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市民的奋斗(无语)-第3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855…1859年间,琉球与美国、法国以及荷兰签订通商条约,琉球国在条约上使用的都是 “咸丰”年号,中国与琉球的宗藩关系得到西方认可。长期以来,伪清政府把琉球视为四个主要藩属国之一(四个藩属国指朝鲜、越南、琉球和缅甸)。1879年琉球国王派紫巾官向德宏来华递求援信,信中称:溯查敝国前明洪武五年隶入版图,至天朝定鼎之初,首先孝顺,纳款输诚,叠蒙圣世怀柔,有加无已,恪遵《大清会典》,间岁一贡,罔敢衍期。中琉之间宗藩关系确属无疑。
1875年5月,日本军队侵入琉球进行殖民统治,阻止琉球向中国进贡,阻贺光绪登极大典,其后尽管清政府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日本占据藩属国之事,但腐朽、没落的满清却以 “琉球朝贡,本无大利,若以威力相角,争小国区区之贡,务虚名而勤远略,非惟不暇,亦且无谓”。
满清步步退让,四年后,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琉球为冲绳县,规定日语为官方语言,派知事取代琉球王,并囚琉球王于日本。作为殖民地,琉球数十万居民,大部分聚居南部适宜居住地区,世世代代以农业为生,生活艰苦。日本吞并琉球达50年,共和12年时,易名为冲绳的琉球早成为日本帝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作为日本四十七个都道府之一在国会里拥有代表。名义上,冲绳居民是一等公民,但实事上并不平等。
冲绳人继承传统是混杂的,多数琉球人认为自己是日本人,与日本四列岛居民一样效忠天皇。但数百年来琉球人汉化之深,远超日本的想象,尽管经过数十年的 “皇民改造”,但千年积累下来的中华文化根深蒂固,基本未变。他们使用与日本完全不同的汉语方言,风俗民情、社会人文依然属于儒家文化,口音属闽南语和台湾语系,兼独特历史,采用的中国农历,节日喜庆也与儒家文化大同小异。
7年前,冲绳教师大会要求冲绳教师用污辱手段惩罚在学校说琉球语的学生,但与中国东南方言近似的琉球语,依然是琉球人的日常用语。日本人总在客厅摆一把武士刀作为装饰,而琉球人则摆放类似中国琵琶的叁弦琴,对比日本的凶残好武,琉球人爱好和平。
当国防军登陆台湾后,日本政府喊出 “本土决战”的口号,位于台湾与日本列岛之间的琉球,则成为本土防御第一站,日军参谋本部相信中国人进攻日本本土前,一定会先夺下冲绳。
1898年开始日本强迫琉球人服兵役,尤其1901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在软禁中去世,日本认为完成了琉球的同化,渐渐消减琉球驻军,共和十二年战争爆发前,琉球群岛驻防日军不到千人。战争爆发后的四月一日,在战场上遭受重创的日军才在琉球群岛配置临时动员的第二十三军,计三个整师团又一个旅团八万余人。
除此之外,牛岛还有两个船舶工兵联队以及各种各样勤务部队,一支以日本移民和琉球人为主的民间防卫队,约两万余人。这些军队在琉球群岛修建工事、要塞,枕戈待旦要给予 “进犯”中国军队以重创。与陷入烈焰下的日本本岛不同,琉球远离战火,除国防空军侦察机例行侦察外,轰炸机群投掷的是纸弹。战争爆发后,国防空军心理战部门在冲绳空投300万张心战传单,用于削弱琉球人的抵抗情绪。
纸弹攻势无疑是有效的,绝大多数冲绳人,通过心战传单,相信国防军不会像日本人描述的 “杀死冲绳男人,强奸所有女人”。纸弹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告诉琉球人,琉球人不是日本人,不必为日本送死。中国军队是解放琉球,而不是入侵琉球。琉球无战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中日在两国在西北举行谈判后,为了争夺谈判桌上的主动权,琉球群岛军事目标才开始遭到轰炸,而轰炸并没有影响到琉球人的生活。
为了让琉球人抵抗中国军队的入侵,日本宣传机构在琉球群岛宣称 “中国人登陆后,会杀死所有男人,强奸所有的女人”,当琉球遭受轰炸后,驻琉球二十三军和琉球人意识到,战争不久之后就会降临,在二十三军和民间防卫队准备坚决粉碎 “入侵”时,如惊雷般的消息瞬间传遍琉球,中日两国于7月7日签定《共和中国和日本帝国和约》,根据条约规定,1875年后被日本占领的中国国土琉球群岛即日起归还中国。
和约让自称 “世界五大强国之一”的日本殖民地尽丧,日本人的自豪感荡然无存,泪水中包含悔恨和解脱,但解脱之余,怒火中烧。死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政府上下嘴唇一动,帝国 “领土”冲绳就割让了,与朝鲜和台湾被日本人视为殖民地不同,绝大多日本人认为冲绳是帝国领土的一部分。
全是一群卖国贼!悲愤莫名的日本人在得到和平后喊出 “斩近卫头以谢天下!”的口号,同时,却并没有多少人喊出 “撕毁媾和条约”、 “帝国与支那再战”的口号,迁怒他人,显然比勇敢战斗安全,人们怒气冲冲的指责媾和条约 “卖国”,但同时长松了一口气,指责别人可以减少屈辱感,在某些人引导下,日本列岛数千万民众将怒火指向 “赤军”,是赤军叛乱导致帝国战败遭受屈辱。
四十万琉球人却用一种异常复杂的心态去面对 “占领军”。 琉球人到底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琉球人是战败者,还是战胜者?琉球是被解放,还是被占领?7月8日,当中日和平条约内容传至琉球群岛,人们迷茫了。根据《共和中国与大日本帝国和平条约》,国防军先遣部队以及接收特派员将于15日到达琉球首府守礼,即日本帝国冲绳县首府那霸,会同日本帝国驻琉球军政首脑办理移交手续。
根据《中日和平条约》附文《琉球接收事宜详案》规定,自接收东京命令起,即7月8日,日本帝国驻琉球武装力量官兵留营、武器悉数集中进入仓库,各级军官需约束下属不得妄动,等待中国接收部队以及官员到来。同时协议规定中国将派出商船将日本帝国驻琉球武装部队以及愿返日移民送返回国。
日军武装部队撤离起于7月8日,由中国政府出资雇佣中立国籍商船将先期撤离人员运送回国,根据详案商定,至15日前,日军驻琉球群岛武装力量需撤离50%以上,即4万人。驻琉日本军人,经历从震惊、失落、迷惘到庆幸的过程。
琉球都城那霸,第二十三军司令部地下作战厅内,数百名二十三军军官,包括司令官梅山次郎,穿上整洁华丽的军服,戴上白手套,佩带勋章 军刀,肃立端坐,潸然泪下。不甘心失败的青年军官们和一部分士官、狂热士兵,军官骑在战马上,向过往行人散发传单,上书:日本皇军军官,绝不承认媾和条约,决定发动武装起义,保卫帝国神圣的领土。
我们向日本全体官兵和全体国民宣布:我们的目的是挫败敌人阴谋,保护天皇,保全国体,我们耿耿于怀的不是成败,我们并非出于个人私利,为了忠于国家这惟一的正义事业,我们准备置生死于度外,我们衷心恳求全国人民及全军官兵能理解行动的意义,与我们一道为保全国家、消灭天皇身边的卖国贼、挫败敌人阴谋而战斗!
琉球人一时之间很难适应身份的转变,但他们知道,新统治者并不比日本人差。同样,绝大多数日本士兵,对狂热军官的鼓动毫无兴趣,他们已经饱尝战争磨难,媾和让他们解脱,毫不犹豫的选择服从东京的命令。
“帝国同意将琉球割让中国,作为军人,必须服从天皇的圣断,别无选择。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帝国最大的敌人,是旨在毁灭帝国、杀死天皇的赤军……”面对麻木的国民,不甘失败的军人陷入疯狂,当他们的尝试变成笑话,他们选择用酒精麻醉自己,烂醉之时,失去约束的士兵抢劫酒店、袭击城内外平民、强奸妇女,进行最后的疯狂和宣泄。
第二十三军司令官梅山次郎等人选择默视,既然这里不再属于帝国,帝国军队就不需要再维护秩序,混乱持续三天,直到中国提出严正抗议,并紧急空降协调员交涉,威胁将追究二十三军连带责任,二十三军才开始维持秩序,收缴官兵武器,约束其不得妄动。台湾海军陆战一师,在焦急的等待接管琉球的命令。
即将被解除了武装,又没有赢得支持的三千两百三十六名军官、士兵以及不甘心失败的平民,集聚在第二十三军司令部大门前的碎石操场,排成纵队向皇宫方向鞠躬,国家的战败让他们心中充满耻辱。
他们周围挤满围观人群,有穿汉服的琉球老人,也有身着西式服装的年青人,还有外国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员。琉球人对日本军人恨之入骨,过去三天,7万人的那霸,数千妇女遭到强奸,上千人遇害。西方人则怜悯的看着日本军人。
“……因为军人的失败,导致帝国与天皇蒙受耻辱,服从撤离琉球返回日本的命令无异于叛国,但军人只能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愿我们的血可以唤醒消沉的国魂!天皇万岁!”二十三军司令部渡村中佐站大门前,冲三千两百余名官兵大声疾呼,官兵们则声嘶力竭,嚎啕大哭。
讲话结束后,渡村转身向司令部楼门上方悬挂的天皇纹章 鞠躬行礼,朝皇宫方向跪拜在地,脱去了上身军装, “拜托了!”渡村对身后的野吉轻轻鞠首,右手夹着武士刀的野吉鞠躬还礼, “渡村君放心,我是剑道三段!” “天皇万岁!”面目狰狞的渡村将太刀刺入了左腹,同时拼尽全力向右腹划去,野吉拼尽全力挥起武士刀砍断渡村的脖颈。武士刀在空中划过一道白链,刀落血涌……
野吉少佐把渡村的举动重复一次,接着大楼前的日军玩起集体剖腹的游戏,一地血腥。 “疯子!”围观的西方人评论,同时用相机、电影机抓紧记录这难得的一幕,三千两百三十六名官兵集体剖腹,百年难遇啊!第二十三军司令部内,年青军官选择用手枪结束生命,这种方式不具备观赏性。
“司令官阁下……”一名参谋急忽忽闯进梅山次郎的办公室,试图告诉外面激动人心的火爆场面,身着军装,佩带勋章 的梅山次郎静静的端坐在椅子上,右手紧紧拄持指挥刀,这个姿势他保持了二十个小时。 “为了帝国的未来,我们将忍下世间难忍之事!”梅山次郎为自己辩解。
第二章 回家与离别
“盛唐”号远洋邮轮满载旅客,在海面上航行,身材瘦弱穿一身藏青色海员制服的丁小华,在船甲板上溜达。白色邮轮被朝阳映成金色。邮轮的上层建筑上依然悬挂大量的条幅。 “盛唐”号在地中海接到国内电报,获知和约签定,祖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于是持续不断狂欢从地中海一直持续到祖国的内海………东海,因琉球群岛光复东海成为中国内海。
中国获胜的消息传来后,瞬息间,中国人习惯微躬腰身一下子坚挺起来,面对西方人也不再胆怯,心理上能够平等相处了,战争胜利让中国人找到了强国的自信。 “盛唐”号大副丁小华同样深有感触,上海至汉堡航线上需要经过数十个外国港口,战争胜利后,港口的海关人员、引水员以及官员不再对中国商船百般刁难,而是平等相待。
中国已经跻身于强国。西方人承认一个国家为强国的条件非常简单而实用,在战场上击败一个强国,世界五强之一的日本,在被中国击败后,中国自然晋级列强俱乐部。
“到家了!到家了!”上层甲板上一排排身穿西装的年青人,在邮轮驶入长江口后,激动的哭喊。 “燕鸿!我们到家了!”望着江口沈良旭激动不已。7年了,7年前,他们离开时是一群少年,而今已长大成人。三千一百余名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派出的第一、二批留德学生,经过6个月预科、三年大学、三年工厂实习之后,终于回家了。
“此去德国万里之遥,诸君切莫忘记肩头所负之重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祝你们一路顺风!”总理的嘱托,深深映刻在这些少年心中。7年之中,他们废寝忘食,刻苦学习。今天终于完成学业,回到祖国。
“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 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 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 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 共和中华!共和中华!千秋万世,直到永远……”《共和中国颂》的歌声汇成了一片,祖国巨变,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这里就是上海吗?”城市的巨变让陈燕鸿无所适从。三天前,根据外交部与英国、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达成的协议,中国正式收回租界,上海已经没有租界。在大街两侧高楼窗口,一面挨一面的五色旗在窗口垂挂,一片旗帜的海洋,而行人如织的街道上,人们显得安详、兴奋。
大街两旁的建筑,一片密密麻麻的标语,大剌剌贴在参差斑驳的墙面上和柱子上。字,有的粗犷,有的笨拙,有的飘逸,可每一张标语都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八年埋头苦干,一朝扬眉吐气!”显然是说西北边防公署成立八年,西北省千万民众和其后举国国民埋头苦干,成就国家工业化,造就辉煌胜利。 “庆祝对日胜利,拥护最高领袖!”这位显然是总理粉丝。
“国家富强!河山重光!亿兆欢呼!国防军万岁!”显然是边防军的拥趸; “实现全国工业化,完成祖国复兴大业!” “庆祝政府收回上海租界权益!” “仁人先烈含笑,见众于九泉!实施宪政,提高工人的地位!” “先烈精神不死,造成一等强国!” “自立更生,庆祝胜利!” “提高民众国民意识,提升劳工生活水平!”标语充分体现了人们心中的愿望和喜不自禁的心情。
陈燕鸿目不暇接,曾经的贫民区闸北以及一片荒凉的浦东高楼林立,在郊区散布着大量的轻工工厂和新兴居民社区,上海日新月异。
之所以下船后没有直接回家,是因为根据当初的留学协议,基金会派出的留学生在回国后需要到当地教育复兴基金会报备,而教育复兴基金会将出面为他们联系、安排工作,他们需要工作五年才能获得自由择业的权力,尽管此款颇为霸王,但毕竟留学学费、生活费都是由基金会支付。他们会被 “分配”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上海分会位于租界,出于对当时国内环境的忧虑,为安全计,同时防止遭到地方政府的压榨、勒索。从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上海分会走出来后,拿着手中的工作分配单,陈燕鸿苦笑不已。
归心似箭的陈燕鸿往闸北家中赶去,当陈燕鸿赶到自家所在的小街时,已经午后了,小街上依然人来人往,小贩叫卖此起彼伏,狭窄的贫民区热闹非凡,街道两边多了一长溜店铺,成为商业街。临街的老房子墙皮剥脱,露出青砖,斑斑驳驳。墙角不知名的花草烂漫盛开,近乡情怯何况发生如此巨变,陈燕鸿闻着上海弄堂特有的生活气味,怯怯的四下打量。
弄堂口还可以看到鲁大叔的卤肉摊子,一些熟悉的邻居显然没有认出自己,卖菜的陈大妈经过自己身边,只是撇了几眼。离开时,陈燕鸿只有17岁,如今已经25岁,是成年男人了。此时正值中午,火辣辣的娇阳灼射在陈燕鸿壮实的身上,坚实的胸膛撑起单薄的短袖衫,全不见当年副文弱的模样。
“祖国需要具有强烈主动性、主人气概、不胆怯、善良而具有良知、知性而有风度的青年,在他们身上既不允许有懦弱,也不允许有任何不良嗜好,从他们目光里你能看到青年人特有的骄傲、自信和战士般的坚毅,未来属于中国青年……”当年总理任西北边防公署主任时对青年的要求,推而广知成为举国上下合格青年的标准,即便远在德国、美国,陈燕鸿等基金会派出的留学生也耳熟能详。
“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保持强健的体魄!如果想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学习之外,必须要锻炼身体,参加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会锤炼你们的意志,使你们如钢铁一般坚强!”每天保持运动、参加业余体育比赛是留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是旅德学生会的要求,也是国内教育部门的要求,聪明的大脑和强健的体魄同等重要。中国青年掌握枪杆子如同掌握笔杆子一样熟练,是新青年的根本标准。
这时,父亲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陈燕鸿面前,父亲老了,显得步履蹒跚,陈燕鸿登时热泪盈眶。 “陈牛子,生意咋样?”不时用扇子赶苍蝇的鲁大栓瞅见陈力,笑呵呵的打招呼。闸北苦哈哈的日子好过了,卤菜生意自然红火,鲁大栓心情畅快。走街串巷大半天没揽着活的陈力苦笑连连。 “啥生意啊!糊弄口饭吃!”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过去和自己一样逃荒到上海的苦哈哈,现在大都进工厂干活,一个月能挣三、四十块钱,谁还修锅被碗。
“牛子你就是想不开,你这身板,到厂子里干活,怎么都比补碗强,头几年你跟东子他们一样进工厂,怎么着手里也得有个千把块几百块的。祥瑞新村房子一套才700多,燕鸿留洋也快回来了,你总不能还让洋学生睡破屋吧?”鲁大栓念叨着,这些话隔个四五天,鲁大栓就会叨叨一次。
“大哥,自在惯了,受不了约束!”陈力憨笑道。进厂陈力想过,可听说厂里的规矩多,陈力不愿意受约束。修碗补锅图个自在。 “哎!牛子你上辈子烧了高香,就你这德兴,居然养了个留洋的儿。”陈力副烂泥不上墙的德兴,使鲁大栓一阵气堵,可惜自己的儿子不争气。
“嘿嘿!儿子争……”陈力话说一半,就呆呆瞅着从对街走来的青年,热泪盈眶,脸上却喜笑颜开。陈燕鸿走到父亲面前,跪下来,重重磕了几个头, “爹!儿不孝,让您受累了!”远行返乡见长跪,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习俗。 “快……快起来……你爹我身强力壮,用不着你现在尽孝!”陈力连忙拉起儿子,盼星星盼月亮儿子终于回来了。 “咋回事?回来也不捎个信。”陈力满面欢喜,仔细瞅着儿子, “壮实了!有你爹年青时模样了!” “牛子,瞅你美的!来,燕鸿,让鲁大叔瞅瞅,壮实了,还是洋鬼子的水土养人。”
父亲老了,背已经显得微驼。想起父亲又当爹又当妈把自己养活大,陈燕鸿端起酒杯, “爹,这一杯是儿敬您的,这几年让您受累了。” “滋……”酒入喉头滋了一口陈力笑眯眯打量着儿子,回来了!离家7年,终于回来了。 “燕鸿,这次还走不走?出息了!等回头到洋行、公司里谋个差,开上小轿车,住进小洋楼,再娶个媳妇……”又喝了一杯,陈力自顾自的为儿子谋划未来。儿子能过上好日子,死亦瞑目,泉下见到他娘,也算有交待了。
听到父亲的话,陈燕鸿神情一黯,犹豫着是否把基金会的安排告诉父亲。瞅见儿子脸色不对,陈力意识到也许儿子并不喜欢自己的安排。 “咋了……我也就随口说说,别当真!” “爹,我……我……在家里呆不多长时间!”陈燕鸿愧疚地说。陈力一愣, “走?去那?还回德国? 7年了,咋还没学完……”陈燕鸿一时无言以对,离家多年,却只能在家中呆一个月……
“爹,一直都是基金会供我在德国留学……”陈力点点头,是基金会供燕鸿留洋上的大学, “爹,当初在走的时候,我和基金会签了一份工作合同,回国后他们会提供工作。”陈燕鸿解释道, “爹,国家今年开始进行第二个四年工业建设计划,要在西南建设大型工厂,需要很多人,我……我在德国学的是工科,正好派上用场,所以……” “别说了,我知道……吃饭吧!”陈力明白基金会供儿子读书回报是必然,世上那有白吃的饭。
接下来两父子谁也没说什么,只是静静的吃饭,陈燕鸿几次想开口,话到嘴边又咽下,去西南,到底是西南那个省,谁知道,通知书上只有一个报道地点和时间。幕色中,两父子静静坐着,短暂的重聚意味着不久之后的离别。
第三章 亚洲主义
8月31日,又是一个开学日,西北大学大门外到处都是手提肩扛包裹,欢天喜地的大学新生,每年超过1。2万名新生进入这所中国甚至亚洲第一流的大学,进入 “精英学府”,意味着为未来人生之路取得一块响亮的敲门砖。
客车停靠在一扇极为普通的铁栅大门附近,门两边是红色的砖墙,车上穿着民族特色服装的异国留学生好奇而诧异的看着质朴的西北大学。 “各位,西北大学到了!”外语系派出接待留学生的学生指着大门讲解, “从这里进去,就能看到孔夫子的雕像和校园,这里是西北大学正门!”
车内一个僧侣打扮的年青人好奇的打量简单庄扑的大门。西大校门密集,每隔百米就有一个校门,但校门简洁朴素,绝对称不上巍峨壮观,都是三米左右的大门。这扇有拱顶宽5米高不过4米的大门就是西大正门,校门与周围建筑融为一体,没有太多特色,从审美角度来看,毫无新意。校门只有一个目的,为师生和参观游客提供便利。因为太普通,西大校门没有拍照纪念的价值。
西大以平常的、坦然的、积极的、欢迎的姿态,接纳每一个求学的学生,探讨学术的教师,猎奇或朝圣的游客,偶尔经过的路人,而不会像暴发户,修建起高大的门楣,昭示世人 “看哪!我们现在阔绰了,不信,就看一看校门”。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大学的荣誉不在校舍和人数,而在于良好的学风和辉煌的成果”。西北大学不会耗费巨资用于面子工程,但这并不妨碍西大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
一大清早僧侣打扮的吴努山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大学,自己将在这里度过留学生涯。校园楼房大都是红砖砌成,被称为 “西北红”,显得敦厚、庄重。校园里来往的学生很多,大都向他投来好奇而善意的眼光,僧侣打扮的吴努山非常另类。因为吴努山尚未结束寺内修行,才会一身僧侣打扮。这身打扮让吴努山来到校园第一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
刚进入大学不过两天,学生都知道学校里来了一个从缅甸来的和尚留学生,不过吴努山并不是和尚,只是一个沙弥。在缅甸佛教徒中,凡是男子都须出家做沙弥,出家的意义不在于终身受戒,而在于取得宗教仪式认可的做人资格。哪怕被准许在寺庙中当一天小沙弥,就被认为完成人生中必须的修行。因为出身虔诚的佛教家庭,已经做了一年的沙弥的吴努山要到一年后才会结束修行。
经过操场,吴努山被操场上训练的 “军人”吸引,在操场边站着很多新生,兴趣盎然的看着训练。尽管只来了两天,吴努山就意识到西北大学与传统大学有很大区别,像军训,简陋的校舍、严酷的纪律。
“到中国去留学,不会因为你是黄种人而受到歧视,学习中国的崛起,缅甸总有一天会获得独立。”父亲让尚未结束修行的吴努山来到中国,来到中国最出色大学。缅甸成功商人的儿子,来西北大学就读,代价非常简单,一份成绩单和10万元捐赠。
“全世界在这一代中国青年面前都要给予崇敬的目光,我们的祖国需要具有强烈主动性、主人气概、不胆怯、善良而具有良知,亦知性而有风度的青年。在他们身上既不允许懦弱,也不允许有任何不良嗜好,从他们的目光里你能看到青年人骄傲的自信和战士般的坚毅。未来属于中国这一代青年……这是他们的总理对青年提出的要求。”身着西装的年青人看着军训的学生,用英语流畅说出司马对青年的要求。
“我叫吴努山,缅甸仰光人。” “昂巴,曼德勒人!” “看来你对中国非常了解!”吴努山看出昂巴很了解中国。 “我在曼德勒的中华学校学习三年汉语,所以……比你知道多一些,知道吗?在我看来,这才是他们强大的根本!”昂巴指指操场中军训的学长。
“枪?人?”吴努山立即明白了昂巴的意思,如果没有赢得战争谁会承认中国的强国地位。一个国家,强大的军队是保证,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是基础,中国在短期内击败日本的原因,就是拥有十倍于日本的工业、经济。 “呵呵!枪和人,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去听演讲,很有意思。”昂巴热情的邀请吴努山。 “演讲?” “亚细亚主义与中国!”
人,总是有野心和欲望的,这是人类的本性。千百年来,人类追逐食物、财富、金钱、美色,世间无数种物质刺激人们,为了满足欲望人们乐此不疲。西北大学哲学系助教,每个月240元收入,足够梅贶升过上富足的生活,城郊带有后花园的洋楼别墅,只需要3000元左右,一辆335轿车只需要2000多元。但这并不是梅贶升追求的。
“做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是这位西北大学湖南籍哲学系助教的野心。绝大多数西北大学教师对政治敬而远之,梅贶升却恰恰相反, “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国会议员!”梅贶升毫不隐晦,但对一个普通助教而言,成为国会议员是痴人说梦。成为国会议员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拥有知名度与影响力,第二拥有财富或得到财团的支持,第三亦是最重要的,获得党派认可,提名参选。
梅贶升一个条件都不具备,却找到一条捷径,作为哲学系助教,梅贶升拥有在校园举行学术演讲的权力,梅贶升认为这就是最重要的资本。
哲礼堂是哲学系内一座西式会堂,很多哲学系教授、讲师都曾在这里举行过演讲,梅贶生却是第一次,在朝哲礼堂走去时,紧张的梅贶生撞到一个人,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尽管到西北已近六年,但梅贶生国语中依然带着浓浓的湘潭味。一抬头梅贶生才注意到竟然撞到一个和尚,还是个外国和尚。
“没关系!”和尚旁边的人用熟练的国语回答,同时弯腰帮梅贶生拾起散落的资料。 “他就是今天演讲的讲师梅贶生!”昂山对吴努山说道。 “他?”吴努山一愣,那个唇下有痣留中分的人也太年青了!如此年轻竟然演讲如此大题目。 “我刚才注意到他掉在地上的资料了,是一份亚细亚主义与中国的演讲稿。”
当吴努山和昂山二人进入哲礼堂时,会堂已经挤满了人,其中不乏身穿黑色制服、系武装带的学长。吴努山和昂山知道这些人是西北大学内最激进的 “青年近卫军”的成员,第一代青年近卫军为中国统一创造了机会,现在青年近卫军依然信奉近卫军的信条 “一切为了祖国!”在大学校园内经常可以看到行举手礼,彰显 “祖国和人民高于一切”的青年近卫军,青年近卫军只要最优秀杰出的青年,绝对是一个青年精英组织。
注意到听演讲的学生中大半都是青年近卫军成员,梅贶生激动不已,作为西北大学的老人,梅贶生知道青年近卫军潜在的力量,他们背景雄厚,而第一代近卫军学生已经散布到国内各行各业,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