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乡隆盛上次能在东方不惑面前安然离去,那是他运气好,并不代表他有绝对的实力来抗衡东方不惑。
“你……八格。八格……”西乡隆盛气得是七窍生烟,恨不能立马就将东方不惑的头给斩下来。
西乡隆盛堂堂日军中的一方强人,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气,虽然东方不惑的实力是强过他,但是,士可杀,不可辱,这种轻视,他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行了,行了,少他妈在那装腔作势,你直接放马过来就是,爷说过,爷接着。”东方不惑挥了挥手,直接将西乡隆盛的话给顶了回去。
“啊,看招!”西乡隆盛是忍可忍,所以,他是不想再忍,直接朝东方不惑动起手来。
而这正合东方不惑之意,他可以正好收拾了这西乡隆盛,让这个世上再少一个爬虫,让世界多一份安宁与清静。
西乡隆盛手中的长枪来势甚急,转眼之间就已经到了东方不惑的面前。
东方不惑急忙侧身避过,暂时让开了这一招。
但是,西乡隆盛硬是不依不饶,仍是着着进攻,而且,招招都是直击东方不惑的要害部位。
东方不惑这下可恼了,好你个西乡隆盛,老虎不发威,你还以为是个病猫,只见他手势一变,直接用长枪使出他的独门绝技,东方三十六式,向西乡隆盛攻了过去。
而要说这个世上还有谁能抵挡东方三十六式,除了黄旭,已不做第二人想,而西乡隆盛不是黄旭,所以,在东方不惑使出东方三十六式之后,他只能是败下阵来。
而败下阵来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当东方不惑的长枪打落西乡隆盛手中的长枪,然后枪尖逼向他咽喉的时候,西乡隆盛就知道,他已经完了。
“你想怎么样死?”东方不惑今天心情不错,到是有闲心耍问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不吭声,他都做好了死的准备,还有什么好说的。
“哦,嘴巴还很硬,想必你是不怕死,这样也好,我正好可以跟你说说,我会怎么样杀你,你听好啦,我的枪会穿过的喉咙,然后割下你的脑袋,再将之搅个稀巴烂,接着便将你的身体彻底粉碎,丢到马厩里去喂马,怎么样,你觉得你这样死法如何?”东方不惑平静地道。
他似乎在讲一件极其平常的事。
“八格!”西乡隆盛脸上生出深深的怨毒,恨不得生吃了东方不惑似的。
“忘了告诉你,眼神可杀不了人,这样吧,看在你这小日本还有那么一点骨气的份上,老子今天发发善心,提前送你一程。”东方不惑觉得话也说的差不多了,就准备动手杀人。
于是,接下来发生的事与东方不惑刚才说的差不多,只不过,西乡隆盛被粉碎的尸体没有喂马,却被丢进了茅坑。
东方不惑是想让这日本人臭气熏天,永世不得翻身,要让他后悔做个日本人。
第四百八十六章 伊藤博文的妙招
东方不惑在干死西乡隆盛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去,他继续在城外叫阵,想看看是否还会有一些不长眼的家伙再来送死。
而负责把守城门的户木孝允在亲眼看到西乡隆盛被弄死之后,当场就给惊呆了,不过,在震惊之余,他第一时间便遣人将此事飞报给伊藤博文。
而伊藤博文在接报之后,同样是惊惧得以复加,他觉得这个东方不惑实在是太可怕了,而且,他的内心深处也生出一丝悔意,也许真不应该同意西乡隆盛出战东方不惑。‘‘
总之,日军这一战,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西乡隆盛被东方不惑搞死了,而且原本打算通过此战提高士气的想法不仅未能成真,反到是成了泡影,而且,日军的士气受此打击,变得是加的低落。
用那句偷鸡不成蚀把米,聪明反被聪明误之言来形容此时的伊藤博文,想必也不会太过分。
而在这一回合当中,也许西乡隆盛才是最大的输家,他的死不仅没有成功唤醒日军的斗志,而且还让日军的士气加的萎靡。
一句话,西乡隆盛算是白死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伊藤博文不得不下令紧闭城门,避而不战。
但是,避而不战只能避得了一时,如若中朝联军强行攻城,那么,凭借他们强大的优势兵力以及完备的攻城器械,破城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所以,摆在伊藤博文面前的选择不多了。
而仔细地想一想,可供他选择的路不多。大致说来,应该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据守仁川,最后与中朝联军鱼死破,第二条,突围,第三条,坐等援军。
而在退到仁川之前和退至仁川之初的这段时间内,伊藤博文原本是打算选择第一条路的,这也符合大多数将士的心愿,但是,到现在,一切都已经变了,已经变得不再有实施这种选择的基础,准确地说,军心已散,他拿什么去与中朝联军拼。
所以,据守仁川,与敌玉石俱焚之路,已经基本上被堵死了。
至于第二条路,突围,看起来似乎可行,也比较现实,但是,如此做,对日军来说,也并非是全顾虑,他们需要事先想好并决定突围之后怎么走。
日军现如今在朝鲜的国土上已立锥之地,除了撤回日本本土之外,已是别选择,但是,如想撤回国内,那必须要有天皇的命令以及海军的支援,在现有条件下,这似乎也有点难度。
所以,他们只剩下第三条路可走了,那就是坐等援军。
这才是唯一现实的做法。
可是,援军能及时赶到吗?
这个说不好。
事实上,在汉城战役开始的时候,伊藤博文已经向天皇发出了求援信,而且天皇已经同意派出援军,按照时间计算,援军应该很就会抵达,也就是说,伊藤博文他们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援军便会抵达。
而援军来了,也就代表着他们迎来了胜利的曙光,真到了那个时候,伊藤博文相信,他一定可以率军顶住城外中朝联军的进攻,而且,还可能会有机会伺机反击,也许,整个战场形势将会由此迎来转机,即使完全被反转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只不过,伊藤博文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而且,城外的中朝联军也一定不想给伊藤博文这样的机会。
所以,日军的面前是一片灰色。
而东方不惑在再次叫战不成之后,便收军回营,他打算回去后与田小二商议一下,然后直接攻城。
于是,二人在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决定直接强攻,因为经过分析论证,他们发现,日军已是努驽之末,基本上。那是再也难以翻起多大的浪花了。
所以,田小二与东方不惑便下令,让太平军第六,七,八军团直接对仁川城展开强攻,而且一天之内必须攻下仁川。
而攻城战一经展开,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便充斥了这片天空。
手举着武器的太平军象潮水般地涌向仁川城,而城上的日军则是紧张地望着一步步逼近的太平军,握着武器的手略微有点发抖。
日军真的是心恋战。
而大战一经开启,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便已暴露遗,在太平军狂暴的攻击之下,日军的防线立即便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都有崩溃的风险。
此时此刻,伊藤博文与他的日军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而负责守城的户木孝允则表现的为夸张。
眼见防线就要坍塌在太平军的攻击之下,负责守城的户木孝允已经乱了方寸,他声嘶力竭地朝着守城的日军大喊,气急败坏地对着攻城的太平军狂叫。
户木孝允不仅是乱了方寸,而且可能已经病了,而且是病得不轻。
而伊藤博文此时也已经心待在指挥所里,他也来到了城楼之上,但是,现场的情况却让他的心直往下沉。
“户木君,情况怎么样?”伊藤博文阴沉着脸对正在指挥防守的户木孝允道。
他的心情很不好。
而户木孝允是一心病着,并没有发现伊藤博文已到了自己身后,所以,伊藤博文如此突兀地相问,到是吓了户木孝允一大跳。
况且,户木孝允的心情本来就不爽,现在又突然跑出个人来在自己身后搞搞正,户木孝允心头不禁火起,他寒着脸,憋住气,接着转过身,然后就欲张嘴对着来人送上一痛臭骂,以便借此来好好发泄一下心中的怒气。
但是,当他看见来人是伊藤博文之时,他便立即泄了气,而且马上换上一副谦恭的面容,恭敬地道:“司令官阁下,形势对我们很不乐观。”
事实上,情况不是不容乐观,而是遭透了,户木孝允只是不想太过于刺激伊藤博文,所以,他将话是收着在说。
“还能守多久?”伊藤博文哪有听不出户木孝允话中意思的道理。,他皱了皱眉头,然后继续问道。
“这个,这个有点难说。”户木孝允有点为难地道。
在伊藤博文面前,他可不敢乱讲。
“说说你的看法,不罪你就是了。”伊藤博文紧追一句道。
伊藤博文知道户木孝允心中所想,他也理解,所以,他才摆了摆手,示意户木孝允尽管说就是。
“司令官,恐怕,恐怕坚持不了两个时辰。”户木孝允咽了咽口水,有点吃力地道。
其实,两个时辰还是户木孝允乐观的估计,如果真要将现时的情况套上来说,恐怕半个时辰都难以坚持,除非有奇迹发生。
“户木君,辛苦了,你让大家再坚持坚持,我已经收到消息,我们的援军已经来了,应该不出两个时辰,援军必将抵达仁川港。”伊藤博文拍了拍户木孝允的肩,大声道。
伊藤博文说话的声音很大,几乎是嚷出来的。
而且,他还着重在援军一词上加重了语气,似乎生怕人听不到似的。
这就有点令人感到奇怪了,伊藤博文本就站在户木孝允旁边,需用如此大的声音讲话,但是,他偏偏还这么做了。
而对伊藤博文的话。户木孝允有点不明白,他真不明白。
但是,户木孝允不明白,不代表着其他人不明白,其他人还真明白了。
那些在户木孝允与伊藤博文不远处正殊死守城的日军听到了伊藤博文的话,而且,他们还非常清晰地听到了援军一词。
援军要来了吗?
的确是大利好。
于是,日军一传十,十传百,很,整个日军几乎都知道了援军将至的消息。
而在这利好消息的鼓舞之下,日军的精神面貌立刻便发生了变化,当然,也不是说士气大振立马就大振了,而是说,他们再也跟萎靡扯不上关系。
而且,也就是这么一句话,就硬生生地让日军的遭遇慢慢地好转了起来,防线也慢慢开始变得稳固起来。
一句话,伊藤博文的一句话竟然让日军的士气发生了逆转,着实不可思议。
直到这个时候,户木孝允才明白了伊藤博文的良苦用心,不过,他还是忍不住地问道:“司令官,援军真的来了吗?”
户木孝允的心中还是怀有一些期盼的,如果援军真的能来,那就太好了。
看着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户木孝允,伊藤博文苦笑了一声,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户木孝允的胳膊。
户木孝允这下真明白了伊藤博文的意思。
援军没来。
但是,援军如果没来,那援军又到哪了呢?
户木孝允很想知道。。
第四百八十七章 是冤家路就窄
有些事还真让伊藤博文给言中了,他那些原本说来用于稳定军心的话突然之间变成了现实,日军的援军真的来了,不过,他们却进不了仁川,也救不了伊藤博文。
日本运送援军的舰队已被李鸿章与骆秉章率领的敌舰队堵在了仁川港外的大海上。
两支舰队正处在对峙之中。
可是,敌舰队怎么会在这里呢?
按照原计划,太平军的敌舰队需要在三日之后才抵达仁川港的,但是,为了尽早到达目的地,敌舰队以最高航速没日没夜地行军,最后终于比原计划提前三天到达了目的地。|。}。
在研究了仁川港的形势之后,敌舰队发现此刻的仁川港仍然被控制在日本人的手中,所以,他们还法进港,只能暂时将仁川港封锁起来,准备在需要的时候配合仁川城内的大军将仁川拿下来,并且防止日军从仁川港撤离。
而在敌舰队到达仁川港之后不久,日海军舰队也来了,但是,在来之前,他们并不知道太平军的敌舰队已经抵达了仁川港,他们只是为困守仁川的伊藤博文部运送援军以及给养的,可是,当他们到达仁川港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太平军的敌舰队。
于是,日军便在离敌舰队一定的距离之处摆开阵势,与敌舰队遥遥相对。
一场大战似乎已是在所难免了。
而既然要战,那就先来看看双方的实力及阵型的排布。
敌舰队所属战舰有二百艘。它们此刻分三部分排开,炮舰在前,运输舰在中,护卫舰居于最后,这样的编队方式有利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很好地保护起来。
而稍微有点海军常识的人可能都会知道,一个庞大的舰队在正常航行或者战斗的过程之中,各类舰只之间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编队方式,都会有事先的安排,比如,此次与日舰对峙,敌舰队的编队方式就是采用炮舰在前,运输舰在中。护卫舰居于最后的方式。
而这样做自有它的道理。
运输舰虽然体形巨大。但是却缺少攻击力量,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运输舰在外出的时候。一般都需要有炮舰及护卫舰进行护航。
而炮舰的攻击力强大。所以。它一向都是被摆在整个舰队的最前面充当急先锋。
而护卫舰的防御能力则是比较强,所以,他被摆在舰队的尾部。以防止有人兜尾。
如此一来,整个舰队就处于有攻有防的有利态势之中。
而此刻,整个敌舰队是已经处于一级战备状态之下,所有武器,人员都已到位,只要司令官一声令下,立即就可以对日舰展开攻击。
而说完了太平军的敌舰队,再来说一说日海军。
日海军此次出动的舰队大概有一百二十艘左右,约是整个日海军七成左右的力量。
这其中,运输舰达到了五十艘,而这五十艘运输舰上主要运送的是十万准备赴援仁川的援军以及困守仁川的伊藤博文部所急需的一些给养。
另七十艘则与太平军一样,是炮舰,主要用来护送运输舰。
而在这两种主力战舰之后,还有几艘辅助船只,这些主要用来对其它舰只进行救助和支援。
而日舰在发现太平军的敌舰队之后,同样是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他们排出的战斗阵型是,炮舰在前,运输舰在后。
炮舰的主要职责是对太平军的舰只展开攻击并保护运输舰的安全,而运输舰及其它的辅助船只都在炮舰之后,由炮舰提供保护。
而此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太平军敌舰队的实力要在日军之上。
如果从数量上来说,太平军的敌舰队相比日军而言,那是整整要多出三十艘护卫舰。
如果从心理因素上来说,太平军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日军要顾及运输舰上十万日军的安全,而太平军则没有这个担心,他们的运输舰上是空的,这些运输舰只是准备用来在仁川战役结束之后运送赴日作战的太平军。
所以,如果从纸面上来说,敌舰队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只不过,暂时还法得知他们是否能够将这些优势转化成最后的胜势罢了。
而对峙就这么进行着,谁也不敢挑头攻击,因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事,如果谁先动了手,那就没有了退路,只能是死战到底,所以,谁都想等到有很大的把握之后再动手。
可是,日军此时有死战的决心吗,恐怕很难说,他们现如今是一心挂两头,既要应付太平军的敌舰队,又急于将援军运往至仁川增援伊藤部,所以,日军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慎重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随着对峙的进行,现场的气氛是越来越紧张,连空气中都弥漫一丝凝重的味道。
而此时,敌舰队的旗舰上面却站着两位身着一品官服的太平军大员,他们正手握伸缩式望远镜观察着日方的动静。
而此二位正是敌舰队的正副司令官,李鸿章与骆秉章。
“少荃兄,有什么好主意?”骆秉章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转过身对与自己并排而立的李鸿章道。
李鸿章叹了口气,也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手指着日舰停泊的方位道:“有点难啊!”
难?骆秉章一时不明李鸿章意所何指。
“恕小弟愚钝,不知少荃兄口中所提之难事到底为何?”骆秉章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吁门贤弟,你也应该看到了,日舰布阵严谨,炮舰数量与我等相当,而观其舰上这水手,应该质素都不错,想必都是习惯海战的能征惯战之士,不象我等,虽有海军之名,却实海军之实,此次出征,咱们还是破天荒地第一次进入大海,所以,与日军比起来,咱们还只是一只雏儿呀。”李鸿章不忧愁地道。
李鸿章的一席话算是说尽了中日双方之间的核心差距,虽然敌舰队的纸面实力强大,但与日海军真正战起来,恐怕会是一场恶战,谁赢谁输一时半会还真说不清。
而这也正是李鸿章的为难之处。
骆秉章听了李鸿章此话,心里也不免有点紧张起来,他知道,帝国皇帝黄旭对敌舰队可是抱有巨大的期望,如果此次不能一战而胜日本,或者说还吃了败仗,那就不仅仅是吃败仗这么简单了,他们可能丢掉的是他们皇上的希望之所在。
这可是个大事。
“少荃兄,你这一说,兄弟我还真的有点惴惴不安啊。”骆秉章道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安。
这么大的事,如果真的一个处理不好,即使将他的头砍上十次,那也不足以赎他之过。
“哈哈,吁门贤弟,我这还是第一次听你道出此等心虚之言啊。”李鸿章听了骆秉章的话,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骆秉章曾经可以威震帝国西北的一代名臣,想要让他心虚,那可不简单啊。
“少荃兄,你就不要取笑我了,你说说看,这仗应该怎么打?”骆秉章脸皮抖了抖,略显尴尬地道。
“吁门贤弟,放心,虽然有点难,但有难度才有挑战性,不是吗?”李鸿章双眼放光,对着日舰所在的地方道。
看他那样,就象是一只饿狼在盯着身前的猎物一般。
李鸿章已经盘算下了,这一次,他定要让日军尝一尝敌舰队的厉害,他要借此一战,打出敌舰队的威名,打出敌舰的威风。
而望着李鸿章那馋相,骆秉章也不由笑了起来,而且笑得很有点特殊的味道,而李鸿章先是一愣,尔后似乎想明白了什么,也是哈哈大笑起来。
笑了一阵,李鸿章才脸色一正道:“吁门兄,我是这样想的,你我各率一队炮舰,分别从左右两个方向夹击日舰队,而留下护卫舰守护运输舰的安全。”
“好,干!”骆秉章爽地道。
这是他们当前能做出的最好的安排。
于是,李鸿章将炮舰一分为二,他与骆秉章各率三十五艘,准备分别从左右两边夹击日舰,而这三十五艘炮舰当中又包含了十艘携带大口径火炮的炮舰。
而在稍做准备之后,炮舰掉转舰头,从左右分别驶出,然后加速朝日舰所在之地驶去。
而敌舰队的动向也已经尽落入日军的眼中,他们很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以便回击太平军将要进行的攻击。
日军也将七十艘炮舰一分为二,分左右方向进行防守。
可是,日军也正如之前所说,他们并没有如敌舰队一样,将那种大口径的火炮上舰,炮舰上都是装配的一些常规口径的大炮。
所以,不知日军到时会用什么办法来应对敌舰队所装配的大口径火炮的攻击。
而日军密切留意着由李鸿章与骆秉章率领的舰队之动向,他们的炮手已经就位,炮也已经准备完毕,一旦敌舰队进入到大炮的射程之内,日军将发动攻击。
可是,敌舰队还未进入到日军的有效射程之内就忽然停了下来,然后,他们分列于左右两边的各十艘装有大口径火炮的炮舰开始缓缓转身,接着便露出了巨大的炮口。
然后炮口朝外,对准了日舰所在的方向。
第四百八十八章 海战
太平军炮舰上的黑洞洞的炮口一字排开,如巨兽的血盆大口般想要将日舰一举吞没。
不过,气氛虽然紧张,但日舰却不怎么慌张,他们觉得无敌舰队的这种形为看起来很无知,只要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此时的日舰并不在无敌舰队舰炮的射程范围之内,日舰还会有危险吗?
也就是,无敌舰队即使发动炮击,那炮弹距离日军也将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在这个距离范围内,日军根本不用担心无敌舰队的攻击。
所以,日军泰然处之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可是,无敌舰队真是傻到想要在大炮的射程之外朝日军发射炮弹吗?显然不是,他们是有信心,更是对炮舰上装的那种大口径的大炮有信心。
而日军显然也是忽略了这一点,他们不会想到太平军竟然将这种大口径炮装到了炮舰之上,在他们的心目中,那是傻子才干的事。
可是,正是太平军这种“傻子”才干出了这种高明的事。
而基本是在日军的无视下,无敌舰队左右两个方向的各十艘炮舰都完成了转身及发射的准备,只等命令就可朝日军开炮了。
而随着李鸿章与骆秉章的一声令下,炮舰上的大炮开始巨吼着朝日舰发动攻击。
无敌舰队上冒着浓烟的炮口中喷射出一发发威力巨大的炮弹,然后呼啸着朝日舰而来。
日舰上的日军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炮弹威力的惊人,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慌,他们知道,这炮弹离他们还有老大一段距离,绝对落不到他们的头上,所以,他们没必要太过于担心。
可是,当无敌舰队发出的第一发炮弹带着巨大的轰鸣声在日舰旁边的水面上轰然爆炸的时候,日军感觉有点眼花了。而巨大的爆炸声及由此引发的涛巨浪则将日军惊得目瞪口呆。
此时他们才发现,原来无敌舰队的炮弹是可以砸到他们头顶的。
这时,日军才知道了害怕。
而如梦初醒的日本人狂叫一声,然后操舰朝四面四散逃开,他们用着各种办法。意欲尽快躲到无敌舰队舰炮的射程之外。
但是,那些威力巨大的炮弹似长着眼睛一样,一颗接一颗不住地硬迫着四散而开的日军舰只,并在他们的头顶上开花,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
而每一次炮弹的爆炸都会引发巨大的冲击波,如果炮弹是在日军附近爆炸的话,一般都会将大量的日军掀翻在舰面上,这着实让好多日军在仓惶躲避的同时,还感受到死亡的气息。
不过,也许是无敌舰队的水手们操炮的技术还有待磨练,他们打出的这些炮弹要么砸在日舰旁边的水面上,要么完全就是打空气,偏出目标很远,基本上,还没有一发可以打中日舰。
怎么会这样呢?
原来,这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其一,无敌舰队是第一次参战海战,内河内江的训练与实际大海上的你死我活的战斗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训练时的命中率高并不能代表在实际战斗中的命中率也高,这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其二,日军采取了一种新式的规避战法,他们通过操控舰只在水面上不停地移地或者是在行进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机动方式来躲开对手的炮击。
而正是由于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这才造成无敌舰队无法命中目标。
而无法命中目标则代表着徒劳无功,代表无法将日舰摧毁,也间接地证明了他们还有很多地方急需要改进。
当然,知耻而后勇,太平军中的这些健儿都是真男儿。他们又怎会被这么一点困难吓倒,经过仔细地观察并继续对日军进行一段时间的炮击之后,很多太平军的炮手们发现了这其中的问题。
他们发现。大自然的很多意外因素对大炮的瞄准精距,炮弹的飞行速率及方向产生了影响,而只要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搞清了这个道理之后。他们便有针对性地做了调整,并且还在调整的基础上,对其它方面进行有效的提升。比如,除了要设法使己方的炮火可以对日军进行充分覆盖之外,太平军炮手们还对自己打炮的方法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他们一般会瞅准机会再下手,绝不盲目发炮。
而太平军在这样与对手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初步的实战经验。
而吸取经验的好处就在于,他们可以现吸现卖,将日军变成活动的试用标靶。
而经过一番努力,太平军的炮手们终于发射出一颗炮弹命中了目标,这是由李鸿章所率一方的炮舰所发出的炮弹,而这颗炮弹正好准确无误地击中了一艘日舰的动力系统,从而使之失去动力,最后变成了太平军的活靶子。
轰轰轰,又是几颗炮弹砸来,日舰在失去动力的同时,又被轰出了几个大洞,然后蓝色的海水似赶集般汹涌而入,瞬间就让这艘日舰如吃饱了饭一样慢慢往下沉去。
然后,再一颗炮弹砸来,只听轰的一声,日舰断成了两截,径直朝海面下渐渐沉没。
轰,望着不断下沉的日舰,那艘发炮击中日舰的无敌舰队的舰只上面爆发出一阵巨大的欢呼声。
太平军在欢庆旗开得胜。
而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又一艘日舰在与无敌舰队周旋的过程中被击中了,它最后的结局与第一艘基本相同,也是沉入了海底。
连续两艘战舰被击中,日军开始变得更加谨慎起来,他们开始用他们丰富的海上经验来与无敌舰队抗衡,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也试图接近无敌舰队,让无敌舰队的舰只也处于日军大炮的攻击范围之内。
可是,无敌舰队却似乎知道日舰的意图一样,只要它意欲靠近,就用大炮狂轰,轰得日军心惊胆颤,不敢再随便朝无敌舰队靠近。
不过,随着战斗的进行,日舰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他们发现,这部分追着他们赶的这些无敌舰队的舰只的航行速度并不快,而且,他们的数量不是很多,只有二十多只,还有,每艘战舰上面只是摆放了六尊大炮,只不过,这些大炮的威力惊人。
总之一句话,典型特征很多。
日军后来仔细一想,便想通了这其中的关节之所在,无敌舰队的这二十艘炮舰上面安装的一定是大口径的巨炮,否则,射程不可能如此之远,其威力也不可能如此巨大。
别忘了,日本人也是掌握这种大口径火炮技术的国家之一。所以,他们能想通这其中的关节也属再正常不过。
既然找到了原因,那就好办了,只要用己方的二十艘炮引开无敌舰队的这些巨炮舰,然后再集中其它的舰只从背后予以攻击,必定可破无敌舰队的这些巨炮舰,这是日军的想法。
日军认为。只要他们充分发挥己方的优势,那就是远超对方的机会性,日本人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打败这些无敌舰队中装配有大口径大炮的舰只。
日本人也不傻,也知道盘算。
不过,日本这一盘算不打紧,可将无敌舰队的这些巨炮舰害苦了,他们在之后与日军的交战过程中,那是既要顾左边,也要管右边,更要瞻前顾后,那是忙得不可开交。
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管是人或事,都是在不断的磨练中成长的。
日舰懂得利用无敌舰队的弱点对其展开反制,那无敌舰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对日舰进行回击。
正所谓,各施良谋,各展所长,也不外乎于此。
而无敌舰队接下来的回击方法让日舰更为头痛。
在此之前,无敌舰队在发动攻击之后,日舰中的四十艘炮舰用来与无敌舰队周旋,而其它三十艘则用来保护运输舰以及舰上的十万日军。
而无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