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小民(稀松)-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田,你要办的工厂啥时能开工啊?”紫鹃关心的是另一件事情,她可不愿光呆在家里,“要是缺钱,就把我手里的那些金银都卖了吧!”

“对,对,我这里也有,你都拿去。”柳凤不甘落后,虽然几个女人表面融洽,但各自的内心里还是希望自己能帮男人多些。

孟有田摇了摇头,来香港、买房子、做买卖,已经花去了两个老婆的大半积蓄,他心里已觉得愧疚,哪能再把老婆的私房钱统统拿走。

“这次买卖做完,赚的钱本来就差不多够用了。”孟有田放下饭碗慢慢解释道:“可三哥四哥总觉得跟咱们挤在一起不方便,靠咱们拿钱生活不仗义,嘴上不说,我也看得出来。所以我想给他们安置一下,今天买了两条日本海军的小艇,准备给三哥四哥他们做驳运生意。”

不光柳无双是个念旧的人,孟有田也是,何况在这新地方,多个朋友总是多份安全,多份助力。

第七章倾诉展望

“有了营生,还缺个住的地儿呀!”柳凤知道肖三肖四算是自己这边的人,也是柳老爷子招来的,便觉得这钱应该她来出,“我拿钱好了,怎么说也是九龙堂的老人,也是奔着我和我爹来的。”

“都是好朋友,就别说见外的话。”孟有田摆了摆手,说道:“我在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看好了房子,租金不高,开工厂是完全可以的。三哥说先在那找个房子住,我看也行。等三哥四哥熟悉了使水行船,我给他们指条更赚钱的路子,几年下来,他们再买房置业也不是难事。”

“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我,我困得厉害,不陪你们了。”柳凤有孕在身,容易疲惫,听孟有田已经安排妥当,便掩着嘴打了个呵欠,起身回房小憩去了。

孟有田吃饱喝足,舒服地往紫鹃身旁一坐,又一把拉过欲收拾碗筷的阿秀,一左一右两个媳妇搂着,他不由得畅快地吐出一口长气。

“咱娘咋样,不再老说过不惯了吧?”搬到陌生的地方,气候和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最不容易适应的当然是老年人。而女人比男人,更是要差一点。所以,孟有田最关心的还是娘的情况。

“好多了。”阿秀说道:“有那几个孩子在身边打岔,娘也闲不住。这几日也不再絮叨着说这不好,那不好了。”

“先熬一熬,最迟不过五六年,我就让你们住上花园洋房。不憋屈在这旧房子里了挤了。”孟有田将头轻轻摆动,左贴了一下,右贴了一下,颇有愧疚地说道。

“我觉得已经挺好了。”阿秀是最容易满足的,有住的,有吃的,还有令人惊奇的电灯,虽然她还未完全适应城市的生活,可也知道生活条件并不比以前差。

“是啊,你别太拼命了。咱们这日子也过得很好。”紫鹃比阿秀更放得开。把脸紧紧贴着孟有田,柔声道:“你看看那些露宿在房檐天台的人,还有一家十几口挤在一间小屋子里的,咱们这已经算是富人的生活了。”

孟有田揽着媳妇的腰。用力捏了两把。说道:“不能满足啊。我答应你们住花园洋房,哪能不算话呢!富人的生活,你们根本不知道是啥样儿的。你们。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男人嘛,就是得努力奋斗,让老婆孩子享福。”

“就是俺帮不上忙。”阿秀明显有些不得劲儿,柳凤和紫鹃都是有身家的,她却拿不出钱财来帮孟有田。

“照顾好娘和孩子,就是帮我最大的忙了。”孟有田把阿秀搂得更紧了点,温言劝慰道:“要说持家过日子,她们都不行。紫鹃,你说是不是?”

“是啊!”紫鹃顺着孟有田的话说道:“这一大家子,老的小的,可够操心的,反正我是干不来。秀姐,你的辛苦,我们可都记着呢!”

“你们都是我的宝贝,家和万事兴,你们能好好相处,我就能安心创业。”孟有田流露出自信的笑意,说道:“别的不敢说,要论眼光,恐怕还没人比得过我。打仗时是这样,赚钱时也差不了。先一步就是优势,所以我现在忙点累点,等打下基础就好了。”

战后的经济繁荣无疑给了孟有田施展的大环境,对一个穿越者来说,改天换地、兴王图霸或许太过艰难,但要想赚钱,却不是多么费力的事情。而孟有田决定从服装做起,并不是他有超人的设计才华,而是他在前世见过了太多的服装款式,完全可以照葫芦画瓢。

见过了现在人们的服饰,孟有田只有四个字评价,那就是单调、呆板,或者说是土气。当战争的创伤逐渐平复,人们的消费**便会上升,趋赶时髦的风气又会重新兴起。而时间对于急于捞到第一桶金并进行资金积累的孟有田来说,同样是宝贵而不可浪费的。

要知道,在二十世纪前叶,产业是制造家的天下,社会商品相对匮乏,生产出来就会变成钱。到了二十世纪后叶,社会商品日趋饱和,厂家竞争激烈,生产出的产品,就非得竭力推销出去才能产生效益。

“虽然获利容易,但倒卖旧的军用物资并不是长久之计。”孟有田愿意在自己的妻子面前诉说,尽管她们不一定听得明白,“房地产才是最赚钱的行业,但却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并要与银行建立起很好的联系。先开个工厂,成功了,不仅能赚到钱,还能有点名声,以后与银行打交道也容易……”

絮絮地说着自己的筹划,声音渐小,孟有田有些昏昏欲睡。阿秀悄悄地起身,收拾了碗筷,到厨房去忙活了。

“哎,这个服装厂是送我的,你说话算数儿不?”紫鹃靠得更紧,贴在孟有田耳旁亲昵地说道。

“算数儿啊!”孟有田懒洋洋地说道:“可我也说过了,以后不管是你们谁的产业,赚的钱都要分成四份,一人一份。”

“分钱没关系,那你给阿凤要弄个什么营生?”紫鹃很感兴趣地问道。

“嗯,现在还没定。”孟有田抓着紫鹃的手在脸上轻轻摩挲,沉吟着说道:“要是三哥四哥干得顺手,我就想追加投资,然后交给阿凤管。”

哦,紫鹃轻轻应了一声,低声道:“晚上到我屋里睡吧,阿凤现在抢不了,阿秀也不会和我争,现在就我没个只男半女的,你可得偏心点。”

孟有田坏笑一声,在紫鹃的手上轻咬了一口,说道:“这个事儿不能急,该有的时候自然有了。我和阿秀也是好几年才生的小丫,咱们还年轻嘛!”

“亲热亲热也是好的。”紫鹃用脑袋象钢钻似地直往孟有田怀里扎,羞嗔地低声道:“说嘛,来不来?”

“来,肯定来。”孟有田呵呵笑着,捧过紫鹃发红发热的脸蛋,稀罕不够的亲了又亲,最后在温润的嘴唇上停留不动。又长又深的一个吻,竟弄得两人都有些情动。

……………

第八章加工业的初创

当偏离闹市区的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出现了一座只有二十台缝纫机的服装厂时,没有人会注意到这间小小的山寨式工厂,但作为孟有田新事业的真正开端,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个尝试,一个开始熟悉服装领域的开端,由此向相关产业扩展,孟有田有着一整套的计划。衣服,裤子,领带,衬衫,腰带,箱包……这是一条曾经被某位富豪证明在十几年后依然会成功的创业之路。

dragon牌牛仔衣裤在两个月后推出了,作为训练熟练工人,试验市场反应的初级产品,孟有田取其耐用的特点,面向的是中低层劳动者,实际上就是工装衣裤。当然,推出一个品牌,当然要有亮点,dragon牌牛仔衣裤除了牢固耐用、合身服帖外,还第一次在这种服装上使用了拉链。

主要面向体力劳动者,作为劳动服推出服装,孟有田自然有自己的考虑。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初涉一个行业,他还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由低端到高端,由通俗到时尚,一个名声不显的品牌只能一步一步前进。而且,做低端产品不仅能增加生产销售经验,并培养出一批熟练工人,也不是无利可图。

战后香港人口剧增,短短一两年的时间便从五十多万增长到一二百万,大量廉价的劳动力,雨后春笋般开设的工厂,使这种价格不高却牢固耐用的工装很有市场。

薄利多销,先创出点名声。在孟有田的计划中。最少在半年之内,工厂的设备和技术不足以再推出更高端的产品。虽然孟有田很想一步登天,但骨子里的谨慎还是让他的创业显得稳健。只要不赔就行,反正现在也不指望这个服装工厂养家糊口。

肖三、肖四搞驳运有两个多月了,聘了几个劳力,自身也比较熟悉了驾船出海的营生,收入足够养家糊口。现在不仅不用孟有田再资助,还能有所积攒。杂货店的生意也还可以,差不多能挣出一家人的生活费。而孟有田则抽时间继续参加竞标,赚的钱继续向服装厂追加投资。增置设备;剩下的则积攒起来。作为流动资金。

让肖氏兄弟搞驳运只是一个过渡,孟有田前几天在旧军用物资拍卖会上花了一万五千元港币买了一条中型的机动驳船,还有一套日本海军船坞使用的挖沙机器,准备成立个公司。由肖氏兄弟主持。由挖海沙开始。逐步向建筑材料业进军。

海沙是建筑业所必需的建材,但经营这个行业的人却很少。因为当时挖海沙相当艰苦,全都是手工操作。铲沙很吃力,费工又多,沙价又贱,盈利少。而且每逢煤炭船到,挖沙的工人都运煤去了,就找不到工人。

如果使用机械操作挖海沙,再加上用机船代替帆船,不仅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使用的人工少了,便可以组织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挖沙队伍,完全靠此赢利赚钱。

先在某个行业立足,哪怕起初赚得少一点,权当是个学习的过程。等熟悉了运作流程,再加大投资,滚雪球似的发展,这是孟有田的经营理念。从表面上看,挖海沙每立方码三元,盈利很小,但实际上并不积压,资金周转很快,挖出来就差不多等于是现钱,在香港重建的时候,销路不是问题。

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却比别人更有资本,更先行一步,这就是孟有田的优势所在。要是这样还赚不到钱,那他不如跳进海里淹死得了。

个人的价值,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衡量的标准也是不同。追求财富,追求个人的幸福,孟有田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愧。至于国内要爆发的战争,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罢了,他对此并没有当初抵御外侮的激动和热情。

以后我会以巨大的财富贡献祖国,为民造福。孟有田的脑海里每每浮起这个念头,又有些嗤笑,何必用什么高尚的目的来安慰自己,自欺欺人。如果真成了大富翁,做慈善当然是应有之意,用钱买名声,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人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孟有田越有越融入现在的角色,一个追求财富,要创业成为大富豪的年轻人。是的,他现在不过二十五六岁,说起来并不算大,三十而立,他对五年后的前景还是充满了信心。

二战刚刚结束,欧洲国家饱受蹂躏,医治创伤还需要时间。而美国佬大发战争财,赚得是钵满盆满,而且取代了欧洲国家,成为了新兴消费品的风向标。要想赚大钱,还得从美国佬口袋里掏。

在知识界看来,美国五十年代那几年枯燥无味,苟安自得,乃是无节制的纵情物质享受的时代,整个社会是离心离德,随俗从流,个性混灭,精神空虚;到处充满无聊的厌烦情绪和低趣味的祖鄙行为。

照那些人的看法,那是一个一无可取的时代,这时个人地位的标志是高级职员专用厕所的钥匙;大丈夫气概的标志是参加“美身刮脸香水俱乐部”。比排场,无外乎是家里有没有好的松木家俱,经济生活的标志则是能否照“阁下应即买车”这条来办事。

正因为是这样,成为暴发户的美国佬对于新发明和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便尤其惊人。那些千百万醉心于招摇曳音乐的一代男女发觉生活已经变得更安逸,更好过,更方便,更有趣了——一句话,更有些过头了。同时,他们对大萧条时代也记忆淡薄,以喜惧交集的心情认识到:“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大萧条时期幸存的人,才一领略新繁荣的滋味,就又变得不合时宜了。须知经济繁荣曾是此辈青年时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他的理财本能是怯懦保守的;如果他能积蓄一百元,他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可是节俭已经突然变得不时兴了。战后成年的美国人,对于拮据岁月毫无体会,往往把到手的每一分钱,连同今后很长时期也挣不到的收入全数花光了事,“大手大脚”成了恭维人的话。

所以,孟有田把服装业的发展瞄准了美国,但他还缺欠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在美国方面缺乏一个代理人,缺乏让美国佬看到新服装的一个窗口。

……………

第九章过年

商业上的成功,并不只是资金的积累,还有人脉的延伸,人才的招揽。孟有田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也得静下心来,抛开急于求成,一夜暴富的想法,一步一步慢慢来。

好在服装厂有获利,杂货店有收益,挖沙公司也顺利运作起来,如果按照当时的生活水准衡量,孟有田已经算是个中产阶级。

更令他感到宽心的是家人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的生活,不用披星戴月、挥汗如雨地在田中劳作,听不到鸡鸣叫起、夜间犬吠,没有油灯的异味和昏暗,看到的是电灯的明亮……甚至连有田娘的抱怨也在慢慢减少,尽管她还是个闲不住的老妇人。

“小丫,二丫,臭蛋儿。”紫鹃一进屋,便一连声地唤着三个孩子的名字,晃着手里的玩具,笑得开心,“快来看,看二娘给你们买什么回来了?”

“娃娃,布娃娃。”小丫最先冲上来,抢过两个布娃娃玩具,对那把带鞘木刀不屑一顾。

“我,我的。”二丫扁着嘴凑过来,可怜巴巴地看着姐姐。

“这个娃娃好看,给你的。”小丫飞快地选好了自己喜欢的,把另一个娃娃塞给了二丫,二丫的智商明显还没有姐姐高,听说这个好看,立刻破涕为笑,抱在怀里稀罕起来。

臭蛋儿同样对女孩子的玩具不感兴趣,搬到香港后却还对家里的那两条大狗念念不忘,而带鞘木刀对男孩子颇具吸引力。拿过来耍个不停。

“又花钱哇!”有田娘看孙子孙女们嘻嘻哈哈玩得高兴,心中也喜悦,但作为老辈人,还是要教训一二,“那个布娃娃,看好样子买来布俺也能做,要木头刀,就让老元找块木头削巴削巴嘛!”

“娘,哪能让您动手呢!”紫鹃对此已经习以为常,陪着笑说道:“花不了几个钱。年前服装厂接了个大单子。今儿结账了,赚了不少钱呢!”

“赚了钱好好攒着,谁知道啥时候有个马高蹬短的。”有田娘又说了一句,便摆了摆手。说道:“去吧。有田在厨房教阿秀做菜呢。你要不累的话也学一学。唉,天天吃炒菜,以前有个馒头哪还用就菜呀!”

紫鹃却不急着走。给老太太拿捏了会儿肩膀,才打了声招呼,转身走了出去。

新到一地,饮食习惯也是必须重新适应的,香港人多以米为主食,但也不是没有白面。但菜肴却与原来生活的地方大相径庭,初来时可没让阿秀伤脑筋。而孟有田虽然不是厨师出身,但他前世可没少吃各地的美食,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再说他可以照着菜谱依葫芦画瓢。这几个月来,家常便饭阿秀也能做得来,只是今天这日子,却是需要孟有田上手了。

“白灼虾,这个简单。”孟有田刚刚蒸好了螃蟹,翻了半天菜谱,找了个最容易的做法,“嗯,这上面写着呢,锅内放入清水,加姜片、香葱、料酒后烧开,再把虾放进去煮一两分钟捞出,准备好醮料就行了。”

阿秀听完便操作,其实谁也不笨,只不过是见识面窄,再加上缺少文化,才使人显得发呆。跟了孟有田以后,阿秀也知道自身的弱势,几年下来已经偷偷认识了不少字,而在涉及到家务方面,她掌握起来比别人更快。

这边上锅做着,那边孟有田已经开始照着菜谱兑醮料,姜末、香葱、熟油、生抽……又不是在饭店,弄得差不多就行。

“三哥,四哥两家今晚不过来了吧?”阿秀一边忙活着,一边开口问道。

“交通不方便,晚上就要住在咱家,三哥四哥恐怕也觉得不好。”孟有田不太确定地说道:“倒是告诉他们了,可我想多半不会来。”

由驳运到挖海沙,肖氏兄弟在稍有积蓄后便离开孟有田家独立居住,孟有田为此借了一些钱给他们,并为他们选择了柴湾的一处房子。那时,柴湾还是个偏僻的地方,但人口不多,卫生条件比难民会聚的筲箕湾要好,而且方便停靠船只。对此,肖氏兄弟也并无不满,有了自己的住所,自己的家,可算去了一块心病。

已经是一九四六年二月了,这是孟有田一家到香港后的第一个春节,忙忙活活了小半年,孟有田想和家人好好过个年。在陌生的地方站住了脚,也算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华灯初上,两张饭桌拼了起来,菜肴不断被摆上,孩子们拿着新玩具围着桌子嬉戏打闹,不时偷偷拿块吃的飞快塞进嘴里。柳无双、肖广和、瞎老元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不时发出畅快的笑声。

柳凤、小嫚围着有田娘,在房间的另一角,听着收音机的节目,低声谈笑着,不时抬头斥打几句三个顽童。

那个时候香港有中英文两个电台广播,听众需每年交纳四港元收音机牌照费。一九三八年即发出牌照八千多个,战争中有所缩减,战后恢复播出后,到一九四六年收音机牌照突破了一万。以当时的香港人口计算,不到百人就有一台收音机,普及率远远超过大陆地区。

孟有田并不是大手大脚之辈,但也没有谁更重视信息的搜集,收音机、报纸目前是他获取商业信息的主要途径,这笔钱他是无论如何不会省的。

“开饭喽!”孟有田拿着两瓶酒走了进来,招呼着老人先入座,然后小辈才依次坐下。

“今儿过年,咱们也别那么多的规矩,图的就是个高兴。”柳无双不改豪爽的本性,端着酒杯说道:“说起来呢,孟小子是个有本事儿的,到哪都能踢腾得开,这小半年可没少辛苦。”

“是啊,能弄成现在这样儿——”肖广和手指着桌子转了一圈,赞赏道:“不容易啊!”

瞎老元没说什么,但脸上的笑意及看着孟有田的眼神却说明了一切。

“小子就是瞎折腾,您们别夸了,看以后,看以后的。”孟有田呵呵笑着,双手举杯相敬,“过年了,小子祝您们身体健康,福寿绵长。”

……………

第十章灵光闪现

带着微醺的醉意半躺在椅子里,孟有田惬意无比地喝着茶水。柳无双等老哥们还没喝够,还在饭厅边吃边聊。而身旁,几个媳妇陪着婆婆在玩以前老家的那种斗纸牌。欢乐的节日里,连阿秀也上阵哄婆婆开心。有田娘面前已经堆了不少零钱,眉开眼笑地和几个儿媳说笑着。

小嫚逗着孩子们耍了一会儿,此时坐在了孟有田旁边,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拉了拉孟有田的手,冲着他挤眼睛。

嗯,嗯!孟有田直摇头,平常没人的时候被你吃几下豆腐也就算了,今儿人都在,你出啥妖蛾子?

小嫚表情很丰富,一会儿冲孟有田比划出两个手指,一会儿又比划出三个手指。意思是说二十了,过了三年了,也搬到新地方了,咋就说话不算数呢?

孟有田苦笑转头,半闭着眼睛装困,这个时候装傻或许是最好的办法。大腿上蓦然传来疼痛,小嫚气不过扭了他一把,孟有田咧了咧嘴,忍了。

“小姨,我的娃娃比姐姐的好看,对不?”二丫很是时候地凑了过来,使孟有田暂时摆脱了继续遭受折磨,他装作要看热闹的样子,起身要溜,还没等站直身子,腰带上被猛力一拉,吭哧一声又坐了回去。

“娃娃不错,可没二丫长得好看,二丫才叫漂亮呢!”小嫚若无其事地把布娃娃端详了几下,又塞到孟有田手里,坏笑道:“姐夫。你看,这娃娃挺好玩儿的。”

孟有田随便看了一眼,手上胡乱捏了捏,敷衍着点头,说道:“好玩儿,挺好玩儿。”

“要是眼睛会动就更好了,布娃娃不睡觉的吗?”小嫚没话找话,使劲缠着孟有田。

“布娃娃睡个什么觉啊?”阿秀在桌上头也不回,笑着插嘴道:“就是哄孩子玩儿的。”

“娃娃也睡觉,晚上会我一起睡。”二丫不太喜欢别人贬低她的新玩具。嘟着嘴说道:“她很乖的。等我睡了她才睡。”

“对,娃娃很乖,和二丫一样乖。”孟有田把小女儿抱到腿上,对孩子的天真感到羡慕。可也开始比较认真地端详摆弄着布娃娃。

布娃娃做得并不十分精细。特别是衣服。一点也没有美感。只是塑料压制的脸庞还算可以,孟有田开始还挑剔摆弄,可后来他的眉头慢慢皱了起来。思路开始顺着这个简陋的布娃娃延伸,扩展。

“我能做得更好看,不如把娃娃拆了,只要那张脸就行。”小嫚象是低语般地凑到孟有田耳旁说话,却作怪似的吹气,弄得孟有田痒得直躲。

“别,这可是丫头们的宝贝。”孟有田捏了捏布娃娃的脸,若有所思地说道:“要好看的也不是不行,这也是一条生财之路,或许还能把服装厂带起来。”

“少瞎扯,一个布娃娃还能赚大钱?”小嫚翻了翻眼睛,说道:“人家可是闲着呢,天天坐在杂货铺里没意思。姐夫,你也给我弄个营生干,就算是给我姐的。你看哈,鹃姐有服装厂,凤姐有三哥四哥弄的挖沙公司,赚的多少不去说它,可现在就我姐啥也没有。”

“着什么急,这不得慢慢来吗!”孟有田不在意地解释道:“紫鹃和阿凤赚的钱,不也都是咱家的吗,谁也不许独吞。”

“那不一样。”小嫚趁机象撒娇似的揽住了孟有田的胳膊,央求道:“姐夫,好姐夫,你就好好动动脑袋瓜儿,给我弄个营生干呗!”

“小嫚,别央磨你姐夫。”阿秀有些不好意思,赶忙斥责。

“小嫚要真闲得慌,就到服装厂帮我好了。”紫鹃在一旁解劝道:“三哥他们的挖沙公司可不是女孩家能去的。”

“自己找累受。”柳凤轻轻摇了摇头,专注于手中的纸牌,“有田,你就给小嫚想个法子,挺大个姑娘了,成天呆在家里也不好。出去多接触些人,也不是什么坏事。”

柳凤话中的意思,大家心中都明白,二十岁的大姑娘,早就该给找婆家了。以前或许是因为全家要迁移,少一点麻烦也未尝不可。可现在诸事已定,创业发展也还顺遂,这件事情自然要开始进行了。

小嫚轻轻吐了下舌头,冲孟有田扬了扬眉毛,有二丫挡着,姑娘把孟有田的胳膊搂得更紧,紧贴在饱满的胸脯上。

“好,这件事情我已经有点眉目了。”孟有田抽了抽胳膊,没成功,倒象是故意蹭磨,吃人家豆腐似的,只好咧了咧嘴,继续沉思。

或许是脑子里成功创业的事例太多,战后的繁荣使赚钱的机会比比皆是,弄得孟有田有些难以取舍。此时,拿着手里的布娃娃,他突然发现还有一条快捷而廉价的发财之路。

剽窃不可耻,因为这是穿越者的专利,只要时间上来得及,让本来能轻松赚到的钱从手中滑落,而归于别人,这才是耻辱。虽然并不是要剽窃所有的,但想到了,并且实现起来也不困难,就没理由放过。

创新嘛,往往就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这是哪位名人说过的,孟有田已经记不住了,但这已经不主要了。

小玩具,大商机,而且并不存在什么技术方面的障碍,甚至是打开美国市场的敲门砖,困扰孟有田多时的问题似乎一下子得到了解决。

赚谁的钱最容易,孟有田几乎不用思考便能得出结论,女人和孩子。这个机遇不抓住,简直是不可原谅。

还有一年的时间,从方方面面来考虑应该是足够了。前半年创意定形,后半年生产,然后就是飞向美国,把美国佬兜里的钱掏出来。嗯,爽得很。

塑胶业啊,虽然自己起初并不想与之打交道,但现在看来却是难以避免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半年的资金积累足够买进一条生产线,反正也不是生产什么复杂高端的产品。

孟有田想得眉开眼笑,似乎美国佬正狂热地购买他的还在臆想中的玩具,大把的美元正从天而降。

第十一章平凡又不平静

一九四六年或许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停战协议被破坏,国共双方开始用武力解决分歧,战火又在华夏大地上燃烧起来。

孟有田不想评论这场内战,既然已经置身事外,而且差不多已经知道了结果,这场同室操戈对他来说便基本失去了兴趣。

而在表面上来看,经过初至香港的奋斗,这一年显得很平淡,除了给挖沙公司又添了一条机械挖沙设备,在年中的时候购买了一条塑胶模压生产线外,便再无大的动作。

在外人看来(或许也没有多少外人知道孟有田这个人),孟有田现在已经侪身中产阶级,甚至超过了中产阶级,采取保守稳健的策略无可厚非。却没人知道孟有田这一年来并不轻松,保守稳健的背后是他的辛苦付出,是一座即将喷薄而发的火山。

塑胶模压生产线就放置在服装厂新修的厂房内,还挂了新注册的一家玩具公司的牌子。在聘请了操作工人以及技术人才,这个小得可怜的玩具厂便占用了孟有田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家里人,没人知道他在搞什么,就连那些玩具工厂的员工也对孟有田弄出来的玩具表示了销路上的怀疑。

没关系,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要是人人都知道这个办法能赚钱,那也就无法因此而成就大富翁了。孟有田一边指导生产,一边购置其他用品,一边做好了出发去美国的各种准备。

八月中旬,孟有田为玩具厂增建了一个车间。并从服装厂借调了工人,对玩具进行最后的加工和改造。一个月后,第一批五十个玩具娃娃终于宣告完成。

由塑胶厂生产出来的、光头光身的怪异或者有些丑陋的塑胶娃娃,现在以惊人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她有了弯弯的眉毛,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娇小的嘴巴,金色的头发,以及合身的时装。

没错,这是个非常时髦的成人娃娃玩具。她的容貌有点象英格丽褒曼。还有点象丽塔海华丝,有点象伊丽莎白泰勒,或者还有点象……总之是靓丽,但又与任何人都不完全一样。她两腿修长。身体苗条。“三围”尺寸是38—18—34。比被数学老师用来上几何课的小甜甜布兰妮的曲线还要突出。

“这会教坏小孩子的。”小嫚拿着这个令人吃惊的娃娃,第一个反应便是如此。

“忋人忧天。”孟有田翻了翻眼睛,说道:“这将是每个女孩子的偶像。谁不希望长大后会成为这样的美女?”

“嘿,这是咱们的服装标志。”紫鹃一直不置可否,细心检查之后,略带惊喜地指着娃娃身上的服装说道:“女式工装,这不正是咱们上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