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方行至距离还有两米左右的地方,便停了下来,谁都没有动,多目相望间,时间似乎定格在了这一刻。
“胡将军,辛苦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先行迈出这一步的还是李鸿章,只见他突然向前跨出,伸出手紧紧地握住了胡林翼的双手。
“军师,几已不能再见矣。”胡林翼使劲地摇动着与李鸿章紧握的双手,声音硬咽,热泪盈眶。
“安全回来就好,安全回来就好啊!”李鸿章发觉自己的声音也变了。
“军师…。。”胡林翼叫了一声军师,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好了,好了,胡将军,一切都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回首此一役,我们应该庆幸,原以为全军都要覆没于此,谁料柳暗花明,我们竟可以脱此大难。而兄弟们虽多有损伤,但好在几位将军都安然无恙,此已属不幸之中的万幸,我也算是对大帅有个交待了。”李鸿章一边劝慰着胡林翼,一边抒发着自己心中的感慨。
“军师,大帅已经来了。”胡林翼平复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对李鸿章道。
“是吗?这是真的吗?大帅真的来了吗?怪不得清军跑的这么快,我还在纳闷,这前一刻,清军狠不能将我们吞下去才甘心,怎么这才回过头来,他们跑的却比兔子还快了呢,原来是大帅来了。”李鸿章闻听此言,喜不自胜,激动地道。
“军师,是真的。”胡林翼望着李鸿章那激动的脸庞,微笑着点了点头道。
“大帅现在何处?”李鸿章似已等不及去参曾国藩。
“军师,这位是曾大帅的先锋官段一虎将军,有关大帅的情况,他比我更清楚。”胡林翼指了指身旁的段一虎,为李鸿章介绍道。
胡林翼接着又将段一虎率军替他解围以及意欲赴援解救李鸿章之事,大概说了一遍。
“段一虎见过军师,军师之名早已播于太平军中,今有幸亲见军师之面,实乃三生有幸。”段一虎过往时常听人提起李鸿章之名,知道此人是清军的智囊,今日相见,他不敢怠慢。
“段将军客气了,如若不是段将军相援,可能胡将军已经…。。唉,段将军,你之大恩,我们湘军记下了。”李鸿章郑重地道。
“军师快别这么说,我只是奉大帅之命行事,事先并未料到会在机缘巧合之下救得胡将军,至于赴援之事,就更不足一提了,军师及各位已经脱险,一虎并无尺寸之功,实在不敢当军师如此重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段一虎自从跟了黄旭之后,好象就变了个人似的,再也不象以前那般盛气凌人。
这只能说,黄旭这小子,就是有魅力!
“好,段将军待人以诚,居功而不傲,实乃我辈军人之楷模,无论如何,你这份恩情,湘军是记下了。”李鸿章伸出拇指,大赞道。
“军师,不用,真的不用,我们大家都是一家人,不分彼此,真用不着这么客气。”段一虎连连摆手,道。
“段将军真乃性情中人,既如此,那我就不跟段将军客气了,如果以后段将军有用得到湘军的地方,请尽管吩咐,我们绝不推辞。”李鸿章见段一虎执意推辞,也就不再坚持,但还是许下了一句承诺。
‘行,如真有事,我绝不会与军师客气。”段一虎觉得这李鸿章还真不错,不由连带对湘军的好感又增加了不少。
“那这事,咱就说定了。段将军,来,我先为你介绍一下咱们湘军的几位将军,然后,我还要请教段将军关于大帅的一些问题。”李鸿章笑道。
“好,军师。”段一虎也想结识一下湘军的这些英雄好汉。
就在李鸿章与段一虎叙话的时候,胡林翼已经先一步与罗泽南和彭玉麟聚在了一起,几位老兄弟历经生死。再次相见,那真是欣喜不已,几人原本都以为,这一次大家都要完蛋了,没想最后还能活着再相见,在意外的同时,也有颇多的感慨。
几人各自述说着分别之后的一些事,诸人听后,都不免唏嘘不已。
胡林翼关心地问起彭玉麟脱险的情况。他心中明白,在这四拨人马之中,属他与彭玉麟所部遭受的打击最大,要不是正巧碰到段一虎来援,他现在可能已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了,而彭玉麟的情况可想而知,所以,彭玉麟能够脱困而出,实是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
彭玉麟听胡林翼问起这事,在没有详说之前,先是连说了几句侥幸。
而彭玉麟所遭遇之情形,与胡林翼相比,更有戏剧性。
彭玉麟所部的防线在被清军突破之后,这部湘军便陷入了险地,在优势清军的面前,湘军是节节败退,见此情景,彭玉麟虽感心痛,但也无能为力,因为他已是自身难保。
那时,围住彭玉麟的清军比围住胡林翼的还要多些,彭玉麟所处的位置也没有胡林翼那样有利,彭玉麟在拼尽最后一口气之后,与胡林翼当时的想法差不多,那就是闲目待死。
谁知,就在刀剑即将临头之时,清军却莫名其妙地退走了,而且是有点仓惶而退的意味,于是,彭玉麟如此才捡回了一条命。
面对清军的撤围,正当彭玉麟惊疑不定的时候,却碰到了李鸿章派出的哨探,这一问之下,才知道,清军已经全线撤退了,包括围困李鸿章部的清军。
李鸿章在清军撤走之后,已派人前去一探究竟,与此同时,他率大队来与彭玉麟所部汇合。
彭玉麟听说李鸿章也已脱险,并正率人与自己汇合,心便安定了下来。
没过多久,两支大军便聚在了一起,在大军汇合之后,李鸿章立即派出了先遣小队,向胡林翼所在之地搜索前进,后被正赶来的段一虎与胡林翼碰到了。
这过程说起来并不复杂,但其中的惊心动魄也只有当事人自己心中明白。
“诸位将军,稍微打断一下,我有事要说。”李鸿章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将正在兴头上的胡林翼等人给打断了。
几人都将目光一起对准了李鸿章及与他一同前来的段一虎。
“为诸位介绍一下,这位是太平军的段一虎将军,奉大帅之命,前来增援我们湘军。”李鸿章笑着对大家道。
“段将军。”几人亲热地与段一虎打招呼。
他们从胡林翼的口中,已然得知这段一虎的来历,也知道他为湘军所做的事,众人心中都很感激他,所以,他们对段一虎的态度,那是非比一般的好。
段一虎见众人客气,也是急忙还礼,不敢有丝毫的托大。
这一来一去,大家算是熟悉了,李鸿章趁机问起曾国藩的情况。
“段将军,大帅现在到了何处,你可不可以详细说说?”李鸿章目光火热地道。
段一虎点了点头,详细地向李鸿章等人述及了他们此行的整个经过。
他从曾国藩率军从太平军营地出发开始说起,然后说到报信的曾三,再到攻战城门,再到为骆秉章及楚军解围,又到命段一虎援救胡林翼等等。
李鸿章等人听的心驰神往,不住地点头。
听完了,李鸿章收拾好心情,微微一笑,道:“诸位,大帅已然在望,我们还等什么呢,大军即刻开拔,目标,大帅。”
众人听说,轰然应诺。
第三百二十四章 终于见到了
谈笑之间,湘军众人连同段一虎又重新起程,率军去与曾国藩所率领的大军汇合。
李鸿章等人率军一路向前,颇有点归心似箭的感觉。
半路上,他们碰到了曾国藩派出的信使,信使说,他带来了大帅给段一虎将军的书信。段一虎听闻,赶紧下马,恭躬身接过书信。
他拆开信一看,原来是曾国藩对他先前请命赴援李鸿章一事所做的答复。内容不出他所料,曾国藩对他的请求表示同意,不仅如此,他还严令段一虎以最快的速度赴援。
与此同时,曾国藩还在信中对段一虎救出胡林翼一事给予了肯定,并请段一虎转达他对胡林翼的问候,字里行间,段一虎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曾国藩对胡林翼淳淳的关爱之情。
段一虎看完,又将信递给了李鸿章,李鸿章诧异地接过信件,他不明白段一虎为何要将曾国藩给他的信转递给自己,这可是曾国藩指明给段一虎的,他满腹疑惑地将信看完,他这才明白,段一虎为何要将信递给自己了。
曾国藩对胡林翼的关怀之意,李鸿章是感同身受,他只觉心里暖暖的。
李鸿章将信递回给段一虎,急令大军加速向前,他就象一个离家多年的游子一样,一刻都等不及要去见曾国藩。
经过不间断地急行军,湘军终于与曾国藩所率领的大军汇合了。
众人甫一见面,李鸿章与众将都是心情激动地来参拜大帅。
“大帅,学生偕众将拜见大帅。”李鸿章说完,心情激动地与众将一起跪伏在地,
“诸位不必多礼,快起来,我们之间不需要这样,不需要这样。”曾国藩立即上前,一一扶起地上的李鸿章与众大将。
曾国藩在众人面前站定,柔和的目光从他们的脸上一一扫过,一时之间,他似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但却不知从何说起。
“大帅,学生有负大帅重托,还请大帅责罚。”跪在地上的李鸿章打破了沉默。
“少荃,何出此言?”曾国藩脸色变了变道。
“大帅,学生愿领合肥战败之责。”李鸿章话语严肃,脸上似有凄容。
“少荃,此非你之罪也,何必自责。”曾国藩摆了摆手,劝慰道。
“大帅,您此言差矣。此次合肥之战,湘楚军折损过半,学生作为临时统帅,实要负主要责任,还望大帅秉公而断。”李鸿章坚持要曾国藩处罚自己。
此一役,湘军损失惨重,李鸿章内心实是愧疚至极,他希望曾国藩可以处罚他,或者,至少要狠地骂他一顿,他心里才会好受一些。
“少荃,你这又是何必呢,胜败乃兵家常事,本帅原本以为,湘军经此一役,势必要尽没于此,可最后的结果却大出所料,现在能看到你们安然无恙,我心甚慰,我心甚慰啊!”见到李鸿章及众将能够平安归来,曾国藩是打心眼里高兴。
“大帅,如果您执意不予以处罚,那何以告慰那些死去的湘军将士,这让学生心中一世难安。”李鸿章苦涩地道。
“少荃,你的心情,本帅能理解,但本帅却不赞成你处理此事的方法,如果你仅仅是因为愧疚而请求处罚,本帅更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曾国藩轻叹了一声,悠悠地道。
“但是,老师,学生,学生…。。”曾国藩的话让李鸿章无言以对。
“如果你真的无法迈过心里面的这一道坎,你就多想想将来,多想想如何多杀清军,为他们报仇,这才是正道。”曾国藩继续道。
曾国藩知道,自己现在说什么都没用,这一关,一切都要靠李鸿章自己,只有他自己想通了,那这道坎才能迈过去。
“老师,学生心中真的好痛。”李鸿章表情痛苦,心中更是痛苦到了极点。
“少荃,这事别人帮不到你,你只能自己寻求解脱,但你要记住一句话,一切向前看。”曾国藩知道这种事主要还是得靠自己,他也无能为力。
“是,老师。”李鸿章明白曾国藩话中的意思。但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曾国藩望了望一脸痛苦的李鸿章,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接着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他虽说帮不上忙,但他也不愿意看到他这个最得意的学生长期活在痛苦之中。
与李鸿章的谈话告一段落之后,曾国藩又逐一与罗泽南,胡林翼,彭玉麟拥抱,握手,送去足够多鼓励的话。
曾国藩心中明白,湘军能走到这一步,还真不容易,众将更是不容易。
与众将交流完感情,曾国藩又让李鸿章等人集合所有的湘军将士,他有话说。
大军随即集中,曾国藩当前全体湘军的面,表扬了他们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也为他们能够平安归来表示欢迎,鼓励他们在新的环境里面,再接再励,更创辉煌。
做完这些,曾国藩这才问起湘军详细的伤亡情况。
李鸿章已在来的路上让人做了初步的统计,他之所以先前会那么激动地要求曾国藩处罚他,也和这伤亡统计的结果有关。
此次合肥之战,湘楚军合计投入兵力,共计十大几万人马,最后能够活着回来的也只有差不多九万人左右,这其中还有少部分人带伤。
综合来看,此次发生的战损,主要集中在胡林翼及彭玉麟所部,两部人马加起来,损失就达六万人之众,不可谓不惨重。
总体来说,自曾国藩率湘军出军以来,短短几年时间,湘军就已损失了大部分的人马,现在这点家当与当初顶盛时期相比,只能够得上一个零头,
湘军已经不复当年之盛了。
“大帅,我们现在只剩下这么点实力了,太平军会不会…。。”李鸿章担心太平军会因为他们实力的下降而小看他们。
“少荃,你多心了,你只有真正了解了太平军,你才会明白,有些事,并不象你我以前想象的那样,也更非外面所传的那样。本帅相信,太平军不会让你失望,也不会让我们湘军的弟兄们失望。”曾国藩的声音是越来越柔和。
“是,有大帅这话,学生也放心了。”李鸿章见曾国藩这么有信心,他也不便多言。
“好了,少荃,命令大军,就地休整,等候下一步指示。”曾国藩见应该说的都说完了,也是时候让这些劳苦功高的将士们好好休息,休息了。
“是,大帅,学生马上就去安排。”李鸿章也有倦了。
“好。你忙完之后。也早点去休息,想必用不了多久,黄元帅就会到来,元帅来了之后,我们再商大事。”曾国藩点了点头,道。
“黄元帅要来了吗?”李鸿章早已听曾国藩说过不少关于黄旭的事,心中很期待与他的见面。
“是,本帅已让人将消息送出,元帅应该已经来的路上了。”曾国藩笑道。
“大帅,休整完之后。大军做何安排?”李鸿章沉默了一下。又忍不住问道。
“一切等元帅到了之后,再做定夺。”曾国藩也不愿多说。
“是,大帅。”李鸿章是聪明人。当然不会再多问。
“好了,少荃,你先下去,将大军安排好之后,先去休息,元帅来了以后,本帅再叫派人叫你。”曾国藩又道。
“是,学生告退。”李鸿章顺从地点了点头,然后退了出去。
曾国藩看着李鸿章疲倦的背影。不禁摇了摇头,心想,真是难为自己的这个弟子了。
说实话,他内心是非常感激李鸿章的。
第三百二十五章 追不追
过了没多久,骆秉章,太平军大将余一龙,楚军大将江忠源与刘坤一,齐率大军前来与曾国藩相会,而与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曾三与曾国荃所率领的人马。
他们这一来,可以这样说,湘楚军的全系人马,外加曾国藩带来的太平大军,全都到齐了,用济济一堂来形容,并不过份。
众人相见,欢喜不已,免不了又是一番热闹。
热闹过后,曾国藩就问起骆秉章与清禁军交战的情况。
骆秉章见曾国藩相询,急忙将曾国藩率军离开后的详细情况向他做了汇报。
原来,就在曾国藩离开之后不久,曾三与曾国荃率领的人马也赶到了,他们与骆秉章等人合兵一处,实力更是爆涨,这让本已完全落入下风的禁军变成了瓮中之鳖,然后在湘楚,太平军的合力围杀之下,除了极少数清军侥幸逃脱之外,其它大部就是死的死,降的降,最后,湘楚军是大获全胜,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众人听了,都很高兴,心底隐隐也有一丝安慰。此次合肥之战,湘军损失惨重,而有了这小小一胜,就当是向清军讨回的一点利息。
而随着这一战的结束,整个合肥之战也正式落下了帷幕,不用说,此战最后的胜者,仅有一家,那就是太平军。
众人聚在一起又闲话了一会儿,曾国藩见时间也差不多了,这才又扯起了正事。他微微沉吟了一下,然后道:“少荃,据探马来报,清军残余已经逃至蚌阜,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看样子,他们还要继续后撤,依你看,此是何意?”
“此事很难说,如果仅据当前所获取的情报来分析,确实很难判断出清军的真实意图。”李鸿章摇了摇头,他也不无法做出准备的判断。
“既如此,那我们就先将此事搁一搁,等黄元帅来了之后,再做区处。”曾国藩虽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但此事重大,他也不敢擅自做主。
曾国藩话音刚落,曾三已忍不住嚷开了:“大帅,军师,依末将看,就不要再判断了,直接追。”
“追?怎么追,这些跑掉的清军主力可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可与被你们全歼的那几万禁军不同。”李鸿章拿眼瞟了瞟曾三,笑道。
“军师,你还真别说,僧格林沁手下的这帮兔崽子也真够狠的,竟然能够舍下几万被围的禁军而不顾,自顾自地仓惶而逃,真不是东西。”曾三没有直接回应李鸿章的话,却沿着李鸿章的话尾臭骂起僧格林沁所率的清军主力来。
他话中说的是那几万禁军,就是最后被湘楚联军围歼的清禁军。
“舍不得孩子,又岂能套得住你这头狼,僧格林沁心中的如意算盘打得响着呢。”李鸿章也顺着曾三的话,与他开了句玩笑。
“军师,什么意思,合着这被我们围歼的几万清禁军只是僧格林沁故意留下的诱饵吗?”曾三听了李鸿章话,惊道。
他本以为僧格林沁的见死不救,已算是够狠了,但如果似李鸿章所说,这些禁军只是僧格林沁放的饵,那就不是简单地用狠就能解释的了。
“没错,从这前前后后清军的动向来分析,多半就是这样。”李鸿章已将僧格林沁的想法猜了个七七八八,应该错不了。
“军师,有点不对了呀,僧格林沁有必要那么做吗?老实说,就凭清军那实力,有必要怕我们到那种程度吗,竟然可以扔下几万人而不顾?”曾三有点不相信。
他对清军的实力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可不认为,清军会怕他们湘军。
“清军逃走,并非因为我们,而是因为太平军,准确一点说,他们是因为害怕与我们发生僵持,从而留给太平军主力可趁之机,所以,他们才断然决定,留下那几万禁军做为诱铒,为他的主力后撤争取时间。”李鸿章不亏是李鸿章,就凭这一点蛛丝马迹,就将僧格林沁当时的想法料的是一清而楚,不简单,真是不简单。
“这僧格林沁也真狠得下心来,那可是几万清军精锐啊,难道他就一点都不心疼,真是个败家子。”曾三感慨道。
“三儿,如果这么想,你就错了,这正是僧格林沁的高明之处,否则,清军主力如何能够如此迅速地撤退呢。如果不付出点代价,行吗?”李鸿章用手指点了点曾三,道。
“哦,我有点明白了,但是,军师,你怎么不早说呢,如果你早点说,那众人就是拼死也要将清军拖住呀,怎么可能让他们如此轻易地就逃脱了呢?”曾三扼腕叹息道。
“说来惭愧,这其中的关节,我也是刚刚才想明白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僧格林沁于我,还是要棋高一着啊。”李鸿章有点懊恼地道。
“军师,此言差矣,僧格林沁并非棋高一筹,正如三儿所说,他只是比我们更狠罢了。几万人啊,说不要就不要了,如果是你,是本帅,是湘军,是太平军,岂能行此等不义之事。”曾国藩的话犹如当头一棒,砸在了众人的头上。
听过曾国藩之言,李鸿章陷入了沉思。
毫无疑问,曾国藩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太平军与湘军,应可称得上是仁义之师,而清军呢,充其量只是一部简单的国家机器而已。仁义之师行的必是仁义之事,而国家机器则是毫无感情的冰冷之物,这也就不难理解,对于同一件事,在想法及处理的方式上,为何太湘军与清军会有所不同。
“大帅,您的话,学生明白了。”李鸿章是玲珑惕透之人,生就一副七巧之心,又岂能想不透这其中的道理。他不仅想通了,而且,通过此事,他更坚定了效忠天国之心。
“明白就好,明白就好啊!”曾国藩也很欣慰。
“大帅,那我们到底追。还是不追?”这话是说了一圈,但曾三还是没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他不由地有点急了。
“听你的意思,你是想追,是吗?”曾国藩笑道。
“是,大帅,末将愿领人马,前去追击清军。”曾三奋然道。
曾国藩又笑了笑,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将目光扫向了其他众将领,只听他道:“诸位的意见呢,是否也与曾三相同?”
“没错,大帅,此时不追,更待何时,趁清军立脚未稳,我们必能打它个措手不及。”罗泽南举双手赞成曾三的提议。
“没错……”大部分人都同意派军追击。
“骆先生,你有什么想法?”曾国藩见骆秉章没有出声,又道。
“大帅,属下认为,此时还不是追击的好时机,原因有二,这其一,大军刚经过大战,不仅损伤颇大而且极度疲惫,急需休整,其二,清军虽然损失不小,但主力尚在,我们能料清军之意乎?显然不能,所以,属下认为,此时还不宜轻出追击。”骆秉章想了想,道。
“诸位将军,对骆先生之言,你们觉得如何?”曾国藩大声道。
众将都不言语,面面相觑,显然,他们还没有考虑过骆秉秉所说的问题,他们只是下意识地认为,清军既然跑了,那就得追,但却没想过,追也是有条件的,所以,骆秉章话一出,他们也就哑口无言了。
曾国藩见众人都不出声,他只能自己说了:“诸位,既然你们无话可说,那本帅就再多说两句。”
众人唰的一下,又将目光对准了曾国藩,竖起耳朵,想听一听,大帅究竟要说什么。
“诸位,本帅以为,骆先生言之有理,此时不宜出击,等一切情况弄清之后,再做定夺,诸位意下如何呀?”曾国藩道。
“是,大帅。”众人岂不明白曾国藩的意思,俱都应是。
“好,此时就这么定了,你们先下去休息,等有进一步消息之后,我们再议此事。”曾国藩道。
众人应诺一声,正准备散去休息,忽又有人来报,黄旭来了。
众人一听黄旭来了,都是精神一振。曾国藩更是不敢怠慢,慌忙率众将迎了出去。。
第三百二十六章 入伙
浩浩荡荡的大军犹如长蛇般,蜿蜒而来,一眼望不到头。
大军来的很快,眨眼间,便已出现在了离曾国藩不远的地方,随着几员威风凛凛的战将簇拥着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朝他策马走来,曾国藩的心不由地紧张了起来。
曾国藩为帅多年,见过的人不计其数,碰到的事更是数不胜数,他自问不知紧张为何物,但不知为何,每每黄旭站在他的面前,他都有点紧张,而且,这种紧张来自于他的灵魂深处,就是以前的咸丰皇帝,都未曾带给过他这种感觉,他也说不清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也许,这就是一种所谓的敬服。
在离曾国藩还有两米左右距离的时候,书生口中“唷”了一声,勒住了马头,随后翻下马背,然后缓缓朝曾国藩走了过来。他脸上挂着阳光般的笑容,让曾国藩见了很舒服,先前有点紧张的神经也慢慢松驰了下来。
“弹指之间,合肥已下,大帅居功至伟。”书生微微一笑,真心赞道。
书生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元帅过奖了,此非我一人之功也,主要是三军用命,众将齐心合力,这才换来一场胜利。。”曾国藩并不想将功劳揽到自己头上,
元帅?能让曾国藩口称元帅之人,除了黄旭,不做第二人想。
而黄旭早已与曾国藩有过约定,在众人面前,曾国藩需称他为元帅,而在私底下,曾国藩可以称他为驸马爷。
“哈,哈,大帅,你是怕我忘了你手下那些英勇杀敌的将士,是吗?这你不用担心,所有有功人员,必定要赏,而且要重赏,你让人草拟一份名册,我报陛下御批。”黄旭哈哈一笑,道。
有功赏有罪罚,,这是理所当然之事,黄旭觉得很合理。
“那我就代他们先谢过元帅了。”曾国藩很高兴。能有这样的顶头上司,他是幸福的。
“要谢,你就谢陛下。”黄旭在这事上可不含糊。
“元帅忘记我们之间的约定了吗?”曾国藩眉头皱了皱,有点失望地道。
“约定,当然记得,你不效忠陛下嘛。我是说,你手下的这些将士,他们可不能不效忠陛下,你千万别给我出这个难题。”黄旭岂有不知曾国藩话中的意思,他只效忠黄旭,而不效忠天王。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但他也得先堵住曾国藩的嘴,免得他再提一些过份的要求。
“当然,湘军将士一定是忠于陛下的,这点还请元帅放心。”曾国藩可不是那种不通情理之人。
“那就好。那就好。”黄旭频频点头。
“元帅。里面请。”曾国藩侧过身子。但出右手,请黄旭入营。
“不忙,不忙。大帅。在入营之前,你就不为我介绍介绍这些英勇的将军们都是谁吗?我对他们可是仰慕已久啊。”黄旭笑嘻嘻地道。
黄旭心如明镜,要想湘楚军真正融入天国,收伏人心最重要。
曾国藩拍了拍脑袋,脸上带着歉意道:“元帅,你看我这脑子,咋连这事都给忘了呢,来,元帅,我来为你介绍一下。”
湘楚军的大将与智囊们听说黄旭要与他们见面,急忙排好队,静等黄旭检阅。
“元帅,这位是…。。”曾国藩带着黄旭走到队伍前面,指着站在前排第一位的李鸿章,正欲向黄旭介绍。
“大帅,你先别说,我来猜猜…。。嗯,如果我猜得不错,这位应该就是湘军的智囊,李鸿章,李大人?”黄旭打断曾国藩的话道。
黄旭估摸着此人应是李鸿章,因为,在这一众人当中,作文官打扮的也就两人,一是李鸿章,再是骆秉章,而黄旭是认识骆秉章的,他们在安庆见过。所以,他面前的这位文士,除了李鸿章还能有谁,一定就是李鸿章。
“属下之贱名,实难入元帅之耳,元帅猜的不错,属下正是李鸿章。”听黄旭的口气,他似乎对李鸿章并不陌生,所以,李鸿章在听完黄旭的话后,顿时喜不自胜,但言语之间,他还是不免要谦虚几句。
“李大人,你是个人才呀,我们天国就缺你这样的人才,欢迎你加入太平军,正式成为天国的一员。”黄旭握着李鸿章的手,高兴地道。
黄旭真的很高兴,这李鸿章可不是普通人,他可是晚清时候的大人物,毫不夸张地说,这晚清的半边天都是李鸿章撑起来的,可见,此人人才之难得。有这样的人才相助,黄旭何愁大事不成,而且,这样的人才是越多越好,越多,黄旭心中越高兴,越踏实。
“元帅谬赞了,属下能效忠天国,效忠元帅,那是属下的荣幸。”李鸿章这属下二字是随口叫来,而且越叫越顺口,看来,他已经开始慢慢融入这个角色了。
“好,李大人,好好努力,天国有的是空间让你发挥。”黄旭鼓励道。
“谢元帅。元帅,您以后可别再称呼属下李大人了,属下担当不起,您就直呼少荃就行了。”李鸿章的心中对黄旭原本就有所期待,现在又经过这番言语相交,黄旭在李鸿章心目中的形象更是拔高了不少。
“好,那我也就不跟你客气了,少荃。”黄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这样的乱世,什么最重要,人心最重要,得人心者,得天下,此是至理。
“元帅,您这样称呼,属下才觉得全身舒坦呢?”李鸿章觉得心里舒服极了。
“好,好!”黄旭拍了拍李鸿章的肩,很满意。
结交完李鸿章,黄旭又慢慢走向立于他身旁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