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无语)-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月的蒋雁行,范鸿飞知道眼前的这个绥远都统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都统罢了。

“范先生,我想蒋雁行虽不能说是义胆忠肝,但若是想让我向你们这些西北乱匪投降还是不可能的,希望范先生不要再说了!”虽然明知道范鸿飞说的是实话,但是蒋雁行还是拒绝了范鸿飞的提议,蒋雁行有蒋雁行自己的考虑,出身于北方武备学堂幼年班,曾在日本陆士留学,又在日本近步兵第四联队担任过见习士官,回国后任北方将弁学堂、速成学堂提调。

蒋雁行所走的路是大多数北方军将领所走过的路,与北方军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蒋雁行并不愿意做一个叛将,虽然蒋雁行明白自己在绥远现在就是一个样子,除了都统府里自己从京城带来的一营护兵之外,蒋雁行知道整个绥远自己再也调不动任何一个兵,尽管只是一个架子,蒋雁行还是不愿意做叛出北方军。更何况蒋雁行知道,如果自己今天上午通电与西北合流。只怕不到中午,自己的脑袋就会被李际忠系在马鞍上,拿着自己的脑袋向京城讨赏去了,现在的绥远,最大的不是都统,而是拥兵万人的第二师四旅地李际春。

“都统大人的义胆忠肝,鸿飞当然明白,不过至于都统大人说西北为乱匪,可就冤枉西北了。前几日大总统的通文都统大人没看吗?在公文中要求察哈尔临管会和司马主任做好张家口的善后工作。这是用来称呼乱匪吗?中央都已经认可我们察哈尔临管会了,都统大人不知道吗?我想大人说我们西北是乱匪恐怕只是借口,而真正担心的是李际春手里的第四旅吧!请都统大人放心,李际春的第四旅,根本不在我西北铁军的眼里,只要大人同意,李际春完全可以交给我们西北解决,不知道大人意下如何?”

听着眼前的蒋雁行地话,范鸿飞怎么也没看出这个蒋雁行竟然还有这份义胆忠肝,范鸿飞当然知道眼前的这个绥远都统在担心什么。他是担心自己的脑袋,担心李际春手里的万余军队,这才是根本原因,于是范鸿飞直接了当的开口说到,现在范鸿飞之所以如此,就是源自于西北所掌握的实力,西北的实力让范鸿飞有能力说出这样的大话。

“这个……现在第三师可开到了南口。”对于范鸿飞的话。蒋雁行将没有否认,什么乱匪,什么中央,都是哄人的,在这个时候最重要地是自己的脑袋,蒋雁行当然知道西北这个刚露出牙来的狼是不可能放弃绥远,也知道如果自己坚持的话,恐怕离去见田中玉也就不远了。

但是相比于西北这个可能的威胁,蒋雁行现在更担心的是眼前李际春的威胁,李际春地第四旅的主力虽说在距离归绥城以西几十公里外的包头城内。但是在归绥却有李际春一营兵和绥远剿匪会力肖汉杰淮军精骑一营,这才是眼前的威胁。而此时听着范鸿飞的话,蒋雁行不禁开犹豫了起来,如果西北真的能解决李际春,那么自己就是通电响应察哈尔又能如何?但是一想到西北现在恐怕随时有可能和北方军第一铁军第三师扛上,蒋雁行心里便没有了底气。

正是因为出身北方军对北方军有足够的了解,蒋雁行才会没有这个底气,第五师虽然是北方军的老底子,但是论其战斗力恐怕还不如第三师一个旅,第三师才是真正的北方军第一强军。而第二师的李际春地第四旅。在包头城都被绥远巨匪卢占魁包围过,还是靠肖汉杰驰援才得以解围,像这样的部队恐怕还不第三师一个团。虽西北又是轰炸又是炮击逼降了第五师,但是如果换成第三师,蒋雁行可不觉得西北能稳操胜券。毕竟第三师的实力摆在那。树是影人是名,第三师这支北方军第一强军的名声在外。由不得蒋雁行不小心一些。

“第三师?都统大人真的认为总理和曹督军会拿第三师这支铁军和我们西北军拼命吗?如果真的要拼命的话,恐怕第三师代理师长吴子玉,就不会至今仍然把第三师的主力窝在南苑,派到南口的只有一个第五旅罢了。恐怕都统大人多虑了,再则我们西北军拥兵近十万,装备之精良远超过现今中国任何一支军队,还有独一无二的轰炸机部队,不知道都统大人觉得第三师能不能打败我们!”

对于蒋雁行地担心第三师随时有可能兵进察哈尔,范鸿飞当然可以理解,如果一旦西北败于第三师之手,到时恐怕北方政府就会找他蒋雁行的麻烦,外人可不像西北人这般对胜利充满信心,会这么想倒也不觉奇怪,于是范鸿飞便开口于是便开口解释到。

但是根据目前的形式来看,范鸿飞有一百个理由相信,北方政府绝对不会拿自己的主力第三师来和西北拼命,以在战场上找回面子,现在西南可是蠢蠢欲动,孰重孰轻,即使是他小徐再恼羞成怒,恐怕也会顾及到现在西南的形势。

“这个……范先生想来一直呆在口内地大城市里。想来还没来过归绥,不若范先生这几日不妨在归绥城里转转,不知道范先生意下如何!”蒋雁行知道自己现在即不能一口拒绝范鸿飞,也不能一回答应,现在蒋雁行唯一能做地就是拖,拖下去尽量拖到局势清晰起来,到时才好做决定。

“如此便多谢蒋都统盛情了,那鸿飞就在城里静候都统佳音了。”听蒋雁行劝自己在归绥城里多呆几天,范鸿飞就知道这蒋雁行现在是有心想纳入西北。但却担心北方政府追究,想等局势再清晰一些后,再做决定,对于这种投机者的心理,范鸿飞可谓是再了解不过,这半年来接触这么多国内地官员、督军,这些个官员、督军地性格大都如此,他们不是过一群投机者罢了。

作为公司的外事人员,通过这半年多来对接触到的那些官员、督军们的了解,在范鸿飞看来。公司在根本没有必要对张家口发起台袭,在炮击后实际上用谈判就能解决问题,不过同样范鸿飞也知道对于那些个督军们,不展示出你的实力,他根本不可能做下来和你好好说话,更别提什么谈判了。

热河的地理位置自伪清起就显得日益重要,这里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由于这里的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既可消夏避暑,又可联络蒙古,巩固边防,于是清伪帝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兴建避暑山庄,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工程才告结束。山庄建立后,清朝曾有7个伪皇帝在此驻跸。伪清康、乾年间,是山庄和外八庙的兴盛时期。帝王们在此消夏理政,使这里成为全国地第二个政治中心。随着伪清的国势衰弱。鼎盛一时的山庄和外八庙开始败落。

但是尽管如此,热河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得在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就将姜桂题任命为署理热河都统,仍兼毅军军统。自那时起毅军主力因蒙边战乱开到热河。1914年1月热河道改热河特别区域,姜桂题允许热河人种植鸦片,使得热河成了全国闻名的种烟区。

6月30日,北京政府任命姜桂题为 “昭武上将军”督理热河军务,兼热河都统。老迈的姜桂题在热河的地位无疑等同于土皇帝般的存在,姜桂题是晚清毅军统帅。一直保持着极端落后、保守甚至反动的立场,还将清朝皇帝赏赐的黄马褂奉为罕世珍宝,直到民国以后地重大庆典,他还经常穿上以示荣耀。

在共和四年时,袁世凯倒行逆施推行帝制前。姜桂题以自己统率的十万毅军甘为帝制后盾。向全国通电 “今日之政体,非君主立宪。不足以安国事、安人心”,遂领衔上表劝进,在袁世凯死后姜桂题便依附于段祺瑞至今。

鉴于热河的重要位置,在得知驻赤峰毅军都统张殿如部意图与田中玉携手对西北下手时,民团制定的作战计划中就对进占热河作出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但是因为张家口的炮击,司马决心停止对绥热两省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而改为通过说服两省都统,以达到进占两省地目的。在司马看来,西北军已经在张家口向世人露出他的牙齿,已经足够可以威慑到周边的那些个心怀不轨的邻居,所以这时候,西北应该可以通过武力威慑地方式解决问题,至少在司马看来是这样。但是有时候想法是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承德,因其避暑山庄而扬名于世,过去避暑山庄是伪清帝王们避暑之地,而现在避暑山庄却是姜挂题的都统府所在,不知道保守的姜桂题是否感觉到自己地行为有些违制,而现在承德虽然不似过去那般繁华,但是这时却是整个热河省会。

“里面的人听着,限你们立即交出武器,走出来投降。否则我们就要攻进去了!”在避暑山庄对面的承德市街的中央繁华地段地西北公司办事处的门外,几百名从避暑山庄开出的都统府卫队的官兵,手持着步手枪,把西北公司的办事处的团团包围,街市上地小商贩们看到这个架式,连忙慌手慌脚的收起了各自的生意,生怕到时殃及自己。一些胆大地生意人,在关上自己的店铺后,透着门缝朝外看着。这承德市街谁不知道西北公司办公处地大名,这是怎么了,难不成是报上说地那事?可这姜都统对人家西北公司下什么黑手啊!人们盯在门缝后面看着外面。

“主任,办事处里还有两支枪,咱们和他们拼了!”见办事处已经被姜桂题的卫队,团团包围,作为调查部地调查员的江山拿出手枪对端坐在办公室之中的姚康言开口说到,公司在热河的办事处规模很小,工作人员只有姚康言、江山两人,还有几名本地雇员罢了。还比不上在一些小城市的办事处规模。看到外面地毅军时,江山知道只能和对方硬拼了,一发现被毅军包围后,江山在发出最后一份电报后,便毁掉电台以及密码本,然后把所有的机密文件扔进了专用焚化炉焚毁,完成全部工作的江山已经没有了任何顾忌。

“江调查员!你要知道一点。公司在全国各地设有386个分公司、办事处,如果我们今天反抗了,很有可能会给另外设在全国各地的385个分公司、办事处,带来麻烦,记住我们是现在的身份,你不是调查部的特工,而是公司的职员!请你记住这一点!”看着手里拿着武器地江山,姚康言端坐在椅子上厉声说到,姚康言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昨天才和姜桂题接触,以期望能够说服姜桂题接受西北的条件。但是姜桂题今天就对办事处下手了。

“必须要焚毁所有的机密文件!一旦焚毁文件后,就开门请他们进来,我到要看看,他们是怎么对付我们西北生意人!记住我们现在是生意人!”看着江山的眼睛,姚康言开口说到,之所以拖延时间,就是为了焚毁一些机密文件,所幸这类文件并不多,而且这些毅军还给了自己一些的时间!

“主任,那我们……主任。能和您一起共事,是我的荣幸!”看着眼前一脸决然的姚康言,江山知道了主任的选择,然后弯腰鞠了一个躬说到,是为了不至于落人把柄。以免他们以此为借口对公司设于各地分公司、办事处下手。 “江山。开门!请他们进来!”坐在办公桌后的姚康言开口对江山说到,然后抬头看着挂在正对面墙上的挂着地司马的相片。这是上个月回西北时,姚康言从西北带来的。

“姚主任,很抱歉,长官有严令,在下不得不这么做!请姚主任把你们的枪交出来。”    跟在几名士兵身后的吕中新提着手枪一进办公室,就看到端坐在那里的姚康言,于是便开口说到,过去身为都统府的卫事长,吕中新和姚康言在一起倒是吃过几次饭,所以也算熟悉。

“枪在桌上,一共三支,这三支枪是都在巡捕房有备案。不知道吕卫事长今天带兵包围办事处所为何事,我们办事处违了什么法,值得吕卫事长如此大动干戈,再则如果我们违法,还有巡捕房在!也轮不到都统府的警卫队不是!还有我的人在那!”姚康言直视着眼前的这个吕中新正色问道,虽然明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这时候姚康言还是开口问道。   “姚主任,请见原谅,我也是奉命而言,请!”吕中新并没有回答姚康言地话,直接开口说到,毕竟都统大人说的是请,而不是绑,所以吕中新并没有自作主张。

“回去告诉你们的司马老板,老朽虽以垂老矣,但还能骑得动马,至于你们办事处的那点银子,就留下来劳军了。告诉那个司马小子,不是我姜汉清不念同乡之情,是他先做了乱匪,老子是官军打他是本份,念在同乡的份上,如果他降了,老子出面和给你们说和一下!你回去吧!”

穿着一身蓝色粗布马褂地姜桂题半闭着眼睛吸着烟袋,一边轻轻地开口说到,自从昨天这个姚康言一走。姜桂题就考虑了整整一个晚上,最后还是决定符合自己身份地事情。出身贫苦,成于军伍,号称依然保留了作风雷厉、生活简朴地本性的姜桂题而言,此时最重要的是维持住自己的一切,虽说姜桂题年事已高,早都没有了什么争雄之心。

“姜都统!早晚你会为今天的行为付出代价!西北的银子很烫手,不是那么好拿的!如果你愿意通电全国响应西北,那一百万元就是西北给都统大人养老费,如此一来不是更好!”看着眼前穿着马褂的白须老者。姚康言当然知道眼前地姜桂题说的是什么银子,那是公司开出的用于策反热河的经费,是汇丰银行的现金本票,于是开口回答到。

“回吧!告诉司马,若是有能耐,就从毅军手里把热河夺过去,其它的就别想了!至于这一百万元。就我姜老过敬谢了!”对于姚康言的话,姜桂题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轻声说到,然后仍然半闭着眼睛吸着自己的烟,对于已经74岁的姜桂题而言,争雄夺利早已不是姜桂题所关心的事情。

“既然如此,姚某告辞,姚某在临走前告戒姜都统一句,那本票还是先留在都统府里,别急着劳军。省得过些日子姚某拍卖你姜都统地东西,好把款子补回来!告辞!回见!”看着眼前的这个74岁的老头,姚康言知道自己再说什么恐怕都没有任何意义,眼前的这个姜桂题根本就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主,于是便最后开口奉劝到。

“吕卫事长,兄弟不日就会重返承德,还烦请看管好西北的财产!”半个钟头后,姚康言和江山在几十名毅军的护兵地押送下坐上了马车,在上马车之前,姚康言开口对押送他们吕中新说到。看着避暑山庄的围墙,还有墙上的王色旗,姚康言相信要不了多少时日,自己肯定能重返承德,而那时这墙上的旗杆上飘扬的肯定是西北的铁血旗!

“咔!”伴随着一道白色的闪光和一声镁光灯的燃烧的声音。梁安林放下了手中的相机。看着那个在拍完照片后,把碗里地热水喝完。就接着装卸着砖头的西北军的士兵,冻得有些龟裂的脸,梁安林心里充满着千百种滋味。 “大爷,就是他们把你们家炸了,你不恨他们吗?”穿着短大衣,头戴着毛皮帽子,挎着相机的梁安林问到眼前这个提着水壶给西北军的兵送热水喝大爷。

“恨!不恨是瞎话!可是看着这些宁可自己冻死,都不让俺们受冻的兵,天天拼命帮俺们盖房子,可连口热饭都顾不得吃的时候,谁还能恨起来,那大炮打起来没长眼睛,也怪不得他们不是!岳爷爷那样的兵,谁都不恨起来!自打咸丰爷那会,俺就没见过像西北军这么好的兵!过去第五师在这可没少祸害我们,要是那会驻在这地是西北军就好了。”听着眼前这个先生的话,老大爷把茶壶重新放到火炉上开口说到。

“岳爷爷那样的兵,谁都不恨起来!”听着眼前这个老人的话,梁士林在嘴里默默的重复了一句!作为京报地一名记者,原本梁安林是受报社地派遣来张家口,是为指责西北军的暴行而来,并准备拍摄一些炮击后地张家口惨状,以作为辅证。几天前来到张家口之后,梁安林并没有像其它记者一样,到察哈尔新闻管理科去登记,然后报销车费,并尤其安排免费的住处,然后再做采访,而是自己租了一间房子,然后就自行开始了采访。

梁安林并没有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觉得如果自己接受了西北提供的资助,到时会影响到公正性,所以才会如此,实际上从国内各地来的记者,有很多人都是抱着同样的想法,至少梁安林在张家口碰到的一些同行的熟人,大都拒绝了西北的资助。

和绝大多数记者一样,梁安林来张家口也是准备挑刺的,可是结果却让梁安林至今都无法平静,在张家口看到的一切远远超过了梁安林的想象,虽然在张家口的外城仍然遍布着大量的残埂断壁,可是梁安林看到的更多的是厚厚的军用棉帐篷,还有在路边玩弄的儿童,还有吃着大碗白面面条的难民。而更多的却是在各处拆除着被炸毁的残埂断壁,同时正在盖着新房的西北军的官兵。

那些穿着军衣,背着武器的西北军官兵,看着他们熟悉的泥瓦手艺,梁安林很难想像这些人竟然是军人。而当第一天的夜幕降临之后,看着那些白天累了一天,饿了就吃几块厚饼干,渴了就喝口水壶里的水的西北军官兵,竟然都是钻进自己的睡袋里睡觉的时候,看着这些睡在露天中的西北军官兵,梁安林几乎是目瞪口呆的看着路边睡着的这些西北军的官兵,这完全超出了梁安林的想象,一支把棉帐篷让给老百姓的部队,自己睡在冰天雪地里的部队!对于这样一支宁可自己冻死,也不愿冻死百姓的部队,梁安林知道自己根本没有理由指责他们,毕竟并不是他们先挑起了战争。

“他们信奉的自由和正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呸!这饼干怎么这么难吃,和肥皂差不多!”看着那些忙活着的西北军的军人们,梁安林在心里默默的想到,然后拿出半块从一个西北军士兵那要来的干粮放在嘴里咬了一口,刚吃一口,便吐了出来,想到那些吃的津津有味的西北军的士兵,梁安林摇了摇头,很难想像西北军的兵成天就是吃这种干粮!

第一百八十九章 飞艇

“王院长!你确定,蔡锷将军病情真的有那么严重吗?你肯定吗?”司马死死的盯着王平开口问到,发生这样的变故完全出乎了司马的意料,没想到自己等来等去,竟然是这么一个结果。 “这是蔡锷将军的X光片,你看这是他的肺部,从X光片上显示,他所患的肺病已经非常严重,如果不抓紧时间治疗的话,蔡锷将军很有可能会……”

看着眼前老板脸色随着自己的话语变得越发的难看起来,王平连忙止住了口,即使是王平在知道蔡锷将军的病情之后,心情也是非常恶劣,毕竟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看到再造共和的第一功臣蔡锷将军的的身体已经恶化到如此地步,心情自然好不到什么地方。

“不可能!他的身体已经恢复了!现在你看他有什么病征吗?没有!绝对没有,西北还需要蔡锷将军,中国还需要他!告诉我!他没有病!”司马死死盯着眼前的王平,大声开口说到,司马才刚刚找到自己的使命,而且是第一次找到一个愿意和自己一起去完成这个使命的朋友,没想到现在王平竟然告诉自己,自己的这个朋友竟然药石无救!这绝对不可能!

“老板,我也希望不是!但是……”看着有些愤怒地司马。王平开口回答到,根据医院对蔡锷进行的全面诊断,蔡锷将军的喉病并没有全愈,而是被特效药暂时压制,而更为严重的是蔡锷将军本身就已经患有较严重的肺病。而西北医院虽然有先进设备,但是却没有任何物资药可以治疗这两种疾病。

“好了……那你告诉我,蔡锷将军还有多长时间!”听着王平地话,冷静下来的司马知道自己即使是再愤怒恐怕也是于是无补,于是便开口问到王平,时间,司马需要时间!     “按照蔡锷将军现在的身体的情况,如果在一个气候不错的地方安心静养的话,估许可以支持一年到一年半。如果……恐怕只有半年的时间!当然这是最坏的可能,如果……时间可能会长一些。”

看着司马已经慢慢的冷静了下来,王平开口轻声说到,这个时间是王平地乐观估计,王平只希望所有的一切都是错的,蔡锷将军没病,可是王平知道那只不过是自己的希望罢了。 “我知道了!你出去吧!把蔡锷将军的病历和X光片留下来。还有关于他的病情注意保密,告诉知情的医生,不准泄露出去,知道吗?”

看着眼前地病历,司马开口说到,司马知道自己再愤怒也无济于事,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拯救蔡锷的生命。 “很长时间没回家了,应该回家看看了!希望九十多年后医生们能够制好您的病吧!”司马知道除了在后世向后世的医生求助,司马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办法,于是便拿出剪刀把X光片下角的时间剪去。然后将其重新装进了袋子里。

看着眼前已经完成最后一块蒙布安装的大型飞艇,这条巨型飞艇的气仓内的20个气囊,已经开始充气,牵引车已经将绳索扣好,准备在飞艇浮空后,就会将其拖出车间,拖至工厂后面飞艇起降场。此时飞艇上的几名操纵人员正在驾驶仓里对飞艇进行最后一次检查,这是亚洲历史上制造地第一条大型飞艇,也是中华飞船公司自从成立以来除去两条试验飞船和十数个观测气球之外,所制造的第一种将有可能会投入批量制造的第一种飞艇。

此时的谢缵泰心中满是骄傲这种和德国齐伯林飞艇相似的飞艇。是谢缵泰在近二十年前自己设计的中国号飞艇的基础上进行的重新设计,同样采用铝制飞艇内框,布制外层蒙皮,这一点和齐伯林飞艇相同。而不同的地方是在他们的蒙皮之间地区别,齐伯林飞艇用的是薄帆布涂上特种涂层用于飞艇蒙皮。

而谢缵泰设计这艘巨型飞艇是用丝绸作为蒙皮。为防止丝绸遇水时导电,还特意丝质蒙皮的外层涂了防水涂层。而在内层涂有绝缘涂层,相比之下在蒙皮上谢缵泰设计的飞艇轻了许多。 “有一天我会制造出比齐伯林的更大地飞艇!”看着眼前地这条飞艇的建造已经接近尾声,谢缵泰轻声说到,谢缵泰知道自己能够制造出眼前地这艘 “西北号”大型飞艇,多亏了西北公司的资助,否则自的飞艇梦绝对不可能实现。

作为澳洲华侨的谢缵泰从1894年起开始研究飞艇,1899年完成 “中国”号飞艇的设计。 “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最后不得已把 “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而数月前谢缵泰来到西北原本只是来购买西北生产的自行车以运回澳洲出售,结果没曾想看到西北支助办立了中华飞机制造厂,想到自己研究多年的飞艇。

谢缵泰在心里开始犹豫了起来,最后谢缵泰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购买了五百辆自行车。只不过自行车是买了,不过谢缵泰本人却留了下来,因为他申请西北公司投资建立飞船制造厂的申请获得了批准,买来的自行车被谢缵泰委托给了和自己一起来西北地长子带回澳洲出售。而谢缵泰本人留在西北着手建立中华飞船公司。工厂从建立到第一艘试验飞艇升空试验,前后不过仅仅只用了半个月。

当那条长度为三十六米的飞艇出现在西北的天空上的时候,司马被惊呆了,看着天空中的外型优美地飞艇。司马知道为什么直到二十世纪很多人仍然对飞艇还是那么着迷。   当司马第一次看到那空中的那个飞艇的时候,看着空中的庞然大物,司马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它,司马知道在这个飞机仍然近似于玩具的时代,像这样的飞艇这般的庞然大物,自然是空中的巨无霸。

“我们要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最大地飞艇。”这是司马在看到那条试验型飞艇之后开口说的,即便是在航空科技发达的的后世,超大型飞艇仍然以其巨大的装载能力吸引着人们投入巨资研究超大型运输飞艇。司马在看到飞艇后,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用大型飞艇装载货物,然后运输到全国各地。

在这个时代西北的货物在国内各地销售时,在运送过程中需要交纳大量地地方厘税、杂税,而如果使用飞艇的话,完全可以逃避诸如厘金、杂税、检查之类的麻烦。没有任何人可以在空中征收厘金,而且在这个交通条件落后的时代。火车并没有铺设到中国的大多数省份,在这些遍布着丘陵、山地交通不便的地区,正是飞艇大显身手的时候,到时只要人们看到飞艇,就会想到西北,无疑大型的运输飞艇,将会成为西北的最佳象征。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司马在看到那艘试验飞艇之后,得知其载重超过一吨时,司马就希望谢缵泰能够在齐伯林飞艇的基础上设计出中国人地大型飞艇。而且是司马还特意从后世构买大批铝合金,以及铝型材的加工设备,以供飞艇生产的需求。

还在二十一世纪请专业公司设计用于飞艇蒙皮的防静电的防水涂料以及绝缘涂料,以防止使用氢气的飞艇像历史上的兴登堡号一样发生意外,甚至于司马还买了几个用于后世用于无人广告飞艇的涵道式螺旋桨发动机,以便让其在制造飞艇时可以利用这种类型涵道式螺旋桨发动机。

“我的天!”当《西北实业报》的记者看到长度为136米地 “西北号”飞艇被牵引车缓缓的拉出制造车间时,便把目瞪口呆看着这个已经悬空一米多的巨无霸,很难相信这样的庞然大物,竟然可以飞起来。如果不是因为被数十道绳绊拉着,估计此时飞艇应该已经悬浮在空中了。而不是仅仅只是离地一米。

“西北号绝对是全世界最先进的飞艇!有一天在它和它地兄弟将飞遍整个世界!”看着眼前地这个蓝白色庞然大物,谢缵泰忍不住用父亲看待儿子的眼光看着这艘被命名为 “西北号”地大型飞艇。这艘飞艇要远比德国的齐伯林制造的L型飞艇要先进的多。不仅是外层采用的双面涂层的丝绸蒙皮先进,更重要的一点艇身上采用着4台180马力涵道式发动机。

艇舱两侧的涵道式螺旋桨可根据飞行员的操作而向上、下、左、右偏转,使飞艇上升、下降和向左、向右转向,远比普通单纯采用绳控尾翼要更加灵活自便。尤其是飞艇的降落。    旧式飞艇在降落时必须要依靠飞艇抛绳。依靠人力或绞盘下拖,然后采用系留塔地方式才能降落。

因此其使用受到场地的限制,而使用矢量涵道式螺旋桨的 “西北号”却不会这方面的限制,而是通过调整发动机地方向,来实现飞艇的下降,并最终降落到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再利用梯子实现在各种物资的装卸。虽说猛的一看,这种采用矢量涵道式螺旋桨的飞机也许很先进,可是实际上,使用的不过是西北动力公司最新制造的240马力的星型航空发动机,只不过在螺旋桨外加装有保护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