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技大唐-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靖的用意是好的,只是这长孙澹能够理解吗?这是所有人都有些不理解的地方。

  “那就这么定了吧,就让张亮跑一趟吧,他的相州长史一职也就暂时交卸了吧。”李二陛下的脸上神色有些变幻,最终下达了这样的一道命令。

  等到长孙澹接到这份圣旨,看着张亮笑眯眯目的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长孙澹觉得心中一股不好的预感升了起来。但到底是什么却又说不上来。

  “侯爷,以后老朽就要在你这里混饭吃了。”张亮笑眯眯的说到。只是这笑眯眯的表面下似乎还隐藏这什么。

  “公爷,这可折煞我了。论爵位公爷比我这搞出了几节。论职位,公爷因为是这一方封疆大吏,论资历,公爷是和父亲一个锅里搅马勺的战友,公爷到这里真是让我倍感荣幸啊。”尽管长孙澹心里已经将张亮的女性亲属都问候了个遍,可是这嘴上却是丝毫不乱啊。

  “呵呵,侯爷这就见外了不是,要不我这痴长了几岁,叫你一句贤侄可好?”这怎么上哪都要占自己的便宜啊?是不是自己的胡子太短了?长孙澹哀叹着。

  但是这自己又不好随便的推辞,这也只好硬着头皮叫了:“小侄见过伯父。”

第十七章 世袭罔替镇南侯


  第十七章世袭罔替镇南侯

  从长孙澹能够底下头叫出这一声来看,长孙澹的心智明显要成熟了很多。

  人总是会长大的不是,尽管长孙澹很是不情愿的叫出这一声,可是越是长大也就越是世故,也就越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和诱惑。

  “这金山和中原风格确实迥异啊,我出的时候,这长安正是一片大雪,谁知越往南走这温度就是越高,从长安出来的时候我是穿着皮裘,到了广州居然只穿一件绸衫了。”张亮笑到,却是绝口不提这传旨的事情。

  长孙澹陪着张亮笑着说:“这都是一个国家,这温度差异还是很大的,很多人都适应不了。可是国公大人这却是红光满面,看来这常年在军阵上作战的国公爷依然是老当益壮,正值当年啊!”

  “贤侄,刚刚还叫我伯父来着,这么快这怎么又改口了?”张亮还是笑嘻嘻的,任谁都看不出来这一脸胡子的大汉到底是对这称呼在意还是在意炸称呼之外的其他事情。

  “哦,这没改过口来,实在是抱歉。伯父既然到了这里,那就一定要去这里的望海楼吃一吃这里的海鲜。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到了这金山不吃海鲜的话就有些说不过去了。”长孙澹不经意的改了口,也算是回应了这张亮的问题。

  “哦,这长安有望江楼,就连相州都有,听说都是你的产业,那里的味道确实不错,就是太贵了,以我的薪水都吃不上几回啊、这望海楼相必也是你的产业吧,这一路官做到哪里,这就一路财到哪里啊。”张亮大笑着说,这话听在长孙澹的耳朵里怎么都不是个滋味。

  “伯父说笑了,就是这家里没有田地之类的稳定收入,也就只能靠着这些个贱业维持一家子老小的活路了。”这个其实也是长安城贵族圈子里的笑料了,你一个侯爷你好好的做你的侯爷,居然跑出来干这些事情,简直就是丢人啊。就算你要赚钱,可是你好歹也找个代理人吧,难道这代理人敢把你的钱卷跑了不成,你倒好,挽起袖子就差亲自下厨了。

  所以在长安的贵族圈子里流传起了长孙澹的一个十分著名的外号:厨子侯爷。

  这些基本都是长孙澹离开长安后才逐渐传出来的,长孙澹到了现在居然都不知道。

  “呵呵。”张亮这次倒也不再反驳了,很明显,在张亮的眼界里这长孙澹的说法算是默认了。

  “伯父,我们先不谈这些了,这些都可以等等再谈的,可是这朝廷带来的旨意是不是可以宣读了?”长孙澹问到。

  张亮品了一口茶,不紧不慢的说到:“喏,你拿去自个儿看一下也就是了,宣读起来多麻烦,这朝廷也是,不知道谁出的这个坏主意,居然让老夫来干这个事情。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我连这几个字都不认全吗?这不是他娘的为难我吗。贤侄你拿过去看下就可以了。”

  张亮的这番话让长孙澹有些好笑的同时又再一次的感到了危险。

  座位一个国公,就算他在没有本事,能够以功勋得以登上高位,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退一步讲,就算张亮不认字,这一路上几个月,身边的那么多幕僚让他死记硬背下来也是足够的,可是张亮却是堂而皇之的提出了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这里面的含义就值得玩味了。

  长孙澹其实早就通过这长安的情报机构获得了一些相关的消息。但这圣旨涉及到的事情实在是太过重大,没有亲眼看到前,一切都是做不得数的。

  长孙澹按捺下激动的心情,缓缓的展开圣旨,一目十行的快浏览起来,圣旨上的意思其实多数都已知悉,但还有一点却是长孙澹没有想到的:晋长孙澹为镇南侯,世袭罔替,节制南洋诸地,辖制南洋海军。

  这三点算得上是大大的封赏了,这一切都说明了朝廷对他功绩的认可。尽管长孙澹这已经算是万年的侯爷了,而且这功绩比多数开国县公都要大了,可是他的爵位依然是侯爷,但世袭罔替四个字的说明却是让这个独一份的爵位立时高了起来。

  此时的爵位虽然可以世袭,但如果没有功绩的话,是要一代降低一个等次的,比如这老子的爵位是开国郡公,那么到了儿子手里则是开国县公了。而世袭罔替的意思则是说传一万代,只要大唐帝国还在,那么你的爵位就依然是侯爵。

  至于这镇南侯的称号也算是独一份了。以往的封爵都是用地名加上行政级别再加上爵位等级的。比如郧国公张亮,他的封地就在郧,是个县公。长孙澹的新丰县侯也是如此。而这镇南侯就不同了,完全是根据长孙澹的功绩来平定的,这也许是朝廷以后的动向,将封爵和封地区分开来。

  而这节制南洋诸地的意思就是说我朝廷派的南洋的官员是归你指挥的,相当于是南洋这一带都归长孙澹的管制了。

  而南洋舰队这是使用了另外一个词语:辖制。这里面的权力就更大了,节制还有个人事任免的权限在李二陛下的手中。可是这辖制就相当于是说整个舰队都是长孙澹的私人财产了,当然这军费朝廷也就一毛钱不出了。

  这样一来,尽管长孙澹名义上只是个侯爷,可是由于这里距离长安的距离,加上这一切都是长孙澹一刀一枪亲自打下来的,所以长孙澹基本上就是这里的土皇帝,任何事情不经过长孙澹的同意,就根本实现不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二陛下的大度和自信出来。要是不大度,根本就下不了这样的命令,要不是自信,长孙澹一早就被弄回长安了。

  以前长孙澹是实质上的南洋王,但现在不管是实质上海是名义都是了,现在大刀阔斧的改革就算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了。

  经过了十几年的蛰伏、奋斗、隐忍以及努力,长孙澹终于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立足之地。这十几年的也终于获得了别人的认可。8



第十八章 张亮与改编的完成

  第十八章张亮与改编的完成

  张亮的到来让长孙澹有些警觉,但张亮带过来的圣旨却让长孙澹陷入了极度的欢喜之中,以前传回来的消息只有后两条,没有关于长孙澹爵位的事情。

  毕竟这爵位的封赏肯定是国家的重大机密,而长孙澹所设置的情报机构时间尚短,这些高层的事情,基本上是他们所接触不到的。

  当晚上将张亮安排好,醉醺醺的长孙澹回到家里的时候,看见女侠娘子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当时审问她时的场景。

  这张亮绝对有问题,样那么多的义子和死士要是没有问题就真是怪了,这张亮自己还是离他远点的好,同时还要堤防一下,不要让这张亮影响到了这南洋,那麻烦就真的大了。不管哪个朝代,这叛乱是不讲人情的。就算是处理反叛最为宽松的李二陛下都杀掉了侯君集,反叛失败还能够活下来的几千年以来就只有李承乾一人,因为他是李二陛下的儿子。

  不过这些事情与长孙澹没有太大的关系,张亮造反那是以后的事情。长孙澹只需要防着张亮不要把找自己的这些手下策反了到时候跟着造反就可以了,其他的长孙澹没有把握,但这一点长孙澹还是有些信心的。

  张亮的到来还给了长孙澹一个天大的机遇。这张亮可是李世民麾下懂得水军军政不多的人士之一,再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征讨高丽的时候,张亮就担任了水军的总指挥。

  长孙澹将张亮安排在这距离侯府不远的金山宾馆里。为了尽量让人不要把这些事情和长孙澹联系起来,长孙澹现在很多的产业起名都不在按照一个名字来了。

  一大早,这张亮就过来了,不过长孙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锻炼。刚刚跑完了四里路的长孙澹有些气喘吁吁。

  “呦呵,贤侄这每天都要锻炼身体啊,这却是不错的。”张亮迈步进来了,身后跟着张忠和门房。

  长孙澹这原本不错的心情立马就变得不好了,你说你们也都是有身份的人了,这怎么进我家就跟走城门一样,这还要不要点礼数了。于是长孙澹大骂到:“哎呀,伯父,这一大早的就过来了,我真准备等会去请教伯父了。”

  这是大骂吗?有人疑惑道。长孙澹说到:不行你骂一个试试。

  张亮笑呵呵的说到:“没事,没事。我这是听说贤侄你这里的早餐不错,现在是过来蹭饭了。”这自从长孙澹实行了一日三餐的制度后,这满长安城基本上都实行一日三餐了,现在的大唐粮价还是可以接受的。

  “哦,那以后每天早上我让下人给伯父送些过去了,免得伯父这来回奔波。”张亮的体型有些偏胖,这些在李二陛下的朝堂是不多见的。

  此时的文臣武将的分工还没有太过于泾渭分明。随便弄一个人过来这上马可以比划一两下子,下马治个民什么的不要太简单。这张亮虽然统领过水军,可实际上却是以政治出名。

  “这个倒是不必了。你这每天都这样锻炼吗?”张亮反问到。

  “是啊,出一身汗,身体感觉就会轻松一些。”

  “哦,还是年轻好啊。”张亮有些感叹了。

  吃过了早饭,就在二人消食的时候,长孙澹对着张亮问到:“伯父啊,听说您以前曾经率领过水军?”

  “哎,那都早了,也算不上什么率领,也就是在长江上瞎跑而已。”张亮说到。

  “伯父,您这就谦虚了,小侄这眼下就有关于这水军的事情向伯父请教一二。”长孙澹说到。

  “有事你直接说就是了,没必要搞得这么麻烦。”张亮回答到,顺手就从紫砂壶里吸溜了一大口茶水。

  “伯父,这以前的水军是如何编制的?现下这南洋水军需要重新整编,这可愁死我了。”长孙澹将事情说了出来。

  “我以为你说的是什么事情了,其他的忙我帮不上,这个我恰好知道一些,我吧我知道的说出来,你这大海里和小河里的水军估计也不太一样,你就先做个参考,我估计直接用的话是会出问题的。”张亮说到。

  “那颗正是瞌睡遇上了枕头,伯父快快说来。”长孙澹有些急迫了。

  “这编制一般是有两种情况的,这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如果是将同一型号的船只编在一起,这样可以后勤支援比较得力,而且可以将某一项能力最大程度的加强。”张亮不紧不慢的说到。

  “这也是目前为止这位常见的一种编制方法,这样对于军官的指挥也要方便一些。”张亮紧接着说。

  长孙澹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张亮。

  略微停顿了一下,张亮继续说到:“这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编制方法,运粮的编一起,负责火攻的编一起,跳帮作战的又编在一起,就跟长枪兵和长枪兵编在一起,骑兵和骑兵编在一起是一个道理。”

  “如果我们将骑兵和步兵混合编在一起的话,那骑兵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了。”张亮的话长孙澹是认同的,可是这却不是目前长孙澹需要的,以前也有人建议将黄帝号三艘编在一起,将十二艘巡洋舰编在一起并且分为两队,但是长孙澹却不看好这样的编制方法。

  看着长孙澹有些不豫的神色,张亮知道这个主意长孙澹是不打算采纳了,于是没等长孙澹发问,就先说了出来:“其实刚刚说的骑兵和长枪的编制虽然是举例子,可是也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果长枪兵能够和骑兵的速度一样,那么等到骑兵冲锋的时候,长枪兵就可以在一旁护卫,这也是一种编制的方法。”

  长孙澹这时被张亮的说法所吸引了,于是问道:“伯父,愿闻其详。”

  “这就是水军船只的另外一种编制的方法了,这种混编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这种编队可以执行的任务很多,将很多不同种类的船只编制在一起的话,就能够很灵活的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张亮继续说到。

  “伯父的意思是这种混编也可以?”长孙澹原本是打算这样编制的,但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让长孙澹有些不解。

  “怎么不可以,这水上的船只,他们的速度又不像陆地上的骑兵和长枪兵那样大,这就是这样编制的基础。只要能够跟得上,就完全可以编在一起,比如一艘战船在跟上一艘后勤船,这样战船的航程和战力无形之中就会增大很多。”张亮不愧是浸淫此道的高手,对于这些事情算是门清了。

  “那这样的做的好出和不足都是什么?”长孙澹必须要在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才会做出对应的决定,这也算是领导者必备的一项技能了吧。

  “先说这不足的地方吧。首先就是后勤保障起来比较麻烦,不同的船有不同的任务,需要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一致的,这个倒还好解决。可是另外一个事情就有些麻烦了……”张亮沉吟了。

  “伯父不妨直说。”长孙澹现在正是在兴头上,被张亮这么一打搅,简直就要了他的命。

  “这另外一个就是主官不好找,这混编船队的指挥官必须要知道每一种船的优点和缺点,这个倒还有很多人能够做到,可是在什么时候派什么样的船,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这个就比较麻烦了,没有十年以上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张亮现在一口气说完了这个。

  “那这优点了?”长孙澹现在真的有些急切了。

  “优点其实刚才就说了,不同的船有不同的任务,这样混编起来能够执行的任务就灵活多样了。”张亮直说了这样一点,可是长孙澹却想到了很多。

  原来这一战以及一战以前的海军都是统一编制的,所以一支大舰队里会有战列舰编队、巡洋舰编队和驱逐舰编队,这样方便指挥,这跟当时落后的通讯方式和通讯条件也是有关系的。而到了二战时期,从日本和美国大规模的使用航母开始,混编就成为了一种趋势,这是一种一某一艘或某一种军舰为主要作战力量,其他为辅助的编队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突出了某种军舰的优势,将航母的进攻属性发挥到了最大,而将其他的舰只沦为了航母的保镖。

  从目前南洋海军所拥有的舰只的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目前需要完成的任务来看,上次打击海盗是采用的以“黄帝号”为核心的混编舰只的模式是比较适合目前的状况的。

  但这些长孙澹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说给张亮知道。

  于是长孙澹终于决定将南洋的所有舰只分为四支舰队,以炎帝号、黄帝号和唐尧号三艘为核心,个组建一支混编舰队,然后在成立一支本土港口的近防舰队。

  经过了三个月的发展,这出了黄帝号这样的大舰长孙澹觉得没有必要多建造以外,这巡洋舰和驱逐舰却是又建造了不少,这巡洋舰有名字,以州城命名,连带着原有的,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二艘,这驱逐舰达到了十八艘。

  长孙澹将黄帝号三艘一艘加上四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组成了三支远洋舰队,而其余的九艘驱逐舰这组成了第四舰队。

  字面上的编制算是完成了,这样固话下来的舰队编制到底怎么样却是需要通过实战来检验了。

  于是这三支舰队在经过了一个月的磨合训练后,踏上了征战的路线。

  因着这次的主要目的是练兵,所以长孙澹率领着舰队想着西方进军了,张亮自然也在船上。

  本来张亮是怎么样也不愿意来的,既然长孙澹知道了张亮的一些事情,肯定不可能让张亮提自己看家护院的。所以长孙澹几句话就把张亮给架了上去,下不来了,也就只好跟着长孙澹上了船。

  看着盛行的西风,而这舰队居然还能向西而行,这张亮就震骇不已。

  “贤侄,这是西风吧,可是我们舰队居然在向西而行?”张亮不能不吃惊,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识和理解。

  “其实这个也没有什么的,很简单,这船帆是有一定的角度的,逆风的时候只要采用曲折航线就可以了。”这个帆船逆风航行的原理是长孙澹在这先进技术实验室里琢磨了几个月的时间琢磨出来的,他以前是知道了这个原理,根据以前学习的受力分析而完成了这一发现的,经过改造和实验压证明了这是切实可行的。

  “这个能不能说的更加的具体一些?”张亮仍然有些不大相信。

  “这个灯回到了金山,到了先进技术实验室,那里有一个专门的模拟装置,我吗到时候再说。”这长孙澹总不能现在给张亮讲这手里分析吧。

  陆地再一次的出现了,长孙澹知道此次航行的目的地算是到了。只是不曾想到这里居然已经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这个时代果然是这样:手快有手慢无啊。

  这里自然就是海洋运输的咽喉要地——马六甲海峡。当然要占领海峡必然要占领这个海峡两端的土地,这厚实被称为新加坡的地方自然也在长孙澹的规划之中。

  如果可以的话,长孙澹字打算将整个的中南半岛和东印度群岛乃至于澳大利亚全部收入囊中的。可是目前的状况实在是达不到。

  不是长孙澹没有这个心思,也不是长孙澹没有这个实力,而是长孙澹手边没有那么多的人。虽然长孙澹现在被封为了世袭罔替的镇南侯,而且节制南洋诸地,这南洋的概念朝廷也没有给出。

  可是以长孙澹手头就连刚出生的婴儿算上都不足两万的人口,实在是有心无力。

  黎叔说:二十一世纪人才最重要。

  可是长孙澹却在七世纪三十年代说:七世纪人最重要。至于有才无才都已经不重要了。

  就这些人手,长孙澹能够做到的也仅仅只是保留极个别的战略要地而已,而这新加坡无疑就是长孙澹嘴边的那块肥肉,不管怎么样都是需要攥在手心的。

  所以,长孙澹截下来的第一要务就是攻略新加坡。

第十九章 新加坡攻略

  

  第十九章新加坡攻略

  看着已经被人捷足先登的新加坡,长孙澹心里是无比的高兴。

  看着快要手舞足蹈的长孙澹,张亮和张兴平都觉得这个世界是不是疯了。更加要命的是,自己居然还更疯子在一块,最要命的是这个疯子还是自己的头。

  好在长孙澹过了最初的兴奋劲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侯爷,我现在怎么办?”这次是三大舰队齐上阵,但是因着上一次和张兴平合作的还算是愉快,所以长孙澹留上了张兴平的“炎帝号”。

  这对其它的两支舰队来说算是解脱。

  这就跟御驾亲征是一个道理,有长孙澹这么一位在那里,那舰队的第一任务绝对不是作战,而是保证长孙澹的安全。

  “当然是把这个地方给我占下来了。”长孙澹想都不用想。

  “可是这些都是些波斯人啊。”张兴平曾经多次率领炎帝号护卫着香料船来这里和波斯人交易。

  “波斯人怎么了?你们打不过他们吗?”长孙澹有些蔑视的看着张兴平说到。

  “打没有问题,就是这样有些不太仗义了。”张兴平答道。

  “那你说说怎么回事?”张亮问到。

  张兴平看看长孙澹,并没有直接说,这张亮被摔了个脸子。

  “公爷问你话了,怎么不回答?”这长孙澹自然要给张亮一个台阶的。

  “哦,公爷,侯爷,是这样的。这里是我们和波斯人交易的地方。我们将陶瓷、丝绸以及香料运到这里。而波斯人将地毯、葡萄酒以及一些高档的宝刀运到这里,时候还能见到纯种的汗血宝马。”张兴平回答的。

  “你是说你们私下里和这些波斯人达成了协议?”长孙澹的话就有些责怪了。

  “那倒是没有,就是双方约定的。”张兴平回答的很快,而且将这责任很迅速的给摆平了。

  “既然没有签订协议那有什么不仗义的地方?”长孙澹这话就有些不要脸了,毕竟现在算是一个唾沫一个坑的年代,就连海盗都能做到。

  契约不一定是写在纸上的,就算是写在纸上,要是没有契约精神,那这也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而要是有了契约精神,就算是一句话也是契约。只是精神始终是精神,很多时候都抵不过利益。

  “这里很重要,重要到就算是我不要这张脸也要把他控制在我们的手里。”长孙澹说到,作为穿越者,长孙澹字知道新加坡的地位的。

  如果把马六甲海峡比作东亚的大门的话,那么新加坡就是门上的锁。这大门现在是控制不了了,可是这锁无论如何都是要牢牢控制的。

  鉴于目前没有足够人手,不能全面控制马六甲海峡的原因,所以这里将是长孙澹继金山和香料岛而外需要开发的第三个地方就是这里。

  这里的名字长孙澹已经起好了,叫做星洲。

  这个“洲”字不是后世一个地球上陆地的大的划区,而是指四洲有水的地方,以区别于州。这星洲自然就是四面都是海的地方了。

  不过在长孙澹到来之前,这里已经算是有主之地了。可问题是这些人遇上的是长孙澹,而且在目前这个疆域没有确定下来,谁的拳头大就是谁的的年代。通过所谓的什么条约划界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总之一句话,你打得赢,这里就是你的,打不赢就是我的。

  所以长孙澹的到来,这片地方注定要成为长孙澹的地盘了。

  这个面积不到关中一个县大小的地方,却是未来的咽喉要地。长孙澹凭借着先知先觉的优势,这里注定要成为他的地方。

  这里现在实际上的主人,波斯人对于的土地的要求其实也没有多么的迫切,如果长孙澹打算坐下来谈谈的话,也许这个岛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够改在长孙澹的名下。但深谙此时社会规则的长孙澹却是不打算怎么做。

  出钱买的那还算不上是自己的,只有通过真枪实弹拼下来的才算是自己的。

  波斯人可以不在乎这里的土地,但这里的利益以及荣誉却是不得不在乎的。

  所以一场大战注定是不可避免的。

  岛屿争夺战首先要进行的一定是海战,只有当一方的海军全军覆没或者不敢出站的时候,这抢滩登陆的戏码才会出现。

  这大战在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结果。

  唐朝海军是有长孙澹率领的基本已经抛弃了船桨的大型风帆战舰,其中黄帝号三艘甚至达到了早期风帆战列舰的水准。而反观波斯人的舰队,基本都是帆桨战舰。

  战舰的技术水平如果说波斯人可以用他们纵横海上数百年的经验来弥补一些的话,那么这波斯此时与阿拉伯的战争就是波斯人没有了后援。

  所以波斯人的舰队语气说是舰队不如说是一支没有了国家的海盗更为的恰当一些。

  而波斯人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就是因为默罕默德所率领的阿拉伯的崛起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波斯海军的实力。

  在以往,整个印度洋北部全部是波斯海军的地盘,这是没有任何的悬念的,而现在波斯海军却正是最为虚弱的时期。

  波斯的舰队出现了,水手们用力的划着桨向着长孙澹的舰队而来。波斯人能够拿得出手的作战手段很是单一:接舷战。这也是此时以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内的主要作战方式。

  但这种作战方式到了长孙澹这里就已经不再起到什么作用了。

  战争几乎是一边倒的,没有留下任何的悬疑。就跟长孙澹在和海盗的那次战役一样。干净利落到没有给对手任何的机会。

  这次对于落水的波斯人,长孙澹倒是没有赶尽杀绝,甚至还给了他们船只让他们回去。目的很简单,回去宣扬大唐海军的强大以及星洲有香料的事实。

  海军战败后岛上剩余的波斯人很光棍的就全部投降了。

  长孙澹需要的是一个贸易和中转中心,而不是一座坟地。所以这次除了在海战中死亡的波斯人而外,没有一人死亡。这倒不是长孙澹仁慈,而是波斯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事情。假如波斯人真的觉得以身殉道的话,长孙澹真的不在乎。

  不过此时波斯人还是波斯人,而不是波斯阿拉伯人。前几年刚刚占领了圣城麦加的默罕默德很显然在消灭了波斯的海军后暂时还没有能力去占领波斯全境。这算是一个好消息吧!

  夺下岛屿很简单,但要想彻底的让星洲成为大唐的领土就要费上一番功夫了。

  这个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长孙澹手里那实在是不多的人口,不到两万人,其中光是军队就有三千人,加上从事远洋运输和贸易的三千多人,出过这老幼病残以及妇女还有实验室和工厂离的人外,长孙澹能够抽出来留在星洲的人员满打满算也不足一百人。

  而要想用不到一百人来管理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只要是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目前的状况是这星洲又不得不占。

  长孙澹的头现在是真的大了。他是多么的希望能有“超生游击队”这样的存在啊。现在长孙澹的人口政策是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过来先给你一套房,生个孩子奖励铜钱十贯。但即便这样也是需要时间的,可是长孙澹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目前手头上能够控制金山和香料群岛就已经是极限了,这还是在香料岛上大规模使用从广州发配过来的囚犯的缘故。

  所以这要控制星洲就必须得想其他的办法。

  但是想来想去,能够想出来的也就只有这最后的一条了,就是自己坐镇星洲。这样一来自己的卫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