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大民国(大罗)-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要由中g中央组织部任命……”
“萍乡、上粟两县的土改工作队都准备好了吗?吩咐下去。让他们在土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政策……对土豪劣绅采取杀一儆百的办法就可以了,除了像张鹏霄这样的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我们能不杀掉的还是尽量不要杀……至于杀人的权限就下放到县贫农协会吧!”
作战室内有十几个做工农打扮的男子。在毛泽东分派好任务以后就一个个兴冲冲地跑出去执行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穿着军装的青年,或是跑进跑出,传递着各种各样的情报和命令。或是围着一幅军用地图在写写画画。
他们这些人都是毛泽东通过中g湖南省委或是国民党籍的湖南省主席程潜的关系,从湘军里面招募来的低级军官。为首的两人名叫彭得华和黄公略,都是湘军里面排长、副排长一级的小军官,现在被毛泽东破格提拔成了安源起义前敌正副总指挥了。起义的计划,起事成功后部队的编制,还有参加起义的工农们的军事训练,都是他们两人带领着一群湘军小军官们张罗起来的。当然了,他们现在所掌握的军事知识和经验还非常有些,仓促之间搞出来的东西也是漏洞百出,如果不是遇上眼下这样的好时机。这场安源起义一定会以悲剧收场的。
不过毛泽东对这群经验不足的湘军下级军官还是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在分派完了任务以后,也不过问具体起义指挥,而是在作战室里面找了一张空着的办公桌,又让人拿来纸笔,开始起草给中g中央汇报工作的电文了。
这次起义的胜利是毫无疑问的。不过起义胜利以后,工农武装应该如何安和发展排却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从现在全国革命的形势来看,革命胜利已经是指日可待了,国民政府的武装正在迅速膨胀,还有大量的军阀武装也趁机投靠到革命队伍中来,这对中g来说也是一个抓武装。扩大军事实力的良机!将来革命胜利之后,两党的合作和斗争,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各自所掌握的实力大小……在控制和发展武装这方面,中g可千万不能落在国民党和常瑞青之后啊!
在他此时的思路里面,常瑞青似乎已经不是中国gcd的一分子了!
作战室里突然响起了报告的声音,惊动了毛泽东。被打断了思路的他有些恼火。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老朋友蔡h森笑呵呵走了进来,手中还捏着一张抄报纸。看来是有什么好消息从广州传来了吧?
他直起身子,朝蔡h森笑道:“润寰兄,怎么?有什么好消息吗?”
蔡h森一笑,将手中的电报纸递给毛泽东:“是中央转来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同意我们发起安源起义,还给了我们一个新编第八师的番号。新编师不是军委会直辖的,这个师就算是咱们党的武装了!还有,中央还告知我们,军委会准备把这个新八师调去东北帮助蒋介石。陈主席想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
他说到这里,就看见毛泽东脸上的笑容已经收了起来,两撇眉毛也渐渐蹙成了一团。蔡h森忙问道:“润之兄,你难道认为去东北不好吗?”
毛泽东微微点头,面上的神色无比凝重:“东北才多大的盘子?蒋介石已经进去了,哪里还有我们的容身之地?常瑞青想把我们的新八师送去东北给蒋介石添乱……不过两虎相争,一死一伤啊!最后得益的只能是他常瑞青。”
他站起身,走到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全国地图前面,指着上面的徐州地区和河南省一带对蔡h森道:“从现在的局面来看,北洋和国民政府的总决战将会在这一带展开,咱们想要迅速壮大就只有去那里……北洋的几十万大军一旦被击溃,我们就能趁机吸收大批溃散的北洋军官兵,而后再向西北寻求发展的空间……我党能够掌握的省份不在东北,而在西北!”
“决战?北洋现在这副样子还能和我们打决战?”蔡h森愣了下,反问道。
毛泽东的目光死死盯着地图上的中原地区,沉着声回答道:“当然了!现在是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争天下!自古争天下就没有兵不血刃的事情。北洋的几十万大军如果不被消灭,他们是不肯退出历史舞台的!现在孙中山和常瑞青有点掉以轻心了,看来我要拍封电报去广州提醒他一下才是。”
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上抗俄十张作霖之死
1918年11月下旬的这几天,在奉天城内的东北抗俄军司令部里是一片喜气洋洋。蒋介石在11月20日召集奉军诸将向他们宣布,自己已经和徐树铮达成了释放张作霖的协议!将以放徐树铮麾下的四师北洋军入关为条件,换回奉军领袖,国民政府副主席兼东北保安司令张作霖!
听到这个消息,奉军里面这些张作霖的老兄弟们自然是大喜过望,纷纷弹冠相庆,言语中间对蒋介石也尊敬了不少。而蒋介石也的确是够朋友,下令在整个奉天省的地盘上大筹所谓的“抗俄饷”。每亩地加征一年的田赋,商铺的商税也翻翻,筹集到的两三百万元自然是变成了银第217北上抗俄十张作霖之死弹、肉弹打向了奉军的将领!
而奉天城内原来张作霖大帅府改用为临时东北抗俄军司令部的这个地方,更是成天大摆筵席。还有从上海、天津、北京请来的舞小姐和名jì陪酒陪舞,王柏龄、戴季陶、何成浚他们这些蒋介石的幕僚更是陪着奉军将领们搓麻将推牌九,钞票一捆一捆的输出去!几天下来,蒋介石光把兄弟就多了十好几个了。
不过今天这些奉军将领们来到东北抗俄军司令部里以后,却出乎意料地没有看见酒席和牌桌,那些莺莺燕燕的美女也不见了踪影。老虎厅已经被布置成了个会议室的模样,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还有新编第一军的部分将领(这两个军尚未全部到齐)都军服严整地坐在那里。
刚刚被徐树铮释放,投效到蒋介石麾下的郭松龄站会议室门口。将前来开会的奉军将领都领到各自的座位上。等到人差不多到齐的时候,就听见:“蒋总司令到!”的唱名声。会议室内所有的军官,不管是哪个系统的,都站得笔直。门口一阵第217北上抗俄十张作霖之死靴声响亮,走进来的正是面色严肃的蒋介石!
老蒋大步走到会议桌中间靠前的位子上面坐了下来,又对会议桌两边肃立着的军官低声说了句:“请坐”。
两个跟着他走进来的年轻参谋拉开了会议室墙壁上大幅地图前面的幕布。地图上面,一个个蓝色的箭头从奉天、吉林和黑龙江省各地延伸指向了哈尔滨。
蒋介石的锐目在屋子里扫视了一圈。将众人的表情全都收入眼底。大部分的奉军将领都拧起了眉毛。因为他们已经看出那些蓝色的箭头代表的正是他们自己的军队!
“诸位,已经接到哈尔滨方面徐又铮将军的通报,他的四个师已经收拾好行装。随时可以换防南下了。也就是说,张雨亭将军很快就能获释了。今天请大家前来,就是讨论接防哈尔滨的事情……他们北洋军这就要回关内去了。可是齐齐哈尔的俄国侵略者还没有走!把这些侵略者赶出国去的使命,现在就落在了在座诸位的肩膀上了。”蒋介石的语调淡淡的,他的容色同样也是淡淡的。他的话音方落,会议室里的奉军将领就开始嗡嗡地议论起来了。
“姓徐的会不会言而无信?咱们要是这样放走了他的四个师,他会不会把大帅带回北京去?”
“老毛子在齐齐哈尔可是屯兵六万!咱们奉军的三个军总兵力也不过是六万上下,恐怕打不过人家啊……”
“蒋总司令,可不可以等你们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到齐了以后,再放北洋的军队入关?到时候咱们一起北上把老毛子打出去!”
听了这些奉军将领的话,蒋介石淡淡地笑了:“现在的关内是个什么局面,相信诸位都非常清楚!是我们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在争天下啊……两边撕破脸也不过是年内的事情了!到时候我这个国民政府委任的抗俄军总司令还能放北洋的四个师入关去吗?就算我肯答应。孙先生和常副委员长也不会同意的,所以等咱们的大军齐集再放徐又铮入关是不现实的。为了张雨亭将军的安危,我们也只有冒一次险了!不过请诸位尽管放心,我蒋某人是不会随随便便牺牲自己兄弟(他和孙烈臣、张作相、吴俊升他们已经拜了把子)的。俄国人那里,我自有办法应付。”
在座的奉军将领闻言大多一言不发。只有杨宇霆淡淡地问了一句:“总司令有什么妙计?不如说来听听吧。”
蒋介石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对付俄国人的办法涉及到一些国际上的安排,现在都还处于保密状态,恕我不能相告了。下面就听王参谋长来颁布命令吧。”
杨宇霆皱了下眉,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和蒋介石纠缠下去。至于部队调动的命令,用不着王柏龄说,他也能从地图上看出来了。奉军在奉天的两个师(由原来的的27、28师扩编而来)全部开往哈尔滨布防!奉天省这里只剩下少量的地方武装,还有陆续开到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和新编第一军了,奉天省的地盘只怕要从此姓了蒋!
可是现在,他却没有办法提出反对的意见。原因很简单,这里面涉及到张作霖的安危!奉军是张作霖一手建立起来的,说穿了就是张家的私兵,那票奉军的师长、旅长、团长们也大多比较看重义气。现在谁要是敢说不要张作霖的话,只怕会被他们活吃了下去吧?现在也只有先救回张作霖再说了。
……
夜色渐渐地开始笼罩东北大地了,整个哈尔滨市一片漆黑,只有松花江边上的哈尔滨火车站周围灯火通明。大队大队的北洋军士兵正排着整齐的队伍,默默地等待上车的命令。相比他们离开北京时候的混乱,现在这些士兵已经学会遵守秩序了。
徐树铮背着手和吴佩孚走在站台上,身后不远处还跟着一大群幕僚随从。两个人静静地走着。都皱着眉头一言不发,走了半晌,几乎到了站台尽头的时候,徐树铮才站定了下来,抱着膀子问吴佩孚:“子玉,想好了吗?”
吴佩孚好像愣了一下,被他突然发出的声音从自己的思绪里面拉了出来似的。好容易才回过神来,点点头道:“又铮,初步的设想已经有了……必须收缩兵力。长江一线都扔给南方,南北决战的战场只能摆在中原。”
“为什么要这样?”
“南方的优势在军队的数量,他们在闽粤两省建立的国民动员体系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经为他们的国民革命军提供了几十万兵员,再加上各地投靠依附他们的军队……南方在未来的这场大决战中可以动用的兵力将在一百万以上!而我们北洋顶多只有三四十万可用之兵,还要留出相当部分提防东北的蒋介石,山西的阎锡山。因此在兵力数量上面,我们北洋是处于绝对劣势的,所以必须要将有限的兵力集中起来,置于大军运动的便地。也就是中原地区,利用那里便利的交通迅速调动部队,将沿津浦、京汉两条铁路线北伐的南军逐个击破。”
徐树铮淡淡一笑:“那他们要是暂时不北伐呢?子玉,你也知道他们的国民动员体系的厉害……如果他们推进到长江一线以后。不立即北上,而是用闽粤的体制整顿南方,建立军政独裁和国民动员体制。等到把南方治理好了再北伐,到时候咱们北洋恐怕就要面对两百万、三百万的国民革命军了……那时候,我们大概只有投降了吧?”
“不会的!”吴佩孚冷冷一笑:“国民政府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从一个偏居闽粤的地方政权,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土地,孙中山和常瑞青怎么可能不被这种辉煌胜利冲昏头脑?而且他们内部现在还有常蒋之争!咱们的四个师能够入关,不就是因为常蒋矛盾吗?又铮,你担心他们治理好了南方发动几百万军队再北伐,他常瑞青也一定担心蒋介石理顺了东北就挥军入关来跟他抢北京城这个大蛋糕!”
徐树铮缓缓摇头。眉头微微拧了起来:“子玉,你以为我们这次能入关完全是蒋介石在自作主张吗?我看不见得……如果常瑞青一定要阻止,肯定是有办法的!我有种感觉,常瑞青是有意让我们回关内去的……他可能有打败我们的办法!”
吴佩孚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又铮兄你多虑了。我承认常瑞青在政治、外交、经济上都是一把好手!十个吴佩孚也比不上一个常瑞青。可是要真刀真枪在战场上面见真章,他还是太嫩了……他从保定军校毕业不过两年多,而且没有经过什么大战。他们国民革命军的战场经验也同样不能和咱们北洋军比,不过是些新兵蛋子而已!我吴佩孚有三十万兵就足以打败常瑞青的一百万大军了!”
徐树铮知道吴佩孚的军事才能有多高,他满意地笑了笑,转过身就和吴佩孚一起往一节加挂在军列上的花车走去。这个时候,就看见张作霖在十几个徐树铮卫队官兵的护送下,也来到了火车站,上了那辆花车。
吴佩孚皱了下眉毛对徐树铮道:“又铮,你怎么安排他和咱们坐一节车厢?尴尬不尴尬啊?”
徐树铮笑着摇摇头,俯在吴佩孚耳边低声道:“不尴尬,就是有点渗人罢了!”他说话的这个时候,一条手指宽的麻绳已经紧紧地勒在了张作霖将军的脖子上了!
……
有人因为常瑞青的蝴蝶效应,带着满腔的悲愤和遗憾糊里糊涂离开了这个世界。也有人因为常瑞青的……生理需求而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来了。
“司令,恭喜!恭喜!”
今天上午,常瑞青一走进自己在军事委员会的办公室,已经等候在那里的一些人就纷纷起立向他道喜了。常瑞青也不像往日那样严肃,而是满脸堆笑地冲着大家点头,还笑吟吟地说着:“同喜!同喜!”原来我们常大军阀的三姨太潘小倩在昨天晚上顺利产下了一个七斤多重的男婴,常瑞青终于当上爸爸了!
不过一大早聚集在这间办公室内的这些人,却不是专程来给常瑞青道喜的。而是为了一个人的死亡被常瑞青用电话叫来开会的。
这间办公室原来是两广巡阅使陆荣廷的书房,很是宽敞明亮,现在挤进七八个人也不显得拥挤。今天来这里开会的都是常瑞青的心腹班底,吴石、金永炎、卢逸轩、任怡江、孟离、徐祖贻、孙宏等人。白崇禧、王君皓、颜豪、徐庭瑶、张治中这些人现在都领兵在外,因此也没办法赶回广州来和常瑞青商量事情。
几个人给常瑞青道过喜以后,就分头落座。办公室里的气氛也凝重起来了。常瑞青坐到了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将一份军事情报局连夜送到他家里的报告扔在桌上。苦笑道:“真没想到,张作霖英雄一世,居然死得那么不明不白……不过蒋介石的手腕还真是高明啊!”
吴石哦了一声。就接过了话题:“耀如兄,你怎么就认定张雨亭是被蒋介石除掉的呢?军情局的报告上好像没有写吧?”身为陆军次长兼黄埔军校校长,军事情报局的报告自然也会送去他的府上。所以他几乎是和常瑞青同时得到张作霖死亡的消息的。
常瑞青瞥了眼军情局的两个头头,任怡江和孙宏:“军情局的报告上当然不会写,那一定是极为保密的事情……要是能被军情局安插的探子打听到,蒋介石和徐树铮就不是干大事的人了!”他叹了口气,脸上闪过一丝惋惜的表情:“好了,不谈张雨亭了,他已经和咱们这个大时代永别了。他一消失,蒋介石整合东北势力的速度也能加快许多吧?看来咱们得加快北伐的步伐了,我可不希望让蒋介石先进北京城!”
听了他的表态,办公室里几个负责军事的幕僚都忍不住皱起了眉毛。卢逸轩第一个开口提醒道:“耀如。这北京城离东北不过300多公里,离咱们的广东、福建可就远多了。而且根据情报,徐又铮这回带兵入关就是针对咱们的……他和蒋介石有了默契,一定会集中北洋军的主力和咱们决战!这北洋军真要是发了急拼起命来,可够咱们喝上一壶的了。”
常瑞青的脸色沉了下来。说话的声音也是无比的凝重:“我们一定要比蒋介石先一步进北京!不是因为要和蒋介石争权夺利,而是不能让他的军队离开东北……如果北洋军要集中主力和咱们会战,那也没关系,打垮他们就是了!”说着他目光炯炯地扫了一下众人:“诸位,对于即将到来的决战,你们有什么建议尽管可以提出!”
……
1918年11月23日。就在常瑞青和一干心腹开始谋划同北洋的决战计划的时候。中华民国的首都北京也在一夜之间变了天!从关外返回的四个师的北洋军刚一下火车,就立即发动了军事政变。守卫北京的北洋第13师和第15师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进行任何抵抗,任由政变军队接管了北京城内的所有重要地点,并且包围了总统府和国务院所在的中南海……
当天中午,领导这场政变的徐树铮、吴佩孚、冯玉祥等人进入中南海,在大总统冯国璋所居住的居仁堂内,向冯国璋、王士珍两人“请罪”。
对于这场军事政变,冯国璋和王士珍两个人居然没有表现出一点慌张的样子。两个老人的平和的目光缓缓地在三个政变领导人的身上扫过,最后冯国璋叹了口气,淡淡地道:“又铮,你这又是何苦呢?”
王士珍也附和道:“是啊,又铮,咱们北洋的人心在袁宫保做皇上之前就已经散了,你这样也挽不回什么来的,反而苦了老百姓,我看还是算了吧。”
徐树铮啪的一个立正,大声道:“大总统,聘老。恳请二位支持我等提出的军政法案,实行军政,团结北洋,同南方的乱党决一死战!”
冯国璋和王士珍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都流露出了复杂的神色。如果说起对北洋团体的感情,他们两人恐怕比徐树铮、吴佩孚还要深厚。他们又何尝忍心看到这个由李鸿章所创立的,在中国政坛上叱诧风云几十年的军政集团在自己的手中彻底灭亡呢?只是他们的才能实在是有限,面对迅速崛起的南方国民政府,实在是没有一点应对的办法。现在能有徐树铮这样的后起之秀接过风雨飘摇的北洋集团,大概也不是最坏的选择吧?所以他们两个在风闻到政变的消息后,只是睁一眼闭一眼,没有采取任何防备措施。
现在看到徐树铮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冯国璋和王士珍同时松了口气,流露出来如释重负的表情。
“又铮。”冯国璋站起身,走到徐树铮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既然你有信心挽救现在的局面,那北洋这艘破船就交给你了,我和聘卿都去天津隐居,看着你们这些晚辈怎么样力挽狂澜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宫川富美子
常瑞青快步地走进了士敏土厂的国民政府主席府孙中山办公室前的走道。我们这位一向心机深沉的大革命家,现在脸上看不出任何的喜怒。只有军靴重重敲击在地砖上发出的咚咚声音,透露出了他现在的凝重心情。
孙中山新任的秘书长汪精卫站在办公室门口,看到常瑞青过来,便向他笑着点点头,然后低声道:“先生现在正在后花园那里见两个特殊的客人,耀如兄不如先在休息室等候一会儿,等先生见完客就会马上过来的。”
说着他就顺手推开了办公室边上的一扇木门,里面正是一个布置得非常朴素淡雅的休息室。汪精卫坐了个请是手势,常瑞第218宫川富美子青点了点头就要走进去,突然又回过头来问道:“先生见的是哪方面的朋友?”
汪精卫笑着摇摇头:“哪方面都算不上,不过是一些私人的事情而已……先生是革命领袖,可也是一个凡人,总免不了有些俗务,耀如兄就耐心等待一会儿吧。”
常瑞青哦了一声,就走进了休息室,找了张沙发坐了下来。汪精卫又吩咐主席府的侍从端来了茶水,自己也陪着常瑞青喝茶聊天,聊天的内容当然离不开眼下的南北局势了。
现在已经是1918年的12月份了。北京政府在上个月底就换了主人,新上台的老大居然是对常瑞青有知遇之恩的徐树铮!这个变局实在是让常瑞青有些大跌眼镜了……徐树铮这样一个有点小心眼的家伙是怎么得到北洋集团的拥护的呢?莫非这个北洋的局面实在太坏,老大已经没什么人要做了吗?
不过徐树铮当了北洋的老大之后。倒是颇有些振作的举措。首先北洋政府也不再搞什么不伦不类的宪政了。政府改称执政府,头头改叫执政官,第218宫川富美子听上去好像是古罗马的官号,大概也就是徐树铮这样的人才能想出来吧?徐树铮现在就是北京执政府的最高执政官,相当于总统、总理一把抓了!而且还扔掉了那个没有什么人认账的安福系国会,也宣布要实行军政了,看起来这个军事独裁还是符合目前中国的国情啊!南北两个政府都玩起独裁来了。
但是徐树铮的军政却没有多少实际的举措……他这个“独裁者”的根基可不能和孙中山、常瑞青比。北洋的那些督军、省长多少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认可他这个执政官的。真要他们把地盘军队交出来。别说是门了,就连窗户都没有!
徐大执政现在能做的就两件事情,一是向列强借钱充军费。主要是向日本借!二是召开北洋的督军团会议,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和南方的国民政府拼命。前者忙活了好一阵子,好像也没有什么结果……日本人没说借。也没说不借,大概一切都还要看情况吧?后者倒是非常容易的达成了一致!
随着国民革命军在11月底驱逐了江西的陈光远和北洋第12师,以及浙江、上海、湖南等地的和平易帜。国民政府北上抗俄的假面具算是彻底丢掉了。现在就是傻瓜也能看出来,他们抗俄是假,北伐是真了!北洋的那些督军、省长们只要还想继续干下去的,都只能咬着牙和国民政府打一架了,真要是在战场上一败涂地也就没话说了。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工夫,一个穿着洋装、秘书模样的年轻人推门走了进来,冲着汪精卫点了点头,微笑道:“秘书长。中山先生请常总司令去花园见面。”
汪精卫含笑朝他点点头,就对常瑞青说:“耀如兄,请随我来吧。”于是两个人便一同起身,朝大楼外面的花园走去。刚一走进士敏土厂那个完全西式布局的花园,常瑞青就瞧见一个大约十三四岁。肌肤胜雪,眉目如画的和服美少女在一对同样穿着和服的中年男女的陪同下迎面走来。那少女好像遇上了什么伤心的事情儿,俏丽的面庞上带着一点淡淡的哀伤,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也略有些红肿,好像刚刚哭过一般。汪精卫可能是认识他们的,双方擦肩而过的时候对那少女微笑着点了下头。那少女却很有礼貌地冲着汪精卫和常瑞青躬身一礼,还用有些沙哑的嗓音说了一句日语,大概是什么问候的话吧?
“他们是谁?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望着那三个日本人的背影,常瑞青有些疑惑地问汪精卫。
汪精卫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伸手做了个肃客的手势,便在前面引路了。常瑞青看他不回答,也没有多问,就跟着汪精卫向前走去。
孙中山和常瑞青见面的地方是在花园的一角,几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下面摆着一张西式的饮茶小桌子,还有几把椅子。孙中山和宋庆龄两人就坐在桌子后面,两个人好像在低声交谈着什么,宋庆龄的脸色不大好看,而孙中山脸上却堆着讨好的笑容,真是有些反常。两个人的谈话只到常瑞青和汪精卫走近了才停止。
孙中山笑着走来和常瑞青握手,又牵着他到桌子前坐下。他微笑着对常瑞青道:“耀如老弟,今天请你过来是想和你商量一下巴黎和会的事情。欧洲战争在上个月已经结束了,我们中国好像是战胜国吧?”
听到这个多少有些调侃意味的问题,常瑞青也在心里苦笑,不过面子上还是一脸正色地道:“先生的意思是想要和北洋政府争一争巴黎和会的代表权吗?”
孙中山点了点头:“我们国民政府是中央政府,里所应当可以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而且这场巴黎和会要讨论的问题很复杂……牵涉到的利益实也在太多了,搞不好会关系到今后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世界权力格局,没有几个月的争吵应该是谈不下来的……恐怕到了和约签署的时候。北洋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早已经被我们推翻了吧?”
他目光深沉地瞥了常瑞青一眼,沉着声开口道:“左民同志!我们的国民革命很快就要胜利了,可是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你想过没有?”
听到孙中山称呼自己为“左民同志”常瑞青的神色也复杂了起来,他抬起头望着孙中山:“中山先生。我明白您的意思……中国想要发展强大是离不开列强的技术还有资本输入,我们不能只依靠苏俄,而且苏俄也未必真心想帮助中国强大。所以我们在反帝的同时。还是要想办法和列强发展关系,最好能用列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争回国权。”
常瑞青的话听上去还算理性,孙中山也在心里松了口气。他对赤色旅的“恐怖反帝主义”本来就有不同意见。只是为了维持同常瑞青的合作而不便提出反对。再说了,之前他不过是偏居一隅的“反贼”就算赤色旅打天捅个窟窿,倒霉的也是在国际上面代表中国北洋政府。可是现在眼看国民革命就要胜利了,他也很快要成为中国的国家元首,赤色旅的这种“恐布反帝”再搞下去,可就要他来擦屁股善后了。所以今天他请常瑞青过来,一方面是想同他探讨参加巴黎和会的事情,一方面也在拐弯抹角提醒常瑞青要及时约束赤色旅的行为。
孙中山有些欣慰地点了点头,笑道:“耀如同志。你能看到这一点是很好的。我们应该用列强比较容易接受的办法来收回国权……比如这次巴黎和会,我们是战胜国,里所应当可以提出一些要求的,而且中国现在的革命形势如此高涨,我想列强也会对中国做出一点让步。以免我们变成第二个苏俄,你说是不是啊?”
常瑞青在心里面冷笑,英法列强现在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已经失去世界霸权了!别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就算是美国这个协约国的救世主好像也没有从历史上的巴黎和会上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吧?不过自己也实在没有必要给正在兴头上的孙中山泼冷水,让他去帝国主义那里碰碰壁也好。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中山先生,我的想法和您是一样的。赤色旅的行为必须得到约束……我想将赤色旅一分为二,一部分并入军事情报局;还有一部分则和铁血同志会合并,我打算将铁血同志会改造成类似于日本黑龙会的组织,一些不方便由政府出面的事情,可以让他们去解决。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孙中山有些愕然地看着常瑞青,黑龙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他是再清楚不过了!这个组织在日本政坛上的影响力大概是仅次于日本陆军的吧?如果中国也出现一个类似的组织,而且还由国民革命军里最大的派系领袖常瑞青控制,他常瑞青还不成了中国的幕后总统了?
常瑞青换了口气,娓娓道:“请先生放心,属下这样安排赤色旅和铁血同志会绝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