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木林)-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清廷的两宫皇太后正愁得一筹莫展的时侯,而多尔衮这时的心情却好得像他现在穿的这件袍子一样,红得发紫。

今天一早,多尔衮就带看人马,还有满朝的文武满汉大臣出城围猎,其实在多尔衮当政以来,常有带着大臣们一起出城围猎的事情,而在这个时候,各地的公文也都直接送到围场来由多尔衮处理。

不过今天的围猎,多尔衮显然有一些心不在嫣,只是露了一个面,连一箭都没有射,就推说身体不适,回自己的金顶大帐里休息去了。众大臣也都觉得十分奇怪,而且因为这段时间以来,京城里面己经闹得沸沸扬扬,有不少嗅觉灵敏的大臣也都感觉出气氛有些不对,但这时整个围场都己被封锁起来,谁也不能离开,因此也都忐忑不安,只能免强应付。

这个时候,在摄政王的金顶大帐里,只有多尔衮一个人在里面安坐,神情又是激动又是欢喜,而且还带有几分紧张和惶恐。而这时多尔衮的亲信何会洛,胡锡、巩阿岱、锡翰、席纳布库等人都己经在围场的其他地方分头就位,而留在京城里的阿达礼、硕托、阿布泰、冷僧札等人也己经控制住了皇城和北京九门,可以说一切都己经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现在就只能着到了天黑入更之后,更可以马上开始进动了。到了那时,自已身上的这件紫袍,也就可以换成黄袍了。

一想到自己多年以来,一直期盼的事情,终于就要实现了,自己终于可以坐在高高在上的宝座下,俯视天下,名正言顺的大清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号命群臣,然后再扫平南方,统一天下,虽然不算是大清的开国之君,但却是定鼎中原、统一天下之功,日后太庙定溢,大约可以得一个成祖的溢号吧,也可以压过皇太极一头。想到这时,多尔衮的脸上,也禁不住露出了一丝得意满足的笑容来。

在这段时间己来,多尔衮到是把陈桥兵变、皇袍加身的典故看了数遍,过程几乎都能背下来了。而且在自己的头脑里也预演了许多次,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该笑,可以说把每一个细节都己经想得清清楚楚了,现在就等着一步一步的实现了。

只是平时还不觉得,而现在多尔衮却觉得时间过得好像特别的慢,也在帐蓬里坐卧不安,不时出来到帐门口看看,但太阳仿佛迟迟不肯下山,始终赖在西边的半空中不走。每一次多尔衮出帐看时,太阳似乎都没有动一下,也令多尔衮恨得牙根直发痒,恨不能伸手把太阳给抓住,狠狠的摁下去。

但时间毕竟是在一分一秒的流逝,而太阳到底还是落下山去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围场里的大臣们早就没有狩猎的心情,这时也基本都回到了自己的帐蓬里,整个围场顿时也都安静了下来。而多尔衮的心里,却更为激动,因此重要的时刻,己经越来越近了。

多尔衮努力平静了一下心事,又回到桌边坐下,桌上各地送来的公文己经堆起一叠,但多尔衮也无心去看。而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帐外传来,因为这时围场安静,也听得十分清楚。

多尔衮心里一动,来的这会是什么人,送公文吗?这个时候又会有什么公文送来呢?

就在他想得时候,帐门口己有人大声道:“禀报摄政王,盛京急报到。”

多尔衮也怔了一怔,盛京远在关外,会有什么急报送来呢?但还是道:“传进来。”

帐帘一挑,在门口守卫的卫士己从来使手里将公文接过,给送了进来。多尔衮接过了公文,漫不经心的打开,看了几行之后,忽然脸色大变,拿着公文的手都禁不住抖了起来,厉声道:“掌灯,快掌仃。”

灯光亮起之后,多尔衮又把公文看了一遍,脸色己变得十分惨白,突然一张嘴,喷出一个鲜血。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零一章 突袭盛京(一)

商家军的跨海突袭舰队是在九月十八日黄昏,渡过渤海,到达辽东半岛南端的宁海登陆,宁海就是明朝的金州卫,后世的大连市。并于当晚就全面占领了宁海城,取得了跨海突袭的第一战成功。

这一次突袭的主要目标是清廷的旧都盛京,而从宁海到盛京约有七百余里的路程,其中经过的主要城地有抚州、盖平、熊岳、海州、辽阳等地。虽然宁海滨临海边,但离盛京太远,因此这次跨海突袭的回程登船点并不放在宁海,而是改在盖平。因此突袭舰队并没有在宁海留下兵力驻守。

盖平也是一座临海城市,位于辽东湾东岸,与连云岛隔海相望。而且正好处于宁海到盛京的中间位置,这样在返程的途中,也可以节省一半的路程出海。而一但到了海上,也就基本安全了。

在辽东登陆的兵力是第一军第五师,第七军特种师三团,一个骑兵营,共计约有一万五千多人,主将是第五师师长程培经,副将是特种师师长何冲,而随突袭部队一起付责辽东战场的舰队,是以海军第一分舰队为主力,共计大小船只五十七艘,其中战船三十五艘,运输船二十二艘,共计有士兵水军近八千人,可以派出二千五百到三千的登陆兵力。

攻占了宁海之后,众人也决定,第五师留在宁海地区,吸引清军在辽东的注意力,逐步向北推进,而由第一分舰队带特种兵三团还是从海路绕道,直接夺取盖平,双方在盖平会师,然后再进取盛京。而这次攻取盖平,由跨海突袭舰队的总指挥官成钢指挥。

九月二十日,跨海突袭部队离开了宁海,分从水陆两路,向北进发。

陆路进攻的第五师离开宁海之后,一路向北,经过石河堡、长店辅、于九月二十二日渡过复州河,攻占了赢得利城,逼近了熊岳城。

而这时清军的注意力果然被这一路部队吸引,其实在宁海附近地方的清军也己经收到了商家军在辽东登陆的消息,但他们并不知道商家军到底有多少兵力,甚致是不是真的商家军,也都还没完全弄清楚。因为在满人的观念中,大队人马渡海袭击,确实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有一些地方的守将还以为不过是一些海盗上岸侵掠,左不过是二三千人马。

直到赢得利城被攻克之后,才都有些紧张起来,熊岳、盖平两地的守军一面向盛京报告,一面也合兵出击,主动向商家军第五师发动进攻。这也是商家军在辽东登陆之后,遇到的第一场战斗。

熊岳、盖平两地合兵,大约有一千二百余人,都是当地驻地驻守的地方部队,没有满汉旗军。因为这种满汉旗军几乎都巳经开拔到关内,留在辽东的少量兵力也全都驻守在盛京。而清军只有这么一点兵力,就敢主动向商家军发动进攻,除了信息不通的因素之外,还有辽东毕竟离南方实在太远了,对于商家军的情况虽然不能说是完全不知道,但也是所知不多,而且又一向轻视明朝的军队,结果就这么怔头怔脑的杀出来了。

听侦察兵说发现一支一千多人的清军部队主动向自己进攻过来,程培经也觉得十分诧意,现在自己的部队兵力超过了一万一千人,就一千多人也敢来进攻自己,也不知道清军是勇敢还是愚蠢。不过即然清军主动进攻过来,那么也不能客气,这可是登陆辽东的第一战,不仅要打嬴,还要赢得漂亮,一定要全歼这支清军。

于是程培经立刻下令,命第六团付责正面阻击,十八团分从左右包围上去,骑兵营付责抄劫清军的后路,并追击溃逃的败兵。十一团为预备队。

其实这一战根本就没有什么悬念,等双方对阵之后,尽管只有一个团付责正面阻击,但清军就己经发现情况有些不妙,因为双方的兵力差距实在太大,而商家军也没有布置什么阵地,就向清军发动攻击。双方的士兵还没有接战,仅仅只是几轮排枪齐射之后,清军的队列立刻就被打乱,立刻纷纷败逃。而这时商家军左右两翼的部队都己经包抄上来,骑兵营也堵住了清军的退路。

清军被商家军团团围住,而且人马也拆伤近半,剩下的士兵也完全没有刚出兵时的威风,纷纷弃械投降,但在这个时候,商家军是不可能收留俘虏的,因此无论清军如何挨求投降,但都被毫不留情的杀死,结果清军一个都没有逃掉,全部丧命。整个战斗从开始到结束,只花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而第五师取胜之后,也立刻趁势进军,攻占了熊岳城。

而就在陆路的商家军取得了登陆辽东的第一场胜利的时候,舰队为悄然无声的到达了盖平,因为这时盖平的守军都被派出去迎战陆路的商家军,因此特种兵三团兵不血刃,就攻下了盖平。而舰队也都在盖平附的海边,找适合的地点靠岸下锚驻扎。

熊岳城到盖平县不足四十里的距离,因此成刚也决定,第五师不用来盖平汇合,而是立刻北上,向盛京方向进发。而在盖平县也只留下一个特种兵营和海军的登陆部队驻守,自已带领着特种兵三团其余的三个营也从盖平县出发,在路上和第五师汇合,一起赶去进攻盛京。

留守在盖平县的兵力也不是没事可做,一方面派出探子,注意北京方向的援军,另一方面也在舰队停泊的地方俢筑了一些简易的码头、海港等设施,方便日后登船返程,同时也在盖平县一带修筑防线阵地,以备不测之需。而人力当然是征调当然的百姓。

两路商家军在塔山附近汇合,然后一起向北进发,而沿路的海州、辽阳等地全部都绕道而行,在十日二日,终于到达盛京城前。而这时商家军在辽东登陆己有十五天了。

由于盛京位于辽东半岛的内地,因此尽管商家军到达辽东有十余天的时间,但一直到九月三十日,盛京的镇守昂邦章京叶克书才得到确切的消息,一支商家军的人马在九月二十日左右,乘船渡海,在宁海登陆辽东,并且连续占领宁海、熊岳、盖平等地,这时正在向盛京进发。

盛京也就是沈阳,明朝在这里设置沈阳中卫,在努尔哈赤天命六年(1621年)被当时的后金攻占,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定为后金都城,到清廷入关之前,己有二十年。在皇太极天聪八年(1634年)改沈阳为盛京。

清军入关之后,定都北京,盛京就被改为清廷的留都。并仍在盛京设有户、礼、兵、刑、工五部,各部设侍郎处理事务,置内大臣为总管,留守盛京。体制形式,大体相当于明朝南京的地位,顺治三年(1646年),改内大臣为镇守昂邦章京。

现在的盛京镇守昂邦章京叶克书,是满洲正红旗人,他虽然不是爱新觉罗氏,但也是清廷的老臣,从努尔哈赤时代起,就为后金效力,皇太极即位时,为十六大臣之一,至今也算是清廷的三朝元老。在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叶克书以梅勒章京任为盛京总管;顺治三年五月改授昂邦章京,镇守盛京;并恩诏进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即三等男爵。

而且二十多年以来,叶克书一直为清廷南征北战,清廷的历次大战,他基本都参加过,也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在顺治元年四月,清军入关的一片石大战中,叶克书率步兵出击迎战大顺军,表现得十分勇猛,身被三十一创,并被毁一目,仍然而酣战不退,最后终于大破大顺军。属于政治绝对可靠的,又有战功的人。否则清廷也不可能把这么重的职位交给他来担任。

但在清军在盛京的兵力并不多,其中主力人马只有正黄旗的一个甲喇,满计也就是一千五百人,加上其他的跟役、包衣、汉军等等,也不到一万人,而且还是打酱油的居多。

叶克书只参加了入关初期的战斗,并没有随军南进,因此也没有和商家军交过手,不过他毕竟是身经百战的人,现在又是盛京镇守昂邦章京,对朝廷的动态,南方的战事情况也比辽东的其他人清楚一些,他到是知道现在商家军可不是别的明军,现在南方风头正劲,阿巴泰、豪格、多铎、阿济格这些清廷的名将几乎都在商家军手里吃了大亏,只是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杀到辽东来了。

而且在辽东登陆的商家军到底有多少兵力,现在叶克书还摸不清楚,但传得到是沸沸扬扬,从一万到十万的说法全都有,不过无论是那一种,可都比现在盛京的兵力强,因此叶克书也不敢等闲视之,一但盛京失守,自己恐怕也难逃一死,于是立刻写下告急文书,发到北京,请救清廷立刻发兵救援辽东,并且又下令从辽阳、铁岭、抚顺等地调集人马,帮助守卫盛京。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零二章 突袭盛京(二)

等商家军的突袭部队到达盛京外的时候,清军己经在盛京城中聚集了一万四五千人马。而且这个时候,清军也基本可以估计出,至少商家军用来进攻盛京的兵力,也只有一万四五千左右。双方的兵力现在基本相当。因此虽然知道商家军己经兵临城下,但叶克书多少也不那么紧张。

商家军一到盛京城外,并没有急于攻城,因为现在清军在辽东的兵力确实不多,而北京的援军要到达辽东,至少也要等到一个月之后,因此攻打盛京也不用急于一时,首先还是把自己的阵地布置好再说。

这时守在城里的清军见商家军到了盛京城下之后,并没有立刻开始攻城,而是在城外做挖掘战壕,用泥土填袋垒墙等工作,也都觉得有些意外。有人向叶克书请令,要带一支人马出城,给商家军一个迎头痛击。

叶克书是久经战场,当然知道商家军这是先做好自己守卫工作,然后再开始攻城。别看先耽误了几天时间,却可以充份保证自己的阵地安全,全力投入进攻中去。因此也不能让商家军这么轻易的城外把阵地筑好,另外叶克书只是听说商家军如何厉害,但始终是没有亲眼见到,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半信半疑,也想试一试商家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因此叶克书也派出二千人马,出城去攻击商家军,发动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但结果却比叶克书想象得还要严重,在清军杀出城后,在城外预防的商家军两个营不慌不忙的排成了三列横向展开的队列,等清军冲到离自巳的阵列约五十步左右的距离时,立刻以三段连射的方式向清军展开了猛烈的射击。

其实现在南方的战斗中,清军一般都不会轻易向己经列好了阵式的商家军发动进攻,而商家军也更多是用运动战调动清军,因此像这时双方一攻一守的战例并不多,而这次突袭辽东却又用上了。不过三段连射是商家军最基本的训练之一,尽管用得不多,士兵们仍然可以十分熟练的运用。而且突袭辽东的商家军都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面对清军的进攻,也不会紧张慌乱,这也保证了三段连射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结果枪击的声音一批接一批的响了起来,连绵不绝,将冲向商家军阵列的清军成排成排的倒下,根本就无法靠近商家军的阵列。战斗其实只进行了十几分钟,清军就己经阵亡了三百余人,而其他清军见了,也不敢再继续进攻,只能退了回去。

好在是清军退却了之后,商家军也没有趁势发动反攻,而是在原地驻守,因此等清军重新整好了队列之后,又再次向商家军的阵列发动进攻。而这一次清军退得更快,还没坚持过十分钟,就被啇家军的排枪齐射给打退了下来,这一次又有近百名清军丧命。

在盛京城头上观战的叶克书也算是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大清名将都会败在商毅手下,就看这排枪齐射,就不知比其他明军高眀了多少,因此也立刻下令收兵,然后就在城中驻守。

直到这时,叶克书心里还比较乐观,因为从一般的常识来说,攻城的一方至少要是守城一方兵力的三倍才有较大的胜利把握,虽然商家军的排枪齐射十分厉害,但在攻城战中,却用处不大。而且盛京是清廷的旧都,城防规模虽然还比不上北京、南京那样的坚城,但也算是相当坚固了,城墙都是用整块的石块用蛋清、米汤调灰砌成,也不怕火炮轰击。因此叶克书也觉得,守到北京派来援军还是很有可能的。其实只用坚守十天左右,那么从吉林就会有一批人马赶来救援盛京了,就算不能打退商家军,至少也能增加守卫盛京的兵力,坚守到援军赶来的把握也就更犬了。

二天以后,商家军就完成了城外阵地的准备,开始向盛京发动进攻。而商家军发动进攻的第一天,就让叶克书再次感到了震惊,乐观的情绪也全部都没有了。

其实在第一天,商家军并没有派出攻城的部队,只是对着盛京的城墙用大炮猛击,并且向盛京城里发射了数百支霹雳火箭。而这些霹雳火箭的目标并不完全是城墙,有不少根本就是釆用最大射程的仰角发射,让火箭尽可能的射得远一些,落进盛京城里。

霹雳火箭一但落进了盛京城里爆炸之后,就会到处引发火焰,不少的民房,还有一些满清贵族的老宅都被火焰烧着,百姓们在城里四处乱跑,有的躲火、有的救火,也把盛京城里搅得一片混乱。而守城的士兵也都人心慌慌,有不少人的家就在盛京城里,生怕自己家也被烧着,有些士兵尽管家不在盛京城里,也担心全城起火,不可收拾。

商家军在南方攻城时,很少釆用这种以城内的民用目标为打击对像的方式,因为南方的城市基本都是明朝的旧地,从心里来说,都是自己的地方,只是被清廷占领的,而城里的百姓也都是自己的同胞,因此不到万不得以,是不会用此下策。

但现在是在清廷的土地上作战,盛京己被清廷占领二十余年,都被当成清廷的都城,居民也大多都是满人或是满化的汉人,除了因为商毅是来自后世,一直把沈阳视为中国领土,但在其他人心里,根本就没有这一层障碍,因此动起手来当然也就毫无顾忌了。

虽然商家军的攻击很早就停了,但清军却不能消停,因为城里的火都要尽快扑灭,否则别说是蔓延成全城大火,不好收拾。就是烧毁了那个王爷贝勒的老宅,叶克书恐怕也不好交待。同时还要防止有人趁火打劫作乱,引得全城动荡不女,因此叶克书也抽调出相挡一部份兵力,一面扑火,一面也维持城中的秩序。

就这样一直忙到了天黑,才算是免强把城里的局面给稳定了下来,虽说烧毁了几十间民宅,但总算是损失不大,有几家王爷贝勒的老宅也被蔓延到,但赶快就被清军扑灭。因此叶克书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那知叶克书刚回到留守衙门,就有十几家王爷贝勒老宅的管事来找他,要求给自已家里加派人手保护,万一着了火也好有人扑救,其中有今天被烧了的,但也有并没有被烧着,但却是未雨绸缪的,一个个都在叶克书面前指手划脚,说得口水四溅,这个说王爷回来不好交待,那个说自己没脸去见贝勒爷。也弄得叶克书头大如斗。

但这些人背后都有硬手撑着,那个也不是叶克书能得罪的,因此也只好陪着笑脸,耐心的解释,反正是连蒙带骗加忽悠,总算是把这帮人都给打发了。而叶克书也是累得满身大汗,再也一看时候,居然都己经是二更天了,自己打回到衙门里,还一口水没喝,一口饭没吃,这时也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

叶克书这才想到,商家军第一天的进攻总算熬过去了,但照这样下去,自己还能再熬几天呢?

到了第二天,商家军继续的盛京发动猛攻,而这一次,终于派出了攻城的部队,蹬着木梯,冒着城头上的滚木擂石弓箭打击,向城上攀爬进攻。

而在攻城部队的身后,霹雳火箭还是一支接着一支向盛京城里发射,同时所有的火炮也都不在射向城头,全都调成最大抑角,以曲射的方式,把炮弹打到盛京城里。而今天对城里造成的打击,也比昨天更大,火箭、炮弹纷纷落下,不仅又有许多房子被烧着了,同时城里居民的伤亡人数也大大增加。另外也有不少人趁着城里混乱,趁机打劫居民、强抢店铺,也进一步恶化了城里的混乱局面。

但这时叶克书根本就顾不了城里的这些事情了,因为商家军的攻势十分凶猛,几乎前仆后继,连续不断,同时在城下还有不少人向城上开枪射击,掩护进攻的士兵,也打伤打死了不少守城的清兵。而且有不少商家军的士兵还没爬上城头,就先扔上一颗手榴弹,结果一下就爆倒一片清兵。因此清军的伤亡,也比商家军好不了多少。

尽管清军的人数并不比商家军少,但士兵的素质却不能同日而语。有不少清兵其实就农民,顶多也就参加过几次乡防训练,这还是第一次上战场,那里见过这种阵仗,只吓得全身发抖,别说战斗,就连站都难以站稳。还有一些人都吓得直往城下跑。

而叶克书则带着一队满旗清兵,在城墙上来回的奔走,就像是救火一样,那里有危险就在那里补防,同时还要鼓励那些害怕的士兵,让他们打起勇气来,和商家军作战,而一但抓到了逃跑的士兵,叶克书可毫不留情,就立刻将其斩首,以正军心。就这样才算是免强维持着现在的局面。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零三章 突袭盛京(三)

如果仅仅只是守城作战,清军或许还能坚持得住,但这时不仅仅是城墙上的攻防战斗,在城墙附近的城内地方,己经到处都是火光,地上也躺下了不少居民的尸体,而火势还在继续向城里蔓延,同时城里也乱成了一团,居民们四处奔走躲藏,抢劫、打架、殴斗的事情也到处发生,哭声、喊声、惨叫声、大火燃烧时的“劈啪”声,也响成了一片。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没有见过什么大阵仗的清军也是人心惶惶,根本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守城的战斗中去,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出现危险的地点也越来越多,因此叶克书也是疲于奔命,防不胜防。

“轰!”

只见在城墙的一端,发出了一声爆炸的轰鸣声,在城垛口边守卫的几名清兵发出了一片惨叫声,伤的伤、死的死,而城垛口也被让开。

而在爆炸之后,产生的硝烟还没有散尽,只见人影一闪,一名商家军的士兵己经从垛口突破,其他清兵赶忙过来补位,但己晚了一步,这名士兵己经踏上了城墙,然后迅速的又向清军的人群中投出了两颗手榴弹。

又是两声爆炸,被突破的缺口再也无法被堵住,商家军的士兵一个接一个的从垛口突破,登上了盛京的城墙,在城墙上与清兵展开了格斗。

叶克书见了,赶忙带领着清兵过来救援,那知他带队刚刚离开,这边的城墙防御大减,顿时也被商家军突破,这一下叶克书也左右为难起来,不知应该去先救那一边才对。

但就在他这么一犹豫的时间里,又有几处城垛口被商家军突破,不多时间,就有几十名商家军的士兵登上了城墙,一面与城墙上的清兵战斗,一面保护着被突破的缺口,好让更多的商家军战士登上城墙。

因为守卫盛京的清兵大多都是二三流的军队,因此就是拼起白刃战来,也远不是商家军的对手,而且这时清军心绪早己大乱,被商家军杀得纷纷倒地身亡。

登上城墙的商家军士兵越来越多,一面在城墙上战斗,一面也开始组织一部份兵力,向城下杀去。准备打开城下,放大队人马进城。而清军根本不能阻挡商家军的突击,被杀向两侧退让。

这时叶克书也知道大势己去,盛京难保,叶克书可没有在城里和商家军打巷战的想法,而且以清军现在的状态,就是打巷战也是打酱油了。因此叶克书也只能先退出盛京再说。

叶克书是镇守盛京昂邦章京,盛京失守,他无论如何也是难逃其咎的,因此就是逃出了盛京,最终也难躲一死。不过现在叶克书还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是逃出盛京之后,到吉林去调集兵力,然后回来复夺盛京,这样或许还可以将功折罪,赢得一线生机。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叶克书带着清兵,赶回到自己的镇守衙门,准备稍作收拾,立刻出城。但刚一到衙门门口,只见迎面来了一个人,一把就拉住了叶克书,道:“昂邦大人,可算是找到你了。”

叶克书一看,原来豫亲王多铎留守盛京老宅的管事,叫苏克拉,昨天也来过,而且吵吵的最凶。但多铎可不是一般人,现在整个大清里可以说是尽次于多尔衮的二号人物,因此尽管叶克书心里着急,但也不得耐着性子道:“总管,现在形势紧急,盛京己经……”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立刻被苏克拉打断,道:“昂邦大人,我可不管形势紧急不紧急,现在盛京城里这么乱,咱们豫亲王的府宅里人手不多,怕是照顾不周全,要是碰坏了那一点边边角角,我可没法向豫亲王交待,总之你今天必需给我派二百名士兵,保护豫亲王的府宅,要不然我可就在这里不走。”

叶克书本来就是免强对付他,见他在这里胡搅蛮缠,心里也不禁直冒火,一把将他的手甩开,道:“要人没有,你爱在这里守着,就守着,反正我不奉陪了。”说着带人进了衙门,不一会儿又出来,到大街上一看,只见商家军的士兵身影己经出现在长街的一端。因此叶克书也赶忙带领着士兵向另一端逃走。

而这时苏克拉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在镇守府门口对着叶克书等人离开的背影指手划脚的道:“好啊!叶克书,我看你这官也是当到头了,连豫亲王的面子都敢驳了,你给我等着,等豫亲王回来,看我怎么……”

苏克拉正说着,忽然觉得身后有人猛的推了自己一把,一下站不稳当,扑面摔倒在地上,只撞得手脚生疼,苏克拉可还从没吃过这样的亏,一面从地上爬起来,一面道:“是那个狗奴材,也不睁开眼瞧瞧爷是谁,就敢……唉哟……唉哟……”

原来他还没爬起来,后背、屁股上就又连挨了好几下,痛得他龇牙咧嘴。但这时苏克拉总算也转过身来,看清了推打自己的人,才发现在自己身后站着几个衣甲穿作都十分奇怪的士兵,既不像清军,也不像明军,就在苏克拉迷迷糊糊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用一把明晃晃的尖刀指着自己的鼻子,用汉语道:“你,会说汉语吗?”

苏克拉的怔了一怔,脑子里马上“嗡”了一声,颤声道:“你们是商家军?”

就在十月八日,商家军终于攻占了盛京,而在攻取盛京的战斗中,商家军一共歼灭了三千四百多名清军,俘虏了五千多人,自身阵亡了近千人。同肘也圆满的完成了这次跨海突袭的任务,现在就等着北京做出反应,从南方撤军。

————————————

“摄政王,您终于醒了。”

多尔衮缓缓的睁开了眼晴,只见自己身边人影晃动,但迷迷糊糊看不太清楚,他又努力的闭了一下眼,然后才睁开。这才看清原来是何会洛,罗什、博尓惠、额克亲、吴拜、苏拜等人。他们本来分头去准备,只等下半夜就开始动手,给多尔衮披上黄袍,那知刚刚接到待卫告诉,说多尔铎吐血昏倒,几个人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赶忙都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