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无语)-第5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伴着电传机的的响声,一条纸带渐渐的输出了,“我是奥布里奇将军,隶属德国后备军,元首已经死了,一些官员试图发动政变。”女兵的表情急变,她看着电报纸上的内容脸上甚至露出的即将哭泣的表情。她举起手,接着又有人举起了手,过一会,整个电传室内的所有人都举起了手来,军官看着电报纸,脸上同样是一副惊恐不已的神情。

这时负责电传室的的军官同样发现了外面的异样,他走出自己的办小公室,从一部收发机上撕下电报,待看清电报内容后,脸上同样也是一惊,而电传室内已经响起了一片哭声,女兵们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了。“传达命令!发出去!”军官的声音显得有些低沉,哭泣声中伴着急促的电传收发机的达迭声,电波从这个房间里传遍了德国。

骑着摩托车的通讯兵驶进后备军军营,看到通讯兵的到来,等待多时已经有些不耐烦的军官在他刚一下车行礼时,便一把夺过了装着命令的公文袋,撕开公文袋。抖开命令看了下去,脸上的不耐烦消失了,只剩下了惊讶和不可思议。在抬起头,看着列队的士兵时,他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心跳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他慢慢的把命令收起。

“所有人。立正!”“咚!”上千人的靴根轻击声,在楼宇间的集结场地上响了起来。“元首!”军官的声音虽然响亮,但是却有些轻颤,“我们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说话时,他不时朝左右还视着,同时尽量让自己平静一些,“死了!”

对于德国军队的来说,百年来,最为人所称道的或许就是他的忠诚,而在这一天,即便是接到的瓦尔基里行动命令的军队,对命令中的要求控制政府机构、交通枢纽通讯中心、逮捕纳粹党高官以及其它种种“荒诞”的命令产生了些许疑虑,但仍然忠诚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执行瓦尔基里计划。

在计划刚一展开,党卫军、本土军、训练兵便乘卡车或步行控制政府机构,城市内的街道被放置了铁丝网等障碍物,德国军队的效率在这一时刻充分显现了出来,身着黑衣的纳粹高官在家中或办公室内被逮捕,所有的一切都有条不紊的按照计划进行着。

在后备军司令部内,参谋人员不断的在柏林地图和德国地图上标注着各个符号,一座座的城市被接连不断的画上圈,那是服从瓦尔基里命令的城市,在柏林地图上小一个个显要的政府机构被控制。

贝克、奥里布奇等人不断的通过电话下达了一些行动命令,同时不断打电话连哄带骗的争取更多的支持者。他们都知道,在控制柏林之前,皇室已经明确表示,绝不会主动站起来响应政变,对于皇室而言,他们希望的是在一切已经定局后,发表声明支持军变,进而实现平稳的政权过渡。

对于皇室而言,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面对希特勒的暴行,即便是皇室也只能选择沉默,现在,或许他们中的一些人加入了政变,但是,至少在军变者证明自己已经取得成功之前,他们绝不会给予任何支持。

与此同时,相隔不远,戈培尔的宣传部正逐渐成为忠于希特勒的要塞。尽管被服从瓦尔基里行动命令的军队包围着,但是宣传部内的武装人员。却关闭了大厦,阻挡了服从瓦尔基里命令的党卫军部队的进入。

戈培尔还是给所有的人都打电话,试图弄清总理府地堡内希特勒会议室爆炸的真相,了解柏林所发生的一切。他尝试过给地堡打电话,但是那里的联络已经被切断了。他甚至尝试派人前往总理府,但是通往总理府的路上到处都是部队。

“你知道地堡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每打通一个电话,戈培尔都会如此询问,得到的答案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甚至还询问戈培尔知不知道,有的人说地堡内被人按放了炸弹,是因为一些人想要发动政变。

“可能是戈林派人刺杀了元首,他试图发动一场政变。”终于在又打通一个电话后,戈培尔从炮曼那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什么?是戈林!”对于戈林那头猪,戈培尔从来就没有一丝好感,在他看来,由于戈林的软弱无能和只顾自己的安逸,他犯下的罪恶是让近百万德国平民死于轰炸之中,可惜元首从来不听他的警告。而现在他竟然试图发动政变,刺杀元首!这怎么可能?

“毫无疑问的,我这里掌握到一份他发给元首的电报。”毫无疑问他的电报根本就是谋反,他试图逼迫元首把所有的权力交给他,在今天晚上九点之前!否则他就要发表靠全国人民书,接管权力!”听着电话,戈培尔被鲍曼提到了电报内容惊呆了,是戈林!毫无疑问的一定是他干的!下意识的他相信,无论地堡内发生了什么,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干的!

“那么军队为什么包围了宣传部?”透过窗帘,看着窗外广场上正等待着进一步命令的党卫军,戈培尔问到电话另一头的鲍曼,即便是聪明如戈培尔,他也糊涂了,难道说戈林那头蠢猪可以手脚通天的指挥党卫军发动军事政变吗?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肯定不是戈林的行动,那头猪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对于鲍曼的话。戈培尔不会怀疑,戈林没有这个能力,但除了戈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地堡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我给那里打电话,但是却打不通,我和元首失去了联系。”在这个时候,戈培尔并没有隐瞒自己与地堡失去了联系。

“我也无法和那里联系上,军队控制了通过总理府的道路,不过,”鲍曼突然压低了声音,“地堡的确发生了爆炸!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元首,元首也许,真的死了!死在戈林那头猪的手里。”“元首死了!”

不祥感在戈培尔的心间弥漫着,在他无数次朝总理府打电话无法接通时,他就隐约猜测元首很有可能已经遭遇不测,这里不是其它地方,是柏林,元首就在柏林,如果真的发生爆炸,元首并未遭受意外,他一定会第一时间和外界取得联系,以防止利野心家利用机会,但那里的偏偏没有任何消息。

戈培尔整个人在这一瞬间垮了下来,作为元首的信徒,如果元首死的话,戈林的政变成功的话,他一定会自杀。拉开抽屉,看着抽屉中的手枪戈培尔显得有些犹豫不决,在内心里他希望元首没死,可却又不敢确定。

“这究竟是戈林的政变,还是……”在内心思索时,戈培尔清醒了过来,他的第一反应是叫来了自己的秘书。“你立即出去,告诉包围宣传部大楼的指挥官,我要见他,现在!”

站在宣传部前前广场的奥托。雷默少校有些焦急的等待着命令,他的部队也遵照在本德勒大街后备军司令部的命令包围了这里。他是一位忠诚的纳粹党员,他得到的消息是希特勒死了,党卫军正在策划一起政变,而他的任务就是包围宣传部机关,逮捕包括戈培尔在内的一些重要纳粹分子。

而现在宣传部的大门紧闭着,大楼内的武装人员与自己的部队对峙。在没有接到进一步命令之前,他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当然除非有进一步的命令。“长官,部长希望立即见到您。”

“奥托。雷默少校,在逮捕我之前,我希望你能如实的告诉我,你们究竟站在那一边。”宽敞的办公室内,戈培尔直视着眼前的党卫军少校,他知道或许正是因为他是党卫军的原因,才没有对大楼发起强攻。“部长阁下,元首死了!”奥托。雷默少校吐出这句话时,嗓间底沉而伤感。

“一些高级官员和党卫军正在策划一场政变,根据瓦里基尔命令,我的部队负责的包围政府机关,逮捕包括你在内的一些党内同志!”“你确定元首已经死了吗?”这位宣传部长很冷静地反问道,这才是他最希望了解的。奥托。雷默少校点点头,他相信这是真的。“那么你们的命令是从什么地方下达的!”“后备军司令部!”奥托。雷默并没有的瞒什么。

看着眼前的少校,戈培尔在心里思索着,无论是后备军或是陆军,对戈林从没有一丝好感,他们绝不可能卷进这场政变,或许这是阻止戈林政变的行动之一。几分钟后,戈培尔被几名党卫军士兵押上了一辆单独的囚车,到傍晚时分,柏林已经尽为本德勒大街后备军司令部所控制,在他们控制柏林后,一份电报从柏林发出。

“希特勒死了!”猛的听到这个消息,尽管亲自批准了这个计划,但这时司马,还是忍不住一惊。“希特勒死了!是的,老板。”石磊点头时又重复了一遍。“德国时间5月13日下午12时45分,爆炸中受重伤的希特勒,并没有挺过去,他已经死了!”这一次,他说的比先前的汇报更详细一些。

“消息可靠吗?”“已经得到了德国方面的证实!”“那么他们发起行动了吗?”“老板,在五个小时前,包括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科隆在内的几乎每一座大城市,根据瓦尔基里计划,本土军、咱练部队、兵营里的军队、后备军等各种武装组成的联合部队,已经按照计划,控制了各个政府机构、纳粹党分支机构、党卫军高层以及交通、通讯中心!可以肯定的说,他们已经控制了半个国家!”

“那么前线的德国军队呢?”听到反叛者已经控制德国后小司马才问起另一个最关心的问题,军队,军队的反应非常重要。“仍在观望!”“观望?”“是的,老板,前线的将领仍然在等待官方的消息证明希特勒的死亡,另一方面,他们或许是在期待着皇室的表态,现在党卫军已经被瓦解,希特勒如果死亡的话,为保证政府的秩序和连续性,他们在等待着皇室!”

“皇室很快就会表态不是吗?”“是的!根据我们的消息,皇室已经走出了软禁,将很快返回柏林,我们的联络员转达了皇帝的希望,他希望我们能兑现谋得体面和平的诺言,以期能挽救德国一些脸面。”“这不是我们最初答应的吗?看来,要不了多长时间,欧洲的战争就可以停止了!”

“昨天,国防军已经在法国恢复了进攻,英美也恢复了进攻,他们是想和我们抢巴黎啊!”说到这司马无奈的笑了一下。英美盟军对巴黎的见死不救,贝当的愤怒而无能为力,巴黎这座西方都市中心的毁灭,成功的丑化了英美盟国,再加上之前海难,现在英美的声誉可谓是遭受了前所未的重创,已经解放的西欧各国迫于现实已经倒向了中国。

但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想在香谢丽舍大道上阅兵的愿望怕是不能实现了,现在的巴黎已经完全被炮火和炸药破坏了,甚至相比柏林、华沙、巴黎的破坏更为惨重。

“先生,很快,战士们就可以回家了。”“嗯!”司马点点头,或许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数百万士兵可以回家过中秋节了。“不过,要等日本投降之后不是吗?”石磊在说话时,波澜不惊的脸上闪过一道尴尬之色,其间还夹杂着愤怒,那个人的背叛让调查局丢尽了脸面,甚至可能会陷中国海外布局于毁灭的边缘,最后调查局的脸面竟然是靠军情局来挽回。

“美国人最近对我们在九州行动反应很强烈,是时候给敲打一下他们了!”虽说语气平淡,但在说出这句话时,司马的脸上却带着些快意,是时候结束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 四座

烈日下,一名国防军中尉笔直地站在陆军总院花园内,穿着笔挺的军装,热得汗流浃背。汗珠顺着这位他的脸颊和脖子滚落下来,聚积在衣服里。时值五月中旬,天气本不该这么热的,即使是在西北。

他朝着远处看去,那些国务院特勤处的特工看起来还挺凉快,或许他们早已学会了控制他们的汗腺以及其他许多东西,否则的身着正装的他们怎么可能会流不出汗来,那些人,有的站在那里纹丝不动,有的则来回走动着。

“已经决定了。”身着病号服的蔡锷静静的反问了一句,他因为身体原因住进陆军总院已经有两个星期了。“嗯!”司马点点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想来阻力很大吧!”喝口茶后,蔡锷用半猜测半肯定的语气说道。“怎么可能会没有阻力,尤其是那群科学家”。

提及那群科学家的反对,司马显得有些无奈。那群反对科学家中并不仅仅只有外裔移民,还有本国曾置身于国防科学的专家学者,他们同样反对将核武器应用的实战。历史发生了惊人的巧合,过去他们担心有朝一日,其它国家会用核武器轰炸中国,而现在他们担心的却是中国用原子弹去轰炸其它国家。

“这几天,天有点热!”坐在花园椅上的蔡锷仰头看了一眼烈日,“偶尔我在这里散步时,看着远处的摩天大楼,脑子里不时会呈现出那火红的天空和破坏了的摩天大楼的幻想。”听着他低沉的声音,司马知道做出这么一个决定,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对于蔡锷,这个职业军人也同样如此。

“那天,做出这个决定时,整整一夜,我都没办法睡着!”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司马绝不会说,自己是因为激动的而无法入睡。“在决定做出前,一些科学家提醒我!将来的一定会出现军备竞赛,核武器的军备竞赛!我同意他们的看法。”

对于会议上那些专家当时的预言,司马真不知道的用什么言语形容他们,他们猜的很准,别说是将来,就是现在,美国人也在全力以赴的搞着他们的原子弹。

“他们说,为了避免这种竞赛,必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采取对原子军备建立国际监督的措施,如果中国突然以核武器袭击日本,对军民不加区别的一律杀伤的话,这种必要的任务就会遭到破坏。”“他们写过信给我!”蔡锷点头说道:“他们觉得,如果通过用原子弹袭击日本的办法而获得中国的军事优势,将由于丧失信义造成全世界的恐惧与帐恨,以及国内公众舆论的谴责而化为乌有。”“书生之见罢了!”

“他们建议,不用原子弹轰炸日本,而把原子弹投掷在沙漠或荒岛上展示威力,请各国代表前去参观,向他们展示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并且告诉他们,我们已经拥有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可我们并不打算用他,如果各国和他们联合一起并同意建立有效的国际监督,那么我们将来就不使用这种武器,这样会为达成的国际协议创造最良好的气氛。”

蔡锷说的这封信是12位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功勋卓著的专家学者的联名信,他们并不仅仅在会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同样把信寄给了司马还有蔡锷。

“不过是书生之见罢了!”司马再次用同样的言语作出了结论,当然这只是在和蔡锷谈话时才会这么说,对那些学者他还是好言宽慰,毕竟他们有功于国家。

“松坡,使用核武器是不可避免的!”司马用颇为肯定的语气的说道,“在德国和日本之间,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究竟是轰炸德国,还是轰炸日本!现在我们只剩下这两个敌国,但是松坡你已经听了新闻,希特勒死了,皇室已经暂时执掌了国家,我们甚至已经通过勾通,很快就会进行和谈,我们将会通过谈判结束欧洲的战争。”

蔡锷静静的听着,作为计划的参与者与实施者之一,他对其中的内幕自然有所了解。“那么也就只剩下一个敌人了!”“日本!”“是的,利用核武器轰炸日本,不仅可以促成日本的快速投降,同样的,还可以对德国形成一种威胁,现在那些德国人提出的条件是我们不可能的结束的,我们可以有保留的接受他们投降,但是绝不可能接受有条件的投降。”

“记不记得我之前说过的。”在提到德国时,蔡锷反问了一句,“他们中一些人并没有全面考虑我们提出的无条件投降原则带来的结果。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寻找体面和平的希望,以期能挽救德国一些脸面,包括刺杀的策划者骨子里是保守和爱国,虽然正是这些高尚的情操鼓舞着他们进行反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观点。

在不能保证政府的秩序的情况下,他们不会发动投降,他们事实在进行不可能完成的事业。他们只是想如同外科切除手术一样把身处元首位置上的希特勒除掉,而不引起政治和军事上更大范围的崩溃。与此同时,他们还期望可以保住希特勒取得的成果。”

司马点头笑了起来,“作为军官,那些人或许是称职的职业军官,但却不是做刺客的材料,计划了好几年,结果还是笨手笨脚的,知道吗?他们的行动几乎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笨!幼稚!都不能够形容他们的愚蠢。

他们甚至没在第一时间占领电台,甚至对最重要的宣传部,他们也只是派兵把守在我门口,让戈培尔随便走动并给打电话!他们竟然连他电话线都没有掐断。如果不是因为希特勒真的死了,他们就是那么多的王牌,最后还是会把事情搞砸。”

说到这里,司马颇为感叹的摇着头,尽管中调局给了他们一份几乎等于“政变速成手册”的资料,但是他们还是按部就班的之所以想当然的进行自己的政变,如果不是恰好地堡会议关上了防爆门,使得炸弹威力得以最大化,或许的结局会是另一个时空翻版。那群人,典型的一群新手。

“也不怪他们,他们都是职业军官,堂堂正正的打仗还可以,阴谋政变就差远了!”说话间蔡锷若有所思的看了眼司马。过去的几十年,全力推动国防军的军官非政治化,职业化,或许也有这种顾虑吧,职业军官数十年军旅生涯,直接会令其产生一种定性思绪,即便是发动政变,也会有很多的漏洞。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向世界显示另一个高尚的德国民族依然存在,他们是为了德国的荣誉才犯了所谓的叛国罪,否则他们绝不会走到那一步的。”“不管怎么样!现在他们成功了!只是……”司马的眉头轻皱着,朝着前方看了一眼,花园里可以看到那些受伤的官兵正在散着布或坐在轮椅上。这场战争中国付出的代价,着实太大了,尽管自己一直试图避免惨重的代价,但是,往往事不如人愿。

“无论是皇室,或是贝克那群人又或是现在临时总理施佩尔,他们都认为,当初我们同意的接受他们有条件而体面的投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无条件投降的先决条件,所以,过去的几天,他们一直在和我们讨价还价,要求我们从北部撤军不说,确保德国东部边界也不说,甚至于还希望我们支持他们对洛林和阿尔萨斯的领土要求,这群人真的把有条件投降当成了保全战果了!”

“他们想像上一次战争一样不是吗?通过对战时成果的保全获得体面的,而有条件的投降!”提到上一次战争,蔡锷看了眼司马,上一次战争德国之所以能够体面的退出战争,根本上与中国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这场战争爆发之前,英美之所以对中国反感,恰是因为中国在上次战争中典型的骑墙派的做法。

美国人和英国人甚至称中国是“隐藏在协约国中的同盟国”,“协约国的黄金换来的德国人用中国子弹杀死协约国的士兵”对中国的不可信任恰是从那时形成的,而司马信奉“国际信誉远不比中国利益!”。

国际信誉恰是指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对待债务等问题上,共和中国的信誉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前清的可是北方的的合法外债都给予承认,当然这必须要抛除,央行恶意换债,将银两债、外汇债转成华元债,然后利用货币贬值政策压缩外债。

“上次是上次,上次是因为我们需要战争延长,所以要帮他们,现在我们需要尽快结束战争!”说话时司马手朝前方一指,“战争打了这么多年,我们牺牲了多少人,多少年青人伤残,代价太大了!是时候结束了!”这会司马的脸上露出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

“只要我们炸了日本,谈判桌上的主动权就在我们的手中了,到那时无论他们是否愿意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要么眼睁睁的看着我们用原子弹把德国夷为平地,要么就接受我们的建议,接受无条件投降。”

杀鸡给猴看!实际上在司马下定决心要炸日本的时候,蔡锷就明白了他的用意,一定要杀鸡的话,毫无疑问,他要杀的肯定是日本的,司马骨子里反日、仇日,至于究竟为何这般仇日,没人知道,一些三流小家更是曾用多种缘由进行过解释。

“参谋部准备炸那座城市?”“不是那座,而是四座!”司马说笑着伸出了四个手指比戈了一下。“四座?”“只炸一座肯定不行,炸一座是告诉他们我们有这种武器,炸第二座是告诉世人我们的这种武器不只一件,炸第三座是告诉他们,我们的核武器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多的多。至于第四座,嗯!目的差不多吧!”

谈笑自若间司马似乎不在乎毁灭四座城市会死多少人。“而且日本人就那德兴,你打的他越狠,他就越亲近你,所以要炸,我们就要彻底的一次把他们炸服!炸怕,炸到从今以后,只要见到我们就心里发凉。”语间的狠意几让蔡锷一惊,他知道司马对日本的仇视,但,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让司马竟如果仇恨这个国家。

“是那四座城市?”“东京、广岛、小仓还有京都!”看着似准备说些什么的蔡锷,司马手摆了下,“松坡兄,不要劝我,在我看来,这四座城市是必须要炸的。什么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什么京都是亚洲古代建筑精华,这些我都不知道,我所知道的就只有一个:要用核武器把这四座城市彻底的荑为平地!”

“傍晚时夕阳血红,那是今天牺牲的战士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明天我也将献出我的鲜血,夜里我无法合眼,眼泪不知不觉淌了下来。近来老是想起童年,辛酸难言,想起了小时候在一起念书的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游戏,想起了有一年我是在仙台的爷爷奶奶身边过的。

我在想,我有生就有死,生下我来,过了一世,就得死去:这个想法今夜老是萦绕在我心头。我得承认,对伟大的领袖我已经丧失了信心。我要死了,我有生,也就有死。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呢?生下我来,又要死去,为什么呢?到底为了什么呢?究竟意义何在呢?”

坐在卡车上,翻看着从尸体中找到这本日记,庆次又把肩膀一耸。这个敌人倒很会思考,颇有诗人气质。象他这样的日本人也不在少数,但是他们那种殉身的方式却完全不象诗人,他们就会如醉如痴,一哄而起,疯疯癫癫地去集体送死。

庆次,忍不住想在日军大举反攻时的夜晚,他们嚎叫着冲了出来,然后被机枪和自动枪打倒在地上。他们倒下的时候一定还狂叫万岁,不过是那视死如归的无名人海中的一滴水。这种事谁搞得清呵?对此庆次愈想愈纳闷了,作为一个日本人,准确的来说是流亡日本人,在父母的形容中和记忆中的日本,对他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

他的记忆里日本的一切都是空洞而虚无的,直到十三岁那年,得益于日本宣传部门搞的“中日友谊之旅”,他才第一次看到实实在在的日本,那时候他觉得日本真是他见过的最珍奇、最美丽的国家。什么都是那么小巧玲雕,国家的一切设施,似乎都跟十三岁孩童的个儿大小正好相称。

而最让他吃惊的是,这个国家的似乎只有那么几种颜色,男人的服装只有黑色和蓝色,至于女人,她们还穿着和服只不过颜色远没有母亲的那么艳丽,如果说对日本还有什么印象,或许就是日本的红色。庆次随手丢掉香烟,摸了摸那两撇稀疏的八字胡子,他想了自己曾经打死的一个日本女人,那个日本女人穿着蓝色的服装,好像在记忆中这叫劳动装。

尽管他当时尽管才十二岁,可就已经看出日本妇女的神情脸色和美国妇女迥然不同。现在回想起来,日本妇女的意态之间似乎总还另外带着一种异样的优思,仿佛欢乐是永远和她们无缘的,她们已经连想都不愿意再去想一想了。

无论是父亲所怀念的帝国时代,或是现在的红色日本,日本人的生活总括起来就是清、苦二字。他们什么都爱抽象,艺术搞抽象的,转的念头是抽象的,连说的话也是抽象的。繁复的礼仪,可以虚礼半日而终无一言。他们对长辈或上位者的敬畏之深,更是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然而就在两天前的夜里,正是这班常怀忧思的日本人,却纠集了一大帮,杀声震天地发起了冲锋,自取了灭亡。恍惚间,看着那些手拿竹枪被打死的男男女女,在日本人假如有一两百万庄稼汉战死在沙场上,其中大概只有十来个人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死的。这个比率,比国防军还低得太多,甚至连韩国军队都不如。

不过他们不知道也还是得送命,因为日本人愚昧,愚昧了千百年了。庆次又点上了一支烟,朝着车后座一躺,仰头朝着天空看去,天依然那么蓝。九州的战事结束了,很快就可以打到本州了吧!砰!又是一响枪响,庆次重重的到了下去,飞溅的脑浆似带走了他先前那般日本式的思绪,尽管在心里他认定自己是中国人。

枪声一响,原本平静的旷野上枪声响了起来,原本那些懒洋洋的国防军战士在第一时间跳下卡车小朝着周围进行压制性射击,几分钟后,几名日本人民军溃兵被击毙的田地中,而倒在车上的的庆次,并不知道,他是在日本投降之前,死去的最后一名国防陆军士兵。

第三百六十八章 值得纪念

东京,日本首都,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日本社会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心脏。京都,日本故都,也是拥有一百万人口的大型工业城市,由于别的日本城市已经遭到空袭的严重破坏,大量的人口和机器设备都往稳定的京都迁移。因此他已经为是日本战时最重要的兵工生产中心。

广岛,这里是日本的军队指挥中枢之一,第二军总区司令部所在在,日本本土只有两个军总区,第一军总区司令部在东京,由此可见广岛的重要军事地位,同时也是日本陆军最大的集结地。从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开始,参加日俄战争、吞并朝鲜,出兵山东、二次中日本战争,侵略东南亚和夏威夷的日军部队都在广岛市区的宇品港登船出发。

因此这里有规模庞大的军需品和军火仓库以及码头设施,此外城东还有铁路中转枢纽和军火制造、船舶维修等重要工业设施。新泻,濒临日本海的重要工作城市,日本最大的炼铝厂、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一座大型炼油厂和油港码头,日本最大的224兵工厂。厂区占地面积达4。75平方公里,附近还有铁路车辆厂、机械工厂和发电厂。总之,四座城市的命运,因其工业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命运已经注定》

六月一日,西北市下起了一场小雨,雨不大,恰洗去了城市中的浮燥与浮尘,雨停后,天空一蓝如洗,蓝得温柔纯粹,阳光明媚,蓝天蓝着白云,作为中国行政首相的西北市呈现出一派亮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