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儿,黄元帅说的没错,这一切都是真的。”曾国藩在旁证实道。
左宗棠可以不信黄旭,但曾国藩的话他能不信吗,曾国藩都说是,那必定是确信无疑。左宗棠突然感到头脑一阵发晕,无旋地转,如果不是胡四儿看见势头不对,抢先一把搀着他,可能他已经摔倒在地。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呢,左宗棠想不通,堂堂大清,天朝上国,怎能向洋人卑躬屈膝,这不是引火烧身吗,难道大清朝真的气数已尽?我的大清啊,我的皇上啊~
左宗棠此时心潮起伏,内心深处就象打碎了各式调味剂一样,各种思绪不断涌上心头。
黄旭等三人看着左宗棠,都没有出声,他们在等,等左宗棠缓过神来,缓过神来作出正确的决定。
“老师,学生还有一事不明,这,这太平天国可是反贼呀,似您如此高瞻远瞩,德才兼备之士,怎会屈身于他们,老师,弟子愚钝,还望老师不吝赐教。”左宗棠定了定神,有点茫然地望着曾国藩道。
看得出,清人与清廷相互勾结之事,对左宗棠的触动实在是太大了。
“三儿,不瞒你说,为师开始的时候,也与你有一样的想法,但承蒙黄元帅错受,允许老师在太平军中切身体会了一把,耳闻目染之下,老师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华的希望在天国,只有天国能救我中华,带领我中华走向富强,繁荣。”曾国藩提高声音道,说到最后,颇有点慷慨急昂的意味在里面。
包括左宗棠在内,在场的几位在听了曾国藩这番话之后,他们立时感觉自己体内沉寂很久的血液开始有了一丝将要苏醒的迹象。
“老师,真有您说的这么好吗?”左宗棠拿眼瞥了瞥在旁微笑不语的黄旭,仍是不能释疑地问曾国藩道。
“好不好,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曾国藩微微一笑,顺势引诱道。
左宗棠沉默不语。
见左宗棠不说话,黄旭与曾国藩都明白,他们的话起作用了,左宗棠那颗冰一样的心开始慢慢在融化,想必用不了多久,曾经那无比火热的心又重新会回来。
“可是,老师,咱们与他们可是厮杀多年,相互之间不知杀了多少人,真的能化干戈为玉帛吗?”左宗棠用怀疑的口气道。
他仍然不信太平军天国真的能放开以往的仇怨,让敌人变成战友。
“其他人,老师不敢说,但黄元帅,老师却敢打保票。”曾国藩非常肯定地道。
左宗棠从曾国藩的话,从曾国藩的脸上,听到,看到,曾国藩对黄旭是不一般的信任,他不知道,也从来没有见过,他的老师曾国藩在过往的时候,对谁会流露过如此不一般的信任,那是一种可以将性命,一切相托的信任,这黄旭真的有这么好吗,为什么象老师这样的人都会如此毫无保留地信任他。
左宗棠有点想不明白。
他看了看黄旭,仍是冷冷地道:“你有这么好吗,连老师都如此信任你。”
左宗棠的话可谓是十分的直接。
“三儿……”曾国藩喝道。
他觉得左宗棠有点太无礼了,但黄旭却摆了摆手,觉得不碍事,制住他往下说。
“好不好,我不敢说,但我却敢说,只要与我黄旭真心结交的人,我黄旭一定付之以真心,待之以真诚,对待朋友,亲人,战友,我黄旭什么都没有,唯有一颗十足的真心。”黄旭动容地道。
他的声音不大,但字字珠矶,犹如那优美的琴音一样,轻轻地拨动着在场众人的心房,让众人在得到身心的愉悦之外,更生出一种知己之感。
“三儿,坦白地说,为师归顺天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原因,就是黄元帅,俗话说的好,士为知己者死,我与黄元帅之间,可忝为知己二字。”曾国藩动情地道。
“好,说得好,大帅,你可是真正说出了我想说的。”黄旭激动地道。
曾国藩侧过头,望向黄旭,黄旭也点点头,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左宗棠望着二人,脸上慢慢开始起了变化,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觉得,这种感觉已经久违太久了。
“三儿,归顺,你可以在军中先试一试,如果你觉得不称心,老师相信,黄元帅也不会为难你,任由你来去自如。”曾国藩道。
这条件已是够优厚的了。
“既然大帅都这样说了,那我就再给你一个承诺,你可以象大帅一样,暂时只对我一人效忠,如何?”黄旭道。
黄旭给出这个承诺,可以说是担了不少风险,在天国,他虽说可以算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大的没边,但无论怎么样,天国的最高统治者是洪秀全,如果黄旭让一个人只效忠他,而不效忠洪秀全,那不等于是说他要与洪秀全对着干,说大一点,那是谋反,说小一点,也算是大不敬,所以,黄旭愿意做出这样的承诺及保证,真的是难能可贵了。
“驸马爷,这可能不太好。”曾国藩道。
他深知这其中关系的微妙之处,所以,他也有点为黄旭担心。
“如能得左兄相助,这算什么。”黄旭微笑道。
黄旭已经奉上大礼,那么就得看左宗棠的了。
几双眼睛唰地一下全都盯在了左宗棠的身上。
“罢了,罢了,如果宗棠再不归降,那就有负黄元帅的一片盛情了,黄元帅,承蒙不弃,宗棠愿意归顺天国。”左宗棠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对黄旭道。
“好!好!”黄旭口中连赞几声,然后又赶紧趋前几步,双手托住左宗棠的手臂,将他从地上拉了起来,然后重重地拍了拍左宗棠的肩膀,哈哈大笑。
得猛士相助,黄旭心中岂能不高兴乎。
左宗棠都归降了。那其他三人也就好办了,经过曾国藩与李鸿章的一番劝解,再加上黄旭的一通保证,三人自然而然地也都归顺了天国。

第三百九十章 各自准备

左宗棠等四人的归降对黄旭来说,那就是及时雨,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找到了解决之道,所面临的困难也就顺理成章地迎刃而解了。
说起左宗棠及他所率领的楚军,他们对火器的认知,的确是自成一套。
他们长期在西北地区与红毛子交战,对各类火器的使用情况那是了然于胸,他手下的众将领中,很多人对火器也并不陌生,尤以左宗棠自己与胡四儿最有心得。
而更为凑巧的是,随同左宗棠一同归降的原湘军将领李元度也对火器颇有研究,如此一来,以前颇显贫脊的太平军火器人才库,有了这几人的加入,那是完全变了样,直接由穷家变成了超级富豪家,黄旭一想到这,那只有偷着乐的份。
除了这几位最主要的首领之外,更让黄旭感到欣喜的是,原楚军中精通火器的将士也不少,他初步算了一下,足可以编出一个大队。
真不错!
有了这些大母鸡存在,黄旭相信,他们必定可以在短期之内孵化出一大批精通火器的将士来,而有此做为基础,黄旭所采购的十万火器装备才算真正派上了用场,太平军的火器军团形成战斗力将会指日可待,而火器军团形成战斗力之日也就是太平军与清廷及洋人决战之时。
黄旭等这一天,等的实在是太久,太久了,他还真有点等不及了。
正所谓万事俱备,必定是水到渠成。有了精良的火器储备,又有了左宗棠等人的悉心教导,不久之后,一支由十万太平军组成的火器军团终于成形了,对,是军团,而不是营。
军团,够嚣张的,不知洋人及清廷见了,会有什么感受,黄旭真想看一看洋人及清廷在看到太平军火器军团之后的表情,那一定是惊诧莫名。
而在带给洋人及清廷感观上的震撼之后,黄旭只想干一件事。那就是狠狠地揍他们。揍得他们半死,揍得他们哭爹喊娘,揍得他们永远翻不了身,好好出出心中的这口恶气。
黄旭有理由相信。太平军火器军团一旦操练纯熟了。那必胜洋人无疑。因为他们装备的火枪,火炮,铁甲车,比起洋人来,那是多出几倍有余。
这同时也印证了一件事,那就是钱多好办事,有梦想商业帝国这种巨无霸的金主在后支持。黄旭还真想不出,他们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
有钱还真他妈好,黄旭不得不承认。
黄旭在紧锣密地筹备训练新军,而在清廷的皇宫之中,僧格林沁,恭亲王,咸丰也在商讨着如何应对太平军接下来的再次进攻。
由于黄旭将火器军团的保密工作做的十分地到位,清廷及洋人并不知道太平军又多了一支这样的生力军,所以,他们还是按照常规的步骤在做着一些防御准备。
“启禀皇上,京城四门的防卫部署已经就位,皇上可以放心。”恭亲王向咸丰奏道。
这一段时间以来,以恭亲王与僧格林沁为首的清廷众臣工将工作的重心全都放在了京城的防务上面,经过他们的努力,京城的防御水准已经恢复了七八成,咋看上去,似乎已经能够顶住太平军的再次冲击了,恭亲王与僧格林沁将这些看在眼中,那是喜在心中。
“有劳恭亲王与铁帽子王二位了。”咸丰点了点头,脸色略显疲惫地道。
咸丰可没恭亲王与僧格林沁这样乐观,他心中清楚,清军已是元气大伤,凭借着这些勉强拼凑起来的人马组成的防线,如想挡住太平军的进攻,那确实太难了。
太平军虽然败走了,但主力尚在,依然强大,他们经历了这次的失败,一定不会善罢干休,他们一定会再回来,要是他们再来攻打,凭借顺天府这纸糊一样的防御网,咸丰心里面比谁都清楚,它是挡不住太平军的。
咸丰很忧虑,非常之忧虑。
“为皇上尽忠,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恭亲王与僧格林沁二人拜伏在地,高声叫道。
此二人的确是大清的忠臣。
“好了,二位皇叔,起来。”咸丰抬了抬手,语气柔和地道。
“谢皇上。”二人又拜道。
二人在谢恩之后,规矩地退到一旁,恭敬地听候咸丰训示。
“反贼有何动静?”咸丰伸手揉了揉太阳穴,问道。
“皇上,据探子回报,太平军此刻正忙着休整及补充兵源,按照他们现在的进度推算,短期之内,他们应该还没有能力发动比较大的攻势。”恭亲王小心翼翼地道。
“那就好,但我们绝对不能再掉以轻心,这阴沟地翻船的事,咱们可不能再干了。”咸丰似乎话中有话。
二人一听,老脸一红,他们怎又听不出咸丰话中的意思,自与太平军交锋以来,他们虽是粮多,兵多,却总是胜少败多,在太平军面前是尽落下风,吃尽了苦头,这阴沟地翻船的事的确是没少干,这其中,落在他二人头上的责任确实也不少。
“臣等谨遵皇上训示。”二人老实地道。
“好了,这事就到这,对了,恭亲王,与洋人谈判的事进行的怎么样了?”见二人态度不错,咸丰摆了摆手,不再追究,然后又道。
自从恭亲王代咸丰主动扛起与洋人勾结之罪,为咸丰承担骂名之后,恭亲王这老脑子似乎突然之间开了窍,不再执着于什么洋人不洋人,什么勾结不勾结,他觉得,这不管是什么人,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有利于帮忙保住大清的江山,那就是好事,他恭亲王就得支持,否则,那就是坏事,他恭亲王必定会与之做斗争。
这恭亲王,态度变的也真够快的。
咸丰当初见恭亲王转变如此之大。起初也有点不适应,但后来经过观察,确认恭亲王完会是出自于本心之后,心中甚是欣慰,由此更加相信恭亲王,而且,咸丰还顺水推舟地以此为契机,命恭亲王名字言顺地担当起与洋人沟通之责任,成了清廷对外交往的首席大臣,算是坐实了卖国之名。
恭亲王都这样了,僧格林沁那就更不用说了,也成了恭亲王与咸丰的帮凶,踏踏实实地协助他们做好这卖国之事。
而恭亲王在成了卖国先锋之后,与洋人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他凭借着出色的交际手腕,在与洋人交往的过程中是如鱼得水,成了名符其实的清廷外务第一人。而咸丰就更不用说,那是越发倚重他了。
“皇上,希拉里使节阁下请我们放心,她一定会按照我们事先拟定的协议,协助我们彻底消灭太平反贼。”恭亲王的眼中闪过一丝凶光,语气有点凌厉地道。
恭亲王将太平军恨到骨子里面去了,他与太平军是势不两立,除死方休。
“很好,洋人虽然奸滑,但一向对立下的承诺还是相当守信的,只要有了洋人的帮忙,我们打败太平军的希望便会大增,大清朝之威重新降临中华大地的日子,不日将会重现,朕定将不负大清的列祖列宗所托,定将大清的基业传之于万世。”咸丰说的最后,心中激荡不已,声音变得都有点颤抖起来。
咸丰暗暗发誓,他不仅要保住大清的江山,而且还要做那中兴之帝,他不仅要恢复大清往日的荣光,更要让他的大清千秋万代,生生不息。
不得不说,咸丰的愿望是好的,但是他的做法却是有待商榷的,借助异族的力量,即使他重新拥有中华,那他也是中华的罪人。
恐怕连他那些伟大的先祖们,如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等都会鄙视他们的这个子孙呢,到那时,也许咸丰还真没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哩。。
大清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但从来没有借助过外族的力量,在大清这些祖宗们的眼中,他们可从来没有想过,大清会出一个卖国的子孙,而且这人还恬不知耻地说,他是在光宗耀祖,如果大清的这些祖先们知道了咸丰干的这些事,恐怕他们已经逝去的英灵都不会安稳。
“皇上定能超越大清的历代先皇,成为千古一帝。”恭亲王激动地道。
这算是睁眼说瞎话,做白日梦。
清人都得了失心疯,不仅仅是咸丰,连恭亲王与僧格林沁这种素有贤臣之名的人也都变质了,也沉沦了,从此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显然是病了,而且是病得不轻。
由此也可见,清廷的败亡是注定了的。
“如果真是那样,二位皇叔必定是大清中兴的有功之臣,朕是不会亏待二位的。”这八字都还没有一撇之事,咸丰倒是开始憧憬起来了,真好象这一切都已经变成真的了似的。
真不知道说他什么好,看来,是想当这千古一帝想疯了。
“谢皇上恩典,臣等一定会尽力辅佐皇上成就大业。”皇上如此看重,那尽心尽力就是必须的,恭亲王对此是毫不含糊。
“对了,你有没有与希拉里商谈过,我们是否有可能主动向反贼发动进攻,如果任由贼人养成气力,到时再想剿除,那就要花相当大的力气了。”咸丰皱了皱眉头道。
“提过,希拉里倒是没说什么。但布什将军并不赞成主动出击。”恭亲王叹了口气道。
“这是为何?”咸丰有点想不通。
凭借着洋人的火器之威。如战术运用得当,取胜太平军的机会是相当大的,咸丰不知道这些洋鬼子心中在打什么主意。
“布什说,他们心中有数。早就准备好了。只要太平军胆敢来攻。他们必定让反贼有来无回。”恭亲王将布什的话做了转述。
“不会是在吹牛。”咸丰有点怀疑地道。
是啊,听上去是那么回事,但洋人给他的感觉总象在当缩头乌龟。咸丰想。
“布什说的非常肯定,而且将有关的作战计划白纸黑写了下来,臣也已经看过了,似乎不假。”恭亲王摇了摇头,道。
“作战计划?在哪?”咸丰有点意外地道。
他没想这洋人还真有准备。
“皇上,请过目。”恭亲王从怀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然后躬身向前,恭敬地交到了咸丰的手中,然后道。
“嗯。”咸丰道。
咸丰从恭亲王手中接过小本本,然后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恭亲王与僧格林沁二人耐心地立在一旁等候。
“嗯,这计划写的不错,洋人没说假话。”咸丰看完,抬起头,将小本本在手上拍了拍,道。
“皇上,那咱们怎么办?”恭亲王请示道。
“就按洋人说的办,恭亲王,与洋人之间的联络,就靠你了。”咸丰敲了敲龙椅的扶手,道。
“是,皇上,臣遵旨。”恭亲王赶紧趴在地上接旨。
“好了,下去,朕倦了。”咸丰挥了挥手,道。
“是,臣等告退。”恭亲王与僧格林沁恭敬地应道。
然后,二人小心地退出。

第三百九十一章 脆弱的防线

日子就这样一天接一天地过去,在这平淡的日子里,不管是洋人,清廷,还是太平军,都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行为,一切都显得那么风平浪静,一切都显得如此波澜不惊。
大概一个月之后的一天夜晚,夜色不错,明月星稀,凉风习习,顺天城楼上的部分守军十分懂得珍惜这难得的美妙时刻,在同伴的守卫下,他们睡了,睡的很舒坦,睡得很放心,在过去的很多个夜晚,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真希望这样的夜晚永远都不要过去。
此时的清军,是警惕性最低的时候,此时的城楼,是防守最松懈的时候
城楼上一片寂静,只是偶尔听到沉睡之中的士兵发出均匀的呼吸声,这样的夜晚,让他们沉醉。
东门的城楼上,此时,风声突然一紧,一群身着黑衣,装备奇特的不速之客从天而降,他们着陆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抢占有利的地形,一个看似头目样的黑衣人不断地通过手势向其他的黑衣人发出不同的命令,其他的黑衣人心领神会地靠近附近那些正做着美梦的清军士兵,他们动作麻利地取出随身携带的匕首,然后干净利落地抹向清军的脖子,片刻工夫不到,那些沉睡中的清军在悄无声息中上了天堂,很多人的脸上显得是那样的安详,一点痛苦都没有。
送走了这些睡着的,接着,他们又顺手干掉了那些晕晕欲睡的,最后又花了点力气摆平那些仍在坚守岗位的,至此,黑衣人就完全控制了东门城楼。
在控制东门城楼之后,那领头的黑衣人便从身上摸出一个信号棒指向空中,只听嘭的一声,信号弹从信号棒中迸射而出,冲向那遥远的天际。
做完这些之后,那黑衣人又是大挥一手,伸手直向东门,在东门的大门处,那里有一个小队的清军驻扎,显然,这些黑衣人的目的就是获得东门的控制权。
没有太激烈的战斗,有的只是略显无聊的清理,在黑衣人的突袭之下,守护东门的这一个清军小队并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抵抗,就成了黑衣人的刀下亡魂。
杀完人之后,黑衣人迅速地清理了摆放在东门道上的路障,然后大开城门,象是在迎接着什么。
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地抢占并控制住有效的制高点,想必是想将东门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做完这些之后不久,轰隆隆的声音便从远处传了过来,大地开始剧烈地颤抖起来。
伴随着巨大声响的靠近,帘入眼帘的是一队队奔驰的骑兵,太平军的骑兵。
原来,是太平军的骑兵来了。
骑兵来的很快,眨眼间就到了东门口,没有丝毫的迟缓,从东门口蜂涌而入。
驻守在城中的清军大队直到此时方才如梦初醒,一个个惊慌失措地奔走相告,太平军来了,太平军进城了,还没开始,清军已经乱了,还没开始,清军已经败了。
果真是纸糊一样的防线。
当太平军进城的消息被传进恭亲王与僧格林沁的耳朵里时,他们也慌了,有点措手不及,而当这消息再被传到咸丰的耳朵里时,咸丰相反却是出奇的平静。
咸丰心中并不是没有一点波动,他只是觉得,这一天迟早要来,迟来不如早来,早来就早做了断,省得让他整天提心吊胆,太平军来了,他也就放心了。
恭亲王与僧格林沁又奏道,防线已破,大军已乱,请皇上尽早撤离。
咸丰听后,笑了笑,不置可否。
咸丰的镇定让恭亲王与僧格林沁有点面面相觑,心中更是急得要命,这敌人近在咫尺,咸丰却不为所动,他们的皇上又在搞什么飞机。
恭亲王与僧格林沁刚想力谏皇上早点撤离,但咸丰却问开了,洋人呢,洋人在哪?
洋人,对,对,对,洋人,恭亲王这才想起来,他们还有洋人可以依靠,但洋人呢,洋人在哪,是啊,他们光想着进城的太平军,却忘记通知洋人了。
他们得尽快通知洋人。
恭亲王于是说,他去想办法通知洋人来援。
咸丰点点头,示意他赶紧去联系洋人。
恭亲王应诺,赶急赶忙地向洋人求救,留下僧格林沁护驾。
太平军的骑兵进城之后,马上分兵四路,分别朝四个方向冲杀,黄旭率领的太平军后续大军也陆陆续续地开进了顺天城,只不过,在这些攻进顺天的太平军中却没有发现新组建的火器军团。
“参见大哥,特战队已由小二率领,引导大军扫荡顺天府,小弟在此专门迎接大哥进城。”守在城门口的那黑衣人首领已经扯去了面巾,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
原来,这黑衣人首领是东方不惑。
既然此人是东方不惑,那一切都再清楚不过了,那队突袭东门的黑衣小队一定就是太平军的特战队了,难怪他们做这些杀人据城之事时,动作这么纯熟。
“东方,干得不错!”黄旭赞道。
特战队的确是干的不错,干净利落,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东门拿下,值得一赞。
“嘿,嘿,大哥过奖了,这都有赖众兄弟齐心协力。”东方不惑傻笑道。
“行了,你们的功劳我记下了,等仗打完了,再一并行赏,现在,你就先杀敌去吧。”黄旭笑了笑,道。
“是,大哥。”东方不惑拱手向黄旭告辞,转身朝前飞奔而去。
“赵先生,大帅,我们又回来了。”黄旭对立于自己身旁的赵小锋与曾国藩感慨道。
“是的,这一次,咱们一定不能空手而回。”曾国藩眼中精光闪动,郑重地道。
自上次刹羽而归之后,曾国藩也是憋了一肚子的气,这一次。他一定要找回场子。
“那是当然,不仅不能空手而回,而且还要将所有的问题一并解决了。”黄旭望着烽烟四起的顺天城,缓缓地道。
这一并需要解决的就是清廷残余及洋人。
“对,一并解决了。”曾国藩拍手笑道。
“走,前面去看看。”黄旭扬鞭策马道。
说完,黄旭拍马朝前奔去,而曾国藩与赵小锋则紧紧跟上。
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兵锋所指,那是所向披靡,没有任何一支清军敢撄其锋,用了没多久,太平军便扫荡了顺天府除皇宫之外的每一处地界,然后陈兵皇宫门前。
黄旭等收到消息,也是急急朝皇宫门前赶来。
在黄旭的命令下,太平军将整个皇宫围的水泄不通,劝降信也业已被送进了皇宫之中。
清廷皇宫,咸丰仍是安然就坐,由赵小锋执笔,黄旭署名的劝降信已摆在了咸丰的案头,咸丰拿眼瞟了瞟那劝降信,帝王的尊严瞬间迸发而出。
“混帐,什么玩意,不过是一帮反贼而已,竟然敢骑到朕的头上来拉屎拉尿,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咸丰大怒道。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事已紧急,还请皇上暂时退避为妙。”留守在咸丰身边护架的僧格林沁劝道。
“退?能退到哪里去,现在皇宫已被围的水泄不通,往哪儿退去。”咸丰反问道。
“皇上,现在禁军的精锐还在,臣愿率领禁军,保护皇上突出重围。”僧格林沁跪伏在地道。
“突围出去又能怎么样,还不是要象丧家之犬一样逃跑,朕绝不做这样的皇帝。”咸丰摇了摇头,语气相当的坚定。
“请皇上三思。”僧格林沁将头磕的砰砰响,泣奏道。
形势危急,僧格林沁心急如焚,但咸丰却不听劝,他除了磕头之外,真不知如何是好。
“朕意已决,誓与大清共存亡,铁帽子王就不要再劝了。”咸丰固执地道。
咸丰此话听起来,到是有那么一丝血性。
“皇上,不能,不能啊,俗话说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勾践尚可卧薪尝胆,皇上乃一代明君,只要逃过今日一劫,定可卷土重来。”僧格林沁再奏道。
僧格林沁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的确是有点难为他了,他是武将出身,说这些大道理本非他之所长,但如今事态严重,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尽力寻一些小道理来说服咸丰皇帝先退让一步。
“僧格林沁,你没听朕说的话吗?朕意已决。”咸丰脸色一变,喝道。
皇上毕竟是皇上,他说的话能随便更改吗。
僧格林沁见咸丰如此态度,明白再劝也没用,暗暗叹了口气,心想,罢了,罢了,既然皇上执意如此,那也只能随他去了,大不了等太平军真来攻打时,再找机会脱身就是了。
“是,皇上。”僧格林沁叩首道。
“这是反贼的劝降信,你给朕念念,看看他们都说些什么。”咸丰将御案上的劝降信拿起,丢给僧格林沁道。
“这…。。”僧格林沁有点犹豫。
这可是大不敬啊,反贼向皇上写劝降信,他还是头一遭碰到。
“念,让你念,你就念,磨蹭什么。”咸丰很不高兴地道。
“是,皇上。”僧格林沁道。
他见咸丰发怒,也只能照做。
“致咸丰皇帝陛下,古语有云,能守则守,不能守则弃也,此明智之举也,殊不知,清人已没路,四面太平歌……太平之国,迎四方宾客,不虑过去,不虑得失,唯心向中华者,即可纳也,望与君携手,共建强盛之中华,皇上旦夕来归,吾必奏请天王陛下,允皇上永镇顺天,言及于此,伏望音回。太平天国招讨大元帅,黄旭上。”僧格林沁慢慢将信念完,然后恭立一边,等候咸丰做出决定。
黄旭这信写的相当客气,隐隐言及携手建国之意,他也是苦心一片。
“哈,哈,可笑,可笑,一伙草寇,妄想与朕平起平错,简直是痴心妄想,可能吗,可能吗,铁帽子王,你说这可能吗?”咸丰哈哈大笑,笑到最后,连眼泪都笑出来了。
“是,皇上,不可能,不可能。”僧格林沁唯唯诺诺地道。
皇上大怒,他哪敢胡言乱语,但是。僧格林沁却能真实地感受到咸丰心中的悲愤之情。
“异想天开,异想天开啊!”咸丰继续道。
“皇上,那,我们需要回信吗?”僧格林沁犹豫地道。
来而不往非礼也,僧格林沁是这样认为的。
“回信,回个屁吗,给这帮反贼回信,亏你想的出来,去,将信烧了。”咸丰喝道。
僧格林沁听咸丰此言,拿信的手抖了抖,转身就去烧信。
难道是天要亡朕的大清吗,怎能让反贼猖獗到如此地步,如此地步啊,咸丰心中愤恨不平。
“皇上,皇上……”在外烧完信的僧格林沁忽然满面含笑地跑进来,边跑边叫道。
“什么事?”咸丰可没那么好心情,有点不耐烦地道。
“恭亲王刚刚传回消息,马歇尔将军已带领一队人马做为先锋驰援皇宫,而布什将军率领的主力也会在随后赶到,皇上,我们有救了。”僧格林沁高兴地大叫道。
“此话当真?”咸丰有点不信。
“真的,恭亲王已经与洋人联系上,但太平军围住皇宫,他不能亲自来见皇上,所以,他派了他的心腹侍卫将军潜入皇宫,欲向皇上报知此事。”僧格林沁道。
“真有此事,那快让他进来,联要详细询问事情的经过。”咸丰急忙道。
僧格林沁立马转身去让那侍卫将军进来。
那侍卫将军在向咸丰行礼之后,便向咸丰详细地述说了他的主子恭亲王与洋人交涉的经过,大意与刚才僧格林沁向咸丰禀报的差不多,一支由洋将马歇尔率领的洋军先遣队正向顺天赶来,而布什也承诺会率洋军主力来援。
“太好了,太好了…。。”咸丰听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