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市民的奋斗(无语)-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愿上帝宽恕他的灵魂!”看着被杀死的威尔,史密斯闭上眼睛为他祈祷,但腿仍然在麻木的迈着脚步。史密斯甚至在心中庆幸自己看到这一幕,否则自己或许也会晕倒在地,然后像威尔一样被土著人处死。
又走了数十分钟之后,因为严重缺水已经头晕目眩的史密斯听到队伍前方的骚动,同时传来人们兴奋的呼喊声。 “水……水……”史密斯看到前方不远处一个面积不大的小绿洲,绿洲间一个小湖在阳光映射下散发着诱人光芒,看到绿洲的史密斯吞了吞早已干涸的口水,然后朝不远处土著指挥官看去,要想喝水必须要得到他的许可。
所有人都在静静的等待着,等待土著骑兵喝完水装完水囊,并等他们的战马饱饮之后,才能得到冒着生命危险喝水的准可。这一路上土著人想出无数种理由以杀死他们,他们发明了一个喝水的游戏。终于看到土著指挥官牵着马返回,史密斯已经作出随时准备狂奔的姿势,同时直盯着土著指挥官,看着他用一个布袋装满沙子,当沙子从布袋中漏出来的时候,史密斯和其它人一样拼命朝不远处的绿洲跑去。
“咕噜、咕噜、咕噜……”一跑到湖边史密斯便挤过人群跳入湖中大口的喝着湖水,清洌的湖水漫过身体又滑过喉咙的感觉让史密斯有一种置身于天堂之中的错觉。即便如此史密斯仍然不忘朝站在沙坡上的土著军官看去,看他手中的布袋。在布袋里的沙子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时候,原本拥挤在湖边拼命喝水的人们开始不顾一切的朝回跑,只有少数人仍然在拼命的喝水,显然他们已经不顾一切,只想喝到足够的水。
“呼……呼……”跑回出发点的史密斯大口的呼着气,一边朝手提沙袋的土著军官看去。而此时几十名土著骑兵已经在距离湖边百米外排成了一排,闪亮的马刀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刺目的光芒,而在绿洲中仍然有数十人在那里喝着水,他们置身于清洌的湖水中,显然已经忘记了此时他们身在何处。土著军官手中的沙袋仍然在漏着沙子,已经跑回来的数百名战俘都用一种悲哀眼神看着在湖中享受最后盛宴的人们。按土著军队的规矩,当沙袋中的沙子漏完的时候,还未赶回队列的战俘会被处死。
“所有人都在看着他们,不会有人注意到我的,绝不会有人注意到我。”在所有人都朝向绿洲的时候,史密斯在心中不断劝说自己逃跑。这时候无疑是逃跑的最好时机,史密斯知道自己或许不可能走过这条死亡之路,谁知道还有多远才能走出沙漠,此时史密斯只想回家,回到英国,回到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的身边。
“呒啦啦!……”当土著军官提着的沙袋不再漏出沙子的时候,一排土著骑兵出现了如同梦魇般的吼叫声,操马挥刀朝绿洲冲去。 “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听到如梦魇般的吼声史密斯在心中对自己说道,同时直勾勾的看着十几英尺外那丛闪烁着可爱绿色的骆驼刺,这丛骆驼刺高度虽然只有不到三英尺,但是却绵延十余英尺长, “或许可以躲在它的后面”看着那丛骆驼刺史密斯如此想到。
但是在迈起脚的时候,史密斯不禁开始犹豫了,尤其是在看到一片平坦的沙地上没有一个脚印的时候,史密斯不敢再抬起自己的脚步。 “是逃?还是留下?”史密斯在心中犹豫着,而远方传来的惨叫声不断刺激史密斯的神经,终于在惨叫停下的时候,史密斯还是没能鼓足勇气迈出逃跑的脚步,在必死和未知的死亡之间,史密斯选择了后者。
当战俘队伍重新上路的时候,史密斯看到一名土著骑兵骑着马检查附近的几丛骆驼刺,显然他们早已经注意到那里,看到这史密斯不禁开始庆幸自己没做傻事。在战俘队伍的身后,六十多具被马刀砍翻的尸体横七竖八的躺在绿洲附近,在绿洲的上空开始出现食腐的秃鹫,沙漠中的秃鹫显然已经发现了为他们准备的盛宴。
绿色!一个多小时之后,在土著骑兵的欢呼之中,史密斯看到远处一片绵延起伏的绿色,看到绿色的草原,史密斯几乎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走出沙漠了。几十分钟之后,史密斯所在的战俘队被赶入一个位于沙漠边缘的棚屋,围绕在棚屋周围的是带刺铁网组成的围墙。
没有在棚屋里找到位置的人被聚集在外面一大块空地上,而史密斯则在棚屋里面,这是自投降后史密斯第一次在房屋中过夜。简陋的棚屋空气中弥漫着酸酸的人汗气息和浓烈的尿臊味,这种用木板、柳条制成的如闷罐式的简易工棚,或许只有牲口才适合在这里生存,棚屋内充斥着刺人的尿便味,显然是先前曾在这里短住的战俘留下的痕迹。恶臭,濒临死亡的人们发出绝望的叫喊,因长途跋涉而变得虚弱而不能动弹的人的呻吟声,让人无法忍受这一切,为了避免自己精神崩裂史密斯只好将衣服的一角塞进耳朵,静静躺在棚屋角落里休息,谁知道明天又要走多远?棚窝内的汗味、尿便味杂陈,恶心得让人几乎窒息。
“嘟!……”就在史密斯昏昏欲睡的时候,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哨声,史密斯立即被刺耳的哨声惊醒,有些蹒跚的走了出来。在哨声中所有人就像是受惊的动物般快速离开了棚屋,几分钟之后,三百多名战俘站在棚屋前的广场上,史密斯看到在一个由木板钉成的箱子上站着一个土著军官,他站在高台上,俯视每一个战俘。站在台上的帕热西姆看着面前六百二十七名俘虏,嘴角露出冷笑,两个押运队押来的一千两百名战俘,经过几千公里长途跋涉已经减少了接近三分之一,等到这个工程完成之后,他们还会有多少人活下来?
“……你们都是一群懦夫,任何一名自由军团的战士永远都不可能向敌人投降,更不可能成为耻辱的俘虏,而你们英国人却像一群狗一样投降了,还有你们这些印度人,被英国人殖民统治了数百年,竟然从来没有反抗过,作为亚洲人的你们竟然背叛了亚洲,作为英国人的走狗参与了对突厥斯坦的进攻,你们这些印度人连狗都不如,是蝼蚁,是杂碎,你们根本不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史密斯听到高台上的土著军官在那里滔滔不绝的叫嚷着,此时史密斯恨不得这个土著军官并不会说英语,至少那样自己就不需要在这里感受他话语中带着的敌意,这种人竟然是自己所在战俘营的指挥官。
“一百多年以来,你们英国人和俄国人一样,试图占领突厥斯坦,占领突厥斯坦的俄罗斯人已经被我们钉死在这里的每一条公路边,而你们这群可恶的入侵者,竟然试图入侵突厥斯坦。在这里你们会为曾经做出的一切付出代价,但是你们应该很庆幸,现在仁慈的阿格那耶夫司令给了你们一个赎罪的机会,你们将参加一个铁路工程,如果铁路能够按时完工的话,你们就可以得到自由,但是你们要记住一点,每天如果完成不了定额的任务量,就不会得到晚饭,如果连续三天无法完成任务量,就处决一个劳动组,如果有一人逃跑,同一劳动组的其他九人将被处决,你们记住如果拖误工期或是有人逃跑的话,我会让你们牢牢的记住我帕热西姆上尉,即便是到地狱之中。”站高台上的帕热西姆说完话后,环视了一眼台下惶恐不安的战俘,这些畜生根本不配活在世上,如果不是铁路工地需要工人,帕热西姆更乐意直接把他们处死。
“每十人一组,你、你、你”在帕热西姆讲话一结束,立即过来十余名士兵把这些战俘按十人一组的方式编成劳动组,而被编组的战俘则非常意外的领到了搪瓷制的饭盒,竟然得到了半盒咸面汤。 “咕嘟、咕嘟……啊!”尽管半个小时之前那个叫帕热西姆的军官的讲话把大多数人生存下去的信念一点点的击溃,但是当战俘们喝到热腾腾的咸面汤时,却沉浸在几十天来第一次吃到热饭的兴奋之中,尤其是热腾腾的面汤进入肠胃的时候,那种久违的暖暖的感觉让大多数战俘重新燃起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或许这里并不算太坏。”喝完热面汤后被获准在战俘营内四处走动的史密斯心中如此说道,只要帮他们修完铁路,就能得到自由,这至少让史密斯看到一线活着回到妻子莱斯尔和女儿雪丽身边的希望。
和这个时代其它各省的行政学校不同,西北行政征学校更像后世的公务员短训班,政府招募的公务员都在这里接受时间长短不等的学习培训,西北地方公务员大都在此接受过培训,说其是西北地方官员的摇篮一点都不过份。
“……而在历史上,人们为了区分内地的回民与新疆地区的维族,一般把新疆地区和来华阿拉伯与波斯穆斯林称之为 “缠回”,即缠着头巾的回教徒,把内地回民称之为 “汉回”,所谓 “汉回”就是信奉了回教的汉族。你们要清楚一点在新疆省220万人口之中,有90%系缠回,汉族仅占7%、汉回占2%、而蒙古人则占1%,在人口构成上新疆省不同于国内任何一个省份。
也正因为如此,决定了我们在新疆执行的特殊政策,国家要巩固边疆以御外侮,根本手段之一是同化当地土著民族,这是自清代起治疆的根本核心,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虽然前后已经百年但是汉族教育却始终无法同化缠回。”在行政学校大教室内石维新给面前三百二十五名学生上课,从前清光绪年间就在新疆担当师爷的石维新对新疆的一切再熟悉不过,正因为如此才被从新疆调到行政学校担任老师。
“无法同化缠回是治理新疆最大的问题,这就意味着缠回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我们在那里的依持,对待缠回问题我们更多的是采用自左帅西征起采用的办法,即管理上依靠缠回贵族、大地主、大商人,借他们之手管理各地缠回,在统治上则依靠各地兵屯、民屯的汉民或汉回。新疆建省后,开始进行大规模兵屯,而兵屯以营为主要建制,一营500人左右;以哨为基层单位,一哨90人左右,分别由营官、哨长、什长兼管。各地民屯,分别由道尹、知府、同知、知州、知县、县25分级兼管。
共和后兵屯转为民屯,但仍然保留军事成份。兵屯以及民屯是我们最重要的依持,你们必须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之下,你们在处理事务的时候必须要维持几十年新疆地方官员处理当地事务时的做法,偏向于兵屯、民屯内的汉人居民,记住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这是在新疆做好事务官员的根本前提。”
石维新在说最后一句的时候,几乎一字一顿的提醒这些青年,他们还太年青,或许并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问题。 “你们知道为什么蒙古人用不到1%的人口统治了新疆近600年,除了象我们利用当地贵族、地主以及大商人之外,他们还远比我们要更为残忍,在蒙古统治时代,如果有一个蒙古人死在缠回聚居区,方园十里内所有缠回都会……咔!”话音一落石维新略带笑意用手比划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手势,在石维新看来,蒙古人的统治无疑是最为成功的。
“1%的蒙古人依靠铁腕管理新疆六百年,占据新疆最富庶的土地,这一切随着准葛尔的覆灭而宣告结束。我们在新疆执行的新政是在结合蒙古以及前清治疆经验制定的政策,在以后你们会了解新政的内容,但是必须牢记一点,永远不要吝惜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武力可以激起人们的反抗,但是同样可以让人们屈服。”石维新的话音一落整个教室立即响起一片交头接耳声,看着台下面带兴奋的学生,石维新明白这些学生会在未来成长为合格的事务官员。
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疆
地处天山南北的新疆地区,自光绪十年新疆建省之后,经过多年的恢复发展,至共初时期生齿日繁,需用日增,商务亦蒸蒸日上,不仅羊毛等经甘肃、绥远各省大批外运,与西北区特别是俄国民间的商品交流亦非常频繁。在共和六年之前,新疆省对区外的贸易,十有八九为俄国人所操纵,除谷物、小麦、面粉、食盐、干果等物品多输往外蒙外,该省绝大部分原料、半成品以及日用工业制成品的输出入对象均是俄国。
受限于恶劣的交通条件每年向包头方面输出的,仅为皮毛、干果等,由包头输入的,也仅是少量杂色布匹。共和三年欧战爆发之后,因货物来源下降俄国商行对新疆工业品输入一落千丈,而新疆对俄国农矿原料出口亦随之日益增长。而共和六年二月突厥斯坦自由军团起义后,新疆对外俄贸易即告中止,但随着新疆被西北吞并以及科布多入疆简易公路的投入使用,新疆的原料以及半成品开始大量输入西北,而西北工业制造品大量输入至新疆。
坐在卡车上的田奉清见到天山脚下这片美丽的牧场,虽然时值盛夏,但是这里的气温却只有十度左右,以至于田奉清在进山后就改穿春装。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洁白的羊群……”仿佛歌声在耳边响起,眼前美丽的牧场让田奉清不禁有些陶醉。两辆卡车组成的车队一进入牧场立即引起牧民们的关注,尽管他们不是第一次看到不用马拉的大车,但是仍然对 “吃油”大车心存敬畏。
现在牧场中已经见不到孩童追赶大车时的叫喊声。自从义务教育法案普及后,儿童大都在四十多里外村子里的公民学堂读书,吃住都在学校之中,一年只有放寒假时才会回到牧场,他们平日在学堂公地上劳动,以挣取寄宿学校的伙食费。半个多小时前路过学校时,田奉清还给学校带去了商会捐赠的物资,对于把缠回学生送到学校里接受汉式教育,迪化商会当然是大力支持。
“那尔苏巴依”刚一跳下车田奉清就看到走出蒙古包的那尔苏巴依,于是立即热情的和其打着招呼。 “田先生,您来了,实在太感谢您了,劳您这么远给我们送绵羊。”满面笑容的那尔苏在招呼田奉清时,不时朝其身后的卡车看,当看到卡车上铁栏中肥大的绵羊发出 “咩、咩”叫声的时候,脸上笑意更浓了,绵羊在那尔苏眼里,就如同金元宝一般诱人。
“一共四百三十头母绵羊,外加三十五头种羊,都在这了,不出三年你的牧场里至少会有万头绵羊,到那时那尔苏巴依您即便是坐在屋子里,恐怕也有数不完的钱,不出五年,整个天山都会传颂那尔苏巴依的富名。”田奉清指着身后的卡车笑说道,这些绵羊是田奉清应眼前那尔苏的要求从迪化种羊场中带来的美利奴绵羊,这些绵羊原本是提供给移民农场和新疆上层的十六王公,这次之所以卖给那尔苏,是因为一年多前他对自己的帮助,否则怎么轮也不会轮到他的头上。
相比于新疆本地绵羊美利奴绵羊的产毛多出四、五倍,而且毛质更好。随着国内外对于毛呢以及毛线的需求日盛,现在各商行的羊毛定价是一百斤羊毛能卖25块钱,价格较之过去增加了一倍有余,羊毛现在在西北各省等同 “软白银”。而西北推出产毛量惊人的美利奴绵羊,也因此受到从蒙古到新疆牧民的欢迎和追捧,而这也成为笼络王公贵族的最好工具。
“田先生,那尔苏真不知道如何感激您,用你们汉人的话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将来田先生若是有用到那尔苏之时,那尔苏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看到如黄金般迷人的美利奴绵羊,那尔苏激动的说道,这些绵羊给自己带来的财富,自然不需要田奉清多言,否则那尔苏也不会在月前到迪化找田奉清买羊,自从知道王公们养的这种绵羊后,那尔苏可是连夜里睡觉都想着它,现在让自己得到了。此时那尔苏眼巴巴的看着绵羊,在绵羊给赶下车的时候,就像黄金进入自己的钱袋一般,显然忘记了自己得到这些绵羊是用山前一块面积超过600顷的临湖牧场换来的。
“那尔苏巴依,这是牧场的转让文书,只要您签个字这些高产绵羊就属于您了。”田奉清拿出一份土地转让文书说道。作为西北公司新疆农业安置中心主任的田奉清之所以答应那尔苏买羊的要求,根本原因就是冲着山前那片牧场,牧场面积足有600顷之多,牧场土质非常肥沃。用几百只绵羊换回一大片肥沃的牧场简直是超值,而未来牧场经过开垦后,足够安置超过1000户武装移民,而这1000户武装移民就是按在山前的一颗钉子,不过这一切显然不是这个土财主能够想到的,他们看重的大都是眼前的利益和金钱。
“行,行,我这就签字。”那尔苏没有一丝犹豫就在转让文书上签字了,尽管教寺中阿訇曾经告戒那尔苏把牧场卖给汉人是个错误,但是那尔苏更在意的是有了这些羊自己的财富可以增长几倍,这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600顷牧场又算得了什么。
1884年新疆建省之后,在同化缠回政策下清政府 “分设义塾”,开办世俗教育,要求但凡缠回儿童,自8…14岁都得入学,对入学的缠回儿童,给予提供笔墨,免除徭役,学习成绩优异者毕业后可予顶戴等奖励,鼓励各地缠回送子女上学。然而千年的宗教习俗是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的,同时因为学校每天要拜孔夫子像又与回教禁忌拜偶像抵触,而 “四书五经”、 “八股文章 ”又令学生们望而生畏,种种原因致使教育受阻,至辛亥革命,全疆仅只有民族学生1500余人,而且多为新疆十六王公以及其它贵族子女。
共和初年杨增新为维护统治,以一切宗教都劝人为善为宗旨,如果人们不信宗教,不敬阿訇,便不免会做出出轨的事情,于是便大力支持兴办回教教育,他鼓励和支持阿訇举办回教经文学校,规定除了由毛拉教授读、写《古兰经》的清真寺学校外,不得开办任何其它学校,于是经文学校垄断缠回教育的局面仍被延续和推广。
库车,古称龟兹,汉之西域都护府,唐之安西都护府及龟兹都督府均曾设于此,清光绪年间设库车直隶厅,后改设直隶州。共和二年(1913年)改设库车县,现隶属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位于新疆中西部,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县城,在当地人的口中被称为 “汉城”,其意不言自喻。在库车县城外不远有条非常宽敞的大马路,库车和附近缠回贵族经常在这里的举行赛马。
而在马路边有一条笔直的大路连接马路,路上耸立着一座门楼,在门楼后是一座汉式风格的建筑,有着汉式的大房顶,看起来要远比周围的建筑更为高大,再过去则是一个穆斯林风格的建筑,规模稍小,门前有回教风格的过道、花格子玻璃,在两栋豪宅门前有数层很漂亮的石质台阶,台阶下面有花圃和灌木,还有十数棵高大的榆树。
这里便是新疆十六大家族鄂对家族的库车亲王府,自大小和卓平叛后,清朝皇帝很善于利用当地的民族精英、上层来管理,在新疆藩部就是用当地王公贵族来管理,清朝皇帝重用了16个当地大家族,就是当地上层的16个家族,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治的权力和很高的荣誉,但是又把他们牢牢的控制住,库车鄂对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共和后,新疆和蒙古一样,尽管废除了满鞑皇帝和满鞑的贵族制度,但是新疆地方上的王公制度仍然被保持下来。毕竟无论是对于满清或是对于共和新政权而言,新疆16个上层家族仍然是维持在新疆统治的最好工具,甚至于共和后他们的官阶名称未降反升,而现任的库车亲王米扎尔。买买提明王在共和三年,经过时任新疆督军杨增新的荐举,由中央蒙疆院颁发了大总统册封令,由库车郡王被晋升为库车亲王。
站在 “热瓦”上的林新云打量着眼前这个汉式风格的建筑,王府这座汉式建筑大约是在百年前由满鞑皇帝赐建,门前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这在汉式建筑中非常少见。林新云所站的 “热瓦”汉语意思是 “望月亭”,是四方型的高台,四面都是斜坡,看起来很壮观,亭子上画了很多回教式的花纹。当看到库车回部亲王米扎尔。买买提明王爷在仆人簇拥下满面笑容的登上望月台时,林新云连忙迎上去,两人看起来好不亲热,而一个年近六十岁的老人和一个二十余岁的年青人彼此之间以兄弟相称的场面也着实有些滑稽。
“王爷,根据西北地区义务教育法案规定,所有宗教学校必须在今年五月之前全部停办,所有适龄学生必须就近到公民学校就读,因此清真寺的宗教学校必须要停办,但是根据举报,仍然有十三所清真寺学校无视国家法规,拒不关闭,不知道王爷认为此事应该怎么处理?”林新云一边喝茶一边轻声问道,尽管已经得到省政府的指示,但是出于礼节上的原因,林新云仍然按惯例来王府打声招呼,而打招呼还有一些其它的意思,毕竟利用新疆贵族管理回部是新疆新政的核心之一。
关闭新疆宗教学校是司马为了淡化宗教对于缠回影响的一步,同时也是在新疆推行义务教育的要求,强制缠回子女接受正规公民学校教育,是同化他们的第一步,先从文化上将其同化进而将其汉化,并最终使得这些人在文化与精神上都被驯服。这是稳定边疆区唯一的选择,也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府的茶叶非常不错,闻着杯中飘出的清香,林新云有种身处内地的感觉,在新疆很难喝到上等铁观音更何况还是新茶。这些茶是边防公署理藩处为蒙古、新疆王爷们准备的上等铁观音新茶,都是用飞艇顺便带来的,新疆十六个回部郡王每人都获赠十余斤新茶,在新疆能够喝到新茶本身就很稀罕,理藩处这般用意实际上是为了笼络这些藩王。
“这……不知道省政府准备怎么处理此事?”喝着茶的米扎尔。买买提明反问道,作为回部王爷买买提明当然希望此事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买买提明明白新疆纳入西北之后,所有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诸如禁停清真寺学校、裁撤王府卫兵、建立省议会等等一系列共和新政在新疆被强制推行。作为库车回部亲王的买买提明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鄂对家族的利益,其次才是回部的利益,毕竟鄂对家族依附清人、汉人已经有数百年,家族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这一次却因为牵涉到清真寺,买买提明不得不谨慎对待。
“王爷,省政府的意见是有律当依。”伴着一声杯盖划过茶杯时发出的脆响,林新云用一种异常平淡的口气说道。对于省政府做出这个决定林新云并不奇怪,在西北所有一切都讲究规则,而这个规则就是法律,没有严明的规则,就没有西北的现在,规则从来都是西北的生命,有人破坏了,自然需要受到惩罚,无论对方是谁。
“啊……林知事,这个……各寺阿訇办立学校,实际是受上任杨督军鼓励,目地也是为了劝人向善,虽说与朝廷,不,国家法令有违,但知事大人也应该明白,回部民众信奉回教千年之久,如若严格按律行事,只怕会激起民变。”林新云的话让买买提明心中一惊急忙开口说道,那里还顾得祖上传下的规矩。按照四个月前政府发布的公告,对到期后拒不关闭清真寺宗教学校的阿訇以及其它个人或团体,一律按违反义务教育法案的相当罚款条例执行,像坚持办学的阿訇至少会被处以六个月有期徒刑,同时还会被处以巨额罚金。而逮捕阿訇很有可能激起回部的民变,到时夹在政府和回部之间的鄂对家族将如何是从?
“民变?王爷,法律就是法律,如果发生叛乱的话,库车县驻防的一营边防军和警察局会在法律授权下开展平叛行动,我相信以王爷的深明大义,应该可以理解届时边防军开展的平叛行动。”尽管说出来的话语中带着血腥味,但是林新云的语气显得却非常平淡,似乎在他看来平叛只不过是一件如割草、收麦般的平常之事而已。
“林……林知事,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吗?如果政府需要的话,本王愿意出面说服十三座教寺的阿訇停办学校,这些阿訇大都年老体弱,实是经不起任何牢狱之灾,本王愿出面说服各村把子女送到公民学校,绝不会有任何懈怠,不知道林知事意下如何?”林新云的话如惊雷一般在买买提明的心中掀起波澜,买买提明连忙起身恭敬的问道,作为库车回部亲王,在保证家族利益的同时买买提明还需要顾及回部的利益。
买买提明不会认为林新云的话仅仅只是威胁,自清季以来,官府从不吝于使用武力来维持自己的权威, “永远不要和官府作对”这是鄂对家族的家训。原因很简单,官府拥有回部难以想象的军队,只要他们愿意可以杀死所有人,和官府作对的代价很有可能是身死族灭。
“王爷折煞林某了,您是回部亲王级别远在林某之上,这个礼林某实是当不得、当不得。既然王爷您出面说情,林某自然无话可说,三天,三天之后如果教寺学校还未停办,到时还望王爷莫怪林某只能按律行事。”在买买提明亲王起身行礼时林新云连忙闪身恭手答道。保持对当地高层贵族的尊重是官员的职责,毕竟这工具是需要善待的,之前的言语相威实际上就是为了让买买提明主动站出来承担此事,武力是必须的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手段。
位于天山牧区博克多公民小学是新疆第一批286所公民学堂中的一所学校,学校所在这片土地是省政府出资从本地一名伯克手中购得,学校里的学生是来自整个牧区的800多名年龄从7岁到14岁的儿童,他们在这里接受法定义务教育。 “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劳动,严格意义上来说,在西北这绝对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案,可偏偏适用边疆特殊教育需要。”
看着在田地间干活的几百名学生,付征南对身边的寇炎说道。作为老师付征南本意希望在这里能够像在西北一样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但是在这里却只能想象一下罢了,全寄宿制的义务教育公民小学,在全中国恐怕也只有新疆才有这种 “好学校”。 “如果他们不到学校农场干活,学校食堂那里会有伙食提供给他们?别忘了就是西北也不过只提供一顿午餐而已,在这里我们可要管他们的吃住,如果不是……”
寇炎的话只说了一半就打住了,按照来新疆时接受的培训,那几个字在这里绝对不能提及,尽管那是建立公民学堂的本意,但是有时候很多东西是不能说的,尤其是当老师的,他们到这里是教书育人来的,如此而已并没有其它目的。相比于西北等地的公民小学新疆公民学堂全部实行寄宿制,而拥有一个面积860亩农场的博克多公民小学则显然有些另类,之所以建立学校农场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现代化的农耕技术,但是实际上学校农场却是用来保证教师和学生的伙食,政府没有多余资金供养那么多学生。
“再说在这里他们可以学习到现代化的农牧知识不是吗?新的耕作方式,高产牧草的种植、收割、青储这一切都是他们在家学不到的。六年后,他们的文化不仅可以达到小学生的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