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小民(稀松)-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更多人能有短暂的,或长期的平安。各个地方。都有象他们一样的人在流血牺牲,才使自己能够有偷来的闲适,享受家庭的幸福。
没错,是无数人的贡献,无数人的奋斗,自己的生活跟他们是相关的。看似虚无缈缈,有些哲学的意味。但只要你往深里想,再往深里想,就会明白。如果没有各地的、无数的、不知名的勇士的抗争。县城里的鬼子不会只有那么多,鬼子的扫荡会更残酷,兴许自己早就跑进深山当野人去了。
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难道不关自己的事情?显然不是,大形势决定小方面,即便你是一个小民也不例外。国家败了,国土沦丧,被侵略者统治,难道不是影响吗?
那自己的所作所为,除了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还有没有更实际的意义?孟有田的大脑开始冷却,开始思考。
自己再能打。一天能杀死多少敌人?能挡得住敌人的扫荡,能保护好自己的家人朋友吗?不,就算自己超过了“白sè死神”,就算自己成了历史上的狙击之王,但仅此而已。自己一杆枪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jīng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jīng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孟有田此时才算深切的感到这位老愤青的话是对的,局部的小胜利根本对抗rì大局没有什么影响,除非来几颗原子弹,再来几架远程轰炸机,也许能给rì本人以绝定xìng的打击,否则即便是美式装备,面对rì本人的顽强,也要打得艰苦异常。
那么能使中国的抗rì少受一些损失,多得一些胜利的办法就是尽量把后世的经验教给更多的中国人,这包括很多方面,既有先进的作战理论,也有对rì本人的深刻认识。
地雷、地道可以搞,新奇的战术可以搞,但涉及到思想层面,涉及到对rì本人的认识,孟有田顿时有种无力的感觉。
有过历史的教训,孟有田最深恶痛绝的便是“中rì两国一衣带水、世代友好”的陈词滥调。他的观点就是:中rì之间过去没有过友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违背事实提出中rì友好的虚幻概念,只能是误国误民。
而现在,国共两党都曾多次公开发表过类似声明,说什么“中rì战争,不但大大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也大大损害了rì本人民的利益。所以,两国人民都是受害者。rì本人民应该团结起来,推翻帝国主义法西斯zhèngfǔ。”
这话简直是狗屁,如果这场战争只是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而没有损害rì本人民的利益,甚至还使得rì本人民获得了极大好处的话,那么rì本人民就不用推翻军国主义法西斯zhèngfǔ,还要积极投身于侵略战争中来了。
如果rì本zhèngfǔ把从中国掠夺的财富公平地分到了rì本人民的话,那么rì本人民拥护这场战争就是应该的了,所以国共两党的做法就是在变相鼓励rì本人进行侵略嘛!至于rì本人中少数的所谓“反战人士”,那才几个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哪个国家都会出胆小鬼、**者,关键是要看清楚哪部分是主流。
至于战后,国共两党所说的要“以德报怨”的蠢话,孟有田更是斥之以鼻!他们的做法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国民党还是GCD,他们都把rì本人的生命看得比中国人的生命更宝贵。
如果中rì战争,rì本只损失军队,而中国除了损失军队还损失大量平民的话,战争的平衡必然偏向rì本一方。即使rì本投降了,他们的重建工作也将比中国更迅速,因为他们的损失比中国小得多。
为了扳回这个平衡,中国人必须尽全力杀死一切能见到的rì本人。年老的rì本人过去侵略过中国,年幼的rì本人将来长大了会侵略中国,rì本女人会给rì本孕育下一代侵略分子,因此他们都是中国的敌人。所以孟有田不会对老幼妇孺下手觉得不忍心、不仗义,杀死每一个rì本人都是在为抗rì战争做贡献,都是在延缓甚至阻止rì本战后的重建。
而对于rì本人的本xìng,孟有田知道得更明白。更透彻。中国强盛时,rì本人是中国人的门生,中国人奉rì本人为上宾;中国衰弱时,中国人却沦为rì本人的刀下鬼。而且rì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早在盛唐时即已显露无疑,白江口之战不就是和小rì本打的?”
rì本在唐代对中国的尊重不过是他们崇拜强权的特xìng的表现。当时的rì本尚处于近乎蒙昧的时代,无论在文化技术和国力上都远远落后于大唐。于是rì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制造工艺、建筑美术、典章制度等等。并仿照中文草书偏旁等而造成rì文,使rì本开始走出原始时代,完成所谓大化革新。rì本人的向唐朝称臣的目的。无非是要同过引进文化来改善他们蒙昧落后的状态。
二战后,rì本同样对美国千依百顺,连天皇也每天早晨起来就去给麦克阿瑟鞠躬行礼。获得美国的信任,以从中国和亚洲掠得的财富购买设备和获取先进的技术,如汽车、电器、半导体等。一旦感到羽翼丰满,就开始看不起美国人,把美国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说得一无是处,《rì本敢于说不》就是一个例子。
由此可见说中rì人民有过友好的历史完全是完全违背事实的,持这种说法的中国人的唯一根据是唐代rì本留学生与一些中国学者的密切交往。然而,这种交往是由中国向rì本单方向的文化和技术输出,rì本留学生对其中国导师的尊重根本不能作为rì本对中国友好的证明,只能证明中国人对rì本的无私的善意。
在唐朝以后的所有年代。包括宋、明、清、民国,rì本人对中国不但没有尊重,反而一有机会就疯狂地侵略破坏、烧杀抢掠。rì本对中国怀有的根深蒂固的恶意。
rì本人以恶意对待中国人,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任何对不起rì本的事,而正是因为我们教了rì本人太多的东西。rì本没有创造自己的文明。他们引进了中国文明作为其文化的根本。rì本人要称霸世界,必须首先彻底打垮它的启蒙老师─中国,以摒除它固有的自卑心理。一旦消灭了中国,rì本就可以把自己标榜为世界文明的一支,成为世界的领导力量。这种心理,和那些武侠故事中不肖弟子艺成之后要杀害恩师是同样的。
而且。无论是rì本军队还是rì本平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中国都是极端仇视的。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做危害中国人的事。在中国施行三光的rì本兵当然不用说了,那些控制中国矿山工厂的rì本管理人员也在用最残忍的方法折磨中国劳工,制造了数以百计的万人坑,被劫持到rì本的中国劳工也被rì本平民残酷迫害而大量死亡。
中国人总是不以实证的态度去回答问题,而是从主观出发,泛泛地认为任何地方好人总比坏人多,甚至凭空断言rì本人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好的。因为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道德准则去估量别的民族,也就不能假定别的民族有着和我们类似的善恶观念。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特有的个xìng,客观的态度是应当从他们的行为总结出他们的习xìng,研究他们思维和行为的规律。
孟有田悚然一惊,他突然意识到他的作用并不只是狙击的技能,而是他头脑中的正确思想。如果……
夕阳从天上消失了,陷没于辽远和模糊的地平线,周围笼罩着深沉和寂静。
“姐夫——”小嫚终于耐不住了,慢慢走过去,轻声呼唤着。
孟有田轻轻动了一下,已经不知跑了多远的思绪在缓缓收回,他张开了眼睑。
“姐夫,咱们回去吧!”小嫚蹲在孟有田旁边,歪着头小心翼翼地说道:“我做了你爱吃的饭,咱回去趁热吃好不?”
孟有田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眼珠转得灵活了一些,他点了点头,慢慢站了起来。可腿脚的麻木让他猛地晃了一下,差点摔倒,多亏了小嫚伸手扶住。
小全和秦怜芳也赶紧走了过来,秦怜芳搀扶着他,小全则猫下身子,说道:“有田哥,来,俺背你。”
“不用。”孟有田轻轻摇了摇头,嗓音有些嘶哑,“脚麻了,慢慢走一走就好了。”
“那让我和小嫚扶着你吧!”秦怜芳关切地说道,她有些放心了,因为孟有田的眼神起了变化。刚回来的时候,她看到的是疯狂而冷酷,让人觉得寒气彻骨;现在,孟有田的目光柔和下来,虽然还有原来的意味,但更多的是深邃,令人莫测高深。
嗯,孟有田应了一声,慢慢迈开步子,向村子走去。走了一小段路,他感觉好些了,便轻轻推开小嫚和秦怜芳,步伐也大了起来。
杀戮不可避免,但还有比杀戮更有意义的事情。一个偏执的杀人狂只能对少数的鬼子构成威胁,但正确的思想理论将使整个国家和民族少犯错误。孟有田轻轻抿起了嘴角,脸上似笑非笑。或许,自己也能完成这个更重大的责任吧?(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十三章无题
刚刚升上中天的一轮明月,把它那银辉的月光洒满了小屋,辉映着她那美丽的脸庞和妩媚的大眼在暗夜中熠熠闪光。
成功与失败都没关系,可必须去做应该做的事。但他也必须给自己留个退步。人是历史的,而不是梦的材料。所以,他无须为自己和某些人的未来忧虑什么,而应当效法有些人现在的坚强与无畏,勇敢地前进。
孟有田想得出神,抿起了嘴角,象是自嘲,又象是释然。它发自那颗已化为顽石的冷若冰霜的心中,凝集着走过了一段旅程而置身于风吹rì晒的荒野之上时的那种冷峻的感情。
如果只是一时的冲动,促使他踏出了崭新的一步。那孟有田知道,就只有前进,为了生存,只有不顾一切地跑下去。逃跑是愚蠢的,在他的背后,漫无边际的浓重的黑暗,正在汹涌赶来。随着他逃跑的脚步,从背后袭来的、将要把他吞噬的黑暗的触角将逐渐膨涨伸展,从背后滚滚而来。
绝不能象胆小的狐狸似的,心惊胆战地蜷缩进洞里。要接受挑战,尽管自己曾经认为自己只是一个随波逐流,胸无大志的懒家伙。而且,将来也许会证明这一点,但都无所谓了。因为,后悔做过的事情,不如后悔没去做的事情。
“姐夫。”小嫚将缝补好的衣服递给了孟有田,说道:“昨天,我打中了两个鬼子。晚上也没做噩梦。”
孟有田正穿着衣服,稍微愣了一下。便似笑非笑地点了点头。这并不出乎他的意料,对于血腥和杀戮能最快适应的人。可能是战场上浴血征战的士兵,或者长久在森林里打猎的猎人,再或者是挥舞剔骨尖刀的屠夫。小嫚为了练习枪法,经常在山中猎杀野物,加上愤怒和仇恨,能够迅速摆脱杀人的心理障碍。
“当然。我还达不到你的水平,我觉得差得很远。”小嫚撇了撇嘴,有些不满地说道:“特别是对风速的估计判断,你说咋办?”
孟有田挠着头想了想。说道:“可以用个投机取巧的办法,做个小旗子,插在敌人要经过的地方。比如树上,敌人未必会注意,而你可以根据旗子的飘动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小嫚眨着黑亮的眼睛想了想,脸上绽放出笑容,说道:“这个法子好,用纸做小旗子也行吧?”
“行,当然行。”孟有田用手比划了一下,说道:“不管是布的。还是纸的,不管是方形的,还是三角形的,你观察久了,自然心里有数。再结合一些其它的参考因素,比如树叶、小草等等,慢慢的也就不需要专门去插小旗子了。”
小嫚点了点头,有些好奇地问道:“姐夫,你一共杀了多少人了。有一百了吧?”
孟有田沉吟了一下,说道:“准确数字记不得,应该够一百了吧?”看着小嫚露出羡慕钦佩的神情,他又接着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刚开始的时候还很在意数字,打死一个就在枪托上作个标记,很有成就感。后来就没感觉了,也懒得记了。”
小嫚伸手把倚在墙上的长枪拿了过来,笑嘻嘻地让孟有田看上面刻着的两颗小星星。
孟有田笑了,到底是女人,做个标记也这么别致。只是,等枪上刻不下的时候,她该怎么办呢?或许她也会象自己一样,已经没有了那种攀升纪录的心理。生存,杀戮只是为了生存,只是为了复仇。
当小全、秦怜芳来到的时候,孟有田正一边在小炕桌上画着图,一边和小嫚在讲着自己的狙击经验。
“在有多个狙击目标选择的时候,你要仔细观察,先干掉威胁最大的,或是对敌人影响最大的。比如军官,机枪手,老兵……而且不要贪功,不要与敌人长时间对峙,不要呆在一个地方,不要轻视你的对手……”孟有田低着头,自顾自地说着。
小嫚盯着他的脸,看似认真地听着,但眼中的目光却包含着多种情感。秦怜芳看见了,心里不由一动,但她还没有深思,孟有田已经抬起头来。
“你们来了,快坐吧!”孟有田伸手示意了一下,然后吩咐小嫚:“麻烦你去烧壶水,泡点枣叶茶,我们得谈到很晚。”
小全坐下来,探头看着图,试探着问道:“有田哥,你又在做计划,再干次大的?”
孟有田摇了摇头,说道:“这是对敌人扫荡的应对方案,鬼子报复心很重,我有些担心。而且,就算敌人暂时没有扫荡的打算,以后呢,所以这个方案早晚会用上。”
秦怜芳仔细看了看图,说道:“我们对于反扫荡还是有些经验的,坚壁清野,游击sāo扰。孟大哥,你一定是有新的想法,我们洗耳恭听。”
孟有田淡淡一笑,说道:“原来反扫荡差不多都是一个模式:主力部队在外线打击敌人,游击队和地方部队在内线疲惫敌人。通过坚壁清野让敌人没吃少喝,坚持不了多久便会退下去。所运用的战术大体上可以归为游击战术的十六字方针,我说的没错吧?”
“没错呀!”小全点了点头,说道:“行之有效嘛,为啥不用呢?”
“现在情况有所不同。”孟有田沉声说道:“缺乏主力部队的外线牵制,而且这种牵制也有限。我们就要想出别的办法,尽量缩短敌人的扫荡时间,减少老百姓的损失。如果游击队还按以前的套路,在内线与敌人周旋,可能得不到应有的作用。”
小全抬头看了孟有田一眼,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敌人的兵力是有限度的,进行扫荡则必然后方空虚。游击队可趁此机会潜入敌后,进行破坏袭击。”孟有田说道:“这种战术可以称之为敌进我进。”
历史上。在rì本人疯狂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的过程中,rì伪军不断对抗rì根据地进行蚕食和“扫荡”。在rì军强大。八路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八路军只能进行敌后游击战,即敌进我退,诱敌深入。
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rì本人也不是傻子,经过几年的较量。也在对八路军的战术不停地研究。根据这个规律,rì寇从外围扫荡,八路军主力通常是向心运动,缩入根据地腹地中心。所以。在一九四一年后,rì本人开始采取四面八方合围战术,即从各个方向一齐朝根据地腹地进行铁桶大合击。通过不断压缩八路军的活动空间,达到消灭八路军的目的。
也就是在这以后,八路军有的部队吃了几次亏,开始采用“翻边战术”,即不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根据的腹部,而是部署在靠近一路敌人的根据地边沿地区。当敌人“扫荡”时,不是“敌进我退”,“诱敌深入”。而是“敌进我进”。趁敌人的包围圈尚未紧缩,并有较大空隙时,选择敌之弱点,由根据地经边沿游击区,“翻”到敌人的后方去,打乱敌人部署,粉碎敌人的“扫荡”。
这一战术符合当时敌后抗rì斗争的实际。因为,rì军是异族侵略者,在政治上处于劣势地位。即使在敌占区也是十分孤立的。加之其兵力少,后方空虚,八路军在敌占区仍可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而取得相当的行动zìyóu权。
这种战术又经过发展,变得更为细致。在坚持边沿游击区的斗争中,可以组织小部队和民兵渗入到敌占区,袭击rì军后方,打击敌伪政权,牵制rì军对根据地的蚕食和扫荡,也是“翻边战术”的一种。
孟有田之所以急着把这个理论提前灌输给小全和秦怜芳,是因为他的对头胡嘉英去开会了,并不在这里。如果胡嘉英在,一定会和他唱反调,进行阻挠。他可不会象小全和秦怜芳那样,基本上对孟有田是言听计从。
一种战术的推广,必然要经过实战的考验。如果这种战术成功了,就会有人研究,有人效仿,孟有田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
“进入敌占区活动,游击队还是有些经验。”小全还有些犹豫,试探着问道:“有田哥,我想没那么简单吧?”
孟有田沉吟了一下,斟酌着字眼讲述了起来。
两面政权,白皮红心,就是表面上是支应敌人的,而实质上是为抗rì服务的。但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这个问题肯定是有争议的。怎么能赞成两面政权呢,这不是迁就、妥协和投降吗?
实际上呢,在敌占区,如果村政权一点也不支应敌人,群众天天都会饱尝烧杀之苦,付出的代价很大。而且,群众因为害怕而恐慌起来,便会有意躲避游击队,使其丧失活动生存的土壤。
在敌战区的作战目标主要应该是最凶恶、最疯狂、百姓最痛恨的敌人,也就是对游击队威胁最大的敌人。另外对夜间敢于出来sāo扰的敌人,也要痛打,把夜间完全掌握在游击队手里。
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说游击组的人数问题,二十多人,行动起来机动灵活,不象大部队,容易暴露,打起来也不好脱离。每组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还要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络通道,必要时可以集中力量。
要在每个村都发展堡垒户,可以掩护伤员,提供消息和物资。如果有诚心打鬼子的要加入,也可以视情况自己补充,但人数一定要控制,甚至可以让他们暂时留在村子里发展,由游击队提供一些武器,形成一种暗中的武装力量,偷偷的进行挖掘地道等工作。
“……总之,就是要枪打出头鸟,即打击为恶最烈的铁杆汉jiān,摧毁民愤最大的伪政权,尽量避免使群众受害。”孟有田尽量用委婉的话语讲述自己的观点,看到小全和秦怜芳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他放缓了语气。讲了个笑话。
“有这么个笑话,说的是一位将军去前线视察。在官兵的保护下钻过前沿的战壕。一个军官提醒道:‘前面有一个敌人的狙击手,请将军小心。不过。这个狙击手的枪法烂极了,在那呆了好几天,打了很多枪,一个人也没打着。’将军听了很生气,说道:‘太不象话了,你们应该马上消灭这个家伙。怎么能让他在那儿呆上好几天呢?’这个军官吃惊地大声说道:‘将军您疯了吗?消灭这个蹩脚的家伙,好让敌人换上更厉害的狙击手,把我们都干掉吗?’”
哈哈哈哈,笑得最大声的不是小全和秦怜芳。而是提着水壶进来的小嫚。
“把水壶给我,别烫着了。”秦怜芳见小嫚笑得身体直晃,赶紧笑着抢过水壶,给大家倒上了枣茶。
“我明白了。”小全恍然大悟地一拍脑袋,说道:“对一些被迫为鬼子服务的维持会,只要没有大恶,便先放他们一马。省得我们打掉他们,反倒换上更凶恶的家伙,让老百姓遭殃。”
“一开始听得不大顺耳,可这个故事倒也说明了一些问题。”秦怜芳说道:“先打击铁杆汉jiān。震慑其余,或许能让他们为我们工作。”
“可以为我们通风报信儿,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收留伤病员,可以提供粮食。”小全的思路开阔起来。
“那就是你们游击队的事儿了。”孟有田不想把话说得太透,而是转移了话题,“至于内线,我的想法是设立几个钉子,利用少量人员,依据有利的工事设施牵制敌人。象南山背。十里村,土门村,良岗庄等,地道比较完善,可以迫使敌人不断分兵。其余的民兵则隐蔽机动,可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截夺敌人的军用物资,甚至可以对少量的皇协军部队进行袭击。”
“皇协军嘛,民兵还是可以与之一战的。”小全对皇协军有些鄙视,说道:“游击队曾和他们交过手,战斗力很稀松。但也别大意,他们的武器装备还是比民兵好的。如果有鬼子督战,还是不要正面与他们作战为好。”
秦怜芳看了一眼孟有田,民兵大队是归她领导的,自然也希望作出些成绩,但要真正地进行作战,她的心里也没底。
“那就用计谋。”孟有田若有所思地用手指敲击着小炕桌,“打皇协军,难道不是改善并补充武器的好机会?若是想从鬼子手里抢,怕是困难太大了。”
“我倒是希望民兵能打个漂亮仗。”秦怜芳点了点头,说道:“孟大哥,咱们先初步研究一下,如果敌人真的要来扫荡,再根据情报适时修改。”
“对呀!”小全表示了赞同,“游击队要那个,对,敌进我进。具体的问题也最好先有个大概思路,也好提前做些准备。”
“那咱们就慢慢说。”孟有田转头看了看小嫚,说道:“挺晚了,你先去睡吧,不用陪着我们熬。”
“俺不困。”小嫚执拗地摇了摇头,“你们说你们的,别管俺。”
秦怜芳看了小嫚一眼,若有所思地垂下了眼睑,心中浮起一个模糊的想法。
……………
在岗村宁次上任之前,鬼子的每次扫荡基本上都会被提前知道。因为他们要准备辎重,征集牲口大车,抓伕抢粮。而要下乡扫荡的汉jiān狗党则认为这是抢东西发洋财的好时候,大量预备运输工具。
岳培坤和王尚荣作为参加扫荡的部队首领,此时的心情却是不同的。王尚荣年轻气盛,依靠的是他的伪县长老爹,部队也多是本县的地痞流氓及一些强抓来的百姓。别看他长得人五人六,平常挺胸抬头不可一视的样子,其实就是一个志大才疏的蠢蛋。
下乡扫荡,又有皇军助阵,这是个美差,王尚荣想到的是发财,想到的是打败那些泥腿杆子组成的民兵,想到的是博取rì本主子的欢心。他并不十分清楚所要扫荡地区的具体情况,而且象他这种人,即便知道了杜世雄的人马,甚至rì本鬼子也吃过亏,也会自大地认为是别人愚蠢。
与之相反,岳培坤领受到任务后却没有那么欢欣鼓舞。工于心计的人总是很谨慎小心,会考虑得很周全,上一次扫荡他便使计策让杜世雄来试探了一下。其中的过程,最后的结果,他通过打探也知道了七七八八。杜世雄吃了大亏,他幸灾乐祸,但也在心中产生了戒惧。
那个地方不好惹啊,升官发财的事情先别想得太多,保住命,保住实力,才是要优先考虑的事情。地雷,地道,防不胜防,yīn险毒辣,在没有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之前,可别轻易给rì本人当了炮灰。
怎么能让rì本人满意,又能让自己全身而退呢?岳培坤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也就是他与杜世雄、王尚荣等人的区别,并不把效忠rì本人放到首位,而是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且,他更擅长的是表演,利用表面上的错觉,掩盖他的真实想法。
第六十四章逃避—内心的恐惧
在这世界上,你能做到什么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你不会在懊悔中度过余生。但孟有田很快便失望了,他所提出的新战术被否决了,被胡嘉英否决了。
不仅如此,孟有田嗅到了危险的气味,他迅速回了土门村,更准确的说,他是借着反扫荡的忙乱逃回来的。
天气是醉人的温暖,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粉sè的花片有些沾挂在绿草上,入目的是一幅媚丽的残chūn光景。
但孟有田的心情却是沉重的,他还在回想着胡嘉英义正辞严的话语。嗯,有些词藻很熟悉,很有点那个动乱年代的意味,差点就把“敌进我进”的新战术批判为反对毛ZD军事理论了,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胡嘉英不时说出来的“肃x托”这个词汇。
所谓“肃x托”,即肃清托派。托派,原本是苏联**中以托洛茨基为首的派别。三十年代在苏联曾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托斗争,许多人被当作托派而遭到杀害。一九三八年,王M和康S从苏联一回国,便照搬苏联的模式,大肆鼓吹“肃x托”,并抛出《铲除rì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托洛茨基匪帮》的长文,从而把肃x托和反对汉jiān相提并论。肃x托运动滥杀无辜,恶劣影响涉及全党,很多GCD员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
其实,当时的广大干部甚至许多领导“肃x托”的人。并不真正懂得托洛茨基派一词的含义。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从康S的小册子里受到影响,把“托派”当成汉jiān来理解。因为“托派”从xìng质上讲同汉jiān是一样的。既然是汉jiān,那就是中国人民的公敌。当时的情况下。怎么能让人民公敌留在世界上呢?
孟有田并不知道这股行将刮起的“肃x托”之风是受到了山东微山湖西区的影响,而湖西区的“肃x托”从一九三九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扩大化,从严刑逼供出第一批“托派”分子名单,到现在已经关押了几百人,杀害了三百多人。
宁肯战死在沙场。也绝不想冤死于狱中,死于个人报复的宵小之手。孟有田以其敏锐的感觉迅速抽身,但并不表示他将意志消沉,他还要继续实施自己想好的计划。
只是。他感到了失望和迷惑。抓“ab团”,“肃x反”扩大化……有多少人被惨遭杀害,人们并不是没有品尝过因过火的政治x斗争而造成的巨大痛苦,为什么始终还是有人重蹈覆辙呢?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有些迹象可循,总有一定的积累。一叶知秋,从一些微小的迹象看穿事物的本质,特别是对于熟知历史发生的孟有田来说,他对此更为戒惧和敏感。
就象后世网络上有种理论认为,正是不断的严苛的运动。才保持了GCD的纯洁xìng和战斗力,使其变得水泼不进、针扎不透的坚强团体,为此而付出代价是值得的。而国民党就是因为不搞x运动,所以组织rì益涣散,战斗力rì益消散。
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你是那冤死的一员,你还会赞同吗,你的亲人会认为你的死是在做贡献吗?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你会赞同这种观点吗?当然。只要涉及不到自己,大可唱高调,这就是人xìng。
自己是明智的,还是胆小怯懦的?孟有田有些搞不清楚了,但正因为知道得多,而变得谨小慎微,却是无疑的。
幸亏自己不在党,幸亏自己杀敌立功,汉jiān的罪名扣不到自己头上,最多就是生活作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