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昊远)-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的呐喊声与哥萨克骑兵的呐喊声很接近,两股声浪在辽阔的草原上碰撞,声激长空,四野回荡,听得人荡气回肠。

这是最世界上最强悍的两种骑兵的对冲,那种雄风劲烈、磅礴气势,让人有种天眩地裂,山崩海析的的震撼。

如雷的呐喊,如雨的马蹄,轰鸣在浩瀚的原野上,两支骑兵圆睁着怒目,蒙古铁骑马刀如雪,哥萨克骑兵长枪如林,带着滚滚烟尘,迅速地接近着。

望着两支杀气如山的骑兵,每个人的心都不禁收紧起来,一但双双对撞在一起,那必将是天崩地裂,风云色变。

“呜啦!”

“呜啦!”

“呜啦!”

意料中的激烈碰撞并没有发生,阿尔斯楞带着三千人马,在哥萨克骑兵前头百步左右,突然一个左转,划出一个新月状的弧线,从哥萨克骑兵左侧飞掠而过。

在如雷的马蹄声中,突然传出一种嗡嗡之声,刹时间,但见无数劲箭凌空而起,遮天蔽日,如风黑云一般向哥萨克骑兵射去。

哥萨克骑兵不甘示弱,同样以劲箭回射,天空中箭矢交织如云,如暴雨般射下。“啊!”阵阵的惨叫声传来,高大的战马轰然倒地,撞出二三十尺远。。。。。。。。

曾经席卷天下的蒙古铁骑,与名震欧亚的哥萨克骑兵的第一次激烈交锋,结果如何呢?请听下回分解。

ps:兄弟姐妹们,过年事多,为了保住不断更,晚上熬夜熬成了国宝熊猫,大家伙看看票夹里有没有月票,支持一下吧,这个月的月票很疲软,这两天名次开始不断的往下掉,后面的追兵也来越多,多来越近,求月票!

第921章经典的口袋战术

就在两支骑兵相距百步左右的时候,阿尔斯楞突然一声令下左转,三千蒙古铁骑划出一个新月般的弧线,从哥萨克骑兵左侧飞掠而过。

双方一翻箭雨齐射,各有伤亡,战马轰隆倒地,烟尘滚滚,地动山摇。

浩瀚的草原上,碧天如洗,风飞云涌,千军万马在奔腾驰骋,浪潮般的呐喊直冲九霄,浓浓的杀气扑面而来。

“呜啦!”

“呜啦!”

“呜啦!”

哥萨克骑兵不愧是以勇敢凶猛注称的骑兵,眼见三倍的敌人,竟掠转开去,不敢与自己正面对撞,更是士气大壮,狂呼不止。

在赫麦尔尼基的率领下,一千哥萨克骑兵也很快划出一道弧锋,向三千蒙古骑兵追击而去。

李定暂时没有插手,带着剩下的七千人驻马于数里之外,注视着战场。

李定知道,阿尔斯楞不光是一个勇猛的将领,而且很有计谋,他往往能把蒙古骑兵的长处发挥到极至。

蒙古骑兵的长处在哪里呢?

从一千哥萨克骑兵追击三千蒙古骑兵的战斗中,很快就看得出来。

蒙古骑兵穿的都是皮甲,虽然防护力差一点,但更轻便。

同时他们多使用马刀,用重武器的人比较少,加上蒙古马耐力好,在两军追逐的过程中,这些优点很快就体现出来。

穿着铁甲的哥萨克骑兵根本追不上他们,他们可以和你保持着同相的速度,但跑得更轻松。

同时他们的弓箭射程更远。而且蒙古人非常擅长在狂奔的马背上是回身反射;

后面的追兵正好迎着他们的箭矢而去,这相当于增加了蒙古人的弓箭射程。后面的哥萨克骑兵不断有人中箭,惨叫倒地。翻滚的战马发出轰隆的撞击声。

而他们射出的箭矢,是追着蒙古骑兵跑,这就存在一个速度差,从箭矢离弦一刻算起,蒙古骑兵又跑出一段路,等于是拉长了双方的距离。

如此一来,前面的蒙古骑兵可以射你,你却射不到他们。偏偏他们战马的耐力好,一直能确保着双方处于对他们有利的距离内。

赫麦尔尼基眼看自己不断有人被射落马下。而却拿前面的敌人无可奈何,如果继续追下去,自己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死光。

赫麦尔尼基只得放弃追击,带兵向右掠出,这样的结果,让哥萨克骑兵的士气颇受打击。

以前他们追砍敌人,那是最快意的时候。但现在追敌,吃亏的反而是自己,别提多郁闷了。

赫麦尔尼基一放弃追击。阿尔斯楞立即停下来,然后对左右吩咐了一番。

三千蒙古大军迅速展开,在宽阔的草原上形成一道近两里长的线状阵形,向赫麦尔尼基一千人马重新逼过来。战马开始加速,烟尘又起。

呜。。。。。。。。。。

呜。。。。。。。。。。。

低沉的角号声,在草原上回荡着。让天地变得一片肃煞。

赫麦尔尼基一看蒙古骑兵摆出这种线状阵形,不禁大喜。

副将哈米科夫也激动地说道:“狂妄的敌人。这回他们死定了,将军。咱们只要集中兵力,猛攻敌人阵形中部,斩杀敌人的主帅,敌军必定崩溃。”

赫麦尔尼基一举长枪,大吼一声,身后的哥萨克骑兵立即跟着咆哮起来:

“呜啦!”

“呜啦!”

“呜啦!”

杀气腾腾的哥萨克骑兵,再次如洪水一般倾泄而出,他们以紧密的方形,冲向蒙古人的线状阵形中部,这种情况下,阿尔斯楞虽有三千兵力,但在实际交战的部位,兵力并不占优。

赫麦尔尼基对阿尔斯楞不了解,只道他是个十分狂妄而愚蠢的人,所以才摆出这样的阵形来。

三千蒙古大军象是长长的浪潮,澎湃向前;而赫麦尔尼基的哥萨克骑兵,却象一艘巨舰,向蒙古人的浪头冲去。

万马在狂奔,大地在颤抖,呐喊冲霄,惊沙扑面,杀气凭陵,两军越冲越近,最后如慧星互撞,轰!两军瞬间猛烈撞在一起,如睛天霹雳,一时血肉横飞,如练的刀光,如潮的呐喊,如注的热血,如雨的马蹄,交织在一起。。。。。。。

当!雄壮如狮的阿尔斯楞奋力砍开当面刺来的一支长枪,然后挥刀如虹,狂劈而出,将一名高大的哥萨克骑兵劈得只剩下半边脑袋,白色的脑浆,猩红的血液,狂喷而出。

阿尔斯楞身边的亲兵都是身经百战的蒙古勇士,但面对的哥萨克骑兵更加高大威猛,更加凶悍,一个个铁塔般如山压来,一的冲击,死战不休。

“呜啦!”

“呜啦!”

“呜啦!”

哥萨克骑兵愈战愈勇,如巨浪翻腾,一浪浪地拍击着阿尔斯楞的线状阵形中部,中部的蒙古铁骑支撑不到一盏茶功夫,就被哥萨克骑兵压得渐落下风,只能且战且退。

哥萨克骑兵一看敌军主帅开始败退,士气更是爆棚,紧咬不放,狂冲猛杀,把蒙古人的阵形中部冲得不内陷,就象一根弓弦,被不断地绷紧,不断向后陷进去;

每个哥萨克骑兵都清楚,只要不断的冲击,很快就能把弓弦绷断,让蒙古人全面崩溃,杀红眼了的他们,集中所有兵力,高声呐喊着,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冲击。

常言道,逐鹿者不见山。

此刻的哥萨克骑兵也一样,眼里只有蒙古人的主帅,不停地冲击着蒙古人的阵形中部。他们根本没意识着,随着阿尔斯楞且战且退,阵形不断内陷,两翼的蒙古骑兵迅速包抄过来,已经形成一个口袋,对他们形成了三面合围。

这是蒙古人在兵力战优时常用的口袋战术,他们在马背上可以一边逃走,一边回身放箭,所以可以且战且退,不会象其他军队一样,一但背后暴露给敌人,往往就没有了还手之力。

此时的三千蒙古大军,已经形成一个完美的口袋,把敌人兜在袋子里,本来且战助退的中部,在阿尔斯楞的率领下,停了下来,和哥萨克骑兵再度拼杀在一起;

而左右各一千蒙古大军,则开始对哥萨克骑兵的两翼猛烈冲击,一蓬蓬的箭雨腾空而起,如遮天的飞蝗嗖嗖地向哥萨克骑兵阵射落,一匹匹战马中箭悲鸣,或是轰然倒地,或是受伤后不听控制,横冲直撞,把身边的同伴撞翻。

赫麦尔尼基意识到,如果不能迅速冲破正面的阻击,就会换成他们被两翼的蒙古大军冲溃。

“呜啦!”

赫麦尔尼基咆哮着,举着长枪身先士卒地冲杀,前面的蒙古人箭发如雨,同样拼命抵挡着敌人的冲击,正面的杀戮残酷无比,敌我之间不断有人被劈杀于马下,惨叫如潮,腥风阵阵。

阿尔斯楞伤亡更加惨重,但他知道,只要再坚持一下子就好了,到时两军交战的地方就会被人尸马尸塞满,让敌人再难发起猛烈的冲击。

实际上这中口袋战术,往往是以正面的一部分牺牲,换取全歼敌人的机会。

果然,不到一盏茶功夫,双方血拼的断面上,就积满了尸体,战马连下蹄的地方都没有。

哥萨克骑兵就算再勇猛,但战马总不能飞起来,地上成片的尸体,让他们的战马不断被绊倒,再难向前推进。

而两翼的蒙古骑兵却在不断地冲击着他们左右的软筋,很快就冲得哥萨克骑兵形成大乱,他们兵力本就少,在三面打击之下,伤亡惨重,士气大跌。

见哥萨克骑兵一乱,阿尔斯楞立即反攻回来,就象那条绷紧的弓弦,你没能把它弦断,它反弹回来时,你就要小心自己的手指、甚至是脖子被绷断了。。。。。

一千哥萨克骑兵会被全歼吗,请听下回分解。

ps:求月票啦!月票疲软啊,求月票支持,兄弟姐妹们请一起来吧,你一票他一票,众人拾柴火焰高,求月票!



第922章打蛇打七寸

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他们的强大绝不是体现在正面对战的凶猛上。

这些狼族的子孙,更多的是继承了狼的凶残狡诈,他们的胜利,通常不是硬拼得来的,而是通过机动灵活的战术,精巧的配合,打败比他们更加强大的敌人。

象这次阿尔斯楞,如果以他的三千蒙古轻骑兵与一千哥萨克骑兵正面硬拼,最后胜负难料。

但他使出了一个口袋战术,把三千骑兵一线铺开,乍看上去这种阵形每一个点都很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敌人都会集中兵力,冲向蒙古人的线状阵形的中部,直取其主帅。

很少有人意识到,蒙古人能且战且退不落下风,同时可以用很小的伤亡,挡住敌人的追击。

阿尔斯楞这回在正面付出百人的伤亡的代价,再换取几十敌人的伤亡,利用敌我双方一百多具人尸和马尸,就能形成一道屏障,让骑兵难以顺畅的冲过。

而你冲锋的态势一但被稍稍阻挡住,两翼包抄上来的蒙古骑兵就会狠狠地杀入你两边软筋,把你杀得溃不成军,然后正面的人马再反弹回来,形开三面逼杀的局面。

骑兵要转头十分困难,特别是在三面被困,形势大乱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迅速掉头逃跑,因此三面合围,实际上已经可以把敌人困死了。

这一战,不用李定帮忙,阿尔斯楞就成功全歼一千哥萨克骑兵。主帅赫麦尔尼基被生擒。

蒙古人过去就是利用各种灵巧的战术,打败了很多比他们更强大的欧洲军团。

李定用心地看着这场血战。从中有了不少感悟。出征的时候,秦牧就让人搜集一些蒙古西征的资料。让他路上多看多学,从蒙古人身上吸引更多有用的知识。

在战争中,武器虽然很重要,但武器绝对不是唯一至胜的法宝,过于依赖武器的话,有可能反而会成为你致命的弱点。

所以现在秦军的武器虽然先进,但李定却不能把它当成自己唯一的依靠,还是要努力学习。

一场精彩的骑兵决战落幕了,草原上尸横遍野。无主的战马仰首悲鸣,在主人的尸体旁徘徊不去。

天上的秃鹫成群地飞落下来,啄食尸体。地上的豺狼虎豹,也开始远远地窥伺着,准备来享受丰盛的美餐。

按照蒙古人的惯例,所有战死的蒙古士兵,是不加掩埋的。

蒙古人认为狼是引领他们死后的灵魂上天的使者,因此蒙古人死后不入土,而且把尸体放在狼群出没的地方。让狼把肉身吃掉,只有这样,他们的灵魂才由狼引上长生天。

李定对阿尔斯楞予以了嘉奖,然后让人把为数不多的俘虏分开。严刑副供,让他们把沙俄在东、西伯利亚的军事部署供出来。

有了些这些供词,就可以按图索骥。避免少走很多弯路,少浪费很多时间。

李定随后招集众将议事。由随军参谋之一的谢云指着地图,给众将先讲解东、西伯利亚的敌情:“根据刚刚审讯俘虏所得到的情报。罗刹国在东、西利亚的总兵力大概只有七万人左右,其中在原西伯利亚汗国都城卡什雷克驻兵最多,达到两千人马,而且多是精锐的哥萨克骑兵。

其它象托木斯克城、上、中、下三个维柳伊斯克、维尔霍扬斯克、尼日涅扬斯克;彼德什维尔斯克、上、中、下科雷马斯克、鄂霍次克堡等等,多则一千,少则一两百人。

这些城堡通常是用原木搭建的,因此都不是很大,驻军中大半是哥萨克骑兵,只有少量是罗刹人。

除此之外,被他们征服的少数部族中,大概可组成两到三万的大军,这些少数部族虽然武器简陋,但世代生活在极北苦寒之地,体型高大,孔武有力,且耐严寒,不可小窥。

不过有一点大概可以利用一下,哥萨克骑兵生性残暴,对那些少数部族随意欺凌、污辱,这些小数部族并不甘于被罗刹国奴役,如果我们能针对这一点加以策反,也有可能让这些少数部族为我所用。”

谢云说完之后,军中都佥事余兴国抚须说道:“大将军,罗刹国在东、西伯利亚的兵力虽然不多,但各个城池分散于各地,有的相距千里,如果我们逐个去拔除,恐怕时间上来不及啊。

现在已经是七月了,这极北之地,严冬来得早,月就可能是大雪纷飞了,到了那时,咱们是寸步难行。”

李定点头道:“诸位有什么好建议?”

另一个随军参谋吴东山说道:“大将军,属下以为,不妨双管齐下,分而取之,直击要害。具体而言,就是把这些分散的城池交给瓜尔佳将军逐一攻取,咱们集中一两万大军,千里奔袭,直取要害。”

说到这,吴东山指了指鄂毕河中游的一个位置接着道:“大将军,各位将军你们看,这里是原西伯利亚汗国都城卡什雷克,位于乌拉尔山东面的鄂毕河中游,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罗刹队要东进,必须先翻过乌拉而山,然后以卡什雷克为根据地,向东漫延。。。。。。。”

吴东山说到这里,李定突然插了一句:“叫什么克的太难记,得改个名才行,嗯。。。。。。就叫秋明吧,好了,吴参谋请继续说。”

“是,大将军,卡。。。。。。。。。不,秋明是乌拉尔山东面最重要的战略据点。正所谓打蛇打七寸,咱们可以暂不管其他地方,集中兵力向西,翻越唐努乌梁海,直取秋明这个战略据点,只要成功,实际上就相当于斩断了罗刹国与东、西伯利亚的联系;

到时恐怕不用咱们去征讨,东、西伯利亚分布的那些少数部族,也会对奴役他们的罗刹军群起而攻之,咱们只要采取一些怀柔之策,应该很轻易就能把这些少数部族纳入大秦治下。”

虽然由于秦牧的原因,大秦的地图上把沙俄一律标为俄国,但蒙古人习惯上还是管沙俄叫罗刹国,时间长了吴东山他们也都跟着叫罗刹国。

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他伸向东、西伯利亚的爪子迅速斩断,李定可不想真个等上二十年不能回朝,听了吴东山的建议,他不禁点了点头,然后问各个将领道:“诸位将军以为如何?”

刚立下大功的阿尔斯楞答道:“大将军,末将觉得这样非常好,罗刹国在东、西伯利亚的兵力不多,咱们直取秋明,如果还不能把他们在东、西伯利亚的势力瓦解的话,来年再翻越乌拉尔山,直接打到莫斯科去,把罗刹的老巢给端了,到时东、西伯利亚上的残兵,还能翻起什么浪来,就算不乖乖来向我大秦投降,也没有什么战斗意志了。”

军中都佥事余兴国也说道:“算算距离,如果是直奔秋明,入冬前应该还得及,拿下了这座城,刚好给咱们提供越冬的地方,本官也赞同直取秋明。”

李定当即拍板道:“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传令秦恒所部,让他们与我部齐头并进,由他们负责攻打托木斯克,咱们负责扫荡南面的鄂木斯克,然后在入冬前会师于秋明城下,其他地方就交给螯拜扫荡吧。”

“是,大将军。”

信使立即将李定的命令传向各路大军,李定本部一万人马,则稍作休息之后,便一路向西,狂奔而去。

秋明,一个新的地名,一个新的目标,它将会在大秦遥远的西北边陲上演何等壮烈的画面呢?



第923章龙率领的狼群

车臣部自从迁到黑龙江中游,就遭到罗刹鬼不断的侵犯,不得安宁。

经过外交部的反复游说,加上螯拜一万大军的进逼下,车臣部实则上陷入了两面受敌的困境,至此,车臣汗硕垒终于屈服了,接受了大秦册封,并按惯例从族中抽调一半青壮,随秦军征战。

螯拜整顿一番后,一万五千大军兵分三路,相互呼应,翻越外兴安岭,向罗刹国在远东地区的雅库茨克、维柳伊斯克等军事据点杀去。

远征军主帅李定已经传来新的作战部署,李定自亲率领两万大军,一路向西,扫荡托克斯克、鄂木斯克、在入冬前攻取最重要的战略重镇秋明。

余下的几万大军,兵分数路,扫荡东、西伯利亚的各个罗刹军事据点,并争取在明年中夏之前,与李定在秋明城汇合,然后一起翻越乌拉尔山,杀入伏尔加河流域,乃至东欧大草原。

现在罗刹国在乌拉尔山以东辽阔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兵力还不多,合计不到万人,分摊下来,每个军事据点不过三几百人。

希尔盖和赫麦尔尼基两支哥萨克骑兵先后全军覆没,损失整整一千三百人,消息传开,这不但使罗刹国在东、西伯利亚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而且对士兵的打击非常大;

那些被他们残酷压迫的少数部族,也开始蠢蠢欲动,形势对螯拜等几路大军非常有利。

时间,关键是时间。

东、西伯利亚有利漫长的冬季。再过两个月,严酷的寒潮就会铺天盖地而来。到时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难以在野外活动。

为了赶时间,螯拜等一人三骑。日行二三百里,几乎连睡觉也都是在马背上,大秦战旗所过之处,不管是罗刹军,还是少数部族的仆从军,只要稍有抵抗,全部斩杀一空,作风极为铁血。

在雅库茨克成,三百罗刹军加一千少数部族军依城顽抗。螯拜一万大军将城团团围住之后,立即发起狂风暴雨般的猛攻,熬拜没有步枪,也没火箭弹,但有震天雷。

浪潮般的蒙古大军四面冲上去后,两三百个震天雷一齐扔进去,炸得天昏地暗,只用一个波次的进攻,一万蒙古大军就杀入城内。城中除了女人和孩子,鸡犬不留。

一支支蒙古大军,驰骋在辽阔的东、西伯利亚原野上,被罗刹国人称之为“龙率领的狼群”。

没有比这个比喻更贴切的了。这就是龙率领的狼群,正从地广人稀的东、西伯利亚大地上席卷而过,而且这绝对不是他们的终点。他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没有终点。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这里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句,据说李白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自唐朝之后,碎叶城对汉人来说,一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诗仙的故乡被遗弃在了蛮荒之外,仿佛比星辰更遥远。

苏谨驻马于伊犁河谷西端的落鹰山上,拿着望远镜向西遥望,在这里,还看不到碎叶城,看不见诗仙的故乡。

莽莽群山之外更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夏日的风吹过,旌旗猎猎翻卷着,向东南望去,还可以望见终年白雪皑皑的山峰,在阳光下,反射着瑰丽的光芒。

雪峰巍峨,冰川瑰丽、草原无垠、林海苍茫。翠流的草场,野花遍地,迎风开放,花香弥漫,各种禽兽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丰富的馈赠。

不到伊犁河谷,用再多的笔墨,你也无法体会到它的美丽,真个有如人间天堂一般。

在这人间天堂之中,一面黑色的秦字大旗迎风飘拂不息,大旗之下,一万主要吐蕃青壮组成的秦军,黑衣如铁,怒马如龙,望之森然。。。。。。。

苏谨身边,分别站着参将陈汝南、霍东胜、李晟、吴安邦,游击宋超、胡天、杨再成、杨天芳等将领,另有都佥事马益文及二十多个随军参谋人员。

从这些人的名字便不难看出,他们都是汉人,虽然调到漠西的兵力最要是由三万吐蕃青壮组成,但将领及各级佥事官却都是由汉人出任,牢牢地控制着三万大军。

这次苏谨带到伊犁河谷西端的只有一万人马,他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参谋钱达吩咐道:“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情况吧。”

“是,大将军。”

一班参谋迅速在山坡上铺开地图,陈汝南等众将围上去后,钱达指着地图朗声说道:“这次进入伊犁河谷劫掠的,是哈萨克汗国的兵马,虽然因我军到来,匆匆撤走,但随着准噶尔的势力退出漠西,哈萨克汗国的势力正在全面向东扩张;

在北面,他们越过了巴尔喀什湖,正在蚕食金山以西的草原,在南面,他们频频进入伊犁河谷劫掠。伊塞克湖南北大片地区,已经落入哈萨克汗国手中。

哈萨克汗国现任大汗叫杨吉儿,其领地非常广阔,南部包括锡尔河流域及其城市,东南包括七河流域,东北达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西部至雅克河流域,与更大庞大的奥斯曼帝国接壤,都城在锡尔河中游的突厥斯坦城。

哈萨克汗国大概有人口70万,军队有15万左右,但各个领主各怀心思,对杨吉儿的命令常常是阳奉阴违,战斗力不强;

以前在与准噶尔的交战中,多次落败,不得不联合南面位于河中地区接近咸海的布哈拉汗国及东南面的布鲁特人一同对抗准噶尔部。

布哈拉汗国与布鲁特汗国,是目前实力仅此于哈萨克汗国的两个小国,过去与西域的叶而羌汗国交好,因为他们都是信奉天方教的,而准噶尔信奉的是藏传佛教,所以双方冲突不断。

以前是准噶尔独自对抗哈萨克、布哈拉、布鲁特、叶尔羌四股势力,现在我大秦接管了漠西,势必也要面对剩下的三股势力。

按照陛下划定的疆域,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咸海,再顺着阿姆河到葱岭,这一大片地区都要纳入大秦疆域之内,只要我们灭掉哈萨克、布哈拉、布鲁特三个汗国,也就完全占领了陛下划定的西部疆域。”

众将听了,觉得心情轻松了不少,以前四个汗国一同对抗准噶尔,还被准噶尔占尽上风,现在连准噶尔都成了大秦的手下败将,那对付还不如准噶尔的几个汗国,还不是手到擒来?

苏谨警告众将道:“万不可大意,当初准噶尔之所以能称占上风,那是他们世代生活在草原上,总兵力也多达十万,而咱们现在总兵力加起来才三万,要控制如此广阔的地域,未免有点捉襟见肘,因此大家且不可大意。”

“大将军教训得是。”众将纷纷收起笑容,恢复严肃的状态。

在苏谨的示意下,参谋钱达接着说道:“值得一提的是奥斯曼帝国,这是一个领土与我们大秦差不多的庞然大物,奥斯曼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后,领土已经扩张至东欧大草原、维也纳,高加索、地中海沿岸、埃及以西,红海两岸,波斯湾两岸,疆域之大,跨越数万里之遥。

我们一但拿下哈萨克、布拉哈这几个汗国,就要直接面对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哈里发治世,政教合一,这是我们陛下最为忌讳的;

而这个信奉天方教的庞大帝国,对我大秦进入中亚,肯定不会毫无反应,到时两大帝国恐怕难免会有激烈的碰撞。”

ps:想看大秦与奥斯曼帝国的大决战吗?请投月票支持吧,求月票喽!

第924章李白的故乡

哈萨克汗国分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又称大帐、中帐、小帐。中帐在哈萨克中部高地,小帐在乌拉尔河至里海一带,大帐在巴尔喀什湖以西至突厥斯坦一带。

汗国主要由哈萨克人组成,也吸收了诺盖、乌兹别克等众多别的部族人。

其都城叫突厥斯坦,位于锡尔河下游右岸的平原上,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

哈萨克汗国占有的钦察大草原,与漠西大草原有漫长的交接线,之所以叫交接线,不叫边境边,是因为双方根本没有实际上的边境划分;

当初准噶尔强大时,不断向西侵蚀,势力一度扩展到达巴尔喀什湖以西,进入了钦察大草原。

但准噶尔被大秦击败,退往南疆之后,哈萨克汗国的势力趁机东侵,占领了巴尔喀什湖以东大片草原,至今很难说得清哪里是边境线。

双方的势力范围交接线如此漫长,苏谨只有三万兵力,要防守的话,肯定是防得了这边防不了那边。

有鉴于此,苏谨决定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来阻止哈萨克汗国的东侵。

但哈萨克汗国面积非常大,相当于所有西欧国家面积的总和。

对面这样一个地大人稀的国家,苏谨采取了几乎与李定一样的战略方案,抛开细枝末节,直击其心脏。

他集结了两万兵力(其中装备六九式步枪的秦军两千人),每人三骑,自伊犁河谷向西,准备经伊塞克湖,走碎叶川,杀奔位于锡尔河下游的哈萨克都城突厥斯坦。

两万大军,六万匹战马,浩浩荡荡驰骋过草原。铁蹄如雷,掀起肃肃杀气直漫天际。

刚出伊犁河谷,就歼敌八百,在伊塞克湖以东的白于山又歼敌两千,到伊塞克湖北面,用半天时间攻破苏斯尔城,斩敌三千两百人。

攻破苏斯尔城后,苏谨两万大军绕行伊塞克湖,杀奔碎叶川,浩荡的秦风席卷向中亚。

这里。曾是大唐安西四镇的领土,自唐朝之后,汉人的金戈铁马已经太久没到来到这片疆域了。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所有秦军将领激动莫名,伊塞克湖畔回响着大秦的战歌,雄风浩烈:

秦有锐士,剑有锋芒。

黑衣玄甲,横扫八荒。

。。。。。。

这不再只是理想,两万大秦铁骑。正在用行动演绎黑衣玄甲,横扫八荒的传奇。

“报,大将军,前方三十里。就是碎叶城,已探明,城中有守军两千人,有居民近两万人。。。。。。。”

伊塞克湖西面。有一条河流向西,这条河就叫碎叶川。

碎叶川河谷呈东西走向,长约四百里。最宽处一百六十里;两边雪峰林立,高耸入云,山中多温泉,河谷中气候宜人,是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又个条“河西走廊”。

碎叶城就位于碎叶川河谷的东端,扼守着这条重要的丝绸之路通道入口。

唐代的碎叶城是效仿当时的都城长安而建,规模宏大,只是几经战火摧残,现在的碎叶城已几经重建;

中亚的游牧部族难有大唐那样的财力的魄力,重建起来的碎叶城小了很多倍,长宽不过一里,城墙主要是以石条、土坯结构,城内也不再是原来长安城的格局。

只是城外还能看到唐代碎叶城的一些遗址,当年的城墙和城内建筑多是巨石为基,现在都还残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