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行(庚新)-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真个让黎大隐,感到疑惑。
    屋外,传来脚步声。
    黎大隐睁开眼,猛然坐起身来,挥手示意那琴伎停下。
    笃笃笃,房门敲响。
    先前为黎大隐喂茶的歌姬忙站起来,走到门口把房门打开。
    “黎主簿,却好自在。”
    玉尹施施然迈步走进房间,与那歌姬错身而过时,顺手塞了一块约二三两重的散碎银子。
    那歌姬一怔,惊喜异常。
    正要和玉尹道谢,却见玉尹摆了摆手,“且先下去,我与黎主簿有事情商谈,待会儿再唤你过来。
    还有你。也下去吧。”
    说罢,一块二三两重的银子,也落入那琴伎手中。
    那份气度,直令两个女伎感到痴迷。更不要说,她们已听说了,眼前这位玉都监,便是作出鸥鹭忘机,写出牡丹亭的人。这可以是不逊色于柳三变的人物。足以让两人感到敬佩。听得玉尹吩咐。二女忙又道了声谢,便恭恭敬敬退出了房间。
    随后,吉青带着人。把五个担子送进屋内。
    “且先下去,我与黎主簿说话,不许任何人打搅。”
    “喏!”
    何元庆和吉青带着人。便出去了。
    玉尹在黎大隐跟前坐下,毫不见外的为自己倒了一杯茶。
    黎大隐不禁露出一抹苦笑,“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看样子小乙今日心情不差,这气派却越发的足了。”
    玉尹以茶代酒,“还要多谢黎主簿帮衬。”
    “哈,也是小乙够本事,有手段……自家不过是在潘通跟前提了一句而已,并未出什么力。若玉都监是个没本事的。恐怕也不会如此顺利。倒是何小乙,虽说家道破落,也是我杭州一等一的好汉。没想到也随了玉都监,可见玉都监的手段。”
    玉尹闻听,笑了。
    “哥哥休要夸赞,今日你约我前来,这意思大致上我也猜到。
    想来是哥哥家中对小乙不甚放心。所以要哥哥前来试探……不知我猜得可正确?”
    黎大隐眼睛一眯,也笑了。
    “与聪明人说话,果然简单。
    既然小乙这般说了,那自家也就不费口舌。不瞒小乙,族中对西州商路确有兴趣。只是到目前为止,都是小乙一家之言。自去岁辽人进入西州。至今半载有余。西州局势混乱不堪,虽日渐明朗,却也无人能够成功。却不知,小乙如何保证?”
    此时的黎大隐,不像是一个杭州主簿,更似商人。
    你说的是天花乱坠,可问题是,我没有看到一点实际的东西,你又怎么保证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呢?
    “保证吗?”
    玉尹一笑,“却也不难。”
    说着话,他放下茶杯,猛然把身旁的一个箱子打开。
    黎大隐只觉眼前一片光亮,闪的他几乎睁不开眼。忙定睛看去,却见那箱子里,摆放着一锭锭银子。
    “一共十个箱子,每个箱子里,是五千贯,一共五万贯。”
    “你这是……”
    黎大隐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
    黎家也算是杭州的名门望族,良田千顷,家产也是以百万贯计。可这一下子见到五万贯的银子,也让黎大隐有些发懵。心里面暗自震惊,脸上更露出疑惑之色。
    “这里是五万贯,便算作自家的本钱,压在黎主簿这边。
    待商路开启后,还有五万贯奉上,共十万贯与黎主簿作保,也不知算不算保证呢?”
    对黎大隐这种商人出身的官宦,绝不可弱了气势。
    你弱了一分,他就强上十分。可你若强上一分,他便弱了十分……
    玉尹从一进门,便掌控住了整个局面。黎大隐看着眼前白花花的银子,也是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脸上露出一抹古怪笑容。毕竟是大户人家子弟,虽一开始有些失态,却能很快调整情绪。只是这气势被压住了,想要再回复过来,却也困难。
    黎大隐干笑两声,“小乙果然爽快人。”
    “怎样?”
    玉尹盯着黎大隐,看上去颇有些咄咄逼人。
    这在以前,他是万万做不出来。
    不过眼前这状况有些不同,玉尹经过重生后这一年来的历练,也算是长进了许多。
    “有如此保证,想来族中也不会再有什么怨言。”
    “这么说,咱们可以合作了吗?”
    “这是自然……不过,若是商路失败,这十万贯……”
    “便送与黎主簿又有何妨?”
    黎大隐闻听,精神大振。
    他伸出手,沉声道:“若是这般,自家便有九成把握,家中族人会同意与玉都监的合作。
    但不知,玉都监要用什么,来打开西州商路?”
    “东南盛产丝绸茶叶陶瓷。以及粮食等货物,我欲以此为契机,打开西域商路,谋取利益。所以我希望黎主簿能配合我在东南收拢。首批货物,便以十万贯为限。
    若做的成,你我五五分利;若做不成,所有损失,便是我一人承担。”
    “这样子啊……”
    黎大隐眉头一蹙。
    这些东西收拢起来倒是不难。可能粮食有些麻烦。但也难不住累世东南经商的黎家。问题是,黎大隐并没有看出这里面有什么稀奇之处。毕竟想要走这类商品的人,着实不少。但结果嘛……西州改天换地。貌似还没有人真正获得过成功。
    “当然了,若黎主簿能收购一些箭矢辎重,也未尝不可。”
    这厮。要走私军械!
    黎大隐眼皮子一跳,顿时明白过来。
    什么丝绸茶叶,都是幌子。
    真正要走的,恐怕是那些军械和粮草。如此说来,这位玉都监的门路,着实不浅……若真个如此,说不得杭州黎家能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要知道,北宋以来,虽说甲仗库集中于京师。但是在各地,也都开设有军械作坊。东南地区因为种种原因,所以这私底下的作坊也很发达。若外人收购,自然难度不小。可对于东南地头蛇一般的黎家而言,这其中的门道自然清楚,便收购了也没甚麻烦。
    黎大隐是个眼皮子活络的人,自然清楚轻重。
    玉尹既然开了口。那自然是有门路……至于是什么门路,黎大隐便不会再去询问。
    蛇有蛇径,鼠有鼠路。
    个人的造化不同,又何必问的清楚?
    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利益……
    这西州商路利益巨大。黎大隐断然不会拒绝。
    同时,还有一桩利益驱使他必须要和玉尹达成这一次合作。
    玉尹背后。隐隐有宗室的影子,据说此人当初把大宋时代周刊送给了东宫,甚至不惜和朝中清流反目。这也不正说明了,他和太子之间有联系?若能通过玉尹和东宫连为一体,那么对黎家而言,绝对是一桩好事,甚至更胜于那十万贯。
    只是玉尹不开口,黎大隐也不好问。
    “敢问小乙,何时开始?”
    玉尹笑了笑,“便请黎主簿,等候我的消息。”
    也就是说,你黎大隐从现在开始,就要准备货物,随时都可能会开始。
    黎大隐心知肚明,当下也不再询问,便举起茶杯道:“今日与玉都监相会,着实愉快。
    自家便以茶代酒,敬小乙一回。”
    这也算是黎大隐代表黎家,和玉尹表了态。
    玉尹呵呵一笑,端起茶杯,将茶水一饮而尽。两人相视,却突然发出一连串的笑声。
    嘭!
    就在玉尹和黎大隐相谈甚欢,正准备唤那女伎进来歌舞助兴的时候,忽见房门被人撞开。
    吉青神色慌张的闯进来,大声道:“大官人,不好了……小乙在外面和人打起来了。”
    玉尹闻听一怔。
    小乙?
    我不就坐在这里嘛!
    不过他旋即反应过来,吉青说的小乙,恐怕是指何元庆。
    于是忙向黎大隐告了个罪,站起身往外走,一边走一边问:“这好端端,怎地打起来?”
    “确是些都监府的武官,吃多了酒,口出狂言。
    说劳什子杭州没有好汉,连个应奉局的差遣都打不过……何小乙本来不打算理睬,哪知道那些人却越说越过分。他这才上去争论,结果一言不和,便打将起来。”
    杭州都监府?
    玉尹眉头一蹙,沉声道:“便带我去观看!”

           

第247章 急先锋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杏花坞的大堂,已变成了一片狼藉。
    如果说,这大堂原本装修的素雅端庄,好像一个大家闺秀般美丽的话,那么此刻,便如同一个被强奸的少女般,凄凉悲惨。桌椅横七竖八的倒了一地,有些已经不成样子。用来装饰点缀的桃杏,也被踩成了一片花泥,混着那桌椅狼藉,令人惨不忍睹。
    两个大汉,正打在一处。
    何元庆双拳恍若重锤,而他的对手,个头比他低,双腿宛如大斧。
    两人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在周围,还躺着坐着十几个人,有的是这杏花坞的护院打手,有的确是都监府的武官。看那样子,似乎是想要阻止,却被两人打倒。
    玉尹站在二楼上,看着楼下激斗正酣的两人,不禁感到有些诧异。
    何元庆的本事,玉尹自然清楚。
    以高宠之能,也承认这是一员悍将。
    “若真正搏杀,让那鸟厮换一匹好马的话,这厮至少能在我手上撑下三五十回合。”
    高宠的武艺,已进入第四层。
    虽说两阵搏杀,不是单纯以境界来划分,可到了他这地步,便已几乎难逢对手。两军之中,哪怕是陈希真或者善应这样的人物,也未必能比得过高宠鲁智深这样的人物。毕竟这两种环境,两种杀法……陈希真善应那种江湖打法,即便已到了宗师水准,可到了战场上,也未见得就能比得过高宠或者鲁智深那等人物。
    那都监府的武官,居然与何元庆打得难解难分,着实让玉尹感到震惊。
    看起来,这都监府里,也是藏龙卧虎。
    一个武官都有这般本事,想来关胜也绝非等闲。
    至少玉尹看不出关胜的真实水平,只从那蕴藏在沉静之中的杀气来看,恐怕连高宠都难敌对。
    玉尹看到这里,便来了兴趣。
    索性也不出面阻止。而是饶有兴趣的观战。
    这时候,黎大隐也过来了。他看了一下楼下的状况,顿时兴趣索然。也难怪,黎大隐不是习武之人,爱钱多过爱权。所以对打架斗殴之类的事情,从来是不屑一顾。
    当然了,若这一架能打出利益,他倒也能在一旁看看。
    “小乙。我便先走了。”
    玉尹也没有强留。向黎大隐点点头,“三郎自便。”
    黎大隐在家中行三,所以玉尹唤他三郎。这也代表着两人的关系。不再似早先那般生疏。
    十箱银子,那五万贯钱也一并带走。
    玉尹没有在意,既然说好了。便不需要为此纠结。
    只是心里多少有些感触:这钱,还真个不经花……所谓财去人安乐,若用这五万块,能打开东南局面,倒也算不得亏。更何况,还得到了黎家这样一个盟友。
    “吉青,那汉子是谁?”
    玉尹手指楼下与何元庆打在一处的武官,轻声问道。
    吉青道:“方才听人说,那厮名叫董先。似乎是都监府的统制。”
    董先?
    玉尹一蹙眉,脑海中却立刻浮现出另一个人来。清代钱彩所著章回小说《说岳全传》第三十五回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说是岳飞的押粮官在九宫山遭遇强盗截粮,那强人身长九尺,面如锅底,两道黄眉直竖,颏下一部血染胡须。手持虎头月牙铲。
    这个强人,便是说岳全传里的董先董觉民。
    小说里,这董先只是个二线战将,后来在朱仙镇大战中,被金兵连环马撞翻战死。
    以至于后世。许多人以为董先便是如此。
    就连雅虎知识堂里也这般记载,还挂在了‘名人明星。华人’的词条上。
    说实话,玉尹也一直这么认为。
    可是眼前这董先,竟然能够与何元庆打得不分伯仲,分明是个超一流的悍将,怎能说是二线武将?而且,这个董先也没有小说里说的那么奇葩,一副正常人的模样。
    甚至乍一看,还有点小帅。
    何元庆和那董先打了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眼角余光,却发现玉尹已站在了楼上。
    心中顿时有些焦急,心道:我初投都监帐下,寸功未立不说,而今连个无名小卒都打不过。若真个输给了这厮,日后又有何面目继续留在都监帐下,更何来建功立业?
    想到这里,何元庆心中顿起杀机。
    眼见董先一脚踢来,他闪身躲过之后,双手猛然变幻虎爪模样,口中发出一声爆吼,便如同一头猛虎般,扑向董先。那董先见此,也不畏惧,错步向后退了一步,双手也化作虎爪状,大吼一声,垫步上前,就听嘭的一声,四只大手紧紧扭在一处,两人一下子贴近,使出千般本领,却依旧是不分伯仲,难分高下。
    “大官人,有官府差役过来。”
    吉青在玉尹耳边低声提醒,玉尹这才醒悟,连忙纵身从楼上跃下。
    “小乙,兀那汉子,还不住手,莫非要进那衙门里讨生活吃吗?”
    听到玉尹的声音,何元庆忙退后一步。
    而董先也趁势跳出了圈外。
    “若非我家都监阻拦,今日定要你这厮好看。”
    董先也不示弱,“某家怕你不成……”
    “好了,休得啰唆,赶快离开这里……那汉子,身手不差,待我伤好后,再来较量一二。”
    董先闻听一怔,嘴巴张了张,却未说出话来。
    他只是朝玉尹一拱手,便带着一干武官离去。有那杏花坞的掌柜想要阻拦,却被玉尹拦下。
    “损坏了多少东西,照价赔你就是。
    今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若识相的,便听我所言。不然的话,自家有的是手段。”
    掌管也知道玉尹的身份,特别是方才见玉尹和黎大隐走在一起。
    别的人他可以不卖面子,可杭州黎家的面子,他却不能不给……再说了,黎家在杏花坞也有投钱,真若是得罪了这位应奉局的玉都监,只怕黎家也不会饶他。
    “既然玉都监这般说。便与都监一个面子。”
    玉尹闻听,笑了:“聪明,损失多少,回头送去望仙桥兵营,自家自会与你结算。”
    说完,他一摆手,叫上何元庆和吉青,便从侧门离去。
    这时候。一队差役气势汹汹的闯进来。一进门就大声喝道:“方才是谁在这里斗殴?”
    那掌柜,笑眯眯迎上前。
    
    玉尹已经得了兵符,便不想再招惹是非。
    从李梲手里扣出来近两万贯军饷和一应辎重。已经触动了李梲的底线。这时候能少一事,便少一事。否则真个闹到衙门里,李梲再一掺和。事情反而会变得麻烦。
    玉尹而今,最不想招惹麻烦!
    调理自己的身体,能够早日康复;练好这应奉局的兵马,以期能够返回开封,建功立业。
    这两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其他的玉尹不想插手,也无力插手。
    不过,他对于那都监府的董先,确实有些兴趣。
    他现在最缺什么?最缺的。便是懂得治兵的军官……赵不尤身为宗室,恐怕也难长久留在这里。再说了,他究竟多大本事,玉尹现在还看不出端倪。至于高宠和王敏求,更不用说。这两人都不是正经的行伍出身,治兵一事,也不过一知半解。
    陈东?
    让他拾遗补缺。出谋划策还成,行军打仗……
    所以,玉尹而今依旧是人手奇缺。
    回到大营之后,他便找来吉青,让他设法打听一下董先的情况。
    不过还没等吉青打探消息回来。李梲的命令便来了……后日一早,押解花石纲前往苏州!
    “便让我去吧。”
    赵不尤闻听。顿时来了兴致,主动向玉尹请命。
    玉尹呢,本就不想亲自去……所谓的盗匪横行,不过是他和庞万春合演的一出戏而已。真个押解,庞万春也不可能跑出来劫持花石纲。毕竟玉尹已经派人提醒过庞万春,新任杭州都监,不是个无能之辈,要小心行事,莫要被他捉到把柄。
    庞万春是个聪明人。
    什么时候该动手,什么时候偃旗息鼓,他这心里面,自有一笔非常清楚的帐。
    只是,玉尹真不太放心,让赵不尤独自押运。
    “便让十三随行,若真有那悍匪,想来十三郎也能帮衬一二。”
    赵不尤喜出望外,“若有十三郎随行,此趟押运,定可高枕无忧。”
    他可是见过高宠的武艺,不说别的,就说高宠那杆大枪,便足以让赵不尤感到敬佩。八十余斤的份量,普通人别说拿来使用,便是举起来,都会显得有些吃力。
    偏这家伙拿在手中,却如灯草一般。
    那么粗的枪杆,生生能被他挽出枪花来,这又是何等本事。
    而且高宠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赵不尤也是在开封长大,所以两人也有交谈的话题。
    高宠那边,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见。
    反正是玉尹吩咐,他只管照着做就是……
    就这样,押运花石纲的事情,便算是有了一个解决。
    当晚,玉尹才回到家,却见高世光正在堂上,和安道全说话。
    见高世光在这里,玉尹也吓了一跳。
    此前,他派高世光返回开封,并未随同高宠一同过来。而今见高世光风尘仆仆,心里不免一咯噔。
    “老高,你怎地在这儿,莫非家中出了事?”
    “啊?”
    高世光一怔,旋即明白过来,忙摆手道:“大官人休要误会,家中一切安好,并未出事。九儿姐说,十三哥和老王虽然过来,但大官人身边还是少了个能使唤的人。她担心大官人在这边吃苦,所以就让小底紧跟着过来……黄老学士还有一封书信要我带给大官人,说京中而今已起了变化,要大官人最近,多加小心……”
    说着话,高世光取出一封书信,递到了玉尹面前。
    玉尹诧异把书信接过来。打开来一看,顿时蹙起眉头。
    原来,朝中的确是发生了事故!
    李邦彦、蔡攸等人联手弹劾蔡京,言蔡京老迈,已无力处理政务。三省公务,一应出自蔡绦之手,实非国家之幸。那意思就是说,蔡京已无法处理政务。却霸着权让他那小儿子来胡闹……
    徽宗皇帝对此。也非常不满。
    并且在不久之前,前往蔡府探望蔡京。
    不过离开蔡府的时候,据说官家的脸色非常难看。黄裳以为。蔡京失势已成定局,最迟三月初便能有论断。
    越是这种时候,就越是要谨慎行事。
    天晓得这些个老官场油子。会使出什么手段来……往往这个时刻,牵一发动全身,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玉尹虽然身处杭州,远离京师。但那杭州,却是蔡京当初一手打造出来的地盘,门生党羽众多。万一有什么动作,难保不会牵连其中。
    对于官场上的角力,玉尹不太明白。
    但这并不妨碍他生出警惕,把书信看完后。便立刻焚毁。
    “老高既然来了,便留下吧。
    正好这几日,我也需要人手帮忙……得空闲时,陪叔父去六和寺参佛,好好照拂。”
    后日,庞万春会把武松送回六和寺。
    就让高世光陪着安道全,接拜佛的名义。前往六和寺为武松诊治。
    不过……
    “小乙,你在想什么?”
    安道全见玉尹眼珠子滴溜溜直转,便低声询问。
    玉尹笑了笑,“既然蔡京老儿要倒台了,那这次东南各地官员为他筹备的寿礼。岂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与其便宜了那老儿。我便想,不如我拿走更好。”
    “你的意思是……”
    “叔父后日去六和寺时,见到庞万春的人,就带一封书信给他。”
    安道全听了,那还能不清楚玉尹的意思。
    蔡京的寿礼足有十万贯,与其送去东京,倒不如抢了去,也省得便宜了蔡京。只是这样一来,怕又要引发一番动荡。蔡京那些门生故吏,未必会甘心看着寿礼被劫走。
    “那与我何干?”
    “我是说,万一追查起来,只怕庞万春也难以脱身。”
    玉尹笑了,“叔父放心,庞万春干了这一票之后,便让他前往开封,寻凌振庇护。
    等到蔡京那些门生故吏得到了消息,老庞已在千里之外。
    至于他们想要如何追究,与我并无干系。自家只是杭州应奉局的都监,东西若在苏州境内丢失,怎地也寻不到我的头上。到时候,且看这东南之地,又是何等反应。”
    玉尹心里还有句话没说出来:弄个不好,还能把李梲赶走!
    安道全点点头,“既然小乙已有计划,那便谨慎行事。”
    
    两日后,赵不尤押运花石纲离开杭州。
    同行的还有那潘通,以及一些蔡府的家臣,带着一干寿礼,施施然启程前往苏州。
    杭州城,似乎一下子恢复了平静。
    时值仲春,正是踏青之时。
    西湖畔便多了无数才子佳人,流连忘返。
    这一切对玉尹而言,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赵不尤离开后,他便轻松许多。一边加紧操练,一边继续整顿班底……也许是知道玉尹的难处,黎大隐为他推荐了两个族人前来担任书记,便调拨到陈东手下。
    这两日,募兵一事倒也有所进展。
    每天稀稀落落,总能募来十几个背嵬军,以及一些杂兵。
    眼看着空荡荡的营盘,日益热闹,玉尹这心里却没有半分得意,反而有些焦急。
    手底下,还是缺人啊!
    “依你所言,那董先在都监府,并不受重视吗?”
    大帐里,玉尹好奇的看着吉青,待他说完之后,忍不住开口询问。
    陈东便坐在一旁,同样是一脸好奇。
    这董先究竟是什么人?怎地让小乙这般费心,还专门派人打听他的情况?
    吉青道:“这董先,表字觉民,洛阳人士。据说此人本不属济南府,乃孟、汝、唐三州镇抚使兼知河南府翟兴帐下一员猛将,人送诨号急先锋。只因他性情暴躁,刚烈似火,得罪了不少同僚……后来翟兴便把他打发到济南府。哪知道刚去了济南府,就与济南府前军统制曹荣起了冲突,最好被打发到关胜帐下,一同来了杭州。
    不过,据说关胜对此人也不甚欢喜,盖因他性情太暴烈,喜欢惹是生非。
    所以虽在都监府做了统制,却不授兵权……听都监府的人说,此人在河南府的时候,曾任步军教头,是个练兵的好手。”
    喜欢惹是生非吗?
    似乎没错……
    但凡正常一点的人,谁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那等张狂言语,岂不就是寻衅?
    关胜本身就是一员良将。
    从他对杭州官军的整顿措施,便能看出端倪。
    更不要说,关胜的儿子关铃还是提举弓箭手,想来本事也不会太差。这父子二人,都是能治兵的人,董先的才干,在他父子眼中,自然也就算不得什么本事。
    河南府步军教头!
    玉尹这心里,就有了计较。
    整个应奉局里,加起来不过二十匹战马。
    如果再想想办法,比如找黎大隐帮忙,说不定能凑出五十匹战马。也就是说,这应奉局的马军,也就是五十人的编制。想来高宠一人率领,也已经足够。而王敏求能训练出一二百弓箭手估计便是极限。八百人满员,也就是说至少有五百人是步军。
    若没个知兵的人,怎地也不可能练出好兵来。
    偏玉尹对兵事是一窍不通……这东西不是说你看看兵书就成,还需要足够的天赋。
    若只是背个‘兵者,诡道也’,玉尹还成。
    但真若说知兵,玉尹有自知之明……恐怕再好的胚子到他手里,也会被他废掉。
    这董先,岂非老天送给他的步军教头吗?

           

第248章 令行禁止

    迈步走进望仙桥大营时,董先的情绪极其低落。
    老恩主翟兴把他从河南府赶去了济南府,由于远离家乡,以至于心情燥郁,所以到济南多久,便和济南府都统制曹荣发生口角,甚至演变成了一场冲突。曹荣毕竟是济南府的老人,更手握兵马,远非一个初来乍到的董先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就这样,董先到济南甚至不到一月,就被赶去做了巡检。
    这巡检虽然也是领兵的武官,但是和统制相比,却全然不同。董先这心情更加抑郁,在巡检营中更是屡次与人冲突。若非关胜爱惜他才干,说不得早就把他赶走。
    关胜来杭州走马上任,巡检营的班底也被一并带来。
    其实,关胜并不想带董先来,盖因这家伙太过暴躁,一言不和就大打出手,是个惹事生非的主儿。好不容易从巡检爬到都监的位子上,关胜可不想因此被耽搁了前程。但是不带董先,又说不过去,因为在济南府军中,已无董先容身之所。
    无奈之下,只得把董先带来。
    但是对董先的桀骜不驯,关胜总是有些不满,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委以重任。
    玉尹找上门来,指名点姓的向关胜讨要董先,倒是让关胜颇有些吃惊。若别人来找他讨要,说不得还会拒绝。可是关胜却知道,他之所以能担任这杭州都监,有一个不足以为人道的任务,便是帮助玉尹在杭州站住脚跟,并为他排忧解难。
    当然了,这个任务不会以任何文字的形式出现,而是一种代价。
    关胜在思忖之后,便同意了玉尹的请求。
    董先继续留在都监府,的确是有些委屈了才干,甚至说有些大材小用。倒不如让他去应奉局做事,说不定还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再者说了,关胜也一直在观察玉尹。他隐隐觉察到,这位看似非常低调的应奉局都监,自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关胜甚至觉得,玉尹和庞万春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这又算什么?
    在济南府当了许多年巡检,官匪一家的事情,关胜见过不少。庞万春虽说曾为反贼。可是方腊已经被诛。单凭庞万春一个人,又能搅出什么风雨?若是逼迫的紧,反而不美。倒不如通过玉尹。和庞万春保持一个平衡局面,对大家都有好处。
    所以,关胜便一纸调令。把董先送到了应奉局。
    董先自然不太愿意,但也无可奈何。
    怀着一腔抑郁之情,他来到望仙桥兵营的辕门外。心里面是五味杂陈,各种滋味难以说明。
    想当年,他也是河南府一员猛将。
    初出茅庐时,怀着一腔热血,想着扬名立万,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别人都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眼见着当初比他官位还低的那些部曲同僚,一个个登上高位,可是他却越混越不如意,虽然还是统制,也只是个虚职,没有任何实权。
    从河南府调到济南府,从正规军调进巡检营。
    现在倒好。被一脚提出都监府,赶来应奉局勾当……
    这应奉局算什么事情?
    不过是为官家采买的狗腿子,根本上不得台面。
    董先越想,就越是觉得憋屈。当他踏进辕门的一瞬间,甚至想到了去职回还老家。
    可是。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