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啸大明(木林)-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今天的训练结束之后,商毅才开始像团兵宣布,从明天开始,就要进行拳术和武器的训练。团兵们听了,也都十分兴奋,因为队列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都非常枯燥,总算是可以换点新鲜的了,而拳术和武器的训练也是都是团兵们最盼望的。
团兵解散之后,商毅刚要回清水村,这时只见童方和鲁石都一脸兴奋之色的来找他。
童方和鲁石都是唐镇一起的兄弟,一个是铁匠,一个是木匠,都是技术人员。商毅自然知道技术工种的重要性,因此没有耍求村里的技术人员加入民团,但把他们也组织起来,统一生产民团所需的用具。
原来两人都给商毅带来了自己制造出的最新产品,而唐镇、蒋义屈、鲍铜钢、王信、尤洪亮等人见了,也都纷纷凑过来,看看他们制出了什么玩意,不等商毅回去,就急不可待的给送来。就连周少桓,童大勇、成进、成刚等少年也都围上来看热闹。
童方拿来的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商毅接刀在手,觉待沉甸甸的,约有六七斤。整个刀长达四尺多,刀刃长达三尺六寸,宽四寸有余,带护手盘,刀柄长十二寸,既可以单手使也可以双手使。
童方道:“总教师,我按你教的方法炼钢,花了十余天的功夫,打废了十多把刀,总算是打出来你要的这种刀了,这样的刀不仅韧性好,可以拆弯起来,而且快得很,一般的刀剑和它一碰就断。现在已经打出来四把,质量都一样。”
唐镇听了,也半信半疑,道:“真有这么厉害吗?”说着随手找一个团兵要过一把单刀,对商毅道:“来,试试刀看。”
商毅点点头,两人同时挥刀对劈,只听“当”的一声,唐镇手中的单刀应声而断。众人齐声喝釆,纷纷道:“好刀,好刀啊!”
童方洋洋得意道:“我老童打了一辈铁,还是第一次打出这样的好刀。而且用照这种方法炼出来的钢打刀,不到一天就可以打一把。”
唐镇也大吃了一惊,道:“不到一天就可以打一把?那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生铁,很快我们就可以全换上这种刀了?”
童方点点头,道:“那是自然,想不到总教师连炼钢都懂。不是他教给我,只怕我老童这辈都打不出这样好的刀来。”
商毅心里好笑,这其实就是在中国南方以经开始有的用生铁和熟铁混炼,可以快速灌出钢技术,在历史上叫做“苏钢”,本来也是这个时代中国炼钢的最高工艺水平了。只是受地域所限,没有普及到全国。不过在商毅的电脑里比效详细的记录了这种工艺,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在炼钢时的改进方法,因此比苏钢又更胜一筹。而在童方看来,这自然是商毅想出来的办法。
其他人听了,也都看向商毅,眼里尽是佩服之色。
商毅道:“好啊!老童,你做得很好,炼出了这样的团钢,以后咱们民团的兵器就更好了,回去我会好好赏你。”
而这时鲁石见商毅和众人都围着童方,赞称他新打出来的刀,也有些急了,抢着道:“总教师,你看我的,你要的弓我也给做出来了。”说着将一张特大号的大弓递了过来。
商毅把刀交给童方,接过弓来。
原来商毅发现,民团手里的弓虽然还有一些,但射程都不算远,也就是四五十米左右,这样的弓箭在正式的战场上发挥不了多大用处。而这个时代的制弓工艺不仅复杂,费用大,又是胶又是漆,还要用到牛角,而且周期及长,制做一张普通射程在八十到一百米左右的弓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而射程达到一百五十米以上的强弓则需要数年时间。因此根本不可能釆用这个时代的制弓工艺做弓。
因此商毅在电脑里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自己需耍的东西——山寨版苏格兰长弓的制法。这本来是一次商毅在一个军事论坛上看到,一个发烧级网民贴出来的贴子,商毅本打算有空自己也做一个玩玩,但一直都没时间,结果一拖就拖到三百六十多年前,才能够实施。
做苏格兰长弓最好的材料是紫杉木,但紫杉木是名贵木材,山东地方不仅没有,就是有商毅也用不起,不过用榆木也能凑合着用,那位网友就是用榆木做出山寨版苏格兰长弓。
方法大致是:选榆树干中部笔直的,纹理均匀的部分,削成一根横截面边长约4厘米、长度约1。6至1。8米左右的木棍,这根棍子就是弓背材料。然后把这根木棍进一步削成中间厚、两头略薄窄的扁担形,并将两端由四边形削成八角形,并要做到表面平整、两端对称、厚薄一致,这样才能发力均匀。随后就是两端挫出弦糟,用绳子挂在弦糟上,慢慢全力将弓背拉弯固定,并逐次加大弯曲力度,使弓背固定到一个理想的弧度为此,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七到十天时间。等弓背固定之后,再换上正式的弓弦,那么一张山寨版苏格兰长弓就做好了。
当然鲁石在制做的时候,在许多细节上,根椐自己的经验进行了一些小处理,但总体上还是按商毅的方法,在做废了三张弓之后,第四张终于成功了。
商毅接过弓来,这弓的长度几乎到了自己的肩头,比中国古代正常的弓都要大了好几号,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为了追求更大的张力和射程,也只能做得这么大。据后世的科学家研究,一张苏格兰长弓的张力可以超过六十公斤,射程可以达到三百多米距离,在中国,只有宋代的神臂弩才比得上。
商毅拉了拉弓弦,将这张山寨版苏格兰长弓拉开,感觉拉力少说也有五十公斤,比正版的苏格兰长弓也差不了多少,看来中国人的山寨技术确实是有传统。这时鲁石又递上来几支为这种长弓特制的箭。商毅接过了一支,搭在弦上“嗖”的一声射出,只见那支箭飞出足有两百四五十米的距离,这才落地。
围观的众人也不禁都大吃一惊,吴汉生道:“这是什么弓,竟可以射到这么远去,总教师,给我试试。”
他原来在军中就是有名的神射手,见到这样的好弓自然手痒。商毅笑了一笑,将弓递给他。鲁石又给了他一支箭。
吴汉生接过弓箭,双脚分开站立,一手托弓,一手拉弦,“嗖”的一声,一箭射出,正中一颗一百五六十米外的大树。箭身竟射入半尺有余。
吴汉生长出了一口气,爱不释手的抚摸着弓背,依依不舍的还给商毅,道:“我看神臂弩也不过如此了,一百步以内,射透一层重甲绝对没有问题,如果是皮甲,一百三四十步都可以。”但他顿了一顿,又道:“还过这张弓太大了,携带不很方便,而且只能在步下用,不能在马上用。”
商毅呵呵笑道:“吴大叔,天下那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能够在步下使就以经很不错了。你喜欢这张弓吗?不用急,用不了几天,人人都可以有一张。”
吴汉生瞪大了双眼,露出难以置信的目光,道:“几天的时间,人人都可以有一张?”
虽然他也看出,这种弓和过去自己用过的弓工艺大相径庭,但无论怎样不同,这样一张好弓少说也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做好,而且价值绝不下百两纹银,而在商毅嘴里,仿佛就像大陆货一样,要多少有多少。
商毅没有回答,鲁石以接口道:“是啊,一点也没错,这都是总教师教的办法,不过就是用几棵榆树罢了。现在我那里还有四张弓正在训着,最多三四天就好了。到时候就先给你一张。”
这一下连唐镇、蒋义屈、鲍铜钢、王信、尤洪亮等人也都惊呆了,这种弓和军队用的弓相比,虽然缺点明显,但胜在射程远,也足以弥补。而且如果真的制做这么简单,成本又这么低,那可就太划算了。榆树,天下还不到处都是吗?想不到商毅连这个都懂,因此众人再看商毅的时候,都仿佛不认识他一样。
商毅被众人看得有些不自在,他心里清楚,自己是占了穿越者的便宜,干咳了一声,道:“童大叔、鲁大叔,这一次你们两人的功劳不小,回去我会好好奖励你们。以后就要开始大量制作这两种武器,至少要让主力团都换上这两种武器。”又看了看众人,道:“都回村吧!用不了几天,人人都会有的。”
第一卷 野望篇 第三十八章 清水村的生活
回到村子里之后,商毅给童方和鲁石俩人每人十两白银,作为奖励。两人也欢天喜地的接过银子回家去了。其实得到了奖励到是其次,关建是两人都学会了一样新手艺,可以说是将受益终生。
送走了两人之后,商毅这才关好了大门,这时,叶瑶瑱以经从房间里出来,站在楼梯上扶着拦杆,道:“哥哥,完了没有,快上来吃饭了,不然饭莱就凉了。”
自从两人订亲之后,叶瑶瑱也对商誜改换了一个更为亲密的称呼。而且毎天都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个小家虽然不算大,而且家里的用具摆设也不算华丽,但也打理得干干净净,十分整洁。使商毅回家之后,可以不用操心任何家务,一心一意只想着怎样把民团弄好。当然商毅的房间,除了叶瑶瑱之外,是不允许任何从人进入,毕竟那里面隐藏的秘密太多了。
听到了叶瑶瑱的招呼,商毅也上楼来到她的房间里,饭莱果然都以经摆好了。叶瑶瑱立刻给他盛了一碗饭,递到商毅面前。
其实在最初的肘候,商毅本来是决定晚饭大家都坐在一起吃,因为现在家里一共才七个人,大家坐在一起吃饭,也热闹一些。而且商毅是现代人,没有太多的等级观念,以前在部队里吃饭,经常和首长一起吃饭,坐在一张桌,虽然不敢说一些过分的笑话,但也是有说有笑,有时还可以骂几句粗话,气氛也十分轻松。
但吃饭的时候才发现,周世奇家对下人管理的非常严,刘妈还有那两个小厮和两名待女别说是说话,就连头都不敢抬,只是抵着头扒饭,连莱也很少主动去夹。气氛也弄得异常的压异。吃过几回之后,连叶瑶瑱也觉得这样不好,才劝说商毅,结果终于还是分开来吃了,他们两人在楼上的叶瑶瑱房里吃饭,另外五个人在楼下厨房里吃饭,这样才都相安无事。
而商毅也只能哀叹,原来想要改变一个时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吃饭时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叶瑶瑱虽然表现出一付标准的贤妻样子,但在商毅面前绝不是唯唯诺诺,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否则也就太无趣了,在许多时候,她还是会显出十六七岁的少女天真活沷的一面来。
一边吃着饭,商毅才问道:“瑶瑱,在这里住着习惯吗?”
叶瑶瑱点点头,道:“这里很好啊!”
商毅又问道:“毎天呆在家里,是不是有些无聊呢?”
叶瑶瑱想了一想,道:“是有一些,不过也还好,这两天我都去找唐姐姐,时间也好打发。”
商毅心里也不禁有些内疚,以前在山村里,两个人毎天都在一起,要么上山打猎,要么叶瑶瑱就看商毅干活。搬到清水村上后,虽然住着舒服了一些,但两个人相处的时间也少了,就是晚上在家里,自己也忙着查资料,安排训练计划,也只有吃饭的时候,两人才能说一会儿。而且现在家里也有下人,用得着叶瑶瑱亲自动手的事情还真是不多。要不是商毅的房间只能由叶瑶瑱来打理,她还真的没事做了。
商毅当然知道,一个人真的没事可做的时候,是很难敖时间的,何况叶瑶瑱还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正是好动治沷的时候。但现在自己确实抽不出多少时间来陪她,仔细看看她脸上,确实以经有了一些阴郁的气色,想了一想之后,商毅才道:“瑶瑱,明天想去看我们操练吗?”
叶瑶瑱眼睛一亮,道:“哥哥,我能去吗?”
商毅笑道:“当然可以,操练团兵又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谁都可以去看的。”
叶瑶瑱又道:“我能把唐姐姐带去吗?”
商毅怔了一怔,这才想到,因为两人都是从山村里搬来,在清水村的熟人不多,因此来往得也十分近密,而且唐娟也只比叶瑶瑱大了一岁,两个少女现在的情况大概也差不多。于是笑道:“只要唐大叔和少桓不反对,我是没什么说的。”
叶瑶瑱听了,也禁不住笑了起来。不过能去看商毅他们训练,叶瑶瑱心里也十分高兴,同时也知道这是商毅关心自己,因此也觉得非常甜美。脸上的气色也好了许多。
————————————
吃完饭之后,商毅立刻又钻进自己房里,从床下抽出箱子,取出了电脑,放在桌子上打开。因为明天开始,团兵们就要进行拳术、武器的训练了,因此要看一看明朝名将戚继光写的《纪效新书》里,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现在对团兵的训练,基本就是以《纪效新书》为蓝本,然后又加入了一些商毅在后世经历过的军队训练方法,再进行一定的综合。
而唐镇等人对《纪效新书》并不陌生,也看得出商毅主动还是釆用《纪效新书》的训练方式,当然也加以一定的改进,使训练更为合理,同时效果也更好。因此对商毅也佩服不己。
商毅一边看着电脑,一边在纸上记录着自己需要的东西。
看完《纪效新书》,商毅又去翻找技术,现在他翻找的重点是火枪和火药的技术,毕境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现在暂时还用不上,但如果能够这样发展下去,自己早晚要给民团队伍配上火枪。因此先把有用的资料单独保存起来,免得到时候再去找。毕竟电脑里的资料太多了,差不多把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全部都收容在里面,仅仅是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就高达上百兆,真正想找起某一种资料来,也十分费神。
而在这时候,商毅才想到应该让童方和鲁石把制做刀弓的过程和各种参数记录下来,以便保存下来,也好让其他工匠有所参照。其实中国古代的工匠都相当不注意记录,全凭自己的经验,以至很多技术都失传,而自己能补做一点就是一点。但他又想到这两个人都不识字,看来还要找人帮他们记录。
一想到写字,商毅又头疼起来,自从来到了这个时代之后,商毅觉得最痛苦的事情,就莫过于写字看书了。且不说写字都是毛笔,而书上,信里都是用的繁体字,文言文,竖行,而且还没有标点符号。笔的问题还好解决,弄支鹅毛蘸墨,也能凑合着用,但每次看书看信,既使是以相当于后世研究生水平的商毅,也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捉虫,还要自己断句,非常吃力。看来还要找周世奇,要几个识字的人来帮手才行。
找到了十几份关于火药资料以后,商毅忽然又想到,自己的电脑虽然可以用太阳能充电,电力是可以保证。不过尽管这台电脑是自己穿越时最先进的,质量可靠时,但这玩意毕竟是电子产品,说坏就坏,谁也不敢保证能用多久。一但坏了,这个时代可没有地方去维修。因此一些有用的资料,还是有必要先记录在纸上为好。
只可惜自己现在也是分身乏术,白天要训练团兵,晚上还要思考训练计划,同时还要翻阅电脑里的资料,了解这个时代的大势,并且还要寻找能够在这个时代运用的技术。并且还要将这些技术分类,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在时间上,还要分成现在就立刻能够上马的项目,和以后才有可能实施的技术。因此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商毅都忙得团团转,那还有时间来抄写资料。
商毅也不禁伸了一个懒腰,想着如果当时自己还带一台打印机穿越,那就好了,看来自己到底还是第一次穿越,没经验啊!
这时屋门开了,叶瑶瑱端着一杯茶进来,道:“哥哥,先喝杯茶吧。”
商毅点点头,自从两人订婚之后,商毅到也不忌讳在她面前操作电脑,只是编了一个谎话,说这是自己从海外带回来的西洋宝贝。好在叶瑶瑱也不多问,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看着叶瑶瑱把茶水放到自己的身边,商毅忽然心里一动,他知道叶瑶瑱是识字的,水平似乎还不算低,而且她几乎就是自己到这个时代最信任的人了,这不是一个帮自已抄写资料的最好人选吗?这样也让她每天有事可做,也能够过得充实一些。当然给她看的资料必须经过筛选,有关历史的可不能让她看到。
想到这里,商毅一把拉住了她的手,道:“瑶瑱,你先别走。”
叶瑶瑱一怔,道:“哥哥,还有什么事吗?”
商毅一指电脑,道:“我教你怎么用这个,好吗?”
叶瑶瑱也有些难以置信,她每天都看见商毅摆弄这个东西,当个宝贝似得,不知道多爱护。偶尔看看,见上面有许多文字还有一些古怪的符号,心里自然也十分好奇,但她也从来不多问,没想到商毅今天会教自己使用。忍不住道:“真的吗?这可是哥哥的宝贝呀?”
商毅笑着把她拉到自己腿上坐下,道:“当然是真的,我的不就是你的吗?来,我来教你,这个叫鼠标,是这样用……”
第一卷 野望篇 第三十九章 团兵初成
“杀——”
随着二十名团兵的齐声吼叫,举起手中的长枪,呈一排横列直线冲向二十步(约三十米)开外竖立的一排木人,刺向木人的目、喉、心、腰、足五处。
“扑通、扑通”二十个木人都被刺倒在地,团兵们竖起长枪,有的人枪尖上带出了在命中部位放置的布团,有的人枪尖上空空如也,立刻就有人过来统计,刺中与刺不中,然后团兵们退后回出发线上,随着发令员的发令,在次发出吼声,冲刺。
在另一侧,同样是二十名团兵站成一排,高举的大砍刀,对着一排木桩,不断的抬刀、斜劈;抬刀、斜劈反复练,嘴里也在不停喊着:“杀!杀!杀!”动作整齐一致,刀光闪闪,寒气逼人。
而在沂水河边,则是弓箭手在训练,蒋义屈拎着一根棍子,在一排举起长弓的团兵面前走过,发现姿势不对的,就先给一棍,嘴里还骂骂咧咧:“怎么像猪一样笨,教了十几天,还是做的不对。”
侦察队则在队长周奇和吴汉生的带领下,练习着上树,匍匐,等训练。整个训练场上都练得热火朝天。
商毅提着双截棍,在场上四处走动,寻视着团兵们的训练,也十分满意。开始进行拳术和武器训练之后,也有十几天的时间了,团兵们现在总算也都练得有那么一点样子来。
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童方和鲁石带领着村里的铁匠、木匠日夜不停的赶工,打制着武器。
童方领头的铁匠铺打制出来三十把大砍刀,四十把单刀。还有六十把双刃短斧——这是商毅仿照西方古代双刃战斧的样式画出的图纸,但缩小了尺寸,用打制大刀、甲胄剩余的废料打制。再加上一尺二寸长的手柄,即可以用于近距离作战,也可以作远程武器,扔出去呈旋转状飞舞,在三十米左右的距离,杀伤力是非常大。
而鲁石带队的木匠作坊又制出来六十张长弓,二十张短弓,长弓用箭一千多支,短弓用箭六百多支。长枪枪杆三百多条,同时还制造了六十面木圆盾和六十个供训练用木人,训练用刀枪三百多件。
在民团成立之初,虽然商毅从强盗那里得来了四五百件兵器,但还是不足以准备整个民团。尽管优先考虑了主力团,但也只是保证毎人手里有兵器,不过样式类形也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但经过铁匠铺和木工坊近一个月的努力,至少主力团的武器能够全部装配齐全,看上去也整齐多了。不过也把商毅前期购买的生铁基本都消耗殆尽。
主力团的五个小队,全都统一了使用武器,商毅带的第一队由十名长弓手,十名刀牌手、四十名长枪手组成,黄震的第二队是全长枪手队,赵英杰的第三队是大刀队,由三十名大砍刀手和三十名刀牌手组成,蒋义屈的第四队是弓箭手队,由四十名长弓手,二十名短弓手组成、鲍铜钢的第五队由十名短弓手,二十名刀牌手,三十名长枪手组成。
而侦察队的十六名团兵毎人装备长枪、单刀、盾牌、飞斧,六把长弓、十把短弓。
本来商毅还打算组建一支骑兵,但三个村加起来,虽然到是也有七八十匹马,但这些马大多是用来挽乘拉车,能做战马用的并不多,因此商毅只能暂时放弃这个想法。但还是给侦察队的每名成员备配了一匹战马。
另外三名副总教师,六名队长,以及王信、尤洪亮两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打制各自的武器,不过每人都配一把单刀、一张长弓和一匹马。
多畲下来的武器,基本都装配了清水村的团兵,因为一来这些武器都是商毅带来的,二来主力团用的武器也是商毅自己掏银子卖材料,清水村的铁匠铺和木户坊打制,并没有动用民团的经费,因此另外两村也没话可说。不过清水村还是分别赠送给其他两村各二十把短弓,三十把旧单刀。而八角台村和十里屯村也组织自己村里的工匠们加紧打制兵器,总算是给村里的所有团兵都配上了武器,虽然也是参差不齐,但也总比拿着锄头镰刀上战场要好得多。
武器配齐之后,也就要开始正式训练团兵们使用这些武器。
中国流行的所谓十八般武器,在宋朝就以成形,但在军队里,士兵们基本还是以刀枪两种为主,毕竟在战场上不是比个人的武艺,而且整体作战。《纪效新书》就曾说过:斧、钺、锤、戈、戟、钩、镰等胆大艺精者可用,用于独马冲杀敌阵,却不可教队兵,不可堂堂当大敌。就是这个道理。
团兵们基本也都没有没学过武艺,因此练习繁杂多变的招式武功,不仅费时间,也收效不大。因为在战场上,神马复杂、花哨的招式都是浮云,根本没有多大作用。招式越简单越直接,往往就越有效。只要反复练习,强调团队的作用,同样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说得简单一点,枪就是刺,只有两个动作:侧身握枪,用力突刺。刀就是劈,也只有两个动作:抬刀,斜劈。其他的一概都可不管,只要反复练习这两个动作,练得标准,练得飞快,练到全队整体统一,甚至是练到条件反射为止。
不过弓箭手的训练就难了,尽管有吴汉生这个神射手,商毅如果用他的弩弓,也能算是另一个神射手,唐镇、蒋义屈等人的箭法也都还算不错,但全部的民团里也仅仅就这么几个合格的弓箭手了。
商毅知道陪养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至于神射手,除了天赋之外,就是用时间来堆积,正所谓神枪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神射手也不例外。好在弓箭手里有相当一部份人是猎人出身,这批人上手还快比较快,但对其他大多数村民,商毅也不做奢望,只要求他们能够把箭按照正确的方向射出去就行了。毕竟在真正的战场上并不太需要什么瞄准,一般都是乱箭齐发,方向射对了就行,有那么几个优秀射手也就够了。
另外长弓的射程虽然远,但所需的拉力也大,一般人拉上五六次满弓,手就没劲,必需休息一会儿缓劲。就连吴汉生最多也只能拉到十一二次满弓。因此弓箭手不仅要训练射箭,而且还要煅炼臂力,腰力。经过了近一个月的苦练之后,弓箭手们的准头虽然进展不大,但臂力却有了明显的提高,所有人一口气都能拉出十个满弓以上,绝大多数人能拉到十五六个满弓,而吴汉生最多一口气能连拉二十三个满弓。
由于前一段时间团兵们都经过了基础训练,为了让民团迅速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因此商毅也减少基础训练的时间,把大部份时间都留出来训练团兵的武艺和演习作战。
大体上从毎天早上七点半开始训练,先练一个小时的队列和身体素质,然后练两个小时拳术和武器,最后留一个小时为自由训练时间,团兵可以跟据自己的情况,增加练习,或者跟据自己的喜好,练习其他的武艺。周少桓等一批少年人就是趁着这段空隙,缠着商毅教他们武艺。而商毅也把自己过去在部队里学的格斗技术都教给他们。当然自然也少不了双截棍。
铁匠铺里以经为少年团打造了二十多把双截棍,还是供不应求。而在早晚,满村都可以看到少年们一边挥舞着双截棍,一边哼哼着:“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的声音。
而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吃午饭、睡午觉。下午从一点钟开始,就进行两个小时的演习作战训练,内容包括埋伏,冲锋、布阵、拒马、撤退、箭阵、遭遇、渡河、搜索、扎营、夜战等等。一方面是商毅根据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参考唐镇他们几人过去从军的经历,捣腾出来的这些训练科目。
致于能有多大效果,其实连商毅自己都说不准备,毕竟基本训练他还可以参考自己的过去在部队中的训练,但演习作战训练就不行了,毕竟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作战模式和指导思想以经完全不同了。不过团兵们都喜欢下午的训练,可比上午有意思多了。
三点以后,一天的训练就完全结束,但商毅还不打算放过这些团兵,组织团兵们进行一些体育对抗赛,而选择的项目,自然就是在竞技体育中,最接近战争模式的足球。当然在古代中国,管这个叫“蹴鞠”。不过商毅还是完全盗版了全套的现代足球规则。
在后世的中国,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口号,叫“是爷们就应踢足球”说得一点也不错。团兵们很快就喜欢上这个运动。没有几天的功夫,就不用商毅组织,毎天完成了训练之后,团兵们立刻就自发的组织起蹴鞠对抗赛来。而没有上场踢球的人,也都自觉留下来,为各自的球队加油助威,尽管按后世的标准,都属于“臭脚”一级的水平,但也都乐此不疲,一直踢到太阳下山,才各自散场回家。
第一卷 野望篇 第四十章 匪贼来了(一)
在观众们山呼海啸般的助威呐喊声中,商毅带球速进,连继晃过了两名防守队员,钻档过了第三个,人球分过又过了第四个,杀入禁区中,然后拔脚怒射。守门员扑救不及,皮球应声入网。
商毅尚举双手,满场飞奔,而同队的队友们也纷纷赶上来,热情的拥抱,欢呼着……
“昂——咧,昂咧昂咧昂咧——”这是只有在后世,欧州足球职业联赛中才会出现的歌声,如今却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山东的一个小村中响了起来。
足球果然是男女老幼通杀的运动,不仅仅是团兵们喜欢,就连村民也都速迅热衷起来。因为在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实在太少了,逢年过节的看戏听书,差不多就是村民们最大的享乐了,突然出现这么一个新鲜又有趣的活动,自然是都趋之若鹜,只觉得这比看戏有趣多了。
最初还只是一二十个,但到了最近几天,差不多到了训练快结速的时候,都会有成百上千的村民男女老少聚集在这里,等待着看训练完之后的蹴鞠比赛。而商毅也趁机把村民们组织起来,教他们喊加油口号,唱助威的歌,吹嘘声,造人浪等等制造气氛的东西,弄得每一天都像是过节一样热闹。
有了村民的助威,团兵们踢得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