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此事迫在眉睫,我们不能再犹豫了,今天我们就议到这,现在立马去办此事,其它事情稍迟一点再说。”李鸿章道。
“此言甚是。”骆秉章道。
于是,众将都立马回去,准备分头按抚全军将士。
第二百七十八章 矛盾升级
多亏了李鸿章等人的事先说明,这才令僧格林沁和恭亲王在处理曾国藩叛国之事时没有引发湘军的震动,而且,看样子,湘军将士也默认了朝廷的行为。
对湘军的反应,僧格林沁与李鸿章都很满意。而僧格林沁也天真地认为,他已经凭借这一次的行动完全折服了湘军,想必湘军以后一定会唯他之命是从了。
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恐怕未必。
正当僧格林沁得意不已的时候,噩耗接踵而至。
探马急报,信阳已被攻陷了,太平军正在向驻马店进军。
僧格林沁与恭亲王听说此事,大惊失色,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如今的这一座城池不仅仅是一座城池,一个地盘而已,它还代表着一种信仰,大清子民对清廷的信仰,如若大清能固守城池,不被人侵犯,那他们就会相信,大清朝廷都可以保护他们,而且有能力保护他们。
可如今信阳一失,带给民众的震撼将比丢失一支大军还要来的可怕,人们内心的恐惧将会逐渐加深,而伴随着越来越深的恐惧,信心将会逐渐消失,百姓也许将不再相信朝廷可以保护他们,如若民心一变,那大清朝也就完了。由此可见,大清子民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所以,僧格林沁与恭亲王必须想办法尽快夺回信阳,甚至是武昌。也许有这种想法的,不仅仅是他们二人,恐怕要不了多久,咸丰催促他们进军的诏书也会随之而来。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僧格林沁在与恭亲王商议之后,召集了一次全体将领出席的联席会议,部署派军援救驻马店并趁机夺回信阳之事。
湘楚二军,以及神策军的主要将领都到齐了。
“各位,情势危急,我们必须做出决断,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僧格林沁先将当前的大势介绍了一遍,这才望着站在他面前的众多将领道。
“王爷,末将愿领兵前往。”僧格林沁话音刚落,神策军两大将领之一的邓定公,便上前一步,请战道。
看他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就象这是什么美差似的。当然,这也不能怪他,将军如果没有功名,那当将军也没啥意思,有这样的机会,当然还是要争取的,只不过,他表情表错了地方而已。
果不其然,僧格林沁见邓定公请战,眉头皱了皱,没有说话。说实在的,他把神策军看做是他自己的底牌,又怎能轻易地让他们去增援驻马店呢,他还是以前的想法,他希望可以派湘军去。
“郭将军勇气可嘉,但神策军刚刚成军不久,众多军事知识还不得要领,必须多加训练,才可上阵对敌,所以,本王认为此战还不宜派神策军前往。”僧格林沁一口就回绝了。
“可是,王爷…。。”邓定公本是极聪明之人,可能是立功心切,他并没有留意僧格林沁的脸色,所以,仍想继续争取。
“好了,就这样。”僧格林沁没想这邓定公这么不晓事,于是,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
邓定公见僧格林沁发怒,便不敢再说,只能退了下去。
“老僧,按你的意思,派谁去更为合适?”与他并排而坐的恭亲王问道。
“少荃,你认为应该派谁去?”僧格林沁没有回答恭亲王的话,却问下面的李鸿章道。
“王爷,派谁去都可以,您下令即可。”李鸿章含糊地道。
僧格林沁一听,极其不悦,但他也不好发作,仍是耐心地道:“本王有意让骆秉章先生及罗泽南将军领军前去,少荃觉得如何?”
“王爷,此事属下不敢做主,因为毕竟您才是主帅,您才能拿主意。”李鸿章客气地道。
但谁都明白,他这话说了等于是没说。
“那好,既然如此,那本王就发布命令了。骆先生,罗将军,请您二人率湘楚步骑各五万,总计十万人马,前去援救驻马店,并伺机夺回信阳及武昌府。”僧格林沁道。
他心知肚明,此次曾国藩之事已令他与李鸿章之间有了隔阂,他想尽力修复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他在调派湘军的问题上要征询李鸿章的意见,他这么做,也就是想给李鸿章个面子。可是,现在李鸿章却不要这个面子,那他只能自己做主了。
“王爷,末将前次已经向王爷禀明过了,末将的人马在此前的战争中伤亡惨重,所有的整备工作仍在进行之中,如若被动地守城还可以,但要参加主动进攻的野战,恐怕尚需要些时日。”罗泽南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
“你的意思是说,你不去啰。”僧格林沁将身体靠到身后的椅背上,眯起眼睛道。
“不是不愿意去,是不能去。”罗泽南也毫不示弱地道。
“如果本王一定要你去呢?”僧格林沁反问道。
“那就请王爷先杀了末将,末将不敢奉令。”罗泽南十分干脆地道。
“混帐,你以为本王不敢杀你吗?”只听啪的一声,僧格林沁一拍台面,面露杀机,厉声道。
罗泽南弓着身子,沉默以对。看来,他是准备硬抗到底了。
“你,来人…。。”僧格林沁大怒,指着罗泽南,大喝一声道。
“老僧,老僧,息怒,息怒,有话慢慢说。”坐在僧格林沁旁边的恭亲王见事情已闹得不可开交,他知道再闹下去,可能真收不了场了,所以,他扯了扯僧格林沁的官袍,轻声道。
僧格林沁怒气未消,用手指点了点罗泽南,又看了看湘军的其他将领,冷哼一声,然后一屁股坐回到椅子上面,看那样,他是给罗泽南气的不轻。
“老僧,消消气,此乃非常时期,大家应该精诚团结,一致对外,不能人为地搞内部磨擦。”恭亲王站起来,拍了拍僧格林沁的肩膀,又望了望下面的众将领道。
听他这话,似在劝僧格林沁,又似在训示下面的众将领。
“是。”众将道。
王爷之命,说什么都要听一听,至于听不听得进去,那另当别论。
“好了,本王讲几句。”恭亲王正式出场了。
“恭听王爷训示。”众将异口同声地道。
“俗话说,国危思良将,现如今,我们大清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此正是诸位报效国家之时,希望大家都能以国事为重,以大局为重,暂时抛弃一已之私欲,齐心协力,助国家度过难关,国家定不会忘记你们,皇上也会感激你们,诸位,拜托了。”恭亲王说完,对着众人深深鞠了一躬。
众人见恭亲王行此大礼,连说不敢,并保证誓死报效国家,为皇上尽忠。
“那你们就说说,谁愿意前往援救驻马店啊?”恭亲王不忘补充一句道。
“王爷,末将愿往。”不知道是不是此番煽情之言起了作用,恭亲王刚刚说完,便出来一个自告奋勇之人,愿领兵前去。
“冯将军,你可知道,你是这合肥城守,你的职责是守住合肥城,怎么能随便离开呢?”恭亲王没想到这下子出来请命的竟然是冯子材。
“启禀王爷,此时正是国家用人之际,末将虽为城守,但非常之时不能以常理度之,况且,现如今合肥城已有重兵把守,少冯子材一人对大军影响不大,所以,末将请命前往援救驻马店。”冯子材并不拘泥于一般的规定。
冯子材的这一番话听的众人默默点头。
恭亲王心里很清楚,这冯子材是将才,他去援救驻马店是可以的,而且在僧格林沁与湘军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冯子材的确也是一个最好的人选。
“老僧,你是三军主帅,这事还是你来决定。”恭亲王可不能喧宾夺主,况且,他吹吹水还可以,调兵遣将实非其所长,所以,他只能将这包袱再扔回给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想了想,觉得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也只能同意。
出征的将领是定下了,但士卒又从哪里调派呢,就算冯子材将其所属的全部合肥守军抽调出来,还是远远凑不足一支象样的援军。
最后实在不得已,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僧格林沁从神策军抽调了一部份人马,又通过协商,好不容易从湘军中抽调了一些人马,这才凑足了人手。并让神策军接管了原隶属于冯子材的城防事宜。
他们这样东扯西拉地搞来搞去,又耽搁不少时间,太平军又趁机完成对驻马店的合围。
僧格林沁知道再不能拖下去了,他命令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冯家军即刻出发,前去解驻马店之围。
在送走冯子材之后,僧格林沁长吁了一口气,他也算是彻底明白了,湘军并不是如他想象的那样,已经完全听命于他,它仍是横在他喉咙的一根刺,一日不拔,他将永无宁日。
既然除掉一个曾国藩还解决不了湘军的问题,说不得,他也只能下狠手,将整个湘军连根拔起了,在这一刻,他下定了决心。
而此事,他不想同任何人讲,就是恭亲王,他也不能讲。这老恭对大清朝那是没得说,对皇上也是忠心耿耿,但老恭对曾国藩的湘军却一直很照顾,老恭始终认为大清朝一定要仰仗曾国藩的湘军,才可保住江山社稷。
这也正是恭亲王与僧格林沁看法不相同的地方,僧格林沁一直不同意恭亲王的看法,他觉得湘军与曾国藩就是大清的毒瘤,必须下狠手将其除去,这就是所谓的攘外必须先安内之理念,而且时间是越早越好,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一直与曾国藩不对眼,处处与曾国藩过不去,并且坚持请求咸丰皇上将曾国藩干掉的原因了。
说到底,不论是恭亲王采取的怀柔之策,还是僧格林沁提倡的狠辣手段,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清的长治久安。
第二百七十九章 国藩愿降
就在清军调兵遣之时,黄旭也同时得知了这两个好消息,第一,郭破天所率一路太平军已攻下了信阳并正围攻驻马店,第二,清廷已严办曾国藩并已行文整个军营,这对黄旭来说,可真不是一般的好消息。
黄旭感到机会来了,他欲借此东风再去游说曾国藩归顺天国。
曾国藩的大帐之中,曾国藩正在泼墨挥毫,以此来打发这无聊的时光。这些日子来,虽然他被好吃好喝地侍侯着,行动也很自由,但他总是觉得这里不属于他,不是他应该待的地方,他想“家。”了。
见到曾国藩正奋笔疾书,黄旭不便打扰,静立一旁等候。
“黄元帅,你稍等,本帅先完成手中的这副字,再来与你叙话。”曾国藩知道是黄旭来了,但他没有一点就此罢手的意思。
“曾大帅,不着急,您先忙,我可以等。”黄旭连忙道。
说完,他便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黄旭没等多久,曾国藩便完成了手中的作品,他放下笔,在作品上面盖下自己的私人印章,又将这副大作拿在自己的手中仔细地端详了一会,这才小心翼翼将它收起来放好,做这些的时候,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看来,他很满意自己的这副字。
“黄元帅,真不好意,让你久等了。”曾国藩做完这些,这才与黄旭陪罪道。
“不碍事,不碍事,这该道歉的人应该是我才对,是我扰了大帅的雅兴”黄旭连连道。
“黄元帅今天来,不知找本帅何事?”曾国藩笑着道,他可不认为黄旭是找他来闲聊的。
“大帅怎知我一定就找您有事?”黄旭也是笑着道。
“黄元帅以往来此,如见本帅寄情于秀才之事,必定会与本帅热议一番,但你今天来,却不见有此一说,而且看上去,似乎心事重重,所以,本帅判定黄元帅一定有事。”曾国藩拈拈了颏下的胡须,有点得意地道。
“大帅真是目光如炬,还是给您看出来了,您说的没错,黄旭今天来,的确有事要告知大帅。”黄旭朝曾国藩伸出大拇指道。
“与我有关?”曾国藩愕然。
“是,大帅,您看看这个。”黄旭拿出一张公告,递给曾国藩。
“什么东西,搞的这样神神秘秘。”曾国藩一边嘀咕,一边伸手将黄旭手中的公告接了过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曾国藩看完手中的公告之后,只见他脸色大变,拿着公告的手轻微抖动,黄旭看得出来,曾国藩的情绪波动很大。
“黄元帅,这份公告,你从何处得来?”曾国藩没有抬头,语气低沉地道。
“大帅,你是怀疑这份公告的真实性?”黄旭道。
“黄元帅,你不要误会,本帅只是想证实自己内心的想法。”曾国藩抬起头,面带凄容,语声有点咽哽地道。
黄旭似乎从曾国藩的眼中看见有泪光闪动,他没想到,此事对曾国藩的触动竟然如此之大。
“大帅,对不起,这的确是事实,现在整个合肥城都知道了,而且,想必用不了多久,整个清王朝都会知道此事,没想到咸丰竟然这么狠,一点也不念大帅过去的功劳。”黄旭感叹道。
没错,此份公告正是言及清廷严办曾国藩之事。
“皇上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可是对大清忠心耿耿啊。”曾国藩仰天长叹道。
“这事不用猜我也知道,一定是僧格林沁这个小人在背后搞的鬼,最可恨的是,我们竟然让家伙逃走了,早知如此,当时一刀杀了一了百了,也就不会出现今天的事了”黄旭假装悔恨地道。
“黄元帅,此事不能怪别人,只能怪本帅自己,本帅不应苟且偷生,早应自杀以殉国,否则,也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结果,本帅这是自食其果。”曾国藩失魂落魄地道。
“大帅,此事又怎么能怪得到您,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果要怪,那也只能怪清廷小人太多,小人行事,一般不会讲太多道理,他们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就比如僧格林沁,您顾念同僚之情,劝我手下留情,但他不仅不领这份情,反过来还要置您于死地,所以,小人之心,那是令人防不胜防。”黄旭是有感而发道。
“可是,说不说在别人,听不听却在皇上啊,如果皇上不轻信于人,那他岂能做这样的决定,想我曾国藩,劳心劳力,一心为国,忠贞不二,却没想换来这样的结果,我的心真的好痛。”曾国藩最不能释怀的是咸丰的做法。
“是啊,大帅,您就是太仁厚了,事事都想着别人,事事都让着别人,但别人却不这样想,他们是步步紧逼,欲置您于死地。请恕黄旭不敬,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皇上,依黄旭看,不效忠也罢。”黄旭趁机煽风点火,试图激起隐藏在曾国藩心中的怒火。
曾国藩闻听黄旭此言,低下头,默默不语。看来,黄旭挑起了心中的最痛。
“大帅,大清朝是有眼无珠,他们这样做一定会后悔的。”黄旭假装恨恨地道。
“现在说这些还又何用。”曾国藩摇了摇头,了无生趣地道。
“大帅,您也别太在意,依黄旭看,清廷这样做,对您来说,也并不全是坏事。”黄旭要的就是,趁此机会慢慢引导曾国藩转向自己的思维方向。
“本帅不明白你的意思。”曾国藩脑中是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黄旭在说些什么。
“您想啊,这东方不高,西方亮,此处不留您,自有留您处,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如您这样的大才,我们是想请都请不来,清廷却不懂得珍惜,实在是有眼无珠,如若您不嫌弃,我还是想旧事重提。”黄旭诚恳地道。
“哈,哈,金子?你应该说是粪土才对,本帅有今天,也是咎有自取。”曾国藩的笑声中透着无比的凄凉。
是啊,想想也对,曾国藩一心为国,忠贞不二,在太平军营这么久,黄旭等人使出了浑身解数,意欲结好于他,但他都不为所动,仍是一心想着回去,回去报效他的皇上,他的大清朝,但他的忠心换来的却是别人的无视,甚至是严惩,这叫他如何受得了。
“大帅,您就别自责了,您越这样,清廷可能就会越高兴,他们就是希望您这样,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解气,也只有您这只拦路虎不在了,他们才可以为所欲为。”黄旭继续添油加醋地道。
“对了,你这一说,本帅想起一事,如若僧格林沁不再顾忌本帅,那湘楚大军就危险了。”曾国藩一惊,突然道。
曾国藩刚才是被愤怒暂时蒙蔽了心智,无心仔细推敲,现在突然想起他的湘楚二军,不由地吓出了一身冷汗。
“大帅请宽心,清廷倚仗湘楚二军的地方还很多,暂时还不会拿他们怎么样,不过,时间一久,那就很难说了,想必您也知道,清廷之中的有些人,比如僧格林沁,一直视您为眼中钉,肉中刺,时时刻刻无不想除您而后快,而今,他们终于逮着了机会,将您排除出了权力中心,下一步,想必他要对付的就是您亲手建立的湘军,湘军一日不除,他们必定是寝食难安。”黄旭这句话不假,而且可以说是一语中地。
曾国藩也明白黄旭之言不虚,以前有他在,朝廷虽然有些想法,但也不敢真拿湘军怎么样,但现在他不在了,朝廷必定视他们为威胁,必定会想尽办法对付他们,曾国藩想到这,又一次冷汗直冒。他自己受些委屈,那也只是一个人罢了,无所谓,但如果由此牵连到整个湘军,那他说什么也不会答应,他说什么都要奋力一搏,不论代价是什么。
想到这,他不由地将目光对准了黄旭,欲言又止,似是有话要说。
“大帅,如果有什么用得到黄旭的地方,您尽管说就是。”黄旭道。
黄旭知道他已经触动了曾国藩的痛处,曾国藩必定会有所反应,他料定曾国藩可以不顾自己的名节,甚至性命,但他绝对不会不顾整个湘军的安危。
“黄元帅,如果本帅愿意归顺天国,那你是否可以保证湘军的安全。”曾国藩突兀地道。
看曾国藩的脸色,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说出这句话时,心情有多么的痛苦,是啊,忠君爱国是曾国藩一直坚守的信念,现在却要违背这个信条,现实真是太残酷了。
“大帅,您真的愿意归顺天…。国。”咋听此言,黄旭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有点语无伦次地道。
“没错,但我是有条件的。”曾国藩平静地道。
黄旭虽知曾国藩是迫于无奈才提出来归降的,但黄旭哪管这些,他要的只是曾国藩的归降,所以,他听到此言,仍是欣喜不已,只听他毫不犹豫地道:“什么条件,您说,什么条件我们都能答应。”
“你先别将话说的这样满,也许我的条件会很苛刻。”曾国藩对自己的称呼也开始转换,他已开始不再称自己为本帅。
“大帅,您说,就是再难办之事,黄旭也一定想办法为您办到。”好不容易捱到曾国藩肯归顺天国,他说什么都不能让这样的机会溜走。
“我有三个条件,如若你们能够办到,我立即归降。”曾国藩看着黄旭的眼睛道。
“您请说。”黄旭急切地道。
“第一,你们必须想办法保证湘军的安全。”曾国藩愿意归顺的原因多半就是为了湘军。
“那是当然,既然我们与大帅是一家人,那湘军的兄弟们也就是天国的将士,对待我们自己的将士,我们一定会尽我们的责任,这一点,请您尽管放心。”黄旭保证道。
黄旭说的这一点,曾国藩毫不怀疑,他相信黄旭可以办到。
“湘军众将士是否全部都愿意投身于太平军,我不敢肯定,所以,我的第二个条件是,对那些不愿意归顺天国的湘军将士,你们可以任由他们离开。”曾国藩这第一,二条说的都是湘军,可见湘军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这是当然,对那些不愿意在天国从军的将士,我们将发放足够的盘缠让他们离去。”黄旭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
“黄元帅够爽快。”曾国藩点头赞许道。
“那第三个条件呢?”前面这两个条件在黄旭看来,那就不是条件,这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但他不相信曾国藩后面的条件还会如此简单。
“我只降你,而不降天国。”曾国藩坚定地道。
“这有什么区别吗?”黄旭听后一惊道。
“有,你是知道的,我是如此坚定地忠于大清,最后却被无情地抛弃,所以,我不想再将自己的命运交到那些未知之人的手里面,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人为知已者死,我只信你黄元帅一个人。”曾国藩看来是被咸丰这一帮人搞怕了。
“这个……此事事关重大,我需要向天王请示。”曾国藩的这个条件令黄旭有点为难。
黄旭如果毫无顾忌地答应曾国藩的要求,那他将洪秀全置于何地,又将郭破天置于何地。那不等于是说,他黄旭想拥兵自重吗,这可是犯大忌的事,他必须征得洪秀全的同意,而且要打消洪秀全的顾忌。
“我理解,我可以等你。”曾国藩道。
“放心,我会尽力。”黄旭道。
第二百八十章 确认关系
在与曾国藩分手之后,黄旭马上将相关的情况向洪秀全做了汇报。
他在给洪秀全的奏折中详细地说明了曾国藩归降一事的前因后果,并对曾国藩提出的三个条件一一做了详细的注解,特别是对最后一个要求,黄旭重申了自己的立场,他委婉地表示,希望洪秀全可以同意曾国藩的要求,当然,他支持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笼络曾国藩这个世间少有的人才为天国所用,并不是出自于私心,同时,他还说,如果天王不同意,那也就算了。
反正,他的话是刚柔相济,软硬兼施,搞的洪秀全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答应,那原因也是众所周知,洪秀全担心黄旭拥兵自重,虽然他心中明白,自己的这个位子将来还是要交给黄旭的,但是,有他在的一天,他肯定还是要独享尊容,不希望别人来与自己分享这独一无二的权利,但是不答应,就有可能损失一个难得的人才,丢掉趁机削弱清廷力量的机会,况且黄旭一定会很不高兴,说不定还会因此与他产生隔阂,那是有违他倡导的君臣父子团结这个大方向的。
所以,洪秀全思前想后,犹豫不定,他很想找个人商量一下,但是,他又能相信谁呢,自从经历了东王与北王之事后,他更是不愿意相信任何人,他算来算去,折腾来折腾去,还是觉得只有黄旭可信。
最后,他也只能默认黄旭去接受曾国藩的要求,注意,是默认,至于具体怎么做,他没说,他让黄旭自个儿掂量着去办。
黄旭在收到洪秀全的信息后,心里十分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天王岳父是在与自己打哑谜呢,那意思是说,只能办,不能说,既然如此,那他黄旭也只能顺从天王岳父的要求,巧妙地将这事给办了。
不管怎么样,有了天王的默许,黄旭就可以明正言顺地将曾国藩收归自己的帐下,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
在将一切搞妥之后,黄旭决定与曾国藩一同分享这个好消息。
“大帅,天王陛下已经全盘同意了你的要求,这下你可以放心了。”黄旭高兴地对曾国藩道。
“真的,这么顺利,多谢黄元帅成全。”曾国藩颇有点意外地道。
他心中明白,这多半是黄旭的功劳,因此,他心里面对黄旭是充满感激。
“大帅,你我之间用得着这么客气吗,大家都是一家人。”黄旭笑道。
“是。”曾国藩恭敬地道。
既然已经决定归降,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在曾国藩心里面,黄旭现在是他的上司,他要效忠的对象,所以,在称呼上,在平时的相处上,他必须适应新的角色,半点也马虎不得。
“大帅,你看你,你这态度我可受不了啊,你太拘束了,虽然现在你在名义上是我的下属,但我们之间还可以象以前一样相处,我仍称你为大帅,至于你对我呢,你想怎么样称呼都行,只要你喜欢,而我又听着没那么别扭就成”黄旭道。
“元帅,规矩不可破。”曾国藩固执地道。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你听我一次成吗?”黄旭道。
“是。”曾国藩还是规规矩矩地道。
黄旭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了,以前的赵小锋也是这样,看来,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为祸不浅啊。
“大帅,这样,你就与军事参谋官…赵小锋先生对我的称呼一样,在大庭广众之下,你可称我为副元帅,在我们私下里,你可称我为驸马爷,这总可以了。”黄旭道。
他知道,如果自己不画出个条条框框来,这曾国藩应该是打死也不敢越界的。
“遵命。”曾国藩道。
“大帅,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安排湘楚大军?”既然当了人家的上司,那就得为人家的事操心,不然,人家要你这上司做什么呢。
“属下会尽快与众位将领取得联系,先摸清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再研究对策。”曾国藩想了想,道。
“也好,知己知彼,方能胜券在握。”黄旭也同意这种做法。
“驸马爷,湘军是属下一手创立,众兄弟追随属下出生入死多年,相互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之间已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可以说是情同手足,我想,这一点,驸马爷应该是非常清楚的。”曾国藩动情地道。
“没错,大帅,我能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因为我也有生死兄弟,对了,找个机会,我将我的那几位生死兄弟介绍给你认识认识,大家也好联络联络感情。”黄旭道。
“谢驸马爷。”曾国藩心中甚喜,他知道黄旭没把自己当外人看。
“你继续说。”黄旭道。
“正因为湘军与属下的这种关系,所以,在关键问题上,属下一般都会尊重他们的意见,属下不会强迫他们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说,驸马爷能明白吗?”曾国藩缓缓地道。
他的意思是,湘军如果愿意归顺天国,那当然是好,但如果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他曾国藩也不会强人所难。
“这是自然,大帅果然非常人,在当今之世,有此等民主之心,着实令人佩服。”在这个时代,有多少人能似曾国藩这样,愿意用民主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一点相当难能可贵,黄旭听后是肃然起敬。
“难得驸马爷能这样理解属下,看来属下的选择没有错。”能得黄旭如此一赞,曾国藩很欣慰。
“哈,哈,大帅,你这话我爱听”黄旭哈哈一笑道。
“驸马爷,属下有个请示。还望大帅成全。”曾国藩道。
“说。”黄旭道。
“关于湘楚大军的事,还请驸马爷全权交给属下处理。”曾国藩道。
“行,没问题。”黄旭很干脆。
“谢谢驸马爷。”曾国藩道。
“我说,大帅,你与我单独相处的时候,你就不能少说一点谢谢呀,什么的,这话听起来怎么就让人觉得那么生疏呢,我真心地希望我们之间不仅仅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还可以成为真正的好朋友。”黄旭对那些客套之言很不感冒。
“这不太合适。”曾国藩与黄旭接触越多,越觉得黄旭身上吸引他的东西越多,总之,他是越来越相信自己没有跟错人,他看好黄旭的未来。
“没什么不合适的,你说,咱们是朋友。”黄旭笑道。
“承蒙驸马爷不弃,算得上是。”曾国藩道。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什么叫算得上是,完全就是嘛,行了,以后,咱俩之间相交,尽量简单点,不用让那些个什么繁文缛节来羁绊我们,随心所欲,随心所欲可以吗?”黄旭道。
“随心所欲??”曾国藩沉吟道。
黄旭的话就象是块磁铁,将曾国藩引入一个暂新的天地,让曾国藩如疾如醉。
“对,大帅,随心所欲,对象我这样的习武之人来讲,这也是武学的最高境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