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乐歌-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说的就是那些所谓的精英门阀子弟。在醉三秋时,陆云还真生出些可以团结这些人,一起做番大事业的念头来。但他跟夏侯阀一退婚,那些拍着胸脯跟他称兄道弟,说要与他同甘共苦的家伙,就一个也不见人影了。
  今天早晨在礼部门前集合时,除了陆松几个,其余人都躲他躲得远远的,就连崔阀几个也只是远远点了点头,甚至连句暖人心的话都没一句。
  这让陆云暗暗冷笑不已,笑自己何其幼稚,居然曾看重这些墙头草似的孩子,还想费心思跟他们交好来着……
  这想法显然大错特错,自己的对手是阀主大宗师那样的巨擘,显然值得自己争取的,也同样应该是阀主、大宗师那样的巨擘。而不应该在这些毛孩子身上,再费一丝精力。
  这边陆云正在暗自反省,那边通天道上响起了扎扎的马车声,自然是各阀阀主到了。
  场中官员赶忙停下寒暄,各归其位,整理仪容站定,恭迎夏侯老太师和诸位公爵的到来。众人都注意到,这些姗姗来迟的巨擘中,唯独缺了陆阀阀主陆尚的身影。
  夏侯霸在夏侯不灭的搀扶下,缓缓走下马车,一眼就看到站在士子最前列的陆云。不在陆云身上稍作停留,老太师冷漠的目光便移向前方……
  应天门缓缓敞开了。
  ……
  建元殿中,早朝开始了。
  初始帝高坐御榻,先接受了百官的朝拜。然后礼部尚书卫庆出班禀报,说新科士子已经在宫外恭候,等着面圣谢恩了。
  待初始帝宣见后,‘天子门生’们便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鱼贯进了大殿,向初始帝行跪拜大礼。但今日新科士子面圣,只是一场为显示朝廷郑重取士的仪式,并不会当场授官。每位士子的具体任用,还需要中书省会同尚书省统筹决策后,才会将任命分别下到每个人头上。
  所以皇帝温言勉励了几句,新科士子们便谢恩下殿去了。
  然后,朝会才进入正题。
  便听分管户部的尚书左仆射谢洵出班禀报。
  “启奏陛下,从各州郡征调的赈灾粮草已陆续抵京。从报上的账面看,兴洛仓屯粮已经超过千万石,勉强可以让受灾州郡撑过来年春荒了。”
  “不错,还算得力。”初始帝微微颔首,表示赞许。
  “不过,此次受灾的六十县,五百万灾民,分属七个州。七州互不统属,受灾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需赈灾粮草的数目也不一样。单靠户部和各州对接,难免会出现争抢扯皮,无法将粮食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谢洵说着顿一顿,缓缓道:“老臣和尚书令商议过,认为应该请朝廷专设赈灾使,全权统筹赈灾粮草的发放。”
  “嗯,考虑的周全。”初始帝点点头,这是应有之意。便又问道:“那你们尚书省,可有合适的人选?”
  “这,还要请中书省定夺了。”谁知谢洵却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夏侯霸。
  初始帝不由心中一阵腻味,自然明白这些老王八又在唱双簧了。
  “那老太师可有人选?”初始帝看都不看夏侯霸,双目望着殿门外的那一角天空,恹恹问道。
  “谢仆射昨日便请示过中书省,老臣思来想去,中书侍郎陆信干练通达,又曾在州郡常年为官,和地方官打交道再合适不过。”若是往常,夏侯霸肯定会将这种推举人选的事情交给崔阀,但崔晏怎么可能这时候就把亲家推到火坑里。他也不耐烦再假他人之手,索性自己上阵来个痛快。
  众官员的目光,齐刷刷落在陆信身上。同情、惋惜、幸灾乐祸,众官员的心思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共识,那就是这位刚刚连升五级的新贵,这下要凉透了……
  所谓其兴也勃乎,其亡也勃乎,真是陆信父子最好的写照了。
  “中书侍郎不过是四品官,”初始帝听那夏侯霸迫不及待要公然报复陆云之父,不由眉头一皱,缓缓道:“那些刺史都是三品,陆信怎么跟他们硬气说话?”顿一顿又道:“再说寡人记得,他今年已经连升五级了,老太师就是再爱才,超擢也该有个限度吧?寡人看,还是换个尚书去吧。”
  “陛下多虑了。”夏侯霸却根本不容初始帝推脱,断然道:“赈灾使是钦差,代表的是陛下和朝廷,谁敢因其官职低而欺之?那就是欺君罔上,罪在不赦!”
  太师和皇帝又顶上了,建元殿内的气氛顿时又一次凝滞起来。
  “尚书令什么意思?”以往这种时候,没人会初始帝的腔,所以让他对这朝会深恶痛绝。但今天,初始帝奢望能有些不同。
  在初始帝看来,陆家父子这般处境,也算被崔阀害了。于情于理,崔晏都该帮着陆信说句话吧?
  “回陛下。”便见崔晏面无表情道:“中书省若定下章程,尚书省自然照办。至于其它问题,都可以克服。”
  “呵呵……”夏侯霸不由失笑,双目微眯看一眼崔晏,满意的点点头。他就知道这老滑头不敢真跟自己唱反调。
  御榻上的初始帝却心下一沉,他还是低估了夏侯霸对各阀的控制力。是啊,就连陆尚都请了病假,不敢替自己的子弟撑腰,怎么能奢望崔晏去帮着陆信硬扛夏侯霸呢?
  一念至此,初始帝不由如坐针毡,他甚至不敢看陆信一眼,唯恐会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助和失望……
  初始帝都翻不过的事情,自然更没有陆信说话的份儿了。他只有默默出班领命,表示自己一定会办好差事,让灾民平安撑过来年春荒。
  接下来的朝会,初始帝愈发恹恹,胡乱听夏侯霸唾沫横飞的议了几件事,便让杜晦宣布退朝了。
  待到目送初始帝离去,众官员们又恭送太师和几位公爵先行,然后才鱼贯出了建元殿,往应天门而去。


第三百九十八章 这人废了
  和陆云遭受的冷遇别无二致,众官员也纷纷躲着陆信走。若非陆伟和陆修陪在身边,陆信简直要成孤魂野鬼了。
  “唉,你这差事有大麻烦。”陆修那天陪着陆信去退婚,如果夏侯阀真打算扩大打击范围,他怎么也跑不了,自然也没必要避那个嫌。
  陆伟自幼和陆信交好,今天从上朝前他就一直陪在陆信身边。闻言沉声道:“不错,人家明摆着要往死里坑你,我看还是称病吧。”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除非我一辈子不出陆阀的门,不然早晚都得挨这一刀。”陆信苦笑道:“好歹先看看,到底是个什么坑吧。”
  “唉,你……”陆修见他颇有迎难而上之意,不由眉头紧皱,刚要再劝,却见崔平之立于宫门口,显然是在等候陆信的。
  两人朝崔平之点点头,便先行一步,到远处马车上等陆信了。
  陆信向崔平之抱了抱拳,崔平之也苦笑着还礼。“陆大人,家父没帮你说话,心里肯定有气吧。”
  “崔令君是祖父,更是阀主,他有他的难处。”陆信微微摇头,不卑不亢道:“我没指望他老人家会当众顶撞老太师,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失望了。”
  “陆兄真是难得的明理之人。”崔平之赞一声,正色道:“父亲特意让我在此等候兄长,就是让我转告你,崔阀是和你父子站在一起的。”顿一顿,他又苦笑道:“但目下,老太师还在气头上,咱们不能再刺激他了。不然只会让事情更加恶化。家父让陆信放心,等过阵子太师消了气,他自然会从中说合,不会让你父子就此坐蜡的。”
  “多谢令君,多谢贤弟。”陆信抱拳致谢道:“有令君这句话,我父子心里就安生多了。”
  “唉,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崔平之拍拍陆信的肩膀,又有些不好意思道:“对了,还有就是,两家年前就先不行纳娶之礼了,一切等年后情况好转,咱们再风光大办,如何?”
  “一切都听令君的。”陆信干脆利索的应下,倒是让崔平之愈发不好意思了。
  “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崔平之装模作样的缩了缩脖子,自我解嘲的说道:“但有时候缩缩脖子,还更暖和呢。”
  “也是。”陆信笑着点了点头,崔家这些年老是缩着脖子,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觉着这才是正确的姿势了。
  ……
  一只信鸽飞入洛都,落在天师府的后院中。
  小道士取下绑在信鸽腿上的小竹筒,飞快送入正堂。
  正堂中,赵玄清捏碎竹筒的火漆,掏出小小的纸片展开一看,不由大喜过望。
  “哈哈哈哈,师兄一招击败孙元朗,几十万太平教众万马齐喑!这下我天师道的声威,又要上一个台阶了!”
  说完,他还觉着不过瘾,便大步走到门口,推开紧闭的屋门,朝着外头大声喝道:
  “立即把消息散布出去,不二真人在太平城,一招击败孙元朗,逼他终生不敢再入关半步!”
  “是!”天师道道士们闻言,一个个也是喜不自胜。这阵子,因为掌教真人被太平教主一招击败,让这些傲慢惯了的天师道门人,颇有些抬不起头的感觉。
  今日忽然听说,张玄一同样一招击败了孙元朗,而且是远赴太平道的老巢,当着几十万太平教众的面。这何止是将丢掉的颜面找了回来?根本是让天师道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这下倒要看看,这天下还有谁人敢不遵天师道的法旨?!
  ……
  跟手舞足蹈、喜不自胜的赵玄清不同,天女却依然平静如水,从他手中接过信来仔细读了一遍。
  等到赵玄清吩咐完了,兴冲冲转回堂中,天女便轻启朱唇道:“师父信上说,孙元朗并非破军,三煞星应该另有其人。”
  “哦?我没注意看。”赵玄清闻言有些汗颜,方才看了前两句,他就得意的忘乎所以了,根本没注意后半截说的是什么事儿。
  他赶忙又拿过信,快速扫了一眼。
  “师兄的意思是,三煞星很可能不是成名已久的人物。要我们多多注意洛都新近冒头的人物。”
  “嗯。”这时,天女那绝美漠然的脸上,才有了一丝生动的神情,幽幽道:“天师道圣女,有很大嫌疑。”
  “呵呵,天女也别光想着那圣女了。”赵玄清闻言苦笑不已,他得了掌教授意,故意将天女留在京中,并想方设法为她造势,想让她成为天师道的又一块招牌。
  可谁知天女剑心慧眼、灵秀无双,却单纯的像个孩子一样。她自从领命下山之后,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找到圣女杀掉,然后回山复命。至于其他事情,无论是教务还是应酬,完全理都不理,让八面玲珑的老道士,深感有劲儿没处使。
  听她没说两句,话头又回到圣女身上,赵玄清忙拉回话题道:“孙元朗都没用了,他不成器的女徒弟又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不管怎样,我都要找到她。”天女却执着道。
  “天女也要将目光移到其他人身上,这可是师兄的意思哦。”赵玄清苦口婆心道:“七杀、破军、贪狼是三个人,就算圣女是其中之一,不还有两个没着落吗?”
  “嗯,你说得对。”天女终于点头,道:“那还有什么人值得关注呢?”
  “这些人。”赵玄清从桌上拿起一本册子,正是缉事府印发的星云榜。“要说杰出的年轻一辈,除了天女和那太平道妖女之外,都在这本册子上了。”
  天女接过册子翻看,第一页便是陆云的名字。
  “此人好像是本朝第一个圣品,若这些人中真有三煞星的存在,应该就是他吧?”
  “这人废了……”赵玄清伸手,就把陆云那一页直接撕掉了。“敢退夏侯阀的婚,他这一辈子也翻不过身来了。”
  “他敢退夏侯阀的婚?”天女果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抓圣女,居然连近日洛都城中最大的新闻都不知道。
  “呃,不说他了,咱们说说夏侯荣光、崔白羽这些后生吧。”赵玄清却不以为意,唾沫横飞的介绍起其他人来。


第三百九十九章 兴洛仓
  和崔平之分开后,陆信又折返宫中。他打算先回中书省衙门交接一下,谁知门口的守卫却已经不准他踏足中书一步了。
  他想到老太师会打击报复,却没想到这报复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绝。陆信叹口气,也不跟那些奉命行事的守卫争竞,只交出自己手中的中书省腰牌,递给那守卫道:“既然如此,劳烦小哥将腰牌奉还给上官,然后把我的个人物品带出来。”
  守卫接过腰牌,发现下头还藏着一枚金钱,神情登时没那么死板了。“好说,陆大人稍候。”
  不一会儿,那守卫去而复返,将陆信留在衙门里的书籍衣物等装在个竹箱中,递还给他。
  陆信等待的光景里,有不少官员进出中书,全都避之如蛇蝎,看他的眼神更是像看死人一般。这让陆信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发堵,接过竹箱便转身走远了。
  顶着呼啸的寒风走出宫门,陆信放眼寻找起等候自己的小厮来,却看到陆云换穿一身便袍,怀里抱着个手炉,正站在马车旁等候自己。
  “你怎么来了?”陆信信步走过去。
  “我就没走。”陆云迎上前,接过陆信手中的竹箱,又掀开车帘道:“特地在等着父亲出来。”
  “哦,不早说,不然就不去中书省了。”陆信弯腰上车。
  车厢里点着暖笼,既温暖又无烟,让从里到外都被冻僵了的陆信,神态终于放松下来。
  陆云将竹箱放在车厢一角,没说话,打开暖笼的盖子,取出温在里头的参汤,给陆信倒上一碗暖暖身子。
  “嘿嘿……”陆信喝完一碗参汤,体内暖意洋洋,感觉终于重新活了过来。“为父其实早就知道,靠别人得来的一切,全都是镜花水月。但没想到重来一遍,还是让人很恼火。”
  “《左传》说,君以此始,必以此终。”陆云微笑道:“父亲应该庆幸,终于可以甩掉夏侯阀走狗的恶名,从此自立门户了!”
  “呵呵,先把眼前这关过去再说吧。”陆信将碗递给陆云,看他一眼问道:“你怎么不去吏部报道?”
  “父亲尚且得了现世报,我现在去吏部,岂不是送上门去给人家羞辱?”陆云摇头笑道:“这么傻的事,我才不会干呢。”
  “也是个理,反正我们已经得到想要的了,不去就不去吧。”陆信点点头道:“那就陪为父走一遭?看看等着我这个赈灾使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龙潭虎穴?”
  “孩儿正有此意。”陆云应一声,伸手轻扣了一下车厢隔板,马车便缓缓驶下了通天道。
  ……
  父子俩也没回家,随便在洛水畔找了家小面馆,和护卫车夫一起打发了午饭,便上船出城,赶往城东三十里外的兴洛仓。
  与陆阀的通洛仓类似,兴洛仓也是一座建筑在邙山脚下的仓城,只是规模更大,守备更严而已。它是户部太仓署管辖的五大官仓之一,仓城周围达十余里,内设一千四百余窖,每窖储粮高达八千石,由太仓署五百仓兵日夜驻守于此。
  陆信出发之前,已经知会了太仓署,说自己下午要去兴洛仓盘库。当他和陆云乘船抵达兴洛仓下的粮码头时,便见一名红袍官员带着七八个绿袍杂官,已经候在那里。
  “下官太仓丞朱大丰,恭迎赈灾使大人。”看到陆信父子下船,那大腹便便的红袍官员,便笑嘻嘻的抱拳行礼。
  “嗯,有劳了。”陆信微微皱眉。按说自己身为钦差赈灾使,第一次来盘库,太仓署的正印官太仓令,怎么也该露个面。现在却只派了个副手前来,显然是不想跟自己扯上关系。
  他也不跟那朱胖子废话,更不介绍陆云的身份,只命人头前引路,朝着半山腰上的仓城走去。他父子体格强健,走路带风,这可苦了那肥胖如猪的朱大丰。他气喘吁吁跟在后头,没走多远就满头大汗。
  “慢一点,慢一点,陆大人等等下官。”
  “朱大人慢慢走,本官先到仓城里转转再和你碰头。”夏侯霸有一点没说错,陆信久在地方,对下面人的鬼把戏洞若观火,知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什么真相都看不到。
  “唉,唉……”朱大丰有心阻拦,但山风呼啸,他又喘的厉害,一时间居然说不出话来,只能眼睁睁看着陆信越走越远。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跟上去啊!”朱大丰转身背过风,瞪一眼跟在自己身边的仓官。
  “唉,好好。”那仓官赶忙一路小跑,去追陆信父子。
  ……
  陆信父子一进仓城,便看到纵横交错的粮道,将整个兴洛仓分割成棋盘一般。每个方格长宽约十五丈左右,内有四到五个圆形的地下粮窖,每个粮窖上还有遮风挡雨的顶棚。远远望过去,密密麻麻如坟茔一般。
  陆信信步走进个粮窖中,站在只有一人多高的顶棚下,俯瞰着脚下偌大的圆形仓窖。
  这时,仓官上气不接下气的跟了进来,见钦差大人目光落在仓窖上,便递个眼色给仓丁道:“打开请钦差大人过目。
  仓丁们便将覆盖在窖口的草席撤去,露出下面黄色的谷糠来。将谷糠铲掉后,便又露出一层席子来。
  “大人,咱们兴洛仓可是太仓署直管的官仓,粮食的储运都有严格规制。”陆信一边看着仓丁们操作,一边听仓官在旁解说道:
  “当初修建时,可是费了大工夫的。要先让人挖个五丈深的地窖,然后将挖好的仓窖用火烘干,烧完将草木灰顺势摊在窖底,然后在窖底铺上一层木板,木板之上再铺席子,席上垫谷糠后再铺席子;窖壁也照此处理,这样可以保证粮食十年不会发霉。”
  “之后才会将运来的粮食装进去,到离地面五尺处铺层席,席子上再覆糠,用土盖顶密封。因为是暂存在这儿的赈灾粮,所以没封土,只是盖了席子。”那仓官说话间,仓丁掀开了席子,露出里面金黄色的稻谷来。
  仓官献宝似的捧一把稻米奉到陆信面前,陆信捻起几粒送到鼻端,便嗅到了新米的清香。
  “都是今年才打的新米,地方上没来得及捣鬼,就被运来了。”仓官颇有些惋惜道:“送给那些穷鬼吃了,真正糟践啊。”
  陆信冷冷瞥他一眼,那仓官知道自己失言了,忙缩缩脖子不再废话。


第四百章 朱大丰
  等陆信看完了这一窖中的粮食,仓丁们便将谷糠和草席恢复原状,那朱大丰终于姗姗来迟了。
  “朱大人就是挪也早该挪过来了吧?”陆信看看外头,日头已经偏西,朱大丰分明是在外头磨蹭够了才进来的。
  “大人见笑了,下官中午吃坏了肚子……”朱大丰露出羞赧的神情。“不解决利索了,怎么敢陪在大人身边?”说着他赶忙换个话题道:“大人,看的怎么样了?”
  “这能看出什么来?”陆信淡淡道:“无非就是瞧瞧粮食新陈而已。”
  “大人说的是。”朱大丰招招手,便有仓官将账册奉给陆信。“不过大人也不用担心,咱们太仓署账目清楚,规制严格。每一笔进粮都有严格记载,大人只需要对着上头的记录,就能在这里查到相应的粮食。”
  陆信接过账册翻看几页,确实记载的十分清楚。每一笔进项都清楚的记录着数目、品相,以及由何人自何时何地运来,交与何人接收,送入何处官仓。
  仓官也捧上一本账册,那是兴洛仓的账本,上头记录着何人自何时接收了多少粮食、品相如何,储藏在哪个窖中,还有定期检查人员的签名。
  陆信在江南虽然主要负责刑名,但他还管着陆阀在吴郡一代的庄园,平时看惯了账目。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太仓署的两本账确实做得高明干净,严丝合缝。直觉告诉他,想从账上看出端倪,怕是不可能的了。
  可要想从那一千三百窖粮食中看出猫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每个地窖都深达四五丈,里头储存八千到一万石粮食,要想确定账实相符,就必须将其一一打开,把里头那小山般的粮食用吊篮运上来称重。怕是一个粮仓就要百余人折腾好几天了,等把一千三百窖粮食量完了,灾民们怕是坟头都要长草了。
  陆信这才彻底明白,夏侯霸给自己设的是个什么局。那老东西就是料定了自己根本没法确定,兴洛仓的存粮是否账实相符,只要自己稀里糊涂认了账,后面定有好戏等着自己了。
  所以陆信一直不肯表态,只是默默的随意挑选了几个粮窖,看了看表面文章,便登上仓城城墙,指着码头旁那几个巨大的地上仓库,沉声问道:“那里也存着粮食?”
  “回大人,那是暂存粮食的地方。”朱大丰忙解释道:“用地窖存粮固然好处多多,可麻烦也不小,不管是往里运还是往外出,都费时费力,很是折腾。所以建了那几个转运仓,用来暂存新运到还来不及下窖的粮食。从窖里运出来的粮食,也先暂存在里头,等候装船运走。”
  “嗯,明白了。”陆信点点头,走下城头道:“本官要赶在关城门前回去,今天就先到这吧。”
  “哎呀,怎么能让大人空着肚子回去呢?下官已经命人在衙中置了酒菜,先去凑合吃两口再说吧。”朱大丰忙劝道。
  “一顿不吃饿不死。”陆信看看朱大丰圆滚滚的肚皮,便带着随从往码头去了。
  “大人,那咱们也还是先把账目交接了吧?”朱大丰忙追着下了城头,跟在后头苦着脸道:“不然下官又得跑一趟。”
  “就当减肥了。”陆信却理都不理他,径直上船而去。
  “唉,这孙子,跟我抖什么威风?”朱大丰无可奈何的看着船儿远去,狠狠一口啐在河面上。“有你哭的一天?”
  “大人……”仓官这才敢凑上来,小心问道:“那酒席怎么办?”
  “他不吃,咱们吃。”朱大丰一提吃饭、顿时有了力气。
  ……
  天色擦黑,兴洛仓衙门中火烛高照。朱大丰满嘴油光,一边和那仓官对付着满桌的美酒佳肴,一边胡吹乱侃。
  “大人尝尝这个,咱们自己的酱肘子,不比洛都馆子里的差。”仓官捧起一盘油腻的猪肘,奉到朱大丰面前。
  朱大丰也不讲体统了,直接伸手拎起个肘子,大口大口啃起来。
  仓官又赶紧给他斟酒,朱大丰眯着眼,舒坦的直摇头。“他奶奶的,喝酒吃肉赛神仙,要是再有个小妞唱小曲,那就给个神仙都不换了。”
  “这还不简单,下回大人来,下官提前安排就是。”仓官陪笑道:“这回实在是太仓促了,又担心那位陆阀出来的大人,不喜咱们这调调。”
  “别以为门阀出来的,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一样得拉屎放屁,一样有三灾八难。”朱大丰不屑的冷笑道:“没看到那姓陆的今天跟死了妈似的,怕是已经知道自己要倒大霉了。”
  “是啊,谁摊上他这活儿,不死也得扒层皮。”仓官颇为同情的叹口气道:“大人你说,是不是有人故意整他?”
  “嘿嘿,还真让你说着了。”朱大丰毕竟在京里当官,风言风语听到不少。他故作神秘的招招手,让仓官附耳过来,小声道:“告诉你吧,他把老太师得罪惨了,让他来当这个赈灾使,就是要砍他脑袋的!”
  “啊!”仓官吃惊的瞪大眼道:“那粮食本就不够数,到时候他只要咬死了不认账,这就是一笔烂账,还真能把他往死里整不成!”
  “这就是咱们和太师的区别,太师要整个人还需要证据吗?”朱大丰一副神气模样,显然把自己代入了夏侯霸的身份中。“要不是他陆阀执事的身份,甚至连借口都不需要,直接弄死就完事儿。”
  “那倒是。”仓官一阵唏嘘,忽然面色一紧,忙低声问道:“那咱们不会也吃挂落吧?”
  “放心,大人已经保证过了,咱们只需要做好本分,不要乱说话,是不会受牵连的。”朱大丰打了个酒嗝,看一眼光顾着说话的仓官。“满上满上!”
  “哎,好好,满上。”
  “聊那倒霉货干甚?咱们还是说正经的,你这鬼地方真没藏个女人,给老子夜里消遣一下?”
  “唉,不是说了么,还以为姓陆的会留宿,全都打发走了……”
  “逑!就看不惯你这怂样,就当一辈子仓老鼠吧……”
  “仓老鼠好啊,一辈子不愁吃喝,还图个啥?”
  两人说了会儿陆信,话题便又转到财色上,再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可听了。
  这让一直静悄悄伏在屋顶的不速之客,感到很是不爽。
  不速之客自然是陆云。下午时,他陪着陆信进了仓城,便趁人不注意,悄悄藏了起来。一直等到天黑,他才摸进官衙,想听听朱大丰私底下会说些什么……


第四百零一章 夜探
  那朱大丰毕竟白天受了累,吃饱喝足便趁着酒劲到后衙睡下。仓官刚走没一会儿,他的呼噜就震天响起来。
  陆云在屋顶等着仓官走远了,这才如幽魂般顺着廊柱悄然滑下,轻手轻脚开了门,闪身进到内室中。
  床榻上,朱大丰腆着肚子鼾声如雷。陆云还没到近前便被酒臭气熏得直皱眉,赶忙将蒙面黑巾向上提了提,遮住鼻息后才感觉好过点。
  那朱大丰正在坐着清秋大梦,忽然一阵剧痛从天而降,将他一下惊醒过来。朱大丰下意识惨叫一声。
  “疼死我了……”
  话音未落,他自己先呆住了,自个的声音怎么变得又细又轻?就像个孩童在耳边撒娇一般。
  茫然睁开眼,朱大丰便看到一个蒙面人正抱臂站在榻边,目光森然的盯着自己。
  “你是什么人?”朱大丰惊叫一声,声音还是那般轻细,他捂着自己的脖子满脸惊恐。“你,你对我做了什么?”
  “放心,只是天突穴被我注入了真气,就像被捏住脖子的鹅。”陆云好整以暇的拖了个小几,抱着二郎腿坐下。似乎完全不担心他会逃走或者反抗一般。
  朱大丰果然想要起身,却像被压了块磨盘在身上,任他怎么挣扎也翻不起身。
  “劝你还是别乱挣扎,不然真气伤到筋脉,你这辈子都得躺着了。”陆云轻声警告一句,朱大丰马上纹丝不动了。
  “好,好汉,一切好商量,千万别杀我。”朱大丰见逃不得又喊不来人,只好识时务的求饶开了。“你若手紧,我官袍里有刚收的贿赂,实在不够,明天还可以回家拿给好汉。”
  “我不要你的脏钱,只要你老实回答我几个问题。”陆云淡淡说一声。
  “好汉只管问,我保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朱大丰忙细声细气答道。
  “兴洛仓里有多少粮食?”陆云单刀直入。
  “这……”朱大丰眼珠一转,刚想信口开河,却只觉全身一阵酥痒难耐,奇痒之下,他想要挪动身子解痒,身子却纹丝不动。想要放声笑出来,笑声却正如陆云所言,就像被卡在脖子里一样,憋得他面红耳赤,生不如死。
  “忘了告诉你,被我点中穴道后,你只要一撒谎,面皮就会变得通红。”陆云不紧不慢、半真半假的说着。手指点在他腋下极泉穴上,注入朱大丰体内的丝丝真气,却半分不掺假。
  “啊,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