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铁血少帅-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进步报纸纷纷为他们造势,鼓吹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人希望通过护法运动建立本党单独执政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为中华人民争取更美好的明天。
  这般作法着实令冯庸反感,虽然北洋政府专制不假,但是段祺瑞等人能做实事呀!至少在他们手上,有力量维护统治区百姓的和平生活,并且北洋政府也是无时无刻不在为国家的强大绞尽脑汁,就比如这次对德宣战,本意很好,看准时机,准备夺回我国权益,可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人呢?是看不懂还是不愿懂,什么中华志士,为了争权夺利,百般阻挡对德宣战,生怕民国得到英美支持之后会强大起来对他们的日本主子产生威胁?
  或者说是怕北洋政府彻底清除他们在民国的一席之地,口口声声为了民主、为了共和,可是欧美诸国的共和无一不是建立在国民利益之上,他们的共和为了什么,为了代表中国那顶部最有钱的那些人——大资产阶级还有那些野心家,为了用国家机器获得更多利益,呵呵!真正的资产阶级是那些在全国各地兴办企业的那些人,那群把振兴民族企业放在第一位的人,真正的共和的前提是让百姓吃饱饭,过上好生活。本来人家还能吃口饭,虽然日子艰难了一些,但也是一家人平安,可是他们这群所谓的革命斗士一来,如同一根巨大的搅屎棍,把他们那种平头小民的生活打破了就算了,他们的民军比起北洋军阀还厉害,抢光、杀光、奸光!都赶得上二战的日本人了,果然是一个主子教出来的。
  9月1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和唐继尧为元帅。10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同日,非常国会通过了军政府各部总长名单,外交:伍廷芳,财政:唐绍仪,陆军:张开儒,海军:程璧光,内政:孙洪伊,交通:胡汉民,军政府参谋总长:李烈钧,大元帅府秘书长:章太炎。这种人事安排或许体现了中华革命党人主动与西南实力派以及国民党稳健派合组护法军政府的愿望。
  或许他们中间有一些是真正的仁人志士,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等人只不过是配衬,主角是谁呢?是孙中山,一个只会叫喊着“上呀!同志们!”的嘴炮党,如果打赢了他就会装模做样出来表彰大家,接着摘桃子,但是输了呢?只会逃,逃得比谁都快!类似这种的事情都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了,而这次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勇气呢?那是因为他的背后站着东南与西南最大的两个军阀,占据两广的陆荣廷还有控制滇黔的唐继尧。
  可这两人要的不是共和,陆荣廷想借着‘护法’的名义进攻湖南,达到控制东南、乃至华中的野心,而唐继尧就更明显了,人家都把西南当成自留地,手脚都伸进四川了,还用说?只是碍于情面不敢大肆进攻,有了‘护法’这个名义就不一样了,立马大军进犯,呵呵!
  中华民国军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护法运动高潮的到来,也标志着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段祺瑞作为北洋领头人,继承袁世凯武力统一中国的衣钵,决心以北洋武力镇压西南护法,这样子就不打算善了,人家都欺负到头上了,是我,我都忍不了,于是十月,双方开战,护法战争爆发。
  而此时的冯庸在干嘛呢?他难道不想接着这个机会扩大地盘吗?毕竟是打算用自己的力量带动中华崛起的人,这个机会不抓住岂不是浪费了,可是福建军队咱是还没训练好,他不是不想,而是无能为力呀!所以只能埋头看着别人吃肉,这种滋味难以述说,其实他也是想快速完成力量的组织,然后插手其中,这种热闹岂能不凑。
  于是福建方面,八月底宣布福建陆军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正式成立,至于福建大学早在八月半就开学了,毕竟不同于军事院校,有那么多均是设施需要完善。还有那个神秘的特殊作战学院只会在福建军队里招收学员,并不对外开放,毕竟这种险要的底蕴不适合太早暴露出来。
  这三所军官学院的部分教官是德国柏林军事指挥学院请来的,其中大部还是各个武备学堂、陆军中学以及挖保定陆军学校的墙脚还有本来福州船政学堂的,北京南苑航空学校的人都差点跑空了,与此同时,还组织了部分人下部队创办随军学堂,战争时期,不能让所有军官回炉重造,冯庸还盼着他们早日训练好新军,出去抢地盘呢!这三所设施还是比较常规的,所以消费不大。


第四十四章 别人眼红了
  但是特殊作战学院就不一样了,不止选址在深山老林里面,像什么水泥、钢筋什么的都不好运,更重要的是物资筹备不止种类繁多,而且昂贵,花费重金去美国订购特制装备、武器,营造复杂的、不同环境的训练场。
  正式成立也代表正式开班,福建本地的报纸早在还没开校的时候就发出消息,招募大批学生,毕竟是坐立在福建,总得给总部家乡父老点特殊照顾吧!那三所军官学院都是面向全国招生的,特殊作战学院则是部队推荐优秀士兵,并且组织教官下部队挑人。
  福建三所军官学院的招生广告在全国各大报纸刊登,这年头有钱也是大爷,冯庸开除了每个报社一万大洋价码让他们置顶,瞬间那些什么护法之类的新闻都被顶下来了,全国纷纷谈论此事。为了吸引军事人才。学院招生处甚至还给出了报名期间食宿车旅费全额报销,即便未通过考核,照样会报销返程费用,当然留下参军也是可以的。
  特殊作战学院第一批学员是在厮杀中过来的,为了完成冯庸的任务,下面部队纷纷推荐人来,足足一千多人,还有特招的奇人异士,拢共一千五百人,结果经过筛选就留下了三百人,于9月正式上课。
  在国内一片战火之际,各省有志之士和爱国青年们看到来自福建的军官学院招募启事,在军官细则中宣扬的革命精神,甚至冯庸那种强国屹立于尸山血海中的言语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他的‘铁血救国观’俨然成为那些苦苦追寻救国之路的有志青年的希望明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福州招生处迎来了许多慕名前来的考生,好在准备充足,来的人一律安排到西城军营吃住,考核地点也在西城军营,不过人数实在太多了,三个学院第一期加起来也不过五千招生名额瞬间就扩大到六千五百,各个学院都增开了几个班。
  虽然福建三军校成为国内一时热点,不过众说纷纭,难免会有一些看得不爽的人。陆荣廷、李纯还有那些所谓的护法军人士都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批评,指责福建在护法尚未成功之际,不思支援中华民国军政府,反而做一些无所谓之事,引得无数仁人志士纷纷南下投考军校,甚至还有打算去广东参加护法军的人都跑去福建了,福建简直是饥不择食呀!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一类的评论,通常福建的人都不会在乎的,用后世的话来说,这群只会说的人那就是嘴炮党,在冯庸眼里,这个乱世,只有拳头大的人才配有话语权,光会说有屁用,有种就开干呀!那些鼓吹护法的不过是孙大炮底下的嘴炮党,就算没有福建招生,也不见得有多少人会支持他们,毕竟这个时代,真正爱国的人还是很多,像这种不顾百姓撩起战火的举动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才怪!
  虽然冯庸不想搭理他们,但是所谓的革命军政府还派了人主动前来接触冯庸。十月初,孙中山派章太炎来到福州求见冯德麟,而冯德麟不想应付这些破事,于是就让他去找冯庸商量了。
  如今的军事委员会文政人员增加了很多,这些新增的人员大多是武备学堂、陆军中学堂裁撤之后留下的文职人员,也有部分是最近招聘的懂军事的文人,总不可能像原来那样,整个军事委员会就那么几个人吧!再说了,有些事,军队里带兵的那些大老粗哪里处理得来。而且军事委员会的工作量增大了不少,倒不是军队训练的事情,而是三所军官学院的招生工作几乎占了大半的人力资源,为了保证军事委员会的军教政人员互不干涉,降低军事机密外泄的风险,同时也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军事委员会也另外扩建了一个比福建省政府大院都丝毫不差的院子,作为办公地点。
  在建造这所军事大院的时候,冯庸就明确划分好了办公地点,因为武官和文职人员职责不同,所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归文职人员使用,一部分划归委员会下辖的武官使用。至于那些军官,主力部队还在训练中,三个师的军事主官暂时还没安排,需要等三个月训练期过了再编组;而那三个守备师已经下放到各个市驻扎了,由于武器装备的不够,所以原来二十八师、独立团加上缴获的各式步枪勉强把他们装备起来了,边驻扎边练着。所以也就冯庸一个人呆在军事委员会,而且他也不常在,蛮忙的,一会视察军工厂,一会视察各军官学院。
  新建的军委会大院分南北院,南院是文政部门办公的地方,北院后面会成为师级以上军官的办公地点。虽然现在军委会的职能划分不明确,不过冯庸不打算把军委会分文武两个部门,毕竟是军事机构,部门间还是参杂着好点。
  章太炎在福州可算是跑遍了,先在督军府被冯德麟赶来跟他儿子商量,可谁想冯庸不按套路出牌,竟然不在军事委员会办公,倒是让他在军事委员会等了半天,结果有人告诉他,冯庸去南郊外视察部队训练了,好不容易才在副官的带领下见到了他。
  冯庸这一天的行程排得满满的,上午在南郊军营视察部队训练,下午还要去特殊作战学院兼职教员,虽然他不是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但来自后世的他看过不少这类题材的电视剧,在见识上比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高了多少,有了他的指点,福建的特种兵也能少走很多弯路。不过他还真没想到章太炎这个身为中华革命军政府大元帅秘书长的孙大炮手下主力人物会来拉拢福建,不过基本礼仪他还是知道的,所以从百忙之中挤出了一点时间接见他。
  “太炎先生!久仰大名!来请坐!兵营里略显简陋,希望你不会嫌弃。”在章太炎走进来后,冯庸刚刚将新兵训练工作促进会议开完,众将也才刚解散,可以说,时间选的刚刚好!边上副官也机灵,立马闪人就留下他们两。


第四十五章 莫名地震慑
  章太炎没有急着坐下来,反而略带忌惮的说道:“少帅真是日理万机呀!找你还真挺难,走遍半个福州城。”这句话倒不是抱怨,半是恭维半是调侃吧!他还没有那个胆子光明正大的抱怨冯庸,就在刚刚进来的时候,他经过了大半个南郊军营,军营很大也很新,可以看得出建立时间不会很长,那些个红砖白瓦、三层楼高的建筑显得那样美观,但重点是其中好多训练设施都是他在国内看不见的,他虽然不带兵,但是不代表不知兵,那些训练设施比他曾经看过的日本军队的训练设施还要先进,这倒是实话,那些设施都是德国教官要求的,虽然日本陆军学习的是德国陆军,但毕竟是好些年前的德国陆军,所以训练方法和设施比不上德国很正常。
  还有更让他吃惊的是,训练场上爆炸声、子弹声不断,他也好奇的问旁边的副官,但是副官一脸理所当然的回道这是训练,当他经过一处匍匐前进训练场地时,清清楚楚的看见场地前,几名士兵抱着一挺麦德森轻机枪,这种机枪他也曾见到过,据说是卖300大洋一挺,那几个士兵用机枪对着士兵扫射,那明晃晃的子弹壳告诉他,射出去的都是真的子弹,是能够杀人的子弹,看趴着匍匐前进的士兵一个个淡定的眼色,直觉告诉他这些士兵已经习以为常了,还有进攻队形训练场上那一枚枚看管士兵手里握着的明显是手榴弹,要知道这种武器经过日俄战争引进国内,虽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由于手榴弹装备量和消耗量大,加上消耗掉火药和铁都不少,所以国内基本没有人装备得起大量的,但是看那主持训练的士兵边上还放着两箱,时不时扔一个,说明冯庸并不缺这东西,这说明他应该是有自己的兵工厂、批量生产子弹、手榴弹甚至更多,这不禁让他打了个寒颤,要知道就是占据两广的陆荣廷也没有这么阔气,他不知道的是那些手榴弹都是弱化版,能爆炸,但是没有多大杀伤力,所以成本不怎么高,就这两个月的训练就消耗了数十万手榴弹,基本上每个新兵都亲自扔过这种能爆炸的弱化手榴弹十个,接受的投弹训练更是不计时。
  跟着副官在南郊军营漫步的章太炎,越看越心惊,那些接受训练的士兵看起来一个个人高马大的,而且每一个都面对子弹扫射、手榴弹爆炸都面不改色,而且还在观看一处队列训练的时候发现,那些士兵没有一个私自动弹的,可谓是令行禁止,就凭这点,别说中华民国革命军政府麾下的‘护法军’了,就连北洋军队都很少有这种素质,加上射击训练场,随便看一个士兵,十发子弹都能打出80几环,这是什么命中率?
  就连那些久经沙场的士兵也不过如此吧!他没想到这些士兵的射击能力是用数千万子弹喂出来的,可以说,那些军阀部队的士兵一辈子打出的子弹都没有他们这两个月打得多,也亏得他从德国进口了7。92mm通用子弹生产线十条,又在购买的德国中型机械厂自己装配了12条,还另外成立了一个子弹、手榴弹生产工厂,月产子弹三千万发、手榴弹三十万枚,当然木柄手榴弹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武器,只要原料充足,开足马力一个月能够生产五十万枚,这种木柄的成本低,投掷距离远,好处比较多,所以冯庸就采用了这种的。
  光从射击能力、精气神来说,这些传说还在训练的新兵和他见过的日本兵也不相上下,这就让章太炎很恐慌了,不是自己贬低自己,现在的民国军队还真就比不上日本军队,有两个满编的日本师团,他都敢在南方横着走,现在看来这个南郊军营至少有上万士兵,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如果福建派出一个师杀入广东,恐怕现在的‘护法军’就要被一锅端了。
  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军营在训人员包括教官足足两万四千人,南北东三个郊外军营各有两万四千,也就是冯庸打算组建的三个整编师,而西郊则是用来轮训守备部队以及武装警察部队,当然这个武装警察部队是福建独创,每隔县一个200人的中队,每个市一个1000人的直属大队,整个福建差不多有两万五千名武装警察,充当城市维稳机动部队,而警备师各个团则是驻守在边界上,毕竟这个乱世,狗咬狗的时代,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一条或者几条恶狗来咬你。
  这种军事力量的存在,如果不能打倒,那就只能交好,这也算是乱世生存的法门,章太炎心中深深的想到:绝对不能交恶福建,尤其是这个交战时候,一旦把福建推到北洋那边,对中华民国革命军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惨剧,更何况,虽然这处他看得见的军营只有上万名新兵,可按照他们的招兵情况推测,冯德麟父子最少也该训练了三万新兵,毕竟这点兵实在不符合他们的需求,加上二十七师那两万多老兵,这五万兵,别说陆荣廷了,就是再加上唐继尧都不一定能拿得下他们,所以只能交好,如果把他们也拉入‘护法军’,那就能大大增加胜算。
  “什么日理万机呀!我不过是瞎操心而已!”冯庸自嘲的说道:“我们福建比不上你们的中华民国革命军政府人才济济,所以很多事都要自己来。”
  这话虽然带着一丝讥讽的味道,不过大部分还是实话,毕竟福建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虽然组建起来了,但是福建政府有些事还是要冯庸拍板才能决定的,至于军事委员会,就冯德麟和冯庸两父子领导,平时冯德麟也不管,就都交给冯庸了。再说了,哪个年轻的领导人不是多疑的,毕竟年龄摆在那里,就是能力再出众,你也会对自己那帮老狐狸多少不放心的,为了保证权力的绝对集中,也只能自己亲历亲为。


第四十六章 忌惮如狼
  他端起杯子,喝了口水,这天也蛮闷热的,而后长吁了一口气,又笑着问道:“太炎先生这么大老远的过来,不单单是慰问我吧!”
  章太炎这才坐了下来,冯庸看着虽然年轻,但是气场比起孙中山来也不遑多让,这就是一个掌握一省之地实权的军阀同一个嘴炮党的比较了。缓缓说道:“中华民国革命军政府派我来,一来是慰问一下冯督军;二来,自是想请冯督军前往广州共商大事,希望福建能够应天下有志之士的呼声,站出来一起维护共和!”
  果然够冠冕堂皇,真不愧是孙大炮的得力部下,学到了他那种正义凛然的无耻说教,说白了也就是瞎忽悠,不过冯庸可不是那些傻子,被他两三句话就能把自己卖掉,呵呵!玩这招还嫩了点。当即回道:“本来太炎先生这种共和志士相邀,福建自当答应,可是你也知道,我冯家经过连番血战才把反动军阀李厚基打跑,入主福建不过三个月,根基未稳,所以岂敢妄动,更何况边上恶狼环伺,我福建子弟兵不过两万,自保尚不足,哪有余力出省。”他也觉得好笑,明明自己家东北土匪出身,而且接受的是北洋政府的任命,这群护法义士却好像忽视了,反倒邀请自己,倒像是冯家原本就是革命志士一样。
  “少帅过谦了,这东南谁不知道冯家在福建振兴实业,福建百姓无不拥戴,早已根深蒂固,更何况谁不知道冯督军的二十八师乃是天下少有的劲旅,若得冯家相助,那我护法大事岂不是如虎添翼,孙中山大元帅数次都曾在我等面前夸赞福建建设的好,正打算邀请冯督军做中华民国的建设大臣呢!”章太炎好像没听到冯庸话里的拒绝之意,反倒夸赞冯家在福建做得事,把冯家父子夸得像万家生佛的大善人一样,听得冯庸都不好意思了。
  冯庸心里不禁笑骂:老狐狸,给我灌迷魂汤呢!于是说道:“太炎公过誉了,我冯家不过是为了弥补千疮百孔的福建,你是不知道呀!我们刚来的时候,看着福州遍地乞丐的惨象,那叫一个伤心呐!多好的百姓呐,原本安详的生活就这样被李厚基这个军阀四处征战打破了,万恶的军阀呀!如果不是兴起战争,那这些福建的百姓又岂会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你说呢?”
  这番话听得章太炎面色有点黑,心里骂道:小狐狸,话里话外都是些挤兑我们的意思,哪里是说李厚基呀!明明是在说我们为了自己利益妄自兴起战火,打破了百姓的平静生活,于是只得无奈地回道:“少帅此话不错,可若没有冯德麟督军果断率军击败反动军阀李厚基,或许福建百姓还是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中,所以为了全国大众的民主生活,我革命军政府不畏北洋势力的强大,毅然决然的走上反抗独裁军阀、争取民主的道路,我想这种豪情与冯家入主福建的举动不谋而合,想必少帅心中也是赞同的,所以大元帅特地派我前来与冯家共谋民主大事。”
  不得不说,这混迹官场的人就是不一样,黑的都能说成白的,恐怕偷换概念这种事没少做,本来是被指责的不利之势,一下子就被他扳回来了,俨然上升到为国为民的高度,还把福建也抬到这个高度,这番话让冯庸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着实厉害!
  “更为令人惊喜的是,我们这次有了孙中山先生这位革命导师,又有陆荣廷、唐继尧二位民主爱国人士的协助,若得福建助力,必然能够马到成功。”章太炎振奋的说道,他的双眼闪烁着熠熠光辉,整个人都好像被打了鸡血一样,这让冯庸不明白了,就孙大炮那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庸人怎么就有这么大的渲染力,从清末开始,哪次他领导的起义能够成功,还有手下的黄兴,也是个纸上谈兵之辈,先后参与或指挥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都失败,还有那个有名的黄花岗起义也失败了,没有战略眼光,更没有相匹配的战术指挥能力!
  你说人家也是革命导师,他也是革命导师,俄国的列宁不一样能上阵呀!而且发动起义都是恰到好处,而他呢?光会说不会做,一次次牺牲爱国人士的生命、浪费民主华侨金钱,可偏偏自己也没事,就连那个所谓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也是个抄袭出来的四不像,大部分篡改美国人的三权分立,部分借鉴了马列主义,像什么“平均地权”不是共产主义那套又是什么呢?难怪中国的革命搞得四不像,试问这种没法真正解决或者平复各个阶级之间矛盾的革命纲领,充其量只能得到那部分人的同意,那部分人还是各怀心思,怎么能完成所谓的民主社会。
  说实话,他真正看不起孙中山那套,或许孙中山做个铁路大臣、卫生大臣还可能有所成就,但是做领导人,尤其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他甚至比不上任何一个军阀,例如再过些时候起来的山西的阎锡山、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湘,他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地盘治理的井井有条,可以说无论军事还是政治都远超孙中山。
  不由的鄙夷道:“太炎公这话恐怕言过其实吧!据我所知,贵部陆荣廷、唐继尧都是枭雄之辈,就问个最明显的,你能指挥的动他们?再说了,若是别人主持大局,恐怕还能赢,但是恕我直言,孙先生主持,那就只能呵呵了!”话里话外充斥着对孙中山的不屑。
  章太炎瞬间就爆发了,“冯公子这话恐怕不妥吧!我革命军政府众志成城,大元帅孙中山更是为了‘护法’事宜呕心沥血,岂容你这般侮辱!”当即他没管那些了,自己老大都被侮辱了,小弟还能忍得下去?所以挥袖而去。


第四十七章 各有算计
  当晚吃过饭,冯德麟就问起这件事来,虽然具体详情没有被泄露,但是章太炎一介名士在南郊军营气愤的挥袖而去,引起来许多人的注意,冯德麟自然不可能听不到风声,所以难免担忧的问起来。
  “爹!是这样的。。。。。。。。”接着冯庸仔仔细细的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冯德麟述说了一遍,冯德麟听了默然无语,随后才说道:“庸儿,你年少气盛不错,但是这件事总归鲁莽了些,说实话,我也不怎么看得起孙中山那伙人,一没地盘,二没兵,到处只会游说,但是他毕竟是中华民国革命军政府的大元帅,影响着整个南方‘护法’事宜,这样堂而皇之的恶了他,难免他下面的那些有心人会借机对我们不利。”
  冯庸明白自己父亲再担心什么,无非是怕陆荣廷、李纯之流会借着‘护法’的名义进攻福建,于是宽解他道:“父亲多虑了,虽然以我们现在的力量没办法做到同时面对两大军阀的进攻,但是防守一方却是绰绰有余,陆荣廷的桂军现在忙着打湖南呢!哪里有空理我们,虽然我们的主力师还在训练,但是凭我们三个守备师加上近三万的武装警察,难道还怕李纯?”讲真的,守备师用的都是清一色原来二十八师还有缴获的那些毛瑟98,虽然磨损有点严重,但是在国内来说也是一流的步枪了,至于武装警察稍微差一点,用的是原来二十师装备的日制金钩,还有缴获的那些汉阳造、水连珠,比起其他军阀那些万国货也是不差。
  冯德麟看见冯庸这般信心十足,也就没再说这件事了,再说了,事已至此,难道再卑躬屈膝去向孙中山示好,以他那种绿林义气,自然是不可能的。
  这边章太炎气冲冲的赶回了广东,顺便将冯德麟父子轻慢的态度告诉了大家,孙中山等人在广州的中华民国革命军政府里百般思索,当然这番言语让他们特别气愤,尤其是孙中山听了冯庸那番鄙视的言论,更是火冒三丈,要知道虽然孙中山才能不济,但是自喻为中国革命第一人的他,仗着自己影响力大,所以一直就是个强权主义者,就是现在也不例外,虽然是陆荣廷、唐继尧让着他,但那也是中国半壁江山的主宰,不管怎么说,也不能接受一个东北胡子出身的家伙对自己的嘲讽。
  但是他没有办法,若是福建还是如李厚基掌权一般,他还有进攻的欲望,可李厚基四个混成旅三万多人都被冯德麟的二十八师的两万多人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击溃了,里面有两个北洋军直属混成旅,可以说冯德麟的二十八师的战斗力比一般北洋军还高,就那一般的北洋军都在湖南一线通‘护法军’焦灼着,试问他又怎么能奈何的了冯家,何况章太炎汇报了福建训练上万人的新兵,还有那种程度的训练在全国都是独一份,这不禁让他有点虚,只能嘴上表示不在意,抚平大家的怒火。
  陆荣廷倒是想进攻福建,可现在他的部队重心都放在湖南了,哪里有多余的力量来进攻呀!他现在都怕福建打他呢,一旦他与湖南开战,要是冯德麟从后面来个菊花千年杀,那恐怕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所以他也只能不发表意见。唐继尧就更不用说了,福建跟他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管他谁惹谁呢!只要不妨碍他占川大计都无所谓。
  远在福建督军府内的冯庸却是心里蛮高兴的,说实话,如果孙中山不是权力欲望太高的话,或许就不会像现在一样莽撞开战了,他不像冯庸打算占据福建一省,慢慢积蓄实力,耐下心来逐步吞并邻省,等待军阀大混战的来临,最后再一举做出鲸吞之势,统一国内,当然这是基于他对历史预知做出的最稳妥的方法之一。
  但是孙中山就不一样,他不单单是一尊嘴炮,更像一头鲁莽的野兽,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蚂蚁搬象这种异想天开的事,他也不曾细微观察国内局势,甚至推断未来大势,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只求大局的一统,然后抓住像美国总统那般的权力,他以为最所也就是美国那种分裂式的局面。可是他没有算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不是说的玩的,自秦始皇以来,每一代人的最大目标就是天下一统,没有一个人满足现状做一个小小的‘地方王’,就算现在清朝没了,封建体系崩塌,但是那种思想永远不会改变,因为那是五千年流传在我们骨子里的骄傲和使命,所以国内的每一个军阀为什么互相攻战,就是为了拥有更多更强的力量,从而武力一统中国。
  就是因为这样急于求成的孙大炮,所以护法军比北洋军都按捺不住,终于在10月3日,孙中山不满足于对峙湖南的现状,同时信心暴涨,正式下令前线进攻,正式向全国通电表示讨伐段祺瑞等民国叛逆。湖南省护法军组成以程潜为首的湖南总司令部,加上陆荣廷派出的桂、粤联军80营,说实话,陆荣廷也蛮带种的,整个两广一共才五万人,他一下子就派出了近四万人,可想而知,他的两广现在是有多空虚,难怪不敢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