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啸大明(木林)-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续两次冲锋,清军都未能攻入中华军的阵地,石廷柱和巴颜的信心也有些开始动摇了起来,但仗打到了一步,两人也没有别的办法,一定要攻下新野,否则南阳失守,石廷柱也脱不了见危不救的责任。巴颜还打算再派人马进攻,但却被石廷柱拦住,道:“巴统领,刚力神兵营已经连攻了两次,都没有攻入中华军的阵地,我看这一次让骑兵进攻,试一试吧。”
巴颜迟疑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从刚才两次进攻中,他也看得出来,来进攻的时候,神兵营的士兵们根本就无法发挥火枪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把火枪当长矛使,既然是这样,那就不如派其他的军队出战算了,毕竟训练出一个神兵营来,也并不容易,同时心里也十分不解,为什么山东的神威营就能在战斗中有出色的表现,而自已带的神兵营就不行呢?这两支新军的训练方式是一样的啊。
就在巴颜百思不解的时候,石廷柱已经调集了七百骑兵,向中华军的阵地发动进攻。清廷虽然是以骑射见长,但担任骑兵的,基本都是满八旗的人马,汉军中的骑兵并不多,这次石廷柱带来的人马中,一共只有二千名骑兵,这次一下子就用了三分之一。
虽然是只有七百骑兵,但一起奔驰时造成的声势还是十分吓人,尽管中华军依然不为所动,但要说不紧张是不可能,因为骑兵全速冲刺的速度,比步兵要快很多,百步左右的距离,也就是二十几秒钟的时间,最多也就够中华军进行四五轮射击,要不是阵地太小,兵力扩展不开,石廷柱会将两千骑兵全部用出去。
但中华军的士兵毕竟有大多数都是经过大战场的磨炼,虽然心里紧张,但射击、填弹的动作却丝毫也没有散乱,就连速度几乎没有变化。不过这时可就不能再有所保留了,从骑兵的突击一开始,所有的前装枪、后装枪、连发枪全都全力开火,集中向清军射击。哪怕是连发枪的射程不够,也顾不上,就算打不穿身体,打在身上也很疼,而且骑兵的速度快,马上就会跑进自己的射程的。同时周汉伏也将做预备队的另一个营也调到到阵地上,就在战壕的后面,开枪射击,以加强中华军的打击火力。
一时间整个战斗都被密集的枪声所覆盖,从各种枪口中射出的弹丸向撒豆子一样,尽向清军激射而去,在中华军的阵地前织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网,不但收割着清军的士兵、战马的生命。在清军冲近了之后,就用手榴弹炸。
而清军的骑兵就像扑火的飞蛾一样,几乎是前仆后继一般,不断的向中华军的阵地发动冲锋,前排的骑兵倒下之后,后排的骑兵几乎毫不犹豫后踏着也可能只是受伤而并没有死的同伴身体,继续向前冲着,一直到自己也倒下为止。密集的枪声,也掩盖不佳士兵的惨叫、战马的哀鸣。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十四章 守卫新野(下)
战斗差不多进行了半个多小时,七百骑兵剩下的,己不足二百,虽然也有二十几名骑兵终于突破了中华军的防线,杀入了中华军的阵地中,有的骑兵还砍杀了几名中华军的士兵,但最终还是因为人数太少,寡不敌众,很快就被守在阵地里的士兵用刺刀捅死,石廷柱都来不及派出跟进的人马,因此并没有对中华军的阵地造成什么影响。
而这时在战场上,尽是清兵和战马的尸体,有不少受伤未死的清兵被救回到本队中,而尚未断气的战马却倒在地上,一面挣扎一面发出痛苦的悲呜声,另外还有十几匹无主的战马,在战场上四处游荡着。
石廷柱和巴颜也面面相觑,万万也没有想到,这一次来进攻新野,竟会是这样一个局面。
不过到了这时,石廷柱和巴颜仍然不甘心失败,两人经过简单的商议之乡,于是又下令,调集三组人马,毎组人马有三百骑兵、五百神兵营的士兵,一千名其他清兵,轮流向中华军的阵地发动进攻,不计损失,但进攻决不能停止,希望以这种毫不间断的方式,拖跨中华军。
果然在清军的这种滚动式进攻战术下,守卫阵地的十七团兵力不足的弱点也充份的暴露出来,士兵也很快就陷于了苦战中,由于清军的进攻一直连续不断,使中华军只能不停歇的抵抗,根本就没有喘息的机会,而周汉伏也被迫将所有的兵力全部都派上了战场。
激烈的攻防战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时辰,已经数不清楚清军向阵地发动过多少次进攻,而且清军也有几次攻入了中华军的阵地中,双方在战壕的前沿,在战壕里,在战壕的后面都展开激烈的白刃战,中华军、清军的尸体也遍及战场的毎一个角落。
但在中华军顽强的抵抗之下,一直双方酣战到天黑的时侯,中华军还是牢牢的守住了阵地,清军仍然无法突破中华军的守线,只能选择暂时退兵。
而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清军损失的兵力竟高达三千七百六十余人,受伤的士兵也超过了千人,而中华军同样也阵亡了三百二十二人,受伤一百三十七人。
付出了这样大的伤亡代价,却依然无法突破中华军的阵地,这个结果也令石廷柱和巴颜郁闷不己,而且也不知道这时南阳那边的战斗情况进行得怎么样了,耿仲明到底守不守得住南阳,因此两人商议了一夜,认为明天再进攻一天,如果还攻不下新野,就立刻撤兵回唐县去驻守。
中华军的一方,尽管损失远远小于清军,但战斗减员也超过了四百人,因为中华军的兵力太少,四百多人的减员,对中华军的影响也不少,为此周汉伏也下令,把伤员连夜送到新野城内去救治,同时又从驻守新野的一个营里抽调两个连,増援城外阵地的防守。但这样一来,新野城的防守就相当空虚了,周汉伏又和刘水三商议,连夜派人赶到邓州,请求驻守邓州的另一个团增援一部份人马。
邓州的守军得知新野的困难之后,立刻毫不迟疑,虽然这时己是晚上三更左右的时间,依然叫醒了一个营的士兵,命他们立刻从邓州出发,连夜赶到新野,援助十七团守卫新野。
这一个营的士兵经过了两个多时辰的急行军,在第二天天眀时分,终于到达了新野,而这时清军还没有发动第二天的进攻。
周汉伏还躺在床上的时候,得知援军已经连夜赶到了新野,立刻兴奋的从行军床上跳了起来,大声叫好,这下守住新野,可就不成问题了。而刘水三也在新野城里,热烈的接待了赶来的援军,给他们准备下饮食和住所,让他们休息,尽快的恢复体力。
虽然清军在天色大亮之后,又向中华军的阵地发动了进攻,但由于昨天进攻受挫,清军的士气大跌,就连主将石廷柱和巴颜的信心都不很足,因此清军的进攻,比起昨天来,大为不如,虽然攻势依然如潮,但在精神方面,和昨天比起来,相差甚远。而知道有援军赶到新野,守卫阵地的中华军士兵们再度士气大涨,战斗意志丝毫不减,结果在此消彼涨之下,清军的进攻对中华军的阵地几乎形不成什么危胁。
在一开始的时候,石廷柱和巴颜还督促清军努力进攻,不许轻易后退,但在连续发动了几次进攻都失利之后,两人也渐渐的心懒了起来,而主将懈怠了,士兵更是无心再战,到了下午的时候,清军往往是稍一受挫,立刻就败退了下去。
而就在这时,中华军趁着清军又一次败退的时机,向清军发动了一次反击,清军在促不急防之下,被中华军打的阵脚大乱,而石廷柱和巴颜见了,也就借此机会,收兵撤退了。好在是中华军也没有追赶,因此清军总算是比较顺利的退回了大营。
由于今天清军的进攻不给力,因此损失的兵力到也并不是很多,总计还不足千人,而石廷柱和巴颜这时也完全死了心,回营之后立刻下令,全军收拾,明天一早就准备撤退。
于是清军的士兵们也连夜开始忙活起来,在这两天的战斗中,清军共计阵亡了约四千五百余人,另有两千多人受伤,其中难以行走,需要帮助的伤兵有千人,再加上神兵营的两百余门火炮,以及配套的弹药,还有其他的辎重,也有不少东西需要清理收拾,因此一直到了三更时份,还有不少的营房里都亮着灯火,清兵还在装车打包的辛勤忙碌着。
不过大部士兵的心里还都非常高兴,毕竟是明天就要退兵了,不用再和中华军交战了,谁心里不高兴呢?
巴颜也一直没睡,监督着士兵将火炮、弹药全都一一装好,因为退回唐县之后,还要在唐县据守,这些武器还都大有用场,这两天的战斗,也让巴颜啄磨出一点门道来,使用火器作战,其实和冷武器一样,防守比进攻容易,这就是为什么神威营能在章丘县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而神兵营在这一战中,甚致还不如普通清军的主要原因,巴颜也希望在中华军进攻唐县的时候,再好好表现一下,为神兵营挽回一点面子来。
但巴颜并不知道,自己和神兵营,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
就在这时,只听一阵“嗖——嗖——嗖——”的破空之声,由远而近,由疏而密的传来,巴颜先是怔了一怔,马上上就反应了过来,正要大叫道:“有敌袭。”
外面已经“轰——轰——轰——轰——”的连续传来了不断的爆炸声。巴颜的心里一凉,一种不详的预感在心里由然而生。
乘夜来袭击清军的,是第六军第九、十八师、第八军第十师,这三支部队。
虽然李定国给十七团下达的命令是在新野驻守三天,但就在第一天,中华军就攻占了南阳。原来清军已经不战而退,弃城而逃了。
尽管在第一次的战斗中清军守住了南阳城,但耿仲明却对守住南阳尚失了信心,在晚上又得知石廷柱和巴颜去进攻新野,并没有来救援南阳,耿仲明也不禁又急又气,虽然从兵法上说,石廷柱和巴颜并不是没有道理,可以算是围魏救赵,只可惜耿仲明已经等不及了,因为中华军完全可以先攻破南阳,然后再回头去复夺新野,见过了中华军的攻城战术之多,耿仲明并不认为石廷柱和巴颜在夺取了新野之后,还能再守得住。
在这从情况下,耿仲明也开始为自己考虑,留在南阳肯定是坐以待毙,等中华军攻破了南阳,自己就算能逃出去,也必然兵力大损,自己手下的人马本来就不多,可不能再有损失了,反正南阳也是守不住了,不如就逃出南阳,先保存自己的实力要紧。
虽然这样做有可能会遭到清廷的处罚,但耿仲明觉得现在清廷正是用人之际,不会轻易处罚自已,再说只要是自己手里还有军队,清廷也就会有所忌,实在要是不行了,自己就拉着队伍,到四川去投吴三桂去。
想通了这些道理之后,耿仲眀立刻下令,放弃城内的所有辎重,连夜撤离南阳,先退到南阳西边的淅州去,因为这里是南阳府和陕西汉中府交界的地方,一但情况不妙,耿仲明就打算立刻退到汉中去投靠吴三桂去。结果在天亮之后,中华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南阳城。
不过虽然耿仲明主动放弃南阳,但李定国并不打算放过他,一来是因为对十七团的要求是守住新野三天,这才是第一天,还有充足的时间,另外耿仲明是主动放弃南阳,兵力并未损失,万一中华军转囙头去救援新野,耿仲明再杀个回马枪来,复夺了南阳,那这一番功夫可就都白费了,还是先把耿仲明撤底解决了为好。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十五章 南阳大捷(上)
耿仲明当然想不到,在自己主动让出了南阳,中华军还不打算放过自己,一定把自己赶尽杀绝。不过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挽救了耿仲明的命运,吴三桂终于派来了援军。
原来吴三桂既想帮清廷一把,又怕惹火上身,使中华军转头来进攻四川,在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权衡利憋之后,吴三桂居然想出了一个二全其美的办法来,他并没有下令三路逼近川湖边境的人马向中华军发动进攻,而是命手下的大将马宝和韩大任两人带领五万人马,进入南阳,由耿仲明来指挥,帮助他守住南阳,并且以清军的名议出战。
吴三桂的如意算盘是自己决不主动出面,和中华军正面为敌,同时又派出人马,援助南阳,清廷那边也说不出什么不对来;同时又帮助耿仲明,守住南阳,挡住了中华军向中原的进攻;而自己还可以坐观中华军和清廷决战,见其成败再确定下一步的动向,这确实是一举三得之计。
只是川军绕了一个大圈,等进入南阳境内的时候,已经晚了,耿仲明己放弃了南阳,还打算退入汉中府来。因此马宝和韩大任与耿仲明在淅州地区汇合,暂时驻扎了下来。
得到了这支持军,耿仲明也不禁大喜,得别是川军中还有一万火铳兵,一百余门火炮,更是让耿仲明大为安心。
因为有中华军的代动,这个时代的中国军队都在急速的向近代军队的方向转变,清军是如此,吴三桂也是如此。在吴三桂入主四川之后,立刻招集工匠,全力打造火枪火炮,装配川军,到这个时候,川军已经拥有火枪五万余支,各种火炮六百余门。
另外吴三桂和耿仲明、尚可喜不同,在另一时空里,他也算这个时代的名将之一,年纪虽然并不算大,但也算精通兵法,且又身经百战,虽然他和中华军交手的次数不多,但却对中华军的每一次战斗都详细的调查打听,几乎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并加以揣摩,研究中华军使用火器的战术。
不过受制于技术条件,又缺乏对外的交流,因此川军的火枪其本都是继承明朝的火器,以鸟铳,也就是火绳枪为主,另有一部份鲁密铳和三眼铳,只有极少的燧发枪。而火炮也都是以中小型佛郎机炮为主,红衣大炮并不多,一来是红衣大炮的周期长、成本高,二来四川道路难行,重型火炮也不利于运输,中小型火炮利于运输。
虽然在明末的时候,清廷铸造的红衣大炮水平已经超过了明朝,但火器制造的整体水平,对火器理解和运用,清廷依然还是不如明朝,而吴三桂曾是明朝的重臣,在山海关驻守时,也曾装配了大量的火器,对火器的使用并不算陌生,因此虽然川军没有中华军的降兵做教官,但也自己训练的似模似样。
而李定国得知耿仲明得到了援军,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支持军是川军,但也不敢轻易向耿仲明发动进攻,因此也决定先去救援新野,击败石廷柱部的人马,夺取宛东地区,反正现在宛西地区己被中华军占领,耿仲明驻守的淅川县己是南阳府的边缘地区了。
于是李定国留下第八军剩下的两个师,驻守南明,并兼顾邓州,自己和李牟率领第六军,骑兵团、特种兵团去援救新野。等第六军到达新野附近的时候,正是规定守住新野时间的第二天下午,清军正在撤军,而守卫阵地的中华军十七团正准备追击清军。
李定国见况,立刻派人下令十七团团长周汉伏,命他停止追击清军,等到晚上之后,合兵一起向清军发动包围进攻,力争全歼石廷柱部的清军,下一步再攻取宛东地区,就好打多了,这样十七团才没有追击清军。
而石廷柱和巴颜这时只想着尽快撤回唐县去,对此一点察觉都没有。就在清兵在大营里忙着打包装车的时候,中华军已经悄悄的完成了对清军的包围,虽然清军也留下了一部份守夜的士兵,但人数并不多,而且又想着天亮之后就出发撤军了,因此守卫也十分松懈,在营外巡哨的士兵根本就没有走远,对中华军已经接近了清军的大营,也是一无所知。
随着李定国一声下令,各路部队立刻向清军发动了全线的进攻。因为这一次进攻,中华军用上了前几场战斗一直没有用霹雳火箭。虽然这时守夜的士兵已经发现了中华军,但也为时己晚,随着一支一支霹雳火箭落到清军的大营的爆炸,将火油四散激射,清军的大营里立刻到处起火,而这时其他清兵不是忙着清理辎重,就是去睡觉休息,突然发现自己遭到了袭击,顿时大乱了起来。中华军的各路部队也趁着混乱,分头杀进了清军的大营中。
围攻清军的中华军各路部队约有三万三千余人,兵力已经就超过了清军,而且这时双方的精神状态更是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清军根本就不是中华军的对手,被杀得纷纷向大营的深处败退,有不少清兵才刚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糊里糊涂的送了命。
好在是巴颜现在并没有睡,也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指挥清军作战,因为这时还有一部份神兵营的士兵正在他的指挥下打包装车,因此巴颜也十分容易就聚集了六七百士兵,不过这时清军大营的四面八方全是火光、全是枪声以及喊杀的声音,巴颜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击战那个方向的敌人。
不过很快就不用巴颜做选择了,因此这时就有一支中华军,向巴颜所在的方向冲杀了过来。于是巴颜也立刻下令,就迎战自己面前的这一支敌军。
神兵营的清兵毕竟也是受到严格的训练,而且经过了这两天的战斗之后,也能够在战场上稳住心神,因此十分迅速后列好了三排队列,然后举枪向中华军射击。
这支中华军正是周汉伏带领的第十七团,杀入清军的大营之后,十七团此入无人之境一样,横冲直撞,已经连续攻占了三个营地,抓住的俘虏就有好几百人,但周汉伏并不满足于这些战果,一心想抓几条大鱼,好获得晋升的机会。虽然他在表面上并不在乎,但看着同一批的人都晋升到旅级、师级,有不少人当初的官职还比自己低,现在都爬到自己头上去了,心里也不免有些不舒服。
现在正是一个立功晋升的大好时机。因此周汉伏只留下了少量士兵,看守占领的营地和俘虏,自己带领着全团的士兵,向清军大营的中心地区突进。因为根据常识,主要将领的营寨都是在大营中间的位置。
十七团的士兵正在突进的时候,忽然听见前方一阵枪击声,冲在最前面的十余名战士都纷纷中弹,而其他士兵见前方有敌人,也都纷纷后退,并且找地方隐蔽。周汉伏本来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不过他运气不错,头盔上挨了一下,不过没有击穿,另外还有一颗擦着他的左胳膞飞过,留下了一道火辣辣作痛的伤口。
周汉伏虽然有几分粗鲁,但决不莽状,立刻后退到清军的射程以外,然后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清军,这才看清返支清军大约有七八百人,居然还排好了三排连射的队形,周汉伏也不由大喜,因为这也说明,这里一定是清军大营里重要的位置,要不然决不会有这样一支军队守卫。自己心目中的大鱼,一定在这里面。
于是周汉伏也立刻下令,命一个营也排成三排连射的队形,和清军展开对射,吸引清军的注意力,另一个营则分成两队,分别从左右迂回包抄上去,其余的士兵作为预备队。
经过了简单布置之后,中华军也排好三排连射队形,和清军展开了对射。双方各自向着对方的阵列轮流开火射击,虽然在各自的队伍里,也不断的有士兵中弹倒地,但后面马上就有人补充上来,保持着稳定的队形,继续射击,所不同的是,清军是在原地不动,而中华军却是一边射击,一边慢慢向前推进。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比拼的其实不是各自的射击熟练水平、平时的训练效果,而是各自的勇气和决心。在这两方面,中华军当然不逊色于清军,而在射击速度上,中华军更要胜过清军一筹,因为中华军使用的全是火帽击发枪,而清军中还有一部份是火绳枪,既使是清军使用的燧发枪,在射速上虽怨不输于击发枪,但在射击成功率上,也要逊色一些。火帽击发枪的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而燧发枪只能达到八成左右。
因此在双方互射了十几轮之后,清军阵中,巳经伤亡了近两百人,而中华军的伤亡只有一百多人。清军已经全面处于下风。而双方之间的距离,缩短到只有四十余步。
而就在这时,中华军左右两支包抄的部队也终于迂回到位,从两侧向清军展开了攻击。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十六章 南阳大捷(下)
两则包抄的部队首先向清军投出了一阵手榴弹,随着一连串爆炸的声音,清军本来就己摇摇欲坠的阵形立刻崩溃,两侧的包抄部队立刻冲杀上去,和清军展开了激战。而与清军对射的中华军也上好了刺刀,加入战团中。
清军的人数本来就不及中华军,再加上这时被三面包围,白刃战斗很快就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不过这支清军属于神兵营,都是从汉军八旗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士兵,而且在思想已经把自己视为满族一体,对清廷十分忠心,因此虽然战局明显不敌,但也无人投降,当然也有一些清兵也知道,自己并不属于中华军反正起义条件的范围,投降也没用,只好依旧还在苦战。而统领巴颜也挥刀亲自上战,和士兵们一起拼力死战。
但现在战局已经十分明朗,并不是拼命死战就能够改变得了的,何况中华军的斗志也并不比清军差,因此整个战斗大约只进行了二十多分钟时间,清军就已经伤亡了大半,所剩的不足百人。
而这时巴颜身上也多处受伤,但仍然挥舞佩刀,和中华军死战不已。因为这个时候巴颜也知道这一战清军是必败无疑,自己也难以幸免,也就豁出去了,浑然不顾自身,一味的轮刀猛砍,只希望能够在临死前多斩杀几名中华军的士兵。
其实中华军早就注意到巴颜,虽然还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但他的盔甲装扮和其他清军明显不同,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官的样子,因此周汉伏是打算将巴颜活捉,命令士兵将巴颜和一部份清军团团围住,但见巴颜势如疯狮一样,疯狂的砍杀,一时半会还真不好将他捉住,而现在并不一般的战场,不可能在这里耽误太久,于是周汉伏也不耐烦了,立刻下令,干脆下死手。
事实上巴颜能够坚持到这时,全因为中华军打算活捉他,一但下手不留情了,巴颜根本就抵挡不住,手中的大刀刚刚挡开一支刺过来的刺刀,但马上有两支刺刀向巴颜猛刺过来,巴颜免强拧腰侧身,虽然躲过了一支刺刀,但另一支终于躲闪不及,被刺入左肋下。
一阵巨痛从伤口传来,巴颜的动作也迟缓了下来,而就在这时,又有两支刺刀分别刺进巴颜的小腹和两前胸,紧接着左颊上又遭到了枪杔的重重一击,顿时两眼一黑,人事不酲了。
巴颜被杀,剩余的十几名清兵也终于放弃了抵抗,全部都举手投降。
等周汉伏从投降的清兵口里得知巴颜的身份之后,也不禁后悔不已,早知道是这么大的一条鱼,就应该再耗一耗,把他活捉了。虽然说斩首敌军重要的将领也是大功,但比抓了活的,还是差了一些。
不过等周汉伏进入到巴颜等人守卫的营地时候,周汉伏立刻乐得连嘴都合不上,只见在营地里停放着近百辆各种车辆,大约有一半都装载着各种各样的火炮,另一半装着火药、炮弹还有其他的火器,另外还有散放的火枪数千支,其他的盔甲、刀枪等器械就更多了。
因为这里是神兵营的营地,在睡觉的士兵将火枪都放在这里,虽然说清军的火枪、火炮和中华军相比,都有相当的差距,但有一部份还是可以使用,其余的也可以回炉重新炼化,也算是十分宝贵的回收资源,因此这一次可是一个大丰收。而周汉伏也立刻下令,马上把营地看守起来,这里的东西全算是十七团的战利品。
就在周汉伏在这里收集着自己的战利品的时候,而其他各路部队也都陆续杀到了清军大营的核心地区,清军的抵抗力度也越来越低,不是被俘,就是举手投降,再就是四散逃走,到天明时分,战斗基本结束。中华军一共歼灭清军一万三千余人,神兵营也基本全军覆没,俘虏和投降的清军达到了一万多人,而清军所有的辎重、武器也全被中华军缴获。
而周汉伏也以斩杀神兵营统领巴颜,缴获神兵营的火器,而荣获一等战功。
不过再被杀的清兵和俘虏中间,并没有找到清军主将石廷柱,看来他是跑了。
原来石廷柱非常机警,他本来是在自己的寝帐中休息,被喊杀枪声惊醒之后,立刻知道清军的大势己去,他也不敢留在军营里抵抗中华军的进攻,只带着百余名卫队,偷偷的溜出了军营,逃了出去。好在是这时中华军刚刚向清军大营发动进攻,包围圈尚不严密,而且又是天黑,结果到是让石廷柱给溜走了。
逃出大营之后,石廷柱在野外过了一夜,等到天明之后,也知道清军已经彻底失了。石廷柱也不敢在新野附近久留,只是收陇了一些残兵,大约有四五百人,马上出发赶回唐县。
一路走着,石廷柱心里也在想着,看现在情况,南阳估计是失守了,而这次进攻新野,自已把宛东所有的兵力几乎都带来了,而现在被中华军打得全军覆没,唐县已经没有多少人马了,就算自己逃回唐县,也肯定是守不住的,那么自巳下一步该怎么办,是回到开封府去,洪承畴正在那里主持整个南线的大局,但自己遭到大败,又失守了到了宛东,到了开封府,恐怕会被治罪,就算洪承畴不处理自己,多尔衮也不会放过自己。
当然也可以赶到汝宁府去,那里是勒克徳浑的防区,现在勒克德浑在清廷的势力很大,就连多尔衮也不得不让他几分,因此如果勒克德浑肯出面保自已,还能保住自己这条命。但怎样才能让勒克徳浑来保护自已呢?送钱还是送东西,勒克德浑会收吗?
新野离唐县并不远,石廷柱一边想一边走,不知不觉中,已经到达唐河边,这里已经是唐县的范围了。
虽然唐河并不是什么大河,但也不是可以随处都能徒步渡河,就清军寻找渡河的地点,这时只见一支军队,顺着唐河边,从左右两边,向清军包围上来,全是一色的铁锁马甲、绿色军装、打裹腿、穿多耳麻鞋,手是握着火枪,标准的中华虎贲军的装扮。
石廷柱的头脑里“嗡”了一声,想不到中华军在这里居然还埋伏着一支军队,这下可全完了。
其实这支中华军根本就不是事先安排埋伏的,因为这支中华军是从南京军区赶来増援第十九军的二十三旅、二十五旅。
原来李定国在邓州得知十九军到达湖北之后,立刻下令,让増援南阳战场的二十三旅、二十五旅潜伏在南阳府东西,与襄阳府交界的桐柏山一带地区,一但石廷柱出兵救援南阳,无论是向那里用兵,二十三旅、二十五旅就立刻趁机进军,夺取宛东地区。
果然在石廷柱和巴颜率军离开唐县之后,二十三旅、二十五旅立刻出击,首先攻取了唐县,随后又连续占领了柏桐、泌阳两县,整个宛东地区几乎都是唾手而得。
在攻取了宛东地区之后,十九军的军长彭端立刻下令,让二十三旅赶去新野,増援围歼石廷柱部的战斗,那知部队才渡过了唐河,就发现了石廷柱的败军。
这时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