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腾1856-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列宁号召在欧洲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言论被欧美报纸转载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德国立即宣布无效,恢复对俄国的军事行动。早就已经准备多时的英法美等国也开始行动,英法美三国部队于俄国北部的摩尔曼斯克登陆。中国的军队也从远东开始出征。
徐世昌为司令的中国第一集团军25万人,出征莫斯科。陆军中将蔡锷和吴佩孚各自带领一个军的兵力接受徐世昌的指挥。到1910年,中国军工业水平已经很先进了,在全世界都屈指可数了。
中国步兵基本上都用上了“天龙”第三代步枪,这种步枪是从毛瑟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来,固定式双排弹仓和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为双排、固定式,其底板可以拆卸。装填时可以从顶部的抛壳口一发一发地装入,也可以通过弹夹一次装填满10发。每个桥夹装10发弹,足够装满一个弹仓,在机匣后桥上有机器加工出来的桥夹导槽,采用的是尖头弹,弹道更平直,具有性能可靠和射击准确的优点。
“天龙”步枪除了标准型外,还有一种“飞龙”卡宾枪型,主要是装备炮兵部队和骑兵部队。“飞龙”卡宾枪采用了下弯式拉机柄,背带环改在枪身侧面,无论步兵还是骑兵都方便携行。
中国还按照公认的卡宾枪定义,设计及大量生产一种专门的卡宾枪,用于替代制式手枪的自卫武器,质量小于4kg,取代手枪和冲锋枪作为军士、基层军官或机枪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线人员使用的基本武器。
同时,在曾纪泽的指导下,中国军械研究所还开发出一种新型自动步枪——天龙第四代步枪,与卡宾枪使用不同的弹药,火力密集。这种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原理,由20发可拆卸弹匣供弹,枪管膛口安装圆柱形消焰器机匣用一整块钢加工而成,所以外观上显得粗壮结实,拉机柄位于机匣左侧,它在任何情况下很少发生故障,可由单兵携行行进间射击,提供火力支援。但是由于它全重15斤,不方便携行,并且发射大威力步枪子弹的后坐力使全自动射击时难于控制精度,所以并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使用,仅仅只能保证每个排两挺的数量,几乎拿来当“轻机枪”使用。
中国步兵的装备水平,说起来也是非常不错。第一集团军已经至少有四个步兵师装备了各种新装备,每个步兵师配备600挺轻重机枪,跟世界上最强的德国陆军相比,火力也毫不逊色。跟落后的俄国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且中国的军制,在曾纪泽的指导下,现在已经逐步完善,不再只有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这五个军种,而又增设了侦察团、通讯团、宪兵团、医疗团等。
侦察团主要是负责侦查工作,通讯团则是因为随着部队的编制越来越大,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使用传令兵,而且随着无线电的使用,也不需要士兵再像过去一样骑马来回奔跑,是更专业的通讯部队,宪兵团则是为了维持部队的军纪。
虽然刚开始,中国没有参加世界大战,但曾纪泽也实际没闲下来,忙着收集战况和情报,完善中国的军队建设。在欧战中,部队都是把伤病送到后方的野战医院的,即便是有些医疗兵,碍于设备等问题,也无法对一些重伤员进行救治,但是很多时候人送到了,不是咽气也已经差不多要死了,曾纪泽在收到这样的情报时,作了批示,提出中国每个师都组建一个专业的医疗部队,这就是中国的军队医疗团的来历。加上重炮部队和坦克部队,曾纪泽觉得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在冬天来临之前,攻进莫斯科不成问题。
曾纪泽的目标,是这次把俄国灭掉,到时候便可以借此机会直接吞并整个西伯利亚这个矿产资源宝库,这里从西至东七千公里,从北至南三千五百公里,国土面积120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20个法国的面积,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金、金刚石等,各类资源分布比较集中,而且大型矿床较多,到1910年大约只有450多万平方公里为中国控制,如果能再加上中东的伊拉克、科威特和波斯湾东部沿岸,未来中国百年的霸权便可以彻底奠定下来,这是中国的野心!
想到这,曾纪泽的脸上便露出了一丝兴奋的神色。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中国的威胁一直都来自于北部的游牧民族,从最早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到后来的蒙古和满人,这些一直都是过去中原地区所面临的威胁。到了清朝,北方的威胁也就变成了俄国人。如果能借此机会夺取整个西伯利亚,把战线推到乌拉尔山脉去。那么,派中国军队守着乌拉尔山脉,中国接下来所面临的威胁就要小的多了。并且也可以摆脱自古以来中国所面临之威胁一直都是来自于北方的宿命。
至于喜马拉雅山另一边的印度,中国现在已经把战线推到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分界线附近,把这个国家给肢解掉了,印度阿三已经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威胁。中国又占领了东南亚,到时候国土已经足够广袤,剩下的事情就是集中精力搞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后的中国,那肯定是一个世界巨无霸。
为了尽量减少中国的军人伤亡,曾纪泽下旨让徐世昌注意用兵策略,和已经被推翻的克伦斯基政府和俄国名将邓尼金在乌克兰地区建立的临时政府联系,还有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他也反对苏俄政府。
曾纪泽在电报中说,“我们中国打战争,不仅仅靠武器和军队,还要讲究思想策略,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搞好统一战线!”
夜深了,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曾纪泽一个人坐在黑色转椅上,他凝视着墙壁上一幅大比例尺的世界地图。从地图上看,整个西伯利亚,像一片残缺的枫叶。这里人口稀少,防守薄弱,而且跟中国的蒙古有很长的陆地边界。若是趁灭掉俄国的机会,中国挥师北上,吞并西伯利亚,中国的领土面积将扩大一半。在历史上曾纪泽仅此就可以名垂史册,供后人敬仰。但当时这也并不容易,即便西伯利亚那里兵力空虚,但后勤补给线太长,单靠中国占领远东后修复的西伯利亚铁路不够。
除了徐世昌的第一集团军25万人,曾纪泽还命令冯国璋带领第二集团军20万人,从兰州出发,通过中亚铁路,长驱直入,沿着铁路北上直达秋明,专攻叶卡捷琳堡,那里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只要占据那里,便可沿着乌拉尔山脉组织防线,同时,另外分出一部分兵力南下阿斯塔纳,在阿斯塔纳与咸海之间组织防线,彻底将剩余的俄国封锁在乌拉尔山脉的西部。
看着地图,曾纪泽对中国整个军事计划很满意,他的手指,在地图上位于乌拉尔山脉的位置上轻轻一划,中国整个军事行动,就像在用刀子切黄油一样,从西北部出发,沿着乌拉尔山脉轻轻一切,把整个俄国分成两部分,如果顺利的话,不出半年就能实现他的目标。
而且,高尔察克带着500多吨黄金的故事,曾纪泽很熟悉:那500多吨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相当于一个大国一年的财政收入,高尔察克就是被这些黄金给害死的。这批黄金是沙俄黄金储备的大部分,因怕德国人入侵而从彼得格勒转移到喀山,内战中又东运进入西伯利亚,失踪前最后一个明确的保管人就是高尔察克,故称为“高尔察克黄金”,亦称“沙皇黄金”。
沙皇被迫逊位,高尔察克是第一位宣誓效忠临时政府的海军上将。然而,革命的结果却让他有些失望,他期望新政府能在国内建立起秩序,最后苏维埃夺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地方苏维埃的代表来到这位海军上将跟前,命令他交出武器。高尔察克将自己的镀金的格奥尔基佩剑扔进了海里,他告诉前来的代表,“这把剑并不是你们给我的,也不能由你们夺走。”
后来高尔察克率领着集结和乌拉尔、西伯利亚两个地区的二十多万俄军,对圣彼得堡的苏俄红军发起了进攻,兵败后高尔察克决定率部横穿6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亚逃往太平洋沿岸,在那里寻求东方国家的支持。
跟随高尔察克的军队有50多万人,还伴随着75万反对布尔什维克、流亡者。其中主教、僧侣及修女等占了27万;此外,贵妇人和她们的孩子共有20余万人。当时500吨金块从列车上卸下后,分装在28辆武装押运车中。125万人在高尔察克的带领下踏上了6000公里之遥的征途,可是谁也没想到,刚走了几天,凛冽的寒风吼叫着,暴风雪像拉锯一般刺在身上。好像要冻透受难者的髓,就是穿熊皮、裹海豹皮也毫无用处,极度的寒冷只不过使熊皮在身上起到冰面具的作用。成千上万的人被冻死。极度的寒冷使得拉雪橇的西伯利亚良种马也一匹接一匹地死去。
曾纪泽下令让中国第一集团军收编了高尔察克的溃军部队,整编成一个白俄军。
第203章 攻占中亚
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中是“首都”的意思,1910年还叫“阿克莫拉”的老名,被称为欧亚大陆的心脏。阿克莫拉市是一座军事要塞,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枢纽,它将中亚、哈萨克斯坦南部及东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北部连接起来。
根据曾纪泽的旨意,中国大举进军沙俄,这次攻击阿克莫拉火车站,打头阵的就是张宗昌的白俄军队。他共收编了高尔察克的白俄溃军5000余人,步枪3000余枝,另有三十来挺机枪、十门野炮、弹药及通讯器材若干。其中独立骑兵旅最强悍,有700余人,全部为清一色的哥萨克人,作风剽悍,战斗勇猛,其旅长为白俄军上校彼得戈布斯基。
在一片片步枪声、火炮声和坦克的轰鸣声中,这些哥萨克骑兵挥舞着弯弯的锋利战刀,冲进阿克莫拉火车站。火车站的布尔什维克驻军,抵抗了不到一个小时,就不得不弃械投降。很快,张宗昌的白俄军队就占领了阿克莫拉。张宗昌不仅对白俄士兵感兴趣,而且对白俄女人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一口气从阿克莫拉流亡的白俄女人中挑选了五个年轻漂亮的,组建成了白俄少女舞团,供他享用,这让张宗昌自己觉得特别有面子。他一米八五的大个,都有点体力不支。此时的张宗昌春风得意,还不时还写出“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之类的豪言壮诗。
高尔察克在得知中国的军队进入中亚地区的消息后,便立刻把这一消息传达给了英美等国的使者。英国和美国政府尽管已经得知了大汉帝国的军队入侵中亚,也没有什么表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仅仅只是想趁俄国内战的机会。像当年收复外东北和远东一样,占领中亚。他们觉得,中亚已经是中国的军队的极限。哪怕是高尔察克,他也不相信中国人居然会有那么大的胃口,吞下整个西伯利亚。
各国政府也想借助中国的军队,尽快搞定该死的俄军。当他们发现中国人居然连西伯利亚也不打算放过时,已经太晚了,徐世昌第一集团军的先头两万中国的军队,距离车里雅宾斯克已经不远了,这里只有布尔什维克一个团的兵力而已。
就在布尔什维克军到城外修筑临时阵地时,一阵山呼海啸般的炮弹飞来,巨大的轰炸声。震得他们胆子都破了,中国炮兵部队的炮击开始了!坦克也轰隆隆展压过去,这些布尔什维克军本来大多就是农民,流氓和无赖,没有上过战场,很快就放弃阵地,手脚并用逃跑了。城市内的士兵和警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最后,一些布尔什维克头目。带着家眷和抢来的金银珠宝,登上前往叶卡捷琳堡的火车逃跑了。车里雅宾斯克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落入了中国的军队的手中。
徐世昌的第一集团军、冯国璋的第二集团军在俄国的军事行动。捷报频频,这些捷报很快便通过无线电传回国内,各大中国媒体比如等大篇幅报道。
每天听前方传回来的好消息,曾纪泽自然是高兴异常,命令徐世昌的第一集团军抓紧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占领叶卡捷琳堡,封锁整个乌拉尔山脉,同时电令曹锟的第三集团军20万人从外蒙古出发,用最快的速度抵达里海沿岸。在那里构筑一条足够长的封锁线,确保中国在中亚的占领,并迅速从远东进行了一次移民,五十万远东人民外迁,形成事实上的统治,自愿外迁的中国人,获得大量的土地、森林和矿产资源,工厂会获得政府的税收减免。
随着徐世昌的命令,中国先头部队选择了迅速西进,沿着已经被布尔什维克破坏的铁路线朝着叶卡捷琳堡的方向开进,沿途经过的许多村镇在少许抵抗的情况下被收复。很快,叶卡捷琳堡也被装备精良的中国的军队包围!
随着大汉帝国的军队大规模侵入中亚和西伯利亚,英国、法国政府明白了曾纪泽的胃口和野心,对中国的军队脱离联合国的军队的行动表示担忧,提高了警惕。
毕竟这次曾纪泽动手的并不只是远东,而是几乎相当于一个大洲面积的西伯利亚和中亚两大版图。若真的让工业快速发展的大汉帝国吞并下这两块地方,那么在算上中国原有的领土,中国将会超过历史上的蒙古帝国和曾经的俄罗斯帝国,成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帝国!
对此,却再次呼吁美国政府干涉,认为“若是让霸道的大汉帝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在吞下这两块地方,那么,只要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将会彻底变成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怪兽,任何国家都难以和中国争锋!”
对于“霸道中国”,英国尤其不满,大汉帝国的军队不仅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在整个印度次大陆也咬掉了一大块,还想吞并西伯利亚和中亚,野心之大,骇人听闻。但是,英国的军队这时也在欧洲战场被德军消耗得差不多了,彻底的把一整代青年人全都扔在了西线的堑壕里,连海外殖民地的军团都调回了欧洲战场,不可能派军队和中国开战。于是,便让驻华大使朱尔典对中国外交部交涉,提出严正抗议。
曾纪泽心想,外交部的抗议有用的话,还要军队干吗?他一笑了之,派人回复朱尔典说:“中国是担心布尔什维克在这些地方蔓延。”
曾纪泽喊出来的口号是“对付布尔什维克”,这在欧洲和美国的舆论,是有市场的。即便是态度最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政客,也认为应该先解决了布尔什维克的威胁,而后在解决中国占领中亚和西伯利亚的问题。议会的意见不统一,英国政府最后也只好让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再强烈抗议一下。
这时,德国对中国的行动并没有说什么,甚至可以说,德国是支持中国的。因为德国这时也没闲,在大片占领俄国的领土。
德皇威廉二世对“阳光下的土地”的野心,并没有消失,德军这次决定用胜利的行动来挽回之前在欧洲战场上失利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和东线指挥官鲁登道夫的指挥下。德意志的军队在东线高歌猛进,苏维埃的士兵根本就抵挡不住德国的巨炮和战车。
俄罗斯人其实是一个欺软怕硬的民族,德军越蹂躏布尔什维克,他们越害怕德军,节节败退。什么英勇抗战,都是布尔什维克报纸上的宣传,而布尔什维克的报纸,是最没有新闻的地方,就像。名字叫“真理”,实际上刊登的都是胡说八道!
德军从苏俄身上夺取了大片土地后,依旧有着比较强的实力。当时的德军不但解决了苏俄,同时,其军队也停留在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的境内,也没有从法国北部撤军,这让法国的军队的行动如履薄冰。
德国在1910年,或许没有打赢的能力,但是绝对有打下去的能力。所以尽管联合国正在寻求和平,一致对付布尔什维克。但是在当时的德国政府和德国政治家看来,签订没有割地赔款或领土收益的讲和条约,就等于政治自杀。因此。德国要求保留占据的比利时之领土,这让英国和法国很不爽,他们的军队也受到一定的牵制。
这时,日本人却悄悄在国际上积极活动起来,借口北海道的北日本国,也是布尔什维克支持的国家,想实现日本岛的统一。
英法等国表示支持日本,来对付中国的威胁。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美国国会也做出决定,考虑是否对日本进行一定支持,以此来对抗来自中国的压力。
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私底下的动作,曾纪泽早收到了情报,他特别生气,英美这些国家在背后捅刀子。
曾纪泽也很清楚无论这次战争的最终结果如何,日本都将获得列强的支持来对抗中国,曾纪泽也正想再找个机会,再彻底打击日渐恢复国力的日本,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拿下中亚和西伯利亚再说,这时的中国,有霸道的资格和资本!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工业实力,再也不需要惧怕任何国家,转过身来对付日本,那几乎是大象踩死蚂蚁那么简单。
冯国璋麾下的第二军团横扫整个哈萨克斯坦,沿途数十座城镇几乎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便被攻陷。
和西伯利亚不同,中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要优越得多,同时中亚的地形多为平原,是俄国的几个大粮仓之一。占领了中亚,中国移民一百万,根据大汉帝国政府的公告,凡是自愿搬到这些地区的农民,都可以得到至少十亩的土地,和外东北一样。而且,一些有能力的农场主,可以“跑马圈地”。
而且曾纪泽让一部分中国的军人就地组建警备部队,负责铁路的安全,稳固在中亚的统治,占领了的土地就是中国的!当叶卡捷琳堡的市政府上空飘起代表着大汉帝国的旗帜时,也就意味着中国在西伯利亚的“军事行动”取得重大胜利。
叶卡捷琳堡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别,处于连接俄罗斯欧亚两部分的西伯利亚之路上,在18世纪曾是冶金工业中心。19世纪上半叶,冶金业带动了叶卡捷琳堡的迅速发展。19世纪的最后25年,叶卡捷琳堡成为乌拉尔经济、财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尔姆、图们、车里雅宾斯克铁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乌拉尔、西伯利亚各州区的通讯中枢。
蔡锷的手下两千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足足五天的时间,才把这城市给攻下来。炮火把城市变成废墟,五万多中国士兵发起冲锋,声势铺天盖地。布尔什维克也不怕死地想突围,冲出了战壕,但中国的军队无数道火舌齐齐射出,将冲在最前面的布尔什维克士兵一片又一片的收割。前线的布尔什维克军人,有一些虽然不畏死,发起了一遍又一遍的反攻,然而那些死神般的中国机枪手,却丝毫没有要手软的意思,只是一遍又一遍的收割,像收割麦子一样。布尔什维克很难能从中国的军队的围剿中拼杀出一条生路来。有时候爱拼不一定会赢,有可能面对的,只是毫无希望的死亡!当布尔什维克不得不选择退兵的时候,战场的上已经趴满了俄国人尸体,许多只野狗,在硝烟四起的空地上游荡!
随着中国的军队攻下叶卡捷琳堡,中国整个军事计划的第一步,也就是通过占领乌拉尔山脉进而将俄国的欧洲部分与西伯利亚分隔开这一步,算完成了,接下来便是清剿西伯利亚境内所有的布尔什维克的势力,这难度不大,就跟剿匪差不多。
北京、广州、上海、天津、哈尔滨,这些国内的国际化大都市,几乎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那些原本就很热闹的街头,挤满了上街庆祝的人群,人们挥舞着国旗,大声唱起了国歌。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人们,很是激动,再也不怕受老毛子的欺负了,许多老人更是热泪盈眶,在晚清,东北人可是受够了俄国老毛子的欺凌,现在,终于轮到中国人彻底胖揍俄国人了!中国人再一次扬眉吐气了!
中国的军队攻下叶卡捷琳堡后,清剿了境内所有的布尔什维克,徐世昌的第一集团军继续前进,突到顿河大弯曲部,逼近了伏尔加格勒。
伏尔加格勒的城市最初选在了西伯利亚的大草原上,起名为察里津,建在一个岛屿上,那儿察里津河流入伏尔加河。18世纪起,伏尔加格勒为军事要塞,19世纪后期建成铁路,城市迅速发展,成为连接欧洲和亚洲陆路和水路交通的枢纽。
无论是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还是苏俄,伏尔加格勒的地位很重要,是苏俄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这附近的高加索油田,对苏俄十分重要,苏俄的石油供应有超过95%的是来自高加索油田,因此,若中国的军队攻占伏尔加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包抄莫斯科以东大面积区域,向南可深入高加索地区,并占据以高加索为中心数十万平方千米的石油,粮食等资源产地。
蔡锷指挥的第一军和吴佩孚带领的第二军受领攻占伏尔加格勒的任务,辖12个师约十五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约100辆,由第一航空队负责空中火力支援,作战飞机近50架。在会战中,联合国的军队方面,德军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近40万人也一起参加了会战。
列宁对伏尔加格勒也非常重视,派了苏俄布尔什维克军队最高统帅托洛茨基亲自带领大约二十万布尔什维克军队保卫伏尔加格勒,这几乎是苏俄这时仅存的武装力量。托洛茨基在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组织防御,基本力量集中部署于顿河大弯曲部。但苏俄军队的武器很差,三分之一的人连步枪都没有。火炮和迫击炮220门。
中国进军沙俄的又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第204章 大结局之新世界
徐世昌担任了联军这次进攻的总指挥官,代号“蓝色行动”,同时在莫斯科方向和南方动大规模的进攻。 并以莫斯科为主要突击目标;为了制止苏军在遭到联军进攻时破坏油田,他还制定了一个附加计划。派拍中国的特种部队化装为苏军,渗透苏军后方,对高加索油田进行突袭。
这次突袭行动被派给了张宗昌的白俄军团,他挑选了大约7人的俄国士兵组成分队,都能一口流利的俄语。
从前线到迈肯普市区的距离大约有一百公里,张宗昌的白俄军分队如何安全秘密地抵达迈肯普而不被苏军觉,是这个大胆计划中的关键。中国在战前和战争初期的资料积累这时候挥了极大的作用,中国的军队这时十分清楚苏军内部的一些工作程序和细节。这对张宗昌分队的渗透工作帮助极大。
夜半时分,一弯清月挂在漆黑的天幕,风中有几丝冷意。身穿苏联契卡制服,张宗昌的分队告别来送行的徐世昌。张宗昌的名声不太好,徐世昌以前不怎么看得起他,这时看他毫不犹豫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对他的印象大大改观,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兄弟们,多保重!我希望能看到你们每一个人都平安活着。莫斯科在前方等着我!”
张宗昌这时从怀里掏出一个金怀表,递给徐世昌,:“徐司令。我有件事拜托你,这块金怀表,是张作霖大哥送给弟的。如果弟我这次不能活着回来,请将这个金怀表还给张大哥,并拜托他照顾我年迈的老母!”
张宗昌的老妈原是跳大神的巫婆,他对自己的亲娘极为孝顺。徐世昌接过金怀表,这时对张宗昌刮目相看,点点头:“一定办到!不过,我还是希望到时候能把怀表还给你!你自己照顾好老娘。”
在黑夜掩护下。张宗昌的分队悄悄从阿里克山德洛夫斯卡亚地区越过苏军前沿阵地。
联军刚开始的进攻非常成功,布尔什维克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抵抗。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后撤达二百公里,顿河及顿巴斯盆地最富饶的地区均落入联军之手。双方部队在伏尔加格勒展开大会战。
会战正式开始。德军第6集团军在鲁登道夫的指挥下,以第8步兵军为北突击集团,以第5步兵军为南突击集团,突击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防御实施包围,向卡拉奇方向展进攻。同时,以部分兵力向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后方起佯攻,以吸引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的注意力。德军在卡拉奇附近强渡了顿河。托洛茨基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同时,蔡锷的军队在伏尔加格勒铁路向东北方向进击,当天迅突破了布尔什维克的防线,占领了蒙特纳亚。第二天,中国的军队又攻占了科捷尔尼科沃,突破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独立攻击伏尔加格勒,进至城南的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其前锋已前出攻占京古塔车站。与此同时,中国第一航空大队在冯如的指挥下,出动飞机3架,对伏尔加格勒进行狂轰滥炸,伏尔加格勒郊区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燃起了熊熊大火。
当时,圣彼得堡也遭到了德军的猛烈攻击,列宁致电托洛茨基,要求他立即带军队从伏尔加格勒突围,以缓解圣彼得堡的紧张局势。
托洛茨基的军队于是集结了三个师大约七万人,强行突围,但由于准备仓促,未达到预期目标。当晚,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再次动突围,再次失败。
中国的军队再次出动轰炸机,用燃烧弹将伏尔加格勒市区炸成废墟,伏尔加河沿岸的水路增援也受到影响。蔡锷的军队从城北突入市区,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逐街逐楼逐屋战斗,反复争夺。中国的重炮部队加大了轰击力度,飞机也不停轰炸伏尔加格勒,城里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刚刚赶赴城中的布尔什维克军队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过24个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德军也开始调遣包括42毫米巨炮轰击城内,在伏尔加河东岸的苏联部队陷于炮火笼罩之下。城内布满了高达数米的瓦砾堆和废弃建筑。
联军不断加强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并开始缩包围圈的行动。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口粮的分配已减到了能够维持生活的标准之下;炮兵的弹药开始感到缺乏;医药品和燃料都已经用尽;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
当蔡锷的军队攻进伏尔加格勒,三十一岁的托洛茨基选择了投降,战俘中还包括22名布尔什维克的将军。蔡锷面对着托洛茨基这群跪在地上的战俘,内心充满了鄙视,他拔出腰间的毛瑟枪,朝天开了三枪,冲着那帮跪着的将军们大吼:“你们这些将军,怎么不去死啊!平日你们总是口口声声代表人民,却享受着种种特权,你们吃着人民的民脂民膏,作威作福,今日面对人民的敌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