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行(庚新)-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这丰乐楼和潘楼之间的竞争,那可是一言难尽。
    似乎从仁宗皇帝开始,将近百年间,两座酒楼便冲突不断……
    当得知封宜奴找玉尹做曲词时,马娘子还暗地里嘲笑封宜奴:便省了那几个小钱,找一个屠户作曲词,简直是笑话。
    她承认,玉尹乐律确是高明。
    同时她也知道,玉尹能作出《登岱》一诗,也算不得白丁。
    可是,马娘子太了解玉尹了!
    或者说她太了解此前那个玉尹……
    也正是这原因,马娘子一面看重玉尹,另一面又瞧不起玉尹。
    否则便不会有后来玉尹乔迁时,让白世明过去道贺的事情发生。不过,即便是如此,马娘子也不甚在意。高尧卿也好,朱绚也罢,还有那些个太学生,在她眼中都不成气候。丰乐楼能立足开封百年,也并非没有根基。几个小娃子,马娘子真个看不入眼。便是她知道有柔福帝姬在,也未必会真个上心,了不起便是重重责罚白世明而已。
    相反,马娘子也因此对玉尹心生不满,认为玉尹有些狂妄了……
    可谁又能想到,玉尹偏偏在她认为最不可能有成就的领域中大获成功,牡丹亭一曲出来,让马娘子大跌眼镜。
    这两日,潘楼连续上演《游园》,给丰乐楼带来巨大压力。
    虽则丰乐楼依旧是生意兴隆,但比起潘楼那热闹场景,明显要冷清许多。
    直到这时候,马娘子才真个有些后悔了。
    “妹妹这话怎说得?
    倒也不是急,而是觉得……却是我当初看走了眼,小觑小乙,才有今日这个局面。
    请妹妹来,是知道妹妹聪慧过人,帮我出个主意如何?”
    “姐姐要我如何出主意?”
    李清照端起一杯清水,漱了口,复又吐到一旁的盆子里。
    “我欲请小乙作词,可你也知道,我家那不争气的混账东西,着实把小乙得罪狠了。
    听说妹妹和小乙交情不错,所以……”
    “所以让我做个说客?”
    马娘子忙不迭点头。
    李清照却叹了口气,摇摇头,轻声道:“我确是认得小乙,可说起来,也不过一面之交,加起来说过的话,只寥寥数语耳。若论交情,我倒是觉得姐姐和小乙交情更深。当初丰乐楼帮过小乙,这份情意不管怎地都在,小乙又岂能不记得?
    只是这件事,姐姐到现在还没有明白错在何处。”
    马娘子忙正身道:“请妹妹指点迷津。”
    “姐姐嘴上说错了,可这心里,却认不得错。
    当初潘楼请小乙作词编曲,封宜奴亲自登门相求……而后又有诸多照拂,当小乙说要指点徐婆惜的时候,封宜奴更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这又是对小乙何等信任。
    小乙而今,已不是那个当初整日里和人争锋,打架斗殴的马行街泼皮。
    他如今也算是有些名声的……也许在姐姐看来,他那名声地位算不得什么,可是与他而言,却需要有人给他尊重。否则,当初官家敕命,何等荣耀?他为何又要拒绝!别说什么他自觉才学不够,想想太乐署那些人,而今又是怎生的态度?”
    马娘子听罢,沉默了。
    李清照说:“姐姐嘴上说敬重小乙,可这里……”
    她指了指心口,轻声道:“姐姐可真的敬重他?若真个敬重,姐姐这时候便不是坐在这里与我商量,而会亲自登门,向小乙求曲。可是在姐姐心里,小乙始终都是个马行街的肉贩,便桥的屠户,登不得台面……这样子,又如何求得好词?”
    “这个……”
    “姐姐,还有一句话。
    当初封宜奴看了小乙的曲词,曾称赞不已,还请教小乙其中奥妙。你道小乙怎地回答?
    他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细想来,这话说的不差,曲词这东西可不是讲史说书,随便可以得来。你便是现在找他,也未必马上写得出好词。便写得出好词,这时间上,也不足以姐姐周旋。”
    “那怎生是好,便眼睁睁看着封宜奴得意?”
    李清照听了这话,不觉心中一叹。
    马娘子精明过人,而且为人品性也不算差,否则李清照也不可能与她成为好友。
    只是,她有时候过于斤斤计较,比之封宜奴,却少了些大气。
    恐怕这也是最近两年,潘楼蒸蒸日上,而丰乐楼却渐渐抵挡不住的主要原因……
    若换个人,李清照绝不会插手。
    可马娘子的事情,却让她不能袖手旁观。
    毕竟,这是她在开封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在赵明诚不在身边的时候,马娘子的确给她帮助良多。这份情意,李清照不能不去偿还,也注定了不可能不插手。
    “姐姐可认得这个?”
    李清照取出一份大宋时代周刊,摆放在马娘子面前。
    这大宋时代周刊,还是创刊号……毕竟这时代的科技不可能达到日报的水准,时间的间隔上,自然也比较长。马娘子一怔,拿过来看了一眼,“大宋时代周刊,我怎能不知?”
    “可姐姐知道,这大宋时代周刊,是小乙一手所创?”
    “啊?”
    “若不是前两日十八姊偶然提起此事,我也不知道小乙才是这幕后之人。
    他能想出这般好东西,又岂是等闲之辈?姐姐且看副版上,那篇东京美食录……”
    马娘子当然看过这份报纸,不过对于副刊上那些市井文章,却真个没放在心上。
    “千金一笑楼?”
    她冷笑一声,“千金一笑楼的食物,也敢唤作美食?真个笑煞人了。”
    李清照却笑了,“便知道姐姐没留意,可我却真个去了……说实话,千金一笑楼除却张真奴金蛇狂舞之外,其他歌舞并不出色。而他们的食物,也只能说是中上,说不上绝佳,可也不差。偏偏自这大宋时代周刊之后,千金一笑楼里宾客不绝……我偶尔听人说起,那千金一笑楼的生意,这两日足足涨了三成以上。
    姐姐可知道,这三成是从何而来?”
    马娘子愣了一下,低头又看了看手中报纸,“莫非是从此来?”
    “姐姐有没有留意,如今勾栏瓦肆中,说书讲史的先生,除了说一些传统故事之外,有不少是拿着这大宋时代周刊里的东西说话。就拿这桑家楼来说,每到午食,便有人出来读报一篇。这楼里的客人,大抵也不缺钱两,听了之后便对千金一笑楼有了兴趣……如此一来,那千金一笑楼的客人,又岂能没有增长?还有,茶楼酒肆中,多那外地来的商人。他们对东京并不熟悉,可是却因听了这报纸上的故事,便记住了千金一笑楼……我猜,这主意必然也是出自小乙的手笔。”
    马娘子似乎听出了滋味。
    “妹妹的意思是……”
    “去找大宋时代周刊的人吧,让他们为你作两篇文章,想来也可以挽回一些局势。”
    马娘子听罢,颇有些意动。
    可是她又有些犹豫,忍不住道:“可你刚才说,这大宋时代周刊,是小乙幕后主持,我却得罪他狠了,他……”
    “嘻嘻,姐姐恐怕不知,这大宋时代周刊的来历。
    我听十八姊说,这大宋时代周刊本是小乙和些个衙内凑在一起,想博取些名望,赚取些零碎钱。不过我觉着,那些个衙内求名未必,求财倒很可能是真。否则朱绚那德行,又怎可能参与这等事情里?若真个是求财,姐姐以为,还会难吗?”
    马娘子听完,眼睛顿时亮了!
    若为求财,却真个容易了……

           

第二零一章 黄公子(一更)

  
    阳光,洒在校场上。
    下桥园里,两队蹴鞠队正鏖战一处,高尧卿和黄公子各代表一边,跳脚大声叫喊。
    “铲他,铲他!”
    黄公子挥舞着小拳头,脸涨的通红。
    场边的比分牌上,写着刺眼了8:1,高尧卿一方占居上风。
    玉尹在黄公子身后看着,脸上带着笑容。
    教导黄公子已经两天了,只是这小家伙好像对学琴并无太大兴趣,反而对那蹴鞠比赛,兴致勃勃。不过,相比较高尧卿手下那支经由黄如意和范老儿点拨过的蹴鞠队,黄公子手下显然抵挡不住。玉尹发现,黄公子的手下,身体素质很强!可是脚下的技术,却明显比不得高尧卿的手下,以至于比赛时根本抵挡不住。
    8:1的比分,让黄公子有些恼羞成怒。
    一旁高尧卿似乎并不在意,反而笑嘻嘻看着赛场,连连点头。
    他忽而坐在场边,一副姜太公钓鱼的模样;忽而站起身来,走到场边手舞足蹈一番,美其名曰指挥。其实他那些手势是什么意思,恐怕连高尧卿自己都不清楚。
    若放在后世,他这样的举动就两个字:装逼!
    太尉队的球员技术好,也不需要高尧卿指挥,很快便形成了攻击。
    本来,玉尹并不想掺和进来,可是看到高尧卿那作死的装逼范儿,实在是受不了。
    “谌公子,这样踢不成。”
    玉尹突然开口道:“你这些队员,明显比不得衙内手下默契,而且技术也很生硬。
    这般踢下去,只可能输得更惨。”
    黄谌一听,立刻转身,“小乙,那你说怎生是好?”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黄公子愣了一下,露出疑惑之色。
    这孩子平时倒也聪明,可毕竟还是个孩子,又怎可能明白这八个字之中的含义?
    玉尹笑道:“你的队员技术比不上他们,可身体却强过对方。
    而且我看你这些队员,都是有功底在身的,这便是你的优势。在合理规则之内,可以使出各种手段。既然你拼不过技术,便和他们拼身体,难不成也拼不过他们?”
    太尉队,就好像后世的拉丁技术派。
    玉尹便让黄公子的手下,学习欧洲力量型打法。
    站在黄公子身后,玉尹侃侃而谈,黄公子顿时明白了玉尹的意思。
    他连忙召唤队员过来,一番指点之后,他那些手下便立刻改变了打法,开始以身体的优势和对方接触,冲撞。场面顿时变得混乱起来,到处都是人仰马翻的镜头。不过,如此一来,也确实产生了效果,至少太尉队的技术优势被削弱许多。
    这一回,高尧卿可坐不住了。
    他站在场边大声吼叫,可他那些手下,却一时间难以适应黄公子队的这种风格变化。
    黄公子那张小脸,不再阴沉。
    他挥舞着拳头,大声为他的队员加油,兴奋的小脸通红。
    当全场比赛结束时,比分定格在9:7……黄公子虽然输了,可是却显得很高兴。
    从8:1到9:7,特别是最后一段时间,几乎是他的手下压着高尧卿的手下打,这种场面上的变换,又如何让他不感到兴奋?玉尹抱着胳膊,脸上也带着灿烂笑容,似乎在为黄公子感到高兴。高尧卿在最后一段时间里,上蹿下跳,紧张至极。虽然最终是他获得了胜利,可是这胜利实在太凶险……如果一开始黄公子便采用这种打法,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子,还真个说不过。所以,高尧卿也是出了一身冷汗。
    “皇……黄公子好本事。”
    高尧卿走过来,连连称赞。
    不过,听他的语气,好像总有些阿谀的成分在内。
    玉尹看了他一眼,心下不免觉得奇怪。这家伙刚才比赛的时候,可是下的狠手……
    “是十八姊要我这么踢,她之前输给了黄公子,故而……”
    玉尹闻听一笑,旋即便把这事情抛在了脑后。
    比赛结束了,黄公子随着玉尹走进了水榭之中坐下,开始学习琴技。
    说实话,黄公子别看聪明,可是在音律上确实没有天份。他甚至对学琴似乎有一种抵触,一种他自己并不知道,却又发自内心的抵触。玉尹这两日,主要教他指法,而且是那种相对容易的指法,可是黄公子依旧没有长进,显得极为生涩。
    古琴指法,在北宋时期,大约有一百多种。
    然而到了后世,经过精简改进,还有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失传,便只剩下三十余种。玉尹便是从这三十余种指法中,选择了最基本的十二种指法,可可以说是基本功。然而黄公子内心里有抵触,这指法没学会不说,反而生出了厌烦之意。
    “谌公子,且先停下。”
    黄谌一怔,按住了琴弦,脸上露出愧疚之色。
    玉尹端了一盏茶,放在他手边,而后在他对面坐下。
    “谌公子可否告诉我,你为何要学琴?”
    黄谌犹豫了一下,轻声道:“我阿翁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偏我在这琴艺上,始终没有进步。阿翁甚疼爱我,我实在不想让他失望……而且,阿爹和阿翁的关系不好,阿娘说,如果我学好了琴,说不定能使阿翁和阿爹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
    原来是这个原因!
    玉尹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走到水榭窗边。
    也许,不是黄公子抵触,而是他背负了太大压力,以至于让他不自觉的产生厌恶感。
    “谌公子,可喜欢学琴?”
    “我……”
    “呵呵,咱们今日便不学琴,权作说话聊天。
    嗯,比如说,谌公子喜欢什么?”
    “我,我,我……”黄谌脸通红,半晌后轻声道:“我喜欢争跤……可是阿爹和阿娘都不同意,便是阿翁也不想我去学习相扑。可是,每次看人争跤,便很是欢喜。
    小乙,我听姨娘说,你是个相扑好手?”
    “呃,倒是会那么一些。”
    黄谌撅着嘴,叹了口气,“别人都可以学相扑,偏我学不得。
    以前,宫……府里有位力士,曾教过我一些拳脚,可后来被阿娘发现,便把那人赶走了。”
    却真没有想到,这小家伙居然会喜欢相扑。
    不过想想,似乎也没什么奇怪,这相扑是北宋时期,民间极为流行的运动。便是在勾栏瓦舍里,也有那种专门表演,供人观赏的相扑,堪可算得是全民运动。
    但似黄谌这种人家的子弟,可以喜欢,可以欣赏,却未必同意他去学习。
    被迫放弃自己的喜好,却又要背负重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习其他技艺。莫说黄谌只是个小孩子,便是玉尹,遇到这种情况,嘴上或许不说,心里面也会厌烦。
    要想让黄谌用心学琴,就必须要让他重新拾起对音律的兴趣。
    可这也不是一桩易事,毕竟这孩子内心里非常抵触,偏又不自知。
    如此一来,他便越学越没有信心,越学越没有兴致,乃至于到最后,越学便越烦。
    “谌公子,想学扑法吗?”
    黄谌闻听,眼睛一亮。
    “我可以学吗?”
    “为什么不能学……”
    “可我阿爹和阿娘都说,那扑法是鄙夫之艺,当不得大成就。”
    玉尹眉头一蹙,对黄谌的爹娘,顿有些反感。
    但他又不好当着黄谌的面说他父母的不是,于是犹豫了一下,便轻声道:“其实世间技艺,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因为人们给它定了高下,所以才有了这种观念。
    我不敢说你爹娘不对,但圣人所传六艺之中,驭和射是圣贤之艺。
    可现在,射礼已经没落,便是在国子监,所学到的也不过皮毛;至于驭礼,更成了贩夫走卒之艺,难道说圣人也是鄙夫不成?谌公子你想要学扑法,也是一件好事,至少能有防身自保之力,也可以强健身体。自古以来,美人爱英雄的例子很多,可若是一个病怏怏,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却未必会得美人的喜爱……”
    黄谌听玉尹说的有趣,忍不住笑了。
    “这样吧,咱们来做个交易。”
    “什么交易?”
    “你每掌握三种指法,我便教你一手扑法。
    若你能把这十二种基本指法学完整,我便教你一着真法……是真法,可不是那勾栏瓦肆之中,卖艺表演的花把势!呵呵,你要是同意,我现在就可以教你一着扑法。”
    “真的?”
    黄谌的眼睛,顿时锃亮。
    玉尹笑道:“骗你作甚,只是我传你扑法的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被人知道了,传入你爹娘耳中,自家便是想要教你,恐怕你也没有这机会来学习。”
    黄谌立刻如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
    玉尹当下站起来,把桌椅摆放在屋子边上,让出一块空地。
    他先传了黄谌几手步法,而后又教了他两招手上的功夫。说来也怪,黄谌似乎在相扑上面颇有天份,居然很快便掌握了。此后,他再学琴,好像也开了窍,居然一下子把那三种指法掌握。
    天,已经昏黑,眼见酉时便要过去。
    玉尹见天色不早,便起身告辞,黄谌依依不舍,把他送到了下桥园门口。
    两人约好,明日再来。
    玉尹这才告别了黄公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路上,他便想着,该如何让黄公子对音律产生真正的兴趣?
    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他突然停了脚步,站在路旁,露出沉思之状。
    也许,可以试试?

           

第二零二章 内舍教授(二更)

  
    八月十五已经过去,然则牡丹亭的传唱,却把玉尹推到了风口浪尖。
    人言小乙,必言牡丹亭。
    一时间,开封城的酒楼正店,纷纷重金邀曲,只是大都被玉尹婉言谢绝。他只答应了千金一笑楼的邀请,而且也没有明言,什么时候可以交出曲谱和曲词来。
    戴小楼倒也理解,这种事不是说有就有,莫说那曲谱难求,便是那曲词,也要看机缘。只能说当初封宜奴选了好机缘,才得了《牡丹亭》,若不是丰乐楼的轻视,恐怕也不会让玉尹生出创作《牡丹亭》的冲动。再说了,玉尹哪怕当初把牡丹亭给了千金一笑楼,没有徐婆惜这么一个存在,恐怕牡丹亭也不能造成轰动。
    天时、地利、人和……
    缺一不可!
    戴小楼要的,只是玉尹一个承诺。
    说起来,千金一笑楼在玉尹这边着实得了不少好处。
    且不说当初那《金蛇狂舞》是免费得来,便是后来鸥鹭忘机,也让张真奴名声大噪。
    最重要的,莫过于《大宋时代周刊》的美食专栏,让千金一笑楼收益颇丰。
    戴小楼找玉尹,一来是为一个承诺,二来便是为了在大宋时代周刊的第二期上面,继续刊载千金一笑楼的内容。为此,戴小楼非常爽快的付出了五千贯,要求一个月的刊载。只这一笔收入,便让大宋时代周刊的所有人,都不禁松了一口气。
    有这笔钱,倒也不担心周刊出现资金问题。
    虽说高尧卿、玉尹都不是那种缺钱的主,可若是一直往里投,见不到成果,怕也很难坚持。
    在戴小楼签了契约不久,丰乐楼的马娘子前来拜访,希望能够在周刊中刊载丰乐楼的内容。为此,丰乐楼同样愿意每月拿出五千贯来。这意外之财,让玉尹颇有些吃惊。他没想到,这广告效应,居然这么快便被人察觉,实在是出人意料。
    怪不得后世评价,宋代是一只脚已经迈入近代资本主义的时代。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商业头脑极其灵活,对于这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出乎玉尹意料。
    只是,这样一来,却有些麻烦了。
    已经答应了千金一笑楼,便如何再为丰乐楼广告?
    宋代人的商业头脑虽然灵活,却又有些呆板。换句话说,他们恪守着一家女不许两家人的原则,万分纠结。对此,玉尹倒没什么感触。大宋时代周刊只是一个载体,你愿意出钱,我便可以为你广而告之,又算得什么大事。后世一份报纸上,同时刊载几家广告的事情司空见惯,所以玉尹在思忖良久之后,便想出了一个提案。
    让千金一笑楼和丰乐楼打对台,并举办征文大赛。
    这题目,便叫做舌尖上的开封,若获了奖项,便可以获得一百贯的奖金。
    而这一百贯,则是由千金一笑楼和丰乐楼共同担负。
    “羊毛出在羊身上,便让他两家斗去……他们斗的越狠,自家便越是轻松。到时候在请些国子监,太学的博士来点评,便足以把这个活动给哄起来,岂不更好?”
    高尧卿等人听了玉尹的主意,禁不住连连赞叹。
    便有高尧卿和李逸风两人前去联络丰乐楼与千金一笑楼,以戴小楼和马娘子的聪明,又如何不明白这其中的奥妙?想来,促成此事,并不是一桩难事。
    可没等这两家有回信,潘楼的封宜奴便登门而来。
    不过,封宜奴并非是要玉尹为她酒楼做广告,而是希望借由周刊,推一推徐婆惜。
    而今潘楼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花魁大会上面。
    封宜奴虽说精明能干,却毕竟精力有限,以至于倒忽视了这广告效应,更没有留意到其他两家酒楼的举措。对此,玉尹也没有刻意提醒,只告诉封宜奴说,让她找人,写一些《游园》点评,对徐婆惜那独特的唱腔做一些评价,而后在周刊刊登。
    玉尹和封宜奴,也算得熟悉了。
    可熟悉归熟悉,这毕竟是牵扯到年底花魁大赛。所以这一刀下去,足足砍了潘楼两千贯,而且还只是一期。若继续推动,则潘楼必须要继续支付费用,算下来若每期都要刊载,每月便要八千贯的费用。当然了,这潘楼广告所占据的版面,也好过其他两家。
    到这时候,李若虚等人才算是真个服了玉尹。
    想当初他们办开封邸报的时候,是作一期便赔一期,赔得是血本无归。
    哪知道玉尹方一上手,便让这大宋时代周刊扭亏为盈,也使得这几人感到万分羞愧。
    正如玉尹所说,李若虚等人写文章可以,但若说头脑,却远比不上玉尹。
    对于大宋时代周刊的前程,也似乎更有信心。
    
    时间飞逝,转眼间便进入九月。
    随着观桥书院的开课,玉尹和杨再兴,便成了观桥书院的学子。
    对于他的这个选择,有人称赞,也有人迷惑。
    李逸风高尧卿,更在玉尹入观桥书院的第一天陪同前往,算是为玉尹赚足了面子。
    观桥书院的教授,本来并不同意接受玉尹和杨再兴。
    可这两人是柳青点头,教授们虽然不愿意,也不敢扫了柳青的面子。
    更不要说后来,玉尹的名声越来越大……虽说那不是什么好名声,却也足以震慑那些个教授。
    这可是个连御拳馆都敢闯的狠角色!
    玉尹和杨再兴,手底下有几十人,堪称实力雄厚。
    书院的教授,大都是开封人。哪怕是他们对玉尹和杨再兴并不放在眼里,却也不敢得罪了二人。这两人万一惹恼了,让一帮子泼皮到家中闹事,恐怕会更麻烦。
    既然是东家介绍来,便让他们进了书院又有何妨?
    只是,谁也没想到,《牡丹亭》一出,玉尹声名更盛。
    谁个不知,小乙曲词双绝,更操得一手好琴?等到他正式入学,书院的教授们才知道,这小乙不仅仅是精通音律,拳脚无双,曲词双绝,交友更不是等闲之辈。
    那高尧卿、李逸风,可不仅仅是太学生,还是两个衙内。
    再加上一个跑来凑热闹的朱绚,玉尹入学的声势,可着实不小。
    以至于观桥书院的院长,也要跑出来接待,言语中谈及《牡丹亭》,更是赞不绝口。
    “小乙今入观桥,必可使书院声名大噪。
    不如这样,以小乙之才,便不必做那外舍生,便入上舍如何?”
    民间书院,其结构大致上效仿太学。
    有外舍和上舍之分,其教授的内容,也不相同。
    外舍,多属于一些基础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教授人识字,与各地村学颇为相似。
    而且外舍招收的学子,大都是些贫苦家庭的孩子。
    他们识字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取功名,只为识字而来……外舍大部分学子,在学了千字文、百家姓之后,便不会继续进学,而是到坊巷中寻找生路。当然了,也有那外舍生成绩好的,可以进入上舍,学习更进一步的知识,甚至追求功名……
    哪知道,高尧卿却眉头一蹙。
    “小乙之才,便入了你们内舍也不为过,何以让他入上舍?”
    内舍,比上舍又高一级别。
    也就是那种确立了目标,决心要考取功名的学子,才可以进入内舍。
    进入内舍之后,多有两条路,一是科举,二是入太学,做天子门生,等待太学登第。
    这书院的内舍生,便如同后世的高中一样。
    而上舍,大体上更接近于职业高中的性质……
    玉尹倒是不清楚这观桥书院里的弯弯绕,听高尧卿这么一说,他才知道书院中也有内舍和上舍之分。
    只是,这院长何以要自己入上舍,而非内舍呢?
    从他方才的语气可以听出,他对自己,还是颇为看好。
    听高尧卿这么一说,院长顿时哭笑。
    “小乙能作《登岱》,更写出《牡丹亭》,才学自不必赘言。
    以他才华,入内舍也是天经地义,便是书院中的教授们,也颇没有任何意见……只是,今次授课,内舍却请来了一位教授。他之前便已经圈定了内舍生人数,小乙若早几个月,便是三四月时报名,必可进入。可是现在,却着实不好解决。”
    李逸风闻听,顿时不高兴了。
    “你观桥书院好大架子,小乙能入你书院,本是你们福气,却这般刁难,是何道理?
    以小乙才学,入内舍也是轻而易举,便与那教授知,难不成还能拒绝?”
    “衙内有所不知,这位教授,来头颇大。
    若非柳大官人之前以重金相请,更托了许多门路,那位教授也不会前来。而且他一入书院便交代下来,外舍和上舍的事情他不会过问,但内舍,便他一人做主。”
    “那柳青也同意了?”
    “正是。”
    院长说话间,露出几分敬重。
    而玉尹这心里,可就有些忐忑起来。
    自家本事自家知道,这位内舍教授既然如此强势,想来也是个有本事的人。
    万一……
    他刚要说,上舍生便好!
    哪知道高尧卿却怒道:“那鸟厮何人?竟敢如此?我便领教一下,看他有甚本领。”
    话音未落,却听大堂外传来一个清雅的声音,“也好,便考较你高三郎,可有长进。”

           

第二零三章 黄裳(三更)

  
    “哪个在呱噪!”
    高尧卿腾地一下子火了,跳起来大声叫喊。
    若不是李逸风拦着他,说不得高尧卿这时候已经冲出去,找那说话的人麻烦。
    也难怪,‘高三郎’这个名字,岂是一般人能叫?似玉尹这般,便唤声‘衙内’,便是如李逸风,最多也就是唤他一声‘三郎’。这开封府里,能直呼‘高三郎’这个名字的人,可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
    不错,观桥书院名气不小。
    但她名气再大,说到底也是一个商人出自开设的私人书院。
    在高尧卿看来,这书院之中,没什么人能值得他关注,甚至内心中,颇有些轻视。
    而今有人不但直呼‘高三郎’,更用一种近乎于教训的口吻说话。
    高尧卿自然不答应,回过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