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技大唐-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料的路。
关于香料群岛,长孙澹也只不过是知道在加里曼丹岛的东面,具体的位置确实不清楚的,就算是清楚具体的位置,以目前的航海技术要想找到也要飞上一番周折。
好在这老天总算是觉得长孙澹有些点背,决定给点补偿了。
沿着被称为“大岛”的加里曼丹岛转了半个圈,然后往东行驶了不久,这船队居然就遇上了大片的香料。
于是长孙澹自然将这座岛命名为“香料岛”。
好吧,我姑且原谅长孙澹取名字的本领吧。先前给小港口取名“金山”,这个还能理解。就像后世广东人漂洋过海去闯荡是一个道理。取这个名字就是让别人误会,让别人上当的。至于这大岛和香料岛,我们真的可以忽视了。
反正武元庆抗议了很多回,结果这个抗议真的是无效的。
当一众人等兴高采烈的将树上的八角、肉蔻等等名贵香料采摘下来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些香料到底该如何保存?
晾晒的话这没有场地,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至于不晾晒的话,长孙澹只是“呵呵”冷笑一下,提出这个建议的笨蛋就被众人赶了下去。
本来要是数量较少的话,这甲板上晾晒问题也不大,按照赤道地区的高热来说,要不了几天这些也就可以了,问题是谁都希望将这里一文不值的香料弄回去卖个好价钱不是。
于是这船不但超载了,而且甲板到处都是厚厚的一层香料。
这下长孙澹自然是不干了,作为这支船队的领头者,他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证船员们安全的回去,第二件事情才是如何获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返航的船只只能忍痛将这一袋袋价值连城的香料忍痛倒进了蔚蓝的大海里。
长孙澹没有想到自己居然真的有一天可以做到豆浆喝一碗、倒一碗的境界。
第二十五章 殖民地的规划
第二十五章殖民地的规划
不知不觉间,还在大雨滂沱的时候,贞观九年的日历就已经翻过去了。这个年是和整个船队一起过的,出了饭食比平时略微丰盛一些而外,受这个鬼天气的影响,这个重大的节日过得和平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只是现在这已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了,长孙澹都觉得过年好像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了。
等到满载香料的船只回到金山的时候,这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份,尽管地处赤道地区的金山,气候一年四季的变化比较少,可是进入旱季这个却是很明显的。
等到长孙澹回到金山的时候,这里已经大变样了。
沿用长孙澹的政策,等到天气晴好有一段时间后,张忠让人一把火将这附近上前亩的森林烧了个干干净净。
水泥修建的码头已经矗立了起来,当然黄帝号依然是不能直接停靠的,只是利用小艇上下货,这样的效率当然是极其低下的。
“少爷,您回来了。”张忠并没有多少话说。
长孙澹上上下下打量了张忠一番,说道:“没有看出来,你还有这个本事!”
长孙澹却是很惊讶,他让张忠留下来的目的就是看着这个最后的基地,这是他们的立足点和退路,不论怎么样,这都要安排一位十分可靠的人手才行。
没有想到,一直像是个影子一般的张忠居然可以做到这个地步,不仅收成了,而且开拓进取十分的给力。
“其实这都是陆战队的队长季轲提出的建议,还有就是后勤那些工程师们的意见,我只是按照他们说的做的。”张忠有些不好意思了。
张忠这样说更加引起了长孙澹的重视。说道:“这个就更为难得了,能够从善如流这就更加的难得了。”
这倒不是长孙澹故意这样说,而是他给张忠的命令只是让张忠守在这里,张忠能够将这个理解到位,并且执行下去,而且还能够取的这样的成绩,确实是需要勇气的和能力的。
看着这一切,长孙澹的自豪自然是一涌而起。
不过这些都还只是将土地空了出来,甚至还没有经过平整。
在长孙澹的心目中,新城应该是没有城墙的,城墙的功能就是防御,防住了侵略者的同时,也将自己的视线阻拦了起来。
但是当自己一天到晚都在琢磨自己的安全和生命的时候,这就更加的不现实了。人都是需要有安全感的,没有了安全感,干什么都会提心吊胆。
尽管我们都在说长城这道最大规模的防御工程起到的作用很小,可是殊不知由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天然的不同,造就了这一伟大工程的出现。我们说秦始皇因为修建长城而葬送了一个帝国的时候,可是却不知道一千七百年后,明代靠着长城才能在女真人的铁蹄下簌簌发抖。
不过现在倒也不急于建设这道城墙,而且这道城墙需要防御的威胁不是来自于陆地,而是海洋,所以需要修建的城墙的作用就是在海军舰队没有了或者不能及时赶到的时候面对海上威胁的抵御。
不过好在长孙澹说什么也是建立过新城的人,五原的建设就显得很是妥帖。这金山的建设自然也就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不过这些倒也不是说长孙澹需要做好一个规划图什么的。
对于大人物来说,规划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在殖民地这一亩三分地里,所谓的规划也不过是长孙澹想起哪出算拿出了。
指着这里说这里要建个公园,于是地就会被空下;这里要建下水道也空下;那里要建个别墅区,这个就不用空了,现在就可以动工了。
限于目前的人力和条件,需要建的很多,可是能够立即动手建造的却很少。所以所谓的新城,只不过是圈下一块地,然后留下大片的空白。所以也就只是在靠近码头的地方,稀稀拉拉的矗立这一排排的低矮的茅草屋。
之所以是茅草屋,是因为这里的瓦厂和砖厂都还没有正式的落成,即便落成了,这里也需要大量的人手。儿这些都是目前所不具备的。
虽然长孙澹有所遇见,但不可避免的依然有香料受了潮,发了霉,或者干脆就是没有晾晒干的就装上了船。即便是香料,发了霉的味道依然不好。所以用这里刚刚平整好的土地再次晾晒就是必不可少的。
当这一袋袋的香料被扛上码头,然后一袋袋的被打开晾晒在空旷的场所的时候,留守的人员震惊了。要知道,在寒冷的冬季,有些时候这些东西在西方几乎是和同等重量的黄金是等值的。即便是在东方,这些东西也绝对不是寻常老百姓可以用得起的东西。
“看着这一大片的香料,你是怎么想的?”武元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对着正在盯着的长孙澹问道。
“怎么想的?还不就是那样。”长孙澹说到。
“这几船香料可是把这黄帝号都赚了回来啊,你就没有一点想法?”武元庆有些不相信。
“我视金钱如粪土。”长孙澹说到。
“我看是粪土在你眼里都是钱!”武元庆倒是说了个实话,长孙澹总是能够出其不意的完成一些不可能的事情。这造船也算是一项花了大价钱的项目,可是四五年的时间,这个无底洞一般的东西居然真的可以发大财,这绝对是武元庆不能做到的。
因为自己不能做到,所以对于那些能够做到的我们还是会抱有敬佩之心的,但绝对不会去做。这就是普通人和高人的区别所在。
长孙澹不是一个高人,但也绝对不是普通人。上千年的积累,哪怕就是皮毛,也足以让一个人有着过人的眼光了。
这个眼光绝对会让他成为一个在很多方面比此时人更加伟大的存在。这就是穿越者的不同之处。
所以,此时的长孙澹正在用这双眼睛盯着远去的黄帝号缓缓的离开了码头,向北而去……
第一章 三年
第一章三年
雪白的浪花拍打着黑色的岩石,不远处的沙滩上,一位小朋友撅着光屁股愉快的刨着沙子。不远处的一名少妇一边和一位挺着肚子的少妇交流着,一边不时的看着。
突然,小孩一个屁股蹲坐了下去,立马又自己尝试着站了起来,然后又蹲了下去,继续在沙子山刨着。
这少妇原本已经占了起来,看着这样的情形又坐了下去。
“姐姐,你就别担心了,羽儿那小子皮实着呢,这点事情不算什么的。这可都是夫君告诉我的。”说话的这位赫然就是王梓欣,只不过此时却是听着一个大肚子,这看样子要不了多久就要临盘了。
“你就听他瞎说,一天到晚的没个正形,就泡在那个实验室还有图书馆里了。”说话这位自然就是萧芷晴了。
“还说我瞎说了,姐姐哪次不是把夫君的话当做圣旨一样对待啊。”王梓欣却是笑了。此时的王梓欣已经褪去了当初的那份青涩。
“是谁在背后说我坏话啊,当心晚上鼻子变长。”长孙澹好像突然冒出来一样,将两女给吓得不轻。
“哼,你一天到晚就知道搞这些事情,妹妹现在可还大着肚子啊,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我看到时候有的你哭的。”萧芷晴对着长孙澹就是一巴掌,只是这力度到了长孙澹的身上仿佛就像是弹灰一般别无二致。
长孙澹只是笑笑,对着二女说:“吃饭了,这么一天了,你们就不觉得饿吗?”
王梓欣说:“哎呀,我差点把这个给忘了,不过现在还真是有点饿了。”
长孙澹实在是有些无语。
快走两步来到了小屁孩的身后,一把就把小屁孩给拎了起来,抱在了怀里。
只是原本用木瓢刨沙子的小屁孩却是不干了,“哇哇”的大哭起来,木瓢里的以及身上的沙子弄了长孙澹一身。
萧芷晴此时也来到了这里,打算从长孙澹怀里接过正在大哭的孩子。说道:“你看你又把羽儿弄哭了,快点给我。”
长孙澹却是没有理会,只是将孩子转了个身,孩子倒也哭的不大了。长孙澹诱惑到:“儿子,叫声‘老爸’,老爸把你架起来。”
“老帕,老帕……”孩子奶声奶气的叫到,一岁半的孩子自然说话有些不太利索。
“唉,儿子真乖。”说着就将孩子架到了脖子上。
“好了,回家吃饭了。”长孙澹立马跑了起来。
“慢些,慢些,小心摔着孩子。”萧芷晴跟着跑了起来,只是绵软的沙滩上怎么也跑不快。王梓欣也起了身,慢慢的想着不远处走去。
“哎呀,臭小子。”快要跑到王梓欣身边的时候,长孙澹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
两女异口同声的问道:“怎么了?”
“这小子尿了他老子一脖子,你看我怎么收拾你。”说着就将孩子从脖子上犯了下来,收拾的话也就只是说着玩玩的。
两女几乎同时笑岔了气。这说来也怪,每次长孙澹来这么一下子,羽儿必定要老这么一下,这都快成规律了,只是长孙澹依然乐此不疲……
三年的时光就这样冲指缝中悄无声息的溜走了。留下了了一个孩子和一个即将出生的孩子,还有就是长孙澹逐渐大起来的肚子。岁月真的就是那把杀猪刀,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而网开一面。
三年前,武元庆带着船队回到了泉州,泉州人看着一袋袋名贵的香料都红了眼。经过几次转运后到达长安城的香料也让整个长安城沸腾了。
武元庆出了享受这些荣耀而外,还肩负着另外一项重要的任务。
长孙澹打算用大岛的金山来置换新丰的领地。
这让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笑疯了,这长安城的四大笑话看来有被长孙澹一个人包揽的趋势啊。只是这些人一旦想到以前长孙澹曾经闹的笑话最后的结果,似乎都是有些忧心忡忡。
“陛下,不可。”魏征说道,自从魏征坐稳了侍中的职位以来,最近更是深得圣眷,几乎到了遇事必谏,遇谏大多都准,不管准不准都要赏赐的地步了。
“哦,魏卿这却是何故?”李二陛下有些不解。前几天正在商议这关内侯太多,打算想办法腾些地给日渐增多的农民。这长孙澹主动这样做,这算是再次把那些不愿意的人给狠狠得罪了一把。
这样的冤大头估计天底下出了长孙澹而外也就真的没谁了,这样的机会真的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不好好把握老天爷都会看不下去的。
“要是这置换的是别人,老夫是一定会赞成的。”这李二陛下面前,众臣倒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这魏征自称“老夫”倒也不算是出格的事情。
“这却是何故?”这李二陛下算是打算装蒜到底了。
“陛下,这新丰侯每每总是出人预料,前面的一桩桩、一件件可谓是历历在目,更为关键的是,每件事情最后的结果还都是出人预料的好,这就有些让人费解了。”魏征没有直说,不过这个意思应该是很明确的。
“辅机,你怎么看?”说起来这长孙无忌怎么也是李二陛下的大舅哥,可是这地位的不同,李二陛下称呼他的字就算是给足了面子了,这个称呼比起魏征的来要好的多。
“这个涉及到家国大事,我是需要回避的。”长孙无忌这点礼节还是多少知道一些的,以往反思遇到这和长孙澹有关的事情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到也没有人再次让长孙无忌话。
“房卿,你觉得了?”李二陛下又将问题抛给了房玄龄。
以往的这种会议,基本上都是由三省拉出个章程来,最后再议定的,只是这次的事情虽然看起来不大,但拔出萝卜带出泥,后面涉及的利益实在是太广了,没有人敢在李二陛下的主意明显之前乱说。
“我觉得这事情我们似乎没有必要搞的这么生硬。”房玄龄说到。
“房卿,你的意思是?”李二陛下的好奇心被彻底的激出来了。8
第二章 死亡的阴影
第二章死亡的阴影
“是这样的,陛下。”房玄龄作为李二陛下时代最为重要的臣子之一,而且能够一直贯穿前后,和他的谨慎是分不开的,这称呼从来也没有乱过。
房玄龄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尽管这新丰侯以前做过很多出人预料的事情,但是这每一次的结构对朝廷,对他自己都是很有益处的,所以这可以按照他说的尝试一下。”房玄龄这样说其实出了他自己的意思而外,根据种种迹象也算是李二陛下的意思了。
虽然房玄龄揣摩圣意的目的不是为了拍马屁,但是作为这个层级的官员来说,揣摩圣意却是比什么都要重要的,房玄龄这一点肯定是能够做到的。
“可是,这大岛毕竟还是太远了,而且往返一次就需要一年的时间。”魏征说道,这里面的含义自然很清楚。
有时候说你好的人不一定是为你好,而说你不好的人也不一定是和你有什么仇怨。魏征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不想看到长孙澹深陷其中。
至于这广州和大岛的距离,这却是被误会了,其实赶路的话要不了多久,平时也是可以往返的,只是长孙澹为了谨慎起间,并没有这么做而已。
“这个倒也是,要不这样吧,我们采取换地不换房的策略,你看怎么样?”房玄龄对着魏征说道,但始终有一丝余光盯着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对这个明显感兴趣,说道:“房卿,说来听听。”
房玄龄继续说道:“新丰侯既然打算置换关内的土地,我们可以同意,甚至可以用大比例交换,比如一比一百的比例,也就是大岛一百亩置换关内一亩,甚至可以更多。毕竟这大岛算是慷他人之慨了,一切都还需要侯爷自己去开发,也就是说我们变相的还收回了部分土地。但侯府还是保留下来。也就是说出了土地而外,其余的全部保留下来。”
其实这也就是个中庸的法子,将各方面都照顾到,大家各退一步的意思。
“这个我看倒是是可以的。众卿觉得如何啊?”这话的意思是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吧,要是有什么意见的话可以保留,如果不打算保留就当没有这回事情也是可以的。
“那陛下,这个置换的比例如何还请示下。”魏征说道。这魏征真是蹬鼻子上脸了,这明摆着多少朵无所谓的事情,你揪着不放是不是对陛下有什么想法。
“这个你们下去商议也就是了,朕还有些事情,今天就这样吧,你们先下去吧。”李二陛下这算是不满了,已经下了逐客令了。众人一看这个架势也就只好告退。
“哦,对了,辅机你留一下。”就在众人要告退的当口,李二陛下将长孙无忌留了下来。
长孙无忌应了声是后,就跟在李二陛下的身后默不作声的去了皇宫别的地方。
这长孙无忌实在是不知道李二陛下打算跟他讲些什么,也就只好沉默。
李二陛下走了一段,看着长孙无忌已经跟了上来,就对着长孙无忌说道:“辅机,叫你过来是有点事情。”
长孙无忌心里也很郁闷,虽然我们是亲戚,可是这没事你也不可能叫我啊。只好说道:“不知陛下有什么事情要说的?”
“这有些事情也不好怎么跟你细说,是关于皇后的。”李二陛下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有些不太好意思。
“不知妹妹她最近怎么样了?原来的病好些了没有,这倒是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她了。”长孙无忌听李二陛下提到皇后,也就随着说了起来,可是心中一股强烈的预感,好像有什么不大好的事情是要发生的。
“有些不大好,去了就知道了。”李二陛下似乎不太愿意多说些什么。
到了皇后居住的大殿,这李泰却是一早就迎接了出来,跟着的还有李治。
“见过父皇,见过舅舅。”李泰和李治规规矩矩的行了礼。
看见这架势,长孙无忌就已经知道也许妹妹的身体出了大问题。进得大殿,这里安静的有些可怕,而且也有些过于冷清了。
长孙皇后正斜躺在床榻之上,苍白的脸色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本来冷清切通风良好的大殿里应该出了檀香而外没有其他的味道的,可是长孙无忌却依然隐隐约约的问到了一股草药的味道。
“妹妹,你这是……”长孙无忌有很多话想问,但是最终说明也没有说出口。
“哥哥,我这次估计是熬不过去了,这头疼的毛病也是越来越厉害了。”长孙皇后一边咳着,一边断断续续的说出了这句话。
“妹妹,没事的,你能挺过去的,我去找孙道长过来。”
“没用的,这药方就是道长给开的。”
“那我去把长孙澹那混小子给找回来,他也许有办法的。”长孙无忌这也算是病急乱投医了。
“这个却是没必要了。”李二陛下开了口。长孙澹能起的的作用其实李二陛下碧水都清楚,上次治疗李渊的中风的时候,长孙澹只是说了句话而已,虽然找对了方向,可是要不是孙道长,他连药方都是开不出来的,就是长孙澹敢开药,他也不会让皇后吃的。
长孙无忌默然了,长孙澹的水平他大概也是了解的。
“那这……”长孙无忌有些说不出来了。
作为一名政客,这是皇后在的一天,他的地位就是超然的;作为哥哥,小时候二人寄居于舅舅高士廉家里时的状况也是历历在目。
想到这些,长孙无忌的眼眶不禁有些微红。
此时李二却事发现太子不见了,问道:“承乾了?”
李泰答道:“皇兄因为今日东宫事务繁多,刚刚走了。”
其实这是李泰在帮着李承乾打掩护,事实上李承乾来了这里没过多久就走了。这等算是千载难逢的下眼药的机会,李泰却是无动于衷。
因为跟着这长孙澹搞那些瓶瓶罐罐,李泰就觉得满足了。
所谓的人生不过知足者常乐而已。
长孙皇后在这个世界所剩余的时日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长孙澹这个意外终究不能将整个世界改变的面目全非,有些事情依然顽固的按照原有的路线有条不紊的前进的,不会为了任何一个人而有所改变。
第三章 大发展
第三章大发展
等着旨意的长孙澹过了快一年才算是等来了旨意,却是两封。
第一封是关于封地的事情。长孙澹的封号不变,依然为新丰侯,侯府依然是长孙澹的产业,而且这实验室和图书馆也算是名义上长孙澹的产业,只是封地被全部取消了。封地按照一比二百的比例置换大岛以及附近岛屿上的土地。
这样一换算的话,长孙澹理论上是拥有这里的土地的面积大概有二十万亩左右。折合下来估计有个一百多平方公里。要是长孙澹愿意的话,弄个小岛是完全够了。
不过长孙澹肯定不会这样使用的。
在离着金山不远的地方,长孙澹圈了大约有一千亩的土地就算完事。在这里打算种些粮食作物,说白了也就是水稻。金山要想发展,第一步就需要养活自己。茫茫大海上目前来看运送粮食是一件很划不来的事情。这种子和农夫都一起带过来了。
另一封其实严格上说来是皇帝给他的信,而不是旨意。甚至这封信还是以李泰的名义写的。信中的内容就涉及到了长孙皇后的死讯。
对于长孙皇后,长孙澹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能够在历代贤后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长孙皇后的本事自然是有的,加上算是长孙澹的姑母,这些事情使得长孙澹五味杂陈。
不过鉴于后世那些离别的事情,长孙澹却是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对故去的人最好的怀念,就是在他生前尽量不要留下遗憾,而不是等到故去了才嚎啕大哭。这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活着的人的尊重。
随着船队过来的还有王梓欣和萧芷晴。福伯和张婶却是说什么也不愿意到海上来,俗话说故土难离。张忠回家的时候结了婚,是张婶给张罗的一户小户人家的闺女。张忠却是没有带过来,她需要留在长安照顾福伯。这让长孙澹有些过意不去。
一般来说,有过意不去的地方,大把钱撒出去也就是了,可是从名义上来说,给张忠再多的钱也是长孙澹的,而且这一家三口基本上是不花什么钱的。
感叹完了,自然还是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
两年的时光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在大岛这个生机勃勃的地方,一群生机勃勃的人同样的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工作。
尽管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可是长孙澹却觉得这次筑城要困难的多,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手不足。在古代的任何时候,任何国家,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的第一要素就是人口,而且是不管质量只论数量的那种。
没有人这个当然是什么都干不了的。至于说移民的话更是提都不要提。
大唐初期,人口远远没有饱和,只要有口吃的,没有什么过不下去的,就怕是人离乡贱。而且加上传宗接代的思想,这各家各户的长房几乎是不可能出来的。
所以,尽管长孙澹通过官府发布了好几次移民的告示,给出的条件也是相当的优厚,可是主动前来也是寥寥无几。
于是长孙澹只好通过姚廉上了一道书。凡是犯了罪的,如果愿意前往大岛,就当是坐牢了。当然凡有严重刑事案件的却不在考虑范围内。
就这样三年来能到这里来的人口满打满算也刚刚达到一万之数。
所以,长孙澹下发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多生孩子多砍树。只是这也是一道非常尴尬的命令,因为这里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甚至到了有些水手下了船看到母狗都有想法的地步。
所以王梓欣带过来的几个丫鬟也是早早的都嫁了出去。
经过三年的努力,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
在大岛的西南反向发现了一系列的火山岛,这岛上的火山灰是烧制水泥最为良好的材料,同时肥沃的火山灰也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
这个岛上已经基本上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了。
这只是迈出去的第一步。
城墙的第一部分算是勉强的建设了起来,砖石以及水泥都是就地取材。给排水也算是做好了。城市的雏形已经基本上建立了起来。这已经相当于中原地区比较大一些的州城所在地了。
香料贸易也逐渐的形成了固定的模式。采摘、晾晒和运送也都有了一定的章法,这也是金山目前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
远航的船只已经派出去了,但还没有回来,满载着香料、丝绸和瓷器去往中东探路。
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走上了正轨。
“夫君,你说我们的孩子是个男孩好还是女孩好?”王梓欣托着下巴问道。
长孙羽已经睡着了,萧芷晴不断的压着蒲扇,不停的赶着蚊子。
长孙澹躺在摇椅上,眼睛一睁开就能开见整条银河横亘于无边无际的天际。说道:“女孩好,生个和你一样漂亮的女孩就更好了。”
“可我却希望是个男孩,你说我们生个男孩怎么样?”王梓欣问道。
“好啊,要是个男孩的话我就把武元庆的闺女抢过来做咱的儿媳妇,你看怎么样?”长孙澹笑道。
“不好,武元庆就不是个好东西,他闺女咱儿子可不敢娶,而且他闺女比咱儿子要大好些了。”王梓欣却是不愿意了。
“好好,不娶,不娶……”
三人絮絮叨叨的说话声越来越小,渐渐的,长孙澹的鼾声渐起,却没有一个人醒来。
此时,王梓欣口中“不是好东西”的武元庆正在披星戴月的想着大岛金山赶过来。
白天遇上了大雨,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各船都落了帆,也就无了些时辰,只好在晚上赶路。好在这南海的雨来得快去的也快。
此时的天空中挂满了繁星,根据李淳风和长孙澹共同发明的指南针、六分仪等航海一起,晚上行船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些船的船长们对于晚上行船也是驾轻就熟。
“阿嚏。”准是长孙澹这小子在我的背后说我的坏话了,我这一天到晚的奔波还不是为了他,可是这小子却一天到晚的损我,也太不够意思了,等我到了,我非得好好说他一顿不可,长孙澹如是想着……
黄帝号在微微起伏的波浪里穿行着,北风将船速提高到了一个更快的速度。
第四章 人才的到来
第四章人才的到来
经过三年的摸索,大唐的水手们已经能够很好的利用没有季风的时节穿梭于大岛金山和广州泉州一带,有的略微小些的船只也可以经由大运河直接通往长安。
武元庆虽然晚了一些,路上还出现了一点小意外,但这在这个时代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