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腾1856-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笕说幕鹌鳌

  曾国藩开始创立湘军时,不主张向西方列强购买洋枪洋炮镇压太平军,他告诉弟弟曾国荃,勇气比武器更重要。

  曾国荃训练的团练,也是以使用冷兵器为主,最常用的是白杆长矛: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曾国荃也是第一次见M1847式转轮手枪,不知道怎么用,一时急得满头大汗。

  “这洋枪我会用。”这时,曾纪泽走上前去,从老太爷曾麟书手里接过M1847式转轮手枪,从漆盒里取子弹上膛,信步走到了院子后面。

  曾府院子后面有一棵古樟树,枝叶繁茂,上面有一个鸟窝,离地大约十来米。曾纪泽微闭左眼,举枪瞄准射击。

  只听“砰”的一声枪响,树上的鸟窝竟然应声落地,鸟巢里三四个绿壳的鸟蛋,滚落碎了。

  在场的老太爷和曾国荃都大吃一惊,这曾纪泽小小年纪,看来不仅会用洋人的火器,而且是精通。

  “纪泽,以前九叔怎么没发现你有这等本事?”曾国荃对曾纪泽更是刮目相看,感叹说:“虎父无犬子,大哥后继有人啊。”

  “好!”秦月也忍不住为少爷叫好,连小手掌都拍红了。

  曾纪泽摸了摸自己的光亮的前额,憨笑道:“雕虫小技而已,在京城时,我在宣武门那见识过洋人的很多火器。”

  曾麟书确实好几个月没收到曾国藩的家书了,心里有点担心曾国藩的安危,便对曾纪泽说:“去找你父亲也好。不过路上一定要小心。这把洋人的火器,你既会用,就拿去防身吧。”

  曾纪泽大喜,谢过老爷子。

  曾麟书还不放心,把曾国荃叫到跟前,说:“老九,我听说江西的贼人有好几万,你和国华的团勇,加起来也就两千,恐怕不够。你大哥临走前嘱咐,要是发生什么事,可以去找湖北巡抚胡林翼求援。”

  曾国荃点点头,说:“爹,你放心,我这就去找国华商量,如何去湖北搬救兵,一起去江西救大哥。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把大哥救回来。”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样也好,你们去吧。”曾麟书点点头,咳嗽了一声,说:“纪泽就托付给你们了。你们一定要活着回来。”

  曾纪泽回答说:“爷爷放心,吉人自有天相,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你老在家里也要注意身体。”

  

第四章 讨粤匪檄

  湖南湘乡县荷叶塘乡,就是曾家的所在地。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在荷叶塘乡白杨坪置买了田宅,这里就成了曾国藩的第二故居。1856年,曾国藩兄弟还没在老家大兴土木,堂屋“黄金堂”东西两边有十多间厢房,就是曾府中最好的住屋,东边住着曾国藩一家人,西边住着曾国荃一家人。

  曾纪泽出门一看,“黄金堂”前面,是一片广阔的田野,涓水悠悠环绕,周围峰峦叠嶂,后山树木茂密,古树参天。

  曾府门前则是一片较开阔的平地,曾国荃招募团练,在平地上开辟了演武坪,演武坪上作了一些简单的布置。除了平地上简陋的点将台,正中一杆旗子引人注目,一丈余高的旗杆,飘拂一面黄长条旗,上面用黑丝绣着一个斗大的“曾”字。

  湘乡与湖南名城、曾国藩的祖籍衡州毗邻,所以曾国华和曾国荃招募的两千乡勇中,除了湘乡本土人,还有不少是衡州人。

  出征前的一大早,曾国华和曾国荃集合了队伍训话。曾纪泽察看了一下湘军的编制,发现湘军大体上仿照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营制,以营为基本单位,每营有一个营官,四个哨官,五百勇丁。这两千乡勇,被编成了四个营。

  曾纪泽发现,这些营官多是曾家同乡的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和衡州一带农民,穿着粗布衣服,满口黄牙。湘勇规矩,天未明就得吃罢早饭,有仗打仗,无仗操练。因为训练了一年多,这些穿着湘勇服装的团练,站姿也还有模有样,战斗力应该不比绿营的旗兵弱。

  曾纪泽看了一眼他们的武器,倒是有些忧虑,这支队伍火器队与刀矛队各半。但火器主要是抬枪、鸟枪等旧式火器,每营有两个劈山炮队,也是旧式火炮。不过曾纪泽并没有灰心,毕竟1856年太平军多数也是用的旧式武器,所以曾国藩才强调“两军相逢勇者胜”。

  出征仪式,在“点将台”上,曾国华慷慨激昂将曾国藩的《讨粤匪檄》重点讲了一遍:“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

  台下有儒生问起被掳入贼中百姓的情况,曾国华说:“其掳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浚濠。妇人日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而不肯解脚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船户而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尸以示众船。”

  听了这话,点将台下的众人皆惊,曾国华大声说:“粤匪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此其残忍残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最可恨的是,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

  曾国华自己讲得情绪激昂、唾沫横飞,那几个书生营官听到“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也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即飞奔南京杀了洪秀全和杨秀清,但台下那些脸上带着皱纹的农民乡勇,并没有热血沸腾,反而面带麻木的表情,呆呆望着曾国华,默不作声。

  曾纪泽正想要说话,此时,曾国荃咳嗽了一声,用严峻的目光横扫了一下全场的勇丁,道:“弟兄们,我来说几句,你们为什么要投军?我看无外乎两点,一是混口饭吃,上战场杀敌立军功,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为妻儿子女谋福;二是不再受人欺负,死也要死得值得。这年头,死比活要容易!大家想一想,现在长江流域满眼瓦砾,遍地白骨,江南很多地方,二三十里地都不见人烟,皖南地区道殣相望,昔日温饱之家,大半成了饿殍,江西数百里,不闻鸡犬声,野无耕种,村无炊烟,惟见饿民僵毙于道,市人肉已相食。我们投军,就没人再敢随便欺负咱们,我们有枪有炮,就可以抢粮抢钱抢地盘。”

  曾国荃对湘勇讲话,一副衡阳土话的腔调,他没有用曾国华那样文绉绉的语言,也不讲修身齐家之类的大话,而是农民们都听得懂的大白话,台下的乡勇们纷纷议论,窃窃私语:“曾大人这讲的都是大实话,我们冒死投军,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求官发财么?”

  “抢粮抢钱抢地盘!”

  “他娘的,还要抢女人!”

  曾纪泽默默听着这些议论,没有说话,他不是一个空想家,也不是一个卫道士,他知道,正所谓“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生逢太平天国这样的乱世,曾国荃这样直接的鼓动,也许更有效果,人家拿性命去拼,当然是为了生存和功名利禄。而且太平天国,熟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他在想:通往天国的路,在现实中却通往人间地狱,而且即便太平天国成功,中国恐怕也到不了自由民主的现代社会,以洪秀全和杨秀清那种跳脚大神的领导人,反而可能将中国带入像欧洲中世纪宗教和政治合一的那种黑暗时代!曾纪泽对抢粮抢钱抢女人都没兴趣,他看得更远,他要为民族的未来而战,为四万万同胞的尊严而战,为自由的中国而战!

  曾国荃讲完话,让曾纪泽也讲两句,曾纪泽没有推辞,他当然不会马上说出自己的理想,他想了想,对台下的湘勇们说:“我年纪虽然小,但也听说过战场的残酷,所以对我们湘军而言,团结是首要的。我爹说过,到了战场,我们就都是自家兄弟,就像自家兄弟打架,我们要互相帮忙,伸出援手,不帮忙自顾逃命的人,那就是不能入祖坟的孬种。刚才我九叔也说了,投了军,‘死比活要容易’,所以兄弟们最要紧的是团结,大家互相帮忙,活下来!”

  台下的湘勇们听了曾纪泽的话,觉得很有理,纷纷表示出了家门就都是兄弟,在外好照应。

  等到分人的时候,曾纪泽主动对曾国华和曾国荃说:“六叔、九叔,对小侄而言,兵不在多,正规编制,一营要八百人,所以,你们给我四百人就行,这样你们一人就可带一营兵。”

  “多少?四百?一个营怎么也得五百人啊。”曾国华见曾纪泽一脸自信,道:“贤侄,行军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

  “四百就足够了,只不过我的兵都要用火器。”曾纪泽说,他想在路上训练一支自己的洋枪队。

  “反正你精通使用洋人的火器,就按你说的办。”曾国荃对曾纪泽还有点信心,说:“不过,我们这些湘勇里,用火器的都是体格比较弱的年轻人。”

  “九叔放心,侄儿觉得年轻好,年轻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你们就把最弱的年轻人都给我吧。”曾纪泽胸有成竹回答。

  于是,曾国华和曾国荃将队伍分成了三个营,曾国华的“华”字营八百人,曾国荃的“吉”字营八百人,曾纪泽的“泽”字营四百人。

  曾纪泽看了看这四百人,队伍还真是不整齐,很多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曾纪泽看了一眼最后一排的一位少年,那位少年皮肤黝黑,个子不高,脑袋还挺大,怀里还抱着一条老黄狗。曾纪泽走到他的面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位少年回答说自己叫“二虎”,是衡州人。

  曾纪泽说:“你出去打仗,还带着老黄狗?”

  二虎回答说:“我的其他亲人都已经死了。这狗是我从小养的,像亲人一样。”

  曾纪泽点点头,他最后选了二虎当营官,至于理由,他当时没有说。

  曾国华给了湘勇一天时间,去跟家里人道别,约好第二天就集结出发,前往湖北找胡林翼要人要枪炮支援。

  当晚,一轮朦胧的月亮升上树梢,悬在漆黑的天幕上,清冷的光辉映照在荷叶塘乡。

  曾纪泽和家人道别后,回到自己的房间,这时秦月推门进来了。

  曾纪泽看了秦月一眼,十五岁的秦月,来自姑苏,一副活生生的江南水乡美人胚子——两弯细眉,不施粉黛的鹅蛋脸,白皙的皮肤让双颊显得更加绯红,身上的月华裙很合身,细腰间的褶裥很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清雅婉若月华,显得她越发窈窕。

  这几年,都是秦月照顾曾纪泽的生活起居。

  秦月凝视着曾纪泽的脸,问道:“纪泽少爷,你这一去,何时归来?”

  曾纪泽回答道:“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

  秦月惊讶问道:“少爷,要去这么久吗?”

  曾纪泽叹了一口气道:“打仗嘛,谁又能知道要打多久。”

  秦月那双清澈的大眼,闪现明媚的眸光,没有一丝浑浊,此刻却有一丝愁云,叹了一口气道:“听说打仗会死人的。我的家乡那一带遭难,城里一片焦土,父母双亲带我逃出城后跟我走散了,到现在还生死不明。要不是老爷好心收留,我早就饿死街头了。”

  曾纪泽这才想起来,秦月不是本地人,是被曾府收留的,便摸了摸她的头,说:“我会尽力让这个世界不再有战争,让中国不再有战争。保家卫国,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秦月有点不懂曾纪泽的话,问道:“公子,你能带上我么?我在曾府,除了你,也没有别的朋友。在路上,我也好继续照顾你。”

  曾纪泽看了秦月一眼,她水汪汪的眼睛,纯洁无暇,自己竟然一时找不到拒绝她的理由,便答应了。不过,为了防止别人嚼舌头,说他在军营里带女眷,曾纪泽便让秦月女扮男装。

  那一晚,曾纪泽根本睡不着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世上很多事,以后肯定不会按照历史上存在的。他今后的人生,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战斗!但关乎四亿多中国人命运的战斗,他只能战斗到底!今后,他的敌人会很多,不仅是太平军,更重要的还有日军,八国联军,他必须尽快让自己的队伍强大起来,这样才能结束所有的战争。

  

第五章 西洋军事考

  武汉,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地理位置对控制长江中游极其重要,所以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武汉三镇的地形极为独特,汉水从北方流到这里,与长江交汇,大武汉就被长江分为南北,江南为武昌,江北又被汉水分为汉口、汉阳。

  曾纪泽和曾国华、曾国荃率兵赶到武昌时,武汉的战局已经白热化。

  曾纪泽在见胡林翼之前,找到一些回湖北援助胡林翼的湘军,了解到了战局:早在1855年夏,太平天国的燕王秦日纲就率西征军攻克汉口、汉阳。西征军中另一支队伍,由国宗韦俊带领攻进武昌城。

  太平军占领武汉后,利用长江、汉水地形,夹江为营,构筑坚固城防工事,并且在武昌城环筑土墙,以城东紫荆山、小龟山、双峰山为制高点配备火炮建立防线。汉阳方面,城东筑木城,沿江列炮,南门有外壕,还构造了包括龟山在内的外廊,直至汉水边。南面,则在虾蟆矶筑有土城。

  清廷为夺回大武汉,以湖广总督官文为钦差大臣,调集10个省的兵力会剿太平军。

  官文统帅清军一万余人,于1855年11月底先后占领德安、汉川、蔡甸,率军进驻蔡甸,派兵猛攻汉阳,清军的水师则攻抵龟山脚下。

  湖北巡抚胡林翼统帅陆军及水师共一万余人,以金口为基地,向武昌白沙洲、八步街、江堤、李家桥等地进攻。

  韦俊率领太平军凭高垒深沟固守,并多次出击进攻胡林翼的老巢金口,迫使胡林翼军退至大军山,并急奏清廷速调湘军罗泽南部援鄂。罗泽南部共5000余人,由江西西进,与胡林翼的军队会师羊楼洞,攻下蒲圻,韦俊被迫率兵退守武昌。

  罗泽南军由纸坊一直杀到洪山,到达武昌城下;胡林翼军也由武昌南路经李家桥、板桥到达武昌保安门外的五里墩;湖北提督杨载福率湘军水师10营重占金口,进驻沌口,并以沌口为基地沿江下攻。

  这样一来,汉阳、武昌的太平军就处于清水陆军分割包围之中。

  到了4月,太平军从九江、黄州、大冶等地调来的援军,日间同清军野战于双凤山、大东门、小东门、沙湖、五里墩等地,夜间还偷袭敌营。

  武昌的太平守军还暗中建穴城多处,作为突门,多路出击,遇到强敌则撤退回城,诱敌深入。

  罗泽南就是因为率军单兵突进,追至武昌城里,突门忽开,太平军从各突门冲出伏击湘军,飞炮击中了罗泽南的左额,血流而下布满脸上。他很快撤回洪山营地,仍端坐在营外指挥作战,第二天在军中逝世。

  曾纪泽和曾国华、曾国荃率兵赶到武昌时,正赶上罗泽南去世,湘军无主帅,三军俱缟素。

  了解战局之后,在五里墩的清军大营,曾纪泽和曾国华、曾国荃见到了胡林翼。

  见胡林翼之前,曾国华、曾国荃让曾纪泽以曾国藩的名义,向胡林翼借兵借枪炮。

  胡林翼担任的是湖北巡抚,穿从二品文官的锦鸡补服,胸前挂着一串朝珠,在大帅椅子上正襟危坐,两旁一些清军高级将领站立。

  曾纪泽入营看了一眼大名鼎鼎的胡林翼,胡林翼是标准的国字脸,眉毛很细,眼神锐利,令人惊讶的是,他面色苍白,身体似乎不太好,说不上几句话就咳嗽不止。

  胡林翼听说曾国华和曾国荃从家乡带了数千湘勇,心里很高兴,问道:“你们这次带来了多少人?”

  曾国华回答说:“两千。”

  “两千?”胡林翼面色有点失望,道:“而且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

  曾国荃站出来说:“他们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在地方上也杀过土匪强盗。”

  曾纪泽知道历史上胡林翼这人还比较正直,不喜欢拐弯抹角,便对胡林翼说:“胡帅,你别看我们人少,他们都很勇猛。再给我三千兵,还有洋枪洋炮,三个月之内,我们保证可以拿下咸宁、蒲圻、崇阳、通城、新昌、上高,打通江西和湖北的通道,这样湖北的军队和我爹在江西的湘军就可以相互照应。”

  石达开率精兵万余人从湖北通城出征江西,短短三个月就连克新喻、峡江、万载、分宜、袁州府等七个府、四十七个县,江西和湖北两地的联络被阻断,曾国藩的湘军坐困南昌、连情报都送不出去,胡林翼见曾纪泽这少年竟然口出狂言,三个月打通湖北和江西的要道,大笑道:“贤侄,军中可无戏言。”

  曾纪泽面色严肃回答:“我没有戏言。不瞒胡大人,我自小留心时事,好读兵书,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十八卷《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从小我就倒背如流。在军事方面略懂一些。”

  胡林翼虽是文官,但他也懂得军事,他1846年就以知府分发贵州,在任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的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后总结战争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胡林翼听曾纪泽说他自己略懂军事,有了兴趣,道:“贤侄,曾大帅可从未跟我提起过你懂军事,你小小年纪对军事有造诣,实属难得,不妨说来听听。”

  曾纪泽娓娓道来,对胡林翼说:“行军制胜,海战惟恃船炮,陆战惟恃枪炮,稍有优拙,则利钝悬殊。叔伯和家父练兵多年,湘军虽然也操练洋枪,但现在大清的军制操法和军械,都落后于西洋各国,必须变法。以炮兵为例,我观察多日,军中会放洋炮者甚少,放炮之后,很多炮兵竟然捂住耳朵,这样放洋炮几乎是浪费炮弹。如果我军操练得法,不出十天,战斗力可提升一倍。而且,现在湘军和长毛作战,优势在于水师,武汉三镇都靠水,我湘军必须强化水师,以己之长,攻其所短。”

  胡林翼听曾纪泽的话,不像吹牛,便说:“贤侄才学和见识俱佳,是可造之材,如何操练?”

  曾纪泽当年在当青岛舰舰长之时,喜欢看书,在大海上的无数个夜晚,他将古今中外的兵书都熟记于心,这时正好派上用场,于是他回答胡林翼说:“洋人的军队,多习洋操,有洋枪队和开花炮队,使用新式兵器的人较多。我看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本书被誉为泰西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研究了1566到1815年期间欧洲所发生过的130多次战争和征战案例,还有罗宾斯的1783年的《炮兵专业理论》和吉贝尔的《战术概论》。根据记忆,在率军来武汉的路上,小侄总结了这本《西洋军事考》,请胡大人过目。”

  胡林翼接过曾纪泽递过来的《西洋军事考》,里面不仅记叙了阵地战、壕沟战等多种实战要领,还配了插图,图文并茂,真是一本军事奇书,他惊讶问曾纪泽道:“这些,都是贤侄所著?枪炮都是贤侄所画?”

  曾纪泽本来就善于画画,他最拿手的是画狮子,于是笑道:“是的,我最擅长的,不是画这些枪炮,而是狮子。现在的中国也是一头东方睡狮,一旦醒来,我中华四万万人足以将改天换地,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

  “曾大帅真是教子有方,贤侄真是大将之才。”胡林翼略懂军事,翻看了一会《西洋军事考》,不禁感叹。

  罗泽南战死武昌时,胡林翼敬献一副挽联:“公来使我生,公去使我骇,公逝使我悲,七尺躯系天下安危,存宜尸祝,殁宜尸祝;贼至还他战,贼退还他守,贼炽还他死,一腔血酬半生知己,成亦英雄,败亦英雄。”

  胡林翼的这一句“公来使我生,公去使我骇”,道出了罗泽南在军事上辅佐自己、撑持湖北大局的事实。胡林翼抚鄂期间,整饬吏治,引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都还行,罗泽南没死时,胡林翼在军事上倚重他。罗泽南死后,胡林翼正愁罗泽南手下湘军无主帅,罗宗南的部队,初入湖北是五千人,现在大约还剩下三千人,胡林翼打算将这批人交给曾纪泽去救曾国藩,便问道:“贤侄,不知罗将军手下的三千湘军,你是否指挥得动?”

  曾纪泽回答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我也是如此。莫说三千,给我三万,我也指挥得好。”

  “贤侄好志气,不输涤帅,那就这么说定了。”胡林翼说,“你们今日好好休息。明日我就亲自带你们去洪山,收编罗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曾纪泽谢过胡林翼,说:“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请大帅为我协调一批洋人的最新火器。”

  “这事好办,我手里正好有一批朝廷刚从洋人手中买来的洋枪洋炮,贤侄需要,尽管去军火库里挑。”胡林翼痛快地答应了。

  曾纪泽大喜,他在胡林翼军营的军火库里,挑了四百支前膛装弹的燧发枪,还有三十尊黄铜加农炮。让曾纪泽意外的是,军火库里竟然还有三十杆德莱赛M1841针发枪,每枪配子弹500颗。

  德莱赛M1841采用“针刺”发火原理,当扣动扳机后,弹簧的力量释放细长的击针,从枪机前端刺入弹膛内枪弹纸壳的底部,并一直向前直至刺到弹丸底部的起爆药并将其引爆,继而点燃纸壳内的黑火药。

  当时清军几乎没人会用这种后膛枪,就连英法军队这时也很少用这种后膛枪。

  早前的火枪,弹药都是由枪管前面装进去的,而后装枪是子弹从枪械后面装进去的。那么优势就很明显了。如果一个人要从枪口装弹药,那么人必须站起来,在缺少掩体的情况下,整个人都会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而后装枪不一样,使用后装枪,在卧倒的情况下就可以装填弹药,敌人就很难攻击到,所以后膛枪比前膛装弹的燧发枪要先进得多,曾纪泽如获至宝,将这三十杆后膛枪收入囊中,又送自己的“洋枪队”里挑选了三十个枪法好的,换上了德莱赛M1841,他的洋枪队如虎添翼。

  当晚,一轮明月高悬半空,曾纪泽在胡林翼的军营睡不着觉,他很激动,自己搞定了胡林翼,“泽”字营现在终于全部换上了洋枪洋炮,而且还能收编罗泽南手下的三千湘军,他总算有了战斗的老本,横扫天下的梦想就从武昌开始了。

  

第六章 血战武昌

  次日,胡林翼带曾纪泽、曾国华、曾国荃去接管罗泽南手下的三千湘军,罗泽南的弟子、湘乡人王錱看曾纪泽年纪小,站出来表示不服。

  曾国荃见眼前的营官王錱竟敢不听湖北巡抚胡林翼的军令,大怒,拔出腰间的刀子当场就想砍杀王鑫。

  曾纪泽拦住了曾国荃,说:“九叔息怒,我们先搞清楚缘由。”

  原来,这个湘乡人王錱不简单,虽然也是个书生,但自募乡勇从军,是湘军早期重要的年轻将领,这支援鄂的湘军老营部,就是王錱帮助罗泽南一手创建调教而成,平时训练有素,士卒多身经百战;一是纪律严明,同仇敌忾。

  不过,王錱爱出风头,在所有湘军将帅中,他是个性最为张扬的一位,此时刚过而立之年。王鑫在罗泽南的弟子当中,性情最为刚猛,习武最为勤勉,原本以为罗泽南死后,三千湘军会归他指挥,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曾纪泽,还有曾国华和曾国荃,他跟曾国藩的关系并不好,岂肯轻易让出指挥权?

  作为湘乡勇的一个头目,王錱原来就对曾国藩不满。团练骨干在一起议论曾国藩时,王錱竟然说道:“此人京官做久了,动不动就发公文,打官腔,真是看不惯!跟他交谈,话不投机半句多。”曾国藩原来感觉到王錱不喜欢自己,他提出要收王錱为弟子,王錱却说:“吾师只罗山一人!”

  见王鑫不服,胡林翼劝说王錱以大局为重,并说曾纪泽如何知兵。

  王鑫嗤之以鼻,冷笑道:“黄毛小儿,纸上谈兵而已。”

  曾纪泽心想,这时自己刚出师,最需要收服人心,便对王鑫说:“既然你自以为会带兵打仗,那我们就比试一下,谁赢了谁接管这支湘军。”

  “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王鑫痛快答应了,“怎么比?”

  曾纪泽说:“我以三十人守阵,对你三百兵,演练攻防大战。”

  “三十对三百?你这是瞧不起我吗?”王鑫觉得不可思议,道:“我可不会因为你是曾大帅的儿子就让你三分。”

  “那就试试,最好你一分也别让。”曾纪泽面不改色,说。

  “哼,我王鑫要是输了,也没面目活在世上,就去见罗帅。”王鑫狠狠说道。

  于是,在校场上,曾纪泽指挥“泽”字营里三十个使用德莱赛M1841针发枪的湘勇,排成整齐的作战队列,十人一排,一字排开,三排为一整体。这种三排战列阵,是曾纪泽根据戚继光多兵种配合作战的思想创立,战阵里的湘勇端起手中的火器,双眼紧盯前方,黑乎乎的枪口对准来袭的敌人。不过因为只是演习,他们的子弹都是用的空心弹。

  王鑫挑了三百精干的湘勇,如滔天巨浪呼啸而来!洋枪战阵里的“泽”字营军,面无惧色,一个个浑身热血上涌,肌肉紧绷,在风中竖耳听候曾纪泽的作战命令。

  五百步。

  三百步。

  二百步。

  王鑫那些咧着大嘴,露出满嘴黄牙的老兵面庞越来越清晰,曾纪泽抽出了腰间的指挥刀,大声喝道:“准备!”

  等王鑫的三百湘勇跑到了洋枪的射程之内,曾纪泽大喝一声:“放!”

  结果,曾纪泽用三十个使用德莱赛M1841针发枪的士兵,以很小的代价,就将王鑫的三百人大败。

  王鑫气得拔出自己的军刀要自杀,曾纪泽阻止了他,说:“大丈夫当战死疆场,罗帅还等着你我一起带着兄弟们替他报仇!”

  最终,王鑫心服口服,表示愿意当曾纪泽的副官。

  有了胡林翼和王鑫的帮助,曾纪泽顺利将罗宗南的三千人马收编,并配备了洋枪洋炮。

  曾纪泽从这些湘军里,选出了七百人组建洋枪队,选出了三百人组建炮队,并日夜抓紧训练。

  训练时,对这些湘军训话,曾纪泽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