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小民(稀松)-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了?”

“没了!”

“唉,没头没脑的家伙,吊人胃口嘛!”

“唉,他咋就不写完呢?”

三个人意犹未尽的叹息着,回味着诗歌中的意境,过了一会儿,秦怜芳自失的一笑,说道:“睡觉吧,要不明天该起不来了。”

“睡吧!”白俊婷无可奈何地翻了翻眼睛,李月华将几张纸叠好,又夹进了书里,将炕桌推到墙边,吹熄了油灯。

一轮月亮将水一般的清光,撒在窗棂前的地面上,今夜能否安眠?

……………

一九三七年十月,在整个华北地区,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以失败告终。忻口和太原保卫战失利后不久,沿同蒲路南下之敌,已进至太谷、平遥,而沿平绥路(běijīng至呼和浩特)西犯之敌,占领了归绥和包头。至此,国民党军已退出冀(河北)、察(察哈尔)全境和晋、绥大部及山东北部地区。

同时,八路军129师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前线,开创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rì根据地。根据形势需要,直南特委一方面派人与八路军联系,希望他们能派兵一部打开冀南的抗rì局面,一方面决定派出党员,分散到各地发动群众,组建抗rì武装。

杨荆云响应直南特委的号召,奔走各地,联络冀南暴动失败后转入地下的同志,积极开展工作。时值“国共合作”,世事变了,也不用躲躲藏藏了。可等他派人去联系自己的热血学生时,却惊讶的得到消息,一伙人耐不住xìng子,跑去十里村找他了。

这些家伙,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杨荆云得到消息急得直跳,都是读过书,懂得大道理的好学生,自己正盼着他们来助自己一臂之力呢!世道这么乱,土匪盗贼横行,自己已经被抢过两回,他们之中还有女学生,这不是,不是添乱吗?

杨荆云越想越着急,越想越觉得后果严重,再也坐不住了,拉起根木棒子便要赶去查看个究竟。他的爱人李佩玲虽然也很担心自己的学生,可不放心丈夫一个人去,死拉硬拽,又叫上个同志,三人这才上了路。

第一百一十九章会合

跟着杨荆云的这个同志姓古,真名古庆山,是参加过冀南暴动的,失败后便隐姓瞒名,四处打零工为生。后来杨荆云给他在简师找了个杂役的活儿,一直干到现在。

古庆山不到四十的年纪,脸上黑黑的,留着连鬓胡子,身体相当的粗壮,在李佩玲眼中,确实是个当保镖的好材料。而且这古庆山是良岗庄人,虽然七八年未回去了,但这道路还是挺熟的。

三个人从李家庄出发,紧赶慢赶,还好路上没遇上劫道打短的,rì近黄昏才远远地看到了十里村。

“也不知道这帮人到没到十里村,万一这路上——”李佩玲累得腿酸脚疼,但这心里还是惦记着别人,yù言又止地叹了口气。

杨荆云轻轻摇了摇头,不敢也不愿把事情往最坏的地方考虑。他迈开脚步,恨不得一步跨进村子。

“这,这是咋啦?”老古瞪大了眼睛,望着前面被挖得变了形状的大道。

道沟,阻止rì本鬼子发挥机械化的利器。按照rì军大车为标准,把全部大路挖成道沟,深三尺,宽五尺。取土堆沟沿,修成高一尺五,宽两尺之边墙,作为人行小道。每隔数十丈挖一条四五丈之复道。在抗战期间,冀南地区共挖道沟五万里,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人称之为冀南平原的“马奇诺防线”。

现在,杨荆云三人看到的却不是rì后成为标准的道沟模样,而是孟有田琢磨出来的四不象。虽然没有那么标准,没有那么jīng确,也刚刚在试验,但这个样子也能起到它的作用。反正rì本人的卡车是没法开进来,村里的畜力车因为窄而能够通过。

“好家伙,十里村人要把路都刨了,让别人进不来,自己也不出去啦?”老古边走边挠着脑袋,胡乱猜测。

“不能是那样吧?”杨荆云也不太确定,思索着说道:“这人能走哇,牲口车也差不多吧?”

“搞不懂,搞不明白。”老古连连摇头。

三个人心里划着问号,还没走到村口,从路边的树后便跳出两个人来,横枪吆喝道:“干什么的?站住别动。”

十里村不会也被土匪占了吧?杨荆云等人心中一沉,不约而同都冒出了这样的疑惑。

…………

“杨先生,李大姐,是你们哪,快请坐,请坐。”孟有田看到被带到屋里的熟人,赶紧起身。

“你们这是——”杨荆云和李佩玲还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这十里村发生了啥样的变化。

孟有田微微一笑,手上斟茶倒水,嘴上简单说道:“世道乱哪,俺村的这些年轻人便组织起来,成立了这么个护村保民的小队伍,免得土匪、无赖来欺负。”

说得倒挺简单,可这枪是哪来的?杨荆云心里划着问号,并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开口询问那些学生的事情。

“他们都挺好的,在俺们村里已经住了两天呢!”孟有田笑着说道:“俺这就叫他们过来,他们都在东屋忙呢!”

“那就别叫他们了,我们过去看看就行。”杨荆云赶忙制止,他有些疑问不好开口,到了自己学生那里,便能方便许多,应该能打听到不少事情。

“也好。”孟有田点了点头,将他们送到门外,指了地方,也没跟着进去。

杨荆云三人走到东屋门口,便听到里面的喧嚣,好象正在排演节目。推门进去,学生们一愣之下,立刻高兴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叫着。好半晌,众人才算平静下来,围坐在一起,细说着这段时间的经历。

“原来是这样啊!”杨荆云轻轻点着头,责备道:“你们就是毛躁,看看,差点出了事儿。”

“没出事就好,你就别说他们了。”李佩玲如释重负,笑着打圆场。

“可这十里村的,护村团是吧?”杨荆云疑惑地问道:“他们哪来的那么多枪,能把良岗庄的土匪打败。”

“这事儿我知道。”王维光站起身,说道:“护村团的二虎子有点,有点爱显摆,我从他那里知道了事情的大概经过……”

王维光讲述完,众人都没言声,他们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些不为外人所知的事情,象是小说里的故事,还真有那么点传奇xìng质。

“脱颖而出啊!”杨荆云感慨了一下,说道:“有些人平常可能看不出什么特别,可一旦给了他发挥的环境和机会,他就会象装在布袋里的刀子,露出锋芒。孟有田就是这样的人,踢腾出这样的局面,简直令人肃然起敬啊!”

学生们都没说话,但神情中都表示了赞同。老古听到良岗庄时,眼睛便亮了起来,现在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对了,你们刚才是在排演节目?准备给村里的百姓们看吧!”杨荆云笑着问道。

“是啊!”秦怜芳抢着说道:“村里人对我们好象有些隔阂,所以我们决定用这种方式拉近一下彼此的距离。”

“嗯,这是个好办法。”李佩玲赞赏地点了点头,“顺便宣传一下抗rì救国,一举两得。”

“这个主意是我想出来的。”李月华有些得意地扬起了下巴,“我们还要在村里办个小学校,教村里人识字呢!”

“有了文化,更能听懂抗rì救国的道理,这个办法也很好哇!”杨荆云笑着点头。

“我们还学会生火做饭了呢!”白俊婷也向老师汇报着成绩,“杨老师,李老师,呆会儿到我们那吃饭吧,尝尝我们的手艺。”

“好。”李佩玲有些宠溺地拍了拍白俊婷的肩膀,拉着长音说道。

“杨老师,我把募捐来的抗rì经费用了一些。”王维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村里百姓的生活也不宽裕,我们不太好白吃白住,便——”

“伙食费是吧!”杨荆云很大度地摆了摆手,说道:“应该的,你们自己的钱都被土匪抢走了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咱们不给百姓增加负担,这样做是对的。”

王维光这才有些释然,捏着缝在衣服里的钱说道:“杨老师,我还是把这些钱拿出来,交您保管吧!”

第一百二十章侧面了解

“不急。”杨荆云站了起来,说道:“刚才不知道事情的经过,对孟小哥连声谢都没有,实在是失礼,我现在就去补上。”

几个人又来到正房,正式向孟有田表示感谢,并且谢绝了孟有田安排饭菜的好意,孟有田也不勉强,切了块肉给他们拿去做饭,算是主人的一点盛情。杨荆云、老古决定和男学生们暂时挤住在一起,李佩玲只能是和三个女生住在孟有田家里。三个女生不停地邀请相让,杨荆云等人也只好去见识一下她们做饭的手艺。

李佩玲走了满脚的燎泡,进了孟有田的家,一骨碌身歪上了炕,躺不是躺,坐不是坐,浑身觉得乏困难过。

三个女生叽叽喳喳地去外间屋做饭,杨荆云则坐在炕沿,手里端着一碗白开水晃着灯影。

“同志啊,现在对你来说,走一步路也是锻炼。”杨荆云看着妻子疲倦已极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才是开始,要不趁早炼好两条腿,往后打起游击来,可就只好当俘虏了。”

李佩玲半倚在被褥上,双手扳住脚,呲牙咧嘴地说道:“以后谁知道是个什么样子,今儿可实在支不住了,饭做好,我也不吃了。”

“腿脚是慢慢练出来的,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老古坐在墙根的小板凳上,慢腾腾地说道:“宁叫累了腿,不叫累了嘴。脚上起泡,是身上带火,好歹吃上点饭,泡也就合贴下去了。”

“老古有经验,你就听他的。”杨荆云劝解了一句,然后望着古庆山说道:“老古,你是良岗庄人,多少年没回去了,想不想家?”

“咋个不想。”老古眨了眨眼睛,说道:“我有个想法,想把良岗庄的百姓也发动起来,可这还有些困难。如果孟有田能帮下忙就好了,老杨,你和他熟,能不能说动他?”

杨荆云点了点头,说道:“你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良岗庄的土匪被打散了,正是我们取而代之的好时机。借枪,借人,是我们能否在良岗庄立足并开展工作的关键。孟有田在护村团里说了算,只要说动了他,事情便成功了十之仈jiǔ。”

“十里村呢,我看这里的情形很好啊,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开展工作应该会非常顺利。”李佩玲插话道。

“这里当然不能放弃。”杨荆云说道:“可也不能cāo之过急,这局面是人家自己踢腾出来的,咱们既不烧柴,又不下米,人家做熟了饭,端碗就盛,恐怕会有人不同意哩!”

“咱也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大家的将来,就凭这些枪,能挡住鬼子?”李佩玲不服气地辩解道。

“那这道理也得跟人家讲透说明,还要看人家听不听啊!吃过饭,我就回村公所,找孟有田好好谈一谈。”杨荆云笑着扶了扶眼镜,他的眼镜在东跑西颠时摔坏了一条腿,临时用一根线拴在耳朵上,看起来有些不雅观。

正说着话,饭菜已经做好了,三个女生的手艺也就那么回事,能做熟,能吃,已经是很不简单的事情了。

吃着饭,杨荆云又询问了一些事情,想多了解一些十里村现在的情况。

“怎么说呢,村里人虽然朴实,但还是脱不了那种各扫门前雪,生怕事临头的小农意识。”白俊婷说道:“就说上次去良岗庄搭救同学吧,孟大哥可没敢说实话,他对护村团的人说土匪要来报复,他们得先下手为强,这才把队伍拉出去的。这要是说打仗救外人,恐怕会有很多阻力。”

“这亏了打土匪只伤了两个人,孟大哥又是肉,又是粮地给安抚下去了。要是真有阵亡的,那家属还不知道怎么闹呢!”秦怜芳补充道:“就为了能避免大的伤亡,孟大哥那样的腿脚还主动在前头开路,第一个打上炮台呢!”

“是吗,我还真没好好谢谢他呢!”李月华张大了嘴巴,转头看着秦怜芳,似笑非笑地说道:“呵呵,你不是还扮成新嫁娘,和孟大哥那个……”

“你还说,还不都是为了救你。”秦怜芳脸一红,瞪起了猫眼。

“咋回事儿?仔细说说。”李佩玲女人的八卦xìng子爆发,好奇地追问起来。

秦怜芳红着脸,吭吭哧哧地把事情简略说了一遍,几个女人都笑了起来。

“这小子,脑子是咋长的?”杨荆云看了看老古,两人却不只是觉得好玩儿,而是佩服孟有田的奇思妙策。

“土匪败得不冤枉。”老古望着杨荆云说道:“虽然护村团都是刚拿起枪的庄稼汉,但有孟有田在组织策划,可比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杂碎强多了。”

杨荆云轻轻点了点头,愈发急切地想与孟有田交谈一番,从十里村开始,向良岗庄拓展,一举打开工作的局面。他和老古匆匆吃过晚饭,便急着又回到了村公所。

村公所正房里的灯亮着,孟有田和小全、二虎子正在鼓捣着王明义打造出来的独一撅。这把独一撅比缴获自土匪手中的有所改进,重量减轻了一些,个头缩小了一些。

“少装点火药,小心崩着自己。”孟有田伸手抢过二虎子手里的空弹壳,将重新装填的发shè药倒出来一些,又将削好的硬木弹头安好,用钳子夹紧,在手里摆弄了几下。

“这玩艺儿行吗?”小全挠了挠头,对这粗制滥造的子弹表示怀疑。

“哎,行不行的总得试试吧!”孟有田倒是不急不慌,说道:“独一撅是个什么武器,让它用好子弹,那不是浪费嘛!”说着,他将这颗子弹装进枪里,东瞅西望想找个试枪的地方。

“俺来吧!”二虎子一把抢过去,说道:“俺到地窖里试试,省得惊动旁人。小全,你拿盏灯笼帮俺照亮。”

孟有田赶忙嘱咐道:“你俩小心点哈,别伤着。算了,明儿白天再试吧!”

“伤着啥,你在屋等着,俺俩一会儿就回来。”二虎子拉了一把小全,两人转身出了屋子。

也不知道能成不能成?孟有田坐在桌前,轻抚着额头,他不为这**和复装子弹能否成功而担心,这次不成,下次再来呗!可他却为村里百姓的各怀心思而发愁,为护村团里那几个胆小鬼而生气。

第一百二十一章哪棵大树是依靠

看人家那些穿越者,虎躯一震,那是名将军队望风来投;王八气一冒,周围人都中了邪似的紧紧跟随,还都赤胆忠心,毫无怨言。自己咋就那么矬,一个小村子,几十个人的护村团,都他娘×的摆不平。

唉,有些人难道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血腥不死心。自己那命,就那么金贵,宁肯象狗似的活着,也要混一天算一天。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就是老百姓不能改变的人生信条。

“他娘×的,俺才不受这些闲气呢,愿咋的咋的,想咋活咋活,没那刚劲儿,救也是救了个行尸走肉,白浪费粮食。”孟有田想着想着,直觉得心中郁闷,不由得重重捶了下桌子,将心里话说出了口。

“呵呵,这是咋啦,跟谁生这么大的气呢?”杨荆云和老古走了进来,笑着说道。

“哦,杨先生,古大哥,快请坐吧!”孟有田有些不好意思,起身相让。

杨荆云和老古含笑落座,杨荆云先开口说道:“孟兄弟,我走过不少村镇,还顶数这里光景好呢,你们踢腾得不错,咋还不满意呢?”

孟有田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们只看到表面,其实这内部呀,嘿嘿,可不是那么简单。”

“哦,你们能打败土匪,损失甚小,怎么内部还有问题?”杨荆云有些疑惑地问道:“我看他们都挺服贴你的呀!”

“什么服贴不服贴的,现在跟俺一条心,刀里火里都跟着俺的,也不过是十几个好哥们。”孟有田有些自嘲地说道:“其余那些人,俺看是冲着一个月两斗谷子来的。这要真打起硬仗来,可就是七零八落,各自逃命去了。”

“有这么严重?”老古皱着眉头问道。

“这护村团看着是不断壮大,可很多人是看见别人得了好处,也想来沾点光。”孟有田有些鄙视地冷笑着,“还好,这跟土匪几次交锋是打胜了,也没有大的死伤,若是打败了,或者死了人,嘿嘿,俺可就早成了惹祸的根苗,被村上人的唾沫星子给淹死了。就算现在,村里还有人议论着要把这抗rì护村团的名字改一改,免得rì本人来了,给杀个风毛五散呢!”

杨荆云沉吟了一下,说道:“几百年的封建压迫,确实磨灭了很多国人的血xìng和反抗jīng神,养成了胆小怕事,得过且过的思维习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但我们也不能灰心丧气,只有将抗rì救国的道理宣传到位,相信情况总会有很大的改观。”

孟有田垂下了眼睑,宣传鼓动他不陌生,但那些大道理他说不出口。虽然他很反感村上那些百姓的胆小懦弱,光顾小家,但他也未尝没有那种心理。

抗战,八年抗战,尸山血海般的全民抗战哪!谁都怕死,谁都不去抗rì打鬼子,那就得当亡国奴,孟有田当然知道这个理儿。但想到一个个熟悉而亲近的人将要永远分别,一个个孤儿寡母将孤苦伶仃地哭泣,也正因为知道这段历史的残酷,他心里便沉重得象压上了千斤巨石。

真的,他宁肯自己去拼命,也不想看到那样的惨景。刚才的斥骂,也不过是他的发泄,矛盾的心情才是他在现实中始终无法排解的困难。

杨荆云和老古对视了一眼,不知道孟有田怎么突然沉默了,心里都感到奇怪。

好半晌,孟有田才自失地一笑,抬起头来,说道:“杨先生,古大哥,你们给俺交个底儿吧,这国共合作了,哪头儿的也没啥好隐瞒的吧?”

杨荆云微微一笑,说道:“我们GCD行事光明正大,也没想隐瞒,是你没问吗!”

果然如此,孟有田轻轻点了点头,意料之中的事情。他既没有能力独霸一方,也就非左即右,敌后战场将是谁的天下,能依靠的大树是哪棵,他的脑袋没被驴踢过,自然早就考虑过,也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在整个时代大cháo中,孟有田改变不了历史的走向,也就只能顺势而为,使自己不被汹涌的浪涛所吞没。

“抗rì宣传的事情,就麻烦杨先生和古大哥了。”孟有田做出了决定,突然有些意兴阑珊。

这是上天的安排,也是历史的选择。一群理想主义者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为捍卫自己的真理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甚至这些理想主义者还拥有着在常人看来无法企及的优秀品德和才华。扳着手指头数一数那些耳孰能详的名字,都是人中龙凤,孟有田或许有些小聪明,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着那种经天纬地的大智慧,有着政治家的铁石心肠。

“成了,成了。”二虎子欢蹦乱跳地跑进来,举起一个大萝卜让孟有田看。

大萝卜上有一个穿透的窟窿,前小后大,嘿嘿,孟有田不由得笑了,这复装子弹倒还有达姆弹的威力呢,可惜这准头儿令人无奈。

“孟兄弟,我们再好好谈谈这抗rì宣传工作的事情?”杨荆云还想与孟有田多谈谈。

“杨先生,古大哥,你们走了远道,还是先休息,明天再谈不迟。”孟有田淡淡地笑着,“俺们挖了一天的路,也实在是有些累了。”

“那好,咱们明天再谈。”杨荆云笑着点了点头,和老古告辞而出,回东屋去了。

孟有田打了个呵欠,懒懒地说道:“你们俩谁辛苦一下,替俺出去查查岗。俺这腿有点酸疼,看来是要变天了。”

………………

天晴了。雨后的天气分外爽快。大地散发出cháo润清凉的气息。太阳出来了,照耀着一片新生气象。

这他娘×的,自己想干点事情咋这么难呢?孟有田等人顺着梯子从地洞里爬出来,弄得跟泥猴似的。挖个地洞而已,咋还有渗水的问题呢?估计还是挖得有缺陷,真正的地道那可是三防齐备的。

“又要通风,又要排水,怕是不好弄。”二虎子打水洗脸,有些犯难的说道。

孟有田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本来就不是一天两rì的工夫,别着急,咱琢磨着来,慢慢完善。”

第一百二十二章地道的野望

二虎子是不太同意挖地洞的,想了想说道:“敌人要来了,咱们一定能打败他们,俺看用不着再费力气鼓捣这玩艺儿。”

“凡事不能都往好里想,万一挡不住呢?”孟有田翻了翻眼睛说道:“那村里的粮食呢,乡亲们的财产呢,就都要被敌人糟蹋光了,那样就算没被敌人杀了,大家也要去喝西北风了。”

“挡不住?那就让乡亲们跑呗,跑反又不是没有过。”二虎子有些不太在乎,“再说这地洞也就比各家的红薯窖深一些、长一些,也没啥花样吗!”

“跑反,你当大家都象你腿脚这么灵便哪?”孟有田生气的说道:“俺再说一遍,这叫地道,不叫地洞。你说红薯窖,那是什么玩艺,糊弄敌人是睁眼瞎吗?藏在那里,扔颗手榴弹就给你连窝端了。”

“好了,不要争了。”小全赶忙劝解道:“有田的眼光准,咱们就听他的。现在费些力气,总比将来挨杀挨抢好吧!”

孟有田点了点头,缓缓说道:“你们说俺胆小也好,贪生怕死也罢,可有些话俺还得讲说明白。抗rì打鬼子,哪有那么容易,那可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而且将会是很艰苦、很残酷的斗争。会出乎你们的意料,会死很多人。”

二虎子和小全互相交换了下眼sè,有些将信将疑。

“这挖地道不光能保护大家伙的生命,也包括大家伙的财产。俺一直认为凡事要从最坏的可能考虑,做最完备的预防。开挖地道,一来可以做藏身之地;二来可以将粮食财产都坚壁起来,这样即便敌人杀过来,大家伙的损失也会减少很多,敌人退了,还可以继续生活下去。”孟有田继续说道:“咱别干那痛定思痛,亡羊补牢的事情,等出了事情,说啥做啥可都晚了。”

“你看,解说得详细俺们不就明白了。”小全悄悄给了二虎子一个眼sè,二虎子也嘿嘿地笑道:“明白了,俺明白了,咱继续挖,让rì本人来了毛都捞不着。”

“咱先从护村团开始,每个队员家里都要挖地道,先把义仓的粮食分散储存起来。”孟有田说道:“然后再在全村推广,把各家各户的连接起来,这样也就差不多了,敌人来了就打,打不过就钻地道。”

“俺们这几家都没歇着,都在挖哩。”小全再次表示了对孟有田的支持,又偷偷捅了下二虎子。

“俺家也在挖哩,正好俺爹腿脚不好,有个地道能躲藏,俺也放心。”二虎子挠着脑袋说道。

“甭糊弄俺,俺可是要监督的。”孟有田说道:“各家挖出来的土都运到破土窑去,开窑烧砖瓦,一是给大家伙修补房屋,二是把沿街的房子都修成夹壁墙,这样才最保险。”

“你说咋的就咋的。”二虎子很有些无可奈何的点着头,“谁让俺就服你呢!”

“呵呵,有田,你和紫鹃啥时办事哩?”小全笑道:“咱两家先挖通吧,然后俺天天晚上钻过来听动静。”

“什么人哪?”孟有田被气乐了。

地道战中国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记载,但近代抗rì战争中被我们的先辈发挥到了及至,也是被逼得实在没招儿的无奈之举。地道战的前身是河北平原抗rì根据地的道沟地道战,但当时还不普遍,也不完善。

直到一九四二年鬼子大扫荡以后,斗争环境异常残酷。为了便于我军民坚持平原对敌斗争,根据几年来开展道沟地道战的经验,在广大平原地区领导军民进一步开展了地道战。

初期的地道主要是为了我地方干部隐蔽斗争,在一些党员或“堡垒户”的住宅院内,挖掘能容纳一、二人的小地洞。虽然这种地道在反“扫荡”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灵活,一旦被敌人发觉,没法躲避。为了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就逐渐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两层,或修两个洞口,或把两个洞连接挖通。这样,虽有了一定的灵活xìng,但它只能作为临时藏身躲险的处所。

到了一九四三年,地道战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在残酷的战斗中,地道不断完善,洞口伪装巧妙,还修筑有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垒。

关于是否要在这个时候提出开挖地道的主张,孟有田是没有犹豫的。虽然大家伙此时心气很高,但他们并不了解抗rì战争的艰难和残酷,工作推进还有困难。但他也知道要想挖成地下堡垒,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上轿现扎耳朵眼是不赶趟的。难道非得被逼无奈,难道非得付出惨痛的代价才会想到地道的好处吗?

三个人收拾完身上,走上了大街,便听到一阵奇怪的敲击声,转过街角,迎面走来了两个人,一个是黑瘦少年,手里拿着两个牛胯骨,边敲边唱,“改了朝换了代,清朝过了是民国,富人还穿绸和缎,穷人光脚当鞋穿,各位老少听我唱……”

少年腋下还挟了根竹杆,后面跟着个中年瞎子,乱蓬蓬的头发,乱糟糟的胡子,肩上一边背着褡子,一边是个二胡,左手握着竹杆,还提着面小铜锣。少年唱完,他就铛铛的敲上几下,朗声说道:“列位,我们来到宝地,今晚在村头庙门口唱两段,大伙赏耳啦。请父老乡亲们赏点吃喝,帮点盘费。”

两个人边唱边说,在村里街上走了一圈。

“咱吃完饭去看热闹,好长时间没有说书唱曲儿的来了。”小全是年轻人,就难免好新奇,好热闹。

“嗯!”孟有田很随便地点了点头,望着远去的两个卖艺人的背影有些狐疑,但又说不出哪里有不对的地方。

第一百二十三章说书人

听书长智,看戏乱心。在缺少娱乐的年月,百姓们可能并没有这样的认识,所以,哪怕是很烂的表演,也会吸引很多闲下来的村民。

吃过晚饭,孟有田便和小全等人来到了关帝庙。这里已经点起火堆,青烟缕缕上升,人们已经围了一圈,里面是孩子,后一层是或蹲或坐或站的大人。

和熟人打了招呼,孟有田随便找了块破砖头一坐。杨荆云夫妇和几个青年学生也来了,秦怜芳等女生和几个在村里刚相熟的姐妹聚在一起说笑,几个小孩则象个猴子似的东窜西窜,嘻嘻哈哈的打闹着。

那个瞎子已经安排就绪,那个少年敲起小鼓,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几个小孩不懂事,马上遭到了大人的喝斥。

瞎子先冲人们作了个揖,说道:“承情大伙帮助,俺们一定多唱几曲,答谢诸位的恩情,俺先唱个十二月,然后开唱小尼姑下山。”

咚隆一声弦响,瞎子坐在一个破木头墩子上开口唱了起来:“正月里来锣鼓敲,敲的穷人好心焦,人家开心看热闹,咱要上工谁照料,穷呀,穷人,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