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市民的奋斗(无语)-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说看,我们素不相识,我为什么要给你五块钱,而且你现在是要敲我的竹杠。” 司马现在对眼前的这个年龄和自己相当年青人有了兴趣,看他穿的这身毛呢西服估计也能值个几十块,除非是个职业骗子,否则没有那个吃霸王餐的会下这样的血本。
“啊!这个……这个咱们相逢就是缘不是,更何况大家都是去天津,这一路上也有个照应你说对不对。”一听眼前这人这么一说,张健心叫有门,看来自己这顿饭钱十有八九是有着落了,连忙开始扯了起来。 “哦!照你这么说,那我是不是应该请车上的每个到天津去的人吃顿饭,要不然可还真对不起这个缘字啊!”司马一听到这人这么一说,差点没笑出声,一个大老爷们在这里扯着什么缘字,也不怕被人当成同性恋,靠!好像这会还没有同性恋这个意识吧!
“啊……呵……呵”听到这人这么一说,张健不由的尴尬的干笑了几声,就是大家素不相识人家凭嘛为你付账,要是冲这做在一辆车上就要付账,这一车人可不得就都付了。
“小六,去把这位先生的账给了。”见眼前这个年青人显得有些尴尬,司马连忙让站在自己身后的小六去把账给结掉,都是出门在外的难免碰着个难处。
“啊!谢谢!我叫张健,字行之。在天津世达洋行工作,欠先生的钱一到天津我就会还给你。”对眼前这个人突然给自己付账,张健觉得有些诧异,连忙道起谢来,同时向对方介绍到自己。
“呵呵!不用谢,出门在外的谁都有碰着难处的时候,鄙人司马,在口外做些生意。” 见这个叫张健的作了自我介绍,司马也回答到,眼前这个张健也倒是很有意思,没想到他是在天津的洋行工作,正好自己以后免不得已洋行打交道,和他结识一下倒也不错。
“司马,这个姓好像很有名的样子,好像在中国有句俗话怎么说来着,司马什么来着,路人皆知。啊!不好意思,我忘记这句话的一本意了。”一见到自己的账清了,张健原本就爱开玩笑的本性又冒了出来,虽说是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可是这国学却没因为在美国上学而没落下来。
“是司马昭之心。”司马有些哭笑不得的说到,靠!什么人哪!自己刚帮他买了单就在这开起了我的玩笑。好像过去上学时有不少朋友这么说自己,自己有野心吗?也许过去没有吧!司马不否认现在自己变了,变得要求得到的更多,而野心也变大了。
“你说在中国?你不是中国人?”听到眼前这个张健说 “在中国有句俗话”,司马连忙警惕了起来,莫非眼前这个叫张健的是日本人?司马脑海里出现电影里那些被样版化的日本特务起来。
“啊!我不是中国人?司马兄,我是中国人啊!”一听到司马这么问,生怕引起什么误会的张健连忙摆着手回答到,如果因为这个引起误会对方让自己现在还钱可就麻烦了。
“你是中国人为什么会说在中国有句俗话。”司马皱着眉头问到,最烦的就是这种洋行里的冒牌二鬼子,真他娘把自己当成洋鬼子了。 “这个说来话长因为家祖早在前清时就移民美国,所以我是在美国出生的,不过我是中国国籍。
当然我也有美国的国籍,那是因为为了家里的生意的原因才入的美国国籍。”张健解释到,在这个时代不少国人并不能接受一个入了他国国籍的中国人,张健自己也很少和别人提起自己有美国国籍的事情。
“哦!原来是这样。不知道行之为何离开在美国的安乐窝,跑到口外这种苦寒之地。” 宝贝啊!一听说这张健是个美国公民,司马差点没激动的想跳起来,这次来的之前司马就有想法,就是找一张洋皮建一个洋行,在国内卖一些设备还是用洋行的身份出面较好。
“哎!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所以我一个人只带着一张船票就从美国回到了国内,如果不是在国内认识几个在美国留学的朋友,估计吃饭都成问题,经他们介绍来到了这洋行工作。因为一些公事到了包头呆了月余,可没曾想在包头的工作结束了,在车站钱包和行李都被一个小贼给偷了,幸好车票没被偷,要不我恐怕只能沦落在包头城了。”
行之一想起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就甚觉自己命苦,如果不是命苦至了极点怎么会这些倒霉事儿都轮到了自己的身上。
“不知道行之在洋行里做的是否顺心,是否有想法换个工作来做做。”司马试探着问到,现在司马看着眼前这个叫张健的年青人根本就是以看着一落魄的王子的眼神。在这个时代如果司马想出售一些商品谋利,同时又不引起别人的关注,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洋行转手,但是如果拉不到一个洋人做皮在领事馆里报备,这种假洋行很容易被人揭穿。
“在外国人手下做事,骨子里头就透着不舒服,怎么?莫非司马先生有工作介绍给我?”张健一听司马的话,看他话里的意思好像有工作介绍给自己,虽说在洋行工作所挣不菲,可是有时候看着那些洋行靠着差价敲榨国人,张健心里就不舒服,早都有了不想干的心思,眼下若是有合适的工作早都不干了。
“呵呵,鄙人想成立一家贸易公司,只是现在还少一个合作伙伴,不知道行之有没有兴趣。”听这张健这个口气,司马就知道这事看来是有门了于是便笑着说到。 “啊!司马先生是在开玩笑吧!我们今天之前可是素昧平生,你就愿意这么相信一个陌生人?”
张健一听到司马这个提议,心头虽然一动,可是更多的却是对眼前的这个司马起了警惕之心,才认识不到一个钟头,就要和自己一起开公司,这种人十有八九抱着其它目的。
“呵呵!我和行之一见如故,怎么算是泛泛之交,更何况除了行之之外,司马恐怕一时还真找不到其它的合适的合伙人,相权之下选择行之倒也是无奈之举。”见这张健明显对自己起了警意,司马有些后悔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了,于是便直接坦白的说到。
“哼哼!不知道我张健身有什么东西能让司马先生如此看重,竟让司马先生冒这般风险。”越听司马说话,张健越觉得眼前这个叫司马就像他的老祖宗一样,心里不知道藏着什么,但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行之,你也在国内呆了一段日子,应该知道国内现在的情况,国商们外国人想欺负就欺负,而且是各地督军更是任意欺诈,但是那些个洋行运通货物,除了可以享受着免强厘金的特权,还根本不用担心被地方上的督军之类敲榨,司马想与行之合作开一个贸易公司,更多是的琦重行之的身份了。”
司马并没有隐瞒自己的意思,直接和张健挑明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能掌握一家洋行,不说通过洋行出售后世的商品谋利,但是以洋行的身份运销商品,每年至少可以节省数十万元的厘税。
“挟洋以自重,没想到司马先生可真够会算计的,连这些都算计到了,小弟实在是佩服。”张健吃惊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司马,一想到自己竟然承了这种人的人情,心里就像吃了苍蝇一般恶心。果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挟洋自重?看来行之是误会我的意思了,如果行之愿意不若我们到包厢内详谈,但是还请行之相信司马绝对没有挟洋欺市之意。”
见这张健在听到自己的话后,看自己的眼神明显带着一种鄙夷的目光,司马就知道这张健看来是误会自己的意思了,连忙解释到。 司马可知道这有着美国公民身份的张健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自己能拉住他,可以少费大半的心思不说,至少不用担心和外国人合作被骂成汉奸了。
第七十八章 梦想
“行之,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最近的报纸,北方政府的一部分官员尤其以前国务卿徐世昌之子徐绪直为最,成天在报纸上说着些什么。如果行之有看报纸的话应该会留意这个新闻吧。”
在孙铭礼特意为司马准备的豪华包厢内,坐在沙发上司马拿出一张报纸递给张健说到。司马这次去天津虽说是应天津工商界的邀请,但是司马这次更重要的一件就是看看能不能在徐绪直等人所鼓吹的事里头掺着一脚,顺便再推波助澜一下。
“你是说前些日子徐绪直呈文农商部拟官督商办的龙关铁矿的事?”在洋行就职的张健因为工作原因,需在时时关注北方政府的一些决定以为洋行谋利,虽说关于这个龙关铁矿的事所涉利益甚大,但是眼下却没有一家洋行插手其中,除了北方政局现在不稳外,还有就是各洋行无法为铁矿提供任何机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内的民族企业都有较大的发展,要求更多的机械设备。在进口机械不能满足供应该的情况下,刺激了国内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作为机器制造业的原料………钢铁需要量大增,其生产也连带受到刺激,由于钢铁供不应求,其价格暴涨给钢铁企业带来高额利润。
如国内唯一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一转多年亏损局面,连年盈利。刚建立不久的上海和兴铁厂,更是开炉后三个月就已将所投资本完全收回。高额的利润、丰厚的投资回报吸引着社会上的资金,开始朝钢换业流去。正是因为有铁价陡涨的前提,所以现在各地才开始大办铁厂,徐绪直等人才以开矿炼钢富财强国为名目,要求官督商办开发龙关铁矿。
察哈尔省龙关县的辛窑、三岔口一带的铁矿,最初是当地居民发现的,他们常常拿着露出地面的赭石做染料。共和三年瑞典人安特生就任北方政府的矿业顾问,他从丹麦矿业工程师麦西生处得到龙关铁矿的消息后,派助手伊立生偕麦西一起于九月赴龙关县考察。 随后在辛窑、烟筒山一带先后勘察发现 “宣龙式”赤铁矿床,在《龙烟铁矿之调查》中称:龙烟铁矿矿层之厚,矿质之佳,亦足为世界太古纪以后水成铁矿中之罕见者,推龙烟为首创,而肾状,鲕状矿并生,亦为其它矿所未有。
“我不明白,司马先生想涉足钢铁行业,和利用我的身份办洋行有什么关系。这两者完全扯不到任何关系。”已经知道了司马想从钢铁行业分一杯羹,但是张健还是不太明白这和利用自己办洋行有什么关系。
“呵呵!这个,行之应该知道,办炼钢厂需要的炼钢设备,国内只能依靠从国外进口,虽说现在北方政府高中相当一部分是属亲日派,但是日本自己的炼铁设备都需要进口,所以如果要进口这些设备只能从欧美进口,而欧洲在打仗,所以只有美国才有可能提供炼铁设备,所以我才会想办一家洋行好方便自己的生意。”司马见张健听到自己的解释后不再像刚才那般抵触了,于是便靠在沙发上轻轻的解释到。
“你是说,你有办法从美国把大宗的机器设备运回来?要知道去年美国议会可是通过了禁止钢铁设备出口法案。”对于去年法案通过时仍然在美国的张健当然知道美国议会为什么会通过这条法案。更多是为了促进和保护本国钢铁业,更多是为了限制日本钢铁业的发展。不能进口设备那么日本钢铁业根本就不可能利用一战的机会发展起来。通过这一法案的原则一定程度是因为日俄战争后美国对日本的警惕心。但是同样也限制了中国钢铁业没有机会从美国进口冶金设备。(1)
“当然,我的想法就是用这些设备折价参股,只不过这些设备显然不方便以国内公司的名义,所以通过洋行转一下手。还希望行之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从美国弄炼铁高炉的成套设备?司马完全没有必要,在时空异常点的另一端的二十一世纪,有大量的二手的200立方左右的小型炼铁高炉等着司马去购买。
而司马所想就是通过这些炼铁高炉设备,以实物入股地方式换取股权,但是如果想在不引起别人的注意的前下,就只有让这些设备在一家洋行里打个转。同时也能让他们相信这些设备是美国的最新设备。
“为什么你既然能弄到设备,而且是资金显然也不是问题,你不自己建立钢铁厂,反而要做拿设备和那些人合作。”张健当然知道现在钢铁业的利润有多大,但是正是因为利润如此之大,才会有些疑惑司马为什么放着这么大的肥肉自己不去吃?
“呵呵!行之,你来中国多长时间了?难道连这都没看出来吗?如果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私人钢铁企业根本不可能得到大发展,而现在因为欧洲在打仗,外国列强们根本没有功夫来扼杀我们,而且现在投资钢铁企业利润甚丰,时下正是民族钢铁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司马点点头说到,不是司马不想自己吃下这么大块肥肉,而是司马自己现在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和实力。
“现在这个世界,钢铁产量的多少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实力,铁路、机器制造都离不开钢铁,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大量生产自己的钢铁,那这个国家就根本不可能有未来。”在这个时代有时候劝说别人的时候加入民族主义的色彩后,反而会更加有效,像现在明显张健已经被司马说动了,钢铁产量等于国家实力。
“司马兄,可是现在北方政府因为前总统去世政局越发混乱起来,如果司马兄和政府合办钢铁企业估计没有几年的时间很难办成此事。”张健虽说并不在中国长大,可是也在距离京城几十公里外的天津呆了几个月,对于现在华北的时局和政府内部可谓是有所了解,按照北方政府一惯的作风,估计几年都已经够快的了。
“这个事我考虑过,如果依靠政府拨款肯定要等上几年,反正徐绪直的报告里提的是官督商办,我们完全可以和其合作,再吸收北方政府要员投资,只要那些要员们愿意在联合企业投资,对我们来说就和政府参与扶持没有任何区别。”虽然对北方政府现在投资龙烟铁矿和钢铁厂没有多大信心,但是司马还是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保证,只要操作得当那些个北方政府要员不会放弃投资铁铁矿和钢铁厂的机会。
一时之间张健开始陷入犹豫之中,在美国上大学时学时工科的张健也曾经想过自己国内办厂,像很多国内的实业家一样,走实业救国的路子,可是张健知道自己最多只是想想,张家只不过是在旧金山一带开了几十家当铺和商店、饭店之类。
“行之,虽说现在北方时局有些不稳,可是对口外的的影响并不大,怎么样行之有没有想法和我一起在口外开办咱们中国的底特律、匹兹堡,把口外建成咱们中国的鲁尔。” 司马双眼的放光的说到,那口外建成中国的鲁尔!
现在恐怕没有人比司马更清楚在口外的地下有多么丰富的资源,别的不说单就是察哈尔的锡林郭勒盟一地,虽然人口不足三十万,但是土地总面积却达到二十万平方公里。锡林郭勒盟地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势,矿产资源富集,后世已发现的矿产78种,矿产地570多处。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储藏大、品位高、易开采。其中石油、煤炭、天然碱等均属大型矿,储量分别达3.5亿吨、700亿吨和4500万吨。
铁、锡、铅、钨、铬等金属矿和萤石、石灰石等非金属矿的储量非常可观。其中最为难得的是锡林郭勒盟有着北方地区较少见的各类有色金属,铬矿石135万吨,铜矿石28万吨,铅锌金属资源储量100万吨,铋6万吨,三氧化钨4。3万吨,锡6500吨,镍1。8万吨。
更为重要的是锡林郭勒盟还分面着一大片含油盆地一共有53个含油凹陷,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探明储量达到3.5亿吨。煤炭探明可采储量是722亿吨,全盟的煤炭资源绝大部分都是中灰、低硫、低磷的褐煤,是优势质的动力煤和化工用煤。依托着如此丰富并且种类齐全的矿产资源,更何况口外甚少有外国势力渗入,在这里建立大型工业联合体根本就显得再合适不过。
“十年!最多十年人们只要一提到中国就会像提到德国就会想到鲁尔一样,知道中国的有一个建立在荒原之上的工业之城。”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野心,而司马现在最大的野心就是用十年的时间把口外建设成中国的鲁尔,中国的民族资本家走了十多年的实业救国,到最后都走回了原点,他们所有的不是救国之路,而是轻工业富已之路。唯有重工业才能强国,也唯有重工业才能兴国。十年,是司马的梦想,也是一个男人的事业。
第七十九章 厚礼
在这个时空里1916年的天津不同于那个后世被京城给边缘化,甚至于沦为京城的卫星城的天津不同,虽然很多天津的老人都仍旧习惯的称着天津为天津卫。但是此时的天津仍旧是北中国的最繁华之地,城中遍布的各式西方建筑突显了这个城市和百十公里外的到处华式老建筑的京城的不同,清末天津卫长期被八国联军占领,设有各国租界,各种欧洲建筑风格的建筑分布在各国租界之中,倒也属正常。
“老板接咱们的人在那。”六子指着出站口处一个举着纸牌身穿洋装的人说到,司马顺着六子指地方向看过去那个人的纸牌上写着 “西北通用机械公司”,这正是在电报中和公司驻天津办事处商定地方式。
“老板,我是公司天津商行方理,早就盼着什么时候能够见着老板,这下终于如愿了,公司发来的机器昨天已经运到劝业陈列所了。马车已经备好了,老板做了两天的车先到饭庄休息一下。” 身为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天津商行经理地方理,这次是接着公司的里的电报知道公司的董事长这次来天津,当然一定要亲自前来接车。
“行,这也不是寒暄的地方,正事咱们到饭庄再说。”司马点点头说到。方理一见老板应了下来,但在走在一旁引着路,一出车站就看到路边停着四辆黑色的欧式马车,显然方理已经知道公司会来十来个人。
“看报………看报………劝业陈列所华北国货展三日后开展”,街头巷尾,身材瘦小的报童们斜挎着一个大布兜儿,伸长了胳膊挥舞起手中的报纸,穿梭于人群之间。 “这里就是天津?”一坐上马车,司马就隔着马车的玻璃窗,用一种参观者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城市,火车站外有些神情有些轻松却又有些呆滞的路人,还有在后世只有在景区才能见着的老旧的华式建筑,在这些华式建筑之中偶尔会出现一座欧洲式样的建筑,到使得这些欧式建筑显得鸡立鹤群起来。
坐落在和平区小白楼区域内维多利亚道与咪哆士道交口处的利顺德饭店,是天津市最早由外国人在开办的饭店,利顺德饭店是一座富有西欧乡土气息的三层楼房,为当时天津洋式建筑的佼佼者,也成为了当时最为豪华的饭店。因为利顺德饭店在现在天津最为豪华的饭店,所以也必然和现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事件牵扯在一起。
在1912年8月。已是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稳定政局和统治,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8月23日,孙中山乘船抵塘沽,下午5时35分,孙中山抵达天津的招商局码头,孙中山上岸后即乘车赴利顺德饭店。晚8时,直隶都督张锡銮在饭店宴请孙中山。
而公司为司马一行定下饭店就是利顺德饭店,幸好这次在劝业陈列所举办的是华北国货展,与会都大都是华北国商,其中参展的多为天津本地国商为主。而其它地区来的企业主大都因为资本的原因选择在其它饭店入住,所以利顺德的客房到不紧张。
“老板,我们这次来天津参展是否需要拜会一下前农商部总长周先生,虽说其现已不不居农商部总长,但是在天津商界之翁的影响力是无人能及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方理当然知道在天津商界、乃至整个北中国商界,周学熙是什么样的地位。同样作为公司在天津的业务代理人,当然要向老板提出这个建议。
在这一时代的工业格局里,逐渐形成了中国一南一北两个经济重镇:上海和天津。这个格局一直延续到二十一年后的抗战爆发。上海和天津的特点不一样,上海是以商的力量为主,以社会力量为主,比如制丝工业、棉纺织厂、以上海总商会为代表的那一批人,是一个群体,核心是宁波帮,叶家、朱家、周家。这个时候宁波帮从太平天国以后去上海已经三十年左右,已经成了一定气候。
而天津则是官商为主,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推行的,手下主要做事的就是周学熙。它利用政府、官方的力量振兴实业,在全国还是领先的。周学熙的企业集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工业格局的形成,在周之前,华北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周氏集团还影响了中国的产业格局形成。在他之前,水泥和玻璃制造在中国都几乎等于零。对于华北的纺织工业,他也是奠定基础的,尤其可想其在天津商界的影响力。
“拜会周先生那是自然,但是咱们冒然前去,只怕有些莽撞吧!”周学熙这可是写进历史书的历史名人,如果能亲自拜会一下这些历史名人,对司马而言倒是有着不一般的吸引力,只是如果就这么冒然前去,司马个人还是觉得有些不妥。
更何况,司马知道如果自己想开发龙烟铁矿、办钢铁厂的话,单靠自己肯定不行,如果能得到担任过北方政府要员的周学熙的帮助的话,引其参股的话,到时铁矿、钢厂的事都会好办许多。
“老板,这个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前些时候周家已经派人来和我们洽谈购买纱机的事宜,因为周家希望先付一部分机款剩余部分暂时赊欠,当时我并没有答应下来,现在如果老板愿意……”方理说这话时底气都有些不足,要知道这可是几十万的生意,虽说周家的信用搁在那,这么大一笔单子,就是再借给方理几个胆子他也不敢私自答应赊欠。
“他们定的单子有多少?。”在司马看来自己造这些机器,除了自身谋利,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促进国内民族企业利用一战这个宝贵时机加快发展。如果说因为这些企业家一时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这些机器,而导致他们推迟办厂时间,并因此错过了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宝贵的发展时机的话。那样做的话就有违自己的初衷了,这并不是司马乐意见到的。
“老板,周家现在的厂子是15000锭的生产能力,现在准备扩大到六万锭,差不多将几十万的单子,但是周家现在只能拿出一半,余下的说要到年底新厂投产后才能付清。” 方理一听老板这么问到自己,心下知道没准老板心里想应下来,可是却知道这个单着实太大,一下赊下几十万,恐怕在国内的国商里还没有那个人有魄力做出这么大的手笔。
“也就是他们要赊欠差不多三十多万,拖到年底时间也有点太长了,如果他们愿意分期结款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一下拖欠三十多万,拖欠的未免太多了,而且是到年底对能结算,但是如果分期结款倒也是不错。司马算了一下若是把这些赊款分成十二个月,分期付款的话,差不多第二个月以后就是纯利润,那怕公司十个月以后才能得到这些款子,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分期结款?老板,你是不是准备答应周家?”虽说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方理还是被老板几乎想都没想就应下让周家赊欠下这笔巨款给惊了一下。 “周家的名声,就能值这三十万,更何况只是分期结款,以后只要是国商们购机器,赊欠额不超过40%都可以用分期结款地方式。”司马之所以这么说,除去想扶持国商发展之外,还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的办厂的国商们,办厂除了谋利之外,也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发展实业,以达到他们的强国理想。
而且是现在如果公司在他们创业时赊销给他们机器,所换取的除了国商的发展之外,同时也能使得各地国商承下这份情,对以后公司的发展是绝对有利。更何况司马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相信这些办厂的国商们绝对不可能拖欠机款,这个时代的商人远不是像后世那样,欠债的是大爷,要债的是孙子,更不会出现杨白劳逼疯黄世仁的笑话。诚信是这个时代的国商们的立业之本,一日毁信,万年难赎。可惜后世国商们的所为却恰恰与其相反。
“这样,你今天去通知一下周家,把我们的意思和他们说一下,如果他们答应的话,就在国货展时签约,顺便问一下是否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去拜会一下国商前辈周先生。” 虽然嘴上这么说,司马也知道有自己备了这么大一份厚礼在前面做着铺垫,恐怕到时周家的大门也就为自己打开了。
第八十章 周家(上)
“……欲挽回此劫,第一步须唤起民众,对外货不买不卖主义,第二步须竭力提倡国货,一方促进社会,革新工业,以齐抵抗外货,一方使人人得认识国货的机会……我们……不救国则已,救国当自提倡国货始……”
这是周学熙担任农商部部长举办国货展时所发出的邀请信中,如是写到,后世之人大用外国品牌时,根本无法想像这个时代国货对国家、民族的意义,更无法想到如果满地皆洋货对国家、民族的影响之恶劣,这一切后世之人大都无视。居其位、谋其政,周学熙曾身居财政部总长、农商部总长,其发展国货实业也无可厚非,但是待洪宪事起,袁世凯要当皇帝,觉查到自己是 “错投”,从而,离袁往北海养病去了。
虽说个人已辞去公职,但是周学熙仍然以个人投资、集资地方式发展实业。他以天津为基地,经过苦苦经营、多年努力,周学熙亲手营建了一个资本总额达四千余万元的庞大的周氏企业集团,包括水泥、陶瓷、纺织、煤矿开采、玻璃制造等大型企业。他拥有自己的银行和货币发行,并统一了全国流通货币,成为北方最大实业家。
共和五年,华新纺织有限公司注册后,在天津厂开工的基础上,立即着手建立华新的其他几个纱厂。如果按照历史上的发展,周学熙直到共和七年才筹集足够的资金,用于兴建成华新纺纱厂,而当工厂投产时一战早已结束,虽说工厂仍有利润但是其利润远非战时那般丰厚,同时还要面临日商打压,这次司马送去的这份大礼,至少可以其的工厂在共和五年年中左右投产。
“父亲,今天上午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天津商行地方经理通知我们,他们公司董事长同意我们赊欠机器,余款分一年十二个月偿清。”周明泰毕恭毕敬的站在父亲面前说到,虽然本意不喜经商,但是作为周家的长子周明泰却必须要尽起周家子弟的责任,在商海打拼。
“哦!明泰,是不是他们董事长到天津了?如果没到的话,方理应该不会有这么大的魄力答应赊欠这么大一笔机器款子吧!”虽说去职后的周学熙每日焚香顶礼,斋戒沐浴,检阅《藏经》,俨然像个居士一样每日与佛经、佛学为伴,但是办理实业和集团事务却仍然是其重心,时下一听到明泰说到他们答应下自己的要赊机器的时候,心下就有九成把握他们公司的董事长到了天津。
其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