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昊远)-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告诉你们,如今这天下,敞开来兑换宝钞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我们店里的存银有限,先来先得,兑完为止,要兑换银子的赶紧了哈,错过了这次机会,只怕你们会追悔莫急啊!”

秦牧听了有些奇怪,那伙计模样的人说出的话有些矛盾,先是影影绰绰地拿洪武发行的大明宝钞来说事,接着又鼓动人们赶紧进店兑银子,这不正常啊?

等秦牧弄清楚这三江银铺宝钞对银子的兑换汇率时,才明白商家为什么拿银子换宝钞。原来他们并不是一现银子兑换一贯宝钞,而是九钱银子换一贯宝钞。

门口的伙计鼓动的话越来越露骨,让人觉得宝钞明天立即就变废纸一般,百姓本来就对宝钞就没信心,再经他一番危言耸听,便是一贯宝钞只能换九钱银子,也抢着换了。

李式有些气愤地说道:“秦王,这些人故意散布谣言,制造恐慌,从中牟取暴利,秦王,小的这就带人把它抄了。”

秦牧摆摆手说道:“你们是什么身份,这种事用得着你们去管吗?本王倒是奇怪了,谁对大秦宝钞这么有信心呢?”

李式一想也是,敢以此牟利的人,本身先得对大秦宝钞非常有信心才行,别人恨不得早点将宝钞脱手,他却敢大量收宝钞,这很反常啊。

“去,让夜不收仔细查查这三江银铺的底细。”

“是,秦王。”

秦牧没有立即动这家银铺,是感觉这其中的水可能很深,敢钻这空子牟取暴利的人,肯定不简单。

秦牧第一个想到的是许英杰,随即又否定了,许英杰是个聪明人,前阵子两百万都舍得捐出了,应该不会在宝钞上动歪脑筋。

还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这人到底是谁呢?

ps:月票榜上名次下滑得很快,今天一票还没,千万别又是裸奔啊,说实话,每次裸奔对都很影响情绪,码不成字,兄弟们手上月票的,就支持一下吧。

虽然这阵子经常求月票,有些人可能会有些反感,但这其实是因为我还很在意自己的成绩,还想写下去的缘故,因此只能向各位兄弟伸手要支持了,求月票!



第393章你方唱罢我登场

范永斗匆匆赶到燕京,便得到了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接见。

摄政王府的大堂上,多尔衮戴着红宝石顶珠的圆形暖帽,暖帽中间装饰有用红色丝绦编成的帽纬、顶珠之下,一支两寸长的翎管,插以孔雀翎毛做成花翎。身穿绣五爪九蟒的蟒袍,坐于交椅之上,神情不怒而威。

范永斗从多尔衮身上感受到强大的压力,趴在地上,大礼叩拜,毕恭毕敬。

“起来吧,你倒是来得快,可知本王召你们来所为何事?”

“摄政王相召,是天大的恩德,草民岂敢不日夜兼程赶来,只是草民愚鲁,不敢妄自忖度摄政王上意。”范永斗爬起来,躬着身站在堂上。

多尔衮脸色平静地说道:“坐吧。上茶!”

“不敢,不敢,在摄政王面前,哪有草民的座位,摄政王折煞草民了。”

多尔衮见他一副诚惶诚恐之态,也不再客气,转而说道:“我大清入关之前,你山右八家对我大清贡献良多,以我大清之信义,但凡持有龙票之人,我大清自不会忘记他的功劳。本王有意奏明皇上,封你山右八家为皇商,专营关外贸易。只是。。。。。。。。。”

多尔衮提到龙票时,范永斗心中一喜,还以为多尔衮准备还债呢。

还在努尔哈赤时期,由于物资紧缺,努尔哈赤向有贸易关系的山西商人借债,为了表示自己的诚信。努尔哈赤向借债的商人出据了盖有玉玺盖章的票证,这种票证被称之为龙票。

范永斗等人手上都持有不少龙票,只是满意清入关后,他们不敢再提龙票的事,向皇帝讨债,恐怕只有周赧王时才有人敢这么做。

如果多尔衮主动偿还,封他们为皇商,给他们关外贸易的特权,那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只是多尔衮接着来了句“只是。。。。。。。”,范永斗顿时明白。想做这皇商恐怕没那么容易。

他连忙表态道:“摄政王有何吩咐。但请示下,草民定将肝脑涂地,以报摄政王隆恩。”

这下多尔衮却不说话了,轮到范文程上场。海阔天空地侃了一番。

范永斗是十足的奸商。范文程还没进入正题。他就开始哭穷了,什么南边的商品过不来,北边的药材少。什么家里养着一大群人,都快发不出工钱云云。

范文程枉称血智计多端,在范永斗面前也是无计可施,现在不好明抢啊。

好在范永斗哭穷只是为了表示自己多么不容易,他眼巴巴地先赶来,就是要比其他七家抢得先机,自不会真个一毛不拔。

特别是多尔衮先提到的关外贸易特权,虽然不可能独揽,但可以先抢夺最肥的那块内嘛。因此,在哭穷一番之后,他又作出一副砸锅卖铁的样子,答应凑出三十两的钱粮来。

多尔衮听后很高兴,但却没有立即表态让他做八大皇商之首。

等后面的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七家都赶到燕京,范文程抢得了主动,以关外贸易的特权和长芦盐场的食盐经销权为代价,一下子从这些晋商手中得到了两百万之巨的钱粮。

这个结果对双方来说,算是皆大欢喜的事,两百万看似很多,但对范永斗等人来说,一家的家产就超过了这个数。

现在他们的生意确实没有以前好做了,成了皇商,得到了关外贸易的垄断特权,还得到了长芦盐场的食盐经销权,这在他们看来,价值远超两百万两了。

而多尔衮通过一些经销权的转让,筹到了两百万两的钱粮,这对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的多尔衮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有了这批钱粮,清军很快又能组织起一次全面的攻势了。

燕京的多尔衮松了一口气,福建的隆武却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在午门外当众烧毁的“通敌书信”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很多大臣暗松了一口气。

隆武实则是想通此举向郑家表明,自己胸怀大度,对以往通敌的行为一律不计较。

这招本来很管用,若不是刚好郑之龙匆匆赶回,隆武真有机会“南巡”了,可惜他命不好,郑之龙早不回,晚不回,偏偏在他安排好“南巡”日程的时候,郑芝龙回来了。

一听说他要走,郑芝龙立即拦了下来,现在秦国大兵压境,分水关、仙霞关都有秦军在调动,福建面临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局。

秦牧还到处乱贴奸汉的标签,有隆武在,总能把这些标签分摊去大半,当初可是他派自己“北伐”的。

要是隆武跑了,所有的标签就全贴到自己头上了,因此,郑芝龙此时哪里还会让他走。

隆武一看走不了,惊慌之下,和曾皇后找了个由头出宫,然后在锦衣卫指挥使陆昆亨等几十个人保护之下,乔装打扮逃往广东。

然而才逃出几十里,就被郑家军追了来回来。

此事郑芝龙没有声张,但担心隆武再逃跑,便将他和曾后软禁在了皇宫里。

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蒋德璟,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朱继祚,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曾樱等人,屡次三番进宫求见,都被阻拦,大家深感不妙,这进一步印证了郑之龙投清的事实。

耿直少谋的黄道周又惊又怒,竟带着自己招募来的两千扁担军直冲皇宫,打算将隆武救出。

结果他的扁担军不堪一击,郑芝豹只率领两百郑家军,就将他两千扁担军杀得落花流水,他本人也成为俘虏。

郑芝龙随后以黄道周兵变谋逆为由,要杀了他,经郑森苦苦相劝,黄道周才总算免于一死,不过也被郑芝龙拘押了起来。

这场大变来得很突然,然而对整个福建却造成了极大的振动,不少地方官员竟弃官而逃。

就连内阁大学士苏观生、礼部尚书朱继祚也逃了。

一时间整个福建人心动荡不安,谣言四起。

可惜的是,秦军压在仙霞关和分水关的兵力都只有几千人,而两关易守难攻,守军又都是郑家亲信,没让秦军捡到可趁之机。

平国公府的的书房里,除了郑芝豹、郑彩之外,连原先驻守分水关的郑鸿逵也被郑芝龙匆匆招了回来。

四人关着门,在书房里密议对策。

大家神色都很凝重,包括郑芝龙在内,也没想到黄道周那脑子一根筋的家伙会突然带兵闯宫。

扁担军虽然不堪一击,但带来的后果却让郑家十分被动。虽然他向外宣称是黄道周谋逆,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是非曲直。

“大哥,现在怎么办?”郑芝豹忧心忡忡地问道。

郑芝龙心中也有些乱,一时没有作答。

被封为永胜伯的郑彩抢着说道:“我看呀,咱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现在留着蒋德璟那些唧唧歪歪的家伙,反而会坏事,不如以谋逆之名把他们都给宰了,咱们再放手大干一场,有仙霞、分水两关在手,秦牧未必能奈我何。”

“不可。”郑鸿逵连忙说道:“杀了这些人,于事无补,只会给我郑家招来更多的敌人。大哥,我看咱们不防派人去和秦牧谈谈。”

“谈什么?”郑芝龙皱眉道。

“大哥,事到如今有什么不能谈的,只要秦牧答应让我郑家永镇八闽,咱们就奉他帝号。秦牧现在背腹受敌,这条件他未必就不会答应。”

“好吧,那你就派人去找秦牧谈谈。”郑芝龙对此似乎不抱什么希望。

虽然对他来说,奉谁的帝号都没什么大不了。当初他交通洪承畴,实际上也只是当做是一笔买卖,只是现在与秦牧已经撕破脸,而且秦牧对待汉奸的态度,让他放心不下。

有鉴于此,他觉得必须另做谋划,为自己预留一条后路。他长吁一口气道:“看来,得血战一场了。”

郑芝豹和郑彩异口同声地问道:“和谁战?”

“红毛鬼。”

“红毛鬼?大哥,这个时候。。。。。。。”

“咱们得先备一条后路,以防万一。”



第394章郑家往事

郑芝龙将目光投向琉球,也就是台湾岛,并非偶然。

郑之龙这一生,是一个传奇,早年他家境有些清贫,十七岁就跑到澳门跟随舅父黄程经商。

他从舅舅黄程那里学到了许多商业知识,要学会打通关节,学到了大量的航海知识。

而且他在语言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在澳门不到一年时间,郑芝龙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语了。

后来他又陆续学会了日语、荷兰语。有语言上的天赋,使他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赢得了优势。

他的表现令舅舅黄程非常满意。黄程于是让他带一批白糖、奇楠、麝香到日本,这些货是搭大海商李旦的船只运抵日本的平户港。

这一次日本之行,成为郑芝龙一生最大的转折,因为就在这次行程中,他出色的表现让李旦刮目相看,并在不久之后,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为之震惊的决定:收郑芝龙为义子。

从此,郑芝龙在李旦集团迅速崛起,成为其中的核心人物,此时的他才二十岁左右。

但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并非是李旦,而是平户的另一位华人海商颜思齐。

颜思齐与李旦是平户华人海商中实力最雄厚的两个人,李旦是纯粹的商人,颜思齐却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不甘于只做一个海商。他仗义疏财、性情豪爽,赢得了德川幕府的重视,被任命为甲螺。

而颜思齐的第一个目标。是颠覆掌握日本大权的德川幕府,建立一个由华人把持的日本政府。

为此他网罗杨天生、陈衷纪、洪升、张弘、林福等二十八名海商,要说明的是,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商人,他们的武装商船亦盗亦商,有很强的实力。

而武艺高强,实力已经很可观的郑芝龙,就是这二十八人之一。

颜思齐与这二十八人正式结义为弟兄后,对他们说道:“日本地方广阔,上通辽阳、北直。下达闽粤、交趾。真是鱼米之乡,若得占踞,足以自霸。”

大家听后十分激动,西洋鬼子能控制南洋各国。自己这些人为什么就不能控制日本呢?

为此二十八人同心协力。精心谋划了很久。若是这次行动成功,整个亚洲的历史都将被改写。

可惜的是,当万事具备。连起事的日子都定好时,消息却不慎走露了。

德川幕府先发制人,调来军队准备剿灭这支海盗商团。幸好安排在幕府的内应提前把日本人的消息通知了颜思齐。于是大家紧急逃离日本。

撤到海上后,这群海盗商团急需找一个落脚点,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到了琉球,也就是台湾岛。

而这时,琉球岛上还是一片蛮荒之地。

他们在北港登陆,开始了艰难的拓荒,并派杨天生回福建,招募了数千人前来,在北港建城,这标志着琉球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除了开发琉球岛,他们更以武力控制了琉球海峡,从过往的商船上劫得大量财物。郑芝龙虽然离开了日本,但李旦还在日本;

作为李旦的义子,他勾连起了颜思齐与李旦这个集团的商贸联系,凭这一点,使得郑芝龙在颜思齐集团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留在澳门的弟弟郑芝虎、郑芝豹、以及堂兄郑芝莞纷纷来投,便得他的实力进一步增加。

而这时一伙荷兰海盗被葡萄牙人打败后,也跑到琉球,占领琉球南部地区,并开始修筑两座城堡:热兰遮城与赤嵌城。

双方都是刚落脚琉球岛,都在忙着舔伤口,所以一开始双方一南一北相安无事,郑芝龙还被派去给荷兰人做了一阵子翻译。

明天启五年颜思齐在猪罗山打猎时染病,回来后不久便病死了。

颜思齐的暴死,使得集团的权力斗争一下子陷入了白热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一个月前,郑芝龙的义父李旦也去世了,李旦手下庞大的势力交给了郑芝龙,郑芝龙凭借李旦留下的实力,成功夺得了颜思齐集团这股势力的头把交椅。

如此一来,李旦和颜思齐这两股势力,一下子全落到了郑芝龙手上,使他一跃成为东亚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集两股强大势力于一身的郑芝龙,本应比颜思齐更有作为,颜思齐念念不忘占领日本,临终时还对大家说:“不佞与公等共事二载,本期创建功业,扬中国声名。今壮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继起。”

可惜的是,郑芝龙只继承了颜思齐的实力,却没有继承他的遗志,他没有颜思齐那种志在四海的目光,他有的只是小聪明,只想着衣锦还乡。

到崇祯元年,郑芝龙手下扩大到了将近十万人,船只的数量达到一千五百多艘,横行东南沿海,无人可敌。

郑芝却忘了颜思齐的遗言,没有率领这支强大的力量杀向日本,而是杀回了东南沿海,在沿海地区的不断骚扰,令明廷非常不安。

当时的福建巡抚朱一冯无力应付,秘密约请荷兰人参予清剿郑芝龙的势力,作为报答,朱一冯将向皇帝请求让荷兰人获得与中国贸易的特权。

荷兰驻琉球的总督韦特便率军进攻郑芝龙,结果郑芝龙的炮火之猛烈,让韦特两脚发软,一炮未发,便仓惶率着维蕾德号、伊拉斯莫号船逃往爪哇去了。

后熊文灿出任福建巡抚,成功招抚了郑芝龙这只“燕雀”。郑芝龙从海盗头子变成了明朝的守备。

荷兰人贼心不死,集结在东亚的力量后,多次袭击福建,想从郑芝龙手上抢夺海上商路控制权,都被郑芝龙击退。

尤其是澎湖一战中,烧沉夷众数千计,生擒夷众一百一十八名,馘斩夷级二十颗,焚夷夹板巨舰五只,夺夷夹板巨舰一只,击破夷贼小舟五十余只,夺获盔甲、刀剑、罗经、海图等物皆有籍存。而前后铳死夷尸被夷拖去未割级者累累难数。

但郑芝龙招受招抚之后,精力都用在了经营福建上。

虽然在崇祯元年闽南大旱时,郑芝龙便乘机向熊文灿提议,招纳泉州、漳州数万名灾民,前往台湾岛垦殖,每人发给三两银,三个人发给一头牛,让他们在台湾岛上建立家园,开垦荒地。

但始终没有花力气去根除荷兰人在琉球的势力,荷兰人经过这么多年经营,前后换了八位总督,现在已经是第九任总督欧沃德。荷兰人在琉球岛上的实力又已经非常可观了。

郑芝龙感觉福建的局势越来越紧张,虽然不甘心就此放弃福建,但他决定先驱逐荷兰人,占领整个琉球,作为郑家将来的退路。

这一点得到了郑之豹几兄弟的支持,几人商议一番后,决定由郑芝豹率领舰队攻打热兰遮城与赤嵌城,由郑鸿逵负责招募百姓,大量移民琉球。

只是郑鸿逵始终觉得囚禁隆武不妥,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大哥,皇上之前当众焚毁朝中官员通敌书信,并特谕不计前嫌。咱们何不再和他坦开来谈一谈,以恢复旧观,安定八闽。”

郑芝龙对武隆逃走之事,仍耿耿于怀,他语气不善地说道:“那你就去找他谈吧。传我命令,让关上加强盘查,但有叛逃者,通通斩了。还有,看好那个不孝子,别让他再搅出什么风波来。”

对于长子郑森,郑芝龙是又爱又恨。他曾找来相命术士为自己儿子看相,相士一看郑森的面相,立即惊叹道:“郎君英物,骨格非常。”连向郑芝龙道贺。

当时郑芝龙很高兴,连道:“我只是个武夫,此儿如能博取科举功名,为门第增光则幸矣。”相士摇摇头道:“此儿非科甲中人,实是济世雄才。”

郑芝龙听了更高兴,对长子寄予了无比的厚望。后来,郑森的表现确实让郑芝龙惊喜,允文允武,英姿勃发,他几兄弟都常夸郑森是“吾家之千里驹。”

这世上的事,有时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郑郑芝龙刚吩咐看好郑森,贴身护卫黑旋风冼老三突然撞门进来,急吼吼地说道:“国公爷,不好了,大公子他。。。。。。。。”

“他又怎么了?”郑芝龙心头顿时充斥满了不祥的预感。

“大公子他带着童海峰、杨期潢、施琅,施福、洪习山一干人,冲入皇宫,将皇上和皇后劫走了。”

“什么?这个逆子,反了他!”

ps:这两天好冷清,情绪寡寡的,兄弟来点支持吧!



第395章建个皇家书院吧

秦国的高层官员年纪普遍都不是很大,象大理寺卿杨慎只有二十多岁,翰林大学士顾炎武也只有三十多岁。就连司马安、何亮、李源等等,年龄也大多介于四十到五十岁之间。

而军方将领的平均年龄更小,五军大都督及多数将领都是三十来岁的年纪。

这一点与历朝历代开国时的情景基本相同。比如朱元璋带着一帮兄弟打天下时,其实也很年轻。

就是北面的满清也不例外,控制满清的多尔衮等人,基本也都只在三十岁上下。

打天下需要冲劲,一支有朝气的队伍,才能勇于进取,昂然向前。

邓中南也很年轻,只有三十三岁,他与大理寺卿杨慎同一时期投靠秦牧,与杨慎交情不浅。现任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正五品的官员。

在工部,一个尚书两个侍郎下来,就是郎中了。

尚书和侍郎是总揽部务,他们这些郎中是分司主官,别看只有五品,实权其实非常大;

象邓中南,但凡朝中估修、核销坛庙、宫府、城垣、衙署、府第、仓库、廨宇、营房等事宜,都归他实际主管。比如现在修建的宫城,大部分事宜都要先经他审批,然后才逐层上报。

他在金陵不但置下了大宅,还取了十三房小妾,这些小妾中,还有几个是大家闺秀出身,前阵子被抄家籍没之后,邓中南花点小钱就买了下来。

春风得意的邓中南一回到家,家里的莺莺燕燕顿时围上来,争献殷勤,倒茶的倒茶,捏脚的捏脚。擦脸的擦脸,香风阵阵,丽影翩翩。

“你们先退下吧。”瞧见管家张喜出现在花厅门口,邓中南挥挥手,把身边的莺莺赶下去,只留下一个最宠爱的“念奴”。

“张喜,今天兑换了多少?”

“回老爷,今天共兑换了两万两一千二百两,这现银都耗尽了,老爷您看。。。。。。”

邓中南听后大喜。也就是说一天之中就赚了两千多两,自己还不用花一文本钱,开心之下,他搂着念奴恣意轻怜,然后才说道:“现银你不用担心。明天李隐便会送过去,你退下吧。”

“那老奴就放心了。”张喜说完退出。

“老爷。奴奴今天在淮西老店看上一对坠子。戴起来翠儿说真好看呢,老爷。。。。。。。”娇媚的念奴撒着娇儿,挺拔的酥胸巍巍颤颤;

邓中南心儿都酥了,双手探衣而入,嘴里漫声应道:“不就是一对玉坠嘛,你今晚把老爷我侍候好了。老爷明天就给钱你去买。”

“这可是老爷说的。”念奴出身青楼,从小训练的就是怎么侍候男人,各种花巧每每让邓中南飘飘欲仙,这也是邓中南小妾这么多。何以独独最宠爱她的缘故。

秦牧的御书房里,黄连山继续说道:“这事虽然还没有证据表明是邓中南所为,但邓中南平时生活豪奢,还纳了十三房美妾,这件事多半和他脱不了干系。”

秦牧笑了笑,不置可否,邓中南生活怎么样,纳了多少房小妾他懒得管。

自崇祯年间以来,天下大乱,数以千万计的人死于战争中,其中大部分是年轻的男子,导致了严重的男女失衡。

若是搞什么一夫一妻制的话,估计有数不清的女人得一辈子守活寡。

所以只要你养得起,秦牧倒不介意手下的官员纳几房小妾,只要你不贪就行了。

“这事交给刑部吧,让刑部把那个木材商人。。。。。。。叫什么来着?”

“回秦王,叫李隐。”

“嗯,让刑部审审这个李隐,要是邓中南没有牵扯其中,那是最好,若是真是他干的,那不管他是郎中还是尚书,都没什么好说的。”

“是,秦王。”

秦牧淡淡地问道:“崔锋到哪了?”

黄连山连忙答道:“崔将军已经率军到达岳阳,三日后可到长沙,在长沙略作休整,便可以向贵州进发了,马六两的三千人马则已经先赶到了沅州。”

“贵州和云南方面有新的消息传回吗?”

“这。。。。。。。。暂时没有。”

秦牧点点头表示理解,这年头可没有手提电话,一个消息要从云南那边传回来,就算是夜不收的传输渠道,少也得十天半个月,这已经是最快的了。

“福建这边呢?”

“回秦王,也还没有,分水关和仙霞关被郑家控制得很严密,臣正在建信鸽站,过些天消息传递就会快许多。”

“嗯,你先下去吧,别忘了关注鞑子方面,什么时候都要记住,鞑子才是咱们主要的敌人。”

“喏。”

黄连山退出后,新鲜出炉的湘妃娘娘牵着刚会走路的秦业走进来,天气比较冷,小家伙穿得很臃肿,加上刚学会走路,一步高一步低的,看着让人一颗心悬了起来。

秦牧一见儿子,脸上顿时露出笑意:“来来来,让爹爹抱抱。”

小家伙一双大眼睛骨碌碌地望了他两眼,立即躲到了巧儿后面去。

“秦大哥,你太凶了。”巧儿不失时机地打击道。

“哪儿凶了?我这不是笑着吗?”

“你这叫笑里藏刀。”

“刀你个头,把他牵过来,我就不信了,我这当爹的就抱不得。”

“那业儿哭了人家可不管。”

“不用你管,这是我们男人之间的事。”

“嘻嘻。。。。。。。”

秦牧硬生生地将儿子抱到御案前,果不其然,小子张口就哭,秦牧手忙脚乱,四处张望,想找点东西来逗儿子,可惜,他书房布置简洁,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东西。

“儿啊,别哭,别哭,那那那。。。。。。。爹爹把大印给你玩玩。。。。。。”

拿传国玉玺给儿子玩,大概也就秦牧会干这样事的。

玉玺上雕的龙栩栩如生,色润青中带黄,极为看好,秦业正挣扎大哭着,一见到玉玺顿时收声了,扭头看了看爹,然后整个上身趴下去,用两臂把玉玺往自己面前刨。

“小子唉!你竟敢谋朝自篡位,这还得了。”

秦业根本不理自家老爹的威胁,一双粉嘟嘟的小手在传国玉玺上摸来摸去,这还不过瘾,一会儿竟趴下去用嘴巴啃,弄得玉玺上满是口水。

“业儿,脏死了,这个吃不了。”巧儿连忙上来抢,嫌传国玉玺脏的估计也就她一个。

不管怎么样,秦牧终于逮到机会好好抱一回儿子,脏就脏点吧,“让他啃,让他啃,巧儿别抢。”

“呀,秦大哥,不让你抱了。”云巧儿放下玉玺,一把抢过秦牧的儿子,消失。

秦牧苦笑望着门口,门外一缕夕阳斜照在太湖石垒成的假山上,侍候在傍的韩赞周小声地提醒道:“秦王,龙体要紧,天色不早了,该用晚膳了。”

“嗯,你收拾一下。”

秦牧说完,独自往西园行去。

这两天还算安生,贡院里的科举已经顺利进行到了第场天,后天还有一场,会试就结束了。

这次恩科,不但是要铨选人才,还有收买人心的意思在内,所以秦牧很重视。

每天第一件事,他问的都是科举进行的情况,有关科举,他也琢磨了许多,这次废除八股取士,只是一个开端。

怎么通过科举的引导,便得读书人少些之乎者也,多注重一些自然科学,促进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全面超越西方,这才是重中之重。

只是这东西只能慢慢引导,强行扭转是不行的。

围过一道回廊,秦牧突然想起了岳麓书院的几百“天子门生”,他们年龄还太小,转到太学或是国子监来有些不适合,容易受那些思想已经定型的太学生影响。

秦牧想了想,决定在金陵建所皇家书院,专门用来实践新式教育。

ps:估计到十号才能领到五月份的稿费,没钱了,连烟钱也没了,难受得我成天转溜溜的,码不成字,惨惨惨!

求兄弟来点月票吉利吧,最后三天了,坚持下去。



第396章能饮一杯无

转眼天黄昏,静谧的林园里一派晚烟轻浮,高墙外隐隐传来街上的人声,松竹掩映之间,亭台楼榭,飞檐画角,尽是江南园林的韵味。

昨日一场小雪,松枝犹有白色的雪绒,风起雪落,飘洒如童话般的意境。

秦牧沿着曲廊,踱步到西厢。

西厢有小楼,楼下芭蕉数棵,翠竹一丛,楼后池水清澈,一枝红梅含苞欲放,倒影在池水上,如同一个有着袅袅身姿的少女站在水边,遐想晚烟中的江南。

小楼上,珠帘微微晃动,室内弥漫着一缕淡淡的香味,地上铺着西域的淡红花枝地毯,给室内增添了几分暖意;

黄花梨木架子上,一只青花瓷上描绘着绽放的牡丹,八宝玲珑薰香炉里,袅袅檀香悠悠透过窗。

书桌上,宣纸铺就,卞玉京罗袖微挽,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宣纸上画了几叶幽兰,如被春风吹弯,生气盎然。

秦牧进门后,无声地走过地毯,卞玉京惊起回头,一看是他,连忙施礼,秦牧挽起她的玉臂,然后顺势拥住。她俏颜顿时嫣红如脂,“秦王。”第一次被他抱住,心儿微颤,体儿酥软,一声轻呼,如莺儿呢喃。

“别停下,继续画。”

被他拥在怀里,闻着他身上男人的气息,卞玉京难以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