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国贼(巨火)-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不知道你还有多少绝技没施展出来,再不一一告诉愚兄,愚兄恐怕夜不成寐了。”

刘存哈哈一笑:“子仲兄谬赞了,其他事项回头再谈,先谈镜子价格的事吧,小弟对兄长开出的价格有不同想法。”

“哦?子鉴若是觉得不够,再加五成也行啊!”糜竺大方地让步。

刘存摆摆手:“不不!兄长会错意了,小弟的意思是,那镜子值不了二十金,每块只需八千钱即可,再多小弟就无地自容了!”

“什么?你说什么?”糜竺不可置信地望着刘存。

刘存解释道:“昨日小弟回到珠山,惊喜地发现我那两个不成器的徒弟幸运地找到了合适配方,终于将正品从之前的半成不到,猛升至七成左右,如此一来,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小弟再次核算之后,发现以每块八千钱出让,已有四成纯利,所以此物再怎么新奇,也不值二十金,小弟更不能昧着良心赚取不义之财,为教诲麾下徒众以诚为本,小弟反复强调薄利多销细水长流的道理,并对两个专门探究镜子制作的徒弟承诺:若在五年之内,能够成倍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让天下人都买得起镜子,我刘存不但奖励他们两座占地五亩的宅院,还要在珠山乡大海之滨的海港正中央,为他二人树碑立传。”

糜竺震惊不已,刘晔心中更为震撼,双双肃容起立,向刘存深深行礼。

刘存连忙上去托住两人的手,费了好大劲才让两人重新落座。

刘存继续说道:“子仲兄、子扬,如果二位有时间有兴趣,喝完酒我请你们到城北的庄子去看看,珠山商会的马车作坊,利用最新工艺和材料建起的十座陶窑,生产新式铁犁和刀具的铁器工坊,烧制水泥灰的工坊等等,都在城北庄内和庄外的黄道山下,看过之后,或许二位能有新的想法和建议。”

糜竺高兴得连连击掌,这正是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原以为刘存和所有商家匠师一样敝帚自珍,没想到刘存如此慷慨热诚,令他欣喜之余也暗暗自觉形秽。

刘晔更兴奋,进入夏河城以来,他受到的震撼太多了,如今他不但对粉状的水泥加水加沙石之后的惊人效果充满探究之心,对刘存发明的四轮马车、大海船、高层建筑的设计与迅速制造等等,都拥有强烈的求知欲。

就在昨日晚上,刘晔郑重地请糜竺帮忙向刘存提出请求,允许他留下跟随刘存学习船舶制造和高楼与桥梁设计,如今见到刘存如此慷慨恢弘,如此平易近人,怎么不让他钦佩之余激动万分,所以他顺势站起,向刘存提出拜师请求。

刘存不知道比自己小一岁的刘晔是何方神圣,也不知道刘晔身上的皇家血统,以为刘晔哪家贵公子,跟随糜竺一同来夏河散心的,不过,刘存对文质彬彬性格随和的刘晔颇有好感。

此刻看到刘晔激动而又郑重的提出拜师要求,刘存大吃一惊,连忙上前托住刘晔的手,死活不答应。

看到刘晔急得泪都出来了,糜竺又在边上代为说情,刘存考虑良久,只好退让一步:“子扬,你听我说,我并不是不愿你留下,而是我不敢当你的老师,若是你愿意以朋友的身份留下共同切磋,我刘存求之不得,但你若要拜师,请原谅我不敢当,更不敢留你。”

糜竺松了口气,乐哈哈转向刘晔:“子鉴高义啊!子扬贤弟,你也无需执着于什么拜师了,我等一见如故,以朋友之情赤诚相待,放下繁缛礼节,与子鉴共同研习,共同切磋,岂不更好?”

“对对!没错,小弟正是这个意思。”刘存笑道。

刘晔感激不已:“既然如此,敬请兄长受刘晔一礼!”

刘存不再客气,哈哈一笑回个礼,糜竺见状干脆不喝酒了,要求立即前往城北庄子。

刘晔当即答应,刘存也毫无意见,三人哈哈一笑转身下楼。

糜竺和刘晔同乘一车,喜欢骑马的刘存策马伴随,双方的护卫随从或是乘车或是骑马,紧紧跟在后头。

傍晚时分,糜竺、刘晔在刘存的引领下参观了一下午,回到四面高墙环绕占地高达两百余亩的庄园门口大树下歇息,环视巨树成荫井井有条的庄园景色,糜竺和刘晔仍然无法平复激荡的心怀。

刘存早料到两人会有这种反应,提起石桌上的茶壶给两人斟上茶,指向大门内侧东面的独立院子介绍道:

“那里就是小弟即将开办的学堂,庄子里所有工匠子弟和农民子弟,只要愿意都可以免费进入学堂学习,笔墨砚台由庄子供给,从流民中请出的二十名教书先生已经进驻,另一半先生由商会各部掌柜和账房、各大工坊匠师担任,向学生传授四书五经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传授工商技能,我本人暂代学堂山长,有空就来看看,希望五年以后,培养出一批能写会算各有专长的人才,只有这样,工匠们的技艺才有传承,并能得到步步提高。”

糜竺立刻意识到其中的好处:“子鉴,愚兄送一批子弟前来就学怎么样?”

“只要兄长愿意,有何不可?”刘存笑道。

糜竺拱拱手,连声致谢。

刘存摆摆手移开茶具,示意肃立一旁的义子刘振把东西送上来,拿起其中一个向糜竺和刘晔展示:

“这东西叫做轴承,当初为了充分利用水力,提高水车效能,小弟耗费五个月时间,先后尝试用木料、陶瓷、赤铜、青铜等材料制造,经历多达一百二十多次失败,最后在十五位匠师共同参与下,用石膏、粘土和蜂蜡等等制造各种模具铸造,再通过热涨法浸油套装,经过多道严格的淬火和退火工序,终于做出这个精钢轴承,虽然还很粗糙,还无法制造得更为精确,但用在马车、风车、海船舵轮等物件上,已基本够用了。”

刘晔抓起石桌上的另一个轴承细细查看,轻轻转动之后觉得很省力,再摆弄两下细细琢磨,立刻发现其中巨大的价值和蕴含的高超技艺,兴奋得反复转动不愿放下。

糜竺看完刘存递过来的轴承,细细查探之后终于明白,若没有刘存提供的轴承,自己的工匠再多、技艺再高超,也无法仿制出性能优异的四轮马车,哪怕做成了,也没有刘存制造的马车的坚固快速和高效率,因此糜竺十分聪明地问道:“子鉴能否长期向愚兄的家族商号提供轴承?”

刘存点点头:“没问题,不过小弟也有件事需要兄长帮助。”

“子鉴请说,你我之间不需要再客套了。”糜竺非常爽快。

刘存不客气地提出要求:“小弟需要兄长的商号长年提供生铁、铜锭、锡锭、铅锭、水银、桐油、蜂蜡、矿物颜料和树胶等物,如镜子就是用水银等物为原料,通过精确配比产生化学反应,附着于高温烧制并通过钢模压制而成的透明琉璃之上,再经过适温凝固、恒温保持、上漆封盖和晾晒干燥等工序,才能做成一面五寸大小的镜子,之后制作木框和铜框,将镜子镶嵌固定,成为一面可以销售的镜子。”

不等被诸多新奇名词弄迷糊的糜竺反应过来,刘存继续说道:“还有,刚才兄长在铁器工坊看到的那几台锯床,先不说中间那面锋利的圆锯如何制造,也不说带动圆锯的精钢横轴与轴承,仅是边上那个被子扬称为鬼斧神工的螺旋式调节摇杆,就耗去小弟和上百工匠的巨大心血,从制作精确到丝毫的量具开始,到画出图纸、制作腊模、浇注钢水、冷工细磨、淬火退火等等工序,才能制成一根摇杆。”

“再说造船,除了上好的木料,还需要树胶、鱼胶等材料,配制成船板之间的粘合剂和补漏剂,以特别加工的丝麻调配腻子为填充物密封防漏,再刷上防水桐油和配制的各色油漆。所以,若是没有兄长提供的各种材料,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这也是为何小弟希望兄长尽可能多掌握咱们拥有的诸多技法的原因所在,因为兄长的生意做得越大,对小弟的帮助也就越大,双方的合作前景就会更好。”

糜竺彻底被绕晕了,甚至对仿制计划生出了绝望,但刘存最后一段总结,给了他巨大触动,也为他指明了双方合作的方向,因此他立刻放下心中的那点贪念,不再执着于技术的获得,果断做出互通有无协作发展的重要决定。

刘存积极回应,在许多商品的独家经销权、最低定额等方面做出让步,双方当即叫来自己的总管,就深度合作达成书面契约。

糜竺为感谢刘存的诚意,主动送给刘存十万斛米粮用于酿酒,并一次性贷给刘存两千金的巨额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和工人培训。

刘存投桃报李,将刚生产出来的两台水力锯床、二十辆四轮马车、一百套三寸轴承、自己亲手制作已成绝版的一对五尺高的松鹤彩绘瓷瓶,慷慨回赠糜竺,顿时让糜竺欣喜若狂,紧紧抓住刘存的手摇了又摇,久久不放。

第二十一章扩张

五天后,乘坐“珠山号”福船出海逛一圈回来的糜竺非常兴奋,再次痛快地签下两年内购买十艘福船、每艘一百八十金的巨额订单。

依依不舍的糜竺喝完刘存和刘晔置办的送行酒,坐上刘存为他专门设计由十名匠师日夜赶制出来的豪华专车,带着刘存委托他进献国君的一百瓶“琅琊玉液”和两套精美瓷器,率领多达一百七十多辆满载马车组成的庞大车队,浩浩荡荡离开夏河城返回下邳。

轻松下来的刘存带着孜孜不倦的刘晔连续转悠十天,突然接到妻子孙婉临盆的急报,当下什么也不顾,立刻打马跑回珠山,到家发现一群稳婆堵住了卧室门口,满身大汗的刘存立刻挤进去,握住正在承受分娩前频频阵痛的妻子的手连声问候。

可刘存没能和妻子说上几句安慰话,就被几个稳婆合力推出来,只能回到前堂焦虑等候。

傍晚时分,淅沥沥的小雨袭来,很快又在和风吹拂下停止,随后金色晚霞布满西面半个天际。

已知道消息的两万八千余父老乡亲已经备好贺礼,正在焦急等待少主的诞生,看到天空旖旎的景象惊呼不已,纷纷议论这奇特的天象手否预示着什么。

不久,一声欢呼从凤凰岗下的刘府传出来,在大山的回应下传向四方:“少主降临,主母平安!少主降临,主母平安——”

随着喜讯的不断传递,两万八千余父老乡亲激动得欢欣雀跃奔走相告,无数老人匍匐在地,嘴里念念有词,为主上刘存和主母、少主向苍天祷告祈福。

在所有人心目中,少主的诞生,无疑意味着天纵奇材的仁慈主上有了继承人,所有人的未来就有了长久的保证。

刘府正堂里,大管家吕安率家中仆从和刘存的二十八名武学徒弟匍匐一片,满怀欣喜地向乐哈哈的刘存大声贺喜。

正前方矮榻上,看望过妻子和强壮儿子的刘存端坐正中,裂开大嘴一个劲傻笑,好久才记得大家还弯着腰,立刻站起向大家致谢。

结义大哥王杞和义子刘振很快赶到,两人快步上前向刘存贺喜。

刘存敏锐地看到义子刘振笑脸上的一丝失落,伸出大手一把将他拉到榻上,搂住他的肩膀摸了摸他的脑袋,一脸爱怜地谆谆叮嘱:

“振儿,你有弟弟了,从今往后,你要做好弟弟的表率,为父事务繁多,不能天天在家,咱们这个家以后就靠你这个男子汉撑起来了,从此,你肩膀上又多了照顾母亲、教育弟弟的职责啊!”

刘振心中的深切担忧逐渐消散,他离开刘存身边,匍匐在矮榻之下,热泪盈眶高声承诺:“苍天在上,孩儿绝不负父亲厚望,定会孝敬母亲,爱护弟弟,为我刘氏家族繁荣兴旺倾尽全力!”

刘存终于放心了,双手扶起身高已近七尺的刘振,在数百双神色复杂的目光中将他搂在怀里,非常动情地大声宣布:

“振儿,你今年十六岁了,待到弟弟满月之日,父亲将为你举行隆重的冠礼,为你取字号,正式将我数万父老乡亲的最高利益所在‘珠山格物院’交予你来掌管,希望你不要辜负为父的满怀期望,为数万爱护你的父老乡亲、为我刘氏家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卓越贡献!”

“父亲,哇——”

感动得无法抑制的刘振扑进刘存怀里放声大哭,紧紧抱着刘存的腰不愿放手,看得满堂父老频频擦泪。

王杞心如明镜似的,率先上前乐哈哈抱拳祝贺:“恭喜贤弟,恭喜大公子,双喜临门怎么也要欢庆三天啊!”

刘存哈哈大笑,拍拍刘振的肩膀,低声吩咐洗脸去,向满堂父老乡亲抱抱拳,喜不自胜地大声宣布:

“自今晚起,全体放假三天,由吕安负责召集人手杀鸡宰羊,鲍老三别训练了,带着弟兄们打渔去,再把凤凰岗下地窖里的五百坛酒全拿出来,不够再到城北庄子运来,对了,通知城北庄子所有父老乡亲,同样放假三天,大醉三天!”

堂上顿时欢声雷动,大院外很快传来“谢过主上、贺喜主上”的欢呼声。

刘存哈哈一笑,叫来笑得满脸皱纹的吕安吩咐几句,拉着王杞一块到后院喝酒,喝得兴起还给王杞和二十余名弟子表演了一套刚柔相济威力逼人的拳术,看得弟子们心旌摇动,如痴如醉。

刘存在充满喜庆气氛的珠山整整停留了十天,才告别愈发娇媚的妻子和可爱孩子,带着一群徒弟满脸春风地返回夏河城,再次迎来众同僚和乡老们的衷心祝福。

又是大醉两天之后,自告奋勇担负琅琊书院修造总监的刘晔把刘存拉到琅琊台下建设工地。

进入刚刚竣工权当办公室的独立院落,刘晔指着桌面上的大幅主楼设计图询问刘存:“三十六根支撑圆柱已经浇筑到图纸要求的五丈高度,下去就是搭起模板,以不间断施工方式,连续浇筑十二根主梁和四十二根承重梁……只是,匠师们都没干过这么大的工程,对于预制钢筋龙骨如何整体衔接拿不定主意,都想听听你的意见。”

刘存挠挠头:“工匠们是什么意见?”

黑了一圈的刘晔介绍:“有两种意见,一是请铁器工坊制作一批钢制连接件,形状为井字形,与三十六根圆柱正房预留的钢筋竖龙骨紧密连接,然后支撑模板模具,实施整体浇筑;二是直接将各交接口的横竖钢筋龙骨用熟铁丝紧紧捆扎,然后整体浇铸,按照规定程序养护十昼夜,即可进行二层主体施工。”

“贤弟的看法呢?”

刘存也没造过如此大型的楼宇,依据记忆按最稳妥的估算拿出主体框架设计,再经过数十名经验丰富的工匠集体讨论修改,最后才确定下来的,但具体如何施工,刘存也不知道,只能交给非常有天赋的刘晔和工匠们了。

刘晔考虑片刻,如实说出自己的选择:“小弟前一段才算真正了解钢筋混泥土的施工方法和效果,在经验上无法与造过四座桥梁和数十栋高台的工匠们相比,为稳妥起见,小弟倾向于第一种方案,但该方案需要额外增加不低于十五金的支出。”

刘存当即拍板:“多花些钱没关系,这是百年大计!”

刘晔欣慰地笑了:“能追随兄长身边学习,小弟无比幸运,仿佛已看到来自我大汉各地成百上千的名士学子,站在这栋天下独一无二雄伟壮丽的重檐式高台面前,心潮澎湃,欢喜雀跃,哈哈!兄长,小弟已拿定主意,这栋高台建成之后,立即返回淮南寿县老家,将妻子和孩子接来,今后就定居琅琊了,在书院当个教授度过余生也是极为幸福的,不知兄长是否愿意赐予小弟一座小院?”

刘存非常高兴:“小院没有,大院倒可以为你建一座,就在碧湖北面的卧虎石下。”

刘晔大喜:“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刘存忽然想起来:“你和弟妹侄子侄女搬来了,令尊大人怎么办?要不一起把老人家请来安居?”

刘晔遗憾地解释:“家父不会离开老家的,再者小弟长兄如今境况不错,去年刚升任寿县县令,而且百年来都是父随嫡子,随他吧。”

刘存沉思片刻:“还是为你建一座大点的院子才好,淮南是鱼米之乡,大汉的粮仓,将来要是发生战乱,定是兵家必争之地,届时你少不得要把伯父接来相对偏僻安稳的琅琊避祸,哪怕不来,你也要考虑两个儿女会长大的,还有,房子大点也方便朋友和学生们登门啊!”

“谢谢兄长!”刘晔眼珠发红了。

刘存轻拍他的手臂:“走,一起到工地看看,和工匠们再商量一下,兼听则明嘛。”

“好!”

第二十二章扩张(续)

两人在工地上与工匠们忙了一天,刘存看到五千多建筑劳力非常辛苦,吩咐大家休息两日,加餐加肉,强调如今距离雨季还有一个月左右,慢慢干也来得及,不需要累坏身体,说完拉着疲惫的刘晔一同返回县衙后院的住所。

刚进入衙门中院,县丞孟焕乐哈哈拦住刘存:“子鉴,有人给你送来十五辆马车的厚礼,堆满了你院子里的两侧厢房,还有十二名美如天仙的歌妓和五匹千金难求的骏马。”

刘存大为吃惊:“真的?”

“真的,礼物是糜大先生派人送来的,这是信函,我替你谢过来人了。”孟焕很认真地回答。

“走!老孟一起进去,除了骏马,你看上什么尽管拿回去。”刘存接过信函转身入内。

孟焕一把拉住刘存:“说话算数?”

刘存哭笑不得:“我说老孟,你今天才认识我啊?”

孟焕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那就送我两个歌妓吧。”

“自己去挑!”

孟焕立刻跑进后院,根本不怕刘存和刘晔笑话他急色,很快就领着两名婀娜多姿的白皙歌女离开,临走前还指派长随扛走五匹漂亮的锦缎,真真是半点客气也无。

刘存目瞪口呆地送走孟焕的背影,拉着捂嘴笑的刘晔入内,四处看看立刻走向五匹骏马,凝望五匹高大雄健的骏马,整个人眼都绿了:“子扬快来,快!你见多识广,看看是什么马?”

刘晔走近打量片刻,立刻惊呼起来:“都是千里挑一的西域伊列骏马啊!大哥请看,五匹骏马骨架匀称,头部秀美而优雅,眼如宝石,头颈高昂,体格魁梧,四肢强健,日行千里且善走山路,冬季雪深三尺亦能刨雪觅食,小弟少年时在太学期间,偶尔看到西域侍者前来进贡,承蒙曾在西域为官的老夫子指点,才得知此马,当时西域使者故意将进献皇上的十二匹伊列马,一溜排在皇宫前门外展示炫耀,羡煞了无数朝中文武和洛阳军民啊!”

刘存大喜:“那就请贤弟先挑匹当坐骑,再把最高竣那匹枣红色公马送给我那结义大哥,他是武将,而且骑射高超,生**马,剩下一雄二雌我全包了,哈哈!”

刘存的深情厚谊和慷慨豪放,深深打动了刘晔,他呆呆望着只顾看马的刘存,半句感激的话也无法说出口,最后咬了咬牙,指向中间那匹最漂亮的胭脂马:“我就要那匹胭脂马!”

“是匹漂亮的马,配你这么雅致英俊的人正合适,哈哈!还是匹马驹,到时别忘了拉来和我这匹小母马交配,生出崽子一定很优秀,哈哈!”

刘存走向自己的黑色骏马,解开缰绳把马拉出,爱惜地轻抚骏马高挺健美的脖子:“太漂亮了!我都舍不得骑你了,干脆在铁山西面那片草地给你修一个大马场吧,秋天之前我定到辽东去,给你买一百个老婆小妾回来,让你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天天做皇帝,哈哈哈!”

刘晔听了刘存的胡言乱语,惊得下巴快掉了,很快联想到珠山港造船工坊里,一溜排列的五个大小船坞和同时开工的五艘福船,以及各大工坊源源不断推出的精美商品,很快推断出刘存要去辽东绝不是欣喜之下信口开河,而是早有预谋的事情。

想到这,刘晔大步走到刘存面前:“兄长何时启程去辽东?”

刘存不舍地将要挣脱他的骏马绑回木桩上,对边上直勾勾凝望骏马的大徒弟喊道:“鲁佩,快去北校场把你师伯叫来,说有急事。”

年仅十七岁就差不多和刘存一般高的鲁佩连忙答应,刘存与刘晔返回书房,从高大的书柜里拿出一卷裱在绫罗上的白縑地图,脱下鞋登上矮榻缓缓铺开。

刘晔看了数息,猛然抬头颤声问道:“兄长从哪获得这份疆域图?”

刘存嘿嘿一笑:“这是根据衙门里的资料和商队买回的各种地图,反复核对后绘制的,大汉疆域各州各县不去说了,你看这,咱们东面的大海,从珠山港扬帆启程一直向东,穿越大海千里左右,就是曾来我朝进贡的倭国,倭国由四个大岛和数千小岛组成,散布着大大小小上百个小国和部落,沿着它西面的海岸线一直北上,就是与我朝断了联系的三韩,听说他们还在相互征伐;北边就是大汉的带方和乐浪郡。从这个河口顺着海岸继续往西走,伸出海面的半岛是辽东半岛,属我大汉疆域,听说上面人口稀少,只有几个自然形成的村落,但这地方有个得天独厚常年不会结冻的天然良港,我给他取名旅顺港,也就是旅途顺利的意思,图个吉利,哈哈!”

刘晔尚未看清楚,兴奋的刘存再指着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的胶东半岛突出部:“这地方你该熟悉了,青州东莱郡黄县蓬莱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直线距离仅为两百二十里左右,这是大河注入的渤海。前阵听鲍老三他们说,九月的大浪大风季节一过,海上有十天左右的东南风或西南风,我打算在这段时间杨帆出海,要是海面平稳,就直航三韩,要是不平稳就沿着海岸北上,经过辽东半岛直接去襄平南面的河口。过几天我就派专人从陆地赶赴辽东,拿着本县公函、我个人私信和商会货单去冀州找公孙家族,再通过冀州的公孙家族,找到辽东的公孙一族,看他们需要什么货物,通知他们备好上等骏马和黄灿灿的黄金。船队到辽东停留半个月,然后借北风杨帆而归。”

刘晔“呼”的一声吐出口长长的浊气,随即深吸口气,热切地盯着刘存:“兄长,小弟要跟船去辽东!”

刘存咧嘴一笑:“到时一起去,反正到时书院应该竣工了,国君在回信中,对琅琊书院的修建进度非常满意,还大大夸奖了你这位本家亲戚,说差不多竣工必须通知他,他要通知各地的名士和亲朋故交,如此一来,闻讯而来的名士学者估计不少,届时你就可以轻松了。”

门外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身穿铠甲的王杞风风火火进来,人没到雄浑的声音已经传到:“贤弟,院子里那匹枣红马真属于我了?”

刘存哈哈一笑,大声答应下来,等王杞兴奋地脱掉铠甲跪坐下来,刘存指着地图上狭长的岛屿询问:“大哥,还记得这地方吗?”

王杞显然不止一次看过这份地图,所以非常熟悉:“这不是咱们上次试船时绕了大半圈的黄岛吗?海湾对面是你所说的青岛,青州不其县城就建在这条河边,距离大海也就二十几里,咱们的商队经常驾小船去,你是否还想去看看?”

刘存摇摇头:“不去青岛,去黄岛,从黄岛一直到西面三十里的齐长城东段,坐落在这片区域中间偏西的小珠山,以及长约四十里宽度约两里的黄岛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砍下来放几年就是最好的海船龙骨,山上麋鹿成群,百鸟翱翔,当然毒蛇也多,黄岛西侧海湾堪称两百里海岸线上最好的天然避风港,这片海滨之地长四十里宽十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流纵横,气候宜人,是修建盐田的好地方,只要先期送一万人过去,不出两年,此地又是个山清水秀安逸富足的鱼米之乡。”

刘晔盯着地图,细细品味刘存的话,反复权衡其中利弊。

王杞回忆良久,颇为头疼地说道:“黄岛向北延伸的这一大节挡住了海浪和大风,西面海岸环抱的港湾确实是天然的避风港,可是涨潮的时候,海水漫过黄岛中段与陆地相连接的地方,退潮才能涉水而过,恐怕不好弄吧?”

刘存指着连接处:“记得那天我目测了一下,这段距离也就一里长,一万人每人扛几块石头摆过去,中间再填上泥沙碎石,不用半月就能铺出条五丈宽的道路来,再用片石和砂浆水泥修砌道路,两边建成堤坝,夯实后再铺上水泥砂浆路面,不就成了?”

王杞权衡片刻:“那地方确实肥沃,完全可以沿着海边修一条大道连接大小珠山,建好之后,住个五万人都绰绰有余,有了五万人什么事情干不成?值啊!什么时候动手?”

刘存心算片刻:“咱们还有不少现钱在手,五月底收完冬麦就能干,从珠山抽一千名有经验的工匠担任头目,再从城北庄园迁过去一千户工匠,前期建设基本就够了。我担心的是今年开春以来,豫州、青州、冀州和兖州等地没有下过一滴雨,很多地方尚有余粮勉强顶着,估计不出三个月,半个大汉朝就会饿殍遍地,到时咱们这个位于郡国北面的琅琊县和西面的东武、平昌两县,定会涌进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青州灾民,所以得抓紧时间了!”

刘存想了想补充道:“这两个月造好的福船运货南下东海郡后,尽可能购买粮食运回来,珠山铁器工坊和纺织工坊要多造农具、刀具和布匹,准备安置进入我县境内的灾民,我再想办法从开阳王城、下邳甚至彭城高薪请来些医匠,下去就是大热天,弄不好很容易发生大规模疫病。”

没有了疑问的王杞非常赞成,刘晔也为刘存的拳拳爱民之心所感动,诚恳地询问刘存他能帮点什么忙。

**********

ps:新的一周,巨火求收藏和推荐票,谢谢!

第二十三章心腹幕僚

刘存的嫡子刘泽满月和义子刘振的加冠礼,在四月二十九这天同时举行。

隆重的仪式之后,刘存发现跟随自己混饭吃的人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治下田地已达六万余亩,各大工坊规模扩大数倍,仅是拥有高超技术能够独当一面能够传道授业的匠师、加工技能熟练的匠人,总人数已高达一千五百余人,这还不算散布各工坊多达三千的学徒。

入春以来,大汉王朝的持续干旱愈演愈烈,就连水源充沛河流纵横的珠山乡,也有三分之一的新开田地需要引水抗旱,珠山乡木器工坊的匠师们照搬十余年来中原地区普遍使用的龙骨水车式样,赶工生产出六十多架投入使用,才保证了珠山乡的农业。

持续干旱对农业来说是天大的灾难,但对珠山乡沿岸已经增至三千七百多亩的盐田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四个月来的产盐量合计高达三万八千余石。

令刘存惊喜的是,八百盐工主动总结经验,加固盐田改良盐耙等工具,在生产中用上了牛马等畜力,一月前,又从抗旱的龙骨水车提水中受到启发,向大管家吕安提出申请并获得四架特制龙骨水车,立刻用于卤水提升实验,结果生产效率大增,制盐的单位生产周期整整缩短了六天。

诸多经验积累和改良技术的运用,使得四月份的海盐产量超出了前三个月的产量总和,待到明年万亩盐田建设目标完成,就算因天气影响每年只生产八个月,也能轻松保证每年产盐二十五万石,真正成为刘存旗下重要的支柱产业。

麾下产业的不断扩大过程中,涌现出数十位能力出众兢兢业业的人才,这些人才大来自最早到来的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