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逍遥皇帝打江山-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刚刚一眼见到陛下的字迹,当即被陛下豪迈不羁的字所折,竟是忘了正事。”
“是啊,陛下写的字当真让人折服。”
这马屁拍的当真是一个比一个无耻,盛华听的嘴角微微抽动,不过他也知道,南地归于大周之后,对于南地来说就是一次大洗牌,既有危机也有机遇。
众人吹捧了一番,这才将注意力放在了字的含义上。
“天下大同!”众人默默回味着这四个字的意思。
“我觉得,陛下于此时写下这四个字有两重含义。”
“第一重呢,天下归一,天下万民皆是陛下的子民!”
“第二重呢,你我和大周的文臣武将同殿为臣,于陛下来说是一样的。”
“嗯,说的透彻!说的透彻啊!”
其余人全都点点头,虽然他们知道在短时间内,大周皇帝不会对南地的百姓和官员一视同仁,但是皇帝这样的态度还是让他们感到很高兴。
皇帝能写出这四个字,说明确实愿意接纳他们,对他们也很重视。
盛华扬声道:“诸位,陛下曾言,如若立下功勋,定不吝封赏,如今我等既然决意归顺大周,为保黎民百姓的安宁,我等也该立下功勋才是,不为我们自己,只为日后能为我南地的百姓将陛下请命!”
“大帅,所言甚是!”
“盛将军所言甚是!”
……
盛华沉声道:“大楚归于大周已是大势所趋,大家想必也都知道,这两天城门处可是繁忙的紧呢,赵卓出城之后遇到了不少熟人啊,这都城里想要归顺大周的可不止我们呐。”
“所以,要立功勋可就要趁早了,别煮熟的鸭子飞了!”
众人听了尽皆点头,确实有不少人偷偷溜出城门,这他们也听说过,倒也不算意外,想归顺大周的官员勋贵肯定不少。
“将军手握重兵,满城皆看将军的脸色,不过,将军说的是,确实到时候了,再有两天,大周的大军就该抵达都城了。”一位老侯爷沉声道。
“从地方征调的那几万兵马,虽然战力堪忧,一片散沙,但是也不得不防。”一位伯爷慎重的提醒道。
盛华笑道:“诸位不必多虑,他们也不傻,从地方而来,对都城本就没有归属感,如今大周大军步步紧逼,他们早就战战兢兢了。”
“这两天我巡视各营,早已有一大半的将领向我表示了顺从,所以,你们无需担心!”
“那还等什么?请皇帝退位吧!如果皇帝不同意,那就兵变!”立即有将领叫道。
“是啊,皇帝若是执迷不悟下去,不只是害了大楚的百姓,也是害了他自己,咱们就当是身为臣子的最后一次进谏!”
“不错,谏言皇帝退位,如果皇帝还不想退位,那就兵谏!”
都城里的风向连普通人都有所察觉,更何论宰相了,虽然如今人心离散,但是仍然有忠于他的人。
他虽然失去了对朝廷的掌控力,但也不至于对朝中的动向都一无所知。
当初都城的百姓蜂拥而出,争相出城逃难就是宰相觉察了之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入宫建言皇帝下旨城门只需进不许出。
这道旨意起到了作用,但是却仍然有疏漏,这道旨意只阻止了普通百姓出城。
“陛下,今日有不少人出城去了!”宰相开门见山道。
皇帝沉声道:“朕不是下旨城门只许进不许出了吗?是谁如此大胆,竟然敢放人出城?”
宰相沉声道:“出城的并非普通百姓,而是文武勋贵家里的亲信,所以城门的守兵很难拦的住,这些人被派出城,很可能是去联系大周皇帝!”
皇帝听了脸色一沉,怒声道:“竟然敢背叛朕,背叛朝廷,逆贼!逆贼!把他们找出来,把他们都杀了!”
宰相沉声道:“现在都城人心惶惶,不少官员都起了不该起的心思,确实当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不过也不可杀戮太过,过犹不及,空会生乱,臣现在最忧心的并非这个。”
最忧心的不是这个?皇帝沉声问道:“还有什么比这个还忧心?”
宰相沉声道:“臣最忧心的是,盛华!”
皇帝听了皱眉道:“盛华?朕已经封盛华为国公,朕也许诺,等击退了敌军,朕会封他为王!”
什么王爷,什么国公,现在不过是水中月罢了,这一点宰相很清楚,他沉吟道:“自从盛华回到都城,他便积极走动,和朝中的一些文武勋贵走动极为频繁。”
“老臣在想,盛华会不会也派人出城去了?他手中握有兵权,而且这两天他巡视各营,对各营的将士都极为笼络。”
皇帝沉声道:“宰相是不是有些多虑了,盛华兵败回都,生怕被朕责罚,走动的频繁了些也是为了自保吧。”
“至于笼络各营的将士,那也是为了守城啊。宰相是怀疑他想归顺大周吗?朕倒是觉得不太可能,他可一直奋战在前线啊,他手上还沾着敌军的血呢,况且,若他真想归顺,又何必回都城呢?”
奋战在前线?盛华一败再败,跑的比谁都快,大周皇帝说不定还感激盛华呢!至于为何回都城,无非不敢确定大周皇帝会不会接受他的归顺,或者回来谋取功劳。
不过,这些都不好和皇帝说,宰相沉声道:“陛下已经赦免了他的战败之罪,而且封他为国公,他还有何担心?于此危急之时,臣觉得还许防备才是。”
皇帝闻言有些意动道:“哦?如何防备?”
宰相沉声道:“分兵制衡,封赏提拔盛华麾下的将领!臣觉得现在由盛华独领都城所有兵马,风险太大!”
第918章 宫里宫外
原本皇帝还没起疑,但是听宰相说了这些之后,他也不禁生出了警惕,点头道:“宰相说的有理,防患于未然,确实有必要。”
皇帝话音刚落,外面突然传来了跑动的声响,原本心里就烦躁压抑的皇帝听了面色不快。
“皇上,皇上,大事不好了!”
大事不好了?这是皇帝最不愿意听到的一句话,若不是看这太监跟了自己几十年了,真想一刀砍了他。
皇帝皱眉沉声问道:“何事?莫不是敌军已经杀到了城下?”
“启禀陛下,宫外来了好多兵马!”
皇帝震惊道:“什么?宫外了来了好多兵马?什么兵马?”
“好像,好像是禁军的将士!”
皇帝震惊道:“禁军的将士?禁军的兵马来皇城干什么?朕可没下过旨意!”
说罢皇帝将目光转向了宰相,只见宰相也是一脸的震惊之色。
宰相沉声道:“盛华莫不是要造反吧?”
皇帝心中大震,惊道:“不,不能吧?”
此时的皇帝心里大为后悔,后悔为何没有分去盛华的兵权,现在他才体会到了惊恐的滋味。
皇帝脸上出现了一丝惊恐之色,问道:“怎么办?”
宰相沉吟片刻道:“陛下派人去召盛华入宫,如果盛华只身入宫的话,那就说明他并未异心,如果,盛华推诿,那就说明他有了异心!”
皇帝连忙对身边的太监道:“快,去传召盛华入宫见驾!”
刚刚来报信的太监一脸懵逼,心里头十分惊恐,宫外聚集了很多禁军,盛华有可能已经反了,他这个时候出城去传旨,很可能就是羊入虎口。
心里头很不想去,但是看着皇帝难看的脸色,他却说不出半个不字,去了还可能有生路,说出个不字,一定没有生路。
“奴婢遵旨,奴婢这就去!”
皇帝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走,去宫墙上看看!”
守卫皇宫的守卫如临大敌,皇帝和宰相登上了宫墙,才发现宫外已经聚集了上千兵马,将宫外的广场堵的严严实实。
外面战马嘶鸣,长枪如林,杀气腾腾。
皇帝和宰相看到这一幕,心里都明白,盛华极有可能真的反了。
一个太监从宫墙上被滑了下去,有些战战兢兢的向远处跑去。
“盛将军,陛下召见!”
盛华颇有些春风满面的样子,哼道:“皇帝召见我?前两天卞青豆入宫就再也没有出现,皇帝是想要我效仿卞青豆喋血宫里吗?”
“盛将军误会了,卞大人其实一直在福宁宫和玲珑公主为伴,并没有什么喋血宫里。”太监倒也机灵,说的半真半假。
盛华道:“我盛华忠于朝廷,并非大逆不道之人,今日和同僚将士们来到宫门前,并不想行大逆不道之举,只是想劝谏皇上。”
“朝有奸逆,为祸朝纲,我们只想请皇帝诛杀奸逆,顺应天下大势,以免生灵涂炭,百姓流离,这是我等的奏表,就请公公转交呈陛下吧!”
太监接过奏表来如蒙大赦,行了一礼就一溜烟的跑向宫门处,简直如同重获新生啊。
“陛下,这是盛将军的奏章!盛将军并不愿入宫来。”
皇帝听了心里一沉,面沉如水的接过了厚厚的奏章展开看了下去。
奏章上没有花团锦簇的辞句,十分简要,请皇帝诛杀奸逆宰相李络,请皇帝顺应大势退位归顺大周。
看着看着皇帝脸色就变了,先是阴沉的快要滴出水来,随后一脸怒色,最后脸色十分苍白。
一开始他以为盛华他们只是向诛杀宰相,俗话说死道友不死贫道,只是要诛杀宰相于他而言不算太差。
虽然留着宰相也算他的臂助,但是为了平息事态,杀了也就杀了,反正他也早就恶了宰相,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但是看到最后却要他退位归顺大周,这才是让他最为惊恐的事。
更让他惊恐的是奏章后面那长长的一串署名。
虽然奏章上说的大义凛然,什么为了黎民百姓,为了皇帝安危,都是扯淡,这就是一群贪生怕死,贪图富贵的卑鄙小人,都是大逆不道之徒!
竟然让宰相给说着了,盛华真的有不臣之心,而且一直在联络朝中的文武勋贵一起谋逆。
宰相沉声问道:“陛下,如何?是不是请陛下诛杀臣?是不是要逼陛下退位归顺大周?”
皇帝合上厚厚的奏章,问道:“宰相如何得知奏章的内容?”
宰相沉声道:“猜也猜到了,如今算是图穷匕见了,盛华无非就是这两个心思。”
皇帝沉默了片刻问道:“宰相有何高见?”
宰相沉声道:“禁军的将士估计已经追随盛华了,不然盛华不敢这样大张旗鼓的逼宫,如今唯一能指望上的就是征调的地方兵马,盛华刚刚回都城没多久,和他们来往不深,陛下不妨派人前去传旨!”
皇帝听了点头,安排人前去传旨,皇宫如此之大,盛华的兵马并没有将皇宫全都围起来。
盛华没带多少兵马,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并不是为了攻打皇宫,他终究还是想给自己留下点名声。
所以他今天带兵前来,所坚持的头一件事就是诛杀宰相,其实宰相真的那么重要吗?
不至于,这只是盛华的借口罢了,他是在借此威慑皇帝。
盛华下了马,和随同而来的文武勋贵们一同走上前去,盛华提气高声道:“皇上!如今我大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已是存亡危急之时,大周的铁蹄这下,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天下百姓遭难痛苦,却仍有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罔顾百姓死活,我盛华,还有我身后的诸位大人,今日就为民请命!”
“皇上,请怜惜百姓,请给都城的百姓一条活路吧!给天下的百姓一条活路吧!”
“神殿愚弄百姓,霍乱朝纲,李络身为宰相,甘为神殿走狗,使得国将不国,民不聊生,请陛下诛杀宰相李络!请陛下顺应民心,顺应天下大势!”
“请陛下诛杀李络!请陛下顺应民心,顺应天下大势!”
第919章 宫门
众人洪亮的喊声在宫墙上回荡,皇帝听了脸色几经变幻,胸中愤懑不已,这就是在逼宫。
宰相沉声道:“陛下,诛杀了臣,盛华他们就可以随意摆布陛下了!”
皇帝听了沉默不言,过来良久才高声道:“盛华,尔等是想要谋逆不成?”
盛华沉声道:“臣等不敢,臣等只想诛杀奸佞,为民除害,请陛下顺应民心,顺应大势!”
皇帝沉声道:“宰相是否有罪,应由三司会审,由朕定罪,你等如此胁迫,眼里可还有朕这个皇帝?”
盛华沉声道:“陛下被奸佞蒙蔽,臣等也是迫不得已!”
皇帝沉声道:“你们的谏言朕已经知道了,朕明日会召集六部九卿庭审决议,你等暂且退去吧!”
盛华扬声道:“臣等请陛下立即诛杀奸佞!如若不然,臣等就长跪不起!”
“请陛下诛杀奸佞!”
皇帝听了面色如水,盛华等人长跪不起他并不介意,跪死在这里都无妨,但是他忌惮的是宫外的兵马啊,盛华等人在此长跪不起,那些兵马就不会退去。
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不知道派出传旨的太监怎么样了,希望调兵来之后,盛华就会退却,希望不会交战,都城的兵力本来就紧张。
由此看来,盛华的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必须想法剥夺他的兵权,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皇帝这样想的时候,一个太监着急忙慌的跑了过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战战兢兢道:“启禀陛下,甬城军,甬城军没有发兵!”
皇帝闻言面色大变,喝道:“甬城军为何不愿发兵?”
太监战战兢兢道:“甬城军的参将说,说,他们奉令驻守西直门,归盛将军管辖,没有盛将军的将令不敢擅动!”
皇帝听了怒道:“放肆!混蛋!是朕的旨意大,还是盛华的将令大?盛华不过区区一介臣子,难道他们敢抗旨不成?”
太监战战兢兢道:“奴婢,奴婢也是这么说的,但是甬城军的参将说说,他们来自小地方,宫里的旨意没接过不知道,宫里的太监他也不认识,所以,所以,只敢接盛将军的军令!”
皇帝听了差点气结:“真是,真是岂有此理!”
这时又一个太监慌不迭的跑来了,皇帝望着跑来的太监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陛下,奴婢办事不利,奴婢去了阜阳城军的大营,阜阳城军的营门紧闭,奴婢叫了好久的门都没有叫开。”
皇帝沉声道:“没叫开门?阜阳城军的大营里没有人吗?”
“回陛下,有人!营门的哨楼上就有人,但是奴婢在营门外叫破了喉咙也没人应声!”
皇帝面色阴沉道:“那你就没说是朕让你去传旨!”
“奴婢怎么没说?奴婢说了,奴婢们一起大喊,都快喊破喉咙了,但是哨楼上的士卒充耳不闻,就像没听到一样!”
皇帝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橘山陷落之后,他在金殿上召集六部九卿重臣议事,他作下的决断无人有任何异议。
那是从未有过的景象,所以他以为自己已经临朝掌握了大权,掌握了局势,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的错觉,局势根本就不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下了旨意,竟然连一支兵马都调不动,他可是皇帝啊!
宰相一直都在旁边看着,脸上的表情极为凝重,皇帝的影响力出乎了他的意料。
这些年来,神殿一直高高在上,影响着整个朝廷的运转,而皇帝更像是一种被大家圈起来养的瑞兽一般。
他一直都不遗余力的打击皇帝在朝中的影响力,现在皇帝竟然连一支地方征调而来的兵马都调度不动,这算是自食恶果吗?
这时候又一个太监着急忙慌的赶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道:“陛下,舞阳城军参将病重不在军中,副将不敢擅传,已派人去请示参将,说,说一旦得了参将的军令就会带兵赶赴皇城。”
皇帝听了怒极而笑:“哈,哈哈,这就是朕的兵马吗?这就是朕的将领吗?”
这时宫墙下突然传来了女人孩子的哭喊声,皇帝和宰相连忙向外看去,皇帝还有些不明所以,但是宰相却面色大变。
竟然有士卒压着数十口子人来到了盛华的面前,有老有少,有女人有孩子,男人们大声呵斥唾骂着,女人和孩子和哭喊着。
“李络祸乱朝纲,罪无可恕,该满门诛绝!”盛华竟然派人去将宰相李络的一家老小全都抓了过来。
“盛华!你不要太过分!有本事你冲着老夫来!”
“杀!”
几十柄钢刀举了起来,然后又狠狠的落了下来,雪亮的刀光刺痛了皇帝和宰相的眼睛。
几十颗人头落地翻滚,鲜艳的红色成了广场上最艳丽的色彩。
宰相李络的一家老小竟然就这样被轻而易举的诛杀在了宫门前,李络血气上涌咳咳的几声晕了过去。
皇帝看到那几十颗人头落地也不禁瞳孔收缩,宰相李络的一家老小竟然这么死了,就这么被砍去了脑袋。
他看了看已经昏了过去正被太监扶着的宰相,此时的李络老态龙钟,只是一个失去亲人的老人,哪里还是在朝中呼风唤雨的宰相!
“陛下,臣等请诛佞臣李络!”
“陛下,臣等请诛佞臣李络!”
……
宫墙下的翻滚的人头和呼喊声让皇帝心神震动,他心里有些恐慌又有些不甘,一时没有出声。
“宫里的侍卫兄弟们,数十万大军很快就会兵临城下,如此大势之下,你们还要为虎作伥,你们不为满城的百姓着想,难道也不为你们的家人着想吗?”
“打开宫门,让我等诛杀佞臣李络!”
“秦玉,打开宫门!”
秦玉是宫里的侍卫统领,他站在宫门处脸色几经挣扎,最后仿佛作下了决断,喝道:“打开宫门!”
宫门吱吱呀呀的打开,皇帝霍然想宫墙下看去,秦玉没有抬头看皇帝,跪地沉声道:“陛下,请诛佞臣李络!”
第920章 震慑
皇宫的侍卫统领可以说是皇帝最信任的人,然而秦玉却打开了宫门,跪请诛杀宰相。
什么宰相祸乱朝纲?现在局势败坏至此是因为宰相吗?诛杀宰相能改变什么?
诛杀宰相根本就是借口!
秦玉又怎么会不知道啊?皇帝望着秦玉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可置信和怒火,秦玉可是他最信任将领啊!
但是连这个他最信任的将领都背叛了他!满朝文武竟是无人可信吗?
皇帝咬牙切齿道:“好,好,好,你们,好!”
城外的盛华看到城门打开了,当即站了起来向前走去。
“将军,谨防有诈!”
盛华道:“有什么诈?对秦玉我还是很了解的!”
顿了顿,盛华回头道:“赵卓你带兵随我入宫!”
赵卓挥手带着麾下当先想宫门冲去,盛华不再犹豫的大步向前走去,他身后聚集的文武勋贵也不再犹豫,跟着大步流星的向前走去。
赵卓带着麾下来到宫门处并没有受到阻拦,他轻而易举的就带着人冲进了宫里。
宫里的气氛很是沉凝,侍卫们一个个紧紧的握着腰刀凝神戒备着,而侍卫统领秦玉则一直跪在地上。
赵卓也立即戒备起来,带着部下和宫里的侍卫对峙起来,很快盛华他们就大步流星的走入了宫门。
扫了一眼宫门里的情形,盛华他们立即就放下心来。
“盛华!”皇帝看到盛华走了进来,咬牙叫了一声,声音中满含愤恨之意。
盛华恭谨的抱拳见礼道:“皇上,臣今日前来绝无对皇上不敬之意,臣只为诛杀宰相而来,是为民为国,实属无奈之举!”
宰相李络醒了过来,脸色灰败,嘶哑道:“盛华,你若要杀老夫,尽管冲老夫来,何必祸及妻儿?”
“无论陛下还是司座大人都待你不薄,你年纪轻轻就青云直上,享尽荣华富贵,到头来却如此大逆不道!你枉为人臣!”
盛华沉声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并非为我自己,而是为了天下百姓!李络,你老迈昏庸,只为自己的荣华富贵考虑,人所不齿也!老贼,今日我就代天下百姓取你项上人头!”
盛华迈步向宫墙上走去,皇帝脸色铁青道:“盛华,宰相纵然有罪,也该三司会审,岂容你如此妄为?”
事已至此,皇帝已经知道李络是必死无疑,但是却不容盛华当场斩杀了皇帝,不然的话他的那点威信就荡然无存了。
盛华脚步不停,沉声道:“陛下,事急从权!”
“陛下,事急从权!还请陛下三思!”其余的文武勋贵也一起劝道。
李络紧紧的盯着渐渐靠近的盛华,一字一句道:“史书上自有公断,你大逆不道,必然遗臭万年!”
盛华充耳不闻,长刀出鞘,雪亮的刀光闪过,李络的人头在空中飞起,滚落在宫墙上。
刀光、血光在皇帝的脸上闪过,皇帝铁青的脸上带着一丝恐慌之色,盛华就在他的面前斩杀了李络。
李络可是宰相!就这样死在了盛华的刀下!
没有人阻拦,盛华也没有任何犹豫,没有任何顾忌,就这样一刀斩杀了李络!
甚至毫不避讳他这个皇帝!
他心里甚至产生了一个有些惊恐的念头,若是盛华杀完了李络要杀他呢,会有人阻拦吗?能阻拦的了吗?
恐怕没有人阻拦!也没有人阻拦的了!他这个皇帝调不动任何兵马,甚至连宫里的侍卫都背叛了他。
如果盛华要杀他岂不是轻而易举?
皇帝心里越想越觉得惊恐,虽然形势已经到了如此严峻的地步,但是他确仍然不想死。
李络死了,盛华的刀会不会砍向他?皇帝心里有些惊恐,紧紧的咬着牙说不出话来。
李络的尸体倒在了地上,盛华的长刀上仍然滴着血,他转身看向皇帝,沉声道:“陛下!”
皇帝的余光看到盛华那滴血的长刀,那只握着长刀的手仿佛随时都可能抬起一般。
皇帝勉强笑道:“李络祸乱朝纲,任人唯亲,罪不容恕,将军杀了也就杀了!”
盛华笑了笑,掏出手绢慢条斯理的抹了抹带血的长刀,这才将长刀收进了鞘中,抱拳道:“臣鲁莽,多谢陛下体谅,臣的斥候已经探明,周军已经距离都城不到百里,还望皇上早做决断!”
“还望陛下早做决断!”其余的文武勋贵也纷纷见礼劝道。
皇帝的脸上的神色阴晴不定,几经变幻。
盛华就如同没有看到一般,沉声道:“今日臣等诛杀佞臣李络,实属为天下苍生计,若惊扰了陛下,还望陛下海涵,臣等这就告退!”
盛华带着下了宫墙带着人马扬长而去,皇帝站在宫墙上整个人就如同虚脱了一般。
刚刚他几乎以为盛华会挥刀看向他,不过,盛华终究心有忌惮,并没有杀他。
不过,他也不认为盛华不敢杀他。
盛华为何偏偏要大张旗鼓的带兵来皇宫里杀宰相?要杀宰相何须这么麻烦?无非就是为了杀鸡儆猴,威慑他罢了。
周军距离都城已经不足百里,如果他一直没有做下决断的话……
想到最后,皇帝不寒而栗,他知道,盛华为了在大周皇帝面前表现很可能会对他下毒手!
皇帝望着外面已经退却的将士幽幽叹了一口气,人心离散啊,就算他杀了盛华扳回了局势也守不住都城了!
卞青豆说的对,是他有些太过执着了,被权势迷了心窍!这时候皇帝才感到庆幸,多亏没有杀了卞青豆,不然的话,就走上绝路了。
皇帝在宫墙上感到害怕,秦玉跪在宫门处也有些害怕,如果皇帝要杀他怎么办?他可不会束手待毙,他掌管宫中侍卫多年,又是现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候,皇帝的话还没有他的话好使。
他心中的害怕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一直以来的观念,皇帝毕竟是皇帝,他刚刚的所作所为算是背叛,是大逆不道。
所以秦玉的心里十分矛盾,如果皇帝要治他的罪,他该怎么办?
第921章 想通
皇帝的目光终于转向了秦玉,盯着他看了良久,摇了摇叹道:“秦玉,你起来吧!”
皇帝下了宫墙,被太监们簇拥着向深宫里走去,身影看上去十分悲凉和颓废。
宫门被兵马围住的消息早就向一阵风一样吹遍了整个皇宫,宫里上到嫔妃下到宫女太监都恐慌了起来。
富宁宫里,玲珑公主一直巴望着消息,在大殿里焦躁的转着圈,嘟囔道:“宫门怎么就被兵马围住了呢?敌军不是还没有攻到城下吗?”
卞青豆安静坐在软榻上,旁边放着香茗和点心,但是她脚上的大铁链子仍然十分醒目。
“公主,公主,大事不好了!”小太监脸色苍白的跑回来了。
玲珑公主娇声斥道:“什么大事不好了?!乌鸦嘴,快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小太监连忙道:“宫门外是禁军,盛华带着禁军围住了宫门,说是要诛杀宰相。”
玲珑公主惊呼道:“什么?竟然是禁军!盛华好大的胆子,竟然带兵围困宫门!不还有其他的大军吗,难道就任由盛华嚣张不成吗?”
小太监恐慌道:“听说陛下派人去调兵,但是,但是没有兵马前来。”
玲珑公主俏脸大变,惊呼道:“什么?父皇下旨调兵,竟然没有兵马前来?真是岂有此理!”
一边在大殿里焦躁的转着圈,玲珑公主一边嘟囔道:“反了!反了!真是反了!”
“盛华和宰相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啊,为何要不惜带兵围困宫门也要傻宰相呢?青豆姐姐,这是为什么呢?”
卞青豆淡淡道:“当然是杀鸡儆猴!盛华要杀宰相,在哪里杀不得?完全可以等宰相离宫之后再杀,为何偏偏选择宰相在宫里的时候杀?”
玲珑公主震惊道:“杀鸡儆猴?为何要杀鸡儆猴?”
卞青豆沉吟道:“现在看来,盛华并不似魏清风那般忠君报国,他先在秦镇败北,然后又经历了橘山之战,他心里清楚周军不可敌,所以他很有可能会选择归顺大周!”
分析到这里,卞青豆不禁苦笑道:“我入城之后不该去见宰相的,我应该去见盛华!”
玲珑公主震惊道:“盛华想归顺大周?”
要知道守城盛华麾下的禁军可是主力,若盛华都想归顺大周了,那都城还怎么守?
但是玲珑公主震惊之后,就觉得卞青豆分析的很在理,若是盛华没有异心,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带兵围困宫门。
又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跑了回来,进了大殿就气喘吁吁道:“公主,公主,好消息,好消息,盛华带着人马退走了!”
但是玲珑公主听了脸上却没有喜色,问道:“那宰相呢?”
小太监道:“宰相?宰相被盛华一刀砍掉了脑袋!不止呢,宰相的一家老小都被盛华抓起来杀了!”
玲珑公主道:“宰相怎么会被盛华一刀砍掉了脑袋?难道父皇将宰相交出去了?”
小太监道:“不,不是,是秦将军擅自打开了宫门,放盛华他们进来了!”
玲珑公主听了良久无语,最终化作一声叹息:“竟然连秦玉都反了吗?”
秦玉是皇宫大内的侍卫统领,是父皇最信任的人,没想到秦玉竟然擅自打开了宫门放盛华他们进来了。
玲珑公主望着卞青豆苦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