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昊远)-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刚刚焚香拜完,祠堂南面的溪边便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骑快马狂奔而来,远远就嚷着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李都督。

李定国的亲兵把人拦下带了上前来,李定国想起这是见过一面的秦兆明。

秦兆明行踪一向很诡秘,李定国也只知道他是夜不收的人,至于具体是什么职务李定国也不得而知。

秦兆明风尘满脸,胸腹起伏,喘着大气抱拳道:“李都督,快。。。。。。。。。发兵嘉定府,孙可望突然暴毙,其手下大军群龙无首。。。。。。。。李都督快些前往嘉定。。。。。。。”

“什么?”一向处变不惊的李定国,听了这个消息,也不禁露出震惊的表情来,“你说什么?孙可望突然暴毙?此事可属实?”

“李都督,这。。。。。。。这样的事在下岂敢谎报?李都督,迟疑不得,快快发兵嘉定府,控制住局势再说。”

李定国虽然对夜不收内部的情况不太了解,但也知道这绝对是一个不亚于明朝锦衣卫的神秘组织,是秦牧的耳目,秦兆明提供的消息应当不会是假。

只是这个消息太让人震惊了,孙可望还不到三十岁,一向龙精虎壮的,怎么会突然暴毙呢?

李定国狐疑地扫了秦兆明一眼,鉴于事有轻重缓急,他不及多想,带着亲兵匆匆回营,然后亲自率领三千骑兵先行,让副将李百慕带着步兵随后赶往嘉定。

黄尘漫漫,蹄声如潮,三千骑兵只带两日干粮,在北风中轻装狂奔,寒冷的气流扑面生痛。。。。。

李定国之所有敢带三千骑兵就直奔嘉定,是因为孙可望手下三员大将冯双礼、白文选、马唯兴以前与他关系都不错。

冯双礼、白文选都是陕北人,早年就跟随张献忠起事,是大西军的老将,其中又以白文选与李定国关系最好。

白文选从小放羊务农,体大食多,膂力过人,生性好弄刀棒。他从火头军做起,升到士勇,每次作战,冲杀在前,累功升至前军都督。

现在孙可望突然暴毙,李定国要招降冯双礼、白文选、马唯兴三人,还是有些把握的。

关键就是时间,别让孙可望所部另起变化才好。

为了赶时间,李定国入夜不停,打着火把继续南奔。

实际上,孙可望与龙望宝、徐以显喝完酒回后衙时,还不到寅时,他的死迅速在一个时辰之后,以一种惊人的速度传到了百里外的仁寿。

而作为孙可望手下最重要的三员将领,冯双礼等人却是第二天日上三竿,左等右等不见孙可望起床,派人去后衙促请三再不闻回应之后,推门进房才发现孙可望被毒死在床上的。

孙可望暴毙的消息经后衙的丫环一路惊叫奔出来报信,顿时就弄得人尽皆知,想掩饰也掩饰不住了,一时间,孙可望所部军心大乱。

冯双礼、白文选、马唯兴三人匆匆找来徐以显商议,还没等几人商议出对策,就有士兵冲进衙并报说李定国率军到了岷江对岸的五斗冲。

“三位将军,安西将军请三位将军到江上相见。”

“安西将军?”

三人都有些疑惑,李定国在大西国时受张献忠封为安西将军,这一点没什么好疑惑的;

让冯双礼三人疑惑的是,李定国怎么会刚好在此时出现岷江对岸,这是巧合,还是。。。。。。。。。

ps:突然记起以前有书友说在书里看到“参谋”、“总参”这样的词语,很反感,因为它是现代的词谓,查了一下,虞允文在采石矶一战的官职刚好就是“参谋”,可笑咱们孤陋寡闻,还以为是现代才有“参谋”这样的词语。

突然想起新闻上经常出现的“东京都知事”一职,似乎传承的就是宋朝的知州(知某州事)的称谓,中国的市长才是传自西方的。。。。。。。。。

求推荐票!



第314章沦亡之因

绿蚁新醅酒,泥红小火炉。檐前飘白雪,窗下绽红梅。一钩帘幕红尘远,半室琴书韵味长。

秦牧穿着一身黑色绣边的常服,与司马安、傅青主、顾炎武三人围坐在火炉边,炉上酒香弥漫,炉边几碟小菜,简单而随意。

在坐的四人,年纪最大的司马安也不过四十来岁,傅青主四十,顾炎武三十三。这冬日的黄昏,几人随意的围坐在一起漫谈。

傅青主在哲学、儒学、佛学、道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考据等方面皆有精湛的造诣。不过秦牧更感兴的是他对武术方面的研究。

傅青主的武功秦牧没有亲眼见过,不过知道他练的是道家的气功。第一次见到他时,他一身道袍,那萧然物外,自得天机的风采,着实教人难忘。

傅山本名傅鼎臣,父母给他起的这个名字具有浓厚的封建政治理想和传统礼教色彩。后来他自己把名改成了傅山,字青主。

这一改就充满了山林气,他自己有诗云:“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从这诗中不难感受到在他的思想中透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得。

秦牧随口问道:“傅学士,到了我这年纪,可还能练气?”

傅青主、司马安、顾炎武三人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到了秦牧身上,一直以来,秦牧出入皆佩剑,连上朝也不例外。颇有些春秋战国时王侯贵族之风。

《说苑。善说》中记述楚国的王族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玉、带玉佩剑,履缟,立于流水之上”。

由此可见,佩剑和玉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一种册封贵族仪式上必不可少的物件。

剑和玉,有着特别的意义。

君子如玉,佩戴玉石是要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外带温润,内具坚韧;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光华内敛不彰不显。

如果说玉代表的是君子的品质。那么剑代表的就是君子的志气。

古之君子皆佩剑,剑者,兵之君子器也,系于腰间。用之则行。不用则藏。以身养剑,由此成灵,或威武、或仁爱、或刚正、或机巧、或朴素无华、或气冲斗牛。莫不发君子之志气!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秦牧好佩剑的为行不仅颇有上古君子之风,也正在慢慢影响着整个秦国,现在金陵城里,读书人不再是人手一把折扇,摇来摇去,附庸风雅。不少人已经将折扇弃之,在腰间配上了宝剑。

这些行为司马安等人可以不管,但秦牧突然问起练气之术,却让司马安警惕了起来,可别变成嘉靖皇帝,沉迷在道术里不理政事才好。

司马安当即劝道:“秦王身为一国之主,当以军政大事为重,这练气寻丹之事,非明主所应问询。。。。。。”

“呃?”秦牧愣了愣,洒然一笑道,“司马先生想多了。本王问练气之术,非为成仙,只为健体。”

司马安毫不回避地看着他的双眼,以确定他的话的可信度。

秦牧懒得多解释,干脆转开话题道:“两宋之前,中国再积弱,也未曾全境陷于异族之手过,两宋之后,前有辽金元,今有满清,皆是咄咄逼人,使中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诸位觉得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或者是我们的政体出了问题,以至于屡有沦亡之险?”

秦牧的话题转变得有些突兀,不过几人对他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比较习惯了。

柳如是以侍女的身份,站在厅门边,洗尽铅华的她,有一种回归真我的秀丽,玲珑有致的身材有着少女的一样的窈窕,又散发着一种成熟的韵味。

听了秦牧这个问题,她不禁悄悄望了秦牧一眼,凝神细听。

司马安想了想说道:“在臣看来,与其说中国是被异族打败,还不如说是被自己的文化所打败。两宋之前,强大如匈奴、突厥,都没有国家概念,自辽国占领燕云十六州开始,他们大量吸引了我汉人文化,有了国家概念,不再象原来的游牧部族那样,兴也勃然,败也忽焉。加上他们生于苦寒之地,依然保存游牧民族的彪勇,因此他们具备了沦亡我汉人江山的实力。”

秦牧淡淡地说道:“这也就是说,游牧民族在不断进步,而我汉人却凝滞不前,失去了文化的先进性,所以我们一再面临亡天下的危险。”

对此,傅青主不予苟同,他辩解道:“秦王言过其实了,异族所能学到的,只不过是我汉人文化的一些皮毛,说咱们失去了文化上的先进性,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

秦牧举杯自饮一口后说道:“在本王看来,不管他们是学去了我汉人文化的精髓,屏弃了汉人文化中的蝇营狗苟,还是如傅学士所言,只学了点皮毛。但有一点却不容置疑,他们一直在进步,而且是在快速进步,而我汉人却停滞不前;

与唐宋相比,大明无论是学术、科技、再到最基本的民众生活,有多大改变呢?别跟我说咱们的火炮比唐宋利害,大明的鸟铳是仿日本人的,佛朗机炮、红夷大炮是跟夷人学的。

在文化层面上,汉唐的朗朗大气不见了,剩下的只是女人臭不可闻的裹脚布。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上,就可以看出咱们的思想扭曲成了什么样子,诸位认为这也叫进步?”

秦牧的话,让在坐的三人惊愕不已,三人虽然都不是腐儒,但秦牧这话似乎有把儒家文化比着女人的裹脚布的嫌疑,这太让他们震惊了。

秦牧接着说道:“如今不光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进步,全世界都在进步,而我们呢?时至今日,儒家学说,朱程理学,已经到了不容挑战的地步,谁若说一句不好,就是离经叛道;

不管何种学说,一但它被奉上了神坛,他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儒家学说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尊大,不容挑战,唯我独尊。这本身其实就是对儒学的一种糟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儒学如果不能吸纳其他学说,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迟早会被别人超越,被人屏弃。

儒学渐趋于封闭,导致了我汉人的思想整体也日趋僵化,所以汉唐之后,咱们进步越来越小,甚至连生存的空间都遭到了巨大的威胁。

常言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看如今的读书人,成天就知道在秦淮河上风花雪月,做了两首无病呻吟的诗词,便洋洋得意,有几个读书人真的去行万里路了?

睁开眼睛看看,西夷从万里之外,都打到咱们家门口来了,咱们汉人有几个走出过国门?有几个知道中国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秦秋时期孙子便留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到时今咱们汉人却关起门来妄自尊大,再这样下去,我中国今日不亡,明日也必亡。

各位想想吧,知道汉唐之后,中国一次次面临全境沦亡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了吗?傅学士、顾学士都是学术方面的精英,本王希望你们能负起这个负责,引导国人放眼看世界,别再总是将目光盯在女人的小脚上,”

本来一场平和的交谈,司马安三人万万没想到最后秦牧竟然说这样一番话来,这番对他们的冲击可用石破天惊来形容。

之前,所有人都将中国的沦亡归罪于天灾,归罪于君昏臣庸、土地兼并,归罪于吏治败坏、士族残酷剥削。

从来没有人把天下沦亡的原因归罪到儒学的保守封闭、思想的僵化上面。

秦牧的话给了他们极大的震动,以至于三人沉默着,久久不能语。

柳如是则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她有着一双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弱柳如扶风,以前她曾为此颇为自得。

然而秦牧刚才那番话,一下子将女人的小脚定性为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扭曲的产物。

她读书破万卷,有自己的辨知能力,感觉秦牧的话非常有道理。不管如何,她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裹脚了。

他抬起头来时,看到司马安、傅青主、顾炎武三人正起身,神情恭敬向秦牧施礼。

ps:这些天也太冷清了,心里不得劲。加上我母亲这两天头疼发烧,每天要带她去吊针,侍奉汤药。以至于我迟迟不敢动笔去写本应到来的战争场面,总感觉缺少激情。

向兄弟们求些月票,鼓励一下,提振一下士气。

昊远顿首再拜!



第315章脉脉双含水蜜桃

在历史上,中国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作出反省。

在那之前,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第一,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直到在东西方的碰撞中,被西方列强打得惨不忍睹之后,知识分子才开始全面反省。

先是象梁启超那样的改良派,觉得应该效法西方。后来到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更是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作了全面的否定。在他们笔下,中国的的传统思想文化被批判得血淋淋的,孔乙己那样的迂腐之人,成为中国文人的形象。全中国人沉睡在一座纸糊的屋子里,麻木不仁。。。。。。。。。

这种批判在当时而言,是有必要的,不如此不足以唤醒国人。

秦牧把汉唐之后中国一次次面临全境沦陷的原因,归结为思想文化的日趋封闭和僵化,这个观念在清末之前是绝对没有,这对顾炎武和傅青主几人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之前,顾炎武本人对思想的僵化已经有一种隐隐的担忧,他反对八股取士,就是因为八股取士对读书人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禁锢。

只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还没能把问题上升到这种高度,现在秦牧把问题进行升华之后,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澎湃的心潮久久难以平息。

在汉唐时期,中国遥遥领先世界。但是到了明朝,在天文历法、算术医学、物理化学等等方面,甚至连枪炮铸造。都开始要跟别人学习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原本遥遥领先的中国,开始落后于别的民族呢?

顾炎武三人也试图与秦牧辩驳,但当秦牧把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摆在他们面前时,顿时就让他们无话可说了。

秦牧觉得,要改变中国逐渐落后的局面,首先要从文化思想上加以改造,而不是从政体上着手。什么君主立宪制,搞那东西绝对是在找死。

一个国家要想迅速崛起,高度集权绝对不可或缺。一战前的德国和日本,二战前的苏联,他们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从破破烂烂的状态。一跃成为可以左右整个世界的强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高度集权统治。

象美国那样搞什么共和制,看看他们崛起的时间,经过一百多年的自生自灭,没有外敌侵扰,最后还是机缘巧合之下,在一战中捡了漏才有崛起的机会。

有鉴于此,秦牧绝对不会去搞什么君主立宪制,至少现在不会去搞。那一套东西适合守成,不适合开拓。

咱就是要当皇帝。要高度集权,让整个国家凝聚在一起,才有可能迅速打开局面。

在以往的政治改革中,秦牧所触及的都只是些皮毛,而从未想过颠覆君主制。

一种制度的形成,首先要有思想文化的引导,贸然搞什么君主立宪制,不但不能把国家引向强盛,相反,下场只有一个,自己死得很惨。

制度不能改变,但思想方面一定要加以改造,取消八股取士,这就是他给读书人思想松绑的第一步。

接着,让顾炎武、傅青主这些精英去思考,去探索,去批判儒家唯我独尊所带来的封闭和僵化,慢慢引导人们思想上的转变。

同时适当地引进一些西方的思想加以碰撞,比如慢慢宣传一些“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天诞论。

总之,这将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想一天把国人的思想全部改变的念头,都是十分幼稚的、自取灭亡的行为。

“听秦王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臣还有些问题需要思索,请秦王恕罪,臣先告退了。”顾炎武急切地想一个人静一静,于是起身告辞。

秦牧也不留他,有些事得慢慢来,他自己能想通最好,口子一次开得太大了,会伤筋动骨的。

顾炎武一走,司马安和傅青主也相继离开,只剩下秦牧一个人坐在窗下,看冬日的小雪轻轻飘落在宁静的院落里,已是黄昏时分,高墙外隐隐传来大报恩寺的晚钟,清旷悠远。

“钟韵轻飘松外雪;炉烟细袅岭头云。”秦牧感由心发,轻诵了一句,拿起酒杯时却发现杯已干,酒没人斟。

他望了望柳如是问道:“你愣着做什么?过来斟酒。”

“哦。。。。。秦王恕罪,婢子。。。。。”

“好了,本王恕你无罪,你也不象有心请罪的样子。”

这个秦牧倒不是乱说,柳如是虽然成了侍婢,但没有一点下人的诚惶诚恐,就连请罪的口气,也给人“例行公事”的感觉。

柳如是快速地瞥了他一眼,低下螓首去斟酒,这时外头传来韩赞周的声音,并报说黄连山求见。

待秦牧让人把黄连山引进来,黄连山匆匆施完礼,脸带喜色地说道:“秦王,事成了,孙可望突然暴毙,他手下三员大将冯双礼、白文选、马唯兴群龙无首,李定国及时率军赶到,加以招抚,一向与李定国交情不错的白文选率先归附。随后冯双礼、马唯兴也相既归附。秦王,孙可望这个祸去除了。”

“好!”秦牧一击小几,欣然道,“这次夜不收干得漂亮,这事虽然是秦兆明和吕万忠在操作,但主要是当初你布置得好,好,好好好!明日本王定有重赏赐下。”

“多谢秦王,臣当初只是按秦王的吩咐去布置,不敢居功。”

“行了,行了,谁有功没功,本王心里有数。”秦牧中指在小几上轻轻敲击着,想了想说道,“孙可望既然已拿下,你速传本王命令,让李定国尽快打通入滇的驿道。对摇黄十三家,能抚则抚,若是这些人不识好歹,就让李定国全力剿灭他们。”

“是,秦王。”

“快去吧。”

“臣。。。。。。。。。秦王,臣还有事并报,李定国招抚孙可望部众之时,还接见了一个叫龙望宝的人,此人本是云南石屏土司龙在田派去找孙可望,请孙可望入滇的。李定国与龙望宝也是旧识,俩人私下谈了许久,具体谈了些什么,臣等未能打探得到。秦王,您看。。。。。。。。。”

秦牧摇摇手说道:“不必了,本王信得过李定国,龙望宝与他既是旧识,叙叙旧也是人之常情,不必大惊小怪。”

“是。臣告退。”

黄连山退去,秦牧随手又抄起酒杯,这回柳如是倒是知趣,提前把酒斟好了。

秦牧心里高兴,指着旁边的位置说道:“来,坐下来,陪本王喝几杯。”

“婢子不敢。”

“抗命你就敢,喝酒倒不敢了?坐下,别败了我的兴儿。”

柳如是悄悄瞟了他一眼,才依言坐下,她娇小的身材有别样的妖娆,水润的肌肤白如玉,腻如脂,浑身上下自然散发着一种成熟的风韵。

秦牧无意中看到她坐下后,尽量宿起一双小脚,似乎怕人看见。

秦牧不禁哈哈一笑,为了转开她的注意力,随口诵道:“野桥丹阁总通烟,春气虚无花影前。北浦问谁芳草后,西冷应在恨情边。。。。。。你的诗我读过一些,做是挺好,挺好。”

再次得他夸张自己的诗作,柳如是心中难免有些喜意,嘴上谦虚道:“婢子不敢当秦王的夸奖。”

“人道河东君明直爽快,不过从你这些诗作看来,豪爽不足,倒是小女儿的心思显露无遗。跟你本人一样,如何也掩饰不住那浓浓的女人味。”

秦牧由评诗转入评人,让柳如是一时不好作答,于是举起杯子说道:“婢子敬秦王一杯。”

“好,干了。”

俩人在窗下共饮,几杯酒喝下后,柳如是放松了不少,忍不住问道:“秦王,您真的觉得儒学日趋封闭了吗?”

秦牧伸手捏住她的下巴,将她那迷人的脸蛋抬起来,含笑说道:“要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天儿冷,坐过来些,本王再与你慢慢聊。”

“秦王,婢子。。。。。。。。”

秦牧伸手去搂她时,柳如是下识意地避了避,结果秦牧的手好巧不巧覆在她软绵绵的酥胸上。

柳如是一下子僵住了,秦牧倒是很坦然,当然也没有缩手的意思。

随后他还哈哈大笑吟道:“脉脉双含水蜜桃,一团莹软酿琼缪。等闲不许春风见,玉扣红绡束自牢。温比玉,腻如膏,醉来入手兴偏豪。。。。。”

柳如是花靥酡红如醉,垂下螓首道:“秦王。。。。。。。咱们还是说说儒家。。。。。。。。”

ps:嗯,明天调整一下,后面写惨死的战争,请兄弟们多多支持,把手上的月票投下来鼓励一下吧,写战争场面需要激情,而激情来自于各位的支持。

求月票!

求月票!



第316章我寂寞,我冷。。。。。

秦牧给顾炎武与傅青主布置了一个命题:探讨汉唐之后,为什么游牧民族越来越强大,中原王朝为什么一次次面临全境沦陷的危险,究竟是哪里出的问题?

自鞑虏入关以来,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沦为刀下鬼,血迹未干。甚至连汉人衣冠都几乎保不住,人们被剃去的头发,至今没有长长。

秦牧在这样时候,抛出这样的命题,不光是对顾炎武、傅青主这样的人,就是对最普通的百姓,也造成了列强的震撼。

是啊,两宋三百年,几乎都是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压着打的,辽之后有金,金之后是元,好不容易朱元璋把蒙元赶回了草原,可现在,又差点全境沦陷在鞑虏铁蹄之下。

难道这真的仅仅是因为天灾,仅仅是内乱所造成的吗?

现在,秦牧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儒学日趋封闭,民众的思想越来越僵化,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妄自尊大,蝇营狗苟的思潮里;而异族却在不断的吸收汉人的文化,已经不再是蒙昧无知群落,他们同样有了国家的概念,同样具备了深远的战略眼光。此消彼长之下,汉人才一次次面临全境沦陷的危险。

这个概念的提出,深深地震撼了顾炎武和傅青主,原来天灾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思想上的僵化,整个民族缺少了超越的优势,陷在了蝇营狗苟之中。读书人留恋于青溪白石,浅吟低唱。整日空谈,思想上被女人的裹脚布缠得紧紧的。。。。。。。。

首先是顾炎武与傅青主开始深入的反思,日以继夜。达到了不眠不休的地步,在不断的探寻、总结、升华之后,一篇篇文章从两人笔下流出,开始从思想方面,对社会上保守僵化的现象进行激烈的批判。

一时间,整个江南就陷入一场大辩论之中,持不同观点的人。在茶楼酒肆、松林竹下,展开了热烈的辩驳。

其中苏州那个叫金圣叹的读书人,再次名噪一时。他支持秦牧的这个观点,并在昆山单挑吴梅村等一百多名复社成员,犀利的语言,毕露的锋芒。以一己之力。将吴梅村等一百多人驳得黯然失色,颜面扫地。

与他同姓的金磊金贡南,刚刚名题金榜,考中二甲进士,在前往扬州祭祀的船上,同样是一人单挑数十同年,辩得别人无言以对。

这双金组合,犀利无比。一时皆成风云人物,风头几乎盖过了掀动这次思想风潮的顾炎武和傅青主。

在这思想大潮的撞击中。秦牧悄然离京,带着牛万川两千骑兵北渡长江,直奔清流关。

杨廷麟等人当然知道他要去干嘛,与六部大臣一同前来阻止,秦牧抛下一句“现在到了拱垂而治的时候了吗?”然后仗剑渡江。

杨廷麟等人只得望洋兴叹,秦牧是马上皇帝,是开拓者,今日的一切,都是他一刀一剑劈砍出来的,想将他圈在小小的王府里,难!

京城里文有司马安,武有刘猛,钱粮有刘伯全,都是心腹之臣,秦牧很放心。

一行两千人马过江之后,从江浦出发,悠然慢行,就象是皇帝出巡,一百里地,走了两天才到滁州。

滁州本名清流,清流河自西北面的清流关附近蜿蜒流来,穿城而过。东北面是来安县,西南是全椒县,距离都不过几十里。

秦牧让大军停在滁州,自己带着两百亲卫前往清流关,清流关位于滁州西北面,距离二十里左右,一路行去,松柏夹道,苍翠满山,寒风吹来,松涛阵阵,萧萧如万马奔腾。

到了关前,关洞门额上刻有“金陵锁钥”四个大字,铁笔银钩,苍劲有力。

关洞呈拱形,深十余丈,巨砖块石垒砌,气势雄伟。周遭地形险要、悬崖峭壁,山高谷深,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一身红装,如同一团火焰一般的红娘子匆匆迎下来,见秦牧含笑坐于骏马上,一身裘衣,腰悬宝剑,外罩佛头青的素面杭绸鹤氅,发上插一根黄扬木雕的簪子,如同出游的富家公子,绰尔不群。

这形象与他一向领军时盔甲不离身的形象相差太大,让红娘子有些不适应,怔了一下才呐呐地问道:“你怎么来了?”

秦牧向她招招手说道:“这是秘密,你上前来,我只告诉你一个人。”

红娘子只道是他真有什么机密,连忙凑上前去,秦牧伏下身来,小声地向她说道:“莺儿,我想你了,所以就来了。”

“你这登徒子。。。。。”红娘子一下子被点暴了,娇叱一声,突然意识到四周还有秦牧许多亲卫看着,又连忙收声。

牛万山、李式等人虽然没有听到秦牧说些什么,但红娘子这一声娇叱却是听得一清二楚,众人纷纷别过头去,山上的松涛真美,小伙伴们都看呆了。

“咳咳。。。。。。莺儿,你住哪儿,你的。。。。。。”

“你这登徒子,你休想,你来这干嘛,回你的金陵去。”

“我休想什么?我没想什么呀?”秦牧一看,这娘们又要发飙了,连忙改口道,“对了,经你一提,我倒是想起了登徒子好色赋来: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你有完没完?”红娘子又恼又羞,转身便走。

秦牧打马跟上去说道:“莺儿,左右没事,咱们上山打打猎,消遣一下如何?”

“没事?你竟然说没事?鞑子大军压境,泗州打得如火如荼,这也叫没事?你这登徒子,放着军政大事不管,竟然跑到清流关来打猎,简直是。。。。。。。。。。。”

红娘子说到这,突然停住了,一脸狐疑地看着他,这厮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似乎没这么昏庸无道啊。

“你来这。。。。。。。。。”

“嘘!”

秦牧连忙打断她的话头,一脸色咪咪地说道,“本王来这就是来找美人幽会,打打猎,消遣一下这寒冬寂寞,莺儿,我真的很寂寞。”

“滚!你再这样,姑奶奶可不管你是谁,一剑把你捅个通透。”

“莺儿,可是我真的很寂寞,你不寂寞吗?你瞧瞧,四周多安静。”

红娘子横了他一眼答道:“打猎就打猎,不过你最好离我远点。”

“那可不行,离你远了,咱们就得继续寂寞下去,你自己想想吧。”

“我宁愿继续寂寞。。。。。。。你!”红娘子突然意识到被他绕了进去,更是羞怒难抑,一双秀眉竖了起来,英气之中带着三分羞红,别是动人。

秦牧哈哈一笑说道:“快去准备一下,咱们这就上山。”

“没什么好准备的,别说打猎,就是打仗,我也随时准备着。”

红娘子傲然说完,向几个英姿飒爽的女兵招招手,让她们把自己的弓箭拿过来,然后当先驰马上山。

“驾!”秦牧随之纵马追上去。

牛万山、李式等亲卫也呼啸着追去,默契地散开来,一是将猎物驱赶向秦牧他们位置,二来分散在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