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时行(庚新)-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俊
马扩眯起眼睛,陷入沉思。
如此一来,便等于是要和官军联手。
他听得明白玉尹的意思,可是要和官军联手,只怕这各路好汉,未必答应。
自古以来,官是官。匪是匪。
若是和官军联手。只怕要坏了规矩。
可现在,封龙山完蛋了,而耿南仲杜充等人。又铁了心要保女真人北上。单凭那绿林道上的好汉,恐怕也拦不住这两万虏贼。若是官军可以出手,确是极好选择。
玉尹道:“我知道马通判是害怕坏了规矩。
但马通判要明白。你是朝廷命官,不是单纯盗匪。此前你之所以在和尚洞立竿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正是机会,何不重归朝廷,做一番大事?我知道马通判不愿意返回东京,那也不难。广信军地处边塞,我与广信军那边也有些交情。
只要马通判点头,大可以到广信军做一个行军司马,未必就逊色于之前那燕山通判。”
马扩的想法很怪异。宁愿为匪,也不想回归朝廷。
而历史上,他也的确是这么选择。
靖康元年。西山和尚洞被女真人所破。马扩被女真人俘虏。但随后他逃出生天,又跑去五马寨。和周良联手抗金,拉起了十几万人马。当时他曾数次向朝廷请命,恳请那时候的宋高宗赵构出兵收复河北。可是朝廷对他,却不闻不问,以至于最后五马寨抗金义军被女真人所败……马扩随后在河北各地组织义军,也都一一失败。
最后,心灰意冷之下,返回江南,郁郁而终。
玉尹不太清楚马扩的历史,但是从他而今的作为来看,他并不想返回朝堂。
马扩犹豫许久,轻声道:“我可以听从郎君吩咐,但有一点,我和尚洞是和尚洞,与朝廷无关。便是配合郎君,也是为劫杀虏贼……此事结束后,我也不愿返回朝堂。”
“可以!”
玉尹毫不犹豫应下。
“不过有一件事,马通判要明白。
不管你这次能否劫杀虏贼成功,西山和尚洞都不可避免的会变成朝廷的眼中钉。”
马扩露出黯然之色,半晌后道:“自家明白。”
他深吸一口气,轻声道:“可自家曾发誓,要诛尽虏贼。
便是官家看不惯我,也不会改变主意。”
这厮,可真是一个坳相公!
玉尹不由得笑了,摇摇头道:“马通判的心意,我明白。
不过要杀虏贼,和尚洞却不是一个最佳选择。虽说西山与边塞相距不远,却毕竟是我大宋治下。你留在西山,迟早会被朝廷所不容。到时候,你又要如何选择?”
“这个……”
马扩犹豫了一下,轻声道:“还请郎君教我!”
玉尹道:“我有两个去处,可供马通判选择。
其一,花塔子铺劫杀虏贼之后,马通判可率和尚洞的好汉,北上狼山,在五回岭一带落草。
五回岭,地处南京和西京之交,进可北去袭扰虏贼,退可得广信军支援。
且五回岭地势复杂,山峦相连……虏贼便是想要围剿,也不太容易,是一个好去处。
若马通判以为五回岭不好,可以西进朔州,在六薯岭一带落草。
不瞒马通判,小乙与漠北部落有些交情,与太原总管王禀,也有联络。到时候马通判可以率众好汉北进大同,南下宁化军,同样是一处进可攻,退可以守的去处。
此两地马通判可任选其一,小乙等竭力为马通判居中调停。”
马扩露出惊讶之色,半晌后苦笑摇头道:“玉郎君果然好修行,居然为自家选了这两处地方。
不过,此事关系重大,自家也不好马上决定。
这样吧,待花塔子铺劫杀虏贼之后,定会与郎君一个准确答复……不知郎君以为如何?”
似这种事情,肯定要反复思量。
玉尹也知道马扩不可能马上做出决定,所以也不着急。
此行的主要目的,便是把马扩纳入他的掌控之中。从目前来看,进行的还算顺利。
“既然如此,便恭候马通判佳音。”
玉尹起身笑道:“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该做的,也都已经做了!
自家便不留马通判在此,想来马通判那边,也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今夜便离开平山镇,少阳便随我走吧,我还有重要事情,与你商议。便让张太保和李娘子留下,协助马通判行事。待这边事情告以结束,还请马通判尽快与我在花塔子铺汇合。”
马扩连忙起身,拱手应下。
在不知不觉之中,他已把自己放到了从属的位子。
虽说有些不舍陈东离去,但是有**韬和李小翠夫妇相助,马扩的信心,也增强不少。
+++++++++++++++++++++++++++++++++++++++++++++++++++++++
靖康元年,九月二十五日。
平定军都统制王彦率部与太子亲军副统制吴玠合兵一处,共五千兵马,强攻封龙山。
九龙寨有兵马逾万,确是措手不及。
此前杜充已秘密将九龙寨招安,所以九龙寨的盗匪,根本就没有想到,官军会突然发难。加之赤忠等一干寨中首脑都不在,所以群龙无首,根本无法抵挡官军进击。
只两个时辰,九龙寨便化为废墟。
官军在九龙寨诛杀盗匪千余人,更俘虏数千人,余者仓皇逃走,不敢在逗留河北路。
天晓得,官军接下来,还有什么动作?
消息传入相州,相州知府也是勃然大怒。
杜充向河北兵马元帅府状告太子亲军,言封龙山已被他招安,为何突然发难?
河北兵马副元帅张所,对此也无可奈何。
“杜府尊莫怒,那九龙寨已接收招安,根本无人知晓。
太子亲军这次行动,已呈报河间府黄副帅……其目的倒也不是为难府尊,而是出于练兵之目的。”
杜充,哑口无言。
他有心发难,奈何太子亲军为东宫所属,非他可以刁难。
玉尹更不是他的属下,杜充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过这样一来,也是一桩好事。
五马寨强人旋即退入赞皇山,不敢再轻举妄动。
这女真人北归之路,也因此被扫除了许多障碍。杜充在与兀林答撒鲁姆和完颜蒲鲁虎商议过后,决议提前出发,加快北归速度。
天,已越来越冷!
九月二十七,北方初雪到来,将大地染白!
第336章 你是谁?(1/2)
轰!
一辆载满粮草的马车,在行驶中突然翻到。
驾车的驭手,被压在车下,一条腿被砸断,凄厉惨叫不停。
完颜蒲鲁虎脸色阴鸷,看着前方乱成一团的队伍,心中的火气越来越大……一旁,完颜赛里和兀林答撒鲁姆也是沉着脸,相视一眼后,露出浓浓的忧虑之色。
今年的冬季来的较早,北方更提前迎来了初雪。
大雪过后,道路变得格外难行。许多地方被大雪覆盖,根本看不清楚道路的状况。
这是第几次出现这样的状况?
十天当中,损失惨重!
至少有十数辆马车遭遇这样的情况,令人头疼不已。
“郎君这样子强行军,只怕不是明智选择。”
兀林答撒鲁姆忍不住对完颜赛里道:“盖天大王最好还是能劝说一下郎君。
这明显是南人沿途挖的陷坑,才造成这许多事故。原以为那些强人能受些教训,不成想竟使了这样的手段。化整为零,更沿途袭扰,如此下去只怕会损失惨重。”
十天,短短十天。
竟有数百女真士兵,死于北归路上。
自封龙山被官军攻破以后,河北绿林道似乎被吓破了胆子,一下子全都偃旗息鼓。
原以为这一来,归途会变得顺畅。
谁又想到这天公不作美不说,那些个强人更换了手段,沿途不断袭扰。令金兵苦不堪言。
不仅是金兵苦不堪言,便是负责护送金兵的大宋官军,同样苦不堪言。
强人袭扰,不分是何方兵马。
反正只要是和女真人在一起,便不介意一同袭杀。
金兵死了数百人,宋军也有近百人丧命……而完颜蒲鲁虎在大怒之下,连番斥骂大宋使者。也使得那位使者,生出不满情绪。此次负责护送金兵北归的大宋官员,便是新任河北兵马副元帅。兼知枢密院事,兵部尚书耿南仲的儿子,耿延禧。
历史上。耿延禧也是个坚定的投降派,软骨头。
不过开封之战,大宋意外获得胜利,耿延禧虽然赞同议和,但这心气却比历史上要高出许多。
完颜蒲鲁虎数次斥骂,也让耿延禧心生不满。
连带着护送的路上,也有所懈怠,不似最初那般的用心。
耿延禧官拜河北兵马元帅府参议,和玉尹平级。不过在地位上,耿延禧却远远无法和玉尹相提并论。
玉尹是太子赵谌的代表。而且手握太子亲军,可以不听差遣。
耿延禧呢?
虽说是耿南仲的儿子,但却没有玉尹的靠山,更没有玉尹那般实权。
摊上这件事,他本就有些不爽快。被完颜蒲鲁虎这一骂。自然也就没了早先用心。
一骑快马,驮着一名金兵匆匆行过,被完颜赛里拦住。
“这是要去何处?”
“郎君有令,着末将招南人使者前来。”
完颜赛里闻听,不由得眉头一蹙,扭头对兀林答撒鲁姆道:“郎君又要使性子了……这两日那耿延禧已明显有不满之意。这般挥之即去,召之即来,只怕会让他更加不满。
烦劳副帅走一趟,把情况与那耿延禧说明,请他设法相助。
我这就去找郎君劝说,再这样由着性子,只怕最后恼了南人,北归会更加艰难。”
兀林答撒鲁姆想了想,颇以为然。
的确,如果没有宋军沿途保护,只怕根本出不得真定地界。
金兵虽说有两万之多,却是手无寸铁,面对那些强人难免会吃亏。这一路过去,更需要宋军保护。若是宋军撒手不管,恐怕会面临更大危险……如果说,一对一的交锋,或者说两军对垒,金兵未必会害怕。可强人的手段,明显不是正规军的交锋。
数次袭扰,甚至连强人都未见到,便伤亡无数。
强人神出鬼没,加之都是河北地区的地头蛇,便是宋军防范,也会感到非常吃力。
更不要说这些家伙实在是太过无耻。
行走在路上,天晓得会从草丛树林里飞出一排冷箭。不管是否会造成伤害,一轮冷箭过后,扭头就走,遁入山中。宋军追击,没有用处……在那深山老林中,根本找不到强人踪迹;可如果不追击,那强人袭扰会越发猖狂,造成更多死伤。
完颜赛里隐隐有一种感觉,这北归之路,定然会波折甚多。
越是这个时候,就越是要小心翼翼。
当初完颜宗望之所以认为完颜赛里适合统帅兵马,便是看中了他这份小心。奈何完颜吴乞买有意扶立蒲鲁虎,所以最终那兀林答撒鲁姆,还是听从了完颜吴乞买的吩咐,令蒲鲁虎统帅兵马。现在看来,蒲鲁虎那暴躁的性子,的确不适合。
兀林答撒鲁姆这时候,也有些后悔了!
当初完颜吴乞买下旨是让他‘便宜行事’,虽说兀林答撒鲁姆明白完颜吴乞买的心思,可这决定权还是在他手中。若他当时能够坚持任命完颜赛里,也许情况会好很多。
只是,虎符已交给了完颜蒲鲁虎,兀林答撒鲁姆便是再后悔,也没有用处。
“我这就去找耿延禧说明此事,郎君那边,还要请盖天大王多多费心。”
说完,他带着那女真传令兵,直奔宋军队伍而去。
完颜赛里,也只能无奈苦笑,催马前去找蒲鲁虎劝说……
不管怎样,都不能再让蒲鲁虎由着性子来。斡离不大哥曾说过,要懂得见机行事,当强则强,当弱则弱。而今这局面,自家处于劣势。在离开大宋边界之前。还是要依靠宋军协助。一味的张狂跋扈,到头来很有可能,将宋人彻底激怒。
这些南人,并非懦弱。
开封一战便足以证明,南人之中,也有那血性男儿。
耿延禧这厮虽是个软骨头,也不能一味的欺凌。真惹怒了他。恐怕会令局面变得更坏!
只是,该如何劝说蒲鲁虎呢……就在金军与河北路艰难行进的时候,女真使者耶律余睹。在开封也面临着艰难选择。
抵达开封后,耶律余睹便递上国书,要求赵桓彻查萧庆死因。
一开始。大宋一方表现还算配合。
可进入十月,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开封之战,使得钦宗皇帝声望日益高涨。
坐镇开封,抵御虏贼;太子亲征,死战陈桥……这使得赵桓,获得巨大声望,更坐稳了朝堂。只是,赵桓却没有想到,进入十月后,情况却突然出现了一些变数。
坊巷间。出现了一些小报,连篇累牍,刊载了燕山之盟的内容。
燕山之盟的内容,知者并不太多。
除了朝堂上那些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便是很多官员也不太清楚。至于平民百姓。更了解甚少,很多人都以为,之所以释放女真俘虏,是我大宋仁德教化所致。
可谁又能想到……
一份小报,坏了大事。
我大宋开封之战,乃是大捷。
可为什么燕山之盟签订。却好像是大宋落败?
这小报在九月末出现,一开始并没有人主意。可是,谁料想事情变得越来越大,到了最后,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十月,坊巷中再次传出消息,赵桓将太上道君软禁。
大宋以仁孝而治天下,所谓百善孝为先,你堂堂大宋天子,竟然把自己老爹软禁起来,实在是不孝至极。太学率先沸腾起来!自古以来,这些个太学生便是以刚烈而著称。历史上陈东在第二次开封之围前,曾率太学生发动万民伏阙,令钦宗皇帝最终不得不低头,复又启用李纲。
而今,陈东已不在太学,却不代表着太学没有领头人。
十月初十,太学生在雷观张炳等人率领下,在尚书省外集合,而后沿御街北行,在宣德门外游行。
开封府尹秦桧得到消息,连忙派人前去与太学生商议。
北宋时期,读书人地位甚高。
而太学生更是未来国家栋梁,哪怕是开封府,也不敢真个触怒太学生。
可谁又料到,秦桧派去的人差点被太学生打死……最后狼狈而走。太学生继续聚集宣德门外,请求钦宗皇帝释放太上道君,并追究签订燕山之盟的大小官员罪责。
在他们看来,这燕山之盟,丧权辱国。
而签订燕山之盟的官员,更是奸臣,是卖国贼,罪该万死。
礼部尚书梅执礼,更是罪魁祸首。
便是李纲,也被卷入其中,连带着户部尚书唐恪等人,都成了太学生咒骂的对象。
康王赵构是主持签订燕山之盟的人,但由于他是宗室,也不可能卖国,所以没有被冠以卖国贼之名。但即便如此,一个做事不利,昏庸不明,软弱不堪重用的名声,也让赵构的声望降到冰点。太学生没有冲击康王府,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待赵桓反应过来时,事情已经闹大。
数万开封百姓与宣德门外伏阙谏言,支持太学生所作所为。
赵桓派内侍冯益劝说百姓,却因为冯益态度嚣张跋扈,被太学生群殴致死,更令群情激奋。
赵桓被吓到了!
一时间也慌了神……
匆忙间,他想要下令殿前司王宗濋驱赶百姓,幸好被皇后朱琏劝住。
眼见情况愈演愈烈,赵桓也不敢掉以轻心。
在姚平仲和张伯奋的保护下,赵桓登上宣德门,告知众人,所谓软禁太上道君一事,纯熟子虚乌有。太上道君奔波劳累,故而在龙德宫静养。为了使百姓相信,赵桓最后还让太子赵谌前往龙德宫,清楚太上道君赵佶也登上宣德门,表示清白。
这也是赵佶自还都以来,首次出现在百姓面前,而赵桓对赵佶的软禁,也因此不得不取消。
赵佶对赵桓,芥蒂甚深。
不过却也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而今这状况之下,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平定局势。
所以赵佶和赵桓表现的非常亲热,更手挽赵桓手臂,以示父子情深。
旋即,赵桓下旨,贬康王赵构为齐国公,更拘拿梅执礼等人,下诏要进行追查……
此次太学生之乱,史称宣德伏阙。
赵桓在开封之战辛辛苦苦建立的威望,因燕山之盟而被削减甚巨。
赵佶更趁势而起,复又出现于朝堂之上,令大宋朝堂的格局,也变得极为复杂。
赵桓此前,曾大肆打压议和派。
汪伯彦等人受到牵连,令议和派元气大伤。
虽则后来有所恢复,可是赵桓和议和派之间的裂痕,却无法弥补。
而今赵佶复又出现于朝堂之上,也使得议和派之前的态度,一下子变得暧昧起来。
赵佶主政二十六年,一度大权在握,威望甚高。
宣和七年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禅位于赵桓,但其能量却不是短短一年内可以消除。
若赵桓软禁赵佶久一些,不用太久,一年足矣,便可以彻底抹消赵佶在朝堂上的势力。可是现在,赵佶迅速获得自由之后,也使得赵桓的算计,全部付之东流。
耶律余睹也没想到,大宋朝堂的局势,会演变成这般状况。
赵桓明显没有心情继续和耶律余睹纠缠下去,下诏与耶律余睹:萧庆之死,凶手为辽国余孽,与我大宋并无太多干系。若金国继续在此事上纠缠,没有任何用处。
耶律余睹,对此也颇为头疼。
原本想借助萧庆之死,为金国捞取更大好处。
可现在看来,老赵官家的态度日趋强硬,怕是难以成功……
这也是耶律余睹第一次以使者的身份,前来大宋。若是没有任何建树,如何返回上京?
耶律余睹苦恼不已,却也无可奈何。
赵桓表明态度,对萧庆之死不再追究,耶律余睹若继续逗留在开封,已没有意义。
“准备走吧!”
此次出使开封,一无所获。
耶律余睹无奈之下,也只得偃旗息鼓,准备返回上京。
哪知道,就在耶律余睹准备离开的前一天,却忽有一人登门拜访。
“康王深夜来此,是何用意?”
耶律余睹看着眼前男子,一时间也有些疑惑。
来人,赫然是被贬为齐国公的前康王赵构。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男子,进屋之后,便一言不发。
“听闻金使即将离开,故而前来相送。”
赵构笑呵呵道,而后也不管耶律余睹是何态度,便一屁股坐下来。
耶律余睹眉头一蹙,沉声道:“康王,这是何意?”
不等赵构开口,却听赵构身后男子轻声道:“莫非耶律先生,就这般灰溜溜回去?”
“嗯?”
耶律余睹脸色一变,朝那人看去。
却见那人微微一笑,“自家有一桩生意,想要与耶律先生做一回……我听人说,耶律先生的外甥女,而今贵为西辽天命女王。耶律先生乃辽人,何苦为虏贼效命?”
耶律余睹,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你是谁……推荐本书:
第337章 花塔子铺(一)
也不知道,是不是完颜赛里的劝说有了作用,还是现实令蒲鲁虎不得不改变态度。
出赞皇入赵州,金兵再一次遭受山贼偷袭,死伤几近百人。
耿延禧都做好了挨骂的准备,可蒲鲁虎却态度温和。他甚至跑到了宋军大营,安慰耿延禧不必太过在意。把个耿延禧吓了一跳,不过心里的芥蒂,也随之消除许多。
进入赵州后,耿延禧便派人拜访了河北宣抚使范纳。
虽说范纳并非耿南仲一系,可在这种时候,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在接待了耿延禧的使者之后,范纳下令,命河北兵马元帅府参议,赵州兵马都监韩公裔率部协助耿延禧,负责保护金兵北上。韩公裔出身相州名门韩氏,此前曾为康王赵构幕僚。
燕山之盟后,韩公裔任元帅府参议,又得杜充举荐,为出任相州兵马都监。
不过,韩公裔麾下多为乡勇,战斗力远远不比官军。可即便如此,也有三千兵马,至少在兵力上,获得足够补充。耿延禧又从范纳手中敲来一批辎重,算是补上了之前的损失。大军在赵州进行短暂休整后,重又上路,向北继续行进……
乡勇到来,确是给金兵增添许多便利。
这些乡勇加入后,便负责为金兵开路,以保证道路通畅。
也正是这个原因,金兵的行军速度提升许多,虽然沿途依旧会遭受到山贼袭扰,但损失相对要减少许多。
十月十五日。金兵进入真定。
两万金兵,从相州一路下来,死伤在七百多人,倒还算可以接受。
只是在抵达真定后,真定总管王渊,却拒绝派兵保护。
耿延禧亲自登门拜访,想要劝说王渊出兵。却被王渊严词拒绝。
“既然王总管派不出人来,何不让太子亲军出动?”
王渊冷笑道:“耿参议想太子亲军出兵,便去寻小种相公说吧。”
“ 啊?”
耿延禧闻听一怔。小种相公便是驻守燕山府的种师中。按道理说,和太子亲军根本没有关系,为何要寻种师中同意?
王渊道:“三日前小种相公通过河北兵马副帅黄潜善。招太子亲军前往燕山。
而今太子亲军恐怕已经开拔,我现在也没办法过去阻拦。倒是耿参议和玉郎君同在河北兵马元帅府效力,不若与他商议一下,说不得玉郎君看在同僚份上,能够改变主意……呵呵,自家说心里话,也不愿意太子亲军前往燕山。可耿参议当知晓,太子亲军不受差遣,他们要去什么地方,便是自家出面。也做不得主。”
耿延禧听罢,不由得暗自叫苦。
劝说玉尹?
别看他和玉尹是同僚,却并非同一体系。
玉尹是太子赵谌的人,哪里是他可以相提并论?
不过,耿延禧倒是放下心来。太子亲军不在真定,想来也就不会给自己造成麻烦。
毕竟这太子亲军和金兵之间,可是深仇大恨。
之所以招太子亲兵,也是完颜赛里的主意。
金兵对太子亲军实在是太熟悉了!
对玉尹,更是恨之入骨。
不过,一方面是恨之入骨。一方面又有些敬佩。
所以完颜赛里便出了个主意,想要见见太子亲军,最好能把玉尹找来,找个机会,把玉尹干掉。
只是,玉尹不在真定,耿延禧也没有办法。
与王渊告辞之后,他急匆匆便赶回大营。
把情况和完颜蒲鲁虎说明之后,几个人商议一下,便决定尽快启程,以免夜长梦多。
可是,王渊却不同意韩公裔兵马进入赵州。
用王渊的话说:“韩公裔非我真定所属,虽有范宣抚差遣,但也仅止是在赵州。
若韩公裔部曲想在真定通行,需枢密院传达命令方可。否则的话,便不可以进入真定。”
对此,耿延禧虽然恼怒不已,却也无可奈何。
与韩公裔商议之后,便决定让韩公裔率部返回赵州。
耿延禧自领兵马,继续护送金兵北上。不过在启程之前,耿延禧再次拜会王渊。
“此次释放虏贼俘虏还家,乃是昭示我大宋仁德。
若金人在真定有任何差池,定然会引来官家不满。所以还请王总管多多费心,尽量扫清路途,莫要发生什么差池才是。”
这话语中,便带着些许威胁之意。
王渊听了只是一笑,“我真定治下,风调雨顺,道路畅通。
你们只管通行,决不可能有任何问题。但若是吃饭噎死,或者喝水呛死,却怪不得自家。”
一句话,把个耿延禧说的面红耳赤。
他也不再与王渊废话,气呼呼便告辞离去。
回到大营后,把情况与完颜赛里等人说明,一行人虽然还有些担心,可是却轻松不少。
王渊不可能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既然他说不会有问题,想来应该不差。
两万金兵,再加上数千宋军兵马,应该能够安全无事。只不过耿延禧等人还是有些担心,一路上也不敢提速,小心翼翼行进,着实担惊受怕了好几日。随着金兵大规模进入真定,沿途城池尽数关闭,根本不允许金兵入城,更不与任何补给。
若不是耿延禧携带了大批粮草,甚至无法保证金兵行军。
提心吊胆的过了数日,也没有遇到任何麻烦。
完颜蒲鲁虎等人这才算是松了口气,想来这路上,的确是不会再有问题了……
十月二十三,金兵抵达石门铺。
“前方渡过滱水,便是花塔子铺……也算是出了大宋边界。”
完颜赛里如释重负。与耿延禧道:“我家狼主已派出兵马,在花塔子铺接应我等。此次我等得以还家,有赖耿参议沿路辛苦。若有机会,还请耿参议可以前往上京。
到时候,咱在上京摆酒,请耿参议领略我上京风情。”
耿延禧也放了心,连连客套。
他在滱水南岸。目送金兵渡过滱水,北去的背影,忍不住送了一口气。
这一路下来。着实有些辛苦。
特别是这几日,更是夜不能寐,整日里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把金兵平安送过滱水,也算是完成了任务。
耿延禧觉得轻松许多,便拨转马头道:“今晚军城寨宿营,三日之后,返回相州。”
至于金兵?
应该问题不大了吧。
据说,花塔子铺的确是有金兵出没,想来是女真人的援兵,已经抵达。
再出什么问题,便与自家无关……
呸呸呸,这时候还能出什么问题?
一切平安。还是早点会相州交令,也算是放下一桩心事。
耿延禧率部来到军城寨后,整个人都轻松下来。
当晚,他一头倒在了榻上,便呼呼大睡。
连日来的奔波。早已让耿延禧疲惫不堪。
如今任务完成了,自然可以好好睡一觉,更不需要再去提心吊胆。
军城寨,位于唐水畔,毗邻大茂山。
这是一座小军寨,也是广信军北部一处哨所。整个军寨。满打满算不足一百户,人口更不过八百。这么一座小军寨,自然无法容纳数千宋军进驻。所以耿延禧便让宋军在军城寨外面驻扎,而他自己,则进了军城寨,更住在军城寨知寨家中。
比起耿延禧在相州的住宅,军城寨知寨的住所,自然无比简陋。
若在以前,耿延禧甚至不屑于住进来。
可这一次却真是累了,一头栽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
天黑了!
军城寨中,一派寂静。
城外驻扎着数千宋军,城里的守卫也就松懈不少。加之天气越来越冷,午夜时气温已经跌破零度,巡兵自然也不愿意在外面巡逻。天将二更时,知寨府院墙外,出现了两个黑影。见左右无人,两个人纵身跃起,踩着墙一下子便翻进墙内。
这两个人,似乎对知寨府很熟悉,几若入无人之境,很快便来到后宅一座小楼下。
其中一个人,从怀里取出一口匕首,挑开了门闩。
而另一人则从怀中取出一根管状物,来到耿延禧房间门口,透过门帘缝隙,把管状物探入房中。她对着那管状物用力一吹,从那根竹管的另一头,喷出一股青烟。
两人旋即用湿巾捂住了口鼻,在门口站了一会儿,闪身便进了房间。
片刻之后,两个黑影从房间里走出,迅速离开小楼,沿着原路,来到院墙下,腾身出去,很快就消失在茫茫夜色当中……
天,亮了!
军城寨知寨起了个大早,命家人准备好饭菜。
“耿郎君可曾起身?”
“回禀知寨,耿郎君房间里,没有动静,想来还未起来。”
知寨露出钦佩之色,对左右道:“耿郎君为国事操劳,着实辛苦了……便再等等。
对了,告诉下面,把水准备好,待会儿耿郎君起来,也好净面。”
家仆连忙应下,便匆匆前去准备。
这军城寨知寨,是个没背景的人。
在军城寨做了五年知寨,却苦于没有门路,一直没有升迁。
难得耿延禧来了。
虽则耿延禧只是个参议,却是个有大背景的人。
军城寨知寨有心借耿延禧之力,能够跳出军城寨……毕竟,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