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市民的奋斗(无语)-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大人,您看……咱们现在该怎么办?”跟着姜桂题十多年地郭云深开口问到,看着眼前地老大人,郭云深知道眼前的老大人已经不复当年了,现在的老大人,有时候总是难免做些糊涂事。自从在甲午那年跟在老大人身边,到现在都二十三年了,郭云深可是一眼看出报纸上照片中那些字的确是老大人的字,那种字,恐怕就是仿字再高的水平,也不见得能仿出来。
郭云深可是知道这几年老大人可是做了不少糊涂事,自从在热河任都统时,为了筹集军饷允许热河人种植鸦片,使得热河成了全国闻名的种烟区。而眼前地老大人还出于 “热爱”家乡的目的,让亳州人到热河做鸦片生意,并在鸦片包上贴上盖有 “热河都统公署”大印的封条,确保了鸦片运输的畅通无阻。
老大人的这一爱乡之举,却使得鸦片在亳州泛滥成灾,许多人因此发了财。但更多的人成了 “烟鬼”。这点怕与老大人当初让乡人经营鸦片的初衷相违。为此可老大人可没少被人耻笑,可老大人仍然一直我行我素,认为自己为家乡人做了好事。
“哎!明湖,是不是我真的老了!”听到郭云深的话后,原本怒气冲天地姜桂题突然叹口气说到。姜桂题知道这两年自己做的事没少被别人笑话。可是为了面子自己就是在这硬扛着,结果现在到好。被那个司马小子抓住了把柄来了个痛打落水狗。 “大人,您那里显老啦!你这身子骨硬朗的,明湖我可比不上,明湖我现在可是连马都骑不动了,您不是还天天在庄子里骑马打枪嘛!”听着老大人的话,郭云深开口说到。
这并不是奉承话,郭云深说的是实话,出身行武姜桂题现在虽然已经73岁,可不过是背微驼罢了。 “哎!老了,想当年家时穷的揭不开锅,老夫靠乞讨度日,那会仗着块头比旁人大,到处欺负人,大家都叫我姜老过,那时候我从来没想过会得今天的这般地位。可没曾想这临了临了,竟然晚节不保!姜老过这名,恐怕到死都得落在自己头上了。”姜桂题闭上眼睛想着过去的事情,开口轻声说到,此时的姜桂题心里可谓是心灰意冷,眼看着报纸上把自己的短处一点点地全揭开了,姜桂题心里怎么可能平静。
“老大人,切莫如此,不过是小人造谣生事罢了!”看着老大人的模样,郭云深轻声劝到。 “明湖,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估计你也认为这上面的字是我写地吧!若是我说我没写,你信吗?”之前半闭着姜桂题睁开眼后死死地看着眼前这个跟了自己二十四年的参议开口问到,虽然已经老迈但是仍然给人一种无形地压力。
“老大人说没写,那就是没写”写与没写重要吗?郭云深知道在这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全中国所有人都认为你写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罢了!去让那个姚康言过来吧!他不是躲在上房营吗?”听着跟了自己几十年的老参议的话,姜桂题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挥挥手轻叹一口气后说到,都七十多岁了,姜桂题根本无意再与西北的那个司马争雄了。
“热河不保了!姜老过以自己年迈体弱为由上书请辞,举荐都统府参议郭云深为热河代都统。那只小狐狸不费吹灰之力,没费一枪一弹就得了热河!算盘打的比谁都精啊!”放下手中从热河来的公文呈报,段祺瑞轻叹了一口气开口说到,前些天被姜桂题查封的西北公司驻承德办事处,又重新开门了。而这些姜桂题又上书请辞,这里面的猫腻,任谁都可以看出来。在这时候姜桂题这么做,无疑是向西北妥协了,而妥协的代价是什么,自然就是把热河交给察哈尔,要不然按照惯例,姜老过定会举荐驻承德的米振标为热河代都统,而不是一个手上连一个连都没有的参议郭云深作这个代都统。
“毅军左翼翼长米振标、右翼翼长张殿如、张连同、常德胜的游击马队,若是想让司马不得安生,恐怕只能在这上面做些文章 了!”看过那份呈报后,徐树铮皱着眉头说到,对于西北这番几乎是不动声色的扩张,徐树铮已经开始在心里敲响了警钟,一旦西北再得了热河,就等于对京、津实行半包围,既然已经无法改变这个事实,而后悔已经晚了,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想出解决的办法。
“又铮,这件事你看着办吧!过去是西南、参战、借款,现在又多了一个西北,国事不靖啊!抓紧办好参战和借款的事,等编练参战军,一切都好办了。”听到徐树铮的话后,段祺瑞开口说到,在段祺瑞看来,现在国家之所以混乱就是因为这些掌握着武力的地方实力派系,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武力统一中国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武力统一中国的前提就是在借参战之名,贷款编练参战军,只要编练好参战军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第一百九十四章 谈判
随着春节日益临近,原本有些冷清的张家口火车站,开始忙了起来,整个候车室里都是,从察哈尔各地以及蒙古回来的山西、河北等地行商,这此在各地生了一年生意的行商们,此时从各地来到这就是为了回家过春节与亲人团聚。
“看到没有,那些西北军的宪兵在外面把着门,站台上还站着几排兵,估计不知道是不是又在迎接什么大人物。” “可不是,这些天来咱们张垣的大人物可是不少,咱们察哈尔现在在全国可都是响当当的,谁不知道咱们这,这都要过年各地的英才不还是纷至沓来,就连那再造共和的第一功臣蔡锷蔡将军,现在可不都成了咱们西北军的总指挥。”
“就是,什么是民心所向,这就是民心所向,咱们主任以后那可是要入主中央的人物!主任家的祖坟可是龙头宝地。” “可不是!你看现在监管会公召政务员,这都近年了还有数百各地英才来应征,在咱们张垣这事什么时候有过。”车站候车室里的一些行商们透过通往站台的紧闭的木门上的玻璃窗,看到站在门前的穿着大衣,头戴白盔、身佩白色的武装带、袖上配有白袖标的宪兵,便在一起议论着。
对于这些等车的各地行商而言,他们借着这个时候吹嘘着这些,虽说他们大都不是察哈尔人,可是在察哈尔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总是有意无意的把自己当成了察哈尔人,所以在言语中带着我们之类的话语倒也不奇怪。他们口中所说的来自各地的英才,实际上是最近司马主持地临管会进行的,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各级政务员。
之所以招聘政务员,实际上是司马为了更好的控制察哈尔全区的一次尝试。也许是得益于清末的那次立宪的结果,现在的察哈尔虽然是西北偏远之地,但是却也建立了区、县、乡、镇初步建立了自治制度,由民众选举产生了自治机构,它与政府委任地行政官员形成了一种抗衡格局。县政府建立有独立的司法系统,司法与行政实现分立。
而自从共和之后。外地的来的知县被赶走之后,和国内各地一样察哈尔境内各县的县长大都是由本地士绅担任,几年下来,这种基本地自制已成定例,即便是在田中玉任职时也末能改变这些。但是司马知道现在西北对整个察省的控制是建立的军事威权之中的控制。
虽说司马这个临管会主任是由区议会推兴,但是司马可是知道他们推兴自己的原因,原因无他,就是自己身后的枪杆子。在即不能与这种地方自治制度对抗,又不能直接任命官员的前提下,司马所做地只有一个控制税权,对警备力量掺沙子。以及其它的一些软手段来实现对全区的全面控制。在这个前提下,司马面临着政务官员严重不足的局而,尽管在这个时代,一个县仅仅不过只有十几名至几十名政务官员,但是西北的却派不出多少合适的政务官员。
虽说司马已经将一批接受简单培训后高中知识的西北军士兵充实到全区各地的警察所之中,但是面对诸如税收之类的政务机构,就面临着人手不足的局面,因而司马便决定向全国征选人才,结果一时之间便有数百人报名,这也是他们口中地那些英才们。
“即将来的这位徐秘书长。对咱们西北可没什么好感啊!听说到把北方军的第一铁军第三师调至南口就出自其手笔。告诉大家伙精神点,别让那位出身军旅的徐秘书长看弱了咱们。”在火车站的站台上南宫一,对宪兵队仪仗排的排长吩咐到,作为司马的卫士长,在这种重要场合出现再正常不过了。虽然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徐树铮还是被迫踏上了这列开往张家口的火车,来张家口和司马谈判。
“蔡锷、蒋方震!”看着资料上的这两个人的名字,徐树铮不时地皱着眉头,对于这两个人徐树铮再熟悉不过,前者是西南名将,再造共和的第一功臣。后者是目前中国最出色的军事教育人员,徐树铮几年前出任陆军次长时,和两者尤其是后者打过一些交道,尤其是蒋方震。
因为和蒋方震一样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院,按说徐树铮应该在很多时候会念及校友之谊。和像蒋百里这样的校友们关系不错。可事实并非如此。蒋方震是保定军校校长。留日的高才生,因为在日本军校成绩极端优秀。曾得到过日本天皇亲赐地宝剑。他地梦想就是要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国家,为国家培养一批优秀地军事人才。但段却担心蒋 “坐大”,因为他知道,袁世凯当年就是办军校网罗了一大批人,最后夺得了天下的,他岂能容一介书生蒋百里成为心腹大患?于是他对保定军校百般刁难,要物不给,要钱没有。
1912年冬至次年夏,蒋百里曾在保定军官学校任校长,想创办一所第一流的军校。蒋百里亲自赴京向陆军总长段祺瑞请款,碰了钉子,一气之下申请辞职,袁世凯假意挽留,但并没有答应增加经费。蒋百里悲愤交加,星夜赶回保定军校召集全体学员开大会。在会场上,他哽咽道: “我从来没想到中国的事情太难办了,这里难办,别处也一样难办。我对不起大家……”然后他突然拔枪顶住自己的胸膛,旁边的卫兵急忙冲上去抢他的枪,但是已经晚了,枪声响处,蒋百里瘫在讲台上。
虽然后来蒋百里没有死,经过此事之后,蒋百里对北方政府算是彻底失忘了。而这一切的使做蛹者,正是徐树铮,正是他当年从中的操做着这一切,最终逼的同样心高气傲的蒋百里愤而自杀,同样心高气傲地徐树铮知道如何对付同样性情的蒋百里。
“没想到蔡锷现在竟然成了西北军总指挥。连那个蒋方震也来了,用西北的工业武装起来的西北军,再加上蔡锷这个名将,和蒋方震这个军教行家,未来西北才是中央的心腹之患!”看着手中的资料。徐树铮心说到,对于手中的这份西北军地军政长官的资料上的这些人名,除了蔡锷和蒋方震以及有过一面之交的司马外,其它人徐树铮大都末曾听说,他们过去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虽然知道此时地西北将会成为北方政府的未来最大的威胁,但是此时徐树铮却不得亲自来到张家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件事上面,徐树铮力主的打压西北的策略,使得国务院此事上落了总统府的后着。总统府从一开始就力主安抚,同时半承认了察哈尔临管会,而随着英法两国的已经表明了自己地态度,徐树铮力主的打压策略被宣告失败,为了挽回损失,徐树铮不得不亲自出面去做这件事。
“缉之先生,想来此次你慧眼识英,力保西北。恐怕日后会得到不少助力吧!不知道你在启新有股子又增加了多少。”在火车缓缓驶进张家口车站后,徐树铮看着站台上穿着呢绒大衣、头戴钢盔、身系白色武装带的西北军的宪兵的时候,于是便开口对身旁的周学熙说到。
这次国务院和西北之间的会谈,正是周学熙这个退职的前北方政府要员,从中说和的结果,如果按照徐树铮的本意,徐树铮怎么也不会改变国务院地对西北的态度,撤军可以,但是承认就免谈,可是现在总理已经被周学熙说服。徐树铮也只能接受现实。 “呵呵!徐秘书长笑话了不是,缉之我不过是不愿看到百姓受战乱之苦,从中穿针引线而已,再则国务院和西北之间,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缉之作为总理的朋友,自然要从中出力了。”听着徐树铮明显不恭的话语,周学熙依然微笑着对其说到。
此次能说和府方和西北谈和,周学熙可谓是煞费了一番苦心。这个力主打压西北的徐树铮会对自己有意见,可谓再清楚不过。再则周学熙可是知道眼前的这个徐树铮可是一持才傲物的主,仗着段祺瑞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现在的府院之争日烈,其中多半都与徐树铮有关。
段祺瑞并不是一个非常勤奋的总理,大小事务多委之于秘书长徐树铮,而徐偏生是个恃才傲物地人物,他奔走于府院之间,处处越俎代庖,以前就为袁世凯所厌恶,现在更为黎元洪所不喜。有一次,徐树铮拿着一份委任状请黎元洪盖总统印,黎问起其人的履历,徐竟然回答道: “现在实行内阁制,总统您何必多问!我很忙,您还是快点盖印吧!”黎十分愤怒,对左右说: “我本来不要做什么总统,你看他们眼中哪里有我!”而一直以来段祺瑞对徐却每每纵容,有一次徐以辞职要挟黎元洪,段祺瑞竟为他说情,说他 “为人耿介,不屑妄语”云云,甚至于说 “凡徐所为,本人愿付其责面。
对这样的徐树铮,周学熙知道其言语不恭倒也没有什么,毕竟相比于京城里的那位大总统来说,周学熙都有些暗自庆幸,自己不用和这么一孤傲的连段祺瑞地帐都不买地徐树铮打太多的交道,而一路上周学熙都在自己地车厢中休息着,实际上也正是为了避免和其打什么交道。
“你好!徐秘书长,欢迎您来到张家口!”穿着没有军衔标制的军装的司马在距离还有数米外,就冲着徐树铮伸出右手,同时开口说到,此次再次见徐树铮司马已经没有第一次地那样的激动。心里非常的平和,此时的徐树铮在司马看来,只是国务院的秘书长罢了。 对于徐树铮对西北的持有的敌意,司马当然知道,在面对徐树铮地时候,司马心里难免有一些愧疚,毕竟很快自己将会夺去属于他的那份荣誉。
对于徐树铮的前来。可以说是完全超出了司马的意料,在过去司马不知道徐树铮的地位,可是现在,司马可是知道徐树铮可是相当于隐形地总理。因为段祺瑞本来就不是一个勤奋的政治家,而且对公务是相当懒散的。所以现在国务院内的大多事物,像府院之争那样繁琐的权力斗争,以及督军团会议那样的复杂人事,大都是由徐树铮居中策划实施,甚至于可以说是徐树铮成就了段祺瑞。这时看到徐树铮亲自来到张家口,司马也就知道他们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劳司马主任雪夜相迎,又铮不胜惶恐。这先谢过司马主任地盛情!”尽管心中有千般不愿,但是徐树铮知道自己此行关系重大,还是面带着笑容的说道,此时徐树铮原本有些微胖的脸上显得倒是笑容可掬,好像根本不记得曾经和司马之间的不快,还有对西北的打压正是出自其手。 “徐秘书长客气了,请,我们楼上细谈!”和自己过去的那个偶像虚情假意的客套了一番之后,司马便开口说到,这次和国务院之间与其说是和谈。到不如说是交易,这次交易直接关系到西北的合法地位。
“起码相比于日本人,至少不用出卖国家利益!”看着热情的司马,徐树铮在心里说到,不用出卖国家利益,这是徐树铮在路上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的,也是段祺瑞在徐树铮临行前亲口交待地。
众所周知,段祺瑞是有名的亲日派,至少在后世和现在的很多人的眼里就是如此。日本人之所以倾力拉拢他,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路人皆知的亲日派。早在袁世凯死后。他便已经迎合日本的 “经济援华”政策,谋求所谓 “中日亲善”。他之所以力主对德宣战,也是为了取得日本的借款。
但是事实上呢?他就是一个天生的亲日派吗?当年袁世凯召集会议讨论日本人提出的《二十一条》,满堂文武或主张接受,或沉默不语。惟有他段祺瑞。虽然身已下野,却愤怒地通电各省主张与日本决一死战。作为段祺瑞心腹,徐树铮当然知道段祺瑞的所思所想,从去年年底开始,派曹汝霖、章 宗祥、陆宗舆三人具体操作借款事宜,借得地款项名义上用于 “经济开发”或 “参加欧战”,实际上用于贯彻其 “武力统一”政策。
“国务院将在热、察、绥三省提出合并成西北特别区后,给予正式承认,并将任命司马主任为西北巡检使,总署西北军政事物,西北民团将改编成西北边防军,中央将给予得到三师七旅的陆军编制,所需军饷有三省自筹。”在张家口车站的会议室内,徐树铮看着眼前这个比上次见时成熟了不少的年青人,开口说到,心里知道这条件一开,恐怕眼前的这个才27岁地司马,就会成为全中国最年青地一个督军。
“不知道国务院需要西北付出什么条件作为交换?” “西北边防军、三师七旅!”听到徐树铮开出的价码后,司马知道看来国务院是下了血本了,这个差不多近十万地庞大的编制,足以让西北成为目前国内实力最强的一支地方力量,但是他们会要什么样的条件交换呢?于是开口问到。 “两年内提供十个师的全套装备,包括四季被服、枪械、火炮、弹药、电台!西北每月需向国务院支付一百五十万元解款。”徐树铮依然笑容可掬的开出了经过仔细商定后的得出的答案。
西北军的军械全系自产,这一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目前徐树铮所掌握的情报,目前西北公司拥有的兵工企业规模为全国之最,其可以生产包括步机枪到各式火炮及其弹药在内地各种军械,这也是徐树铮提出的这个交换条件的原因。
“嗯?武器?”听到这个条件后,司马不禁皱了皱眉头。按照之前周学熙从中牵线,是以不截留中央税款为前提,但是此时怎么变成提供武器? “司马主任,不包括你们西北,仅张家口一地,每月应缴中央的税款在百万元左右,包括你们西北工业区在内。每月应上缴中央税款超过350万元。两年内提供十个师的全套装备,自此之后每月西北仅需解款仅一百五十万元,相比之下,你们西北已经占足便宜,这也是国务院的底线。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看到司马皱了皱眉头,显然是有些难以接受,徐树铮便立即说到,同时解释着西北实际上已经占了很大地便宜,至少从银钱数上。
“嗯!”听着徐树铮的话,司马知道眼前的徐树铮所说的是实话,现在察省全省新收十二月份的税款中应缴中央地那部分。高达一百三十万元,其中张家口占了大半,张家口作为西北、蒙古的贸易中心。每年仅旅蒙贸易的交易额就高达两亿银元,而十二月份并不是交易旺季,在热天的那几个月张家口每月的税款都在百五万以上,再加上西北的应缴的那部分税金。每个月一百五十万,西北自然是占了很大地便宜。但是司马现在顾及的是这十个师的装备,虽然提供装备的时间是两年,而且西北甚至于连一年的都不需要提供,但是那怕提供一个师的装备。就为未来自己的计划增加一个师的阻力。
“行!这个条件我们可以接受。”考虑了数分钟之后,司马还是决定接受这个条件,之前通过张健的洋行,卖给北方政府的由西北生产地武器,已经可以装备一个师,向北方政府以及其它军阀出口武器,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国内贵金属外流,现在只不过是换一种交易方式罢了。
而且司马知道,如果自己向北方政府提供这些武器,恐怕北方政府就不会接受日本的参战借款协议。而这个参战借款协议,到后来还引伸出与日本签订得《中日军事协定》,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境内驻军,并可指挥中国军队。此一协定的签订与中国在外交上的失败。既然自己不提供这些武器,而日本人也会提供。
那么为什么还要让日本人去挣这个银子。而且还因此从中国获得谋多特权。两者相权之下,司马觉得自己没有必要不答应这个要求。而且更深层的原因是司马相信西北军绝对不会让自己失望,对于西北军的战斗力司马完全相信。
“呵呵!既然司马主任答应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这是十个师所需武器的清单。”见司马考虑了一会答应了自己条件后,徐树铮知道自己成功了,然后拿出一份厚厚的清单,开口说到。之所以徐树铮会提如如此庞大地供械协议,实际上徐树铮有自己的考虑,十个师的武器装备虽然数目庞大,但是徐树铮相信这完全在西北的接受范围之内,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徐树铮相信,为了满足自己地要求,西北公司地兵工厂在未来两年内,只能全力生产,以供应中央需求。
十个师的装备,是徐树铮在参考了国内诸多兵工厂地生产数据,以及询问过一些兵工专家后,做出的决定。其目的除了为了编练新军之外,另一个深层原因,就是想以此限制西北民团的实力扩张,虽然只是推迟了扩张时间,但是在徐树铮看来,如此已经足够了。
既然双方都已经同意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好办了许多,虽然在拉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之中,因为一些细责发生了不少争执,不过最后双方还是达成了协议,并对此非常满意,各自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作为国务院秘书长的徐树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编练新军的军械以及部分军饷,同时还通过供械协议,使得西北公司没有多余的产能用于西北民团的扩张,而西北得到的是中央的完全承认,等于取得了合法化的地位,这个地位对于西北而言,尤为重要,而且是更重要是得到的国务院默许察、绥、热三省组成一省。
“只可惜又铮兄公务繁忙,不人能在西北呆上几日,可惜、可惜。他日有机会,司马一定和又铮兄好好聚上一聚。”当达成协议之后,司马亲自把徐树铮送上火车,和其握着手说到,在之前的商谈协议的时候,司马终于知道什么是才华超群,为什么即便是被他害的差点丢掉性命的蒋百里都称赞其有纵横捭阖之能。在之前的协商时,徐树铮把他记性过人、思维敏捷的常进行的充分的发挥,对此司马可谓是佩服至极,说来司马都觉得这段祺瑞的命也太好了,所有的一切都有这样对其忠心耿耿又才华超群的徐树铮为其筹划。
“一定,一定,他日司马主任定会到京城参加督军会议,到时你我兄弟再聚,又铮盼他日与司马在京城相聚。告辞、告辞!”看着司马眼神,徐树铮知道司马的邀请非常诚挚,于是便开口回答到,但是却也带着其它的味道,邀其参加督军会议,无疑就是想把司马拉到国务院的旗下,以便于总统府抗衡。 “呵呵!一定、一定!”听到徐树铮包含着其它意思的回答后,司马笑呵呵的开口回答到,司马相信自己一定会在京城见到徐树铮,但不一定会是在督军会议上!
第一百九十五章 坦克
位于工业区最北端位于长城脚下,过去这里不过是一片荒山野岭,群狼出没的地方,而现在这里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占地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的西北民团综合训练基地就位于此处。占地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的综合训练内的地形很是复杂,包括有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森林等多种地形,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在经过重重筛选后,选择这一带做为训练基地原因,就是冲着这里复杂的地形条件。民团的官兵就是在这里接受着各种各样的野战以及其它种种适应性训练,占地面积庞大、设施齐全的训练基地,同样是目前西北第二机械公司各个军工厂进行新武器的试验的试验场。
“哒……哒……”在训练基地的一个处山谷内,不时响起的机枪声并不会吸引别人的注意,毕竟在训练基地内,这种机枪声可谓是此起彼伏,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当然除了整个山谷的入口是处于封闭状态之外,围墙上有几外岗楼之外,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个并不算特殊的山谷的,就是训练基地内少有的几处综合试验场中的一处,除了民团各部队不会在这个山谷内接受训练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当然因为他的特殊的性质,所以这里的保密级别较高。
“这钢轮子的装甲车,也太灵活了吧!”站在山坡上的观看台上地几名军官,拿着望远镜看着从谷地内地泥沼里冲出履带装甲车的机枪哒哒的响了起来、又轻松越过了一道战壕。任刚不可思议的开口说到。
山谷中的那辆虽然模样有些古怪地装甲车。但是他古怪的模样的出色的越野性能,完全颠覆任刚这个总团直属装甲营营长对装甲车的认识,作为装甲营的营长,任刚可是知道自己营里现在装备的那几十辆装甲车是什么样子。装甲营中现在装备地三十多辆用卡车改装而成地装甲车,虽说越野能力比民团现用的卡车要好上许多。
但是任刚可知道,如果把那些装甲车扔到山谷中经过人为特意修整,完全参照战场条件建立的布满弹坑、战壕、散兵坑、坡地、泥沼的复杂地形里,那些装甲车恐怕开不了百把米就在趴窝。像之前那辆装甲车通过的有一米来深的泥沼时,装甲营的轮式装甲车根本不可能通过,眼前的这种履带装甲车出类拔萃的性能完全把任刚征服了,而且相比之下更让任钢吃惊地你是那辆装甲车前粗大的野炮炮管。
“当然。他的复杂地形通过能力是最好的。以前的轮式装甲车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这是我们二机公司,利用外国进口地集材拖拉机,新近刚刚设计制造成功地装甲战车,相比于过去公司制造的轮式装甲车,它地通过能力更强,装甲更厚,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强大的火力,装备一门固定式75野战炮,配弹80发!车顶小型旋转炮塔上装备有一架五式重机枪。
配弹3000发,机枪右侧有一支专用50榴弹枪,配弹80发,可用于摧毁一般工事或掩体。和过去公司用的装甲车不同,这种装甲战车可以给士兵们披上一层装甲。让不惧枪弹的他们去攻克敌人的防线。在欧洲。这种装甲战车被称为坦克,已经被英法联军在战场上应用。”
此时的史道姆看着在山谷中轰鸣着的那辆装甲战车。心里满是自豪之情,那辆车身上布满泥浆的装甲战车,此时仍然在山谷内的训练场中奔跑了,不停的对着假设目标开火。山谷中的那辆装甲战车此时在史道姆的眼里,根本就是工业技术成就下的完美的战争机器,史道姆知道在这台完美的战争机器面前,手拿步机枪的步兵们,只能接受被屠杀的命运。
制造坦克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民团的战斗力,仅此而已。毕竟那怕是在二十多年后的抗战时期,在没有反坦克武器的中国,坦克无疑是一种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