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无语)-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着眼前这个老乡的话,吴连喜在心里开始嫉妒起眼前的这个小老乡了,人家才出来一年,除了老婆啥都有了,自己出来十年,结果还中啥都没有,不过也为自己这个小老乡感到不值,放着好日子不过咋就想起来吃这断头粮了,于是非常肯定自己的小老乡,十有八九是让人抓了丁,心里不禁同情起这个小老乡来。

“不是,我是主动参军的。”听到老乡的话,王二阳正色回答到。 “主动投军?你傻啊!放着好日不过,来吃这个断头饭,日你大娘的,你犯混可是!你就不怕命丢了!”之前还有些同情自己的小老乡有好命却没好福享的吴连喜听到他这么一说,于是睁大着眼睛大声说到,看着眼前这个小老乡,吴连喜感觉自己在看一个傻子。

“如果不是你们要占领西北,我们就不会离开家人去打仗,但是我们都不参军的话,你们就会占领西北,我们就会失去我们现在的生活,不论是为了西北,还是为了我的家人能够享受着现在的生活,我都必须要参军保卫西北。我们绝对不会再做牛马。能够为西北而死,是我的荣誉!”听着这个老乡的话,王二阳正色解释到,这么简单的道理,每一个西北人都知道,保卫西北就是在保卫我们自己的生活。

“你……算了!你可吸一袋烟。”听到小老乡这么说,吴连喜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看着小老乡一脸坚毅的模样,吴连喜轻声说到,然后取出来烟袋递到小老乡的面前说到。 “谢谢大哥,我不吸烟,试试这个,放在我这也没用,就当成见面礼吧!”谢过老乡的好意之后,王二阳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牡丹烟递给老乡说到。

“牡丹烟,好烟啊!我们连长就吸这个,你不吸烟,怎么有这烟?孝敬长官的?你还是留着孝敬长官吧!”看着那包烟,吴连喜开口说到,一般的大头兵都是抽旱烟,有几个会吸这种纸烟,肯定是孝敬长官用的。 “那,这是我们的配发物资,我不会吸烟,大哥你留着吧!”王二阳一边把烟塞到老乡的手里,一边开口说到,像这样的配发物资,王二阳都是分给战友,这手里正好剩一包,所以就想起来送给自己的这个老乡。

“大哥!换我的班的人来了,这包烟你留着吧!我给你写个地址,若是大哥以后有机会到西北,一定来找我,不过咱们先说好,你要是跟着部队过去,我就是拼命也得保着西北。”看到远处一个人影,王二阳知道是换自己班的战友,于是便拿出记事本写了一个地址,写好后随手撕下来开口说到。

“兄弟……你,这是……”看着手里的烟和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吴连喜看着眼前满面诚意的小老乡,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这时看着眼前的小老乡的眼睛,吴连喜知道如果以后要是打仗的话,估计自己可真的会把枪口抬起来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交涉

清宣统末年,为了迎接访华的德国皇太子,清外务部在宝源局的旧址上兴建了迎宾馆。迎宾馆专门用作迎接国宾,相当于现在的国宾馆,是当时北京城内最豪华的西洋建筑。  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离京,袁世凯下令将东堂子胡同的北洋政府外交部迁往石大人胡同迎宾馆,从此石大人胡同改名外交部街。外交部街位于东城区东南部,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南临西总布胡同,北与协和胡同相通。

“请朱尔典公使、康德公使放心,西北公司的商品外运绝对不会被切断,这一点我可以代表我国政府向两位公使保证。”此时的在外交部会客室内,身为外交部总长的唐绍议此时的头都快大了,眼前排这两位英国和法国的公使,不准确的来说是两只奸滑的狐狸,给唐绍议出了一个难题。

“唐部长,我国政府以及法国政府希望贵国政府能给予保证,保证贵方军队将止步于南口,西北作为英国和法国两国军方的物资优先供应商,承担着英法联军的大量物资供应,如果贵国政府对西北动用武力,将会影响到联军的物资保障,这一点希望贵国政府能够明白。而我国将会不惜一切保证联军的物资保障的顺畅!”

看着眼前地北方政府的外交部总长唐绍议,朱尔典开口轻声说到,作为一个老资格的中国通。朱尔典知道自己现在所说的话已经恰到好处,剩下的就看中国人自己的决定了。对于政府决定干涉中国政府对西北地用兵,朱尔典一点也不觉得意外,西北公司的罐头厂可是承担着英法联军60%的罐头供应,而且西北工业区地工厂提供的各类物资占到英法联军采购物资的21%,在这种大前提下,英国政府出面干涉则是事情必然了。

作为一个中国通,朱尔典知道为什么北方政府中的要员,会对西北持有这样野心。原因很简单,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成语叫什么,就是怀璧之罪!西北公司就是如此。对于西北公司这么一家在现在的亚洲排名第一超级托拉斯企业,以及大量和其有依付关系的企业联合体,作为驻华公使的朱尔典对其一直都非常感兴趣。

因而也收集了相当多地资料。仅去年下半年,西北工业区经京张铁路发出地各种工业制成品、工业原料接近100万吨。占到京张铁路总运量的35%。商业值高达5亿银元,面对着这么一家庞大的工业托拉斯,北方政府的官员会对其产生贪欲倒也可以理解了。

作为一个老牌中国通,朱尔典对于西北出面挑战北方政府的权威,更多的感觉这是一个机会,目前北方政府高层和日本的之间的关系太过亲密,已经严重侵犯了英国的华利益,因而扶持在华亲英国力量则成为了朱尔典地一个重点。

在朱尔典看来眼下西北的突然崛起对于英国来说就是一个机会,通过这次交涉完全可以和西北之间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因而朱尔典对此次交涉可以说是非常之重视,要不然也不会和法国的康德公使一起联合行动。至少在以往按照朱尔典个人的意愿,朱尔典还真懒得和康德这个短视到极点地法国公使,像现在这样发起联合交涉。

“唐部长,我国政府刚刚向西北发出二亿法郎地化工材料定单。这批原料关系到我国的军工生产。如果贵国政府执意进军南口地话,我国政府将考虑将天津法国驻军派至南口。以确保这批关系到战争胜负的物资外运。我国政府现在需要的是贵国诚意,这一点希望唐部长能予以理解!”

在朱尔典发言后,康德公使代表法国政府表达了法国的立场,虽然康德觉得为了一家中国公司和中国政府进行交涉虽然并不被康德所喜,但是当知道西北公司承诺在2月份之前,向法国政府出售五千吨浓硝酸之后,康德知道政府为什么会要求自己必须以最强硬的态度确保中国政府承诺,绝对不会对西北动用武力,以确保这批关系到战争胜负的物资运输。

这批硝酸对于法国而言,此时显得非常重要,原因很简单,去年,也就是1916年12月,法国从南美购买的三船近三万吨硝石,均被德国潜艇发射的鱼雷送入了海底。没有足够的硝石,就不能提取足够的硝酸,没有足够的硝酸法国的炸药工厂就不能生产足够的炸药,因此关系到战争胜负的炮弹产量,因为炸药的产量的不足锐减,进而无法供应前线足够多的炮弹。

而南美却不可能开采出足够的硝石,在这时西北公司驻法国分公司主动联系了法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签定了在2月份之前供应五千吨浓硝酸的合同,在这个时候法国政府突然得到西北的电报,因为北方政府对西北公司发起的武力威胁,致使西北无法按时完成合约。

反正西北表达的目的只有一个,只要北方政府仍然对西北持有武力威胁,那么西北就不可能完成定单,至于违约金,因为合同上已列出的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之中,包括有战争一条,所以西北公司不可能支付违约金,但是出于商业道德的原因,西北愿意归还法国政府支付的部分定金。

在得到西北公司驻法国分公司的通知之后,法国政府以及国防部一下陷入一团慌乱之中,虽说西北公司已经交付了1000吨硝酸,但不过只能缓解一时之需罢了。在没有足够硝石之前,西北公司的硝酸关系到整个法兰西地命运。在炸药公司和国防部的强烈要求下,战时内阁通过了紧急决议,要求法国驻华公使康德公使必须竭尽所能,动用一切可以地方式,确保西北公司恢复对法国的硝酸供应。当然这个一切方式就包括有武力威胁。

“朱尔典公使、康德公使,请两位公使放心,我一定会向我国政府转达两国的意愿!西北的商品销售一定会恢复正常!”在外交部地大门外。唐绍议开口对朱尔典和康德两人保证到,虽然此事还末向段祺瑞汇报,但是唐绍仪相信,总理会作出合适的决定。在外交部对面的一间阁楼里,康兰玉看着外交部门前地一切,看着唐绍仪这位外交部长面带着笑容卑躬屈膝的,把两位出言威胁的英法公使送走之后。手紧紧的握成了拳头。

“没骨气的混蛋!”虽然明知道这种没骨气对西北有利。但是康兰德仍然忍不住的开口骂了一句,之前通过安放在外交部会客室内的窃听器,康兰德已经知道了朱尔典和康德向北方政府交涉地全部内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如此愤怒。 “通知部里,英法两国公使已经出面干涉,政府随时可能妥协!”愤怒归愤怒,但是康兰玉知道英法出面干涉对西北而言是一种助力,可以帮助西北打破目前地困局。于是便对身旁的同事开口说到。

看着放在桌子上的犹如提箱一般大小的监听设备,康兰玉知道这套监听设备是调查部得到的一种新型装备,虽然不知道他的原理,但是却知道这套设备的重要性。这套监听设备是公司无线电厂按照司马给出的一些资料制造一种原始窃听设备,原理和矿石收音机的原理差不多。

依靠接收被安放在外交部会客室地墙裙处与电线相连的一套送音器发射的信号进行窃听。那套送音器的大小相当于两倍字典,在后世也许并不实用。可是在这个时代,无疑是跨时代的一种尖端技术。在过去地几个星期之中,调查部用了一切手段将数十套窃听设备安装到了北方政府地一些重要机构,以及一些要员的家中,甚至于少数几个外国公使馆内也同样被安装地窃听设备。

这几个星期这些设备给调查部带来的太多的宝贵的信息。拥有这一套窃听设备后,再配上目前西北独有的无线电台通讯体系,使得西北基本上享有单方面的信息透明,至少在目前来说就是如此。

康兰玉并不知道的是,英法的干涉实际上正是由调查部在月前局势开始紧张的时候进行策划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用西北工业区目前对于英法的重要性,以停止出口英法的军用货物发出为手段,迫使英法两国出面干涉,以用最小的成本争取西北的利益。

在民国历史上段祺瑞可谓是毁誉参半,在后世曾被中国革命史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北方军阀的头子,一生甘于清贫,在其任政府总理时,他他不爱钱,不爱玩,不爱鸦片,也不爱女人,那么他是木头人吗?他不是,他也有醉心的东西,那就是权术,曾有人说,段祺瑞是个醉心权术的 “清官”。看着这么一个身着一件长衫,头上一顶瓜皮帽,任谁见了这个老头,也想不到他会是个国务总理段祺瑞。

此时的段祺瑞在自家的书房里放下手中的《京报》,报纸上的头条是盛赞西北军如何救助张家口难民之类的新闻,甚至于还配发了不少图片。 “谁能想到我们的那位小老乡,竟然是只隐藏那么深的小狐狸,一战而定乾坤!现在又利用英法出面干涉,逼的我们除了承认他根本没有旁路可走。”看着窗外的飞雪,段祺瑞此时心里竟然有些无奈,这是自从出任国务总理以来的第一次。对于几乎把黎元洪那位大总统逼地几乎有些神经错乱的段祺瑞而言,对西北却是充满了无奈。

“那只小狐狸估计这会正在西北偷笑吧!总有一天,这笔帐会让他连本带利吐出来。如果不是英法联合施压,等第三师完成集结……哎”听着总理的话徐树铮便开口说到,最后不禁叹了一口气,一想到司马的样子。身为执政府秘书长徐树诤心里就是莫名的反感,虽然不过只见过一面,但是徐树诤对司马就是没什么好感。

段祺瑞之所以对田中玉对西北下手时,选择不闻不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徐树诤从中说服。而后来调动第三师进驻南口进逼察哈尔,也是由徐树诤制定的计划。像司马这种自持武力地新生地方实力派,在支持武力统一中国的徐树诤看来,必须要坚决打压,以防止各地有样学样。

正是基于这个理由徐树诤才自做主张。以陆军部、执政府的名义调动第三师开赴南口。可是千算万算,却没想到,现在英法两国联合向政府施加,而法国政府甚至于直接出言威胁,一想到如此,徐树铮地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气,我们中国的事情,他们那些洋鬼子凭什么干涉。

“难了,现在西南局势不稳。而英法两国公使已经出言让我们保证不对西北动用武力,对察哈尔的那只小狐狸,我们现在恐怕只能尽量安抚了,只希望这只小狐狸暂时能安稳一些。”想到西北的那只小狐狸,段祺瑞知道等西北羽翼丰满之时。只怕到时就不是北方军所能憾动了。但是段祺瑞却知道此时自己不得不接受这么一个现实。虽然段祺瑞明知道现在英法两国根本没有多余的能力干涉中国的事物,可是此时段祺瑞却仍然不得不屈服于两国的压力。

“全中国几十个督军若是论裹胁民意最拿手地。恐怕就是西北了,现在虽说各地报纸对他派人暗杀田中玉有所不满,但是他地那句以牙还牙就堵住了别人的嘴,现在这些记者大都只看到了他如何善后,却忘记了那张家口可是他打烂的。现在全国都记得睡在雪地里的西北军,有几个记得他的炮兵!现在到好,前些日子还是一片指责、喊打之声,现在倒是一片叫好之声。这西北公司的算盘打的可够精的,请那些记者去监督善后,结果现在赢得一片叫好之声,好手段!好手段啊!”

看到报纸上的西北军官兵睡在风雪里地图片,还有一旁配发的睡在棉帐篷里地图片,徐树铮尽管嘴上有些不快,但是在心里却不得不承认,若是论裹胁民意,利用舆论上,西北几乎是轻车路熟,至少在徐树铮看来西北这次在张家口炮击善后处理上,利用了那些被他们请去的记者们。

正是这些由西北支付路费、食宿费用,美其名曰请各地记者监管整个张家口善后处理,并全程公开张家口善后事宜,并且还承诺,如有不公、不到之处,察哈尔愿受世人责骂,如此阳光的公开,可是共和历史上第一回,一时之间各地记者纷纷搭乘火车到张家口,以进行实地报道。

原本全国各地地看客还准备看这次西北怎么出这个丑,可是结果却是跌破大多数人地眼镜,通过那些记者的实地采访报道,人们看到一支完全超出他们想像地部队。一支从军官到士兵都睡在滴水成冰的冰天雪地之中,从长官到士兵啃着肥皂大小的饼干,喝着热水,而那些原本人们以为会冻死、饿死的数万张家口老百姓,却是在睡在由军队让出的棉帐篷里,吃着热饭、喝着热汤。

当看到那些背着步枪的西北军在白天时,从军官到士兵都拼命的干着活,帮助张家口人重建家园,却只能吃着饼干、喝白开水的部队,而晚上还要睡在冰天雪地之中西北军的时候,那些记者们完全没有指责他们的勇气,尤其是几个记者尝试着在室外睡上两个钟头,再吃着那种和肥皂一般难吃的干粮后,那些记者们就开始不惜用最华丽的词语,去称赞这支部队。

就像这个《京报》派去梁士林,在去张家口之前,谁都没有他骂的凶,可是现在到好,在京报上用整整一版为西北吹嘘鸣冤起来了!任谁看着一边睡在有取暖灯地棉帐篷里张家口百姓,而帐篷的外面的冰天雪地之中却是睡在露天之中的军队时。绝大多数人看到更多的是感动,甚至于一些人用岳家军来形容这支宁可自己冻死,也不会冻死一个老百姓的部队。

就是原本很多对西北军持有敌意地张家口老百姓。在看到西北军是这样的军队后,也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看着报纸上那些给西北军送茶、送饭地健忘的老百姓,徐树铮都有些怀疑,这一切是不是西北作的假,以便起到宣传的做用。

如果司马知道徐树铮这么想的话,一定会大叫着知已!实际上整个张家口善后就是为了演一场秀给那些记者。好转移那些记者的注意力。冬用棉帐篷。在西北的仓库中还有数万顶,但是司马并没有动用,而是让第一旅把所有地帐篷全部让给老百姓,然后官兵就直接在露天地里地睡袋中过夜,那种充填着羽绒的极地睡袋,原本就是可以满足在低温环境中露天睡觉的需求,根本不可能发生士兵冻伤的事情,所以完全可以放心的演这场戏。

至于那些难吃的饼干,实际上是公司的第一代高热量的压缩干粮。是标准的野战配及,官兵们早都习惯了这种干粮,之所以这般,就是为了让人们相信西北军绝对是一支仁义之师。而上万名西北军人露宿街头,百姓睡在军队让出地帐篷之中。那些当兵的吃着干粮喝着雪水。而百姓却吃着热汤、热面。

那些记者们在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军队,给他们带来的感觉上的刺激绝对超出很多人地想象。利用军队演戏感动人们,以转移视线。这一切在司马看来,再熟练不过,在后世有太多地很简单的办法可供司马有样学样地搬过来。

这一切都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最终的效果让司马非常满意,成功的转移了那数百名被自己请到西北的记者的注意力。没有多少人再关注张家口的炮击,更多的的时候那些记者把视线对准了这些西北军的官兵们,而这就是司马想要达到的目的。

提到东交民巷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里是各国的公使馆区,这一使馆区的建立,实际上英法两用枪炮掠得。第二次鸦片结束以后,清政府和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中的一些条款涉及到外国人迁入江米巷。1861年3月英国公使正式入住东江米巷的淳亲王府;法国公使正式入住安郡王府;美国公使进驻美国公民Dr。william位于东江米巷的私宅;俄国公使入住清初在这里修建的东正教教堂俄罗斯馆。

“两位公使阁下对西北的帮助,西北定会铭记在心,请两位相信,在必要的时候,西北定会给予两位回报,康德公使,请您放心,鄙人已经得到公司的通知,就在一个小时前,第一辆装载着一千吨硝酸以及其它物资的火车已经从孔家庄向天津驶来,相信到明天这批物资便可以在天津装船。”

在过的淳亲王府现在的英国公使馆的宴会厅内,谷文举着酒杯对朱尔典公使和康德公使说到。穿着一身西北出品的洋服戴着金丝眼镜个头并算高的谷文是西北公司驻京城办事处的主任。这次来英国公使馆是受朱尔典的邀请而来,这些天一直保持着低调的谷文知道看来是英法两国和北方政府交涉成功了,此前谷文就已经得到公使馆的通知,英法两国将会联合行动,以帮助西北摆脱目标面临的战争局面。而在来之前谷文接到公司的通知,已经有一列装有一千吨硝酸的火车驶离了孔家庄。两者相互联系,谷文就知道此行恐怕是要去向两位公使道谢。

“谷先生,相信不久之后,在中国的口外将会出现一个新的省份,那就是你们的省份,作为西北伙伴,我国政府已经决定准备在张家口或西北,也就是未来西北的行政中心开设领事馆,不知道谷先生是否可以向贵公司,不察哈尔临时管理委员会传达法兰西政府对西北的善意。”面带职业笑容的康德在谷文说完话之后,开口对谷文说到,在张家口或西北设立领事馆,以便能够直接与西北高层进行勾通,这是国内战时内阁给康德的指示,所以康德不失时机在这个时候提了出来。

“这只老狐狸!竟然让他们抢了先机!”听到康德的话,满面笑容的朱尔典面色不禁一呆,看着眼前的康德,根本没想到这次法国人的行动会这么快,做为一个中国通熟知中国国内局势的朱尔典,自然知道现在西北的价值已经远远高于西北工业区对联军的帮助。  拥有庞大的工业实力和巨额财富的西北,现在刚刚进行武装就表现出惊人的实力,如果给予其时间,西北无疑会成为下一个入主北方政府的地方实力派系,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符合英国在华利益,毕竟现在的北方政府是亲日政府。

而在西北入主北方政府之前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的第一步,正是在其控制区内建立领事馆,以便直接与其高层勾通,因为还末曾得到国内的指示,虽然朱尔典有意在张家口或西北建立领馆,但是却不能自做主张,没想到现在竟然被法国人抢了先机。

“我们西北欢迎每一个友邦在张家口建立领事馆,一直以来法国都是西北最重的贸易伙伴之一,西北当然欢迎贵国在张家口建立领事馆!”听到康德的话后,谷文笑着开口说到,对于建于领事馆以便直接交涉,西北都是持欢迎态度,这一点是西北的既定政策之一,毕竟现在西北的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美,建立领事馆早已是必要之举

第一百九十二章 刑讯

“终日无事只烧烟,坐也安然,睡也安然。日高三丈我犹眠,不是神仙,谁是神仙。”这是人们作词用来形容瘾君子的生活和心态,这些烟民只能抓紧时光大抽烟膏,大吸鸦片,抓紧时光享乐。这是染有烟瘾的烟民的共同心态。

1911年10月武昌新军起义,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政治上全国处于大动荡时期,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重新加以确定,各种政治集团的利害关系需要重新调节。此伏彼起的政治事件和热潮吸引了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前清尚未解决的鸦片问题一度被淡化,不仅是清政府的禁烟令暂时无法推行,而且由于鸦片价格奇贵,每箱涨至1300………1900两,为获取暴利,一些人乘社会秩序大乱,开始重新种植罂粟。

虽然无论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来的北方政府都多次发布了禁烟令,可是在面对着鸦片带来的暴利的时候,法令往往成为了摆设。尤其是随着北方政府控制能力日弱,各省督军为已谋取暴利、或为筹集军饷,都公开准许治下民众种烟,以从中谋取暴利。尚未禁绝种植的省区的罂粟面积迅速恢复和扩大,云南、贵州、浙江、江苏的烟苗又连阡累陌。江西、广西、湖南和河南等省放松了对罂粟的查拔。山西、四川、直隶、山东和东三省这些已禁绝的省区的毒卉又重新孽生。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鸦片烟馆犹如雨后的毒菌一样,一齐冒出地面,一度收敛地鸦片势力在中国重新开始活动,并且波及更广。

张家口城城破后,因为知道西北坚决禁烟的态度。所以张家口城内外数十家烟馆、烟档便关了门,东家、掌柜、伙计在西北军入城之前都跑到了乡下,结果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西北军进城之后都过了十余日,从察哈尔各地传来的消息。西北军根本没有在各地像在西北那样执行严厉的禁烟令。

昨天在一小胡同里地小烟馆悄悄的重新开业了,那些苦熬了十多天都快急死的张家口的烟客们,几乎要把那家烟馆地墙挤倒。那些张家口各个烟馆的东家们,待看到这家探风的烟馆西北军根本没碰他。怎么可能还坐视着别人挣钱,于是纷纷重新开业,一时之间原本在张家口禁绝的烟馆又重新兴盛了起来。作为张家口知名烟馆的齐乐楼,当然是不甘人后,重新收拾了一番,把存在乡下的烟膏运回城后,放着鞭炮开业了。原本的那些齐乐楼地老客们得知齐乐楼重新开张后。就纷纷赶来接着在齐乐楼里挥霍着自己地生命和银子。

“程爷!您老来了,您楼上请!”齐乐楼伙计一看到来的是楼里的老客程海勋,于是连忙面带着讨好的笑容作着鞠开口说到,然后热情邀其上楼享受。这程海勋可是齐乐楼的常客,十多年来如一日每日小半功夫都泡于烟馆之中,和其它的烟客一样,程海勋肩削骨立,手无缚鸡之力,几成废人。也早就看透了此生休矣。便无所顾忌地吸食。

甚至于还曾在齐乐楼的楼上写了一首打油诗: “齐乐楼,齐乐楼,同乐楼上会烟友,喷云吐雾真 “隐士”,不是隐士也风流;广成发。广成发。抽上几口瘾就成,怀抱烟枪入迷阵。人生如梦一场空。”因为程家祖上旅蒙百年,积下了不菲的家业,他父亲死了,母亲年纪大了,兄弟分家,一人得了一份很大的家业。程海勋有地是钱抽大烟,也没有严父的管束,为所欲为。他受过教育,有自己的人生哲学: “好吃、好穿、好用,死了才值得。人寿几何!”

“程大爷!你老可来了,照老规矩来一袋美女计衣。”一见到程老爷来了,打烟的妓女便面带着巴结的笑容,低头哈腰地说着,然后双手把烟枪奉了上去! “快,赶紧把烟上上来!你们齐乐楼可算重新开业了这几天都快急死我了!一上楼程海勋便朝榻上一躺,对挑烟匠喊到,自从张家口破城那天起,虽说家里存地有烟膏,到不至于像那些穷鬼一样烟瘾上来后熬的哭天喊地地,但是在家里自己抽,程海勋可就是找不到在齐乐楼的那种味道。    过不得瘾不说,连骨头里头都像有蚂蚁在啃着自己的骨头一样的难受。这一听说不齐乐楼一开业,程海勋就不顾一切的跑过来过过烟瘾。

“吧……舒服!”吸了两口大烟后,程海勋感觉飘飘然然的半闭着眼睛,吐了一口烟开口说到,一旁边一个妓女轻轻的给程海勋砸着背、松着骨,这时程海勋才算是找到了吸烟的感觉。而另一个打扮得妖冶的妓女,与程海勋挨头躺在烟榻上,一边一递一口地吸烟,一边打情骂俏,调情嬉戏,再下来自然就是效于飞之乐,搞色情服务。讲究的是色,也就是程海勋说的那个味。

“老爷,咱们这些个熟客可都回来了!”头戴着瓜皮帽子的老良子看着外面的不时进来的熟客,便开口对身旁吸着水烟的老爷说到,这十来天在乡下呆的可把老良子给难为死了,没事做,闲的慌神不是。 “良掌柜,你记住了,绝对不能让那些西北军的兵进来吸烟,反正看着那些短头发的就不准他们进来,要好说好讲,知道吗?西北公司为什么禁烟,还不是不想让自己的人吸烟,只要咱们做好这些,才能保得平安。”放下手中的水烟袋后叶清泉开口说到。

作为张家口最好的烟馆和最大的烟行的东家,叶清泉在这个时候不得不小心再小心,齐乐楼一直拖到现在才重新开业。就是叶清泉想看看除了那些个子窠、简陋地棚吸户之外,其它的烟馆开业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