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昊远)-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牧却为马永贞率领的五万蒙古大军伤起了恼筋。

这五万蒙古青壮,是去年从漠南蒙古各部中抽取的兵力,实际就是变相的抽丁法。如今已经完成整编,秦牧不可能再还回给漠南各部。

问题在于,当初马永贞他们整编这些人马时,是以更高效的围剿诺尔布、奇他特为借口。现在诺尔布和奇他特都被剿灭了,这五万人你不还回去,总得另找个借口。

原先,秦牧是打算剿灭奇他特后,派这五万大军往西域攻打准噶尔的,但现在准噶尔被阎应元来了个釜底抽薪,再被李定国击败,狼狈退回叶尔羌城。

现在秦牧还想利用巴图尔消除天方教对西域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在这方面巴图尔做得很好,如果再能按自己的要求,退出北疆,把北疆的男子和老弱带走,留下年轻的妇女,那等于是一子下就给大秦送上了一个干净的北疆,避免了今后无穷的后患。

所以,秦牧不想现在就大举攻打准噶尔,先让他在南疆折腾几年对大秦而言,更加有利。

只是,不打准噶尔的话,马永贞五万大军如何安排?

除此之外,青藏的高一功也整编了三万吐蕃青壮成军,这个也得安排啊,现在直接送去澳洲显然不现实。

上帝之鞭,黄祸。这两个词再次跃上秦牧的脑海。

当年旭烈兀西征,动用多少人马来着?两万,还是五万?

蒙哥大汗给他准备了后勤粮草了吗?好象没有,他们好象是喝着马奶,一路杀入中亚的。

换而言之,如果来次旭烈兀那样的西征,实际是无本生意。根本不用担心损耗国力。

这天在贺兰山下打猎,秦牧突然想起大玉儿提到沙皇俄国曾经多次入侵漠西草原的事情。

中午用餐的时候,秦牧把准噶尔使者赫尔斤叫来,让他聊聊沙俄。

这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感情沙俄不但入侵漠西,甚至已经打到黑龙江以北了。

如果按西元计,在16世纪末以前,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还不是俄国的领土。这一时期。俄罗斯刚刚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领土面积仅是莫斯科一带,地处东北欧一角,与西伯利亚相距遥远。从16世纪中叶沙皇伊凡四世执政,俄国才开始向东方扩张,

1556年,沙皇召见了与西伯利亚汗国毗连的斯特罗甘诺夫家族,询问边境形势,并授权他们抵挡西伯利亚汗国。令他们在西伯利亚汗国近处构筑工事堡垒。招募军队,添置武器,伺机侵占西伯利亚汗国,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1579年。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派人与曾被沙皇处以重刑的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联系,鼓动他入伙,去征服西伯利亚汗国,为沙皇拓殖疆土效劳。

1581年。经过长期准备后,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率领840人的队伍,在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武器支持下。正式出兵征讨西伯利亚。

沙俄军队沿水路前进,经过楚索瓦亚河,翻越乌拉尔山,跨越谢列布良卡河、塔吉尔河、图拉河、托博尔河,最后侵入额尔齐斯河。

1581年10月,攻占了西伯利亚汗国首府卡什雷克。叶尔马克一伙为俄国扩张立了下战功。沙皇决定赦免叶尔马克等人,表彰他们的行动并颁发了大量薪饷。

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也受到鼓励,得到两座城池的奖赏。

沙俄侵略势力越过了乌拉尔山,叶尔马克的远征揭开了俄国向西伯利亚大规模扩张的序幕。

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以后,派遣重兵,兴建城堡,把持军事据点,以巩固新占领的地区。并以这些据点为大本营进一步染指巴拉宾大草原。

与此同时,沙俄又加紧了向鄂毕河上游的推进,于托木河口建立了托木斯克城。在这一带,俄军同漠西蒙古和吉尔吉斯等民族发生了激烈斗争,开始步步逼进漠西和漠北。

在漠西没有讨到好处后,沙俄又继续东扩,在崇祯初年占领了叶尼塞河中、下游和上游部分地区。

在占领了西伯利亚的两大水系之后,他们从北方的曼加结亚和南方的叶尼塞斯克两地同时派兵前去占据勒拿河。

哥萨克骑兵沿河上下掠夺财物,建立据点。先后建立了中维柳伊斯克、下维柳伊斯克和上维柳伊斯克。

1638年,沙俄下令成立雅库茨克督军府,把勒拿河(发源于贝加尔湖)地区大片土地强行并入俄国版图。此后雅库茨克成了沙俄进一步向东北亚地区远征的指挥中心。

到崇祯末年,沙俄的侵略势力已经跨越了叶尼塞河,到达勒拿河、楚科奇半岛和鄂霍次克海(黑龙江入海处)。

在逐步向东推进的过程中,沙俄在这一地区建立了不少城堡和冬营地。1638年在雅纳河建立了维尔霍扬斯克,1642年建立了尼日涅扬斯克;在印迪吉尔卡河上建立了彼德什维尔斯克等。1645年,米哈伊尔。斯塔杜欣等人到达科雷马河,并先后建立了上、中、下科雷马斯克3个冬营地。1647年鄂霍次克堡建立。

得知这些消息后,秦牧不禁吸了吸鼻子,这也太。。。。。好吧,关起门来,只道是大秦扩张最快,结果现在才知道,人家沙俄都从东欧草原打到日本海来了,东、西伯利亚都成了人家囊中之物。

有人说,扩张太快国家会垮掉,怎么沙俄没垮呢?

这么一大片地区,人家还一直牢牢统治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还得掏数以万亿的软妹纸去向人家买石油和天然气。

本来东、西伯利亚应该是中国的后花园,如果有这大片土地在手,中国可以一心向南发展,今后不用担心能源问题,也不用担心有人在背后捅刀子。

更何况,现在漠西和漠北蒙古的势力都被大秦肃清了,那些地方几乎成了无人地带,虎视眈眈的沙俄会入过这么好的机会吗?

回到府衙后,秦牧把军中将领都招集来,然后问道:“朕的将军们,你们听说过上帝之鞭吗?”

在场的二十多个游击以上的将军面面相觑,这个说法他们还真没听过。

“当年蒙古大将拔都和旭烈兀西征,被西方人称之为上帝之鞭,意思是上帝用鞭子抽打他们。朕现在也需要一根鞭子,去狠狠抽打一下那些无知之人,不知诸位将军可有谁愿意做朕的鞭子呐?”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李九站出来答道:“陛下,臣愿做陛下的鞭子。”

“李将军,你可想好了,西征是份苦差事,说不定要一去十年,餐风宿露,行程数万里。除了五万大军,朕再没有缓军,没有后勤给你,一但踏上了征程,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

“臣明白。”李九躬身一拜道:“能为陛下效忠,是臣的荣幸,不管是刀山火海,臣皆愿往!臣只有一个请求,恳请陛下给臣赐名。”

“好,朕就赐李将军以定字,替朕平定东、西伯利亚,把沙俄的势力打回原形,把大秦的界碑立到乌拉尔山上,让他永世不敢越过乌拉尔山。”

“多谢陛下赐名,臣,李定绝不负陛下所托,若不能达成圣命,绝不生还。”

“好,等李将军凯旋之日,朕一定亲迎百里,让画师给李将军画功臣像,悬挂于凌烟阁上。”

“谢陛下,臣死而后已。”

“除了五万蒙古大军外,朕再让你从军中挑选三千精锐,给你三千六九式燧发步枪,一百门火箭溜,朕能给你的就这么多,出了我大秦目前实际控制的边境,一切就靠你们自己了。”

ps:求推荐票!



第883章上帝之鞭(求推荐票)

银川城里,铨选西征士兵的工作开始紧锣密鼓的推行,家中独子的不要,南方人未适应北方寒冷的不要,两万秦军之中,最后只铨选出了两千五百人。

每一位西征的士兵,将立即可领到十龙币的安家费。如果不愿要钱,则给家里划五亩良田。

两千五人,全部装备六九式燧发步枪,每人两百发子弹,另外再给一百门火箭溜,一千枚火箭弹。每人再配三匹战马。

至于那五万蒙古士兵,则仍旧以传统的马刀弓箭为武器。

秦牧随后又下了一道旨意,调螯拜为西征大军副帅。

做西征的决定前,秦牧没有和任何大臣商量。这种事,商量来商量去黄花菜就凉了。

反正两万余龙币的安家费,算不上什么大数目,朝中官员要是拿此说事,大不了秦牧自己掏,这点钱秦牧还是掏得出的。

临出征之前,秦牧把李定叫来,指着地图说道:“沙皇俄国所依仗的是哥萨特克兵,哥萨克人非常勇猛,冷酷无情,喜用长矛为武器,是非常出色的轻骑兵,正是他们,成为了沙皇俄国往东扩张的最要力量。

但有一点,他们不守纪律,也不愿下马作战,只能要提防他们的袭击,在燧发步枪和火箭溜面前,他们也没什么可怕的。

如果可以,你就将这个种族从这个世界上抹去,没有了哥萨克骑兵作为支撑,沙皇俄国绝对无力向东扩张。”

李定立即抱拳道:“是,陛下。”

“螯拜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勇将,希望你们俩能密切配合,但你一定要时刻牢记,这两千五百装备精良的士兵,是你掌控五百蒙古士兵的根本。必须时刻掌握在手,连螯拜也不能让他染指,如果没有必要,尽量少让他们冲锋陷阵,尽量节省弹药。”

“陛下放心,臣明白。”

“李将军,你要记住,慈不掌兵,不管挡在你们面前的是谁,他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敌人。这是当年蒙古西征成功的秘诀之一。朕让人给你了准备一些当年蒙古西征的史料,你路上多读读,看看有哪些经验是值得吸取的,朕殷切地期盼,你能成就此不世之功,在乌拉山上立起大秦的界碑。”

秦牧殷殷嘱咐,让李定十分感动,他郑重了下拜,叩首道:“臣此去。不知何年才能再睹天颜,愿陛下保重龙体,臣归来之日,定要当面给陛下献上万里疆土。”

李定再三叩拜。眼睛微微发红,此去万里迢迢,关山缥缈,前路茫茫不知处。艰险重重难计数,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秦牧也很是感动,起身拍拍他的肩头。然后让人取来自己的巨阙剑,说道:“李将军,朕没有更多的东西给你了,这把巨阙剑随朕起于会昌,朕一直是剑不离身,现在就暂时赐予你。。。。。。”

“不不不,此剑乃陛下御用之物,意义非同一般,臣实不敢受。”

“李将军,接着吧,让它代朕与你们一同西征,待李将军凯旋归来,再还给朕就是了。”

“臣。。。。。。。。谢陛下厚赐,臣唯有披肝沥胆以报陛下隆恩之于万一,臣再拜,陛下保重。”

第二天,李定带着两千五百秦军踏上茫茫的西征之路,秦牧亲自送出两百里,在克夷门置酒,隆重送别。

旌旗飘飘,万马声啸,壮士此去,万里关山,穷荒海隅。不知去者几人归,不知归时是何年,烽烟漫漫,血影刀光,几许悲壮。

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这样义无反顾的开拓者。

天子亲自送出两百里,让远征的将士感动莫名,大家在克夷门喝过天子准备的烈酒,然后拜别天子,高唱着大秦的战歌,正式踏上了漫漫征程。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天下纷扰,何得宁康?

秦有锐士,剑有锋芒。

黑衣玄甲,横扫八荒。

凯旋归日,再贺吾皇。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克夷门外,千军万马带着嘹亮的战歌,以义无反顾的姿态飞驰而去,带起滚滚烟尘,如黄龙一路向北,他们将在兀刺海城汇合五万蒙古大军,然后翻过阴山,越过瀚海,出漠北,涉北海,展开一场波澜壮阔、注定将永载青史的的远征。

秦元1870年3月,上帝之鞭就这样再次挥出了!

秦牧回到银川城,立即招集司马安、顾君恩等大臣,对西北边军的的驻防重新作部署,并适量减少边境的驻军,同时把马永贞、蒙轲等重将调回朝,正适实施改良版的更戍法。

所有驻军将领将实行定期轮换,防止军中将领日久根深,尾大不掉,进而威胁到国家的稳定。

随着六九式燧发步枪开始逐步装备各军,秦军的作战模式与冷兵器时代已经大不相同,更戍法所造成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对秦军的战斗力影响将不会很大。这也是秦牧敢于定期换将的原因。

宋代的更戍法,是各地驻军也不定期轮换,耗费巨大。

现在大秦的更戍法,主要只是轮换将领。

至于各地驻军,则只有拱卫京畿的驻军,每三年与边军内外轮换一次,每次轮戍的兵力为三万人。

这主要是保证拱卫京畿的驻军中,至少有三万人是剽悍善战的部队。

避免象宋明中后期那种现象,京畿空有一二十万驻军,实则全部糜烂不堪,一但边军败了,京畿驻军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一触即溃。

马永贞、蒙轲等秦军主要将领,本来就有心避嫌,毕竟历朝历代,开国大将在国家安定之后,都是要交出兵权的。

谁不交出兵权,就算皇帝不说,朝中官员也不会心安,御史言官更不会放过你,到时众口铄金,便难有什么好下场了。

因此更戍法的实施,基本没遇到什么阻力,蒙轲、马永贞等人接旨之后,立即交出兵权,准备回南京当自己的国公爷。

各地驻军的将领如何安排,主要由顾君恩这个兵部左侍郎草拟好名单,提交给秦牧和内阁辅臣商议后落实,此事便不再详述。

宁夏行省重新回归大秦,由于战争的破坏,急需任命官员治理。

秦牧与司马安等人商议之后,当即任命原延安知府莫清原为宁夏布政使,原鄜州同知为按擦使,命参将屈南为都指挥使镇守河套。

至于被军队吃光了牲口的牧民,则内迁陕北、关中更种,部分直接安置到银川一带。

安排好主官之后,秦牧才班师回长安。

在经过绥德时,秦牧意外地听说先秦大将蒙恬墓在县城西面大理河畔,于是停驾,亲到蒙恬墓前祭祀,并手书“秦国大将蒙恬墓”命人刻碑立于墓前,手植青松六株于墓侧。

始皇帝统一天下后,派蒙恬率兵30万与监军扶苏驻守上郡,修直道、筑长城,逐匈奴,战功卓著。

但秦牧毕竟贵为天子,如此大张旗鼓地祭祀一名先秦大将,起初还有些人不明其意,等看到班师的将士的眼神时,才明白皇帝的深意。

天子此举,既是对先秦大将的悼念,为冤死的蒙恬正式平反昭雪。也是对现在的秦军将士的勉励。

潜台词就是,天子对先秦将领都能此厚待,如果各位将军立下功劳之后,天子还会亏待你吗?

另外,秦牧也是借机,变相提高武将的地位,宋明之后,武将的地位极为低下,秦牧希望改变这种现象。祭祀蒙恬,就是要释放出这样的意思。

ps:求推荐票!



第884章佛道

秦牧班师回到长安后,官民自然少不得一番庆贺,秦牧再次举办了太庙献俘,不断推高自己的威望,为即将展开的司法改革做铺垫。

纵观历代守成之君,因为威望不足,处处受朝中大臣牵制;因此要推行什么改革,总是阻力重重,要嘛推行到一半就妖折,要嘛干脆胎死腹中,两千年来,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

因此集权是必须的,此时大秦周边已经没有什么强大的敌人,国内民生也一派欣欣向荣,秦牧的文治武功为天下景仰,威望达到了最高点。

前期用无罪假定造势,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大秦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经编撰完成了。

因此秦牧决定不再等,挟大胜之威,立即推出考虑了近半年的司法改革。

首先第一步,是对各州县的同知、县丞进行培训。

每个省在省会设立培训点,让这些官员集体学习《大秦律》,同时挑选一些判案经验丰富的官员,给他们授课。

等考核合格后,立即回去接手各州县的司法审判权。对于那些实在不适合搞司法的官员,则予以调职。

此举是采用了司马安的逐步分化之策,把本属于地方主官司法权剥离出来,分到副职手上。

这样反对的声音立即少了一半,至少这些同知、县丞作为受益者,是坚定支持司法改革的了。

但是圣旨一颁布,还是引起了天下官员一片哗然,这一点秦牧有心里准备,只要不反,哗然就哗然吧,过阵子各种声音总会平息的。

武英殿里,秦牧招来夜不收指挥使黄连山。屏退左右之后,对他说道:“连山啊,这阵子你们要严防监控地方主官,防止不测,明白吗?”

“臣遵旨。”

“重点监控那些上下串联,反对司法改革最激烈的官员,你给朕好好查一查,若有违法之事,尽快搜集他们违法的证据递上来给朕。”

“是,陛下。”

秦牧已暗暗决定。为了推行这项重大的司法改革,将不惜动用夜不收,象朱元璋一样,弄个诏狱,把那些反对最激烈的官员给打掉。

随后,秦牧大举犒赏凯旋的有功将士,进一步赢取军方的拥护。

为了更好地控制局势,秦牧犒赏过大军之后,立即让苏谨做好班师回南京的准备。去年从南京调遣北上的几万大军。将一起随御驾返回南京驻地。

这数万新胜之师护送御驾从西京返回南京,必是浩浩荡荡,对沿途的官员也是一种震慑。

回南京之前,秦牧让佛道两家。做了一场盛事,为大秦的先皇考祈福,以尽孝道。

这实际也是变相的抢占道义的制高点。

在这个时代,孝之一字。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各朝多以孝治国,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挑战孝道。

天下人对孝子无比的推崇,甚至一个人犯了法,如果他是个孝子,官员也往往也会因为他的孝行而从轻量刑。

这个时候,秦牧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孝道,有利于进一步赢得官民对自己的支持。

盛大的祈福过后,秦牧才正式接见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阿旺罗桑嘉措。以及大慈恩寺的法清禅师及玄机子等二十多名僧道。

宣政殿里,秦牧高坐丹墀之上,透过遮面的垂毓扫了一眼殿中的佛道两家声望最高的二十多个僧道,最后目光停在七十九岁高龄的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身上。

罗桑却吉坚赞须眉皆已雪白,秦牧徐徐说道:“佛教作为外来教派,能在中土扎根,在朕看来,主要原因是它适应了传播的需要,很好地结地合了中原文化,才有今日的成就。

班禅大师应该了解,若不能与中原文化良好的结合,注定难以获得中原官民的接受。更重要的是,佛教是导人向善的,它本身应该是超凡脱俗的;

如果谁搞政教不分,贪图世俗之利,借神佛之名,行世俗统治之实,朕今天明确地告诉他,你越界了。不管是谁,只要越过了这道红线,等待他的将是最严厉的惩罚。”

罗桑却吉坚赞的白眉不由得一颤,合什作礼,连宣佛号。

“班禅大师,朕说这些,并非对藏传佛教有什么成见,但朕身为天子,有自己底线,朕再说一遍,无论是谁,千万不要碰朕的底线。

朕对藏传佛教有几个要求,一是加强与中原佛教的交流,加强与中原文化的结合,二是坚持导人向善,不要掺杂俗世政治。”

罗桑却吉坚赞来长安已经多时,大秦天子却一直没有接见他和,他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今日一见面,果然是天威凛冽,让人透体生寒。

此情此景,他与阿旺罗桑嘉措连忙表态,一定会按照天子说的去做。

秦牧也不怕他们口是心非,他对吐蕃各部实行抽丁法,极大了削弱了吐蕃各部的实力,即便他们不甘,也不可能再掀起什么大浪。

何况,黄教在青藏占据主导地位,不过才几年时间,现在秦牧决定对藏传佛教中的五大派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五大派中谁要是搞分裂,那也容易对付得多。

得到罗桑却吉坚赞和阿旺罗桑嘉措的表态之后,秦牧的神色缓和下来,接着说道:“自唐朝之后,先是天方教不断东扩,现在基督教和天主教也不断蚕食,我们传统的佛教和道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挤压。

在场的都是佛道两家的领袖人物,若是对此漠然置之,将成为各自教派的罪人。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藏传佛教要与中原教派加强交流,快加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一同抵御其他教派的蚕食。

道教作为起源于本土的教派,也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来,朕以为,道教在不断的没落,其主要原因是过于闭关自守,只注重于自身的修为,而不能很好地与济世的理念结合。

据朕所知,基督教在传教时,会积极地治病救人,甚至办一些教会学校,教授知识,以这些看得见的善举,很容易便能得到普通百姓的认同。

道教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老子学说,博大精深,庄子之学,也蔚为大观,道教应该多从老子和庄子学说中吸取精华,传播他们的学说。少装神弄鬼,你们再怎么装,其实都只是小道。只在用老子和庄子学说,才是道教的大道。要多做一些造福民众的事。一个受人敬重的人,他的信仰总是更容易得到周边人认同的。”

玄机子和在场的几个道教宗师级人物,被秦牧说得神色微窘,道教在装神弄鬼方面,确实是最泛滥的,各种行为已经落于下流。

那些骗人的江湖术士,虽然能骗得人钱财,但格局难免被人看低,纵观世界上各大教派,总体上都是比较大气的,而这正是道教所缺少的。

道教本来有两位神级人物,老子和庄子,两人的学说实不差于孔子和孟子的,但道教自身却逐渐舍弃、背离了两位先哲,落于下流,这实在道家的悲哀。

这是一场很奇特的会见,以往的皇帝见佛道两家的高僧真人,都是谈经讲道的多。秦牧却根本不谈那些,只是大谈佛道两家应该如何定位自己,以及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这些话,在场的高僧和老道还不能不认真对待,因为他是皇帝,历朝的旧事已一再表明,皇帝倾向于哪家,哪家必然兴盛,如果皇帝对佛道哪家不满,那他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我大秦的锐士,开拓了不少疆土,而且今后还会不断的开拓,这些地方,现在有不少是信奉天方教或者基督教的,朕希望诸位高僧和道长,能看到这一点,跟着我大秦将士的脚步,把那些地方的百姓的信仰改变过来。”

法清神师等人经过反复榷商,对此早有预案。秦牧说完,他立即出来表态,要派人到南洋去传播佛法。

秦牧淡淡一笑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ps:诚求月票,求推荐票,这几天冷啊,熬到半夜真心不容易,兄弟姐妹们给点鼓励吧!



第885章帝王效应

因为要对藏传佛教中的五大派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这次会面,秦牧并没有给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阿旺罗桑嘉措赐任何尊号。

在得到接见的佛道两家二十多个高僧和真人中,只有玄机子得赐了一个“羽灵仙师”的尊号,这个尊号还是秦牧临时杜撰的,主要是为了赏赐他万里西行的功劳。

虽然他未必有多少功劳,但苦劳总是有的。

正所谓千金买马骨,秦牧就是要树起玄机子这个先例,告诉佛道两家,只有配合朝廷做出贡献的人,才有可能得到御赐尊号。

其他人还没什么,罗桑却吉坚赞和阿旺罗桑嘉措远道而来,不但一无所获,而且皇帝还当着大家的面,给予了他们最严厉的警告,二人已经不光是失望那么简单了,心中危机感愈发浓烈。

这个时候,秦牧却突然说自己对藏传颇为感觉兴趣,希望班禅与两位大师随御驾前往南京,为自己讲讲藏传佛教经义。

二人一听,顿时由忧转喜,哪里还会推辞,一口答应了下来。

只是他们哪里知道,秦牧根本没不是想听什么禅,只不过是不想他们这么快回青藏而已。

会见过后,秦牧给这些人赐宴,赐宴的地点很特别,并不是在咸阳宫里,而是在平康妨一座新落成的,集酒楼、客栈、娱乐等设施于一体的建筑中。

秦牧带着文武大臣,以及二十多个高僧、道长来到平康坊,但见五栋高楼拔地而起,中间的主楼高达七层,拱卫在四然的附楼高五层,顶层有天桥与中间的主楼相通。

五栋楼全是钢筋水泥结构,窗户全部是大块的玻璃窗,望过去十分明亮通透。

每层楼都有很大的阳台及花架。花架上各色花卉飘香,让几栋楼看上去就象是五个巨大的花篮。

顶层是传统的飞檐斗拱,绿色的琉璃瓦面反射着阳光,美轮美奂。

各楼之间的空地上,都铺上了大砖,建了花坛,植梅兰竹菊,还有假山池阁。

走过的的长安市民,无不驻足惊叹,关中其它州县的百姓。甚至专程赶来看新奇。

崔世宏穿着一身崭新的圆领袍子,笑容可掬地候在楼下,大门上的匾额还用红布遮挡着,门前铺着红色的地毯。

沿着地毯两边站着两排店小二,有男有女,穿着统一的制服,男的帅气,女的漂亮,又是一奇观。另外还有厨子、乐伎等等。共计百人之多。

“东家,东家,圣驾到平康坊了。”一个小二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来,脸上难掩兴奋之色。

“快。快奏乐,大家打起精神来,圣驾到了,大家万不可出一点差错。”

崔世宏不免有些紧张。不自觉地搓起了手。

早准备好的乐伎立即奏起悠扬欢快的乐曲。很快便看到两排皇宫禁卫骑着黑色的高头大马,撑着黄伞开道而来。

附近街道上的百姓围了一层又一层,对崔世宏甭提有多羡慕了。

崔世宏自己却是紧张得额头直冒汗。心中既欣喜又忐忑,整个人象是飘在半空下不来,那种感觉外人如何能了解。

待到御辇进入视线,他连忙带着众人跪迎,连头也不敢抬,当年天子,在民间威望之高,无与伦比,象崔世宏这们的商人,第一迎接圣驾,自是诚惶诚恐。

秦牧来此赐宴,另有用意,他倒是很随和,下了御辇便让众人平身,然后亲手为这几栋装饰得美轮美奂的建筑揭匾。

大红的绸缎落下,匾上“摘星楼”三个字龙飞凤舞,气势不凡。

秦牧在阵阵喜庆的鞭炮声中,带着文武百官,以及佛道两家的高僧及道长进入主楼,大堂中罗幔轻拂,桌明几净,大片的玻璃窗让大堂一片敞亮,给人一种十分明快的感觉。

“陛下,楼上请!”崔世宏小心翼翼地躬身在前头引路。

楼梯上也全铺着红着的地毯,秦牧与众臣一层一层的登楼,一层一层地观看。

待到顶楼时,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望出去,长安街市尽收眼底,沿街古朴的瓦面掩映在绿树红花之间,街上香车宝马穿梭,行人如蚁,叫卖声声,一派繁华景象。

清澈的曲江两岸,垂柳依依,随风轻拂,大慈寺里的大雁塔巍峨耸立,一阵悠扬的钟声随风传来,令人心境明净。向南遥望,甚至可以看青黛色的终南山,缥缈于天际,峰峦起伏如涛。

这一派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惊叹,在这顶楼之上,颇有几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且不说秦牧是如何在摘星楼上如何大宴群臣,他此举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一时间成了百姓热议的话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