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印度次大陆,这样一来。英国才能非常方便地就近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侵犯。
而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威廉的信没发出多久,英军的救援大军便到了的原因之所在。
而且。威廉的运气也实在是不错,此次救援行动正好赶上英国皇家海军的大西洋舰队在加尔各答轮训,所以,此次出动前往救援的英国舰队无比庞大,除了原本就驻在加尔各答的海军舰队之外,大西洋舰队也加入了进来。这几乎是英海军大半的力量。
如此一来,他们对太平军无敌舰队的无视也就很正常了。
实力决定一切。英舰队觉得他们的实力高出太平军无敌舰队甚多,对其予以轻视也就再正常不过了。这就更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冲进无敌舰队的伏击圈。
如果是不堪一击的伏击圈,这能算是伏击圈吗,很显然不是,英国舰队是这样想的。
可是,战斗的过程却并非如英国人所愿。
在无敌舰队开火之后,英国人才明白,他们遇到了大麻烦。
无敌舰队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弱。
而李鸿章等人要的就是英国人的轻视,只有轻视,无敌舰队才机会。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在担心英国人会不如他们所愿地闯进他们的伏击圈,但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一切都是出其地顺利,而且英国人有着出乎他们想象的狂妄,他们竟然无视无敌舰队的存在,毫不犹豫地就闯入了伏击圈。
既如此,送上门的菜,那无敌舰队就却之不恭了。
于是,李鸿章第一时间命令无敌舰队开火。
首先是巨炮舰的吼声响起。
接着便是多炮齐鸣。
最后,一艘又一艘的英舰被命中,起火,沉没。
英国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时之间损失不小。
但是,英国人毕竟是在海上横行惯了的种,而且实力强大,所以,在经过初始的慌乱并付出一定的代价之后,他们也慢慢开始稳住阵角,并逐渐展开反击。
英国人的驱护舰交替掩护进攻,再加上其它舰船上面的火力,他们虽然虽是处于被围的一方,但却与无敌舰队斗了个旗鼓相当,而且在有些环节,英国人还占据了上风。
由此可见,这英国人的强大可不是吹出来的,他们能在海上横行这么多年,那的确是有所倚仗的。
不过,说到底,综合实力还是衡量孰优孰劣最重要的标准。
从综合实力来讲,英国人的确占据着绝对的上风。
他们的舰只不仅在数理上占有优势,质量上更是超出无敌舰队不少,这不是有钱就能堆积出来,这是一种底蕴,是经过多年的积累而来的。
而太平军无敌舰队差的正是这种底蕴。
经过多年的追赶和恶补,太平军无敌舰队实力大增,各方面的建设也都在如火如荼展开,论实力,不敢说已是名列世界前茅,但至少,无敌舰队的实力已经追上甚至是接近了世界最高水平,甚至极个别地方还占据了世界最高水平的位置。
这是值得高兴的地方,但也并不代表无敌舰队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之一。
这些年的恶补虽然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但却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弥补多年的亏欠,与英帝国这种老牌帝国的差距也真实存在,这在此次的实战之中表现的格外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中埋伏的是英国人,却还与无敌舰队斗了个不相上下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这只能说,无敌舰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不管怎样,不论有无差距,今天这仗已经接上了,那就必须拼出个结果来,如果能够侥幸拼掉这不可一世的英国舰队,那无敌舰队就是赚大发了,即使没拼掉英国舰队,只要是能大量地消灭它的有生力量,延缓或者阻挡它对英印联军的支援,那无敌舰队此次的作战行动就仍然是成功的。
所以,无敌舰队说什么都要顶住了。
而双方的战斗很激烈,或者说是惨烈。
英国舰队因为要分身出来掩护运输舰队,因此处处受着掣肘,没办法发挥出它真实的实力,这也让无敌舰队钻了空子。
而无敌舰队的进攻策略也非常之清晰,也就专门朝英海军的运输舰上招呼,让英国人投鼠忌器,不能将大部分的力量用于对无敌舰队的反击之中。
这就为无敌舰队的进攻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而无敌舰队也正是利用这样的机会和条件杀伤了大量的英舰和英国人。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手,双方的伤亡也开始增加。
但是,谁也无法在一时之间找到置对方以死地的办法,所以,僵持也就发生了。

第六百三十三章 海战的深入

僵持中的无敌舰队与英国舰队仍是互相杀伤着。…≦,
不过,随着战斗的进一步深入,无敌舰队在实力方面的劣势便逐渐显现了出来,在英舰的反击之下,无敌舰队的伤亡变得越来越大。
本来,无敌舰队就想着可以凭借伏击这一手段在与英舰的争夺之中占据上风,可是,没想这英舰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强大,虽然他们遭到了无敌舰队的伏击,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但是主力还在,尚保存完整,再加上他们强大的战斗力与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们很快便在无敌舰队的伏击下稳住了阵脚并逐步展开反击。
而形势被自然反转,英舰在太平军的伏击之下反而占据上风。
如此一来,形势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如果再任由形势恶化下去,无敌舰队将会有陷入绝境的危险。
这形势变化的真快。
而做为无敌舰队的掌舵人,李鸿章与骆秉章当然也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原计划可以通过伏击战重创英舰,但没想却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变成了得不偿失的局面。
而且,如果再任由情况恶化下去,那就不仅仅是得不偿失的问题了,有可能连整个无敌舰队都会陷入困境之中,真到那个时候,那就麻烦了。
英国海军实力之强,的确已经超过了李鸿章等人的预料。
怎么办?李鸿章必须想出办法,可是,办法就那么几个,而且都不是好办法,一向足智多谋的李鸿章也很是为难起来。
而当前的办法有这么几个:
一,他们要么冒险继续与英舰交火。等待将来出现反转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的出现显然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基本上不可能出现,所以,即使要继续打。那也得改变策略,不能明着来。
二,就此撤退,然后再寻找机会与英舰一决雌雄,这固然可以保存无敌舰队的实力,但他们也将就此失去歼敌的机会,而在此之后的后果将很难预料,英军的援军可能就此与新德里的英印军汇合,尔后的印度战役极可能会由此发生改变。一切都将偏离他们事先预定的方向与轨道,一切都将变得不再受他们控制,这将会是最差的结果。
三,不惜与英舰决一死战,以自己的伤亡换取英国人的伤亡,以此来更大可能地杀伤英国人以及英国舰队,这样做的好处是,极有可能令英舰丧失大部的战斗力。甚至可以令今天在伏击圈中的大部分英舰主力有来无回。这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法。基本上是属于拼命的做法。
可是,这虽然有助于达成事先预定的目标,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太平军无敌舰队可能需要付出整个无敌舰队做为代价,这是包括黄旭在内的太平军高层所无法接受的。除非事情已经走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否则,这一条路行不通。
以上三种对策都算不上完美,李鸿章为难就在这里。
而相比较而言,李鸿章更加愿意选择第一种策略。那就是有所改变地继续战斗。
可是,这改变又谈何容易,现在两军交战正酣,任何的改变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必须是慎之又慎,李鸿章必须思虑周详。
而在经过与骆秉章反复的商议之后,李鸿章作出了决定。
无敌舰队需要作出改变,然后再战。
他们大概的思路是,由骆秉章率领无敌舰队的主力继续与英舰殊死战斗,而李鸿章则率领巨炮舰悄然退出战斗序列,然后朝英国舰队的侧翼潜去。
经过分析,李鸿章发现,英国舰队的侧翼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英国舰队在这个地方进行防守的火力相对较小,而集中的运输舰却最多,他们将强大的火力全都置于与无敌舰队冲突的最前方,而将没有自备火力的运输舰摆在后方,运输舰上面装载的都是英军的援兵,而且数量很大,而李鸿章就是冲着他们去的。
只要能在这些运输舰上搞出动静,如果运气好,不是没有可能大量杀伤这些援军,这对整个战局来说,那都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即使运气不是那么好,针对运输舰的行动也可以吸引英舰的火力,从而间接地分散英舰主攻方向的火力,让无敌舰队从中找出突破点。
总之,只要能顺利地在英国运输舰中制造出一定的“轰动”效应,那对无敌舰队后续的行动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李鸿章便是瞄着一点去的。
而李鸿章后续的行动也是超出寻常的顺利,李鸿章率领的巨炮舰从无敌舰队的侧翼慢慢地接近英运输舰的所在位置,而英舰的火力被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的主力所吸引,对李鸿章的行动却是一无所知,完全忽略了这李鸿章这一部分人的存在。
于是,李鸿章乘势前进,当运输舰被纳入到巨炮舰的火力范围之内后,李鸿章便毫不犹豫地命令巨炮舰朝英舰开火。
轰!轰!轰…。。
巨大的吼声令周遭的空气流速似乎都变慢了很多,而如陨石般的炮弹呼啸着穿过天际,毫不留情地砸中了英军的运输舰。
然后,只见浓烟冒起,只见火光冲天,只听喊声一片,接着便见运输舰慢慢倾斜,直至慢慢沉入海底。
当运输舰彻底没入到水面之下的时候,一股巨大的水浪冲天而起,好象是上帝带来的叹息。
一艘,两艘…。。
眨眼间,便有十多艘运输舰沉入了海底,而随着运输舰沉没的还有一万多名英军士兵,他们将跟随着运输舰一起化为历史的尘埃。
而这些事也就是在稍微愣神一点的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不可谓不快。
而当英舰主力醒悟过来之后,他们愤怒了,他们何曾被人这样阴过,这完全是不可忍受的,于是,英国舰队主力直接便放弃与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主力的交战,转而集中火力狂攻李鸿章以及他所率的几十艘巨炮舰。
英军疯了,他们不能容忍这种赤裸裸的挑战,他们要将这尊严找回来。
而英舰主力这一回头,李鸿章与他的巨炮舰便成了英舰倾泄愤怒的靶子。
密集的炮弹携带着英国人的怒火,倾刻间便被砸在了李鸿章等人的身边,让他们立即便陷入到了险境之中,而面对如此毫不讲理的战法,李鸿章冷汗直冒,只能遗憾地下达撤退的命令。
这个时候不跑,更待何时。
他觉得这英国人也太疯狂了一点。
于是,一个打,一个跑,打与跑的角度也相应地发生了互换。
这同样是在电石火花间发生的事。
而当骆秉章发现情况不妙之后,立即便打算对李鸿章实施支援,他马上命令无敌舰队的主力从英舰队的背后对他们究追猛打。
乱了,疯了,全乱了,全疯了。
这哪象是在生死相搏,反到是象在胡搞,完全是瞎来,儿戏。
当然,最惨的还是李鸿章以及他所率的炮舰,只有他们才明白什么叫做在炮火中奔跑,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仍得跑,不跑就只能等死。

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鸿章等人之危

你喊着杀,我喊着打,看谁追得紧,看谁跑得快,场面当然很火爆。
不过,如若单论奔跑的速度,李鸿章以及他所率的巨炮舰算得上最吃亏,巨炮舰的体积较大,吨位也超过一般的驱护舰,这就导致它的航行速度与其它舰只比起来要稍慢一些。
而稍慢也就带来了问题。
英舰更加容易与巨炮舰拉近距离。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只有少量的炮弹可以命中在巨炮舰的范围之内,从而给巨炮舰带来杀伤,但是,随着双方之间距离的拉近,越来越多的炮弹落在巨炮舰的周围,从而对巨炮舰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巨炮舰所受的损伤是越来越严重。
而照此下去,李鸿章与他所率的巨炮舰就危险了。
当然,英舰在追击巨炮舰并给巨炮舰带损伤的同时,自己也出现了很大的损伤,而这些损伤则是由于身后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的主力对其的进攻所造成的。
一环扣一环,全都在局中。
其实,在这三方之中,真正最急的要算是骆秉章。
正所谓旁观者清,他在最后,将局势看得最明白,他能看出现在的情况对李鸿章来说,那是多么的危险,所以,他急,比谁都要急。
可是,有些事急不来,他能做的就是不住地催促无敌舰队向前,向前,再向前,一定要赶在英舰击杀李鸿章等人之前成功地将英舰的火力重新吸引到主力舰队的身上来。
不过。经过一番较量,骆秉章终于发现,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白搭,英国是吃了秤跎,铁了心。一定要与李鸿章纠缠到底。
这英国人是真生气了,宁可冒着自身受到损伤的危险,也要将李鸿章等人击杀。
当然,这也许只是一个方面。
与此同时,英国人可能也有其它方面的考虑,比如。他们也许觉得,李鸿章与他的巨炮舰给英舰带来的威胁太大了。
所以,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巨炮舰给搞掉。
而不管是什么理由,现在英国人盯住李鸿章不放,那他以及他所率的巨炮舰就真的危险了。
可是。这局棋基本上已经走到了最后阶段,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基本上已无可能改变大局,只能是想办法将损失减到最低或者是获得最大的利益,再说,李鸿章就是办法再多,他恐怕也难跳出棋外,想出大招来。也许,他得想一想,是否需要祷求苍天给他一丝希望与机会。放过他这一次。
而英国人靠得是越来越近,火力是越来越强,李鸿章以及他的巨炮舰已经退无可退。
形势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李鸿章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形势,他心中明白,除非奇迹出现,否则。他与他的巨炮舰已经跑不了了,今日。在这里,他们都将丧于英国人之手。
既然如此。李鸿章决定不跑了,他即使是死,也不会让英国人好过。
李鸿章已经做出了牺牲自己的决定。
于是,李鸿章命令巨炮舰停了下来,重新成战斗队形展开,然后,朝英国人开炮。
他们要让英国人明白,想让他们死,那英国人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必须的。
而李鸿章做出这样的考虑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他认为,既然逃跑的希望很是渺茫,那他就只能尽可能对英舰造成更大的损失,从而为这一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所以,为了达成最后的目标,他只能是牺牲掉自己的生命,而且,他必须是去这样做。
更何况,既然事情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那他觉得用他们的命来换取这最后的胜利,这是值得的,也是有意义的。
而做出决定之后,李鸿章便彻底平静了下来,可是,此时的他不是一个人,还有一群将士跟着他,他得征求一下将士们的意思。
但,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对将士们做出任何表示,士兵们便已用行动来向李鸿章表明,他们愿意追随李鸿章慷慨赴死。
这让李鸿章很感动,也很自豪,他觉得太平军的将士都是好样的!
然后,李鸿章等人停止了撤退,炮口再一次对准了追来的英国人。
而巨炮舰又开始了它们的怒吼。
因为这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的战斗,所以巨炮舰已经不会再退后,而既然不退,那它的反击必须是超乎寻常的强大,比以往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语。
而这给英舰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英舰同样被巨炮舰这突如而来的转变给吓了一跳,他们立即也是驻锚了下来,与巨炮舰展开了对攻。
这种程度的海上战斗是不能抽机取巧的,一炮就是一炮,一波攻击就是一波攻击,谁没挨上,那是谁的运气好,谁挨上了,那也只能受着。
所以,这种硬碰硬的战斗给双方带来的损失都不小,而在短期之内,英国人所受的损失更大一些,毕竟巨炮舰的威力摆在那里,可是,从长远来看,英舰必胜无疑,因为英舰的实力也摆在那里。
而就在英舰主力与巨炮舰对轰的时候,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的主力也赶到了,他们一到,便也从背后朝英舰开火了。
而这种态势咋一看,似乎是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的主力与李鸿章所率的巨炮舰将英舰包围了,而实则却是不然。
此时的情况下,英舰一分为二,他们主要是用小部分的火力来牵制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主力,而用大部分的力量来对付李鸿章以及他的巨炮舰,英国人是打算先灭巨炮舰,然后再来与无敌舰队的主力决战,这些人也并非一味的蛮干,他们也有自己的策略。
而骆秉章与李鸿章显然也明白英国人的意图,但却苦于短时间内无法打破这种局面,所以,他们只能是尽一切可能地与英舰周旋。
战斗进行的很激烈,可是,就在李鸿章等人在为大量杀伤英舰而欢呼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巨炮舰上所携带的炮弹已经用完了。
他们已没有炮弹再用来轰击。
怎么办?李鸿鸿与巨炮舰上面的将士们都沉默了下来。
也许,也许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
李鸿章回身看了看跟随自己的将士,他本想问问众人的意思,但当他看到那一张张无比坚毅的脸庞,他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众将士与他的心思一样,他们无悔,无悔于做为太平军中的一员,无悔于做为中华帝国之人。
他们拼了。
而他们就得轰轰烈烈地来一场荡气回肠的战斗,让英国人也见识见识他们的精气神,让英国人明白,中华帝国没有孬种。
而这时的英国人也知道巨炮舰已经没有炮弹,于是,他们开始掉转大部分的炮口,转而朝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主力展开射击,而只留下小部分的火力来收拾李鸿章他们。
而另一方的骆秉章等人见此,眼睛都红了,将士们全都怒吼着,操持舰上的火炮,拼命地朝英舰轰击,他们希望可以挽回局面。
可是,一切都迟了,李鸿章与他所率的巨炮舰突然间动了起来,它们的速度很快,方向一致,目的也很明确。
他们直接冲向了英舰!
一切都已再明白不过。
李鸿章打算与正面的英舰同归于尽。

第六百三十五章 拼命

只要能干掉英军的运输舰,那英军的援军也定会就此完蛋,如此一来,不管无敌舰队与英舰之中的谁能赢得这最后的斗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太平军将赢得这场印度之战的胜利。
而此时此刻,李鸿章与他的巨炮舰战友们唯一的心愿就是弄掉运输舰,如果能得偿所愿,即使是付出生命,他们也算是死得其所。
而到了这个时候,英国人显然也已经明白了李鸿章等人的意图,他们在大惊之余,毫不犹豫地集中火力,不间断地朝李鸿章等人开炮,然后,炮弹在李鸿章等人身边爆炸,在李鸿章等人所在的巨炮舰上爆炸,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李鸿章等人前进的脚步。
当英勇无畏的李鸿章们冲到离英舰只有几米距离的时候,英国人慌了,恐惧了,他们也没想到李鸿章们竟然是如此的决绝,会不惜拿命来拼。
但事实就是李鸿章们做了,而且做得很彻底。
当大惊失色的英国人正准备掉转舰头,仓惶而避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原来自己现在仍然在无敌舰队的伏击图中,根本无路可退,更何况,李鸿章们近在咫尺,他们还能逃到哪里去。
然后,随着一声冲天的巨响,巨炮舰开足马力,直接就撞在了正在掉头的英国运输舰群里,接着,一阵又一阵巨大的爆炸声随之而起,现场立时便陷入到了一片火海之中。
而大部分的运输舰都由此着火了,舰上的英国士兵四处逃散,极力想要避开危险,更想逃到安全的地方去,但是,舰都快没了。哪还有什么安全的地方。
而眼看着第一艘运输舰着火沉没,一千多英国士兵只能跟着它葬身大海,而在这些士兵当中,他们有的是直接被火烧死的,有些是直接掉在海里淹死的,更有些是在船舱中自室而死的。还有些暂时还留有性命在但也只能绝望地在大海中呼喊着,等待他们的将是可以预知的命运。
总之,现场一片混乱,各种人间惨剧不停地上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势继续蔓延,爆炸声更是此起彼伏,到最后,几乎所有的运输舰都由此起火,并接二连三的的倾斜。沉没,然后就此永远与这个世界告别。
一百多艘运输舰,十万余英国士兵,只能永远地被留在了这冰冷的海底。
不过,英国人应该感到庆幸,庆幸除了这些运输舰之外,其它的大部分驱护舰仍在,这些驱护舰见机快。跑得也快,所以。它们避开了池鱼之殃,留得了命在,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丝生机。
单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英国舰队的确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他们丰富的海上阅历帮他们做出了最准备的判断。当发现形势对己不利之后,他们立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毅然与运输舰队发生了脱离,由此避免与其亲密接触而带来更大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
处变不乱,英国人的战斗经验可谓之丰富。
而运输舰队的覆没也让英国人收起了先前的那一丝狂妄之心。他们开始非常认真地对待无敌舰队这一个相当有份量的对手,而且,他们心中也已经非常明白,此次赴援,他们算是失败了,但是,即使失败,他们也要做点什么,否则,英国海军的颜面就尽失了,英国人的脸面也丢尽了。
所以,英国人决定,他们必须打败面前的无敌舰队,尽可能地将被围困在新德里的英军撤走,如果成功了,他们或许会获得些许安慰,至少保留那么一丝的颜面。
而没有了运输舰队这个累赘,英舰的战斗力必定将成倍地增长,基本上可以肯定地说,无敌舰队实非其之敌手。
而骆秉章在眼看着李鸿章率领巨炮舰冲入英国运输舰队中之后,他不由痛苦地闭上了眼睛,然后,一行清泪不由从他的眼角滑落。
而他与李鸿章相交的点点滴滴立上心头,幻化出一张张画面在脑海中闪过,那张脸是如此的清晰,一切都仿如昨日,但人,却已不见了。
骆秉章的口中如咬烂了黄连一样,苦不堪言。
然后,心情激动的他不由面向那火光冲天的地方大吼一声:“鸿章!!!!”
接着眼泪又来了,泪如泉涌。
李鸿章,他的好搭档啊,骆秉章的心中已被悲伤塞满。
可是,片刻之后,他就不得不暂时收起这份悲伤,因为英国人又开始了进攻。
而丢掉包袱的英国人,进攻开始变得异常犀利起来,他们让骆秉章真实的看到了太平军无敌舰队与英国舰队之间的差距。
一番猛烈的交火之后,无敌舰队便陷入到了被动之中。
正面交手,无敌舰队真不是英舰之敌。
而此时,骆秉章又面临再一次的决择,战或是退。
艰难的决择。
而在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情况之后,骆秉章最后决定退。
撤退!
这是当前唯一的,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无敌舰队如果留下来,那也只能走一条路,那就是穷途末路,他们最终将极有可能覆灭于英国舰队的强大攻攻击之下。
而与英国人硬拼直将整支舰队沉没于此,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也不符合中华帝国的利益,所以,既然胜不了,那就先让一步,等到将来真正强大起来了,甚至是比英国人还要强大,那时候再来战过,必定是无往而不利,而真正到了那个时候,什么英国舰队,什么天下霸主,那都是一个屁。
骆秉章相信无敌舰队会看到这一天,也会走到这一步。
所以,当前,他们需要先退,反正他们战略目标也基本实现了,英国人的援兵已不可能对新德里实施增援,他们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他们也只能退。
而想起退,骆秉章又想起了李鸿章,他的眼泪不禁又来了。
太平军无敌舰队这一次虽然成功地阻止了英军对新德里的增援,但是,他们却是败了,而且是大败,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个人,一个对中华帝国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人,李鸿章。
李鸿章,中华帝国的军机重臣,天纵奇才,黄旭所倚重的重要谋士,而李鸿章的牺牲,不论是对黄旭本人,还是对中华帝国来说,都无异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是如李鸿章这种比将更重要的经天纬地之才,这样的损失甚至是比一支舰队的覆没更让人难以接受。
无敌舰队,中华帝国这次蚀大了。
而当骆秉章果断地下达了撤退命令之后,太平军便成功地摆脱了英舰的攻击,然后朝他们在印度洋上的临时基地进发。
到此,无敌舰队这一次与英国海军的较量便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
与此同时,骆秉章第一时间向黄旭发电,电告这一战的详情。
敌运输舰已灭,援军尽没,英舰队仍在,我方已撤退,但我方损失惨重,海军司令李鸿章携巨炮舰与敌之运输舰队同归于尽,殁于国事,甚悲!!!
以上便是骆秉章发出的电文。
而发完电报,骆秉章心里面空空的,不禁又是悲从心中来,他在这无尽的悲思之中,非常落寂地率领无敌舰队前往太平军海军在印度洋上的临时基地休整,并等待黄旭的旨意。
当然,除了电告战事情况之外,骆秉章随后又发了第二份电报,那就是向黄旭请罪,无敌舰队这一次不仅损失了李鸿章,而且还在英国人手中吃了一个大亏,可以说是败了,而败就必须受到处罚,军法无情,骆秉章必须坦然受之。
而当骆秉章的电文到达黄旭手中之后,得悉李鸿章殁于国事,黄旭差点晕倒。
这不谛于晴空霹雳,对黄旭来说,天无异于已经塌了一角。
。。。

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破新德里

黄旭拿着骆秉章发来的电报,不禁潸然泪下。
他此时心中悲痛得无以复加,感觉心里憋着一口气无处发泄,如果此时有一头大象站在他的面前,想必他一定会一拳将之粉碎。
黄旭真不愿意失去李鸿章这样的帮手。
正如骆秉章所想,黄旭宁愿失去整个无敌舰队,也不愿失去李鸿章啊。
而李鸿章不论是对中华帝国,还是对黄旭来说,都实在是太过于重要,甚至可以这样说,其重要性远非一支舰队可比。
无论怎么说,李鸿章的殉国都让黄旭很难接受。
但是,人死难以复生,就是再悲痛也要接受这个事实,毕竟李鸿章已经不再了。
而黄旭等人要做的就是化悲痛为力量,争取在与英国人后续的战斗中取得更大的胜利,以此来告慰李鸿章的在天之灵,这才是黄旭应该做的。
至于骆秉章的请罪电报,黄旭看了之后,觉得并没这个必要,此事罪不在骆秉章,他已经尽力了,于是,黄旭回电,劝慰骆秉章不要将此事放在心里,如果真是想报效帝国和告慰亡友之灵,那就好好地率领无敌舰队休整,等待与敌再战的机会来临。
而做完这些,黄旭就打算行动了,他不会放过这个李鸿章用命拼来的机会,他得杀人。
现在,英援军既然已没了,也就是时候解决新德里的守军了,只有彻底拿下整个印度,那才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