巳也是一道大餐,谁吃了谁,还真不好说。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可是在另一时空里天朝太祖致理名言,也向被商毅奉为经典。那么在战前的布置准备上,一定要考虑充份才行。
在军事会议上,商毅首先将这一次战役命名为豫南战役,参加这一次战役的,将是以淮南军区为主、辅以南京、湖广军区。并且马上成立豫南战役总指挥部,由成进任总指挥、湖广军区的司令员李定国任副总指挥,两个军区的其余司令部人员都任参谋长。而总指挥部的地点就设在光州,并立刻建立光州与南京之间的飞鸽传书联系。
虽然现在湖广军区司令部的成员并不在,但也并不防碍早早的成立豫南战役总指挥部,是因为这一次战役,商毅并不打算亲自在第一线指挥,而是坐镇南京,进行摇控指挥,一来是商毅对成进、李定国的指挥能力非常放心,另一方面现在的形势十分复杂,南京政府有可能面临二面、甚致是三面受敌的局面,商毅必须全盘掌控,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一个战场上。因此回到南京,指挥全局作战,才是商毅应该做的事情。
而在这一次战斗,中华军参战的兵力为淮南军区的四个军、南京军区两个军、湖广军区也将出动两个军参战,总计是八个军,兵力约在二十二万左右。
兵力分布为淮南军区十五军驻守徐州、砀山一线、牵制勒克德浑部,第一、十一、十八军将驻扎在信阳到光州一线,付责正面迎战清军,而南京军区的两个军驻守汝宁府东部的颍州、颍上一线,湖广军区的两个军驻守汝宁府西部的柏桐、泌阳一线,各自待机而动。而山东军区将在黄河以北的地区付责牵止清军。
不过现在湖广军区还没有到达战场,俱体是派那两个军参战,还要等李定国等人做决定。另外湖广军区分别与清廷、四川、广西永历朝廷接壤,需要防守的区域最大,现在又攻占了南阳府,而且南方还有可能遭到南明的攻击,因此这时四个军的编制就显得有些兵力不足。
于是商毅在下令李定国率军东进参战的同时,也要求在湖广军区再増加一个军的编制,定番号为二十一军,帮助守卫湖广。
南京军区现在淮南地区是第七、十七军,这两个军都是中华军的老部队了,南京军区还有两个新编制的十九军和二十军。商毅决定带第七军返回南京,而改调二十军到淮南来参战。
因为商毅考虑到,现在南方的局势也不稳定,而现在中华军在南方只是一个江西军区,只有三个军,约七万三千的兵力,但要防守的地区包括浙江、江西、甚致是湖南省的部份地区,就算加上湖广军区的一个军,兵力也显得有些不足,很有可能从南京军区抽调兵力。
而现在南京军区留守的两个军都是新编,缺少战斗经验,因此在南京还是耍留下一支战斗力强的军,以备不测之需,而二十军虽然缺少经验,但在中原战场,有其他老部队帮带,不会出现太大的间题,正是基于这些因素考虑,商毅才做出这样的布置。
成进等人对商毅这样的布置也并没有异议,毕竟商毅要做全盘的考虑,南方边境的安危,对南京政府来说,也同样重要。
很快李定国就回复过来,他和杨武丞将带领湖广军区第六军、第十三军赶来参加豫南战役,并留下杨武丞在柏桐、泌阳一线驻扎,李定国将赶到光州,和成进一道全面付责指挥这次的豫南战役。而李牟留下在湖广驻守,并付责编制二十一军。在每一个军区都会有一定数量的预备兵力,因此要编制一个新军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只是要从老部队里抽调一部份老兵出任各级军官。然后再把老部队里的空缺补上。
而在李定国和杨武丞率军出发之后,目前的湖广地区是由第八军驻守湖北的南阳和襄阳一线,十四军驻守湖南地区。等二十一军编制完成之后,留守武昌,两面接应。
商毅见豫南战役总指挥部的初步工作都完成的差不多了,至于俱体的作战计划,商毅并不准备参与,而是让成进和李定国等人商议制定,因此带着第七军,返回南京。
————————————
商毅回到南京的时间是九月七日,要比原定的时间晚了一个多月,不过这时南京的官员们都知道商毅在山东巡视发生的事故,也都十分庆幸,总算是没有变成真正的大变故,商毅也算是有惊无险的平安归来,否则的话,南京政府可就危险了,因为谁都知道,现在的南京政府,有一大半是依靠商毅的个人威信在支撑着,一但商毅有意外,南京政府也将面临着瓦解的命运。
而现在一切总算是都平安过去,中华军在中原战场上还取得徐州战役的大捷,大部份人都清楚,一但中华军在中原战场取得全面胜利,那么统一天下,也就在眼前了。而南京的民间各界人等,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都无不欢心喜悦。
商毅在王府里接见众官员,也对众人都勉励一番,并且要求内阁全力保证战争的各种物资任应,好让在前方作战的将士没有后顾忧,而这时统战部也和设在光州的豫南战役前线指挥部,建立了飞鸽传书联系,商毅也要求统战部随时向自己报告前方的战事进程。
等众官员都离开王府之后,商毅立刻下令,招见明石姬,询问南方的情况,因为现在明石姬仍然付责情报司的南方分局工作,三个南明朝廷,包括四川在内的地方情报工作,都是明石姬的职权范围,因此了解南方的情况,商毅当然要找明石姬,虽然在内宅两人是夫妻,但在这里,还是公事关系。
其实眀石姬早就预计到商毅一回到南京,就会立刻来找自己,因为南方的稳定与否,对于目前的对清廷的战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眀石姬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一听商毅招见自己,立刻抱着一大摞文件资料赶来,交给商毅。
资料虽然有不少,但眀石姬全部都作好了分类,大类分成绍武、永安、永历三个朝廷,而在毎一个朝廷中,又按情况的不同,分成若干个小类,并且在所有的分类上,都贴上了一个小标签,不仅编好了号码,并且付上简要的说明,使商毅对各部份的内容都一目了然,同时明石姬还对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这一次行动的整个经过也写了一份大概的说明。尽管还没有看到内容,但商毅对眀石姬这样的细致工作态度非常满意了。
商毅首先当然是看简要说明,虽然说明写得并不算详细,但大致的经过也都说清楚了,在有不少地方,还注眀参看资料的编号,因此看完之后,商毅也对整个事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八十二章 布置(三)
按照另一时空里的史料记载,现在三个南明朝廷的皇帝其实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主,得过且过,安稳一天算一天,而在本时空里,情况也差不多,怎么这时突然一下都积极起来了呢?
原来这一次南方三个朝廷能够达成联盟,主要的促成者就是永安朝廷的实际掌权者尚可喜,而在尚可喜的背后,还有吴三桂和清廷的作用力。
这几年以来,尚可喜一直都和四川的吴三桂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然后通过吴三桂,又和清廷保持着沟通。目地只有一个,就是让南京和清廷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这样他们也就可以在这两大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下去。因此虽然清廷多次要求吴三桂和尚可喜从西边、南边进攻南京,但两人只是哼啍哈哈,就是不动。
但进入到顺治六年(1649年)之后,局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是清廷内部事故不断,而在五六月间,中华军又连续发动山东、南阳两个战役,均取得于全面的胜利,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南京政府迅速的压倒了清廷,态度一直模棱两可的吴三桂也坐不住了,给耿仲明派去了五万人马增援,并且也向尚可喜发出了警报,现在不能再按兵不动了,否则等清廷被中华军击败之后,自己都没有好结果,同时清廷也派人来到广州,正式策册尚可喜为粤王,并且在诏书中明文表示,只要是尚可喜出兵进攻南京,所占领的地区,司以全都划归为尚可喜的封地,而且尚可喜的子子孙孙都可以世袭。
尚可喜当然也十分清楚,清廷败了,还可以退回到关外去,吴三桂也可以向西南、西北方向逃窜,只有自已杯本无路可退,因为身后就是大海,再要后退,就只能跑船了,但中华军的水军同样强大无比,势力都已经扩大到南洋的吕宋地区,跑船估计死得更惨。因此现在也不能再犹豫,只能出兵从南方进攻南京,配合清廷进行南北夹击,再度把南北局势拉到平衡。
不过只是尚可喜一个人,当然不敢单独向中华军发动进攻,必须拉着绍武和永历朝廷一起干。因此尚可喜也积极的活动,尽力游说和另两个南明朝廷,联合出兵进攻南京。
和另外两个南明朝廷一直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不同,尚可喜一直都在做着战斗的准备,一方面在永安朝廷内扩充军队,打造火器,这时尚可喜部下的军队己有十二万左右,以广东这一个省的地方来说,这差不多是极限兵力了。并且打造了火枪三万余支,火炮二百余门。另一方面尚可喜也在绍武、永历两朝安插细作,打探这两个朝廷的内部情况。等到真正要和他们联手时,也好做到有的放矢。
绍武、永历两朝虽然都是拥立的明室藩王,并以大明正统自居,但两个朝廷的实权其实都不是掌握在皇帝手里,而是由权臣说了算,绍武朝廷的掌权者是苏观生,不过大部份的兵权都掌握在郑成功手里,倒向苏观生的另一员大将金声桓手里,也有一部份人马;而永历朝廷的掌权者是丁时魁和瞿式耜,掌握兵权的是何腾蛟,这三个人目前到是团结一致,因为永历朝廷不得志的一派陈邦傅、马吉翔等人正在积极的寻找外援,就是大西军余众,这时由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等人统领,占领了云南,经过了几年的休养之后,人马也发展到了近十余众。因此陈邦傅、马吉翔等人希望引入大西军,增强自己的实力,好与丁时魁、瞿式耜、何腾蛟等人争斗。
了解到这些情况,尚可喜根本就没有把精力放在绍武、永历两朝身上,而是直接找上两朝的权臣,一方面以重金收买,一方面又许下承诺,比如答应苏观生,帮助他除去郑成功的势力;又答应丁时魁、瞿式耜等人,帮他们对付陈邦传、马吉翔等。这一招果然十分凑效,因此三个南明朝廷之间的联盟也很快就建立了起来。
商毅一边翻看资料,一边听明石姬的解说,差不多用了大半个时辰的时间,对整个事情的经过也基本清楚。这几年来南京政府虽然对南方没有进行什么动作,但在三个南明朝廷内部都安插了大量的情报人员,而且南明朝廷内部派系斗争复杂,管理十分混乱,也给情报人员的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这一次也收集到了不少实际的资料,如尚可喜与苏观生、丁时魁等人之间的一来往通信,几个南明朝廷的廷议内容,还有清廷派人策封尚可喜的诏书,都打听得十分清楚。也可见这几年以来,明石姬在建立南方的情报网络,确实花费了相当大的一番心血。
因此商毅也越来越觉得,当初收下明石姬,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仅得到了一个美人,同时也是一个能干的情报工作者,而商毅更看重的,还是后者,毕竟以商毅现在的身份,想要美女的话,只用招招手,就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去了。不过想想自己的妻妾似乎都有不错的能力,各有所长,叶瑶瑱、林凤舞自不必说,没进门的李华梅更不得了,朱媺娖也能给叶瑶瑱当助手,真正在家里呆着没事干的,还就算不过门的朱媺婕。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时代男尊女卑的风气,也确时埋没了不少女中人材。
商毅想了一会儿,才道:“这一次南方的连盟我们有没有办法来阻止或者是破坏?”
明石姬摇了摇头,道:“这种可能性并不,因为尚可喜己把绍武、永历朝中的掌权者都拉动了,而且中有不少人也都清楚,一但清廷彻底败亡,南方必然会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算我们可以扶植他们的政敌,等他们掌权之后,恐怕也会釆用同样方法。”
商毅点了点头,明石姬说得确实不错,现在任何势力都不希望南京和清廷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一但那一方打破了这个平衡,必然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此自己想要彻底击败清廷,早晚都会面对多线作战的局面。当初之所以设立一个江西分区,也就是预备这样局面的出现。
这时明石姬又道:“王爷,妾身到是以为,没有必要去破坏南方的联盟,只用拖住他们的出兵时间就可以了。只要是王爷放手让妾身去做,妾身有把握拖住他们半年时间,至少永历、绍武两朝不会出兵。”
商毅听了以后,也颇有茅塞顿开之感,现在南明三朝之间还处于结盟阶段,而联盟并不等于就是出兵,不仅还需要一番讨价还价,而且大军的调集,军需物资准备,都需要时间,而且以南明三朝的效率,至少也要等到三个月以后,如果南京再捣一捣乱,拖上半年,甚致更长,也都是有可能的。就算只能拖住绍武、永历二朝,但只剩下一个尚可喜,就要好对付多了。
因此商毅也笑道:“你想怎么做都可以,但先拿出一个计划来给我看看。”
明石姬点了点头,道:“妾家立刻就去做。”
明石姬离开之后,商毅又招见了李格非,了解日本和荷兰方面的情况。
虽然南京并没有在日本派置情报人员,但和日本通商之后,有关于日本的各种情况也都通过各个通商口岸,十分通畅的传到了中国。
其实这次日本出兵支持清廷,并不是全国一致都同意,支持徳川幕府的,只是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绝大多数的外祥大名都不赞同。
原来在中日通商之后,签约的是徳川幕府,和其他大名无关,而有不少大名在中日通商中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并不希望日本介入中国的内战,由其还是站在清军的一方,与中华军作对。也有一部份大名是惧怕南京政府的实力,万一南京政府统一了中国,那么就一定会出兵报复日本的参战行为;当然也有少部分大名,如长州藩就甚致希望借助中华军的力量,推翻德川幕府,因此找借口拒不出兵参战,还保留与中国的通商口岸,继续和南京进行贸易来往,同时还向南京方面提供了不少信息。
尽管现在的日本还在徳川幕府的统治下,中央集权有一定的加强,但日本仍然是实行分封制,因此中央集权的强度有限,德川幕府并不能干涉各大各藩内的事务。也不是所有大名都愿意服从于徳川幕府,而且徳川幕府被中华军击败之后,在日本的威信力也大大下降,对各大名的控制力度也削弱了不少。对此也只能默认不理,这次出兵调动的基本都是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的军队,只有少部份是外祥大名。
而朝鲜和荷兰方面的情况,李格非就所知不多,因为现在南京政府的触角还没有升到朝鲜半岛和巴达维亚地区。对这一点,商毅也不能强求。只是要求李格非,注意日本方面的情况。
李格非建议商毅,是否再招见荷兰商馆的领事,商毅想了一想,决定暂时不理荷兰人,因为现在的荷兰殖民者在亚州,由其是在中国一带地区并没有多少实力,军事干涉的能力有限,并不足为虑,现在先不管他们,等打完了中原大战以后再说。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八十三章 布置(四)
第二天,商毅下令招见南京军区的司令员段鹏,要求南京军区再扩编一个军,并且加紧训练,守卫好南京,并且随时准备出兵増援江西军区。
同时又下令江西军区,严密守卫南京政府的南部边境地区,如果南明朝廷有挑畔行动,将毫不客气,给予坚决的打击。并且又命令海军部,严守从山东到浙江一带的海岸线,以及琉球地区,一但发现日本的船队,立刻击沉,绝不留情。
本来商毅打算派遣船队拦截日本的运兵船队,但收集不到这方面的俱体情报,没有准确的情报消息,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也决定了,在大海中搜找这样一支船队,几乎也等于是大海捞针一样。因此商毅也放弃了这个打算,一心一意先守好自己的海岸线再说。
而就在当天下午,商毅连续收到豫南战役总指挥部和山东军区发来的报告,这两份报告的内容都是作战计划。
豫南战役总指挥部的作战计划是,利用清军求战心切,急于改变中原战场局面的心里,采用诱敌深入,逐步后退的战术,将阿济格诱到汝宁府南部的信阳、光州一线,然后切断清军的后路,围歼阿济格部。
这个战术确实很大胆,想一口把阿济格部全都吃掉,当然一但作战成功的话,整个中原战场的局势将对中华军极为有利,就算南方受到攻击,也可以从中原抽调一部份兵力回来了。
不过商毅仍然担心,目前中华军在汝宁府一带只有七个军,总兵力在十八至十九万左右,虽然比阿济格部要多一些,但也极为有限,而且清军在开封、归徳一线还有十五万左右的兵力,一但不能尽快吃掉阿济格部,被清军来一个内外合击,恐怕也够中华军受的。因此要完成这个计划,最好能给豫南战役总指挥部再援派两到三个军的兵力,那才差不多。
因此商毅也考虑,现在淮南军区还有一个军驻扎在徐州,可以把徐州先让郑成功代管,再从山东军区抽调一二个军,这样就够了,等一会招集统战部开会,再详细讨论吧。
商毅一边想着,一边打开山东军区发来的作战计划,看了二眼之后,商毅忽然一拍桌子,连声道:“好,好,实在是太好了。”随后又立刻下令,招集统战部的成员开会。
等众人都到齐之后,商毅首先拿出豫南战役总指挥部的作战计划,让众人传阅,不少人也都认为这个计划不错,可以给豫南战役总指挥部増加兵力,实行这一战术,但也有人担心,如李岩就认为,一但抽调兵力集中在豫南,必然会造成其他地方的防守空虚,山东还好一点,但把徐州交给郑成功守卫,太过冒险了,因为郑军的兵力不足两万,而战斗力也并不比清军强,一但清军乘机复夺了徐州,那么整个江淮都将门户大开。而豫南战场又不能尽快消灭阿济格部的话,对中华军将十分被动。
李岩的意见也让不少人又重新思考起来。而商毅确是胸有竹,笑道:“李先生,你再看一下这份作战计划。”说着将山东军区发来的作战计划递给了李岩。
李岩接过来一看,也不禁眼睛一亮,立刻向商毅道:“大王,此计可行。”
其他人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有人赶忙从李岩手里接过了山东军区的作战计划,仔细观看。
原来周少桓建议,在发动豫南战役的同时,由山东军区在由兖州府、东昌府出击,攻取大名府、彰德府一线,甚致是平阳,切断清军北返的道路。
周少桓的这个作战计划乍一看和豫南战役相违,如果实施这一作战计,山东军区是不可能再抽集兵力参加豫南战役的。但从叧一个角度来看,一但大名府、彰德府一线,受到中华军的攻击,无论是否得手,清军必然要回兵救援,因为这时清军在大名府、彰德府一线以北的地区,只有博洛部的六万余人,而整个北京地区都将门户大开,无兵可守。因此多尔衮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先救援大名府、彰德府一线。而在豫南战场,中华军也就可以从容的歼灭阿济格部了。
同时如果山东军区能成功攻占大名府、彰德府,也就等于把清军彻底困在中原地区,而商毅所希望的在中原战场歼灭清军主力的计划,也将得到彻底的实现了。因此最终众人也都同意,同意实施这一作战计划。并且将这一次作战定名为豫北战役。
在散军之后,统战部立刻下令到山东,发动豫北战役,牵制清军的兵力,切断清军的归途。就这样中华军将在河南省的南北两地同时对清军展开军事行动,中原战场上的激战,也将进入到最关建的时刻了。
就在这时,商毅又收到了一份前线发回来的消息:耿仲明被多尔衮以弃守陈州的罪名,斩首示众。
原来阿济格率领大军从开封府出发,第一站就到达许州,汇合耿仲明部的四万人马。
许州本来就是阿济格部人马南进的必经之路,而且多尔衮也已经下令,将耿仲明部的四万人万并归阿济格指挥,因此清军的行动也非常合理,并没有引起耿仲明的任何怀疑。
而且虽然弃守了陈州,但耿仲明并不担心自己会被清廷治罪,现在的局势可不同了,清廷的势力己大大不如从前,自己手下虽然只有四万人马,但清廷正是用人之际,必然会对自己网开一面。因为这四万多人马里还有吴三桂的两万人马,也只有自己才能指挥得了,而且现在自己和吴三桂已经连成了一气,清廷想要对抗南京,就必须联合吴三桂,一但治罪自己,势必会和吴三桂发生决裂,清廷不会不考虑这个因素,因此耿仲明也自信,清廷是断断不会在这个时候处置自己的。
因此阿济格的大军到达许州之后,耿仲明丝毫也没有一点怀疑,大开许州的城门,迎接阿济格的大军入城。结果阿济格入城之后,立刻下令,将耿仲明拿下,因为耿仲明没有做一点防备,因此毫无反抗之力,就在许州里,被清军抓住。一同被抓的还有儿子耿继茂,部将石明雄、宋国辅、潘孝、陈绍宗等人,还有川军的主将马宝等众,共计二十三人。
虽然耿仲明的部下,还有川军闻迅之后,想要反抗清军,但这时阿济格部的十万大军都己入城,军威压迫之下,耿仲明部也不敢轻易反抗,同时阿济格还向全军宣称,这一次直追究耿仲明以及主要部将的责任,对于中下层军官,以及士兵只要是愿意服从自己的指挥,都将不予追究,并且保证他们粮饷供应,一应待遇,都与其他士兵一样,由其是对川军,阿济格也保证,打完仗之后,可以让他们自行回川。而且阿济格也不是光说不做,只要是表示听命于自己的士兵,立刻发给白银二两,做安家费用。
二两白银最然不算多,但也够一般人家二三个月的生活费了,而且现在的形势也十分清楚,耿仲明部的主将都己被抓,军队没有指挥,反抗只是死路一道,另外耿仲明也不是什么爱兵如子的人,他的部下也不会为他拼自己的命,川军则更不会为耿仲明送死,反正当兵打仗就是为了图军饷口粮,跟着谁不是跟着呢,因此耿仲明部的士兵也都表示愿意听从阿济格的命令。
于是阿济格立刻下令,将耿仲明部的士兵进行重新整编,分散到清军的各军中去,同时又命人将抓获的耿仲明等人送到开封去,交给多尔衮处置。
耿仲明这时才真的害怕,赶忙想方设法,向多尔衮救饶,在从许州到开封的路上,一连向多尔衮连上了三道疏表,请多尔衮饶自己一命。
那知多尔衮根本就不理他,一到开封,多尔衮就下令,除了几名川将遣回四川之外,将耿仲眀及其部众全部斩首,以警告全军,再有作战不利者,就和耿仲明是同样的下场。
其实在开封也不是所有人都赞同杀耿仲眀,洪承畴就主张,先将耿仲明收押下狱,等战事结束,或是明朗之后,再处置他不迟,毕竟现在就杀耿仲明,对吴三桂和尚可喜,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伹在南阳战役之后,多尔衮就对耿仲明借助吴三桂的势力,挟兵自重,但又惧敌畏战的态度相当生气,而对吴三桂仍然在四川稳坐不动,保存实力也非常不满。这次杀了耿仲明,一方面是杀一儆百,借耿仲明的人头来警告全军,以后必须努力作战。
而留下几员川将不死,则是还希望不和吴三桂把关系搞僵,但同时多尔衮将其放回四川时,也让他们转告吴三桂,自己对吴三桂到现在还首鼠两端,模拟两可的态度已经很不奈烦了,一但清廷败亡,四川决不可能独存,因此请吴三桂自己看着办吧。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八十四章 开战
就在耿仲明被杀的第二天,多尔衮就收到了阿济格发回来的告捷,清军在汝宁府西北的确山县附近,击败进攻的中华军先锋人马,当厍斩首六百余众,中华军的余部向南逃窜,现在阿济格正率领大军,渡过溱水,继续向南挺进。而在阿济格的身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